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九年级杠杆原理的两个问题·
1,三个杠杆:常规分析
ABC(C是支点,A是动力作用点,B是阻力作用点)
OBD(O是支点,B是动力作用点,D是阻力作用点)
ODE(O是支点,E是动力作用点,D是阻力作用点)
2.图形理想化了,试想,骑车时,在竖直位置,谁能按照图中的方向施加动力?
一般的简化分析是:当到达竖直位置时,动力臂基本为零,都是依靠惯性转过去的。
Ⅱ 中考物理杠杆部分该如何学习
杠杆是中学学习的一种简单机械,在学习中要了解杠杆的定义,理解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够在图中表示出他们,可以画出实际的杠杆简图。
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分析天平、杆秤等工具来理解。知道杠杆的几种类别,并能列举实例说明。
省力杠杆:撬杠;
费力杠杆:门把手;
等臂杠杆:托盘天平。
常见考法
本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多变,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画图题等,考查的知识点多在:杠杆的要素、杠杆平衡的条件以及杠杆的分类。
误区提醒
1、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2、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L1>L2,F12。动力臂越长越省力(费距离)。
(2)费力杠杆:L12,F1>F2。动力臂越短越费力(省距离)。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也不费力。
【典型例题】
例析:
如图所示,杠杆OA在重物G和F1力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且保持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F1,使杠杆仍然在图中所示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各力关系正确的是(B为OA的中点)()
A.F1>F2=G/2
B.F1=F2>G
C.F12=2G
D.F1>F2>G
解析:
当杠杆OA受两个作用力F1(或F2)和右端绳子拉力F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只要比较F1、F2二力关于对支点的力臂的长短,即可找到二力的大小关系。
答案:正确选项为D。
Ⅲ 初三杠杆问题
请明确一下B和C的具体位置,最好给个图,谢谢。
Ⅳ 杠杆在中考重要吗
中考杠杆大约只有1—2分,下半学期电学更重要。不过建议学好,毕竟杠杆也不是很难,何况中考多一分总是好的。理化更是抓分项目⋯⋯
Ⅳ 初中杠杆原理题,高手进
设杠杆长为AB,重心为O,重G
,A为轻端,B为重端
类似于A ——O————B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I=F2L2
将轻端轻微抬起时
B为支点,OB为阻力臂,AB为动力臂
则AB*200N=OB*G(1)
可将重端轻微抬起时,A为支点,OA为阻力臂,AB为动力臂
则AB*600N=OA*G(2)
(1)+(2)
AB(200N+600N)=(OA+OB)G
因为OA+OB=AB
所以G=800N
结果不知道对不对,但思路是对的,我一般比较马虎,所以中间计算错了也不一定,嘎,将就一下吧
Ⅵ 关于九年级杠杆的问题
废话,ac的力分解,一个分力沿杆方向,另一个垂直杆的方向向下,bc处杆的受力方向也向下,以O为轴,杆必定顺时针转动,所以选A
Ⅶ 初中物理问题,关于杠杆的。
如图所示,在A用力200N,在B用力300N,由杠杆原理可以知道,F1*l1=F2*l2,也就是说,200N乘上木棒的全长等于重心乘上重心距离B端的举例,列出一个式子,即200*L=mg*l1(l1是重心距离B的距离),300*L=mg*(L-l1),两个式子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运算,计算出重心距离A的举例是全长的五分之二,重心距离B是全长的五分之三,也就是说A一端比较粗。然后将L和l1的关系代入,计算出木棒的质量是50Kg。
Ⅷ 初中物理 杠杆!!难题
一、B
设支点为O,A端挂200N物体,B端挂300N物体。OA的力臂为L1 OB为L2
200*L1=300*L2 得:L1/L2=3/2
同时“-50N”: A端:150*L1 B端:250*L2=250*(2/3)*L1>150*L1
二、
开始时:G1*OA=G2*OB 因为OA<OB 所以G1>G2
同时移动:左边:G1*(OA-X)=G1*OA-G1*X
右边:G2*(OB-X)=G2*OB-G2*X
由上可知: G1*X>G2*X 左边<右边
所以,选B
Ⅸ 杠杆思维的两大核心是什么
看看儿的 嗯,思维的两大核心就是动力臂和阻力臂,我觉得在动力 皮带组的秘书杠杆生意
Ⅹ 初中物理杠杆问题
解:设木棒的重心距离50牛顿的力的作用点距离为L1,到另一端的距离为L2,木棒全长为L,他慢慢抬起另一端所用的力是F。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对分别抬起木棒的一端和另一端列方程,
50N*L=80N*L1 (1)
F*L=80N*L2 (2)
由(1)式可以得到L1=5/8L,所以L2=3/8L,把L2=3/8L代入(2)式,可解得他慢慢抬起另一端所用的力
F=3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