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元和人民率的汇率是多少
2008-7-2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汇价:
1美元 = 6.8255人民币
『贰』 李稻葵和朗咸平的两个观点的问题.......
个人认为李稻葵的观点更符合现实点,虽然东南亚等地的产品可以说是中国产品的替代品,但是由于就中国制造业规模来看,其他地方的产品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替代中国产品,毕竟从建厂、培训工人到形成生产力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周期。
『叁』 保外储和汇率哪一个更重要
如果死守汇率的话,会造成外汇储备越来越少。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近日表示,今年必须要防控资本外流,“如果投资者预期汇率会下跌,就会把本币换成外币。这将直接带来外汇储备的下降;外汇储备的下降作为一个信号,又会反馈给投资者,强化汇率贬值的预期,促使他们加快资金外流,而资金外流又会进一步加快本币贬值。”李稻葵表示,如果外汇储备迅速下降,会造成金融危机。
现在西方已经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了,过去中国产品出口到西方的优惠将不复存在,如果要保出口,那只能降低汇率来使中国产品保持价格优势,所以呢,人民币的贬值是不可避免的。
望采纳,谢谢!
『肆』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关系
美国政府希望人民升值,一可以抑制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二可以将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2万亿贬值,而中国政府,采用稳妥渐变形式,逐渐的去适应美国政府的政策,美国政府又采取一种新的,换位思考的策略,主动发行6000亿美元纸币,对美国经济总量没有什么影响,大概有3000亿是针对中国的,在美国没有发行6000亿之前,笔者研究,美元在人民币升值至4.95以后(时间应该是2012年),大量热钱一定会回流,那个时候也是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明显复苏的时候。这是经济规律。但是其政治目的,如果我们国家政策调整不能及时适应,就会出现苏联的结局,资金大量外逃,人民币通货膨胀,一麻袋钱买不了一袋大米。买国债,其实就是历史上的纳贡。因为我们的金融和政治不能主宰世界,我们的政治和经济结构决定了,一旦出现决策失误,无法规避金融崩溃的风险,使得我国经济政策,走出一种缓慢的适应,渐变、践行路线,美国人已经瞄准到我们的决策方式,这次的突发性6000亿印钞,是针对20国峰会,逼人民币迅速升值。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是让世界为美国经济买单,更主要的是让中国人民买单,勤劳的中国人勤奋劳作,美国只要决定发行个数字,如果有指令和方向的向中国投资免息,就会有很多金融炒家借贷,投向中国,每一个美元就要对应6.6圆的人民币,会颠覆我们的金融经济,这就是后现代战争学说讲的远程金融经济战。不用一兵一卒、一枪一炮。是战争掠夺付出,而达不到的掠夺效果。美联储发行一个数字,就抢走了中国人的劳动实物财富!!!
我们的政府和经济学家应该到了警醒的时刻???掌管好国家的财富人民的血汗,遇有突发事件,就是经济和政治的量变拐点,掌好舵!会掌舵!用一颗赤诚的公心为民掌舵。可能会渡过难关,因为是社会结构性的问题?也是人的文化性决定的问题,是需要一个很长时间;去调整社会结构的问题?
『伍』 人民币 汇率 升破6.70是什么时候的事
本报讯在连续7个交易日创新高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走强突破6.70的关口。昨天,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上调113个基点,至6.6997。从9月10日开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连续第八个交易日创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央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0年9月2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6997元,1欧元对人民币8.7522元,100日元对人民币7.8204元,1港元对人民币0.86290元, 1英镑对人民币10.4200元,人民币1元对0.46239林吉特。央行于今年6月19日宣布重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其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有升有降。6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275,随后震荡走高至8月9日的6.7685,累计上涨590个基点,升值幅度为0.87%。但后来人民币开始一波少见的持续走低行情,9月1日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贬至6.8126。经过9月9日以来的连续上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新一轮汇改以来已累计升值1.9%。随着美国国会11月中期选举临近和美国经济复苏前景渺茫,海外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近期猛增。据报道,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昨天表示,中国同1985年的日本不同,人民币不会屈服外部压力而简单升值。人民币汇率仅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工具,在外贸顺差下降后,这是内需上升的直接结果。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格局和不断演变的国际环境,当前迫在眉睫的就是转变依赖外需的发展道路。
『陆』 求关于中国被认定为汇率操纵国的最新动态
人民币汇率连续七天走强 创十个月新高邓美玲分享 聚友网
开心网
人人网
新浪微博网
豆瓣网
转发本文
13:472010-04-08共有1条评论订阅大 中 小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邓美玲 在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之下,人民币币值的变化值得琢磨。4月7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突破6.8260,至6.8259,人民币汇率连续七天上涨,创下10个月新高。
4月8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8259,与前一交易日持平。
从去年开始,美国方面频频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3月15日,130名美国国会议员上书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要求人民币升值。按照原计划,美国政府将在4月15日决定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一时之间,中美关系因为人民币升值问题而变得紧张敏感。
4月7日,央行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张斐斐采访时表示,中美之间的汇率争端已超越经济层面而上升到政治层面。“现在是一场微妙的动态的政治博弈过程”,李道葵说。他认为,目前,中国政府决策层内部意见还没有取得一致,人民币汇率问题或许要留待中美SED会议之后才会明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美汇率之战有缓和的意味。4月3日,美国财长盖特纳称,美国已决定推迟向国会提交原定于4月15日发布的主要贸易对象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情况报告,并称未来3个月美国将和有关各方举行一系列非常重要的高端会议。而中国国家胡锦涛已定于参加4月12日至13日在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这被视为两国紧张关系缓和的迹象。
一个更值得注意的现象是,4月8日,美国财长盖特纳突然访华,他将与责经济事务的副总理王岐山进行会晤。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称,美国财政部推迟决定,加上双方采取的一系列其它和解措施,加大了中国转变汇率政策的可能性。但两国关系仍存在紧张。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肖耿称,“仅仅因为盖特纳在北京,中国就调整汇率机制的可能性非常小,”。他还表示,人民币仓促升值,“对美国政界人士将非常有帮助,但对中国政界人士来说,却可能十分尴尬” 。
目前在中国,业内人士多数认为,政府将在未来允许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加大,由此实现缓慢升值。瑞银集团(UBS)经济学家汪涛表示,中国在今年2季度可能会扩大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区间,让人民币恢复升值,以抑制通胀。由央行所设立的每日参考汇率,可能会最大扩大至正负2%的浮动,目前为波动范围为0.5%。
找的这么些东西
『柒』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情况
虽然本届峰会主题为“跨越危机,携手成长”,但峰会的四大议题充满着分歧,其中以“汇率协调”这一议题备受关注。
2010年11月10日出炉的G20公报草案暴露了各国在汇率问题上的分歧。这份草案显示,G20将提倡更大程度上由市场力量决定汇率水平。但各国官员们对于如何讨论汇率干预问题尚未作出决定。这一草案倡议G20禁止“竞争性汇率贬值”,但也包含明显针对中国的条款——禁止“竞争性汇率低估”。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2010年11月11日对本报表示:不要对G20首尔峰会解决全球汇率协调问题抱有太大希望。他认为首尔峰会出炉的共同声明最多号召各国避免进行竞争性汇率贬值,而不可能对美国的汇率政策进行有效制约。况且由于缺乏具体的约束措施,“避免竞争性汇率贬值”这种口号的实际效果也很难估计。 美联储“开闸放水”触犯了众怒,首尔峰会前夕,G20多国领导人纷纷指责美元政策不负责任。
美联储在2010年11月3日重启量化宽松政策,启动6000亿美元“印钞计划”,令各国担忧美元走低扰乱全球汇市,这也就促使汇率市场成为首尔峰会上的首要议题。
在首尔峰会上,各国很可能进一步“拷问”美国汇率政策。欧盟执委会主席巴罗索11日就表示,G20领导人有必要在峰会上询问美国总统奥巴马,美联储为何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举措。
在首尔峰会开幕的两天之前,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撰文呼吁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该体系将包含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以及迈向国际化及资本账户开放的人民币。
刘胜军认为,佐利克在首尔峰会前高调撰文,实际上是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再次表达失望,这只是向美国汇率政策施压的一种姿态。对于各国而言,正确的博弈策略或在于进一步加速外储多元化,降低对美元的依赖性。
2010年11月11日,就连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也都撰文承认:美国正在奉行美元贬值的政策,由此推高了世界其它货币的汇率。
除美国之外的G19国领导人对美联储“开闸放水”推动美元贬值的行为已经满腹牢骚,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这是“靠人为压低汇率来刺激出口”,是“短视的,最终会损害各方利益”。
欧元集团主席容克则表示:“从美联储作出的决定中,我看到了更多风险和全球经济滑出正轨的更大可能性。” 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表示,需要密切关注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并在必要时采取果断措施。
巴西总统卢拉甚至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元贬值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卢拉还透露,他在前往首尔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前将做好“战斗”准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对本报表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动荡不堪,汇率战争一触即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都放弃了作为国际“货币锚”的责任。
孙立坚认为首尔峰会应该聚焦于美国这样的“货币锚”国家的道德风险行为——利用自己的货币霸权优势来过度的维护自己本国利益和伤害他人。 首尔峰会联合声明草案所涉及到汇率协调的部分,可以被视作是10月底G20财长峰会达成的“庆州协议”的升级版本。由于缺乏全球汇率协调的具体措施,联合声明中禁止“竞争性汇率贬值”的口号的实际约束力也很难界定。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教授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美元已经取代日元成为“套利货币”,而美联储重启货币宽松所释放出的流动性,很可能会“溢出”到国际市场,形成热钱向中国等亚洲国家发动袭击。
就在G20首尔峰会开幕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将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至17.5%。这是中国在2010年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吸收流动性泛滥,野村证券认为这能够减少约3500亿元人民币的系统流动性。
华民认为,中国和一些亚洲国家再次面临美国“金融核霸权”的威胁,必须谨防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悲剧重演,必须采取措施将来自欧美等国的流动性泛滥阻击在国门之外。中国仍在汇率和利率政策两方面都要“严防死守”,不能因为外界的政治压力而轻易松动。
而各国也并没有把避免汇率战争、阻击泛滥美元的希望完全寄托于首尔峰会的一纸联合声明。在首尔峰会前夕,新兴经济体已经开始构筑各种防火墙,以避免遭受本币升值和过剩美元泛滥的冲击。
11月11日,日本央行果断出手阻击日元升值,购入1500亿日元(约合180亿美元)的政府债券,这也标志着日本同样开始重启量化宽松政策。以色列到南非央行也在买入美元,以防本币升值。 中国台湾地区也于本周开始限制外资持有债券。2010年10月份,巴西和泰国已经提高了外资投资本国债券的税率。6月份韩国限制交易金融衍生品,同期印尼抑制投资者出售一些短期债券。 11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1个小时的会晤。这是奥巴马上任21个月以来七次会晤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会晤中,胡锦涛对奥巴马就汇率问题进行了交流。胡锦涛表示:中方2010年6月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决定是在经济、就业面临十分复杂形势的背景下作出的,很不容易。中方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但改革需要良好外部环境,只能是渐进式推进。
胡锦涛还向奥巴马表达了对弱势美元政策的担忧:中方对美国当前的量化宽松政策表示关注,美方有关政策应该顾及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希望美方尽快在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方面采取具体行动,给予中国赴美投资企业公平的竞争环境,同中方一道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作为历次“胡奥会”的直接见证者之一,美国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透露,在作为此次“胡奥会”主要议题的经济和贸易问题上,中美将讨论如何合作来确保在平衡和可持续的基础上,实现全球经济复苏,此外中美领导人还将就安全和政治问题展开讨论。
11月11日的“胡奥会”是中美元首在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之后举行的首次会晤。清华大学中美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赵可金教授11日对本报表示,他认为中美两国领导人必定会讨论联手发动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
由于奥巴马所在的美国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之后失去了国会众议院多数席位,这将直接阻碍奥巴马推出新的经济刺激计划。在这种情况下,赵可金分析奥巴马在此次会晤胡锦涛主席之时,必然会聚焦于中国市场开放问题,以增加美国对华出口,提振美国经济。作为交换,奥巴马政府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
此次“胡奥会”上,中美领导人也对2012年1月份胡锦涛主席访美的细节问题展开了讨论。奥巴马表示,2012年胡锦涛主席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确保这次访问成功是美中关系和美国外交的头等大事。 “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绝对不是一个风风光光、风景无限的进程,中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各种各样的危险。”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9日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2011全球年会上指出。他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是充满挑战的进程,千万不能过分低估它的复杂性 。
人民币中间价一直保持着升值势头,但在本月初出现了微幅贬值。在离岸远期市场,美元兑人民币N D F(无本金交割远期)已与国内中间价倒挂近一个半月,种种迹象表明,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的现象已减缓,这也引发了关于人民币贬值预期的说法。
对此,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表示,市场波动是正常的,人民币汇率有波动是市场规律,没有一个货币是永远上升的。但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乃至成为储备货币,沈联涛此前就提醒过不可操之过急,他认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不但并非荣耀和特权,更是一种“诅咒”。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长官马克·让在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也对此表示警示,“应区分国际货币和储备货币之间的区别,人民币是否应成为一种储备货币投入信托网还需谨慎,这是一种权力,但也是一种压力和负担,美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还提到,除了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增强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力,比如增加中国在IM F中的股份等。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也指出,国际上对人民币需求很大,但这种需求是因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需求,还是真实的对中国宏观政策长期稳定的信心的需求,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她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非常复杂,对国内经济政策和基础,包括整个一套价格体系形成都有非常大的要求。因为最终,所谓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或者是人民币国际化,都是要为实体经济和利得财富服务,促进资本最有效的配置在实体经济上。“如果国内很多要素的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能源、土地等,有很大扭曲或是不确定性,加之资本大幅流入、流出,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过程中,需要迫切推行的是国内一系列改革。”汪涛指出。
与会专家也强调了人民币国际化不应“为国际化而国际化”。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说,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个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政府在推动中的作用是有限的。而李稻葵也说,人民币国际化不应该成为终极目标,实际上,它是伴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的副产品,人民币在被纳入SD R一篮子货币(特别提款权)的进程上,不应该硬性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
『捌』 人民币 汇率 升破6.70是什么时候的事大神们帮帮忙
本报讯 在连续7个交易日创新高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走强突破6.70的关口。昨天,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上调113个基点,至6.6997。从9月10日开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连续第八个交易日创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 央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0年9月2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6997元,1欧元对人民币8.7522元,100日元对人民币7.8204元,1港元对人民币0.86290元, 1英镑对人民币10.4200元,人民币1元对0.46239林吉特。 央行于今年6月19日宣布重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其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有升有降。6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275,随后震荡走高至8月9日的6.7685,累计上涨590个基点,升值幅度为0.87%。但后来人民币开始一波少见的持续走低行情,9月1日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贬至6.8126。经过9月9日以来的连续上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新一轮汇改以来已累计升值1.9%。 随着美国国会11月中期选举临近和美国经济复苏前景渺茫,海外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近期猛增。据报道,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昨天表示,中国同1985年的日本不同,人民币不会屈服外部压力而简单升值。人民币汇率仅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工具,在外贸顺差下降后,这是内需上升的直接结果。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格局和不断演变的国际环境,当前迫在眉睫的就是转变依赖外需的发展道路。
采纳哦
『玖』 如何看待汇率冲击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动态影响
Tavals(1997)概括了货币国际化的三个前提条件:政治稳定的信心、开放和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庞大的经济和贸易规模。Menzie Chinn和Jeffrey Frankel(2008)通过精确的计量检验得出结论:GDP全球份额、通货膨胀率、汇率波动、金融发展指数(M2/GDP)等变量在决定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储备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总之,历史经验以及关于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国际货币的研究都表明决定货币国际化的根本决定因素主要是:经济贸易规模、金融市场以及货币价值的稳定(李稻葵、刘霖林,2008)。因此,依据这些研究,本文把国际贸易规模、金融发展指数和人民币币值稳定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