㈠ 利率与汇率是同方向变化还是反方向变化
根据费雪效应,通胀率与利率是同向变化关系,预期通胀率上升名义利率也上升,当然我想利率上升也会带来通胀的压力。就像经济萧条时,较低的利率一般不会产生通货膨胀,经济繁荣时的高利率也很难引起通货紧缩,并非低利率一定会带来通胀压力而高利率会带来通货紧缩,如果利率高于经济发展应有的水平时未来会有过多的货币。
当利率上升时,短期来看会吸引更多资金涌入,引起汇率上升,但从长期来看由于利率带来的过多的货币会使得本币贬值,所以汇率会下降。
㈡ 已知即期汇率,如何求预期利率(用到IFE国际费雪效应和PPP购买力平价)
简要地说,用PPP购买力平价理论预测汇率,即期汇率变化率反应的是通货膨胀率的差额。简化公式:(et-e0)/e0=ih-if。用IFE国际费雪效应预测汇率,即期汇率变化率则反应的是利率的差额。简化公式:(et-e0)/e0=rh-rf。
所以预测未来6个月的汇率,除已知即期汇率外,还需要两国6个月后的预期通胀率或两国6个月后的预期利率。
㈢ 购买力平价 利率平价费雪效应在解释汇率时的联系与区别
这是我们老师i的ppt上的,给你
㈣ 急急急急!费雪效应,相对购买力和利率平价之间关系的题!!!请问怎么计算,麻烦能列出通用公式吗
用这个公式计算吧: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把公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一下,公式就变成: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在某种经济制度下,实际利率往往是不变的,因为它代表的是你的实际购买力。于是,当通货膨胀率变化时,为了求得公式的平衡,名义利率--也就是公布在银行的利率表上的利率会随之而变化。 名义利率的上升幅度和通货膨胀率完全相等。
另外,债券的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与金融工具寿命期间预期的价格变动率之和,名义利率r可以表示为:
1+r=(1+R)(1+a)
r=R+a+Ra
式中:R——实际利率;
a——金融工具寿命期间的预计年通货膨胀率。
当通货膨胀率仅处于一般水平时,乘积项Ra会很小,计算时通常忽略不计,因此:
r=R+a
㈤ 根据国际费雪效应理论,当美元利率低于人民币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发生的变化
用IFE国际费雪效应预测汇率,即期汇率变化率则反应的是利率的差额。
简化公式:(et-e0)/e0=rh-rf。
用PPP购买力平价理论预测汇率,即期汇率变化率反应的是通货膨胀率的差额。
简化公式:(et-e0)/e0=ih-if。
预测未来6个月的汇率,除已知即期汇率外,还需要两国6个月后的预期通胀率或两国6个月后的预期利率。
㈥ 费雪效应的例子
费雪效应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费雪第一个揭示了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英文名称:Fisher Effect .
假如银行储蓄利率有5%,某人的存款在一年后就多了5%,是说明他富了吗?这只是理想情况下的假设.如果当年通货膨胀率3%,那他只富了2%的部分;如果是6%,那他一年前100元能买到的东西现在要106了,而存了一年的钱只有105元了,他反而买不起这东西了.
㈦ 解释经济学中、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三者这间的相互关系(重点写出"公式"来说明)
关于三者的研究有很多,说法也不太一致.我把我知道的一些可能算是最基础的知识说一下吧.
总体来说,通胀率高时,往往意味货币供应多,利率降低;汇率取决于两国间的利率的对比,因此要看两国利率的变化.
几个公式:
关于利率与通货膨胀.有名的是费雪效应和泰勒规则.
根据费雪效应:i=r+βp.
其中i为名义利率,r为实际利率,p为通货膨胀预期,β为名义利率因通货膨胀预期而做出的反应.
根据泰勒规则:i=π+gy+h(π-π‘)+i’.
其中,i为短期利率,π为通货膨胀(相当于P的百分比),y为实际收入对其预期的偏离程度的百分比,π‘和i’为常数,前者一般是人们计划实现的通胀目标,后者为估计得均衡利率水平.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斜率为(1+h).
泰勒规则很明确地显示了利率与通胀的关系,往往被用来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性公式.
关于利率与汇率.比较有名的是以一价定律为基础.
由于一价定律,实际收益在交易后各国应趋同.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则Y(1+Rh)=Y*E0(1+Rf)/Et
其中,Y表示货币量,Rh为本国利率,E0为本国当期汇率,Rf为外币利率,Et为远期汇率.
整理得:Et/E0=(1+Rh)/(1+Rf).
关于汇率与通货膨胀.有很多理论,其中购买力评价说和货币分析说比较有名.
绝对购买力平价:r=Pa/Pb.
其中r为汇率,Pa为A国物价总指数,Pb为B国物价总指数.
相对购买力平价:r1=r0*【(Pa1/Pb1)/(Pa0/Pb0)】.
其中r1为远期汇率,r0为基期汇率.Pa1、Pb1、Pa0、Pb0分别为AB两国远期和基期物价总指数.
物价总指数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因此上述公式就将汇率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
货币分析说是在购买力评价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一步强调了货币供给(通胀)对汇率的影响.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
或许关于三者还有其他公式证明其关系,但俺就不知道了.
上述内容仅做参考.
㈧ 汇率,利率,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关于三者的研究有很多,说法也不太一致。我把我知道的一些可能算是最基础的知识说一下吧。
总体来说,通胀率高时,往往意味货币供应多,利率降低;汇率取决于两国间的利率的对比,因此要看两国利率的变化。
几个公式:
关于利率与通货膨胀。有名的是费雪效应和泰勒规则。
根据费雪效应:i=r+βp。
其中i为名义利率,r为实际利率,p为通货膨胀预期,β为名义利率因通货膨胀预期而做出的反应。
根据泰勒规则:i=π+gy+h(π-π‘)+i’。
其中,i为短期利率,π为通货膨胀(相当于P的百分比),y为实际收入对其预期的偏离程度的百分比,π‘和i’为常数,前者一般是人们计划实现的通胀目标,后者为估计得均衡利率水平。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斜率为(1+h)。
泰勒规则很明确地显示了利率与通胀的关系,往往被用来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性公式。
关于利率与汇率。比较有名的是以一价定律为基础。
由于一价定律,实际收益在交易后各国应趋同。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则Y(1+Rh)=Y*E0(1+Rf)/Et
其中,Y表示货币量,Rh为本国利率,E0为本国当期汇率,Rf为外币利率,Et为远期汇率。
整理得:Et/E0=(1+Rh)/(1+Rf)。
关于汇率与通货膨胀。有很多理论,其中购买力评价说和货币分析说比较有名。
绝对购买力平价:r=Pa/Pb。
其中r为汇率,Pa为A国物价总指数,Pb为B国物价总指数。
相对购买力平价:r1=r0*【(Pa1/Pb1)/(Pa0/Pb0)】。
其中r1为远期汇率,r0为基期汇率。Pa1、Pb1、Pa0、Pb0分别为AB两国远期和基期物价总指数。
物价总指数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因此上述公式就将汇率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
货币分析说是在购买力评价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一步强调了货币供给(通胀)对汇率的影响。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
或许关于三者还有其他公式证明其关系,但俺就不知道了。。。
上述内容仅做参考。
㈨ 假定新加坡的即期汇率为4.67元人民币,中国一年期利率为5%,而新加坡为2.3%。根据国际费雪效应
e=5%-2.3%=2.7%
spot rate=4.67*(1+2.7%)=4.7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