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财务杠杆在财务管理中起什么作用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利用负债来调节权益资本收益的手段。合理运用财务杠杆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由于财务杠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可估量的财务风险。因此,认真研究财务杠杆并分析影响财务杠杆的各种因素,搞清其作用、性质以及对企业权益资金收益的影响,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
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
其二: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显而易见,在这种定义中,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B. 财务管理方面的杠杆效应
“财务杠杆效应包含着以下三种形式:三种方式为: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 经营杠杆的含义 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的杠杆效应。 经营杠杆的计量 对经营杠杆的计量最常用的指标是经营杠杆系数或经营杠杆度。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
C. 财务管理 简答题 经营杠杆有何作用
经营杠杆的作用
1、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规模大的企业的固定成本很高,这就决定了其利润变动率远远大于销售变动率。业务t越高,固定成本总额越大,经营杠杆越大。企业要想多提高盈利能力,就必须要不断增加销售,就可以成倍获取利润。单位变动成本较高,销售单价较低,经营杠杆同样会偏大,利润变动幅度仍然大于销售变动幅度。也就是说,获得能力与利润增长的快慢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系。
2、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
在较高经营杠杆率的情况下,当业务量减少时,利润将以经营杠杆率的倍数成倍减少.业务t增加时,利润将以经营杠杆率的倍数成倍增长。这表明经营杠杆率越高,利润变动越剧烈,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反之,经营杠杆率越低,利润变动越平稳,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通常情况下,经营杠杆高低只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小,不能直接代表其经营成果的好坏。在业务量增长同样幅度的前提下,企业的获利水平不同;但在业务量减少同样幅度的情况下,企业利润的下降水平也不同。无论经营杠杆高低,增加业务最是企业获利的关键因素。
3、预测企业未来的业绩
通过计算企业的经营杠杆可以对企业未来的利润以及销售变动率等指标进行合理的预测。通过计算企业计划期的销售变动率来预测企业的销售!。这有利于进行较快的预测。与此同时,可以进行差别对待,针对不同的产品来预测不同的销售变动率,有利于企业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在计算预测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预期销售变动率: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预算销售变动率=计划期目标利润-基期利润
基期利润×经济杠杆系数
由于基期利润与经营杠杆系数属于已知资料,所以只要计划期目标利润确定了,即可以计算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预算销售变动率。
4、用于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
由于经营杠杆系数的高低代表企业经营风险的高低,所以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通常都通过计算经营杠杆的大小来进行风险分析。可直接用经营杠杆率及业务最变化率相乘来计算利润变动率,然后在基期利润基础上计算备选方案的预期利润,最后从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最优的方案。这样便可获得一个最佳的经营决策,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
经营杠杆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当销售收入减少时,经营杠杆会发挥消极作用,造成息税前利润比同期销售收入减少的速度更快,当销售收人增加时,经营杠杆会发挥积极作用,使息税前利润比同期销收入增长的速度更快。这一点充分表明了其两面性。
D. 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有哪几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财务杠杆效应是由于固定性资本成本(利息费用、优先股股利)的存在,使得企业的普通股收益(或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是指由于特定固定支出或费用,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财务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它包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三种形式。财务杠杆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只要企业存在固定资本成本,每股收益的变动率就会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就存在财务杠杆效应。(2):不同的息税前利润水平具有不同的财务杠杆程度(息税前利润水平越高,财务杠杆程度越低)——用财务杠杆系数(DFL)衡量。
E. 财务杠杆在财务管理中起什么作用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利用负债来调节权益资本收益的手段。
合理运用财务杠杆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
由于财务杠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可估量的财务风险。
因此,认真研究财务杠杆并分析影响财务杠杆的各种因素,搞清其作用、性质以及对企业权益资金收益的影响,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
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
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
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
其二: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
显而易见,在这种定义中,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另外,有些财务学者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企业的资金总额中,由于使用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而对企业主权资金收益产生的重大影响。
与第二种观点对比,这种定义也侧重于负债经营的结果,但其将负债经营的客体局限于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笔者认为其定义的客体范围是狭隘的。
笔者将在后文中论述到,企业在事实是上可以选择一部分利率可浮动的债务资金,从而达到转移财务风险的目的的。
而在前两种定义中,笔者更倾向于将财务杠杆定义为对负债的利用,而将其结果称为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或正(负)财务杠杆利益。
这两种定义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笔者认为采用前一种定义对于财务风险、经营杠杆、经营风险乃至整个杠杆理论体系概念的定义,起了系统化的作用,便于财务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交流。
我们在明确了财务杠杆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伴随着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和减少财务风险。
一、财务杠杆利益(损失)(Benefit on Financial Leverage)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所谓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是指负债筹资经营对所有者收益的影响。
负债经营后,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就是: 资本收益=企业投资收益率×总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债务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① (此处的企业投资收益率率=息税前利润÷资本总额,所以即息税前利润率) 因而可得整个公司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权益资本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② 可见,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
而若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其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③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比率×利息率) =息税前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利息率) ④ 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后者揭示负债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负债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前者可以反映出主权资本收益率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企业利用债务资金不仅能提高主权资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主权资金收益率低于息税前利润率,这就是财务杠杆作用产生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
二、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 风险是一个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
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
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主权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升,则主权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主权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
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
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
下面的例子将有助于理解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假定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5%,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的计算表如表一: 项目行次负债比率 0%50%80% 资本总额①100010001000 其中:负债②=①×负债比率0500800 权益资本③=①-②1000500200 息税前利润④150150150 利息费用⑤=②×10%05080 税前利润⑥=④-⑤15010070 所得税⑦=⑥×35%52.53524.5 税后净利⑧=⑥-⑦97.56545.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⑨=⑧÷③9.75%13%22.75% 财务杠杆系数⑩=④÷⑥11.52.14 假定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经营效益,息税前利润仅为90万元,其他其他条件不变,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计算如表二: 项目负债比率 0%50%80% 息税前利润909090 利息费用05080 税前利润904010 所得税31.5143.5 税后净利58.5266.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5.85%5.2%3.25% 财务杠杆系数12.259 对比表一和表二可以发现,在全部息税前利润率为15%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所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权益资本净利润越高。
在企业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为9%的条件下,情况则相反。
以负债比率80%为例,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就会提高2.6个百分点[(22.75%-9.75%)÷(15-10)],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则下降2.6个百分点。
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
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
在息税前利润为90万元,负债比率80%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高达9,就是说,如果息税前利润在90万元的基础上每降低1%,权益资本净利润将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见财务风险之高。
如果不使用财务杠杆,就不会产生以上损失,也无财务风险而言,但在经营状况好时,也无法取得杠杆利益。
三、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 由于财务风险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财务杠杆系数则是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体现,那么影响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因素,也必然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
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影响两者的三个主要因素: 1、息税前利润率:由上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④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
由计算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公式②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却是呈相同方向的。
2、负债的利息率:同样上述公式②④可知,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
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而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
即负债的利息率越低,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提高,而当负债的利息率提高时,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
那种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片面的观点。
3、资本结构:根据前面公式①②可以知道,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影响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相同。
即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也就是说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
但负债比率对主权资金收益率的影响不仅不同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也不同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负债比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表现为正的影响,反之,表现为负的影响。
上述因素在影响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在影响财务风险。
而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这是因为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并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一旦预计企业将出现财务风险,就应该采取措施回避和转移。
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
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
转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转移他人的做法,其具体做法是通过选择那些利率可浮动,偿还期可伸缩的债务资金,以使债权人与企业共担一部分财务风险。
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财务杠杆作用。
综上所述,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财务杠杆利益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是既定财富在投资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财务风险也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风险,是经营风险向投资人的转移。
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
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F. 财务管理杠杆原理
行财务管理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节学习,理解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相关概念、作用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这三种杠杆系数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1.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边际贡献、息税前利润、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概念。 2.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定义及原理。 3.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系数的测量方法。 4.杠杆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5.影响杠杆利益与风险的其他因素。 课时 2课时 教学难点 1.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系数的测量方法 2.杠杆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 公式推导法 讲授与实例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六章 第二节 杠杆原理 一、杠杆效应概述及知识储备 (一)杠杆效应:是指由于特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特定的费用是本书中杠杆的支点。财务管理中有三种杠杆:经营杠杆 财务杠杆 复合杠杆 (二)准备知识: 1.总成本习性模型 ⑴固定成本: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任何变动的那部分成本。通常用a来表示。 ⑵变动成本:
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
a为固定成本。 上式中的EBIT,I,T,d均为基期值 基期:统计基础期、起始期。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是用来预测、评价企业风险的指标。 【例】计算某公司2003年的经营杠杆系数,使用的边际贡献和息税前利润应该是( ) A.2003年数 B.2002年数 C.2002年与2003年的平均数 D.2002年与2003年中的较大者 答案:B 【例】某企业本年度息税前利润为1万元,测定的经营杠杆系数为2,预计明年销售增长率为5%,则预计明年的息税前利润为() A 1万元 B 1.05万元 C 2万元 D 1.1万元 答案:D 这道题是在考察大家对经营杠杆系数概念的理解。经营杠杆系数反应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这里经营杠杆系数为2,意味着销售量增长1倍,就会引起利润以2倍的速度增长。1×(1+2×5%)=1.1万元 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仅作了解) ∵EBIT0=(p-b)x0-a① EBIT1=(p-b)x1-a② ∴⊿EBIT=(p-b)⊿x
∴Q QEBITEBIT//=
00x/x/xb-paxbp=
axbpxbp00
=aMM (四)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 1.影响经营杠杆系数的因素 ⑴产品销量的变动 ⑵产品售价的变动 ⑶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动 ⑷固定成本总额的变动 2. 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 由公式可知,DOL>1。销量、售价、变动单位成本、固定成本总额都会对息税前利润的大小产生影响。并且值越大,则反映的经营风险越大。固定成本、经营杠杆系数(DOL)经营风险三者呈同方向变化,即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息税前利润变动越大,企业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如果经营性固定成本为零,则经营杠杆系数为1,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将恒等于产销量变动率,企业就没有经营风险。引起经营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和成本等因素的不确定性,经营杠杆本身并不是利润不稳定的根源。但是经营杠杆扩大了市场和生产等不确定因素对利润变动的影响。 企业要想获得经营杠杆利益,就要承担由此引起的经营杠杆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在二者之间作出权衡。 三、财务杠杆
G. 杠杆原理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公司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利益与风险再认识
财务杠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公司管理层可以利用财务管理中的几种杠杆,在投融资决策方面做好“度”的把握,并进行相应评估。大多数学者对杠杆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原理描述模糊,本文将从一个更加清楚和直观的视角阐述如何理解杠杆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杠杆原理对公司的经营与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一、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本质
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本质可以概括为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对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或费用的利用程度。这里所讲的固定成本或费用分为两类:(1)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固定成本或费用(以下简称为固定成本),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职员工资、办公费等;(2)筹资活动所产生的固定成本或费用(以下简称为固定财务费用),这一部分费用主要是由企业从事筹资活动而产生的,主要体现为债务资本的利息或发行股票应支付的股息。在下面的分析中,笔者假设筹资活动中,债务资本的利息是唯一的固定财务费用。
二、描述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尺度---经营杠杆
经营杠杆指企业对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固定成本的利用程度。当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会通过支点(固定成本)最终会引起企业经营活动成果(息税前利润EBIT)的变化。笔者拟从经营杠杆利益和风险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程度及变化的原因。
(一)经营杠杆利益的描述及评价
经营杠杆利益指固定成本不变或者杠杆支点位置不变时,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对息税前利润的贡献和放大程度。笔者拟以A公司为例进行说明,相关经营活动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单位:万元
年度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增长率 变动成本
(主营业务收入的60%) 固定成本 EBIT EBIT
增长率
2004 2400 1440 800 160
2005 2600 8% 1560 800 240 50%
2006 3000 15% 1800 800 400 67%
从表1可以看出,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比2004年增长8%时,相应的息税前利润EBIT增长了50%,EBIT增长幅度很大;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比2005年增长15%时,相应的息税前利润EBIT增长了67%,EBIT增长幅度也很大。也就是说,主营业务收入的小幅增长将会导致EBIT发生大幅增长,原因在于杠杆支点或者说固定成本的存在,从而产生了杠杆利益。以上分析可以用图1进行描述:
(二)经营杠杆风险的描述及评价
经营杠杆风险指主营业务收入下降时,EBIT下降得更快所带来的营业风险。假设A公司的相关经营活动信息如表2所示:
表2 单位:万元
年度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增长率 变动成本
(主营业务收入的60%) 固定成本 EBIT EBIT
增长率
2004 3000 1800 800 400
2005 2600 -13% 1560 800 240 -40%
2006 2400 -8% 1440 800 160 -33%
从表2可以看出,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相对于2004年下降13%时,相应的息税前利润EBIT下降了40%,EBIT下降幅度较大;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相对于2005年下降8%时,相应的息税前利润EBIT下降了33%,EBIT下降幅度也教大。也就是说主营业务收入的小幅下降变化会导致EBIT的大幅下降,原因就在于杠杆支点的存在或者说固定成本的存在,从而产生了杠杆风险。以上分析可以用图2进
三)经营杠杆效果的衡量
从图1和图2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主营业务收入的微小变化会导致EBIT发生很大变化,即通过杠杆支点或者固定成本的传递,要么产生经营杠杆利益、要么导致经营杠杆风险。对于如何从定量角度准确反映经营杠杆效果,仍可用图1和图2进行分析。分析可知,经营杠杆效果可用息税前利润(EBIT)对主营业务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来描述,这就从直观角度得出衡量经营杠杆效果的经营杠杆系数的基本公式: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EBIT变化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化率
三、描述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尺度——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指企业对筹资活动(债务性筹资)所产生的固定财务费用的利用程度。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EBIT)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会通过支点即固定财务费用最终引起企业净利润的变化。笔者将从财务杠杆利益和风险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程度及变化的原因。
(一)财务杠杆利益的描述及评价
财务杠杆利益指固定财务费用不变或者杠杆支点位置不变时,息税前利润增加对净利润的贡献和放大程度。假设A公司的相关经营活动信息如表3所示:
表3 单位:万元
年度 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增长率 债务利息 所得税(33%) 净利润 净利润增长率
2004 160 150 3.3 6.7
2005 240 50% 150 29.7 60.3 800%
2006 400 67% 150 82.5 167.5 178%
从表3可以看出,2005年息税前利润相对于2004年增长了50%,相应的净利润增长了800%,净利润增长幅度非常大;2006年息税前利润相对于2005年增长了67%,相应的净利润增长了178%,净利润增长幅度也很大。也就是说,息税前利润的很小变化会导致净利润非常大的变化,原因就在于杠杆支点的存在或者说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从而产生了财务杠杆利益。以上分析可以用图3进行描
(二)财务杠杆风险的描述及评价
财务杠杆风险指固定财务费用不变或者说杠杆支点位置不变时,息税前利润减少使净利润急剧减少而给带来的巨大风险。假设A公司的相关经营活动信息如表4所示:
表4 单位:万元
年度 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增长率 债务利息 所得税(33%) 净利润 净利润增长率
2004 400 150 82.5 167.5
2005 240 -40% 150 29.7 60.3 -64%
2006 160 -33% 150 3.3 6.7 -89%
从表4可以看出,2005年息税前利润相对于2004年减少了40%,相应的净利润减少了64%,净利润减少幅度较大; 2006年息税前利润相对于2005年减少了33%,相应的净利润减少了89%,净利润减少幅度也较大。也就是说,息税前利润减少会导致净利润的较大变化,原因就在于杠杆支点的存在或者说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从而产生财务杠杆风险。以上分析可以用图4进行描述:
(三)财务杠杆效果的衡量
从图3和图4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息税前利润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净利润发生很大变化,即通过杠杆支点或者固定财务费用的传递,产生了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杠杆风险。对于如何从定量角度准确反映财务杠杆效果,仍可以从图3和图4进行分析。分析可知,财务杠杆效果可用净利润对息税前利润变化的敏感程度来描述,这就从直观的角度得出衡量财务杠杆效果的财务杠杆系数的基本公式:
财务杠杆系数=净利润变化率/息税前利润变化率
四、公司整体运营状况描述的重要尺度——综合杠杆
综合杠杆应该理解为企业对上述固定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综合利用程度,即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通过经营杠杆支点O1和财务杠杆支点O2两个支点的传递,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果(净利润)相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有一个更大的变化,变化程度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杠杆支点的共同作用,仍以上述信息为例,笔者用图5进行描述:
从图5可以直观地看出,当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时,通过杠杆支点O1和支点O2的共同作用,净利润增长了800%,其增长幅度非常大,原因在于两支点使得杠杆作用急剧放大。从图5分析可知,综合杠杆效应可用净利润对主营业务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来衡量或者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叠加共同衡量,这就从直观的角度得出衡量财务杠杆效果的两个综合杠杆系数基本公式:
综合杠杆系数=净利润变化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化率
=经营杠杆系数Χ财务杠杆系数
综上分析,企业管理层如何在上述经营杠杆(或财务杠杆)上寻找一个支点位置O,就转化为确定合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或债务筹资规模),使企业的经营杠杆或财务杠杆的利益和风险达到企业可接受的程度;同时为降低企业整体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管理层可利用本文的分析方法,用直观的思路同时考虑财务杠杆支点和经营杠杆支点的相对位置,从而作出较满意的决策。
H. 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及其作用这篇论文怎么写啊
论企业如何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在企业资金结构中,合理的安排负债资金,对企业有重要影响。一定程度的负债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负债筹资具有财务杠杆作用,负债资金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负债是企业常用的经营手段之一,负债筹资可使企业所有者获得高于息税前利润率的收益。负债筹资还可以节税和降低资金成本。与此同时,负债筹资也起到消极甚至破坏性的作用,那就是它将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扩大企业所有者的负担等因此,负债结构的恰当与否是企业加速发展或遭遇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将就财务杠杆原理及作用进行分析讨论,诣在帮助企业正确的运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来安排企业资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