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各国的汇率应该是多少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Cassel , 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实 ,并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论述。这一理论的要点是:人们所以愿意买进外币,是由于这种货币在该国对商品和劳务拥有购买力。而本国货币则对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在这两国的购买力之比。当两种货币都发生通货膨胀时,名义汇率将等于原先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虽然可能出现背离这个新的名义汇率的情况,但汇率的变动趋势始终是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因此,必须把用上述方式计算出来的汇率,看作是两种货币之间新的平价。这一平价即购买力平价。这一理论看到了纸币的购买力同纸币所代表的价值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并进而认为通货膨胀的变化影响了汇率的变化。但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忽视了物价和汇率之间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
B. 购买力平价预测汇率变动的步骤
你好,我建议你在网络文库搜索《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多变量Johansen协整检验》这篇文章,如果你下载积分不够的话,我可以下载后发到你的邮箱。
该文章分析了购买力平价的不同变量形式,应该对你有所帮助。
目前购买力平价理论还是一个有争议的理论,能否对汇率变动做出合理的预测还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因此仅供参考,呵呵。
C. 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在计算人均GDP中的差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逐年计算以美元统一表示的世界各国的人均GDP。各国的GDP是以各国的本币统计的,因而有个换算为美元的问题。换算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按汇率折算是按购买力折算。两者的差异极大。图2-3(a)、图2-3(b)是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4年的统计所绘制的两张图
从图2-3(a)可以看出,对于低收入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明显高于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而对于高收入国家,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差异不大,甚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在有些国家还偏低。图2-3(b)是以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为
基准看两者的差异。其走势也十分明显:收入越低,差异越大。其中,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与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之比是:
US$13 224.002:US$7 571.543=1.7465:1
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是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的1.7465倍。
假设我们以人民币为统一计量标准,那就会是相反的情景:对于高收入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明显低于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而对于低收人国家,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则较为接近。至于以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为基准看两者的差异,必然是收入越高,两种计算方法的差异越大这样的统计显示,当国与国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大体相仿时,用购买力平价可以较为接近地说明汇率的状况;而当国与国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差异较大时,要用购买力平价来说明汇率的走势则较为困难。
【来自黄达‘金融学’,供mindmaster调用】
D. 以购买力平价确定的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举个例子吧,一瓶可口可乐,在中国卖2.5元。在美国卖0.5美元。那么两国的汇率就是2.5\0.5
E. 请教外汇高手(注意,是高手),关于购买力平价和汇率的问题
前两个,这是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购买力平价差距,由多方面问题影响造成的。首先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比美国低,其次,中国的通货膨胀低于美国。
最后一个问题,你是在一个不相同的标准之下对比了同一产品,各国货币之间都存在购买力平价的差距,这个差距不是认为造成的,所以不存在由谁来补贴,换言之,你如果拿美元去美国买房子,那就不是这个价格了!
F. 购买力平价下的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
我认为应该是写错了。
12应该是1:2
18应该是1:8
16.8应该是1:6.8
即实际上在美国1美元能买到的东西在中国不是用6.8元去买,而是2元就能买,商品价格远远低于美国。
只有这么解释才能解释通。
G. 按照购买力平价,人民币对美元的合理汇率是多少
既然是购买力平价,那就没有官方统计数据,哪有最新资料呢?
比较合理的位置应该是1比4左右吧
H. 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汇率如何决定
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汇率是由两种货币各自在发行国的购买力决定的。
购买力平价说(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又称PPP理论,起源较早,后来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Cassel)于1922年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一书中加以系统阐述,是汇率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一价定律是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假设前提。
该理论认为,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其购买力之比。也就是说,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从静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及变动,说明的是某一段时期内两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的变动率之比。实际上,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在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考虑了两国货币的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