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人说汇率是把双刃剑,请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
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贸易对中国经济的作用占比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无疑会影响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出口的商品多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属于低端商品,其利润比较低。例如纺织品出口占比20%,其市场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厂家基本在“临界点”进行维持,一旦汇率稍有风吹草动,盈利可以瞬间变成亏损。
另一方面,汇率提升会降低我们国人的在外国消费的能力。我们购买外国商品,出国等会更加便宜,这是汇率带来的好处。
总的来说,一国的经济不应仅仅关注经济增长,福利水平的提升才是根本。国际上有流行的说法是“美国不储蓄,中国不消费”,我国长期有过高的储蓄,包括过大的贸易顺差,说的形象一点就相当于一个人明明有钱,却把钱做了投资,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以期将来更有钱。但是一个人的终极目标不是拥有多少钱,而是花多少钱。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里提到,“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构成社会物质财富的基础”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有钱”又是“有钱花”的基础。所以就像经济学面临的诸多的两难选择一样,汇率调整也是双刃剑,人民币升值会使外贸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另一方面国民购买外国商品会更加便宜。
现实的例子是:日本在上世纪的广场协定中让日元升值造成了其10多年的经济衰退,是活生生的教训。但是我们通常忽略的是,由于日币升值促使日本成功的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日本由原来的生产初级产品的国家逐步变成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国家,人民的收入和福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总之,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凡是有利必有弊。应该分开来看这个问题。但是整体来说,我国的低收入,收入不均的问题使现在升值显得不合时宜,通俗来说就是:一个人在攒钱,当还没有攒到一定程度时,不应该改变策略,变得喜欢享受。本质上,美国在逼中国“享受生活”,中国不干,非要受苦,但这是必须的。
『贰』 若一国货币汇率高估,往往会出现什么
一国货币汇率高估对国家来说,会有三个影响:外汇供给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国际收支逆差。
汇率高估实际上可以表示为本国货币升值的幅度高于其国内通货膨胀与国外通货膨胀差额,也就是本国货币汇率高于相对购买力平价。
按照相对购买力定理,由于各国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会相应降低各国的实际购买力,因此,汇率也要相应地按各国通货膨胀的比例偏离旧的平价。
(2)中国经济汇率高估扩展阅读
在自由外汇市场上,汇率由外汇供求关系决定,一般不存在高估现象。而在由官方外汇机构制定汇率时,则会出现为了某种目的而故意过高地估计本国货币的价值,提高本国货币汇率的现象。
例如,美、日两国发生通货膨胀,美国的通货膨胀使物价指数由原来的1OO%上升为200%,而日本的通货膨胀使物价指数由原来的100%上升为140%,假设原来的美元对日元的汇价为:1美元=1 80日元,那么,出现通货膨胀后的汇率应为:1美元=180×70%=120日元。
假如美国以低于其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如为175%)计算汇率,汇率为:1美元=180×80%=144日元。
『叁』 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经济规模还要40年,这句话靠谱吗,为什么
光GDP超越没用,要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才是正理,这些是数字反映不出来的。。
『肆』 人民币汇价低估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正面的,能够促进就业。相对而言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丰富,但多数劳动力素质不高。汇率低估能降低外汇报价的人力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出口,实现了劳动价值,养活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国家则增加了国际购买力(即外汇储备)。
负面的,要维持“人民币汇价低估”局面,只能靠中央银行买入外汇。如果大家一致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手里就不会留外汇,趁现在多换点人民币,央行买入就是投放人民币,通胀压力由此而来。
『伍』 中国现阶段经济水平
第一,人均GDP水平在世界上排在很低的位次上,我国仍然属于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1998年,按汇率法计算,人均GDP750美元,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3%,在低收入国家之列(低收入国家标准为人均GDP低于760美元),排在世界第149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GDP3220美元,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l.9%,在中低收入国家之列(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人均4080美元),排在世界第129位。这一水平与印度尼西亚(人均GDP的汇率值为680美元,购买力平价值为2790美元)和玻利维亚(人均GDP的汇率值为1000美元,购买力平价值为2820美元)比较接近。
第二,社会物质财富远不够丰富,尚需要大量创造。人均能源消耗当量和人均电力消耗量可以集中反映社会财富的丰裕程度,也可以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1996年我国人均石油消耗当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1684千克)的53.6%,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均5346千克)的16.9%;人均电力消耗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2027千瓦时)的33.9%,高收入国家(人均8121千瓦时)的8.5%。
第三,产业结构层次低,结构升级任务繁重。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1998年第一产业比重为1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仅为对%,低于世界平均30个百分点。从制造业内部结构来看,消费品制造业的份额为3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资本品制造业的份额为32.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资本品制造业多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消费品制造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一般都具有发达的资本品制造业,且其比重明显高于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如1997年,在发达国家中,美国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为48%,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为29%,前者比后者高19个百分点;日本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为50.3%,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为24.l%,前者比后者高26.2个百分点;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巴西(1995年)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为29.l%,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为32.8%,前者比后者低3.7个百分点;印度尼西亚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为22.8%,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为51.8%,前者比后者低29个百分点。通过比较可见,我国制造业内部结构状况与发展中国家接近,而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第四,一半左右的劳动者在初级产业就业,劳动力需要大规模转移。在发达经济中,初级产业就业份额一般都低于10%,1998年美国为3.l%,日本为5.4%,而1997年中国为48.7%,与印度尼西亚水平(45.7%)相当。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居民依赖来自于初级产业的收入生活。
从三次产业就业比重来看,我国也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近。1998年我国基础设施、服务业和其他部门就业份额之和为37.5%,高于孟加拉国的水平(29.2%),与泰国的水平相近(3.6%),但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如印度尼西亚(43.0%)、埃及(5l.5%)、哥伦比亚(79.3%)、巴西(62.4%)等;更低于多数发达国家的水平,如美国(81.1%)、日本(72.9%)。
第五,居民消费结构层次低,消费结构需要升级。人们通常用恩格尔系数(居民食物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例)来判断消费结构层次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小,消费结构的层次越高;反之亦然。1998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44%,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53.4%,整体上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当在44%与53.4%之间,处于很低的层次上,与人均GDP小于或等于1000美元(PPP)的国家组别相当。在这个组别,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平均为48%。有人认为,由于城镇居民享受福利住房消费,按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测算的居民消费结构低估了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比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比重。但实际上,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这种低估或高估的程度已经很小。
『陆』 为什么汇率6.4是决定中国经济走向拐点
人民币/美元五年汇率走势图(YAHOO FINANCE)毫无疑问,近日的人民币汇率直降三千点是央行的主动操作所为。
原因有三,一是7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已经对外出口贸易数据不理想,热钱外流规模惊人,二是美国经济坚挺,美元一路上涨,导致热钱源源不断回流美国,而人民币虽然有心随明月,但是国内经济一坨屎,不能支持人民币随着美元上升。三是大选将近,人民币汇率很有可能被美国人拿来说事,因为汇率超过5%就会被定义为汇率操作,现在央行只是降了3%,所以还谈不上操纵——至少不容易被美国人抓住痛脚。
七月份的热钱外流规模究竟有多大?三刀以为应该是贸易顺差的总额加上人民币的外汇储备。七月份的贸易顺差从海关拿到的数据是1.87万亿元人民币,姑且认为数据没有水分,然后七月份从人民银行得到的数据外汇储备总规模为3.65万亿美元,虽然比起上月看起来只是少了425亿美元,但是加上贸易顺差的1.87万亿元,粗略估计下7月份的热钱流出规模应该在3000亿美元左右。
由于人民币的发行完全是个黑盒子,人民币的定价,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和美元挂钩,但是本质上完全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如此操作。简单来说,人民币是由央行发行的一种对内是完全无抵押的废纸货币,虽然目前还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但是随着m2的飞速增加,通货膨胀越来越高,人民币的信用价值也就越来越低了。对外,则是以外汇储备做担保的一种货币。
也即人民币实际上两套内在的机制在完成价格机制,在涉及到对外贸易的时候,以外汇储备做信用担保,在外资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以及涉及到外汇兑换的时候,发挥作用;另一套机制就是对内无限印钞票,也即当热钱退出国内,抛掉人民币的时候,不会收回人民币,而是继续任其在市场贬值。这样的结果就是当热钱流入中国的时候,央行乘机印钞票,所谓对冲,但是热钱流出的时候,央行继续延续惯性印钞票的时候,实际的货币通货膨胀速度和生成资料成本上涨速度将会加速进行。
因为目前中国没有类似德国联邦银行或者美联储那样完全独立于政治不受政府控制的监督货币发行的机构,都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而且缺乏监督,不可避免的就导致货币政策受政治所主导,而目前领导层应对国内经济危机的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印钱,通过人民币的主动注水,来让全体国民承担经济改革失败和地方债务危机。
那归结到汇率,为什么6.4,而不是6.0,6.1,6.2,6.3,6.5或者其它,有心者可以将近五年的汇率练成一条线来看,就会发现每到汇率接近6.4的时候,就会出现斜率突变,当人民币升值的时候,超过6.4的时候速率会变慢,而当人民币贬值的时候,也是在6.4的时候会盘旋一段时间,就相当于基于6.4做一个阻尼震荡。
根本原因就在于前文所说的热钱套利规模,在人民币对美元1:8.3的时代,到人民币对没有1:6.4的时代,刚好相当于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危机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的峰值和谷值。
可以确定的是,本次人民币的大跌是由央行主动触发的一次行为,目的在于避免被美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至于能否阻止热钱外流,其实根本上阻止不了。而能引导热钱合理滞留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环境是否健康,是否能够投资获利。
但是由于整个国内经济完全步日本人当年后尘,甚至过之而无不及,高房价统治整个大江南北。在热钱流入的时代,完全可以通过通货膨胀来抵消,但是在热钱流出的当下,房地产崩盘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高,如果人民币在美国重压之下,不得不大幅贬值直到8.0之后,则整个中国的经济就将完全崩溃。
『柒』 如查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为1比1后,中国经济是什么样一个情况
市场上会充斥着外国物品,对中国这个世界制造工厂的经济冲击很大。
中国大量进口,导致国内企业效益亏损连连,失业率节节攀升,经济下滑,社会动荡。我国工资水平会急速下滑,比物价的下跌还快,于是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降低了。
因为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有利,1元人民币能从国外买到更多东西;但是对出口不利,出口换来的外汇和人民币相比越来越不值钱。
同时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的巨额亏损。因为我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假设原本美国欠我国1000亿美元,而我国当时从国内调动了8000亿人民币去放债,可是到后来收回的1000亿美元只值1000亿人民币,足足缩水了八分之一。而我国政府的外汇储备量又是极其的大,到时候全部缩水。
『捌』 一国为什么要维持一个高估的汇率高估更好还是低估更好
汇率不存在高估还是低估,一个国家的汇率与本国货币的币值紧密相关,实际上也是主权的体现,必须按照本国的经济和金融状况以及世界的经济状况制定适当的汇率,并不能由其他国家操纵强迫改变汇率。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与美元的汇率是1:1.2,汇率不能说不高,不过对国内的经济并没有多少积极作用。当时国内的外汇非常紧缺,全靠出口资源类商品赚一点外汇,用来进口国家急需的物资。
『玖』 经济原来解释:《汇率战失败中国经济将毁于一旦》中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空可以多读读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书,也省的听到一些本就漏洞百出的见解却不知所措。
为了调剂银行的现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银行之间互相拆借。即银行多余的现金流向现金少的银行,但也是有代价的。付出的银行要收利息的。
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是指银行之间借出的无担保贷款的日利率。通俗的说就是A银行在业务上出现资金短缺,便向B银行借了点钱,只借一夜,利率为多少。
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降低代表日本银行间的资金流动更活跃了。事实上是日本采取了相对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日元的货币供给。
“10月5日,日本政府与央行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现行的0.1%降至零至0.1%就是明显的标志。此举相当于直接封堵了中国加息之路,使中国、澳大利亚等国直面严峻的通胀压力。 ”纯属无稽之谈,没话找话。日本虽然是世界著名经济体,但还没达到一个小小的货币政策便让我国难以招架的地步。
中国不加息完全是出于看似繁华的经济增长背后,实体经济并不是很乐观,加息将克制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但尽管如此也已经提高准备金率来遏制通胀了。
至于你看的博客里说的汇率战多吓人,什么中国汇率上升百分之20,中国制造业玩完也是非常主观的看法。中国汇率上升百分之20不仅是中国玩完,世界也得玩完。他完全忽视了在中国问题上实际各国和各大跨国企业的的经济纠葛,横多国家的企业成本就是靠中国的廉价生产力和廉价货币降下来的。博主忽视了中国这个带有世界工厂知名国家在利益博弈中的地位。思考及其片面,整个心思都被负面的情绪影响了。
从长远来看,人民币的汇率肯定是带有升值预期的。随着中国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多出口贸易的依托有所下降,汇率制度也会发生变化。
中国经济现在确实面临诸多问题,形势不可谓不严峻。但并不向世界末日似的
刚看完最新新闻,修改一下答案,“央行:10月20日起上调人民币利率0.25个百分点”,刚看的新闻,他所谓的封住了加息之路不攻自破。
『拾』 人民币汇率是被高估还是低估了
从六大因素看人民币汇率
摘要: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在通过不断评估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国际影响和国内影响之后,于2005年07月21日开始采取渐进方式允许人民币汇率浮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单一钉住美元改为钉住一揽子货币、放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随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攀升。现在人民币升值成为全球政治和经济搏弈的中心。
关键字:汇率 价格 升值 贬值
正文:自从中国启动汇率改革以来,有关人民币下一步升值多少的猜测便成为热门话题。但是,中国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的并非“升值”,而是要建立起由市场力量对汇率进行定价的新“机制”。在10多年来的汇率改革中,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着稳中有升的基本格局,其间虽然也经历了贬值和升值压力的交替影响。上世纪90年代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一段时期,人民币遭遇到了贬值的巨大压力,有人认为人民币存在被高估的现象。刚迈人21世纪不久,人民币也出现过短期的贬值压力。过去的几年,人民币汇率面临的是升值的强劲压力,又有人认为人民币存在被低估的现象。其实,人民币存在贬值或升值压力的交替影响,及被认为高估或低估的现象都是在现行人民币汇率安排下所形成的对汇率预期的正常反映。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正是在不断地经受贬值和升值的交替压力之下维持基本稳定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汇率即使有微弱升值,但在参考“一揽子货币”和市场供求等因素的新机制下,人民币不会升值太多。人民币值的大幅升值必然引发经济的剧烈动荡,蒙代尔就曾经警告说,人民币升值会对亚洲经济货币政策一体化产生不利影响,会导致东南亚不稳定,甚至可能会导致东亚地区经济的衰退。而且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肯定要受我国国内经济状况、价格水平、国际收支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已经减弱,所以人民币汇率会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略有升值。
一 中国的财政经济状况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中国GDP的增长和财政收支的增长是直接助长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根本原因。但随着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大,GDP的增长率将会放慢。同时,财政上的增收因素变化和一些减税措施的出台和弥补国有资产损失而增加的财政支出,会影响到财政状况。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财政经济因素仍旧存在,但已经减弱。
二 国际收支状况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资本项目下的收支状况,对汇率影响是长期的、而且是双向的。资本收支顺差,短期可能引起本币的升值,但因为顺差是顺差国的负债、逆差国的权益,这种负债的积累必然又会导致本币的贬值。中国国际收支的3个主要构成部分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其中,经常项目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的作用在减弱;资本项目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在逐步加强;外汇储备的作用以调节国际收支为主转向了以干预外汇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我国的对外投资会有所增加,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外资流入,但影响有限。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仍将推动人民币汇率上行,但力量将有所减缓。
三 价格水平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中国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基本上可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商品零售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作为参照,其原因是作为这两个指标的现行统计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商品都是可以用作对外贸易的。数据表明:近10年来的这两个指标总体上升是缓慢的,低于同期的美国同类指数的上升幅度。这是构成人民币实际汇率稳中有升的一个基本原因。然而,同期的中国的非贸易商品,例如,住宅、医疗、教育等,即基本上没有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却以远超过贸易商品价格水平的速率上升,形成了贸易商品价格与非贸易商品价格严重背离的现象。
一国非贸易商品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引导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最终推动贸易商品价格水平的提升。但在中国,由于富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与出口结构趋同造成的内部竞争,使得这种成本转移推动贸易商品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变得比较缓慢。
四 扩张性财政政策淡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以刺激经济,增加产出和收入,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本国货币价值变化的影响却有着不同的作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本国货币贬值;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却会使本国货币升值。
我国从1998年起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政府支出和发行公债为主要内容。从1998年到2004年,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达9100亿元,每年拉动GDP增长1.5-2个百分点左右。连续几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形成的对人民币的升值因素是非常强劲的。进入2005年,我国先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淡出,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可以认为,影响人民币升值的财政政策因素已转为“中性”。
五 国际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现阶段美国经济状况变化是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最大的国际经济因素。美国经济状况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利率,美联储连续几次提高利率。而人民币利率只调高过一次,幅度为o.27%。人民币升值压力中的美元低利率因素已经消除。二是汇率,美元汇率连续几年的大幅度走低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突现的重要原因。随着美元汇率的稳定,加上美联储持续加息和市场加息预期的基调,为美元汇率反弹注入了新的动力。可以说,人民币升值压力中的美国经济状况影响因素已经松弛。另一方面,受国际油价攀升和飓风影响,今年美国经济增长比上年有所放慢,但随着美国财政刺激措施逐步奏效以及灾后重建投入的增加,将会刺激美国国内需求回升和就业增加,估计美国经济继续处于平稳增长期。虽然欧元区经济则很难走出低迷,但日本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这些因素也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
六 预期与投资的影响
人们的预期会影响一国货币对外汇价。目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较强。但由于目前市场交易者在市场的投资还是比较谨慎的,外汇市场投资计划也比较理性,不会像股票市场那么极端,所以不会出现汇率大幅度升值的可能。
另外,央行对汇率水平的态度也很重要,这个态度可能具体反映到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管理上来,进而影响人民币的走势。央行报告重申要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总之,中国深化经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稳定的、持续的、较高速度的发展,只要这一发展态势不变,那么由此形成的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的基本格局也将会延续。所不同的是,未来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会更完善,而且金融机构和进出口企业已开始适应具有灵活性的汇率机制,并且对今后的业务发展显示了信心。今后,中国将继续按照主动、可控和渐进的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健全面向市场、更加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币未来的走势不会大幅度升值。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