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人民币汇率和m2的关系

人民币汇率和m2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10-27 10:53:36

A. 人民币汇率和M2是成反方向变动吗

一国汇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价格水平、贸易收支以及利率水平。其中M2的增加或减少会导致物价和利率变动,M2增加,价格水平上升,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本币应贬值,但购买力平价决定的是长期均衡汇率,短期内可能对汇率影响不大。重要的应该是利率,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会下降,资本将流往国外,导致本币汇率下降。总体来说,是成反方向变动的。例如美国这一段时期以来的量化宽松政策,就是为了增加货币供应量,促使本币贬值,以拉动出口,恢复本国经济发展。

B. 人民币发行总量和M2什么关系

m1是狭义货币量,度量了经济中用于交换的货币媒介的数量,包括:货币和活期存款.
m2是广义的货币总量,它包括了所有具有价值储藏功能的货币替代品的工具.因此,m2定义为m1加上银行及储蓄机构定期存款,投资于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美元及一些其他账户(如隔夜回购协议).
人民币m2,是指人民币的货币总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人民币m2有80万亿.

C. 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币值之间的关系

两者为同向关系。人民币币值高则汇率也高。
汇率是指本币与外币之间的比值。当人民币币内值升高时,势必在同等汇容率下,一定本币可以兑换更多外币,这就是人民币汇率高的表现。

也就是说人民币币值高是汇率高的前提,汇率是币值的表现。

D. 汇率利率货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首先,利率政策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信用紧缩内,贷款减少,容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会加大对外汇需求,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实际利率的下降引起外汇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下降。
其次,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间接地对汇率产生影响。当一国利率上升时,就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而且,一国利率的提高,促进国际资本流入增加,而资本流出减少,使国际收支逆差减少,支持本币汇率升高。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可能导致国际资本流出,增加对外汇的需求,减少国际收支顺差,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再次,汇率变动对利率的影响也是间接地作用,即通过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短期资本流动而间接地对利率产生影响。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成正比,货币需求和利率成反比。

E. 2000以来中国央行的货币供给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

这个也许对你有帮助:
汇率对一国经济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汇市场的表现也越来越受到各国货币当局的关注,因为汇率不仅是一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同时也是一国发生货币危机的导火索。目前,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上升走势,到2009年7月22日,四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积升值21%,但国际社会依然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很高,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经济内外失衡,同时贸易摩擦加剧。

文献回顾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侧重研究汇率水平问题,即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是人民币汇率水平被高估还是低估、低估多少的论证基础,也是支持升值和反对升值论的论证基础。Robert Mundell(2005)认为不管中国面临的贸易争端有多么激烈,中国都应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他甚至认为在未来20年内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政策都应保持不变。而日本金融学家、首相智囊黑田东彦(2005)则认为人民币应当缓慢升值。国内学者施建淮(2005)、范从来(2004)、张斌(2003)、林伯强(2002)、张晓朴(1999)等通过相关计量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的均衡水平进行了估算和探讨。值得注意的是张曙光(2005)深入系统的研究了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宏观经济背景和汇率升值的成本收益问题,指出由于内外经济失衡和持续双顺差的持续可贸易品部门和劳动生产率等一系列原因造成升值压力,在对升值的成本收益作出分析的同时,并对升值方式和对策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另一个方面侧重研究汇率的形成机制问题,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的汇率体制对宏观经济的内外平衡问题和经济的安全运行等问题的影响。一些国外学者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对国际汇率进行了考察,尤其是对危机国家汇率制度的改变考察后认为,各国的汇率制度有向两极发展的趋势,即要么实行货币局一类的固定汇率制,要么放弃盯住而改为浮动汇率制,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艾肯格林(1999)、费雪(2001)和爱德华兹(2001)等人。国内学者在论证人民币应该放弃僵滞型的盯住美元,实行有治理的浮动时,或多或少都受汇率制度“两极化”的影响。如王学武(2000)、丁建平(2002)等人都认为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应考虑这一国际汇率制度发展趋势。

但以上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汇率形成机制上,其中更以汇率水平为甚。而短期内关于我国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是否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产生影响的分析较少,本文正是这一方面阐述的。

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短期内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库,数据选择期间为2000年1月到2009年12月,共计10年120个样本。采用的方法主要是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在进行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本节有关计算都由计量经济软件Eviews5.0完成。

(一) 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的目的是排除时间序列回归相关变量之间的伪回归现象。此处采用的是ADF(Augmented Dickey - Fuller) 检验,实际上就是在零假设H0:ρ=0(Ri为一阶单整序列)下对下面的方程进行最小二乘回归。

下文用LnM2、LnM1、LnM0、LnFER、LnER分别表示M2、M1、M0、FER、ER的月增长幅度。用ΔLn M2、ΔLn M1、ΔLn M0、ΔLnFER、ΔLnER分别表示M2、M1、M0、FER、ER的一阶差分,即这些变量的月增减值。(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外汇储备exchange rate:汇率)其中M2为广义货币量、M1为狭义货币量、M0为流通中的现金、FER为外汇储备、ER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Ln M2、Ln M1、Ln M0、LnFER、LnER以及各自的差分进行ADF 检验的结果见表1。

从表1 中的ADF 检验结果来看, M2、M1、M0、FER、ER在5 %的显著水平下都是不平稳的;对ER进行一阶差分或取对数后一阶差分,得到ΔlnER,对其余进行二阶差分或取对数后二阶差分,得到d(ΔLn M2)、d(ΔLn M1)、d(ΔLn M0)、d(ΔLnFER),再对其进行单位根ADF 检验,其ADF 检验统计量均小于显著性水平1%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表明至少可以在99%的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差分序列d(ΔLn M2)、d(ΔLn M1)、d(ΔLn M0)、d(ΔLnFER)、ΔlnER均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时间序列。因此, M2、M1、M0、FER、ER这5 个序列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均为二阶单整I(2) 过程。

(二)协整检验

由于变量d(ΔLn M2)、d(ΔLn M1)、d(ΔLn M0)、d(ΔLnFER)、ΔlnER都通过了单位根检验,是单整变量,所以可以对这些变量再进行协整检验。在对变量Ln M2、Ln M1、Ln M0、LnFER、LnER做单位根检验时采用的差分方法,会使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的信息丢失,协整检验目的是判定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长期的经济联系。如果两个变量通过了协整检验,我们就说其间存在着长期的经济联系。对单整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的方法很多,有菲利普斯- 配荣(Philips - Perron)PP 方法的Zt 统计量和Zρ统计量、ADF 检验的t - 统计量,Johansen检验等。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 Johansen 协整检验的结果看, 变量d(ΔLn M2)、d(ΔLn M1)、d(ΔLn M0)、d(ΔLnFER)和d(ΔlnER)之间都以5%的显著水平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这意味着各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相互作用。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短期内我国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是否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产生相互作用。此处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判别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

1.在滞后期为2时,外汇储备自然对数二阶差分的变动不是引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然对数二阶差分的变动的概率是0.39366,随着滞后期为6和12时,这一概率分别上升为0.52702和0.67309,可见,外汇储备在短期内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具有一定的影响,长期来看这一影响在不断弱化,由此可知长期来看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并不是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理由。与此相反,在滞后期为2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然对数二阶差分的变动不是引起外汇储备自然对数二阶差分的变动的概率是0.102,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对外汇储备具有显著影响,但长期来看这一影响同样也在不断弱化。

2.从货币供给量角度来看,在滞后期为6时,广义货币供给量自然对数二阶差分的变动不是引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然对数二阶差分的变动的的概率是0.34284,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然对数二阶差分的变动却是广义货币供给量自然对数二阶差分的变动的Granger成因;在滞后期为4时,狭义货币供给量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Granger成因同广义货币供给量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Granger成因正好相反;在滞后期为1时,流通中现金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互不为Granger因果关系。这些结论清楚的表明, 短期内狭义货币供给量引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又引起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流通中现金不受汇率影响。

3.同样,由表3可知,广义货币供给量与外汇储备互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广义货币供给量与狭义货币供给量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

结论与对策分析

本文通过搜集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相关数据,运用了经济计量学的有关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有关变量之间的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各变量自然对数的二阶差分都是平稳的,说明一定时期范围内相互间存在着经济联系。对变量自然对数的二阶差分做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结论

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估值对外汇储备具有显著影响,但长期来看外汇储备的增加并不是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理由,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更多来自于非汇率因素。

短期内,流通中现金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互不为Granger因果关系,但狭义货币供给量会引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又引起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随着我国汇率机制的完善,外汇市场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有效的,但也必须认识到这种效率在长期是有限的。

货币供给量与外汇储备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外汇储备不会产生直接影响,致使我国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一定范围内是无效的,这也合理的解释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大量基础货币吸收外汇,结果却是给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注入了过多流动性的事实。

(二)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在短期内,货币当局或政府机构可以通过货币供给量的调整来影响汇率,促进我国经济内外平衡和外汇市场的健康发展;但从长期来看,这些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将会失效,其结果不仅会提高通货膨胀的预期水平,同时也使宏观调控陷入困境。因此,应适度控制广义货币供给量,使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增长水平;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应该最终由两国的价格水平、经济增长率和利率的差异来决定,减少人为的干预。

F. 美元指数和人民币汇率有什么关系

人民币汇率定义:“汇率”亦称“汇价”,即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人民币汇率一般指的是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报价,即1人民币或者100人民币兑换成多少美元。人民币升值相应的人民币汇率升高了。

美元指数主要由美元对欧元、日元、英镑等6种货币加权汇率计算得到的,跟人民币汇率没有对应关系。美元指数的上涨,意味着美元对非美货币汇率的上升,美元指数虽然和人民币汇率没有直接关系,但美元指数的上涨还是会影响到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
而中国却是持有美元最多的国家。所以美国单方面让人民币升值成本最低,获利最大。 因为对人民币贬值以后,美指至少暂时仍然看上去“坚挺”但是做为中国,如果美指没有变化,升值后的人民币其实是对所有的世界主要货币的升值。这相当于让中国为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负责”, 中国就算是钱多人傻也是有心无力的。所以中国如果顶不住美国的压力,也会想方设法对其他货币进行大幅贬值,最后结果还是要拉低美指。

G. 请经济学高手回答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

利息=本金*利率,利息是金额的概念,利率是一个比例!

  1. 首先,利率政策通过影响经常账户来影响汇率。当利率上升,信贷紧缩,贷款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价格下降,进口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出口增加,外汇需求减少,外汇供应增加,外汇汇率下降,而当地货币的汇率正在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信贷扩张和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价格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在这种情况下,外汇需求将增加,外汇汇率将上升,本币的汇率将下降。实际利率下降导致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下降。

  2. 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间接影响汇率。当一个国家的利率上升时,它将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当地货币和外汇供应的需求,导致当地货币汇率上升和外汇汇率下降。此外,一国的利率上升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入的增加,而资本外流的下降减少了国际收支逆差,并支持了当地货币汇率的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可能导致国际资本外流,增加外汇需求,减少国际收支顺差,促进外汇汇率上升和下降。当地货币的汇率。

  3. 汇率变化对利率的影响汇率变化对利率的影响也是间接的,即通过影响国内价格水平和影响短期资本流动间接影响利率。首先,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下降时,有利于促进出口,限制进口,提高进口商品成本,推高总体价格水平,导致国内价格上涨,导致实际利率下降。这种情况有利于债务人和债权人,导致借款资本的供需不平衡,最终导致名义利率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上升,对利率的影响恰恰与上述相反。其次,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下降时,往往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们预期该国的货币汇率会进一步下跌。在当地货币贬值的影响下,将导致短期资本外逃,国内资本供给减少将促进本币的利率上升。如果当地货币的汇率下降,则预期汇率将反弹。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变化,即短期资本流入的增加将增加国内资本供应,导致本币的利率下降。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下降可以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它将导致该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外汇储备增加意味着国内资金供应增加,资金供应增加将导致利率下降。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上升将导致该国的外汇储备减少,则可能导致国内资金供应减少,而资金供应的减少将影响利率。

(7)人民币汇率和m2的关系扩展阅读

利率对汇率的传导机制

1、经常账户方面。利率变化通过影响企业成本进而影响出口,引起国际收支变化,最终影响汇率变动。如利率上升时,企业成本增加,使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出口额减少,引起国际收支转向逆差,带来本币贬值压力或直接导致本币汇率下跌。

2、资本账户方面。利率变化通过影响套利资本流动,引起国际收支变化,最终影响汇率变动。如利率上升,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国际收支转向顺差,带来本币升值压力或直接导致本币升值。

H. 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二者的关系

人民币对外升值,单位外币兑换的人民币数量下降,同样以外币标价的商品出口获得的外汇兑换人民币数量下降,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利润,不利于国出口,引起国内商品供应增加,相反,人民币升值,单位进口商品需要的人民币数量下降,进口成本下降,有利于商品进口,引起国内的商品供应.因此在其他条件(如货币供应量等)不变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物价下降,即通货紧缩.

I.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通货膨胀和汇率的关系非常复杂,因为存在着理论和现实不符的事实。

首先说说通货膨胀和汇率的负相关关系。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胀水平高的国家其货币必然对通胀水平低的国家的货币贬值。但是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个不足,其一在于其假设商品能被自由交易,并且不计关税、配额和赋税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它只适用于商品,却忽视了服务,而服务恰恰可以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差距的空间。

通货膨胀和汇率的负相关关系主要是因为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的关系。假设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A国流通货币为X,B国流通货币为Y,其中A国的通胀水平高于B国的通胀水平。这里不妨再假设A国的通胀率为20%/年,B国的通胀率为0%/年,目前X对Y的汇率为1:5。若有一种商品M,在第一时期在A国的价格为20单位的X,在B国为110单位的Y,那么按照名义汇率计算,从A国进口M时,只要用100单位的Y换成20单位的X就可以以比国内的价格低的价格得到商品M,那么进口比使用国内的要合算,因此B国的贸易商就会选择进口M,使得资本比B流到A,使X升值。但随着通胀,1年后,商品M在A国的价格变成24单位的X而在B国的价格不变还是110单位的Y。再假设汇率在1年的变动又回到X:Y=1:5,那么在B国从A国进口M时,就要用120单位的Y换24单位的X,因此进口M的价格比国内价格要高,但反过来看,在A国向B国进口M就变得有利可图,因为只要用22单位的X就可以换到110单位的Y,比国内价格要低,从而资本向B国流动,使得X对Y贬值。

这里说一下实际汇率的计算方法:实际汇率=名义汇率*P^/P,其中P^为以外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水平,P为以本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水平。在上例中,第一时期X:Y的实际汇率e*=5*20/110=0.909,第二时期X:Y的实际汇率e*=5*24/110=1.091,可见本国通货膨胀上升可使实际汇率上升,从而不利本国商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相对于名义汇率,国际贸易中更看重的是实际汇率,根据公式,当外国的通胀水平高于本国时,*P^/P大于1,外币实际汇率上升,刺激本国商品出口,使本国货币升值;当本国的通胀水平高于外国时,*P^/P小于1,外币实际汇率下降,刺激本国进口,使本国货币贬值。

以上是通货膨胀和汇率的负相关,但通常通货膨胀的发生会让该国的央行制定严厉的货币政策,通常的表现形式为高利率。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环境下,若本国利率高于外国而存在利差则会吸引资本大量涌入,从而推高本国汇率。

其实这说到底就是贸易帐和资本帐的问题,若资本流入大于贸易逆差,则货币依然可以稳定升值,正如美国和英国的情况一样。反观日本,这个国家是最能证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的。日本10多年来的通货紧缩,理应使日元强势。然而实际汇率的低迷而带来顺差的好处因为日本低利率政策所引起的流动性陷阱所抵消,造成日本资金结构性外流,从而使日元长期处于低位。通货膨胀只有引起实际汇率变化才会影响净出口.不能想当然认为只要有通货膨胀就会使变贸易比价线朝有利的方向变动,从而引起出口增加.

固定汇率下.

国内价格水平增高,一般情况是净出口会减少而不是增加.直观的解释是,国内的钱买不到国内的东西,由于汇率还没有变,买国外的东西更划算.理论证明用IS-LM-BP模型的净出口函数一看就知道了.

但也有一种情况则刚好相反. 若两国生产率增长存在差异,通货膨胀国的通涨原因是由于贸易部门的生产率提高迅速而引起的全社会的工资水平普遍提升,进而引起全社会价格水平的增高,那么通涨国由于贸易品的生产率的增长快于国内价格水平增长而引起竞争力依然是增强,净出口反而会增加.理论上可以用弱购买力评价来解释.

浮动汇率下,如果资本不可流动,为保持经常项目的平衡,在物价水平升高时要提高名义汇率.根据平价公式,名义利率要调整为E=P/Pf,名义利率的提高正好和价格水平提高相抵消,出口进口无影响.这也就是经常项目差额模型第一定理.

如果资本有限流动,通货膨胀引起实际利率降低,进而资本流出.此时出口做何变动就要考虑经济的初始情况是存在逆差还是顺差或者是均衡?初始的逆差存在贬值压力再加上现在的双重贬值压力,汇率贬值很可能会超过价格上涨,出口增加.初始顺差存在升值压力现在资本流出,压力缓解,汇率贬值不一定超过价格,出口不一定增加.初始是均衡的更加需要具体条件具体分析.

如果资本无限制流动,如果货币财政政策不动作,那么只有狂贬值一条路可以走.注意这里都只是被动的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 ,而对货币财政手段都按兵不动,形象的说,把其他的门都关闭了,让通货膨胀只冲着出口来侃侃究竟有多大能耐,考虑的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事实上在汇率剧烈变动之前就会运用货币和财政手段把它控制住了,否则对于金融体制不健全的国家来说后果就严重了.

总而言之,通货膨胀对于出口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很明显的,它要求特定的条件,而且即使达到条件了,也难有起用的机会(有其他的更有效率的经济手段的约束).

引发出口的增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国内的一些政策鼓励了出口(如出口补贴,税收倾斜),或者国外的需求增加(消费者改变了偏好,企业转型留下市场空间等),或者是产品的竞争力增强了(如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技术进步提高了质量,,等).
在汇率变化之前,一国的高通胀会造成高进口,而不是楼主所说的高出口:从微观决策主题来看,一国的高通胀相对于别国而言意味着商品更为昂贵,本国进口商更愿意进口,外国出口商也更愿意向该国出口商品。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该国货币贬值到均衡水平为止(不考虑人为设置的关税或其它贸易壁垒的存在的影响)。或者说,通胀造成了净进口的上升,在外汇市场上对外币的需求增加,本币趋于贬值。一言蔽之,通胀造成本币贬值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阅读全文

与人民币汇率和m2的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配资炒股持仓多少合适 浏览:736
精选个股股票 浏览:605
81黄金分析 浏览:272
合作买卖股票 浏览:629
美国汽油价格2016 浏览:752
骆驼股份4月17日 浏览:730
沈阳中国银行澳币汇率 浏览:929
杠杆利率 浏览:352
kd通达信指标 浏览:434
基金跟银行理财区别 浏览:920
基金理财会计分录 浏览:71
中央经济会议降杠杆 浏览:403
理财产品协议属于哪类合同 浏览:690
外汇搭建流程 浏览:696
中国南车集团长江公司 浏览:967
工行私人银行理财怎么样 浏览:260
简述外汇储备的管理特征 浏览:865
股票退市问题 浏览:38
中信信托新疆 浏览:368
融资城投资人的利益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