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杠杆收购最早产生于

杠杆收购最早产生于

发布时间:2021-10-24 04:40:24

A. 险资杠杆资金什么意思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资本运营中的杠杆收购
一、杠杆收购
杠杆收购是指一个公司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运用财务杠杆,主要通过借款筹集资金进行收购的一种资本运营活动。
杠杆收购与一般收购的区别在于,一股收购中的负债主要由收购方的资金或其他资产偿还,而杠杆收购中引起的负债主要依靠被收购企业今后内部产生的经营效益、结合有选择的出售一些原有资产进行偿还,投资者的资金只在其中占很小的部分。通常为10%—30%左右。杠杆收购于本世纪60年代出现于美国,随后风行于北美和西欧。最初杠杆收购交易只在规模较小的公司中进行,但80年代以后,随着银行、保险公司、风险资本金等各种金融机构的介入,带动了杠杆收购的发展,又由于杠杆收购交易能使股票持有者和贷款机构获得厚利,还有可能使公司管理人员成为公司的所有者,因而发展很快。
杠杆收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收购者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自有资金便可获得较大金额的银行贷款用以收购目标企业。(2)收购者可以通过杠杆收购取得纳税利益;资本的利息支出可在税前扣除,对于猎物企业,被购进前若有亏损,可递延冲抵收购后的盈利,从而减低应纳所得额基数。(3)高比例的负债给经营者、投资者以鞭策,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要恰当地运用杠杆收购,必须在结合本公司情况对目标公司产业环境、盈利能力,资产构成及利用等情况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科学选择策略方式,合理控制筹资风险,从而优化各种资源配置,以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
二、策略方式
作为杠杆收购的具体运用,有八种可供选择的策略方式。
第一,背债控股。即收购方与银行商定独家偿还猎物企业的长期债务,作为自己的实际投资,其中一部分银行贷款作为收购方的资本划到猎物方的股本之中并足以达到控股地位。
第二,连续抵押。购并交易时不用收购方的经营资本,而是以收购方的资产作抵押,向银行争取相当数量的贷款,等购并成功后,再以猎物企业的资产作抵押向银行申请收购新的企业贷款,如此连续抵押下去。
第三,合资加兼并。如果收购企业势单力薄,可依靠自己的经营优势和信誉,先与别家合资形成较大资本,然后再去兼并比自己大的企业。
第四,与猎物企业股东互利共生。猎物企业若是股份公司,则其大股东往往成为收购企业以利争取的对象。给其有关好处以取得其支持,购并交易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甜头加时间差、在向金融机构借款收购企业时,可在利率等方面给金融机构更大的让步,但交换条件是在较长时间内还款。这就是甜头加时间差的购并方式。
第六,以猎物企业作抵押发行垃圾债券。收购方以猎物方的重要资产作抵押,发行垃圾债券,所筹资金用于支付猎物企业的产权所有者。
第七,将猎物企业的资产重置后到海外上市。这种方式是先自行筹集资金收购兼并51%以上的股权或成为第一大股东,然后对猎物企业的资产进行重整,以此为基础在海外注册公司,并编制新的财务报告,这样就可利用海外上市公司审批方面的灵活性来回拢大笔资金。
第八,分期付款。“借”延期付款的信用手段来达到购并的目的。一般做法是根据猎物企业的资产评估值.收购方收购其51%的股份,并以分期付款方式在若干年内陆续将款项付清。
三、风险控制
杠杆收购融资运用了财务杠杆原理。必须看到,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当资产收益率大于潜入资金利息率时,增加财务杠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股份制企业的每股盈余;反之,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则会使企业净收益和每股盈余急剧减少。收购方一定不能忽视杠杆收购风险性。因为,杠杆收购所需资金大部分是借入的,如果收购后公司经营状况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负债融资就会成为企业的负担,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存。
具体而言,这种债权性筹资存在如下风险:
1.还本风险,即企业存在不能按规定到期偿还本金引起经济损失的可能。
2.支付成本风险,即企业存在不能按规定到期支付利息或股息而引起经济损失的可能。
3.再筹资风险,企业存在不能及时再筹集到所需资金,或再筹资成本增加而引起经
济损失的可能。
4.财务风险,即企业因债权性筹资而增加股权投资者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
对风险的控制最重要的是,确定企业允许的负债比率水平,而在权益资本既定的前提下,负债比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于负债额度的大小。有三种负债额度的确定供企业风险控制和财务决策时参考。
l.破产临界额度,即负债极点额度是企业的净资产额。一旦资不抵债多将沦为停业清偿。
2.盈亏临界点负债额。企业必须以息税前利润抵补负债的利息成本。即息税前利润/负债利息率。
3.实现企业期望每股盈余相宜的负债额。
EPS=(I*R一D*i)(l一T)/N
EPS:期望每股盈余I:投资总额R:预计息税前投资利润率D:负债总额
i:负债利息率T:所得税率N:普通股数
四、杠杆收购在我国的运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体制的建立,企业资产重组已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重视并正在积极着手实施。企业也正在进行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比例太小,多数企业难以通过股票市场实现购并的目标。另一个方面,购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多数企业缺少充足的自有资金用于购并。同时,国家为了扶植企业,贷款利率一再下调,以便于企业利用贷款筹集资金。这就为企业杠杆收购融资奠定了基础,也创造了条件。
目前,杠杆收购虽尚未被各方普遍认识和接受,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但已有许多成功案例。比如被广泛关注并引起强烈反响的“中策现象”。香港中策集团公司一方面通过国际金融资本,另一方面采用压低收购价格、分期付款、拖延付款等方法降低资金支出,大举收购中国国有企业,并予以转手出售所购的国有企业股权。武汉大地集团曾以分期付款方式兼并了有九十八年历史且规模比自己大一倍的国有企业武汉火柴厂。等等。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发展,杠杆收购必将受到广泛重视。

B. 请教:杠杆收购原理及应用实例

杠杆收购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当时公开市场发展迅猛,

[杠杆收购书籍]

杠杆收购向借贷人敞开了方便之门,允许他们借贷数百万美元去购买那些本来是很勉强的项目(先前是绝不可能的)。 在杠杆收购发展之初的1980年,被认为是杠杆收购之基的四大并购项目,其累计交易额就达到了17亿美金。 1988年是杠杆收购的发展巅峰时期,当时累计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880亿美金。 这些通过大举借贷完成的交易行为,必然会导致极大的风险,也就是那些利率极高的“垃圾股”。 这些所谓的垃圾股,之所以风险极大,是因为它们往往用高利率去吸引股东,而其背后却无支持力量。 所以,毫不奇怪,一些80年代的项目最终演变成了灾难,并以借贷人的破产收场。
一般步骤:
第一阶段:杠杆收购的设计准备阶段,主要是由发起人制定收购方案,与被收购方进行谈判,进行并购的融资安排,必要时以自有资金参股目标企业,发起人通常就是企业的收购者。
第二阶段:集资阶段,并购方先通过企业管理层组成的集团筹集收购价10%的资金,然后以准备收购的公司的资产为抵押,向银行借入过渡性贷款,相当于整个收购价格的50-70%的资金,向投资者推销约为收购价20-40%的债券。
第三阶段:收购者以筹集到的资金购入被收购公司的期望份额的股份。
第四阶段:对并购的目标企业进行整改,以获得并购时所形成负债的现金流量,降低债务风险。
杠杆收购方法的典型优势在于:
并购项目的资产或现金要求很低。
产生协同效应。
通过将生产经营延伸到企业之外。 比较: Horizontal Integration[横向整合]
运营效率得到提高。
通过驱除过度多元化所造成的价值破坏影响。
改进领导力与管理。
有些管理人员管理公司的方式(通过控制、回报等管理手段来提高个人权威),往往是以牺牲公司股东利益和公司长远优势为代价的。通过并购可以让这些管理人员或者立马出局,或者遵守“规矩”。 高额利息偿付的压力,迫使管理人员不得不想法设法提高运营绩效和生产效率。头脑里紧紧绷着“债务”这根弦,他们的注意力不得不时时集中在各种提高绩效的行动上,如剥离非核心业务、缩减规模、降低成本、投资技术改造,等等。注: 由此而言,借贷不仅仅是一种金融手段,而且也是一种促进管理变革的有效工具。
杠杆作用。
当债务比率上升时,收购融资的股权就会做一定程度的收缩,使得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只要付出整个交易20%-40%的价格就能够买到目标公司。

C. 和杠杆收购有关的书有哪些 包括作者 书名 出版日期

杠杆收购与垃圾债券:中国机会
作者:王巍,(美)施迈克 等著
出版:人民邮电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
运用资本市场工具进行企业并购重组,进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面对全球经济竞争必然面对的现实。不管人们认识到与否,并购重组已在中国拉开帷幕。重温一下前人走过的曲折之路,看看我们面对的现实环境,无疑会使我们今后要走的路更加理性。能否抓住“中国机会”除了企业的努力,更需要营造市场环境。本书汇集了多年来国内外在杠杆收购和垃圾债券方面的核心理念和操作案例,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让我们再一次加深了对杠杆收购和垃圾债券这一对资本市场孪生兄弟的认识。本书从杠杆收购革命与垃圾债券创新,融资环境与金融监管入手,围绕

MBO 理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
作者:高伟凯著
出版:中国社科 出版日期:2010年02月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又称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或从外部杠杆融资等方式去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从而达到改变目标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目标公司、对目标公司实行所有权控制或实质性控制决策权和经营权(如果是上市公司,要退市转为私人公司)、注重通过目标公司的价值提升来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作为资本市场中比较成熟的杠杆收购方式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同时也为我国目前国有股减持与退出、国有资产重组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运行途径。

孤注一掷-罗伯特. 康波并购风云录
作者:(美)罗斯查尔斯(Rothchild,J.) 著,王勇,吴忠岫,陈元飞 译
出版:上海财大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 ...常规的敢为的作风正是这些似乎不可能实现的并购案成功的驱动力。有了康波这棵摇钱树,经纪商和投资银行受巨额佣金和贷款利息诱惑一步步陷入重复借贷的深渊,甚至不惜押上自己的所有资本。康波这架投资银行的利润制造机,推动华尔街实现了并购史上的一次次“创新”:但是,当“杠杆”不能再承受其重量时,破产便接踵而至。失业、倒闭——康波破产案对零售业、垃圾债券市场等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本书最早于1991年由西蒙·舒斯特公司出版,并于1992年、2000年再版。

新华书店文轩网搜索的,供参考

D. 什么是杠杆收购

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LBO)是指公司或个体利用自己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收购另一家公司的策略。交易过程中,收购方的现金开支降低到最小程度。换句话说,杠杆收购是一种获取或控制其他公司的方法。
杠杆收购的突出特点是,收购方为了进行收购,大规模融资借贷去支付(大部分的)交易费用。通常为总购价的70%或全部。同时,收购方以目标公司资产及未来收益作为借贷抵押。借贷利息将通过被收购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来支付。

杠杆收购的主体一般是专业的金融投资公司,投资公司收购目标企业的目的是以合适的价钱买下公司,通过经营使公司增值,并通过财务杠杆增加投资收益。通常投资公司只出小部分的钱,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抵押借款、机构借款和发行垃圾债券(高利率高风险债券),由被收购公司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流量及收益作担保并用来还本付息。如果收购成功并取得预期效益,贷款者不能分享公司资产升值所带来的收益(除非有债转股协议)。在操作过程中可能要先安排过桥贷款(bridge loan)作为短期融资,然后通过举债(借债或借钱)完成收购。杠杆收购在国外往往是由被收购企业发行大量的垃圾债券,成立一个股权高度集中、财务结构高杠杆性的新公司。在中国由于垃圾债券尚未兴起,收购者大都是用被收购公司的股权作质押向银行借贷来完成收购的。

参考资料:http://ke..com/link?url=_CEa0H33u-tOd_nPKnkUPpFyHN-P3yp7uhxTxRSjQsVTy_WEm_wu_XSLHJ0UqBtg

E. 杠杆收购的发生是由于什么

是由于通货膨胀、税制修改、充足的金融市场 三个宏观经济条件。
它运用了大量的金融工具和财务杠杆,从而演变为一种强有力的融资收购技术,同时又是一项对资本市场、公司治理与价值创造产生巨大影响的金融工程。

F. 杠杆收购的过程分析

杠杆收购一词在英语中为Leveraged Buyouts,一般缩写为LBOS,这种收购战略曾于80年代风行美国。

杠杆收购是指收购者用自己很少的本钱为基础,然后从投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筹集、借贷大量、足够的资金进行收购活动,收购后公司的收入(包括拍卖资产的营业利益)刚好支付因收购而产生的高比例负债,这样能达到以很少的资金赚取高额利润的目的。这种方式也有人称之为高度负债的收购方式,这样的收购者往往在做出精确的计算以后,使得收购后公司的收支处于杠杆的平衡点,他们头脑灵活,对市场熟悉,人际关系处理恰当,最善于运用别人的钱,被称为“收购艺术家”。

总的来看,杠杆收购可以分为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集资。

第二步:购入、拆卖。

第三步:重组、上市。

以上三步概括了杠杆收购的基本程序,又被称为“杠杆收购三部曲”。

==========================================================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产业结构面临着整合和调整,企业也开始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和壮大自己。兼并收购的浪潮开始席卷中国。而在兼并收购的过程中,必然涉及融资方式的选择。如果采取债务融资,就是杠杆收购。请看《国际融资》报道缪家文所著杠杆收购:小资金撬来大回报

什么是杠杆收购对于一些很大的收购交易,收购需要通过大量的举债(gearing)才能完成,这就是所谓的杠杆收购(LBO或leveraged buy-out)。杠杆收购的主体一般是专业的金融投资公司,投资公司收购目标企业的目的是以合适的价钱买下公司,通过经营使公司增值,并通过财务杠杆增加投资收益。通常投资公司只出小部分的钱,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抵押借款、机构借款和发行垃圾债券(高利率高风险债券),由被收购公司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流量及收益作担保并用来还本付息。如果收购成功并取得预期效益,贷款者不能分享公司资产升值所带来的收益(除非有债转股协议)。在操作过程中可能要先安排过桥贷款(bridge loan)作为短期融资,然后通过举债完成收购。杠杆收购在国外往往是由被收购企业发行大量的垃圾债券,成立一个股权高度集中、财务结构高杠杆性的新公司。在中国由于垃圾债券尚未兴起,收购者大都是用被收购公司的股权作质押向银行借贷来完成收购的。

杠杆收购必须考虑到债务的偿还能力,采用这种大量举债的收购方式,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偿还债务和利息。因为利息支出可在税前所得扣除,因此可减少税负,所以企业的实际价值比账面价值要高很多。杠杆收购的目标企业大都是具有较高而且稳定的现金流产生能力,或者是通过出售或关停目标公司部分不盈利业务和经过整顿后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的企业。因为杠杆收购需要通过借债完成,因此目标企业本身的负债比率必须较低。

杠杆收购一般都兼有MBO/MBI的操作,也就是要组建一个可能包括目标企业内部管理层和引进管理层在内的新管理层。一方面很多MBO、MBI和IBO都是用杠杆收购的方式完成的;另一方面杠杆收购往往也有管理团队的参与(LMBO),这种LMBO与一般的MBO的区别在于管理团队只占很小一部分股份,而支持交易的机构投资者要占绝大部分股份。杠杆收购完成后,通常会以各种方式使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达到20%~30%,这样将大大提高管理人员的经营积极性,加快现金回流和偿还巨额债务。

杠杆收购也可以是一家有潜力、有管理能力的中小型公司,在投资公司的帮助下收购一家陷入困境的大公司或上市公司。这种操作的结果是原来的收购主体公司变成被收购公司的子公司,而同时收购主体公司获得被收购公司的绝对控股权。

在一家小公司兼并一家大公司的情况下,往往是被兼并公司的业务或形象在新的合并公司中占主要地位。小公司可以借助杠杆收购而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或获得已经建立的市场渠道和品牌,被收购的大公司则借助小公司带来的新的管理机制或新技术以获得新生。有很多企业重组的实例是通过这种方式引入新的管理机制和资金,从而达到高速增长或扭亏为盈(turn around)的目的。从事这类交易的投资公司都是专注于重组或扭亏企业的投资行家,因此它们有能力从事复杂的交易,应付头痛的管理问题。

在杠杆收购最热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欧洲杠杆收购的杠杆比率(总负债对总资产的比率)一般在3~4倍,美国交易案的杠杆比率往往达9~10倍,很多金融机构拼命促成这种高杠杆比率的交易以赚取手续费。在中国由于杠杆收购基金和垃圾债券市场尚未起步,杠杆收购一般是通过银行股权质押贷款来完成的。由于杠杆收购公司一旦出现现金流困难,将难以支付债务利息,所以银行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一般会要求杠杆比率不要太高,而且要求测算的现金流利息比有2~3倍以上。

如何抓住杠杆收购的机会

杠杆收购的成功必须能筹到大额的贷款,能够吸引并留住有能力的管理人员,而且还需要目标企业有适当的资源,有很大的增值潜力。如果目标公司已经有一个很强的管理团队,那么将大大增强投资者和借贷者的信心,而投资者也会给管理团队安排一定比例的股份,以保证交易后公司的稳定性和成长性。

杠杆收购是高负债杠杆率的收购模式,故要求目标公司在收购前的长期负债比较少,而在收购后要有大量稳定的现金流来承担还本付息的压力。获得贷款的关键是企业有稳定的现金流,而且这个现金流足以支付贷款利息和本金,或者企业有很多非战略性资产可以出售变现,用于偿还部分贷款。由于大量的债务,使得目标公司的整体价值降低,同时也为企业的增值留下想像空间。以后随着企业效益的好转和债务的逐步减少,企业的价值也逐渐增加,而当初收购时作低固定资产的价值,也对企业的升值有贡献。

在杠杆收购交易中,由于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性,目标企业的管理层最清楚企业的价值。如果企业的管理层参与收购,他们有隐瞒企业的价值、压低成交价的倾向。而交易中参与的中介机构又会与交易各方有利益冲突,加上出售方往往要价过高,所以这类交易的谈判利益平衡往往会错综复杂。

如何操作和运作杠杆收购

在杠杆收购交易中,金融机构投资者一般要寻求在五年左右时间退出的机会,并且期望有2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杠杆收购交易结构的关键是确定最大的杠杆系数以保证高收益率,同时还要保持经营的灵活性和偿债能力的保险性。在投资者尚未退出之前,企业必须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用于支付债务利息和本金。典型的杠杆收购交易中只有30%~40%的成交金额是股权,其余的是债权。投资机构在评估交易结构的可行性时通常要考虑以下四个参数:总负债/EBITDA;总负债/总资本;EBITDA/债务利息;(EBITDA -资本支出)/债务利息。另外,优先级债务的还款期限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精细的现金流预测是成功的杠杆收购的必要前提,如果不能准确地预测企业将来支付债务本息的能力,就无法保证企业的成功。因此,杠杆收购需要有经验的投资银行家、律师和财务分析人员共同参与,设计复杂的财务交易结构。

杠杆收购交易的过程一般是先成立一个收购主体公司,这个主体公司只是一个壳公司,用于融资以便进行收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债务安排和债务重组,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理想的情况是收购完成后马上能出售部分资产偿还部分债务,并且预计以后现金流量远高于应付利息,而且企业的现金收入受经济波动的影响不大。

杠杆收购的结果一般都可以令资产转移到最有能力管好企业的管理者手中,所有权换手之后,企业一般都有一个高速成长期,企业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收购之后的首要工作是组织机构的重组,以便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技能和增加透明度。这些工作包括新的汇报制度、新的战略定位、新的员工激励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少数管理人员可能被替换,有一些会自动辞职,一部分非战略性资产会被出售。收购后裁员的事情并不太多,也就是说,新产生的价值基本上并不是通过降低工资成本来实现的。

在杠杆收购交易中,出售方可能是:

1.政府企业主管部门;

2.上市公司母公司;

3.上市公司;

4.家族企业第二代;

5.外国母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

6.以前的MBO/MBI;

7.私营企业。

杠杆收购成功的要素如下:

1.有一个能干的企业管理层;

2.管理层有一个可行的企业经营计划;

3.业务性质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小;

4.企业能实现充足而稳定的现金流量;

5.长期负债不高;

6.企业的资产适宜作贷款抵押物;

7.部分企业资产可以变卖,用于支付一部分借款;8.预计现金利息覆盖率比较高;9.目标企业实际价值远远高于账面价值。

G. 什么叫做杠杆资本

你好,资金杠杆(Leverage或Gearing),这都是当时的企业过度举债投资于高风险的事业或活动,遇到投资获利不如预期时,杠杆作用的乘数效果,加速企业的亏损以及资金的缺口,到影响整体的经济环境。

H. 什么是杠杆收购啊

所谓杠杆收购(Leverage Buy-Out,简称LBO),是企业资本运作方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实质在于举债收购,即通过信贷融通资本,运用财务杠杆加大负债比例,以较少的股本投入(约占10%)融得数倍的资金,对企业进行收购、重组,,并以所收购、重组的企业未来的利润和现金流偿还负债。这是一种以小博大、高风险、高收益、高技巧的企业并购方式。正是基于杠杆收购的特性,在过去的20年间,英美的投资银行家们将MBO与金融创新工具结合在一起,以垃圾债券、可转换债券等创新的金融手段应用于购并业务,成功地解决了管理层的收购资金问题。
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与普通收购的方式有明显不同,它的融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杠杆收购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不代表企业控制权的借贷资金
杠杆收购中的杠杆即是指企业的融资杠杆,反应的是企业股本与负债的比率,发生杠杆作用的支点即是企业融资时预付给贷款方的利息。杠杆收购的融资结构为:优先债券,约占收购资产的60%,是由银行提供的以企业资产为抵押的贷款;其次是约占收购资金30%的居次债券,它包括次级债券、可转换债券和优先股股票。最后是体现所有者权益的普通股股票,是购并者以自有资金对目标企业的投入,约占收购资金的 10%,如此的融资结构产生的结果是:(1)企业负债率大幅度上升;(2)如果企业盈利增加,那麽每股收益会大幅度上升,因为每单位利润所承担的利息支付是固定的。而之所以如此安排就在于购并者不希望让他人过多的分享并购后产生的利润,所以不享有企业控制权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就成为理所当然。
2.杠杆收购的负债是以目标企业资产为抵押或以其经营收入来偿还的,具有相当大的风险性。
在杠杆收购中购并企业主要不是用本企业的资产或收入作为担保对外负债,而是用目标企业作担保的。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由购买企业先成立一家专门用于收购的“纸上公司”,再由投资银行等向购并企业提供一笔“过渡性贷款”用于购买目标企业股权,取得成功后,以这家“纸上公司”的名义举债和发行债券,然后依照公司法使两者合并,将“纸上公司”因购并的负债转移到目标公司名下,再通过经营目标公司偿债、获利。由此而发行的债券一是由于企业负债率较高,二是由于以未来收入或资产作担保,因而信用等级不到,被称为垃圾债券。
3.杠杆收购融资中投资银行等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十分重要
以投资银行为主的市场中介组织在杠杆收购的融资中作用重大,由于杠杆融资的资金绝大部分依赖于外部融资,并且风险较高,因此只有获得金融组织的强力支持才能完成,一般的商业银行往往不愿涉足风险较高的投资,只有投资银行愿意承担较高的风险,以求获取丰厚回报,并且垃圾债券的发行也只有由投资银行进行操作,才能发行出去。而投资银行之所以愿意提供服务,是因为投资银行在获取高利率回报的同时,还可以得到巨额的佣金。因此,有人将杠杆收购归纳为投资银行和购并企业的合作博奕,双方都从中获得了巨额交易合作剩余。
4.杠杆收购融资依赖于发达资本市场的支持
杠杆收购以外部融资为主,其中间接融资由投资银行等提供,居次债券中的次级债券、可转换债券以及优先股股票都是直接融资形式,严重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发展。首先资本市场得允许企业以这些金融工具进行筹资,有相应市场环境和制度安排,其次投资者也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来分散风险。更为重要的是资本市场中要有进行杠杆收购的大环境,形成对杠杆收购的信任预期,只有如此,杠杆收购的融资才会顺利进行,否则,只能是一些意见而已。
杠杆收购在国外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收购融资工具,在中国同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因为中国大多数国企负债比例高,不良资产多,需要合适的融资途径来解决资本运营环节的 大量资金,即使少数有条件以自有资金购并的国企,也成考虑适度融资,以实现资本结构的 最优化,降低收购资金成本。目前中国国企运用杠杆收购有诸多有利条件,比如政府为保持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启动经济的措施,鼓励通过国企购并进行战略性改组和调整产业结构,人民银行一再降低存贷款利率并增加货币投入,以及启动财政杠杆等。然而,要恰当地运用杠杆收购,就要在遵循政府政策导向的前提下,减少对猎物企业的盲目性炒作 和投机,通过杠杆收购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国企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把杠杆收购引 向健康轨道。在中国,杠杆收购尚未被各方普遍认识和接受,更缺乏法律依据的保障,但在 实际经济生活中也并非是空白。比如被广泛关注并引起强烈反响的“中策现象”。香港中策 集团公司一方面通过国际金融资本,另一方面采用压低收购价格、分期付款、拖延付款等方 法降低资金支出,大举收购中国国有企业,并予以转手出售所购的国有企业股权。深圳宝安 收购延中股份,数年后又减持股份回收投资并从中获利。武汉大地集团曾以分期付款方式兼 并了有九十八年历史且规模比自己大一部的国有企业武汉火柴厂。等等。可以预见,随着中 国产权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发展,杠杆收购必将受到重视。然而,目前中国国企涉足 的杠杆收购还只能算是一种“准杠杆收购”,并非国外真正意义上的杠杆收购。但杠杆收购 在中国国企资本运营中的具体运用,仍不乏启发性和借鉴性。

I. 杠杆收购的历史

你好,杠杆收购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当时公开市场发展迅猛,向借版贷人敞开了方便之权门,允许他们借贷数百万美元去购买那些本来是很勉强的项目(先前是绝不可能的)。在杠杆收购发展之初的1980年,被认为是杠杆收购之基的四大并购项目,其累计交易额就达到了17亿美金。1988年是杠杆收购的发展巅峰时期,当时累计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880亿美金。这些通过大举借贷完成的交易行为,必然会导致极大的风险,也就是那些利率极高的“垃圾股”。这些所谓的垃圾股,之所以风险极大,是因为它们往往用高利率去吸引股东,而其背后却无支持力量。所以,毫不奇怪,一些80年代的项目最终演变成了灾难,并以借贷人的破产收场。

J. 什么是杠杆收购

杠杆收购来是指收购方利源用自己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以取得大规模的融资去收购另一家公司,并且以目标公司资产及未来收益作为借贷抵押,以被收购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来支付借贷利息的收购策略。 杠杆收购的主体一般是专业的金融投资公司,收购目标企业的目的是以合适的价钱买下公司,通过经营使公司增值,并通过财务杠杆增加投资收益。通常投资公司只出小部分的钱,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抵押借款、机构借款和发行垃圾债券(高利率高风险债券),由被收购公司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流量及收益作担保并用来还本付息。如果收购成功并取得预期效益,贷款者不能分享公司资产升值所带来的收益(除非有债转股协议)。在操作过程中可能要先安排过桥贷款作为短期融资,然后通过举债完成收购。杠杆收购在国外往往是由被收购企业发行大量的垃圾债券,成立一个股权高度集中、财务结构高杠杆性的新公司。在中国由于垃圾债券尚未兴起,收购者大都是用被收购公司的股权作质押向银行借贷来完成收购的。

阅读全文

与杠杆收购最早产生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期货原油外汇通 浏览:684
民营银行的理财产品有本金保障吗 浏览:324
sps财务指标 浏览:641
期货投资公司挂靠 浏览:109
期货白银盈亏怎么计算 浏览:105
瑞达期货关联上市公司 浏览:530
期货老师公开课件 浏览:485
依赖科技股票 浏览:71
mcst指标选股 浏览:263
上市公司未融资公司 浏览:39
长江证券乐享赚钱吗 浏览:363
2017央企北京户口指标 浏览:106
林存股票 浏览:679
股票新高放量 浏览:209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浏览:154
股票申购几次 浏览:705
配资炒股持仓多少合适 浏览:736
精选个股股票 浏览:605
81黄金分析 浏览:272
合作买卖股票 浏览: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