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银行去杠杆化是什么意思
“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而“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但在金融危机爆发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高杠杆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
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
(1)银行杠杆危机扩展阅读:
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当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去杠杆化时,一般不会对中国产生显著的负面效应。在这一问题上,中国经济目前受到的最严重的影响表现在,国际商业银行在缩减其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过程中,贸易信贷也受到了波及。
Ⅱ 这次金融风暴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次贷危机说的通俗一点
你知道美国金融危机有多严重吗?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
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
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
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
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
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
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
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Ⅲ 金融降杠杆什么意思
即金融去杠杆,应该是转移银行信用风险的举措。信贷资产属于银行资产,而卖资产无论回如何不会答降低银行的杠杆水平的。因为它和银行负债端的资金来源根本就是两回事。不过,如果C其能够常规化、可盈利,债务风险就能有效转移,那长期来看对银行业确实是一个利好。
Ⅳ 金融危机,次贷危机
简单点就是靠银行钱生钱,银行大量利用别人存到银行的钱去做投资赚钱,例如放贷让美国人买房子(那时候经济好政策不断放松);
房产价格不断上涨.银行则更愿意贷款,这些经济行为又反过来影响房价,使其进一步抬高.
放到最后,银行赚的开心了,对一些信用不好的人没经过信用调查也去放贷(例如次级按揭贷款);注意此时监管机构已经不像以前那么严了
结果再后来这些人没钱或者是其他因素还不起了(此时政策相对紧缩了),银行不断有坏胀产生,只能收回贬值的房产,后来存给银行钱的人要去取钱了,银行拿不出来,或者说银行帐面越来越难看,这种事越堆越多,最后爆发了。银行就瘪了,与银行关联大的机构因此也鳖了~~
自己写的``大概如此 通俗易懂才是硬道理!!我骄傲
Ⅳ 金融次贷危机中的杠杆效应详解
杠杆效应
这名字是你自己起的吗
次贷危机根源是银行为了大额利润大量发放次贷无法回收而造成的(目前只有美国这样玩)
比如这个银行资金有3亿,他敢投资(就是次贷)90亿出去赚钱,投资盈利超过3.3%,他们暴力就能超过100%,(肯定都超过3.3%),因此一旦赔了,整个银行都会赔掉
这就是你说的杠杆效应吧
因为高暴力所以很多银行乐死不疲,因为高风险,所以CDS应运而生
因为一旦赔就赔了整个身价,所以银行决定去买保险(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险公司,只是一家机构而已,只要这个机构有钱就可以,可以是另一家银行也可以是保险公司或者其他的公司)
银行找到一家机构,签订10年的协议,每笔次贷如果盈利他们提取盈利的5%,如果赔了委托机构承担,第一家被找到的委托机构调查发现成功率在95%以上,这个稳赚,就同意了
还没结束,第二家机构看见了,也想转这个钱,就对第一家说:“你把这个协议卖给我,我一次性给你次盈利的1%”,然后第二家转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一个能赚4.5亿的CDS协议最后可以买到十几亿
这就是第二个杠杆
很多人疑惑,CDS协议根本不值那么多钱。为什么有人买,这就是炒的力量,就好像天朝的房价,永远是钢筋水泥混凝土,为什么几万一平,有人炒,一个道理
因为买进后有人会用更高的价格买走
最后悲剧了,大量钱贷款出去了,经济泡沫了,很多人换不起银行的钱,银行想到了CDS,找到了第一家,然后找到了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
最后一个花了十几亿买了CDS协议,发现没人愿意接了,原来是赔了(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悲剧了,巨额的赔偿金赔不起,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最后所有银行的座馆去找财政部长,银行都要倒闭了,你看看怎么办把
最后财政部长一狠心,把最后一个接收CDS的机构国家收购,所有赔款国家来支付
这就是次贷危机 谢谢
Ⅵ 美国的银行危机对全球经济有什么长期影响
世华财讯美联储首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及其他央行向其各自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等事件标志着信贷危机爆发。此后一年内多家金融机构倒闭,虽然各国政府央行采取相关应对措施,但目前金融局势仍难驾驭。陷入危机的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将对新兴市场产生影响。 “去杠杆化”已成为此轮经济周期主要特征所在。金融部门“去杠杆化”已迫使银行机构收紧信贷标准、加快资产出售并加大筹资力度,政府部门也采取诸如立法及启动应急预算等措施给予帮助,不过金融部门要想恢复稳定重建信心仍需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消费“去杠杆化”刚刚开始。房产危机对家庭消费支出及其模式产生巨大影响。目前经济仍处于下行周期,在债权人行为、失业率及房价走势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未来房价及房市前景依然不明。
Ⅶ 金融危机中“杠杆”交易是什么意思
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Ⅷ 为什么说次贷危机是银行过度使用金融杠杆的结果
一般我们常说的次贷危机是美国人超前消费至今所起到的泡沫经济的新品,因为美国人的实际支出和收入不能相互抵消,以致不能还清银行贷款,所以银行收回他们的财务,包括房子汽车等一系列可以出售的东西,但是,银行需要资金回笼,只好高价抛售这些物品,有钱人买了,就没钱了,只好超前消费,所以,美国人的富裕是假富裕,但是他们确实真享受。所以这里埋下了很大的问题。
所以华尔街运用金融杠杆过度的表现叫做次贷。他们把次贷,就是信用等级较低的房贷打包出售,因为这种贷款主要涉及的是穷人和信用记录差的,所以在开始就埋藏了很大的危机。
不过华尔街的人还是把这些风险很大的资产打包到市场上面去,把它进行指数化,还能交易。这种资产因为风险大,所以要求的风险溢价水平也高。大家也就比较喜欢炒作,再以这个为基础衍生了很多的衍生品。导致他的杠杆倍数比较大。。。
次贷,就是以次充好的让你去贷款卖给你,形成了循环的放大效应,以致好多人都没钱,超前消费!
Ⅸ 商业银行为何加杠杆,现如何去杠杆
商业银行加杠杆的大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大规模信贷投放结束后,2009年开始信贷收紧,不少项版目后续资金权紧缺,银行为规避监管指标考核,通过银信合作变相拓展信贷业务。
从2010年至2013年期间,一些商业银行为规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借助银信、银保、买入返售等通道,通过受益权转让方式实现资产出表。
2013年,中国银监会出台8号文限制非标资产投向,同业和理财业务出现三新变化:一是资金开始由非标类资产转向债券等标准化资产,通过拉久期、降信用、加杠杆实现套利。二是理财资金通过配资进入二级市场,这一业务在2015年上半年达到顶峰。
2015年下半年股灾后规模略有下降,但至今仍是银行理财资金的重要投向。三是随着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改变,大量政府引导基金、政府平台基金和PPP项目出现。银行理财产品进入政府引导基金、政府平台和PPP项目等。银行业从单纯的债权融资逐步股权融资或者类股权融资。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已突破原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进入更广阔市场。客观上,造成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多样性明显提高,风险管理和监管的难度也随之升高。
Ⅹ 关于造成美金融危机的杠杆原理
你确定是真金白银的贷款而不是通过金融衍生品?
例如CDS,一级经纪间的交易是不需要保证金的。你说杠杆是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