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试分析固定汇率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一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及背后的发生机制。这对中国有什麽指导意义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目标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具体的经济金融结构和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开放经济是一国或一经济体纳入国际经济范围运行的经济形式。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和资本往来日益密切,本币与外币的沟通渠道和互动途径不断扩大,原来封闭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运行环境、调控手段和目标、效应发生了改变。A、货币政策的目标。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均立足于国内,货币政策效应取决于通过金融机构货币扩张或收缩和利率水平的变动,从而最终影响产出和物价水平的能力。而开放经济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国际经济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依存度,商品、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较自由地跨越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力。一国政府追求的宏观经济目标也变为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我们把前三者称为内部均衡,后一个称为外部均衡,开放经济下一国货币政策要同时保持内外部均衡。B、汇率与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中,汇率作为一个核心变量,不仅影响贸易收支的变量,而且影响一国宏观经济政策、国际收支平衡、国内物价水平和就业,即影响到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而且一国为维持汇率稳定发生的外汇占款成了货币供给的主要渠道,汇率改变了货币供给结构和货币政策传导过程。C、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国际资本的流入既为东道国提供了外汇资金支持,也对东道国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表现在:一是改变了流通中的货币量,影响到币值的稳定,其路径可以直观的表示为:外资流入→国家外汇储备增加→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物价水平上升。二是由于本外币真实收益率的差异,产生货币替代,本外币资金套利活动最终使得国内利率水平稳定在本外币真实收益率相等为止,导致利率政策的失效。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路经可以简单的表示:利率↓→资本外流→本币贬值压力↑→抛外币收回本币→利率↑、投资↓。三是一国若实行固定汇率制,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制度而干预外汇的行为使得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降低,货币政策的实施与汇率政策目标的冲突不可避免。D、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彼此联系,相互影响,且存在着冲突,为实现一个目标所做的努力,往往会妨碍为实现另一个目标所做的努力。所以,货币政策目标往往只能实现一个目标。还需要其他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资本管制、汇率政策)才能同时实现内外部的均衡。
❷ 在固定汇率,独立货币政策和资本完全流动三个目标上,有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全部
固定费率,独立货币政策和资本完全流动三个目标以上的,那肯定是有这个方面的要求
❸ 4. 用IS-LM模型说明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条件下货币政策完全失灵.
结论是货币政策无效,见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理论。
举例:央行增发货币,导致资本市场利率降低,则与世界利率出现利差,资本迅速外流,本币贬值。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央行需要卖出外币,买入本币。相当于回收了最初的增发货币,使利率恢复到世界利率水平,则经济回到了最初的状态。
这也就是货币政策无效。
❹ 求高人指点!资本完全流动和不完全流动时财政货币政策的区别!(固定汇率制)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首先会引起IS曲线右移,这样IS与LM曲线的焦点会出现在BP曲线上方,会又贸易顺差出现,会引起本币升值,由于固定汇率,中央银行一定会用本币购入外币以阻止本币升值,这样会引起LM曲线右移,又由于资本完全流动,故最终IS LM BP 曲线会交于一点,达到外部均衡,不会产生贸易差额。
而在固定汇率、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货币政策完全无效,故也不会产生贸易差额。
在固定汇率、资本不完全流动情况下,由于资本的不完全流动,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同时有不具备汇率的伸缩性,因而此时的财政货币政策会导致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
❺ 蒙代尔模型下 为什么货币政策在资本完全流行和固定汇率下无效
当资本完全流动时候,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实质上是完全替代品,即人们对其需求仅取决于二者的相对收益。
然后又在固定汇率下,本国利率实际上等于世界利率。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一国采取资本完全流动,固定汇率,那么当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时,本国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降低,此时本国货币收益率相对外国货币下降,大量资本外流,本国货币产生贬值压力,此时政府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必须重新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吸引资本内流来稳定本币币值。
所以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只有牺牲货币政策。
❻ 在完全资本流动假设下,实行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在资本完全流动下,固定汇率时,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LM曲线向右下移动,经济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国际收支赤字,因而有货币贬值的压力。中央银行必须进行干预,售出外币,并收进本国货币。本国货币供给因而减少了。结果是,LM曲线移回左上方。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经济恢复初始均衡为止。当货币政策基本上不可行时,与此相反的是财政扩张却极为有效。在不改变货币供给的情况下,财政扩张使IS曲线移向右上方,导致利率和产出水平的增加。利率提高会引起资本流入,将使汇率升值。为了维持汇率不变,中央银行不得不扩大货币供给,于是收入会进一步增加。当货币供应量增加到足以使利率恢复到其原先的水平,均衡也重新恢复了。
在可变汇率情况下,财政扩张并不能改变均衡产出。相反,它倒是会产生抵消性的汇率升值与本国需求结构的变动,那将会使国内的一些需求从本国商品转向外国商品。而货币存量的增加将导致收入增加与汇率的贬值。
❼ 6.在固定汇率、独立货币政策和资本完全流动三个目标上,有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
HK实现了。
货币政策独立:三大发钞行由金管局控制发钞行为;
资本完全流动:自由金融中心;
固定汇率:港币与美元挂钩。
❽ 在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削减政府支出的效果为什么会比封闭经
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的条件下,一国货币政策失效。
因为货币政策是通过影响利率,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在这个前提下,当货币政策实行以后,利率发生改变,资本的成本(就是利率)发生改变,就会影响货币的供给和需求曲线,汇率本该发生变化,但由于实行固定汇率制,因此就只能通过资本的流入或流出达到新的货币供给需求平衡点。
在这个新的平衡点上实际利率和货币政策前是一样的,所以说货币政策失效。
货币政策目标往往只能实现一个目标。还需要其他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资本管制、汇率政策)才能同时实现内外部的均衡。
❾ 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对比分析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在资本完全流动下,固定汇率时,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LM曲线向右下移动,经济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国际收支赤字,因而有货币贬值的压力。
中央银行必须进行干预,售出外币,并收进本国货币。本国货币供给因而减少了。结果是,LM曲线移回左上方。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经济恢复初始均衡为止。当货币政策基本上不可行时,与此相反的是财政扩张却极为有效。在不改变货币供给的情况下,财政扩张使IS曲线移向右上方,导致利率和产出水平的增加。利率提高会引起资本流入,将使汇率升值。
为了维持汇率不变,中央银行不得不扩大货币供给,于是收入会进一步增加。当货币供应量增加到足以使利率恢复到其原先的水平,均衡也重新恢复了。
在可变汇率情况下,财政扩张并不能改变均衡产出。相反,它倒是会产生抵消性的汇率升值与本国需求结构的变动,那将会使国内的一些需求从本国商品转向外国商品。而货币存量的增加将导致收入增加与汇率的贬值。
对市场的影响主要受到两个方面因素决定,一是汇改带来的汇率调整空间,二则是汇改带来的资产增值收益。
就汇改的空间而言,人行的发言人强调此次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这实际上就是给渐进式推进的汇改定调,也间接提示汇率的浮动空间不会太大。实际上,这也非常符合如今国际国内经济复苏进度缓慢,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环境的客观现实。
在汇率调整空间不大的背景下,又恰逢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资产价格调整,人民币资产价格的波动风险甚至大于汇改带来的收益,因此总体资产增值收益也不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汇改对市场的直接影响有限,更多体现在短期心理层面,不会对市场产生明显的中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