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

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

发布时间:2021-10-10 22:18:00

❶ 为什么英国人民公投结果是离开欧盟呢 卡梅伦首相辞职 这些对英镑的汇率,英国的经济有什么影响

40多年,英国人为什么执着于退欧
每一个学过高中地理或政治的中国人,都知道英国是欧洲的一部分,也是欧盟的成员国之一,不过大部分英国人可不是这么想的。欧盟委员会民调机构欧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的数据告诉我们,从1992年开始,“欧洲人”的身份就是欧盟国家里大部分人的共识(51%-63%之间徘徊),2015年却只有35%的英国人愿意承认自己或多或少算是个欧洲人。
在欧盟国家,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欧盟,但是英国人对欧盟格外地缺乏好感。欧洲晴雨表的民调做了几十年,不管是问到“欧盟成员国身份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者是“对欧盟的印象”,英国人几乎总是要比其他国家的人更不待见欧盟。当2011年最后一次被问及“作为成员国,本国是否从欧盟中获益”时,欧盟国家平均有52%的人认为有所获益,英国这一数字只有可怜的35%。

上述枯燥的民调数字,反映的是英国几十年如一日的怀疑欧盟情绪——也就是疑欧主义(Euroscepticism)。疑欧主义哪里都有,只是英国独树一帜。为什么英国要在6月23日举行退欧公投?一句“英国首相卡梅伦兑现上次竞选的承诺”,肯定不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而了解英国的疑欧主义,就能理解英国退欧公投究竟是怎样由生米煮成了熟饭。
从一开始,英国对融入欧洲就没什么兴趣。
绝大多数国家,当初决定加入欧盟或者其前身,都是出于清晰而长远的理由。法国和德国等6国于1951年创建欧洲煤钢共同体,是为了消除恐惧,让欧洲大国之间再无战事;6国中弱小的比利时,则希望自己有更大的话语权;1980年代西班牙、葡萄牙还有希腊因为担心重返右翼独裁,才要加入欧洲共同体;对于新近的东欧国家,如波兰、匈牙利和爱沙尼亚,欧盟成员国身份是免遭俄罗斯欺凌的屏障,也是后共产主义时代新生活的开始。
但是从一开始,英国就对欧洲一体化作壁上观。1946年,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在瑞士苏黎世发表了战后演讲,他不仅呼吁法国和德国和解,还呼吁建立一个欧洲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Europe)。虽然这么说,丘吉尔并没有把英国考虑在内。1944年诺曼底登陆前夜,丘吉尔与法国将军戴高乐(de Gaulle)争论道,如果英国必须在欧洲和大海中做出选择,“她总是会选择大海”。

20世纪前半叶欧洲大陆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灾难,相比起来,英国从1783年就没有输过一场重大战争,从1066年就没有被征服过,二战对英国来说更多的是荣耀,而不是恐惧。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英国的反应都十分冷淡,英国甚至只派出了二流的贸易官员前去观察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
直到1961年时任英国首相、保守党人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被欧洲经济共同体优异的经济表现所打动,才开始寻求加入。1950-1971年,西欧12个经济体GDP年增长4.7%,即使是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也不能阻挡日趋一体化的欧洲享受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也就是说,英国最初寻求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是基于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是分析成本与收益之后得出的理性结果,而不是像别的国家那样感性地追求一个“更紧密的联盟”。
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后,感觉自己处处受排挤而且格格不入。
英国把自己同欧洲的关系视为一场交易,等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入欧洲共同体,以及等到1973年加入欧洲共同体时,英国发现自己和欧洲之间实在是有些“同床异梦”。现在英国疑欧派的许多立场,其实就是40多年前英国人抱怨的回响。当时的欧共体盛行区域性贸易保护主义,对欧洲大陆外的世界漠不关心,这和英国的经济自由主义理念不符。欧共体采取共同农业政策、共同渔业政策以及预算摊派政策,为此英国每年都要支付一笔钱用于其他成员国的农业及渔业补贴,以至于英国年年都是欧共体的预算净贡献国,不少人直呼“上当受骗”。
付出很多,收益很少,英国自然对欧盟及其前身产生了更多的不满和敌意。1975年,英国举行退出欧共体的公投,如果不是时任英国首相、工党人哈罗德·威尔逊(Harold Wilson)与欧共体进行重新谈判,引入预算修正等机制,就不会有高达67%的英国人选择留在欧共体。至于人尽皆知的英国首相、保守党人撒切尔夫人,在整个1980年代都继续致力于削减英国天文数字般的“摊派”费,坚持“把我们的钱要回来”,英国最终得以享受欧共体预算摊派的一部分折扣与补偿。

除了经济利益上的考量,许多英国人至始至终都在怀疑,加入欧洲共同体/欧盟会使英国国家主权遭到侵蚀。英国不成文宪法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议会主权原则,也就是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立法权力,1972年英国为加入欧洲共同体而引入的《欧洲共同体法案》(European Communities Act)却规定,欧洲法律凌驾于各成员国国内法律之上。尽管如此,撒切尔夫人还是在1975年为公投留在欧共体摇旗呐喊,她觉得每个大国都不得不让渡一部分主权权利,以创造更有效率的政治单位。
正当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派政府为建立一个欧共体单一市场而努力时,法国、西德、意大利等国却想对欧共体进行改革。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Jacques Delors)也将注意力放在了欧共体机构改革上,撒切尔夫人于是怒发冲冠地在比利时布鲁日发表了1988年的著名演讲,表示英国希望看到主权国家之间自愿联合的欧洲,而不是像美国那样联邦主义的欧洲。她不愿意看到英国被一个位于布鲁塞尔的超国家组织所遥遥支配。可惜撒切尔夫人孤掌难鸣,英国注定是欧共体(以及未来的欧盟)一个尴尬的成员国。
欧盟的确需要痛改前非,但如今的退欧派大多是自相矛盾的空想家。
英国天生对欧洲政治一体化不感兴趣,根深蒂固的疑欧主义很大程度上注定了英国不会加入欧元区、申根协定。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促成了欧盟的成立,但由保守党人约翰·梅杰(John Major)领导的英国政府却坚持要求在加入《马约》规定的单一货币体系——欧元区问题上有选择权。1997年,工党人托尼·布莱尔就任英国首相,继续让英国待在欧元区外,而2010年上台的保守党人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干脆解散了布莱尔时期建立的加入欧元筹备小组。时至今日英国都没有加入欧元区。
事实证明,1980-1990年代英国的疑欧派们是正确的。那时候的挺欧派都是十足的空想家,他们天真地幻想一个没有边界的欧洲、有着单一货币体系的欧洲,会神奇地进化成“欧洲合众国”,就像50年前丘吉尔设想的那样。疑欧派们指出了只有货币统一,而没有财政统一的结构只能导致灾难。欧元区长期相对英国的高通货膨胀、高失业、低经济增长,以及著名的欧债危机就是对欧元说不的最有力理由。
不过欧盟不再是20年前的欧盟,欧洲更不是二战刚结束时的欧洲,独一无二英式疑欧主义,如今也延伸到了移民等议题上。遗憾的是,今天的那些退欧派,反过来却成了空想家。许多信奉自由市场的退欧派,给出了自相矛盾的退欧理由。

英国保守党成员、欧洲议会议员丹尼尔·汉纳(Daniel Hannan)炙手可热的退欧文章里认为,英国退出欧洲,可以将英国从一个由布鲁塞尔官僚运行的不民主超国家组织中解放出来,尽情享受欧洲自由贸易区的好处。但是现实情况是,一个非欧盟国家,只能有限地接入欧盟单一市场。你拒绝欧盟的规制,你就得接受英国对欧盟出口下滑的经济现实。要想保证退欧后英国经济最大程度不受损害,你就得乖乖接受欧盟的规制,那这和留欧又有什么区别?
退欧派另外一个重要论据是退出欧盟就不用再向欧盟其他国家“进贡”,根据英国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数据,2014/2015英国缴纳的预算摊派费仅为公共开支的1.2%。这同时让退欧派的主战场——主权让渡问题黯然失色,因为多亏了保守党和工党政府一如既往地不加入欧元区,才使得英国保留了货币政策的主权。英国尽可能保留了最大的主权,而让渡了小部分主权给了欧盟、北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换取更大的回报。难怪纵使欧盟有千百种不如意,许多长期坚持疑欧主义却头脑清醒的英国人,这次的表态都惊人一致:“我是一个疑欧派,但是我不支持退欧。”

——网易上这么说的

❷ 英国当时脱离欧洲货币机制后为什么立马汇率会崩溃

英国脱欧是经过他们全民公投的,
他们汇率怎么就会崩溃呢?
根本就没有这种事,好吗?

❸ 英国当年为什么一定要留在欧洲汇率体系从而造成英镑被狙击

环球外汇温馨建议:可以网络下《索罗斯狙击英镑》 文章中描述的很清楚,

❹ 索罗斯是如何在1992年狙击英镑的过程中获利的呢请讲得详细点,谢谢~~

1990年索罗斯观察到英国采取了加入新的西欧货币体系——即汇兑机制——的决定性的一步。他认为英国此举是一个失误。英国的经济本来不强大,加入汇兑机制,将使英国几乎同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力量——统一的新德国——联系在一起。

这种联系,有利有弊,而英国将完全依赖德国。作为这个区域中的经济最强国,德国将有权决定何种经济措施对其他西欧国家有利。索罗斯认为,此举最终将证明对英国来说是致命的。

因为英国可能想要在其货币政策上向前迈进一步,而它又没有这种能力。于是,将不得不使其政策同占主导地位的德国的货币政策相联系。

正如索罗斯所预言的那样,1992年西欧遭受了金融危机。包括大英帝国在内的许多经济体系出现滑坡。英国企图降低其利率。

然而,德国人因为其国内原因不愿意降低利率:他们深深惧怕通货膨胀会再次出现在德国。20年代的恐惧,他们至今记忆犹新,正是那场通货膨胀导致德国的经济走向崩溃。

如果德国不降低其利率,其他欧洲国家也不会降低。这样做会使它们陷入削弱其货币的危险境地之中。而且货币一旦削弱。只会使袖手旁观的国家渔翁得利。

所以,英国正陷入窘境。

它的经济情况很槽糕,英镑面临日益升值的压力。英国力图改善其经济情况,但这样做的话,它就必须让英镑贬值,使其出口更有利。

依据汇兑机制的条款,英国被迫保持1英镑兑换2.95德国马克的比率。

1992年夏季过后,英国政府坚持要在这次风暴中求得生存——将不贬值英镑,不脱离汇兑机制。反正,他们会混过去的。

乔治•索罗斯认为这实属一派胡言。

他更了解情况。他知道英国经济已处于何种可怕的境地。他们不可能继续保持汇兑机制。他们不得不弃船而逃。

9月中旬,危机开始了。

谣言四起,说意大利人要让里拉贬值。于是纽约的经纪人蜂拥着抛售手中的里拉。9月13日,星期六,意大利里拉贬值,但只是下降了7%,仍在汇兑机制条款所规定的限度内。

认为欧洲中央银行将承诺使其货币保持在汇兑机制限度的投资者,因为此举赌注大赚了一笔。认为汇兑机制联盟的国家会超出条款限度而不下赌注的,看起来似乎很糟糕。

但如果意大利人如其所言使里拉贬值,可能还会有第二次浪潮……可能这次该要开始抛售先令了。

一时间,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投资者和公司纷纷对西欧诸国政府决意让汇兑机制决定兑换率,大失所望。现在,他们急于想使那些被削弱的各种货币脱手,包括先令在内。随着9月15日的过去,乔治•索罗斯关于英国会使英镑脱离汇兑机制的信心在日渐增加。

斯但莱•德鲁肯米勒认为时机已成熟,应该下赌注对付先令。他将想法说给索罗斯听。索罗斯开了绿灯,甚至让他赌下一笔比预想要大得多的赌注。

于是,斯但莱•德鲁肯米勒遵照索罗斯的嘱咐,抛售了价值100亿美元的先令。

索罗斯看来非常自信,动身去了第五大道他的寓所。那晚他睡得很香甜。

次日清晨7时,索罗斯住所的电话响了起来。那是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打来的,告诉他一切顺利。当索罗斯人睡之时,他已获得9.58亿美元的利润。在这场汇兑机制危机中,索罗斯获利的总值接近则亿美元。

英国人称9月15日一他们被迫将英镑从汇兑机制抽出的那天——为“黑色的星期三”。

而索罗斯则称它做“白色的星期三”。

正是这个赌注,认为英国将会使英镑贬值而赌入100亿美元这一举动,使得索罗斯闻名于世。

❺ 试述欧洲货币体系历史背景,主要内容,英国为什么要退出欧盟

一、欧洲货币体系历史背景,主要内容:
(1)固定汇率制在70年代初解体后,整个西方工业国家的中央银行便处于一种学会如何适应浮动汇率制的状态中,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国家更是如此。浮动汇率使欧洲联合进程中又冒出一个货币问题。
(2)对欧共体国家来说,欧洲货币体系首先是一个政治考虑,它是欧洲全面联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要欧洲联合的进程不放弃,欧洲货币体系就得维持。1970年10月,欧洲共同体就提出了"沃纳报告"(the Werner Report),建议共同体到1980年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由于这一目标要求有完全统一的中央银行和纯自由的资本流动,这一报告的设想并不现实。欧共体因而在1972年4月提出了货币汇率"蛇形浮动"的设想,即把欧共体成员国货币汇率的浮动限制在一个范围内,就像蛇在一管道内爬行一样,超出这个范围,中央银行就得不断进行干预。这便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早期设想。以后随着欧洲联合的目标越来越高,欧洲统一货币的问题就变成一个很现实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根据1999年欧洲大联合的设想,欧洲货币体系要不断缩小和固定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汇率,以至到1999年,能达到欧洲货币同盟的最终目标,欧共体只有一种货币和一个统一的中央银行。
(3)对于欧共体来说,实行欧洲货币体系当然还有更多的经济原因。首先,欧洲的现代史经常使许多欧洲人对汇率的大动荡所触发的经济灾难记忆犹新。在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世界经济萧条曾触发工业国家靠货币贬值来扩大出口的贸易战。至今仍有许多人认为,当年的这种贸易战扰乱了国际经济和贸易活动,导致了当年欧洲民主的崩溃,使法西斯上台。有鉴于此,二次大战后西方建立了固定汇率制。
(4)欧共体本身的存在使它的成员国更需要货币汇率的稳定。欧共体并不是一个经济和贸易对外十分开放的实体,进口在90年代初占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0%略多,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并不很大,所以欧洲货币与美元或日元的汇率波动并不是欧共体经常忧虑的问题。但是,欧共体内部却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实体,相互之间基本上没有关税壁垒,成员国之间的外贸额都占国内生产总值很高的比重,有的甚至高达70%。因而,任何汇率上的大波动都会直接影响到欧共体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发展。欧共体对汇率大幅度波动的忧虑实际上从欧共体一成立就产生了。欧共体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而共同的农业市场首先就得依靠稳定的汇率才能维持。因为法国的谷物和德国的谷物并没有什么区别,而谷物价格在欧共体国家也应该是基本相同的,所以汇率的变化势必造成价格变化,使粮食贸易在欧共体内部受到干扰。
(5)对欧共体的各个成员国来说,加入欧洲货币体系也各有自己的考虑。对德国而言,欧洲货币体系可以保护德国的外贸竞争力。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它的出口不仅数量最大,而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德国马克一直有升值的压力。欧洲货币体系实际上是稳定了德国的贸易条件。根据对德国贸易统计资料的分析,德国的外贸竞争力在欧洲货币体系建立后,已明显地比以前稳定。
(6)对其他国家如法国来说,参加欧洲货币体系有助于稳定国内的物价。从70年代开始,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一直受到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本国货币也就受到贬值的压力。而德国马克坚挺,德国中央银行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一直有很高的信誉。欧洲货币体系是把这些国家的货币汇率相互间固定住。因此,加入欧洲货币体系对法国等来说,就意味着能从德国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中借"信誉",即德国中央银行会致力于维持低通货膨胀的政策,而法国等则致力于维持本国货币如法郎与马克的汇率,那么,法国等的通货膨胀压力就会受到抑制,本国工资增长就不致于太快。
二、退出欧盟的原因:
(1)英国退欧的种子早在加入欧盟时就已埋下,其根源在于流淌在英国人血液中的主权意识。英国曾经日不落帝国荣耀加身,日不落帝国梦碎但余念犹存,对欧盟保持政治独立、牢牢控制主权是其不忘大英帝国初心之体现。
(2)无奈英国在逐渐衰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使其不得不面对现实。为求经济繁荣的“实用主义”思想萌芽,促使其调整对欧政策并在1961年申请加入欧盟。法国总统戴高乐称其为美国用来打入欧共体的“特洛伊木马”。
(3)退欧的导火索: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使欧盟愈发认识到,只有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财政政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统一的社会政策,欧元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在这一理念推动下,欧洲大陆经济体要求加强欧洲政治联盟的呼声增强,而其正是英国一贯反对的。

❻ 为什么英国得因为欧洲汇率体系的限制迁就德国维系高利率,而不是德国迁就

为什么英国的因为欧洲汇率体系的限制迁就德国维系高利率而不是德国迁就?因为英国是欧洲欧盟的一个经济体,他是必须要迁就德国的。

❼ 为什么英国不用欧元

首先,英国政界难以达成共识。工党政府倾向于尽早加入欧元区,但反对党———保守党坚决反对加入欧元区;
其次,欧元正式流通并没改变英国人不喜欢欧元的态度。在欧元正式流通后进行的第一次民意调查表明,只有21%的人认为英国应该加入欧元区,而73%的英国人反对加入,反对者所占的比例比过去所进行过的任何调查都来得大;
第三,虽然在利率、通货膨胀率及经济增长速度方面,英国与欧元区国家相差不大,但是在财政政策上双方仍存在较大差异。欧元区实行的财政政策趋紧,而英国工党倾向赤字财政,显然与欧元区的财政政策不符。
另外,从经济角度来看,欧元区的年通货膨胀率较高,主要国家德国和意大利的经济持续放缓。相比之下,英国整个经济运行良好,失业率和通胀率保持较低水平。欧元区完善内部市场动作较缓慢、养老金制度改革艰难等,也都成为英国国内反对加入欧元区的理由。

❽ 英国当年为什么一定要留在欧洲汇率体系从而造成英镑被狙击

题主这个问题,才是问到了点子上的好问题。
大家都在说SOROS如何英明神武,狙击了英镑,但狙击英镑的前提是英国政府宁愿花巨大代价去维持本身已经被高估的英镑价值而不愿意主动退出欧洲汇率体系,主动贬值货币。
应对SOROS狙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退出货币体系,但是英国却没有采用。

❾ 英国是否退出欧盟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摘要】2016年6月24日,英国公投最终结果宣布退出欧盟,这一结果必将对英国、欧盟甚至全球的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本文从英国退出欧盟的原因入手,分析英国退欧成本,并探析短期内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态势,以及中长期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的负溢出效应。
【关键词】英国 退欧 全球经济 影响
2016年6月23日,在全世界的瞩目下,英国就是否继续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次日公布的结果超出广泛预期:51.89%的投票者支持英国退出欧盟,这也预示着英国将启动脱离欧盟的按钮。英国作为欧盟贡献率最高、最有影响力的成员国之一,其退欧决定必将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
一、英国退出欧盟的原因
英国加入欧盟40多年来,与欧盟的关系一直比较微妙,脱欧的情愫始终存在,其中包括政治、社会、经济、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原因。就经济成本方面来看:
(一)直接财政成本
高昂的直接财政成本是英国退出欧盟的首要原因。2015年,据欧洲委员统计,欧盟预算合计1450亿欧元,英国的贡献率占比高达12.57%,约182.3亿欧元,仅次于德国(21.36%)及法国(15.72%)。更让英国感到不满的是,在经历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重创后,一些欧盟成员国的贡献度显著降低,欧盟应对危机的举措好比拿着英国纳税人的钱去拯救“问题国家”。因此节约向

❿ 92年英国人退出欧洲汇率机制是怎么回事

英国当时处于一种经济疲软期,英镑在是被被高估的,

德国央行当时为防止出现的通胀,开始加息

欧洲汇率机制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对外实行浮动汇率,成员内部实行固定汇率,

英国不具有维持英镑的足够储备,如果想要保持英国和德国的固定汇率,英国必须同德国利率政策保持一致,德国坚持不肯采用低利率

英国唯一的途径是提高利率,但如此无力保证经济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权衡之后,最终结果英镑贬值

阅读全文

与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企业贷款目标 浏览:140
江西省旅游集团借壳上市 浏览:742
中国msci的股票 浏览:59
辽宁远东集团董事长 浏览:869
医院股份合作可行性报告 浏览: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汇率 浏览:321
回租融资租赁 浏览:9
美国摩根银行的外汇平台 浏览:282
固定汇率接标价法 浏览:920
安利佣金分配制度比较 浏览:470
杠杆阅读术的意思 浏览:620
外汇mt4红色代表赚钱吗 浏览:912
三峡银行近期理财产品 浏览:547
2014年12月港币汇率是多少 浏览:633
金融机构录音录像自查报告 浏览:185
钢材买卖个人佣金合同范本 浏览:882
87年黄金价格 浏览:440
国家外汇管理局境外管理办法 浏览:429
企业融资网湖北 浏览:392
2017万达集团最新新闻 浏览: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