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财务杠杆原理的运用条件
运用财务杠杆原理,为增加财务杠杆利益,采用负债经营策略,是有各种条件限制的:
(1)期望投资收益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
(2)增加负债筹资风险的大小;
(3)负债额度或借人资金对自有资金最高限比例等限制。
Ⅱ 财务经理在权衡本企业的财务杠杆大小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跨国并购是进行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必须要迈出的重要一步。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并购,并日益成为其中活跃的主角。近两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作连连。联想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PC分部,震惊了国内外经济界。TCL收购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的电视业务,随后又收购了阿尔卡特的手机部门,上汽集团购买了韩国第四大汽车生产企业双龙汽车48.9%的股份,冠捷科技收购飞利浦显示器业务,温州民企中国飞雕电器集团收购意大利墙壁开关老牌企业ELIOS,广东德豪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北美电器ACA在亚太地区的所有权,五矿集团欲将加拿大最大的矿业公司诺兰达铝业收入囊中,海尔拟以超过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企业美泰克(Maytag)公司,这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美国《商业周刊》撰文认为,未来10年中国企业将进行大规模的跨国并购,从而将改变世界企业竞争的整体格局。 然而在中国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的同时,也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摩擦,进行海外并购跨文化整合的方法和技巧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和急迫。 跨文化并购所面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 对于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面临的来自东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挑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并购双方的国家文化差异 并购双方的文化差异是十分巨大的,因为它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来自企业层面的组织文化差异及冲突,还包括国家文化的差异及冲突。Hofst-ede提出的国家文化模型主要由权力化程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女性主义和长/短期取向等维度构成的。企业层面的文化差异往往也都是国家文化在这些维度上差异的不同体现。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管理方法、管理程序、组织沟通,以及决策方面的差异上。 另外,西方文化强调理性的思维习惯和强调公平的意识表现在社会制度上是以法治国,表现在企业运作上则是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企业的制度建设通常非常完善,小到每个工作岗位的职务分析,大到绩效考核的整套方案,都有完整的书面材料。相反,中国人的传统管理思维都是以人治为主,很少有管理者注重制度的建设、程序的建设,而是上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各干一套,延续性很差。另外,在人事制度方面,中外差异也是很大的,例如,中国人比较注重德才兼备、人际关系等,而西方则把经营管理能力放在第一位。 2.并购双方对彼此文化认同程度的差异 面对跨国并购中出现的国家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双重差异,并购双方对彼此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就成为文化整合的关键因素。在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扩张的过程中,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员工、媒体、投资者甚至工会仍然对中国企业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在海外,中国企业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产品价格低且效率低下。在这样的印象下,被并购企业的普通员工担心自己的就业,管理人员担心自己的职位,投资者担心自己的回报。事实上,进行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往往是国内业界的佼佼者,它们在过去的经营中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其高层管理人员通常把自己定位于民族文化的精英,这种定位决定了他们对于民族文化非常执着,从而不愿意在文化整合中做出任何有损于民族文化的决策,同时很容易倾向于将过去在国内经营成功所采取的管理模式运用到被并购企业中去。然而,被并购的国外企业通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企业环境,它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度高,具有较强的文化优越感,同时普遍对中国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企业将自身的文化强加给被并购企业,冲突势必发生,其结果往往是处于各持己见状态,从而双方在业务及组织上的整合都受到阻碍,并使并购步履维艰。例如,2004年底TCL的跨国并购所面临的“离职风波”正是如此,被并购方阿尔卡特的员工对于TCL的职位安排、薪酬方式与销售模式感到不满,因而大规模离职,从而使得TCL陷入十分被动的地步。 跨文化整合的方法 面对这些跨文化差异和摩擦,中国企业从事海外并购时应采取跨文化整合策略,才能使本企业和目标企业整合起来,建立起全球性的组织和流程以实现全球性效率和竞争力。 所谓“跨文化整合”,就是在两个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企业之间找到“公约数”,实现统一的人事安排、薪酬设计、行为规范、企业理念及文化建设。 笔者认为中国从事海外并购跨文化整合的方法和技巧应有以下几点:
希望采纳
Ⅲ 如何运用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又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负债经营,是指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可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自有资金利润率。自2009年以来,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外汇储备过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境内资产价格不断上涨。同时,在全球范围,随着主要经济体逐渐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这必将向消费领域传递,通胀预期有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就成为现实。 作为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贷款的成本将会随着贷款利率的上涨而增加。为了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应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负债筹资就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企业采用借入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到期要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相比权益筹资要承担较大风险,但付出的资金成本较低。资本总额及其结构既定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就会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反之,则会大幅减少普通股盈余。这就是负债筹资的财务杠杆效应。 这种杠杆作用来自于企业的筹资,与投资活动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后者不会因为杠杆作用而发生改变。
随着企业经营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也应进行动态变化。实际上,在新形势下,对企业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的财务杠杆,有可能转化为对企业发展起阻碍作用。同样,原来对企业发展起不利影响的财务杠杆,也有可能转化为对企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因素。现实经济环境的多变及财务杠杆的双重作用,要求企业应保持一个有弹性的、具备较强调整能力的资本结构,以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此,企业决策者应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科学预测未来可能影响财务杠杆效益的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相应的对策。
从企业外部环境来说,由于影响财务杠杆效用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债务利息费用在企业利润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因此,在企业负债融资时,金融市场利率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债务利息费用,它的变化势必会对企业财务杠杆水平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应认真关注并科学预测通货膨胀的速度及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判断近期国家会不会对银行的存款利息率进行调整,并根据预测对财务杠杆的利用水平进行及时的调整。
从企业内部环境来说,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企业,可以利用财务杠杆来扩大企业规模,打造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具体做法是,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和部分固定资产由长期资金融通,另一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全部短期流动资产由短期资金融通。这种筹资组合资金成本低,利息支出少,可以增加企业收益。反之,如果企业的总资产期望收益率小于负债期望收益率,则应削减债务资本,或者增加权益资本的融资能力。
其次,尽量采取增加企业资本结构弹性的融资措施,如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合资合作经营、股权出让、产权交易、引进风险投资等方式。目前企业财务杠杆发挥正效应的企业,可利用期权性质的融资工具,如可转换债券。当企业发展状况良好,市场价格超过转换价格时,投资者会选择将债权转变为股权。这样,债务资本在资本结构中的比例就会缩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下降,使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放到效益良好的投资项目上,争取更多的投资回报率,从而促进企业经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但必须注意的是,拟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企业要使其发行规模与本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相适应,债券内部各种条款的设计要与企业的资本结构相匹配。
第三,由于在向银行借贷时,一般需要企业用一定数量的资产作为抵押,所以企业应考虑自身的发展策略,有选择性地增加可作为举债抵押的资产的规模,如土地、房屋、建筑物等企业的不动产。这样既可以满足企业进一步扩张的需要,而且在未来一旦需要增加债务资本时,企业还可利用此前储备的固定资产向银行举债。
Ⅳ 财务杠杆系数过高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策略,这将给实业机械公司带来什么样影响
财务杠杆系数也就是使用债务资本在取得的未来收益不确定性 而产生的风险
公司经营好的时候 财务杠杆系数高 则会增加每份债务资本所获得的盈利 而公司一旦出现竞争或者说经营业绩下降 公司就会获得财务杠杆的负效应 例如短期负债归还不出 而产生恶性循环 甚至破产
实业机械公司一样
财务杠杆系数过高 对公司的承受能力需求更高
Ⅳ 企业如何应对高杠杆债务风险 有哪些有效的解法
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主要是增加税收、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债务管理。(一)改革税制,充实地方政府税收来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指地方政府所承担的债务而无能力按期偿还本付息的可能性以及相应产生的后果,因此也可以说是政府收入不足带来的风险。“营改增”改革以后,会出现地方政府自主财源进一步减少的局面。现在地方财政本来就拮据,地方税收下降后将更加捉襟见肘。所以,要改革税制,给地方政府足够的税收来源,增加其自主税源,增加其收入,提高其抗风险能力。(二)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专项转移支付太多,一般转移支付太少。而专项转移支付的特点就是锁定用途,决策权在中央部门,导致地方政府缺乏自主权。因此,要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来统筹财力,确保应急之需。(三)强化预算约束。为使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法制化,必须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约束,提高地方财政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但同时为拓宽地方融资渠道,国家应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发债权。(四)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要立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使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渠道合理,额度相当,风险可控,有效地防止债务风险的发生。
Ⅵ 财务杠杆原理的案例分析
对小企业的融资影响
财务杠杆能够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根源在于:当企业全部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通过负债融资所创造的营业利润在支付利息费用之后还有剩余,这个余额可以并入到自有资金收益中去,从而提高自有资金收益率。但是,当企业全部资金的营业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通过负债融通的资金所创造的营业利润还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就需要从自有资金所创造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予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的收益就会下降。上述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说明:
上式中,全部资金利润率是指经营利润与企业全部资金的比率,自有资金利润率是指营业利润与自有资金之比。自有资金利润率越高,表明投资者所获得的回报越高。由公式可以得出:当资产基本收益能力大于负债的利率时,负债具有增加股东每股盈余的正向作用;当资产基本收益能力等于负债的利率时,负债筹资与无负债筹资对每股盈余的影响作用等同;当资产基本收益能力小于负债的利率时,负债具有减少每股盈余的负向作用。
这一重要规律,对于小企业制定融资策略至关重要。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作用强度越大,财务杠杆的作用越突出,企业收益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的可能性越大,从而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越大,企业所承受的财务风险越大。所以财务杠杆的运用是以保证投资人权益为出发点所做的企业财务决策。小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必须把股东可能取得的较高收益与其可能承担的财务风险进行充分权衡、比较。
在小企业融资决策中的应用
(一)
1、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融资特点使得其资产负债率较高,容易过度负债导致过高的财务风险,国际上通常认为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若小于50%,企业则处于安全线内;若大于50%,则处于危险区域内。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通常受以下因素影响,因此在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时,应从以下几点考虑:1.小企业家的品质。喜欢冒险的企业家往往追求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为股东实现较高的收益。但由此引发的财务风险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一般很少,有时甚至不足以弥补风险带来的损失,在实践中必须谨慎计算财务风险的可能收益与可能损失比率,以决定决策是否可行。
2、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竞争能力。如果企业在一个较稳定的行业中占据了一个较有利的市场地位,那么较高的负债率会为企业带来较大的收益。但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差,企业的各种条件都可能随时变化,那么这种不确定性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就较大,财务杠杆会恶化这种情况,使企业的风险加大。
3、企业的筹资能力。如果企业有较强融资能力,尤其是能够及时筹集到流动资金,那么企业就会倾向较大的负债率,即追求较高的财务风险。
(二)负债融资用于调整资本结构,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当企业的预期资产报酬率远大于债务利率,资产负债率偏低的情况下,财务杠杆难以发挥作用;当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利率较低,属于鼓励投资的时期,使用财务杠杆能获得较多的利益;当企业处于经营稳健时期,收益的变动幅度较小,较低的经营风险使得企业能够在较高的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
(三)融资成本是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如借款利息和借款手续费、债券利息和发行债券支付的各种发行费用等。从小企业融资成本角度考虑,融资方式的优选顺序是:商业信用融资、银行借款融资、债券融资、租赁融资、留存利润、其他自有资金。
(四)在企业同时存在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作用时,当销售量发生变动后,会引起每股盈余以更大的幅度变动,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的连锁作用,称为复合杠杆。通常,在两种杠杆的组合上,不能将高经营杠杆与较高的财务杠杆组合在一起,以避免企业总体风险的加大,从而将企业总体风险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