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杠杆百分表模型

杠杆百分表模型

发布时间:2021-11-17 11:59:31

① 什么是SWOT分析法怎么画SWOT图表

所谓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swot画法如下:

(1)杠杆百分表模型扩展阅读

分析方法

在适应性分析过程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在确定内外部各种变量的基础上,采用杠杆效应、抑制性、脆弱性和问题性四个基本概念进行这一模式的分析。

1、杠杆效应

杠杆效应产生于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互一致和适应时。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可以用自身内部优势撬起外部机会,使机会与优势充分结合发挥出来。然而,机会往往是稍瞬即逝的,因此企业必须敏锐地捕捉机会,把握时机,以寻求更大的发展。

2、抑制性

抑制性意味着妨碍、阻止、影响与控制。当环境提供的机会与企业内部资源优势不相适合,或者不能相互重叠时,企业的优势再大也将得不到发挥。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就需要提供和追加某种资源,以促进内部资源劣势向优势方面转化,从而迎合或适应外部机会。

3、脆弱性

脆弱性意味着优势的程度或强度的降低、减少。当环境状况对公司优势构成威胁时,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出现优势不优的脆弱局面。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必须克服威胁,以发挥优势。

4、问题性

当企业内部劣势与企业外部威胁相遇时,企业就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SWOT分析模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SWOT

② 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对 我国人民币汇率会产生什么影响原因何在

[内容摘要]在对人民币汇率机制现状和问题做了阐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人民币汇率真正回归到有管理的浮动是汇率调整的主导趋势,并就人民币汇率机制如何改革,如何确定汇率水平,如何逐步完善汇率机制市场化等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汇率机制;浮动汇率:汇率目标区
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就此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有关改革的政策措施。
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1996年12月1日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从此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运行建立在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基础上,但汇率形成机制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强制结售汇制度,即除了少数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收入和少数经批准可保留的外汇收入外,其他多数中资企业仍需无条件地把外汇收入全部卖给外汇指定银行。二是中央银行对各外汇指定银行的结汇周转头寸实行限额管理,也就是说,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结售汇过程中,对于超过其规定的结售汇周转头寸,必须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抛出;反之,对于不足其规定的结售汇周转头寸,该外汇指定银行必须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补足。这样频繁进行的“抛”或“补”,便形成了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次日交易货币(美元、日币、港币)对人民币交易的基础汇率。
上述汇率机制的形成,虽然由市场供求来决定,但是从严格意义来说,它并未形成全面的外汇供求关系。这是因为:
1.虽然目前我国对经常项目的外汇支出基本上没有限制,但是对资本项目仍实行较为严格的管理,这种外汇体制下的外汇市场上形成的外汇交易关系受到体制约束,不能充分、完全地反映市场真实的外汇供求关系。加之,在近几年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出口贸易增长快,外贸出现大额的顺差,同时外资大量流入,特别是在1996—1999年间,人民币的利率水平高于美元的利率水平,造成结汇额大于售汇额,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表现为外汇持续供大于求,而同期限外汇需求则相对不足。在银行外汇市场主体缺乏,市场内在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调节外汇供求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虽然中央银行几次调整了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汇周转外汇头寸,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外汇供求关系,于是只能是中央银行被动入市进行干预,充当外汇交易最后差额的承担者,失去了外汇调控的主动权。
2.汇率变化缺乏弹性。1994年以来,除1997年外,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出现双顺差的局面。外汇市场上外汇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可避免,为此,人民币汇率水平不是纯粹由市场供求决定,在很大程序上,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约。从1995年到2001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近三年多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只是在1美元兑8.27—8.30元人民币之间波动,波动幅度和弹性区间极小,汇率基本上是钉住美元。因此,如何真正回归到按多种货币不同加权所组合形成的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动而变动,以及主要根据市场供求来确定汇率,还需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资金不能自由流动以及金融工具的匮乏,都造成我国外汇市场仍是一个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因此,中央银行的干预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对外汇的供求起到很大的调节作用。
二、对汇率机制改革的思考
要形成真正由市场外汇供求确定的汇率运行机制,必须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使外汇资金供求完全放开,这才能实现市场真正的供求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实现了资本项目下人民币的可兑换,也不能忽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中央银行的干预调控作用。
如何确定一国货币的汇率水平,保持一种“最佳”或“适当”的汇率水平,涉及到均衡汇率问题。也就是说,使汇率的变动与一个经济内部和外部关系获得一种协调、合理的关系,方能促进和达到内外平衡和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充分发挥人民币汇率作为调节整个国民经济的杠杆作用。为此,应进一步鼓励和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研究。国际价值论、购买力平价论,出口换汇成本、均衡汇率模型、汇率预警模型以及其他有关模型都值得研究和探讨。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市场将全方位开放的框架下,应构建和完善市场机制——特别是人民币汇率机制。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的基本原则是自由竞争原则、自由贸易原则、非歧视原则和透明度原则。在这种原则下,我国经济要全方位与国际接轨,适应和迎接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就必须撤除资本国内外自由流动的障碍。这就要求做到国内外资金价格市场化,首先是利率的市场化,进而是汇率的市场化。也就是说,在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下,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人民币与外币的价值比较和自由兑换形成的市场均衡汇率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把国内外市场价格信号更直接、更迅速、更准确地反映出来,才能使中国经济与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原则的国际经济融合,才能使国内价格体系逐步与国际市场价格体系真正接轨,才能使竞争机制在各个层面上反映出来。
三、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建议的评述
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成员国第四条款年度评估报告中,对于世界经济增长显著放缓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给予了肯定,并高度评价了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建议。主要内容包括:(1)逐渐增加汇率弹性,以有助于中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以及推进结构性改革;(2)欢迎最近更多地使用汇率波动区间,鼓励将来更大范围地使用有关区间,扦逐渐放宽波动空间;(3)在放宽汇率浮动区间的基础上,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

③ 高分关于加工中心

教我数控的老师就是年薪几十万,编程不能只学操作面板上的编程,还要学数控辅助编程类的软件。例如topsolid CAD,我的老师就特会用这软件,做个3D图,就能自动算出所有数控机床的语言,语言种类上百种,我老师给NOKIA、三星、索尼做过很多次手机模

④ 博弈论的表格怎样做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基本概念中包括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等。其中局中人、策略和收益是最基本要素。局中人、行动和结果被统称为博弈规则。

博弈分为:

(1)合作博弈——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问题。
(2)非合作博弈——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决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选择问题。
(3)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博弈: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空间及策略组合下的支付有充分了解称为完全信息;反之,则称为不完全信息。
(4)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静态博弈:指参与者同时采取行动,或者尽管有先后顺序,但后行动者不知道先行动者的策略。

动态博弈:指双方的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并且后行动者可以知道先行动者的策略。

例:囚徒困境

在博弈论中,含有占优战略均衡的一个著名例子是由塔克给出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博弈模型。该模型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警察与小偷的故事。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如果两个犯罪嫌疑人都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赃物,于是证据确凿,两人都被判有罪,各被判刑8年;如果只有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另一个人没有坦白而是抵赖,则以妨碍公务罪(因已有证据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8年,立即释放。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下表给出了这个博弈的支付矩阵。

对A来说,尽管他不知道B作何选择,但他知道无论B选择什么,他选择“坦白”总是最优的。显然,根据对称性,B也会选择“坦白”,结果是两人都被判刑8年。但是,倘若他们都选择“抵赖”,每人只被判刑1年。在表2.2中的四种行动选择组合中,(抵赖、抵赖)是帕累托最优,因为偏离这个行动选择组合的任何其他行动选择组合都至少会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差。但是,“坦白”是任一犯罪嫌疑人的占优战略,而(坦白,坦白)是一个占优战略均衡,即纳什均衡。不难看出,此处纳什均衡与帕累托存在冲突。

单从数学角度讲,这个理论是合理的,也就是选择都坦白。但在这样多维信息共同作用的社会学领域显然是不合适的。正如中国古代将官员之间的行贿受贿称为“陋规”而不是想方设法清查,这是因为社会体系给人行为的束缚作用迫使人的策发生改变。比如,从心理学角度讲,选择坦白的成本会更大,一方坦白害得另一方加罪,那么事后的报复行为以及从而不会轻易在周围知情人当中的“出卖”角色将会使他损失更多。而8年到10年间的增加比例会被淡化,人的尊严会使人产生复仇情绪,略打破“行规”。我们正处于大数据时代,向更接近事实的处理一件事就要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资料并合理加权分析,人的活动动影像动因复杂,所以囚徒困境只能作为简化模型参考,具体决策还得具体分析。

⑤ 睿融的G·SSC要怎么帮企业建立财税模型

建立一个公司财务模型是进行贴现现金流分析估值的基础。虽然这很基本,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专业人士都能掌握这个基本技能。有的财务不知道如何建立财务模型,无法平衡资产负债表。
一个完整的企业财务模型包括三张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张表相互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了对一个企业财务运营的完整模拟。通过对模型参数的调整,可以对企业的各种运营状况进行研究,从而对现金流和估值有深入的分析。
建模准备
在建立模型前,首先要取得至少过去5年的财务数据,以便根据历史数据设定对未来的假设。当然,不仅是数字,更要通读过去5年的年报,尤其是财务报表附注部分,掌握数据后面的信息。
利润表
建立财务模型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利润表模型。利润表与其它两个表的联系不是最为复杂,利润表更多的是给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提供输入,所以利润表比较容易建立。为了建立利润表,必须对影响利润表的一系列因素进行假设。
在所有的假设中,销售额增长率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因为很多的其它参数的假设都是基于销售额的一个比例而来。在做假设时,既要参考历史数据,也要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可以说是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
在利润表上,有一个重要的质量监控指标,这就是运营杠杆。一般来讲,一个公司的运营杠杆相对固定。如果预测未来公司的各项数字,发现运营杠杆与历史相比有重大变化,这时候就要重新检查各种假设,看是不是有不合理的地方。一般模型假设都没有深入的固定成本与费用和可变成本与费用的分析,很容易把运营杠杆的效果就忽视了。
利润表上另外一个重要的质量监控指标就是净利润增长率与ROE的关系。在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ROE就是净利增长的极限。如果净利润增长远远超过历史平均ROE水平,那么这个公司一定有重大的改变,比如增发或借贷这样的资本结构变化,或者盈利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如果没有这些重大改变,肯定有一些假设是错误的。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相对比较复杂,与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现金流量表:
第一,资产负债表中现金部分是来自于现金流量表。第二,借款部分来自于现金流量表的筹资部分。第三,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与现金流量表的经营现金流和投资现金流都有关系。第四,股东权益也与现金流量表的筹资部分紧密相连。总之,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公司在某一个时间点的状态,而现金流量表就是资产负债表变化的记录。
利润表:
利润表的净利润会进入资产负债表的存留收益,增加股东权益。
剩下的很多项目就必须假设了。一般来讲,都是根据历史与经营按销售额比例做假设。
资产负债表的一个重要质量监控指标就是现金转换周期。一般来讲,没有重大改变,一个企业的现金转换周期是比较稳定的。如果做出来的模型的现金转换周期有大的改变,这就说明有的假设是不合适的,需要修改。
当然,整个模型是否有问题也要靠资产负债表来进行质量监控。如果模型建好后发现资产负债表不平衡,资产不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那么模型肯定有问题。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里面的经营现金流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关系紧密。首先,净利润就来自于利润表。其次,流动资金的变化是从资产负债表而来。最后,在经营现金流中需要做出对摊销与折旧的假设。这就需要查询公司历史上的摊销折旧占资产原值的比例,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合理的假设。
投资现金流最重要的是资本支出假设。这个数字大小对DCF估值影响重大。因为资本支出减少自由现金流。一般来讲,一个公司维持运营需要的资本支出至少需要与摊销折旧相似,如果公司快速增长,则资本支出要超过摊销折旧。
筹资现金流最重要的是分红比例。这就需要看历史数据,然后做出合理的假设。
对于现金流量表,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就是杜邦分析中的资产周转率。一个公司的资产周转率会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变化。但是,一个行业内相似企业的资产周转率是类似的。比如说物美的资产周转率大约是沃尔玛的60%左右。
如果做出来的物美模型的未来资产周转率超过了沃尔玛,那就要问一问到底是什么让物美比沃尔玛更加高效。如果没有神奇的因素出现,多半是销售额增长假设过高,或者资本支出假设过低,或者摊销折旧假设过高,或三者都有,让资产周转率变得不合理。
另外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就是杜邦分析中的财务杠杆。一般来讲,一个企业的财务杠杆不能无限提高,否则就有倒闭的风险。如果模型算出来的未来财务杠杆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水平,那么一定要检查相关的假设。
至此,我们就把三张报表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财务模型。这个模型是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模拟。用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进行几乎所有的估值。当然,如果有统计方面的强大背景,还可以把统计模型融入财务模型,用蒙特卡罗的方式对企业估值进行模拟。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模型有多完美,数据的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数据质量有问题,那么不论模型有多好,永远是垃圾输入,垃圾输出。

⑥ 财务报表分析的国内研究状况和国外研究状况是什么啊急啊!!!!

1.国外研究现状
财务报表产生的渊源要从复式记账开始算起,而财务报表的分析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为银行的信用分析服务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认识到财务报表以及分析的重要性,财务报表分析理论和技术进步很快,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运用科学。世界投资大师巴菲特就曾经说过:“对一家企业进行投资,我主要看这家企业的财务报表。”这是巴菲特站在投资者的立场阐明解读财务报表的重要性。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教授Water B.Neig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在于搜索与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并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判断过程”。美国纽约市大学的Leopld A.Bernstern 认为:“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者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未来的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
尽管企业的财务报告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在改进,并根据使用者日益增长的需要作了若干创新。但迄今为止,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是不满意的。有人对财务报告的有用性似乎在加速地降低而表示担忧。早在1975年,英国ASSC(会计准则筹划委员会)发表的“公司报告”和1991年英国ICAEW(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ICAC(国际会计合作委员会)联合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型”,就先后相当深刻、全面地揭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缺点,1994年美国AICPA(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在“改进企业报告—面向报告用户”中也指出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企业财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要求变革现有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这些呼声多半来自会计学术界,但也有不少来自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改进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引人注意的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发表的《改进财务报告—面向用户》(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A Custom Focus);Steven M. H.Wallman的《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未来:彩色报告方法》;由索特的事项会计发展而来的事项式报告也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之一。
理论界对未来财务报告的种种预测,部分解决了传统财务报告的缺陷和不足,对财务报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决解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存在和面临的问题。
但是,尽管财务报告存在着种种不足,在经济发展的快速推动下,以财务报告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的评价体系还是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进步,21世纪财务管理的评价体系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拓展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二是对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的财务评价比重增加。
以上就是目前国外关于财务报告以及财务评价体系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的概要总结。目前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尚处于研究发展之中,所以我们还不能说这个体系已将相当成熟完善,因为不断出现财务管理的新问题和新需求正在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财务分析评价的理论以及方法。
2.国内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财务分析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有百年历史。在我国,财务分析思想出现较早,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分析一直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一部分,并没有独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企业自主权日益扩大,现代财务分析领域得以扩展,其方法论体系也逐渐得以确立和完善。本文运用文献调查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对财务报表分析的认知。
张丽珍,胡静在《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根据统一规范编制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附表和附注、文字说明等。
黄仁佳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新探》中认为,“财务报表分析就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使报表中的会计数据、资金流转、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以及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转化成投资决策的依据,是了解上市公司表面情况的重要途径”。它是运用会计报表数据对企业财务状况和成果前景的一种评价。
韩阳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浅谈》中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1)资产负债表分析。”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主要是运用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出的财务比率来进行分析,资产负债表比率主要包括流动性比率和财务杠杆比率。(2)利润表分析。利润表是按一定格式陈述和计算收益形成的会计报表,大部分利润表比率是建立在共同百分比利润表的基础上的,如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销售成本利率等;也有一些比率是利润表两个项目之间的比率,如所得税对营业收益比率。(3)现金流量表分析。现金流量表是用来反映公司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上市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结构和偿债能力,判断上市公司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揭示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关系。
郭宁,沈剑飞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中认为,“会计报表与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投资价值分析四个方面”。偿债能力分析是对企业偿还各种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能力的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和利润分配情况所做的分析,包括利润的分析目标、构成分析和质量分析等。营运能力分析是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使用率和周转情况所做的分析,常用周转率来衡量。短期投资者关心企业股利支付能力和股票市价,而长期投资者更关心企业的发展能力。
任晶波,杨俊田,隋颖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有两种方法”。一是纵向分析,就是同一企业采用前后期对比的方式编制比较会计报表,即将企业连续几年的会计报表数据并行排列在一起,设置“绝对金额增减”和“百分率增减”两栏,以揭示各个会计项目在比较期内所发生的绝对金额和百分率的增减变化情况,从而确定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二是财务报表横向分析,横向分析实际上是对不同企业的同一年度的会计报表中的相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横向分析也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采用“可比性”形式编制财务报表,即将会计报表中的某一重要项目的数据作为100%,然后将会计报表中其他项目的余额都以这个重要项目的百分率的形式作纵向排列,从而揭示出会计报表中各个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相对意义。
程世特,曾庆国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认为,“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王广斌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中认为,“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四种。”一是静态比较法。就是将各种财务数据转化成以股为单位所代表的“量价”值进行分析比较。二是纵向分析法(比率分析)。就是分析同一会计年度报表中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关系,从而揭示各个会计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中所占的比重大小,它使在同一行业中规模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有了可比性。三是横向分析法。就是在分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基础上从空间、时间、行业的角度对财务指标进行互相对比的分析方法,通过横向分析,可以掌握公司在本行业所处的地位、增长速度、竞争能力、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等。四是趋势分析法。就是将同一公司连续多年的会计报表中的重要项目,如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费用、税前净利、税收净利、主营业务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集中在一起用同比增加或减少的办法进行计算分析,这样就可直观的反映出公司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以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项目在本年度的增减及每年的增减情况、变动幅度,据此可预测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未来变化趋势。
陈宇宁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探讨》中认为,“财务报表自身的缺陷表现在四方面”。(1)资产负债表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编制的,不代表现行成本和变现价值,数据信息滞后;(2)假定币值不变,没考虑通货膨胀或物价水平的变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3)会计稳健性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收益和资产;(4)年度报告只提供短期信息而不能反映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⑦ 求初中所有物理实验的步骤 步骤原因 以及注意事项 具体点

初中物理实验一览表

实验名称 实验项目分类 所用仪器和材料
演示 分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音叉(一个)、真空罩(一大套)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 耳朵模型、音叉
质量 ★ 学生天平
声音的特性 ★ 杠杆、钢尺
测量物体的密度 ★ 圆柱体组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演示器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演示器
长度 ★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 玻璃砖、三棱镜
牛顿第一定律 ★ 条形磁铁、斜面小车及配件
二力平衡 ★ 小车、钩码
凸透镜成像实验 ★ 光具座(一套)、蜡烛
弹力,弹簧测力计,重力 ★ 平板测力计、弹簧
温度计 ★ 体温计、寒暑表、实验室用温度计
熔化和凝固 ★ 萘的熔化演示器凝固
摩擦力 ★ 摩擦力演示器
杠杆平衡条件 ★ 钩码、醋杆、铁架台
简单机械 ★ 滑轮组(一套)
沸腾 ★ 铁架台、实验室用温度计
升华和凝华 ★ 碘升华凝华演示器
电荷 ★ 验电器、橡胶棒、玻璃棒
压强 ★ 压力压强演示器
液体压强 ★ 液体压强演示器
电流和电路 ★ 微小压强计
串联和并联中电流规律 ★ 千电池开关、电流表、灯泡、导线
大气压强 ★ 托里拆利实验演示器、马德堡半球
浮力 ★ 弹簧称、烧杯
家庭电路 ★ 电能表

也可以去这里看看。
http://www.wljy.cn/cms/data/html/doc/2004-05/07/26127/

还有我想说的是:物理不是化学,应该没什么原因,步骤也是很简单
的,自己就可以去做。

⑧ 怎样看公司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以及附注。其中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必须要准备的。分析的指标也是有很多种。每个表的分析指标,体现的经济含义都不一样。报表体现了经济主体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所以各个报表都有对应的分析公式及指标。

还有现金流量表。这个是反映企业现金流状况的一个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表。这三张表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分析一个企业的报表,要结合三个表一起分析。

⑨ 财务成本报表

财务报表分析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3、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4、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5、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其中: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净额

6、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7、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8、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也称举债经营比率)

9、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也称债务股权比率)

10、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 ×100%

11、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2、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13、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14、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15、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或年末净资产)×100%

或=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16、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1+产权比率

17、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发行在外的月份数)÷12

18、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净利润-优先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末优先股数)

19、市盈率(倍数)=普通股每市价÷每股收益

20、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21、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

22、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23、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净收益)×100%

股利保障倍数=股利支付率的倒数

24、留存盈利比率=(净利润-全部股利)÷净利润×100%

25、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扣除优先股)÷年末普通股数(也称每股账面价值或每股权益)

26、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的债务(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与本期应付票据)

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

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入÷债务总额(计算公司最大的负债能力)

27、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入÷销售额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入÷普通股数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入÷全部资产×100%

28、现金满足投资比=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每股现金股利

29、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净收益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财务预测与计划

30、外部融资额=(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销售净利率×计划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

31、销售增长率=新增额÷基期额或=(计划额÷基期额)-1

32、新增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基期销售额

33、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销售净利率×[(1+增长率)÷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

34、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股东权益本期增加额÷期初股东权益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

或=权益净利率×收益留存率÷(1-权益净利率×收益留存率)

财务估价

(P-现值 i-利率 I-利息 S-终值 n―时间 r―名义利率 m-每年复利次数)

35、复利终值复利现值

36、普通年金终值:或

37、年偿债基金:或A=S(A/S,i,n)(36与37系数互为倒数)

38、普通年金现值:或 P=A(P/A,i,n)

39、投资回收额:或 A=P(A/P,i,n)(38与39系数互为倒数)

40、即付年金的终值:或 S=A[(S/A,i,n+1)-1]

41、即付年金的现值:或 P=A[(P/A,i,n-1)+1]

42、递延年金现值: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43、永续年金现值:

44、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

45、债券价值:分期付息,到期还本:PV=利息年金现值+本金复利现值

纯贴现债券价值PV=面值÷(1+必要报酬率)n (面值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按本利和支付)

平息债券PV=I/M×(P/A,i/M,M×N)+本金(P/S,i/M,M×N)(M为年付息次数,N为年数)

永久债券

46、债券到期收益率=或

(V-股票价值 P-市价 g-增长率 D-股利 R-预期报酬率 Rs-必要报酬率t-第几年股利)

47、股票一般模式:零成长股票:固定成长:

48、总报酬率=股利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或

49、期望值:

50、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差÷期望值

51、证券组合的预期报酬率=∑(某种证券预期报酬率×该种证券在全部金额中的比重)即:

m-证券种类 Aj-某证券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j种与k种证券报酬率的协方差

-j种与k种报酬率之间的预期相关系数 Q-某种证券的标准差

证券组合的标准差:

52、总期望报酬率=Q×风险组合期望报酬率+(1-Q)×无风险利率

总标准差=Q×风险组合的标准差

5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① COV为协方差,其它同上

②直线回归法

③直接计算法

54、证券市场线:个股要求收益率

投资管理

55、贴现指标:净现值=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

现值指数=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

内含报酬率:每年流量相等时用“年金法”,不等时用“逐步测试法”

56、非贴现指标:回收期不等或分几年投入=n+n年未回收额/n+1年现金流出量

会计收益率=(年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100%

57、投资人要求的收益率(资本成本)=债务比重×利率×(1-所得税)+所有者权益比重×权益成本

58、固定平均年成本=(原值+运行成本-残值)/使用年限(不考虑时间价值)

或=(原值+运行成本现值之和-残值现值)/年金现值系数(考虑时间价值)

59、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根据定义)=税后净利润+折旧(根据年末营业成果)=(收入-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折旧×税率(根据所得税对收入和折旧的影响)

60、调整现金流量法:(α-肯定当量)

61、风险调整折现率法:

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β×(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β—贝他系数)

项目要求的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项目的β×(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

62、净现值=实体现金流量/实体加权平均成本-原始投资

净现值=股东现金流量/股东要求的收益率-股东投资

63、β权益=β资产×(1+负债/权益)β资产=β权益÷(1+负债/权益)

流动资金管理

64、现金返回线 H=3R-2L(上限=3×现金返回线-2×下限)

65、收益增加=销量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66、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占用资金=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67、折扣成本增加=(新销售水平×新折扣率-旧销售水平×旧折扣率)×享受折扣的顾客比例

68、订货成本=订货固定成本+年需要量/每次进货量×订货变动成本

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每次进货量/2

存货总成本=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TC=TCa+TCc+TCs

(K-每次订货成本D-总需量 Kc-单位储存成本 N-订货次数U-单价 p-日送货量 d-日耗用量)

69、经济订货量

总成本 最佳订货次数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最佳订货周期陆续进货的经济订货量总成本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70、再订货点(R)=交货时间(L)×平均日需求量(d)+保险储备(B) R=L×d+B(Ku-单位缺货成本; S-一次订货缺货量; N-年订货次数; Kc-单位存货成本)

保险储备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备成本=单位缺货成本×缺货量×年订货次数+保险储备×单位存货成本即:TC(S、B)=Ku × S × N + B × Kc

筹资管理

71、

72、实际利率(短期借款)=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率)或=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

73、可转换债券转换比例=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股利分配

74、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收益(市价)=发放前每股收益(市价)÷(1+股票股利发放率)

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 通用模式:资本成本=资金占用费/筹资金额×(1-筹集费率)

75、银行借款成本:

(K1-银行借款成本;I-年利息;L-筹资总额;T-所得税税率;R1-借款利率;F1-筹资费率)

考虑时间价值的税前成本(K):(P-本金)税后成本(K1):(K1)=K×(1-T)

76、债券成本:

(Kb-债券成本;I-年利息;T-所得税率;Rb–债券利率;B-筹资额(按发行价格);Fb-筹资费率)

考虑时间价值的税前成本(K):(P-面值)税后成本(Kb)(Kb)=K×(1-T)

77、留存收益成本:

第一种方法:股利增长模型:

第二种方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三种方法:风险溢价法:(Kb-债务成本;RPc -风险溢价)

78、普通股成本:(式中:D1—第1年股利;P0—市价;g—年增长率)

优先股成本=年股息率/(1-筹资费率)

79、筹资突破点=可用某一特定成本筹集到的资金额÷该种资金在资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80、加权平均资金成本:(Kw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j为第j种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Kj为第j种资金的成本 )

81、筹资突破点=可用某一特定成本筹集到的某种资金额/该种资金所占比重

82、(p-单价 V-单位变动成本 F-总固定成本 S-销售额 VC-总变动成本 Q-销售量 N-普通股数)经营杠杆:公式一:公式二: 财务杠杆:或(D—优先股息;T—所得税率)

总杠杆:DTL=DOL×DFL 或

83、(EPS-每股收益; SF-偿债基金;D-优先股息;VEPS-每股自由收益)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或:每股自由收益无差别点:

当EBIT大于无差别点时,负债筹资有利;当EBIT小于无差别点时,普通股筹资有利。

84、市场总价值(V)=股票价值(S)+债券价值(B)假设 B=债券面值,则:

S=(EBIT-I)(1-T)/Ks Ks—权益资本成本(按资本资产模型计算) Kb—税前债务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或=∑(个别资本成本×个别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

并购与控制

85、目标企业价值=估价收益指标×标准市盈率(市盈率模型法)

资本收益率=息税前利润/(长期负债+股东权益)

每股股票内在价值=每股股利现值+股票出售预期价格现值(股息收益贴现模式)

86、经营性现金流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付现性质)-所得税=息税前利润+折旧-所得税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折旧-所得税-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

自由现金流量(CFt)=税后利润-新增销售额×(固定资本增长率+营运资本增长率)

87、(V-目标企业终值;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目标企业贴现率);FCFt-目标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零增长模型:稳定增长模型:是指(K+1)年的自由现金流量

88、q比率法:q=股票市值/对应的资产重置成本股票价值=q×资产重置成本(q—市净率)

89、并购价值=目标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1+调整系数)×拟收购的股份比例

或=目标每股净资产×(1+调整系数)×拟收购的股份数量

90、并购企业每股收益(市价)=并购后每股收益(市价)×股票:)率

并购后每股收益=并购后净收益/并购后股本总数

=并购后净收益/(并购企业股数+目标企业股数×股票:)率)

91、并购收益=并购后公司价值-并购前各公司价值之和 S=Vab-(Va+Vb)

并购完成成本=并购价+并购费用=Pb+F

并购溢价=并购价-目标公司价值 P=Pb-Vb

并购净收益=并购收益-并购溢价-并购费用 NS=S-P-F

或 NS=并购后公司价值-并购公司价值-并购价-并购费用 NS=Vab-Va- P-F

目标企业的价值=估价收益指标×标准市盈率(收益法的市盈率模型)

重整与清算

92、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变现值-负债额)/资产账面总额

经营安全率=安全边际率=(现有或预计销售额-保本额)/现有或预计销售额

判别函数值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100;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100;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成本计算

93、通用公式:间接费用分配率=待分配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合计

某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间接费用分配率×某产品的分配标准

材料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销量(或定额成本)之和

人工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产品实用工时之和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实用(定额、机器)工时之和

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辅助费用总额÷对外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各受益车间、产品、部门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耗用量

94、(约当产量法)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产成品成本=单位成本×产成品产量

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产成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

95、(按定额成本计算)

月末在产品成本=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产成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产成品单位成本=产成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

96、(定额比例法)

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工资)成本=在产品定额材料(工资)成本×材料(工资)分配率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工资)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工资)成本×材料(工资)分配率

97、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98、基本方程式: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或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

99、边际贡献方程式:

利润=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利润=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盈亏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资金安全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变现率

100、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之和/各产品销售收入之和×100%

或=∑(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101、盈亏点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或销售额)

102、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或实际订货额)×100%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利润=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

103、敏感系数=目标值(利润)变动百分比÷参量值变动百分比

如:销量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销量变动百分比销量敏感系数,也就是营业杠杆系数)

成本控制

104、变动成本差异分析的通用模式

差异=价差+量差 价差=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量差=(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105、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105、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106、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制造费用预算总额/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费用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07、固定制造费用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数÷产能标准工时

二因素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数-标准成本=(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三因素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产能标准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业绩评价

108、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 可控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可控固定成本

部门边际贡献=收入-变动成本-可控固定成本-不可控固定成本

部门税前利润=部门边际贡献-管理费用

109、投资报酬率=部门边际贡献÷该部门所拥有的资产额

剩余收益=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资金成本率=部门资产×(投资报酬率-资金成本率)

110、营业现金流量=年现金收入-支出

现金回收率=营业现金流量÷平均总资产 剩余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入-部门资产×资金成本率

阅读全文

与杠杆百分表模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陆金申华融资租赁登录 浏览:767
2008年中美汇率 浏览:403
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交易时间 浏览:207
广州盛融小额贷款公司旗下 浏览:102
蓝箭电子股票 浏览:436
欧元汇率什么时候低 浏览:662
淘宝贷款1000利息 浏览:145
金融机构没有将某一具有可疑 浏览:75
wind每日信托 浏览:90
合肥长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867
农行理财产品待清算 浏览:319
杠杆利用二力平衡 浏览:823
保费杠杆率高 浏览:436
公司亏损小股东不出资 浏览:689
安逸花汇率 浏览:866
集中量常有指标 浏览:985
idc融资方式国外 浏览:345
证券公司融资案例 浏览:365
股东大会罢免董事 浏览:418
购买基金公司理财如何做账 浏览: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