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如图所示.(1)实验前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1)当出现图甲所示情况时,即左端下沉右端上升,说明左端的力大了.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右调.相当于向右端增加了力.
(2)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的力臂就在杠杆上;(2)便于确定力臂,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即右端的力臂为6格.应向右再移动2格.
故答案:(1)右,可得n=6,不需要再测量力臂.
(4)从实验表格数据中可以得出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5)出现图乙所示情况,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2g×3l═1g×nl
❷ (2014巴中)如图是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每个钩码重0.5N)(1
(1)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致)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可忽略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一个钩码的重是0.5N,设杠杆一个小格是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1N×3L=FB×2L,∴FB=0.5N,即在B处挂3个钩码.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1N×3L=FC×4L,∴FC=0.75N.
如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动力要增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才能使杠杆仍然水平平衡.
故答案为:(1)左;(2)3;0.75;变大.
❸ 跪求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具体步骤。先后顺序分好
探究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
杠杆(含支架)、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和
A
。
探究假设
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实验方案
设计
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
B
,使横梁平衡。
步骤2.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假设左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步骤3.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再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步骤4.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步骤5.改变动力臂l1的大小,保持动力F1和阻力F2不变,移动阻力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臂l1、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表中。
步骤6.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
动力F1
(N)
动力臂l1
(cm)
动力×动力臂
(N•m)
阻力F2
(N)
阻力臂l2
(cm)
阻力×阻力臂
(N•m)
1
10
C
2
5
0.1
分析论证
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探究结论是:
D
。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报告中的A、B、C、D四个相应部分的内容:(每空1分)
A
;
B
;
C
;
D
;
(2)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
(3)在探究报告中,该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是否存在一些缺陷,如何改进?1)A、B、C
B、螺母
C、0.1
D、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便于在杠杆上测量力臂(读取力臂)(3)记录数据只有一组,应多测多记几组数据
❹ 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
(1)杠杆左端下沉,应将杠杆重心向右移,所以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调节;
(2)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3)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4)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左边=3G×2L=6GL;
右边=2G×3L=6GL;
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取下一个相同的钩码后:左边=2G×2L=4GL;
右边=G×3L=3GL;
杠杆不再水平平衡,左边会下沉.
(5)杠杆左侧的两个钩码取下,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左边=G×2L=2GL;则右边=2G×L,即向左移动2格;
故答案为:
(1)右;(2)便于测量力臂;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左侧下降;(5)向左移动2格
❺ 2012安徽中考理化实验
物理:物质密度的测量,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测量,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化学: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配置50克6%的食盐溶液,过滤浑浊的水,测定硫酸溶液ph及氧化铜与硫酸溶液反应。
化学:http://v.ku6.com/show/rxAlGVk7_hkTPk1W.html(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Y4ODE2NDE2.html(全部)
物理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5MDkyMzU2.html(物质密度的测量)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5MDk0NTAw.html(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5NzA1MDQ4.html(并联电路中电流的测量)
望采纳。。。
❻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左 左
右 右
一般规律,比如,左端下倾,说明左端重了,此时,将两个平衡螺母都向右调节,相当于使右端也变重,才能平衡。
也可以用平衡条件解释,左端下倾,说明左端力太大,需要减小左端的力臂,故螺母要向右调节。
做题的时候,可以这样记:“高调” 哪边高就往那边调节。
❼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前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方便测量力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那么力臂就是杠杆的某段长度,直接在上面读出即可.
❽ (2007安徽)如图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1)首先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
解答:解(1)∵杠杆左端偏高,说明杠杆右边偏重,∴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2)∵杠杆倾斜时,不方便测量力臂,且杠杆上有刻度,而杠杆水平时杠杆与力臂重合,就可从杠杆上读出力臂,这样力臂测量起来较方便,
∴要求杠杆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便于读出力臂.
故答案为:(1)左;(2)便于读出力臂.
❾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
(1)由题意知,杠杆右端下沉,左端较高,所以平衡螺母应向左移动,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便于测量力臂;
(2)小明只通过一组数据便得出结论,并不符合实验结论得出的要求,这样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不具普遍性;
(3)由于支点不在中点时,杠杆还受自身重力的影响,所以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4)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时,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杠杆垂直,动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若改变拉力的方向,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比较拉力的大小,即可证明小民和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
故答案为:(1)左;杠杆在水平位置;力臂;(2)不合理;只测一组数据,结论具有偶然性;(3)受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4)结论不正确;改变拉力的方向,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比较拉力的大小,即可证明小民和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
❿ 吴刚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杠杆停在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
(1)因为杠杆左端下倾,所以应将杠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①杠杆平衡条件探究“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力臂不一定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但是力没有竖直作用在杠杆上,力臂就不在杠杆上,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所以结论是错误的.
②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3)设一个钩码重为G,杠杆分度值为L,
杠杆左端:2G×2L=4GL,
杠杆右端:G×3L=GL,
所以杠杆的左端下沉.
要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2G×2L=G×nL,所以n=4.
故答案为:(1)右;(2)错误;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3)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