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论文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28 22:43:22

1.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

罗牛山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
农业发展是我国民生之本,历来一直维系着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稳定,是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我国农业的上市公司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先驱,龙头企业更是我国农业生产中先进技术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而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个区域型的综合性农业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对于深入研究我国农业的上市公司结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本文主要选取以我国农业发展的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农业先进技术生产力的企业为代表的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其研究的对象,重在于研究罗牛山融资结构可能存在的不足,不足的主要原因以及其相应的融资管理对策,为有利于我国的农业企业优化的融资结构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经济实践的重要借鉴和参考。
在实践中,企业的实际融资结构和成本通常实际上会受企业实际融资结构和融资方式等因素影响。一般来说企业的实际融资方式和结构越合理,企业实际融资的成本越低,这主要是由于合理的企业融资的结构和成本能够达到促使罗牛山能够实现投资价值收益最大化的长期发展目标。同时,合理的企业实际融资方式和结构也是罗牛山能够成功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因此,罗牛山非常的有必要通过规范和优化企业的融资行为和融资结构,从而能够达到规范和优化企业融资方式和结构的长期发展目标。
本文以2014-2018年罗牛山的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比较分析法将罗牛山与融资行业财务均值及自身五年财务均值的对比做了横向、纵向的对比,并通过系统性地阅读、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借鉴国内外各种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融资结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依靠罗牛山的融资优序理论对其存在的融资优序倾向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性进行了评价,发现了以下问题:(1)内源融资占比例较低,向上增长的趋势不稳定;(2)偏好外源融资,股权融资规模较小;(3)资产负债率偏低;(4)长期债务融资比重大,且仍持续上涨。然后从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投资行为的因素、融资的门槛和风险因素、融资成本及企业管理层对决策的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从而探索制定出与罗牛山公司本身融资结构相匹配的合理的企业融资结构策略,并有效平衡其与公司的债权人、股东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冲突。具体措施如下:(1)提高盈利能力;(2)规范投资行为;(3)提高资产负债率,重视发展多渠道融资方式(4)健全债券市场,推动金融工具的创新。以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融资结构的普遍与特殊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为我国其他农业公司优化融资结构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罗牛山;融资结构;内源融资;外源融资

目录

1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农业作为现代我国第一产业,一直以来,农业以农林牧副渔为主要的生产经营内容,涉及到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方面面,维护着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以及保障着人民的生活幸福,是保障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健康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四十余年,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在交易管理、监管体制、法律体系等方面也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一成熟的融资环境下,资本和市场更容易为目前农业类未上市的公司有效地筹集、融通到大量的资金,这也就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农业类上市公司和企业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其资本和市场的优势进行多元化的投资以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规模和经营范围,从而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和规避经营风险。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存在许多不合理的融资行为,许多企业的融资结构也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一定程度背离了融资优序理论。除此之外,还逐渐出现了一些过分地追求短期的利益,只想尽快向市场投资者圈钱,而完全忽视了长期健康发展的中小型企业,这也就直接导致许多目前农业类上市公司已经发生了严重的财务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以罗牛山为代表的一批我国农业类类上市公司既将会面临巨大的国际市场发展机遇,又可能还会同时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目前我国的农业类类上市公司与其他国际大企业上市公司相比,明显在规模、影响力、业绩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都处于弱势地位。这也使得国内众多农业上市公司处于"内忧外患"的局势之中。若想进一步增加我国以罗牛山为代表的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融资结构使其得到优化。
1.1.2研究目的与意义
融资方式以及结构的合理优化会使得其企业的生产和融资能力、偿债的能力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杠杆的流动性能力得以大幅提升,从而达到降低其成本,提高其经营的业绩,增加其企业资产价值的目的。因此,本文依据国内外具有较高质量和权威性的文献资料来研究罗牛山融资优序结构目前可能存在的融资倾向问题,并主要是依靠罗牛山的融资优序理论对其存在的融资优序倾向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性进行了评价,探索各种适用改善于罗牛山融资优序结构的方法和措施,为其他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者降低融资的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和融资发展空间,增强其综合的竞争力发展提供了参考。
本文研究有助于其他农业生产类上市公司的融资经营者可以根据行业的不同和上市公司融资优序结构的差异等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和设计出与公司本身融资结构相匹配的合理的企业融资结构策略,并有效平衡其与公司的债权人、股东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冲突。在对融资理论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大的学术性和现实意义,并同时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促进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的增长,推动社会资本和市场的完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关于融资结构理论的文献回顾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出现关于我国投融资结构优化理论的研究和探索,这一研究方面国外的学者率先对这一研究领域也开展了许多密切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其中,美国著名经济学者David Durand(1952年)总结了美国的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将其资本结构分为净经营收益理论、净收益理论以及美国的折衷经济理论收益法三类。其中,净经营收益理论收益法认为当企业的债务清偿成本和企业权益成本固定保持不变时,企业的负债成本占比越大,其资产附加值越高。而净经营收益理论则持另一个观点,认为企业自身的价值并不直接受企业财务成本杠杆的影响。不久后,美国的学者Modigliani和Miller(1958年)先后提出了著名的MM权衡理论,其观点就是指出在企业资本市场有效且无税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其融资方式与企业的市场经济价值基本无关。随后,在MM理论的影响下,企业融资的方式与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理论又一次有了新的研究发展Robichek(1967年)、Rubinmstein(1973年)、Kraus(1973年)、Scott(1976年)、Mayers(1984年)先后提出了权衡的理论。该权衡理论的观点是认为资本市场结构的最理想状态下的平衡应该就是通过税盾的效应与企业的财务费用和企业的代理成本之间达到平衡。
我国学者在企业融资的结构理论上的深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国外专家学者研究企业融资情况的成果进行评述或介绍和完善,还没有新融资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出现。张维迎(1995年)对国外的激励管理模型、控制模型和国内的信号传递管理模型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吴冲锋、范晓虎和陈很荣(2000年)分三个阶段对国外的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评述。
(2)关于企业融资选择理论的研究
国外关于企业控制权融资方式选择的控制权理论主要分为融资优序理论和控制权理论。关于控制权的理论,Jensen和外源理论Mcekling(1976年)指出,在上市公司的多数股权在大股东控制的实际情况下,大小股东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更多地表现为代理问题。关于融资优序理论,Myers(1984年)提出了企业融资选择优序控制权理论,即我们认为通过内源企业融资更多地具有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提高企业投资收益和效率的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在正确选择融资的方式时,应先内源后选择外源。以企业信息不对称为理论基础,Majluf和Myers(1984年)通过研究构建了企业信息非对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投资决策模型,证实了(1)在企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与市场投资者之间相比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获取更多非公开的直接影响其预期投资收益的外源融资相关数据和信息,从而使股东达到"自利";(2)对比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具有成本和风险比较低的优势。
我国的学者们在国外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的宝贵经验基础上,结合了中国实际的情况,提出了以下的结论:程书萍(2001年)指出现在上市公司在融资结构中的比重的不断增加主要是受上市公司的股权偏好的直接影响,且对上市公司股权的融资偏好主要是对低廉的股权融资管理成本、低效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对失衡的股权融资管理体系的一种理性融资选择。
(3)关于融资结构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
国外已经有许多的学者通过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对企业融资结构盈利水平影响杠杆率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研究,Friend、Mehran(1992年)等国家的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管理者对企业持股的比例与企业债权的多少负是正相关的。zingales与mehrajan(1995年)的研究发现企业盈利杠杆率的水平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是与该国家企业的债权和杠杆比率的多少呈现正负相关。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在对融资结构理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了我国的国情,主要是运用理论和实证的手段对于我国上市企业公司进行融资结构以及影响融资决策因素的研究展开了深入研究。黄泰岩,侯利(2001年)等人认为融资成本、风险和收益的控制权,制度经济环境变量和其他宏观经济环境变量等因素会影响我国企业进行融资和决策。王玉荣(2005年)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其主营业务获利的能力、非债权税盾、收入的波动性等因素呈负相关,而与上市公司的规模、成长性、有形资产的比率、非流通股的比率等因素呈正相关。
姚琼(2003年)实证验证了企业的规模、经营风险、资产的实质性是影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最主要因素,次要影响因素是则是企业的成长性、盈利性以及对行业发展。在此研究验证上述结论的基础上,田洪红,欧瑞秋(2017年)通过上述实证分析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公司法人股比例、国家股比例、董事会会议的出席次数与对股权管理者融资的偏好显著正相关;而第一大股东与法人持股的比例、大股东的投资联盟与对股权融资的偏好显著性呈负相关。
(4)关于融资结构现状及优化的文献回顾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在对融资结构选择理论以及对企业股本和融资结构选择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发展现状,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融资结构优化的建议。孙世敏,徐亮(2004年)和曹卫华(2004年都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与西方现代中国企业管理关于资本结构的理论并不一致,表现出较强的债权和股权融资偏好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直接导致企业资本结构的扭曲。葛永波(2007年)国外学者发现尽管我国的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选择行为基本吻合西方企业融资啄食构选择理论的"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两种偏好的顺序,但是企业融资的偏好与企业融资的结构特征之间仍然存在明显的背离偏好现象。
在此次课题的研究基础上,温军,杨斌,李湛(2007年)的研究发现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和结构发生了由“股”到“债”的转变,并进一步指出未来中国的银行应进一步加快和发展直接向债券市场,稳步发展企业股票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融资的规模和比重,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债权风险,实现中小企业多渠道直接融资。
1.2.2 文献评述
通过以上国内和国外的相关文献对比和综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我国较发达国家在对融资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发达国家的研究已经步入了成熟期,而实际上我国目前只是进一步借鉴和研究完善国外比较成熟的融资相关研究理论。国内外学者对于融资影响因素方面都运用了实证等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验证,并且对结构的宏观影响因素和对企业内部经济影响因素的综合考虑做得比较全面。在对优化融资结构方面,国外的研究学者发现严格遵循对融资优序的理论有利于对企业进一步调整和改善内部融资结构。
国内的研究多是探讨如何从股权和债权融资入手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本文以这些丰富的学术文献和资源的综合研究基础,结合近年来关于我国的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和结构的发展现状,将为本文深入研究的农业类上市的公司关于企业融资方式和结构如何优化的研究工作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科学方法的指导。
1.3论文内容及框架
论文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章,绪论。这一章主要是介绍了罗牛山农业行业的背景以及罗牛山的发展历程,研究这一内容的重要意义、国内外有关文献的综述、研究的框架、研究的方法和本文研究创新的特点。
第二章为具体的融资基本的理论,详细地介绍了企业融资的方式、融资的结构以及融资成本等基本融资理论。
第三章重点分析了罗牛山公司经营和融资的现状、造成的结构性问题及其它导致结构性问题的原因。其中,从罗牛山的融资结构及其股权结构和负债结构对罗牛山的公司融资结构现状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四章提出改善罗牛山融资渠道的对策。这一章中,以当前罗牛山公司融资结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给出了改良措施。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对于文章全文内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就此项目进行未来的战略展望。
1.4 研究方法
1.4.1文献研究法
借鉴了农业类上司股份有限公司的与融资结构相关的理论以及对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相关的研究,为本文的深入研究分析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1.4.2 案例分析法
全文以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针对美的集团定向增发这一融资行为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融资结构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出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1.4.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图标工具进行分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5论文的创新点
本文主要是在业内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对特定的一家农业企业的融资结构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描述性的统计和分析,在进这一过程中,首先分析和描述了罗牛山的融资现状及结构特点,然后再分别分析了融资结构在股权结构中的股份融资性质和负债结构时间性质中的表现,探讨了罗牛山融资优序结构目前可能存在的融资偏好问题,探讨了罗牛山融资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推究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比较有针对性地对罗牛山优化融资结构的研究优化发展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方法,为其他农业上市公司经营者优化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优化农业类融资型负债结构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研究价值。
2 融资基本理论
2.1 融资方式
2.1.1 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融资的方式按照其资金来源和途径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传统的外源融资与传统的内源融资。内源主要指的是企业自身在生产活动中积累的资金,而外源融资主要是指所融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外部的其他社会经济主体,也就是说资金来自社会闲散资金。折旧和留存收益共同构成了企业内源融资。向企业外部主体融资的外源融资会产生一定的融资成本,企业存在偿还压力。外源融资的融资成本和风险都要高于内源融资。但企业的规模和收益的积累能力都会限制内源融资的规模。因此,当企业内源融资规模不足以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往往会搭配外源融资实现资金的融通。
2.1.2 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
融资方式按照资金来源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外源融资与内源融资,其中外源融资是指所需的资金来自于企业外部的其他经济主体,也就是说从社会获得的资金。内源融资主要是企业自己拥有的资金和正常投入产出运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留存收益与计提的折旧是内源融资的主要构成成分。折旧是为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用来重置损耗固定资产价值,而留存收益由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构成,所以,留存收益是企业内源融资的主要渠道。外源融资会发生一些成本费用,并存在支付危机,所以其与内源融资相比融资成本较高、融资风险较大。内源融资规模的大小会受到企业本身积累能力有限性的约束,因此,当其不能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要求时,企业会根据本身的经营状况选择相应的方式实行外源融资。
2.2 融资结构
融资结构即资金的来源结构,是指企业的生产要素来自不同渠道所形成的结构情况。它是由资产负债表右半部分构成的,即所有者权益、短期和长期负债等会计科目中各自数额的占比情况。融资结构特征的表示方法会随融资方式划分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当融资方式分成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时,此时公司的融资结构会以资金来源途径结构的形式来表示。当以时间长短来划分融资资金时,此时公司的融资结构就会以资金的期限结构来表示。融资结构本质上代表着企业的生产要素供给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所以它决定企业的权力分配结构。
2.3 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资金使用者使用提供者提供的资金必须付出的代价和支付的报酬。公司的融资成本由资金使用费和融资费用构成。融资费用就是发生在公司筹集资金过程中的各种交易费用。资金使用费就是公司获得资金使用权支付的费用。一般情况下,公司会以成本最小的原则进行融资决策,从而影响融资结构。
3 罗牛山公司融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简介及行业融资结构现状
3.1.1 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0735),是我国第一家“菜篮子”股份制企业。公司注册资本8.8亿元,总资产20多亿元。2002年,公司被评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时间,罗牛山逐渐成为海南省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备、实力最雄厚的畜牧龙头企业。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种猪育种基地和文昌鸡育种基地建有海南省最大的“菜篮子”工程基地、种苗繁殖供应基地、商品猪生产基地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十大配套体系。公司在畜牧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食品加工、市场与物流、教育与科研推广、房地产等业务。
罗牛山2013、2014、2015年度连续三年进入海南省企业百强榜的前30名。目前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了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种植和农业加工、高科技产业、旅游项目、工贸文化项目,资产管理(不含金融资产)、招商投资咨询等等。截至2018年罗牛山主营业务包括三大业务板块:大农业、房地产业务、教育业务,其中以大农业为主,以房地产业务、教育产业为辅。
3.1.2 农业上市公司融资现状
表1 2014-2018年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现状的比较分析

我们由表1可知,农业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占比五年均值是53.21%,占总融资额的一半以上,略高于外源融资占比的五年均值46.79%。所以目前为止,内源融资在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融资总规模中占重要地位。五年以来,股权融资在外源融资比重一直高于债务融资,留存收益比重也一直高于折旧融资,且留存收益比重均远远高于债权和股权融资比重。由此可见,2014-2018年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实施的融资战略是符合融资优序理论提出的内源后外源的原则。
3.3 罗牛山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3.3.1 内源融资规模小,偏好债务融资
(1)内源融资占比例较低,向上增长的趋势不稳定
表6 2014-2018罗牛山融资结构情况表(单位:%)

内源融资作为一种成本最低,且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绝大多数企业都会优先选择的融资方式。然而在实践中往往并非如此,由表2和表6我们可以看到2014-2018年五年的内源融资比例大约都在20%-40%,相对于超过65%的外源融资占比而言实在是过少了。
一方面罗牛山由于折旧的不稳定增长导致的内源融资规模小,另一方面,罗牛山经营效益的不稳定增长,也导致企业留存收益不能稳定增长这都导致可利用的内部资金数量少。从而导致罗牛山虽希望使用内部资金,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内源融资占比在2014-2016年处于一个下降期,从2014年的30.04%下降到2018年的20.37%。2016-2018年一直处在上升期,从2016年的20.37%上升到2018年的34.05%,因此这几年罗牛山的融资结构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但其内源融资占比仍与行业均值53.21%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外源融资比例大大超过内源融资比例的状况不利于公司健康的发展。

表7 2014-2018罗牛山重要指标分析分析(单位:%)

表8 2014-2018年内源融资增长率比较分析(单位:%)

由表7可知,通过对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至2018年公司股票成长性指标以及盈利性指标的研究发现,从整体趋势来看,罗牛山的净利润显著增加、每股收益以及净资产收益率都有小幅度增长,营业收入在2014年、2015年和2018年都出现了负增长。由表7和表8可知,罗牛山的留存收益增长率与其净利润增长率相匹配,2014-2016年内源融资呈负增长趋势,2017年和2018年逐渐上升。
(2)偏好外源融资,股权融资规模较小
西方许多发达案国家的实践已经验证了内部资金应该是企业最优先考虑的融资方式,外部资金应该作为内部资金不足时的备选。
由表2可以知道,外源融资的构成中,股权融资比例的均值是7.63%,债务融资比例的均值为92.37%,这说明以债务方式获取资金是外源融资来源的主要途径。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比重远低于债务融资,且仍有下降的趋势。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2014-2015年债务融资比例从69.96%上升到72.79%,2016年下降至49.23%,2017-2018年债务融资比例先上升至65.88%,后又下降到56.11%。而股权融资比例除了2016年为30.39%,其余年份均为0,这说明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融资一直以来的规模外源都与债务融资规模相差悬殊,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融资的结构并不合理。
3.3.2 债务融资结构不合理
(1)资产负债率偏低

图1 2014-2018罗牛山负债情况分析(单位:%)
当前学者们普遍认为50%-60%是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为合理的区间。而罗牛山五年间只有2014、2015年资产负债率处于这个区间,五年均值为47.05%,财务杠杆水平较低,不利于产生杠杆收益和税盾收益。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长期稳定在一种比较低的状态。
(2)长期债务融资比重大,且仍持续上涨
由表4可知,在债务融资结构中,长期债务融资比例在2014-2016年逐渐下降,但在之后持续上涨;短期债务融资占比则在2016年以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16年,短期债务融资比例为25.59%,短期融资占债务融资的比例为51.98%。
但到了2018年短期融资占比、短期融资占债务融资比例分别下降到了23.33%、41.58%,另一方面,长期债务融资比例升到32.78%,长期债务融资占债务融资比例上升到58.42%。这说明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这几年在债务融资方面越来越依赖长期债务融资,短期债务融资在总债务中重要性越来越低。
在实践中,短期融资能省利息费用,但是如果大环境内经济衰退,公司的短期融资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现金流压力,或者更严重一点,可能导致重大的亏损或破产。因此,农业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中长期融资比例较大也有一定优势。但目前这种长短期债务融资的失衡的状况还在进一步加剧,有可能会引发收支性财务风险。
3.4 罗牛山导致问题的原因
3.4.1 盈利能力因素
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内源融资比例本身就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其留存收益的占内源融资的比例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说明罗牛山自身的盈利能力较弱,没有充足的内部资金来满足公司的业务需要。
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具体表现为盈利能力较低,极易受季节和政策变化的影响。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产业是畜牧业,自然也受其影响。除此之外,这几年国际市场谷物饲料的成本上升,罗牛山饲养成本也随之上升,。而近几年国内猪瘟频发,罗牛山的生猪产量也受到影响,产量降低,这导致罗牛山主营业务收入减少,这导致主营业务的利润减少。这共同导致了净利润大幅降低。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没能得到改善,将会导致罗牛山积极发展“副业”以增加企业的收入,并给股东以满意的业绩。
2016年以后罗牛山的内源融资比例及留存收益占内源融资的比例虽有提高,但企业留存收益还是太少,与行业仍有较大差距。由此可见罗牛山难以获得足够的内部融资,所以促使企业更多选择外源融资。

2. 什么是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 杠杆原理是什么

原理简介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用力点、杠杆原理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句话有着严格的科学根据。
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这些公理是:(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阿基米德倾;(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5)相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
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且据此原理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他曾经借助杠杆和滑轮组,使停放在沙滩上的桅般顺利下水,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曾把罗马人阻于叙拉古城外达3年之久。
[编辑本段]概念分析
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欲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杠杆的支点不一定要在中间,满足下列三个点的系统,基本上就是杠杆:支点、施力点、受力点。
其中公式这样写: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这样就是一个杠杆。动力臂延伸
杠杆也有省力杠杆跟费力的杠杆,两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现不同。例如有一种用脚踩的打气机,或是用手压的榨汁机,就是省力杠杆 (力臂 > 力矩);但是我们要压下较大的距离,受力端只有较小的动作。另外有一种费力的杠杆。例如路边的吊车,钓东西的钩子在整个杆的尖端,尾端是支点、中间是油压机 (力矩 > 力臂),这就是费力的杠杆,但费力换来的就是中间的施力点只要动小距离,尖端的挂勾就会移动相当大的距离。
两种杠杆都有用处,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评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动作范围。另外有种东西叫做轮轴,也可以当作是一种杠杆的应用,不过表现尚可能有时要加上转动的计算。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起地球"这句话不仅是催人奋进的警句,更是有着严格的科学根据的。
[编辑本段]杠杆分类
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这几类杠杆有如下特征:费力杠杆
1.省力杠杆: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如拔钉子用的羊角锤、铡刀,瓶盖扳子,动滑轮,手推车等。
2.费力杠杆: L1<L2, F1>F2,费力、省距离,如钓鱼竿、镊子,筷子,船桨等。
3.等臂杠杆: L1=L2, F1=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又不多移动距离,如天平、定滑轮等。
[编辑本段]人体内的杠杆
几乎每一台机器中都少不了杠杆,就是在人体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杠杆在起作用。拿起一件东西,弯一下腰,甚至翘一下脚尖都是人体的杠杆在起作用,了解了人体的杠杆不仅可以增长物理知识,还能学会许多生理知识。
其中,大部分为费力杠杆,也有小部分是等臂和省力杠杆。
点一下头或抬一下头是靠杠杆的作用,杠杆的支点在脊柱之顶,支点前后各有肌肉,头颅的重量是阻力。支点前后的肌肉配合起来,有的收缩有的拉长配合起来形成低头仰头,从图里可以看出来低头比仰头要省力。
当曲肘把重物举起来的时候,手臂也是一个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支点左右都有肌肉。这是一种费力杠杆,举起一份的重量,肌肉要花费6倍以上的力气,虽然费力,但是可以省一定距离。
当你把脚尖翘起来的时候,是脚跟后面的肌肉在起作用,脚尖是支点,体重落在两者之间。这是一个省力杠杆,肌肉的拉力比体重要小。而且脚越长越省力。
如果你弯一下腰,肌肉就要付出接近1200牛顿的拉力。这是 由于在腰部肌肉和脊骨之间形成的杠杆也是一个费力杠杆。 所以在弯腰提起立物时,正确的姿式是尽量使重物离身体近一 些。以避免肌肉被拉伤。
[编辑本段]发现历程
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阿基米德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这些公理是:(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倾;(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又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且据此原理还进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他曾经借助杠杆和滑轮组,使停放在沙滩上的桅船顺利下水。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曾把罗马人阻于叙拉古城外达3年之久。
这里还要顺便提及的是,在我国历史上也早有关于杠杆的记载。战国时代的墨家曾经总结过这方面的规律,在《墨经》中就有两条专门记载杠杆原理的。墨经这两条对杠杆的平衡说得很全面。里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变两端重量使它偏动的,也有改变两臂长度使它偏动的。这样的记载,在世界物理学史上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墨子的发现比阿基米德早了约二百年。
历史故事
阿基米德将自己锁在一间小屋里, 正夜以继日地埋头写作《浮体论》.这天突然闯进一个人来, 一进门就连忙喊道: ‘哎呀! 你老先生原来躲在这里.国王正调动大批人马, 在全城四处找你呢.’阿基米德认出他是朝廷大臣, 心想, 外面一定出了大事.他立即收拾起羊皮书稿, 伸手抓过一顶圆壳小帽, 随大臣一同出去, 直奔王宫.
当他们来到宫殿前阶下时, 就看见各种马车停了一片, 卫兵们银枪铁盔, 站立两行, 殿内文武满座, 鸦雀无声.国王正焦急地在地毯上来回踱步.由于殿内阴暗, 天还没黑就燃起了高高的烛台.灯下长条案上摆着海防图、陆防图.阿基米德看着这一切, 就知道他最担心的战争终于爆发了.
原来地中海沿岸在古希腊衰落之后, 先是马其顿王朝的兴起, 马其顿王朝衰落后, 接着是罗马王朝兴起.罗马人统一了意大利本土后向西扩张, 遇到另一强国迦太基.公元前264 年到公元前221 年两国打了23 年仗,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第一次布匿战争’, 罗马人取得胜利.公元前218 年开始又打了4 年, 这是‘第二次布匿战争’, 这次迦太基起用一个奴隶出身的军事家汉尼拔, 一举擒获罗马人5 万余众.地中海沿岸的两个强国就这样连年争战, 双方均有胜负.叙拉古, 则是个夹在迦、罗两个强国中的城邦小国, 在这种长期的战争风云中, 常常随着两个强国的胜负而弃弱附强, 飘忽不定.阿基米德对这种外交策略很不放心, 曾多次告诫国王, 不要惹祸上身.可是现在的国王已不是那个阿基米德的好友亥尼洛.他年少无知, 却又刚愎自用.当‘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后, 公元前216 年, 眼看迦太基人将要打败罗马人, 国王很快就和罗马人决裂了, 与迦太基人结成了同盟, 罗马人对此举很恼火.现在罗马人又打了胜仗, 于是采取了报复的行动, 从海陆两路向这个城邦小国攻过来, 国王吓得没了主意.当他看到阿基米德从外面进来, 连忙迎上前去, 恨不得立即向他下跪, 说道: ‘啊, 亲爱的阿基米德, 你是一个最聪明的人, 先王在世时说过你都能推动地球.’
关于阿基米德推动地球的说法, 却还是他在亚历山大里亚留学时候的事.当时他从埃及农民提水用的吊杆和奴隶们撬石头用的撬棍受到启发, 发现可以借助一种杠杆来达到省力的目的, 而且发现, 手握的地方到支点的这一段距离越长, 就越省力气.由此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定理: 力臂和力 (重量) 的关系成反比例.这就是杠杆原理.用我们现在的表达方式表述就是: 重量×重臂=力×力臂.为此, 他曾给当时的国王亥尼洛写信说: ‘我不费吹灰之力, 就可以随便移动任何重量的东西;只要给我一个支点, 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 我连地球都可以推动.’可现在这个小国王并不懂得什么叫科学, 他只知道在大难临头的时候, 借助阿基米德的神力来救他的驾.
可是罗马军队实在太厉害了.他们作战时列成方队, 前面和两侧的士兵将盾牌护着身子, 中间的士兵将盾牌举在头上, 战鼓一响这一个个方队就如同现代的坦克一样, 向敌方阵营步步推进, 任你乱箭射来也丝毫无损.罗马军队还有特别严明的军纪, 发现临阵脱逃的立即处死, 士兵立功晋级, 统帅获胜返回罗马时要举行隆重的凯旋仪式.这支军队称霸地中海, 所向无敌, 一个小小的叙拉古哪里放在眼里.况且旧恨新仇, 早想进行一次彻底清算.这时由罗马执政官马赛拉斯统帅的四个陆军军团已经挺进到了叙拉古城的西北.现在城外已是鼓声齐鸣, 杀声震天了.在这危急的关头, 阿基米德虽然对因国王目光短浅造成的这场祸灾非常不满, 但木已成舟, 国家为重, 他扫了一眼沉闷的大殿, 捻着银白的胡须说: ‘如果单靠军事实力, 我们决不是罗马人的对手.现在若能造出一种新式武器来, 或许还可守住城池, 以待援兵.’国王一听这话, 立即转忧为喜说: ‘先王在世时早就说过, 凡是你说的, 大家都要相信.这场守卫战就由你全权指挥吧.’
两天以后, 天刚拂晓, 罗马统帅马赛拉斯指挥着他那严密整齐的方阵向护城河攻来.今天方阵两边还预备了铁甲骑兵, 方阵内强壮的士兵肩扛着云梯.马赛拉斯在出发前曾口出狂言: ‘攻破叙拉古, 到城里吃午饭去.’在喊杀声中, 方阵慢慢向前蠕动.照常规, 城头上早该放箭了.可今天城墙上却是静悄悄地不见一人.也许是几天来的恶战使叙拉古人筋疲力尽了吧.罗马人正在疑惑, 城里隐约传来吱吱呀呀的响声, 接着城头上就飞出大大小小的石块, 开始时大小如碗如拳一般, 以后越来越大, 简直有如锅盆, 山洪般地倾泻下来.石头落在敌人阵中, 士兵们连忙举盾护体, 谁知石头又重, 速度又急, 一下子连盾带人都砸成一团肉泥.罗马人渐渐支持不住了, 连滚带爬地逃命.这时叙拉古的城头又射出了密集的利箭, 罗马人的背后无盾牌和铁甲抵挡, 那利箭直穿背股, 哭天喊地, 好不凄惨.
阿基米德到底造出了什么秘密武器让罗马人大败而归呢? 原来他制造了一些特大的弩弓——发石机.这么大的弓, 人是根本拉不动的, 他就利用了杠杆原理.只要将弩上转轴的摇柄用力扳动, 那与摇柄相连的牛筋又拉紧许多根牛筋组成的粗弓弦, 拉到最紧时, 再突然一放, 弓弦就带动载石装置, 把石头高高地抛出城外, 可落在1000 多米远的地方.原来这杠杆原理并不是简单使用一根直棍撬东西.比如水井上的辘轳吧, 它的支点是辘轳的轴心, 重臂是辘轳的半径, 它的力臂是摇柄, 摇柄一定要比辘轳的半径长, 打起水来就很省力.阿基米德的发石机也是运用这个原理.罗马人哪里知道叙拉古城有这许多新玩艺儿.
就在马赛拉斯刚被打败不久, 海军统帅古劳狄乌斯也派人送来了战报.原来, 当陆军从西北攻城时, 罗马海军从东南海面上也发动了攻势.罗马海军原来并不十分厉害, 后来发明了一种舷钩装在船上, 遇到敌舰时钩住对方, 士兵们再跃上敌舰, 变海战为陆战, 占一定的优势.今天克劳狄乌斯为了对付叙拉古还特意将兵舰包上了一层铁甲, 准备了云梯, 并号令士兵, 只许前进, 不许后退.奇怪的是, 这天叙拉古的城头却分外安静, 墙的后面看不到一卒一兵, 只是远远望见几副木头架子立在城头.当罗马战船开到城下, 士兵们拿着云梯正要往墙上搭的时候, 突然那些木架上垂下来一条条铁链, 链头上有铁钩、铁爪, 钩住了罗马海军的战船.任水兵们怎样使劲划桨都徒劳无功, 那战船再也不能挪动半步.他们用刀砍, 用火烧, 大铁链分毫无损.正当船上一片惊慌时.只见大木架上的木轮又‘嘎嘎’地转动起来, 接着铁链越拉越紧, 船渐渐地被吊起离开了水面.随着船身的倾斜, 士兵们纷纷掉进了海里, 桅杆也被折断了.船身被吊到半空后, 这个大木架还会左右转动, 于是那一艘艘战舰就像荡秋千一样在空中摇荡, 然后有的被摔到城墙上或礁石上, 成了堆碎片;有的被吊过城墙, 成了叙拉古人的战利品.这时叙拉古的城头上还是静悄悄的, 没有人射箭, 也没有人呐喊, 好像是座空城, 只有那几副怪物似的木架, 不时伸下一个个大钩钩走一艘艘战船.罗马人看着这‘嘎嘎’作响的怪物, 吓得全身哆嗦, 手腿发软, 只听到海面上一片哭喊声和落水碰石后的呼救声.克劳狄乌斯在战报中说: ‘我们根本着不见敌人, 就像在和一只木桶打仗.’阿基米德的这些‘怪物’原来也是利用了杠杆原理, 并加了滑轮.
经过这场大战, 罗马人损兵折将, 还白白丢了许多武器和战船, 可是却连阿基米德的面都没见到.
[编辑本段]实例演示
杠杆原理基本有3种类型,第一类的杠杆例子是天平、剪刀、钳子等,第二类杠杆的例子是开瓶器、胡桃夹,第三类杠杆如锤子、镊子等。
杠杆分为3种杠杆。第一种是省力的杠杆,如:开瓶器等。第二种是费力的杠杆,如:镊子、钓鱼竿等。第三种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如:天平、定滑轮等。
关于——
阿基米德能举起地球吗?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地球”,相传这是古代发现杠杆原理的阿基米德说的话。
阿基米德知道,如果利用杠杆,就能用一个最小的力,把无论怎样重的东西举起来,只要把这个力放在杠杆的长臂上,而让短臂对重物起作用。因此,他的手就可以举起质量等于地球的重物。
然而如果这个古代伟大科学家知道地球的质量是多么大,他也许就不会这样夸口了。让我们设想阿基米德真的找到了另一个地球做支点;再设想他也做成了一根够长的杠杆。你知道他得用多少时间才能把质量等于地球的一个重物举起,哪怕只举起1cm呢?至少要30万亿年!
地球的质量天文学家是知道这样大的物体,如果把它拿到地球上称的话,它的重量大约是:6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t。
如果一个人只能直接举起60kg的重物,那么他要“举起地球”,就得把自己的手放在一根这样长的杠杆上,他的长臂应当等于它的短臂的1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倍!
简单地计算一下就可以知道,在短臂的那一头举高1cm,就得把长臂那一头在宇宙空间里画一个大弧形,弧的长度大约是: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km。
这就是说,阿基米德如果要把地球举起1cm,他那扶着杠杆的手就得移动大到这样不可想象的一个距离!那么他要用多少时间才能做完这件事呢?如果我们认为阿基米德能在一秒种里把60kg的重物举高一米(这种工作能力已经几乎等于一马力!),那么,他要把地球举起1cm,就得用去1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S,或三十万亿年!可见阿基米德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杠杆论文
一根长为4米的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在距粗端1米处支住它可以平衡;如果在距粗端2 米处支住,且在另一端挂20N的重物,杠杆仍可平衡,那么这根棒重为多少?
在距粗端1米处支住它可以平衡说明了他的重心在距粗端1米处.
如果在距粗端2 米处支住,且在另一端挂20N的重物,杠杆仍可平衡,F1*L1=F2*L2得:
G*1m=20N*2m
解得:G=40N
所以,这根棒重为40N。
[编辑本段]杠杆平衡

定义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状态下或匀速转动的状态下。
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点钩码数离×阻力点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点钩码数
[编辑本段]杠杆原理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财务杠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公司管理层可以利用财务管理中的几种杠杆,在投融资决策方面做好“度”的把握,并进行相应评估。大多数学者对杠杆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原理描述模糊,本文将从一个更加清楚和直观的视角阐述如何理解杠杆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杠杆原理对公司的经营与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一、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本质
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本质可以概括为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对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或费用的利用程度。这里所讲的固定成本或费用分为两类:(1)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固定成本或费用(以下简称为固定成本),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职员工资、办公费等;(2)筹资活动所产生的固定成本或费用(以下简称为固定财务费用),这一部分费用主要是由企业从事筹资活动而产生的,主要体现为债务资本的利息或发行股票应支付的股息。在下面的分析中,笔者假设筹资活动中,债务资本的利息是唯一的固定财务费用。
二、描述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尺度---经营杠杆
经营杠杆指企业对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固定成本的利用程度。当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会通过支点(固定成本)最终会引起企业经营活动成果(息税前利润EBIT)的变化。笔者拟从经营杠杆利益和风险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程度及变化的原因。
三、描述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尺度——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指企业对筹资活动(债务性筹资)所产生的固定财务费用的利用程度。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EBIT)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会通过支点即固定财务费用最终引起企业净利润的变化。笔者将从财务杠杆利益和风险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程度及变化的原因。
四、公司整体运营状况描述的重要尺度——综合杠杆
综合杠杆应该理解为企业对上述固定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综合利用程度,即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通过经营杠杆支点O1和财务杠杆支点O2两个支点的传递,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果(净利润)相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有一个更大的变化,变化程度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杠杆支点的共同作用
综上分析,企业管理层如何在上述经营杠杆(或财务杠杆)上寻找一个支点位置O,就转化为确定合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或债务筹资规模),使企业的经营杠杆或财务杠杆的利益和风险达到企业可接受的程度;同时为降低企业整体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管理层可利用本文的分析方法,用直观的思路同时考虑财务杠杆支点和经营杠杆支点的相对位置,从而作出较满意的决策。

4. 谁能帮我找(或是写)一篇毕业论文

公共政策:谁之政策?何种政策?
摘要:公共政策是公众的政策,它既是多数人的政策,也是少数人的政策,但并非少数个人或特殊阶层谋取私利的工具。公共政策应该是公正的政策,公平的政策,公开的政策。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是公共政策的基准性价值,是体现政策公共特性的基本维度。公共政策通过提取、分配、管制、象征等基本功能,实现自由、安全、秩序和繁荣,最终维系公共利益。本文从三个方面的设问揭示:公共政策的本质就是个人偏好与集体选择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公共政策 谁之政策 何种政策 政策何为

谁的政策?
公共政策是谁的政策?这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首先必须明确的基本问题,也是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首先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中的public一词,既有“公共”之意,又有“公众”之意。从字面意思出发,公共政策即公众政策。作为公众概念,其内涵相当庞杂。根据不同角度与层次,公众有男人/女人、老年人/年青人、富人/穷人、官员/百姓、知识分子/文盲、个体/群体、前人/后人、本地人/外地人如此众多诸如此类的划分。然而,就公共政策研究来说,作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公众概念常常被分隔为多数人(majority)与少数人(minority)、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实体类别。这是因为公共政策现实中经常存在着多数人与少数人之间或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两极张力,公众的数量状况和势力大小不可避免地影响公共政策的性质,进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是根据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制定的。多数人的意愿所达成的共识谓之为“公意”,它是多数人意志偏好的整合,而不是个人意志偏好的简单相加。公共政策便是根据公众意志表达机制――投票规则来实现的,这种投票规则并非总是帕累托最优的一致同意规则(unanimity rule),而经常表现为多数人决策的多数票规则(majority rule)。也就是说,几乎任何一项公共政策基本上都是在“少数服从多数”的状况下制定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所遵循的规则便是简单多数规则与比例多数规则。于是,“多数人”在简单多数规则下具体细化为超过1/2的人员数量,比例多数规则下则具体量化为大于或等于2/3或3/4或3/5或4/5的人员数量。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和公共政策制定均是根据多数制规则而达成的。由此观之,一个好的公共政策是多数人意愿和利益的产物,它不是少数人意志和利益的合成。因此,“当政治分析家谈论纵向民主时,他感兴趣的不是任何可以想象的实质性少数,而仅仅是那些构成某种控制集团的少数”[1]。如果由那些“可以想象的实质性少数”操纵和决定了某项公共政策,那么该项公共政策将不具备“公共性(publicity)”。离开了公共性,公共政策就可能变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因而也就不成其为公共的政策。
但是,我们在强调“多数人至上”理念的同时,并不是一味地排斥少数人。因为“少数人”不管它是“善”还是“恶”,都是社会整体内的一部分。排斥了“少数人”,公共政策可能无法完美,也就无法真正地显现它的公共性。在公共政策决定中,“少数人”虽然被置于边缘化状态,但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特别是那些“构成某种控制集团的少数”,他们的良知、理性、智慧、经验更能起作用,因为公共决策过程难免不出现“多数人暴政(tyranny of the majority)”和“投票悖论”(voting paradox)的恶果。在公共政策施行进程中,“少数人”既是公共政策作用的对象,也是公共政策的受益者,何况少数人之中也有强弱之分。对于少数强者,公共政策的倾向不是扶持,而是合理地加以限制与引导,如所得税政策;对于少数弱者,公共政策的倾向不是歧视,而是积极地加以帮助和扶持,如社会福利政策。因此,公共政策之于公众便是“满足多数、保护少数”。公共政策既是多数人的政策,也是少数人的政策,一方面它应该最大度地满足多数,另一方面也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少数;在对于强势群体特别是由少数人组成的强势群体加以限制的同时,也应该对于具有正当利益要求的弱势群体加以保护。“政府存在一个主要理由就是确保所有个人都能得到保护,以免受有权势的个人或集团的强制”。[2]
然而,不可隐讳的是,在公共政策运行现实中,公共政策的制定是由政府体制内外的“少数人”完成的。而这部分少数人显然代表政府行使政策制定的职能,他们也被学者们称之为“政策精英(policy elite)”,有的也称之为“政策企业家(policy enterpriser)”[3]。他们受政府的委托,代理行使决策权,政府在理念上被定义为公众委托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构。于是,政府对全体国民负责构成了现代民主国家宪法的基本通则之一,为国民服务相应成为政府的基本职能,进而成为政府一切公共政策的出发点。[4]由此可知,公共政策是根据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而由“少数人”代表决定的,这就是公共政策所谓的“公共悖论(public paradox)”。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民主政治的最彻底形式是公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但这需要经历一个从代议制民主向直接民主过渡的漫长过程。人人参与的全员决策耗时耗费,委托代理制显然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唯一办法;其次,相当多的公众尚未具备参与决策所需的知识技能,科学而又合理的政策规则只能由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和科学方法的“少数人”(精英)完成;再次,对于民主政治发展不成熟甚至不太习惯的国家中,公众还不太可能完全自觉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有时甚至表现为冷漠和消极。因此,政策精英代表公众规划和制定公共政策,决定下来的政策交由行政机关和执政人员去执行。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一些政策精英往往内含着自利的动机,容易从自身的立场、观点出发,在决策中反映自己的价值观,很难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从而导致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缺失。克服这种现象的办法就是建立和完善意见表达机制、决策参与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在决策过程中吸纳部分公众代表参加,重视智囊团或思想库的作用,畅通信息流通渠道,开展公众、媒介、政党、团体等方面的监督,从而使“少数人”能真正地代表多数人。

何种政策?
日本学者药师寺泰藏曾经简明扼要地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5]。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判一切公共政策的基准性价值。笔者认为,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是公共政策公共性的三个基本维度。据此,公共政策应该是公正的政策、公平的政策和公开的政策。
公共政策应该是公正的。公共政策的公正性表现为公共政策内容的公正即实质公正和公共政策形式的公正即程序公正。实质公正在公共政策中主要表现为科学性、合理性。在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中,要求科学地察觉问题和诊断问题,必须明确四个方面的内容: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的紧迫性如何?问题的重要性怎样?谁应对问题负责?[6]对可能存在的组织机构、意识形态、信息通道、环境条件、制度文化等影响问题因素进行诊断和分析。公共政策制定中最为致命的错误就是为解决一个错误的问题进行决策,这必然会浪费许多宝贵的精力、智力、时间和其它政策资源,而且这种浪费又是以将真正的政策问题搁置起来不加解决为代价的。在公共政策规划和决策中,要求政策规划者和决策者知识广博、经验丰富、聪颖睿智、多谋善断,资料信息力求充分、全面、准确、客观,重视数字和数据,建立数学分析模型,逻辑推理严密,未来预测尽量减少不确定性。在公共政策执行中,能够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讲究科学管理,层级清楚、职责明确、组织协调、监督有效、命令统一,执行者的责任是中立的、客观的、理性的和科学的。公共政策贵在执行,执行不力或执行失范,只能使政策纸上谈兵、束之高阁,徒损政府威信和政策信誉。在政策评估中,必须坚持效能、效率、充分和理性的标准,能够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上,运有熟络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方法与技术,准确地测定公共政策的效果与效益,能够科学地对“政策病理”(policy pathodlogy)作出诊断,就公共政策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认为:“公正防止了偏见和自私的歪曲,知识和自居力保证了别人的志愿将得到准确的评价”[7]。而公共政策程序的公正则要求公共政策的议程建构、规划设计、执行评估等环节必须按照科学客观的原则和法定的程序开展,任何超越既定“游戏规则”和法定程序的政策,将是丧失合法性和公正性的政策。
公共政策应该是公平的。公平管理学派认为,公平是每个人拥有的基本权利,这种权利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和社会利益的权衡。同时公平不仅是一种伦理价值,而且也是法律、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体系。罗尔斯认为,作为一种公平的正义观包含两个最基本的原则:第一个原则要求平等地分配基本的权利和义务;第二个原则认为,如果社会和经济平等只要其结果能给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的社会成员带来补偿利益,它们就是正义的。[8]公平即平等是公共政策调节权利与义务、贡献与报酬的基本准则。在公共政策规划中,就需要建构公平的理念与原则。美国学者亚拉伯·卡普兰(Arabam Kaplan)曾经提出了政策规划的公平原则:(1)公正无偏原则,即持无私无偏的态度,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社会大众等,均应予通盘谨慎的考虑;(2)个人受益原则,即无论采取何种行动方案解决问题,最终的受益者必须落到一般人民身上;(3)劣势者利益最大化原则,即应考虑使社会上居于劣势的弱势群体及个人,能够得到最大的照顾,享受最大的利益;(4)分配普遍原则,即应尽可能使受益者扩大,尽量使利益普及于一般人,而非仅仅局限于少数人。……[9]如前所述,公共政策要兼顾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需要,不能对一部分或团体持有政策歧见,有意忽视其利益,或者通过牺牲一部分人及其团体的利益以成全另一部分人及其团体的利益。同时,公共政策要优先考虑处于社会底层的最劣势的一部分人,尽可能使受益扩大,而不仅仅局限于特殊个人或特殊阶层。另外,“公平问题不仅存在于公共政策消费方面(谁受益),而且存在于其产出方面(谁支出)……,与平等和不歧视相连的基本原则是应该近乎一致地对待人们,除非存在区别对待的充分理由。”[10]这就是说,公共政策一方面要考虑受益公平,即“得到的怎么样?”;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支出公平,即“付出的怎么样?”。再者,公共政策既要考虑横向公平,即“平等地对待平等的代内人”;又要考虑纵向公平,即“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代际问题”。
公共政策应该是公开的。公共政策是在具有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的共同空间——公共领域之上达成的。“在公共领域中,整个社会透过公共媒体交换意见,从而对问题产生质疑或形成共识”。[11]公众具有对公共政策及一切重大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公众能就政策问题与制定者达成磋商意见,能够通过民主的程序表达和整合自身利益,通过意见表达机制和特定的规则(如投票规则)决定公共政策的选择,决定公共物品的供给或公共服务的提供。公共政策的形成不是“密室谋划、暗箱操作”,而是光明正大、讲究透明的产物。公共政策决定最终作出之后,通过一定的法定或约定俗成的方式,如新闻发布会、文件、白皮书等,进行政策宣示,政府正式向公众晓以政策决定。政府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开展政策动员有助于政府意志自由得以落实,有助于激发公众的劳动热情和政策落实的积极性。公众具有对公共政策的话语权,围绕公共政策的善与恶、利与弊、对与错等问题进行讨论,整合并表达公众意见,形成强大的公众舆论,能够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施加强大压力,可能迫使政府采取修改与调整、终止与退出的政策行为。此时,公众舆论的压力成为了公共政策的一种评判和治疗的手段。因此,除法律特别规定保密外(如国防政策、外交政策等),现代公共政策讲究内容的公开和程序的公开,讲求公众发表意见的公开而又合法途径,强调公众舆论监督。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公开性,公民及公民团体才可能了解公共政策是否合理、合法和符合公众利益。公共政策是公众的愿望和利益在公共领域基础之上的公开表达。

政策何为?
美国学者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Gabriel A.Almond)和小G.宾厄姆·鲍威尔(G.Bingham Powell,Jr)在其所著的《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中指出,公共政策通过提取、分配、管制、象征四种实际作为的输出类型而使公众获得福利、安全和自由等三种政策结果。由此可见,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提取性、分配性、管制性和象征性;通过这些功能手段,公众获得了福利、安全、秩序和自由等方面的公共政策产品。
公共政策提取能力的大小反映着国家或政府汲取能力的大小。资源的提取包括金钱(如税收)、产品(如征粮)、人员(如服兵役)或服务(如义务劳动)等,而在现代政体中,税收是最普通的提取形式。税收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公共设施、公共安全、公共福利、公共管理等活动及其目标提供资源、筹措资金,是调控宏观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同时,还是国家实施再分配或转移性支付的主要手段。而且,政府还经常设计出各种税收政策来限制人们使用某些产品,如烟、酒等;也可以能过用免税的办法来鼓励慈善捐款或符合政府要求的投资之类的行为。公共政策的分配活动指的是把金钱、商品、服务、荣誉、地位和各种机会分配给社会中的个人和集团,诸如工资收入、医疗保健、教育、住房、就业等。政府的绝大部分开支构成了分配,分配的目的就是满足公众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实现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公平供给,从而维系社会的公正和稳定。公共政策管制所体现的是对社会中的个人和集团的行为施加控制。政府制定能源保护、环境保护、计划生育、交通安全、财产保护、护照管理、义务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强迫或诱导公众的行为,强制人们履行责任和义务,惩处犯罪,准许开展各种活动等等。公共政策管制的输出应该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1)人类行为和交互作用的哪些方面受到了管制,受管制的程度有多大?(2)社会中哪些集团受到这样的管制,执行管制时受到什么程序限制?(3)为强迫或诱导人们的作为,使用了哪些类型的奖惩法令?[12]公共政策管制的目的是确保公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排除对公共秩序的集体威胁,增强公众的权利和义务意识以及对公共政策的顺服程度。此外,公共政策还通过典礼、仪式、人物、演讲等方式展现象征的功能,增强公众信心和团体意识以及公众自由平等的价值理念。
公共政策提取、分配、管制、象征的功能并非截然分野,它们也常常围绕一项政策采取几种组合的手段。在实行一项税收政策时,一般至少要使用或表现这四种功能。税收政策的直接目的为了获得执行福利和国家安全计划所需要的资源(提取),但它也实行转移性支付而重新分配以支持贫穷地区和个人(分配),同时政府也通过税收对其鼓励的行为实行减免税(象征),对不提倡或反对的行为给以重税(管制)。比如1977年美国卡特政府提出了一项主要包括对财政鼓励和抑制措施的能源政策:对“耗油”的汽车征收重税、对省油的汽车减少征税、对从烧天然气和烧油转成烧的工业部门和对屋内备有热绝缘装置的户主准许缓缴税款,以及提高对天然气和石油所征的税。这项政策的目的是管制性质的,但其手段却是提取性、分配性和象征性的。[13]公共政策的提取性、分配性、管制性、象征性特征和功能,使人类的自由、公正、平等的普适价值得以实现,并促使人类安全、和平、繁荣。公共政策使公众在共同体内通过一般的、可强制执行的规则来容忍某些行为并禁止另一些行为。公众能在一定范围内享受保护的自主权以追求其自选目标,对他人自由表示尊重和保护,因为无规则约束的自由是放纵。公共政策使用统一的标准对待共同体内的所有人,不论阶级、身份、种族、贵贱,对同样环境的人一视同仁,以规则充分给予公众以权利,同时也充分规约每个人的共同义务。公共政策保障公众的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使公众在共同体内免受暴力侵犯和非法干涉,并且也免受外界的侵袭和不测事件,给人一种充分的信心,公共政策为公众安全和公共秩序建构应付不测的警觉和反应能力。公共政策通过控制通货膨胀和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收入来保障共同体较长时期的繁荣。经济福利或繁荣与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相关,公共政策恰恰充当着社会繁荣的催化剂和破坏繁荣的“警察”。“繁荣不仅确保着纯物质性满足,而且也确保着文化和精神充实、保健、养老和其他保证舒适生活的事物”。[14]
说到底,公共政策的目的是追求、实现、维持和保障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政府的任务通常被声明为服务或提升公共利益。法令有时明确规定公共利益的信守是公务人员行为的指南”。[15]因此,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评估者信守的诺言和行动的信条。不管是谁的政策,不论是何种政策,公共利益都是公共政策的最初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正是因为对公共利益的追求、实现、维系和保障,公共政策才能形成个人偏好和集体选择的制度安排,成为公共的、好的政策。约翰·C.古德曼(John C.Goodman)和艾德温·G.都兰(Edwin G.Dolan)在《公共政策经济学:一个微观的视角》中明确地指出:“一项政策如果是有益于社会整体的,该项政策是好的政策;一项政策如果是符合多数人偏好的,该项政策是好政策;一项政策如果是动员或强制人们做应该做的,该项政策也是好的政策。”[16]

参考文献:
[1][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第195页。
[2][14]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93页,第101页。
[3]参见[日]大岳秀夫:《政策过程》[M],傅禄永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年,第63页。
[4]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41页。
[5][日]药师寺泰藏:《公共政策:政治过程》[M],张丹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第2页。
[6][英]史蒂夫·尼兰:《条理性思维:对管理者解决问题和决策的系统指导》[M],何玮鹏、陈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27页。
[7][8][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85页,第14页。
[9]转引自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08页。
[10][美]卡尔·帕特、大卫·沙维奇:《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M],孙兰芝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202-203页。
[11][美]查尔斯·泰勒:“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距离”[A],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200页。
[12][13][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361页,第336页。
[15]James E.Anderson,Public Policy—Making(3rd Edition)[M],Holt,Rinehart& Winston, Inc. 1984.p.165.
[16]John C.Goodman and Edwin G.Dolan, Economics of Public Policy:The Micro View(3rd Edition)[M].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85.p.8.

Public Policy:Whose Policy?Which Policy?
Abstract:Public policy,which belong to not only the majority,but also the minority,is not a tool for some persons or a specific class to seek selfish interest ,but the policy of the public.It should be just,fair and open.Justice,fairness and openess are its standard value and basic dimention that reflect publicity.According to some basic functions,such as drawing,distribution,control and symoblism,the public policy can realise freedom,safety,order and prosperity,and finally preserve public interests.From three questions,this article reveals that the essence of the public policy is a systematic arrangement of personal partiality and collective choice.
Key words:public policy whose policy which policy how policy
http://www2.dxlw.net/simple/index.php?t5337.html

5. 求一篇1000字论文,题目如下,最好是原创,谢谢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简介: 选题的范围 1.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方面 2.财务成本管理方面 3.管理会计方面 4.审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正文开始>> 选题的范围 1.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方面 2.财务成本管理方面 3.管理会计方面 4.审计方面 5.会计电算化方面 1.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2. 关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讨 3. 关于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析 4. 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 5. 关于合并报表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6. 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问题的探讨 7. 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探讨 9. 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8. 论期后会计事项的种类及披露方法 10. 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11. 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 12. 关于中西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 13.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14.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 15. 关于企业会计政策若干问题的研究 16. 关于或有负债会计问题的探讨 17. 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18. 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19. 论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20. 关于推行责任成本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21. 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探讨 22. 论标准成本制度在我国应用的探讨 23. 变动成本计算与制造成本计算模式相结合问题的研究 24. 定额法的应用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 25. 班组经济核算的研究 26.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7. 现金流量表分析与运用的研究 28. 合并会计报表合并理论的比较研究 29. 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分析的研究 30. 试论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31.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 32. 知识经济时代成本会计改革方向 33. 市场经济体制下降低成本途径的研究 34. 我国成本分析现状与改革思路 35. 产品质量成本核算的探讨 36. 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的研究 37. 产品质量成本分析的探讨 38. 现代企业制度与班组经济核算 39. 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40. 我国成本管理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41. 关于研究与开发成本核算的探讨 42. 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43. 绿色会计若干问题的原因及探讨 44. 关于或有事项若干问题的研究 45. 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问题的研究 46. 社会责任成本问题研究 47. 企业社会成本问题研究 48. 关于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研究 49. 关联方合并问题研究 50. 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51. 财务呈报与财务监管 52. 会计欺诈案例分析 53. 中期报告的可比性研究 54. 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55. 关于财务呈报若干问题的研究 56. 对商誉会计的探讨 57. 关联方相关问题的探讨 58. 会计监管若干问题的研究 59. 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 60. 中国会计国际协调若干问题的探讨 61. 现代审计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究 62. 审计假设、审计准则与审计责任的界定 63. 试论政府审计在财政监督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趋势 64. 我国国家审计模式重构的探讨 65. 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关系研究 66. 国际银行业内部审计的现状、趋势和启示 67. 审计风险模型探讨 68.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 69. 抽样风险及其防范 70. 制度基础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71. 审计职业道德研究 72. 期后事项的种类及其审计 73. 论或有负债的审计 74. 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及审计方法 75. 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6. 当前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7. 我国独立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8. 论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对策 79. 论保证服务 80. 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 81. 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研究 82. 舞弊审计探讨 83. 会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 84. 审计执法环境研究 85.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研究 86. 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研究 87. 分析性程序的应用 88. 关联交易、利润操纵及其披露与审计 89. 论审计执业环境建设 90. 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91.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研究 92. 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研究 93. 注册会计师市场规范与管理研究 94. 我国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研究 95. 绩效审计研究 96. 审计环境变化对舞弊审计的挑战 97. 具有中国特色审计体系研究 98. 国家审计与现代企业制度研究 99. 保证我国审计独立性与权威性研究 100. 审计重要性研究 101. 审计风险研究 102. 经营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103. 企业风险基础审计框架 104. 中外内部审计之比较 105. 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与对策研究 106.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研究 107.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关系研究 108. 审计目标与委托人认定之研究 109. 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110. 上市公司审计重点管窥 111. 论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矛盾与对策 112. 论独立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 113. 审计风险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策分析 114. 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115. 论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的动因与改革发展方向 116. 企业风险管理与审计 117. 风险管理得测试与方法的审计 118. 重要性理论在风险审计中的应用 119. 对 COSO 内部控制框架的质疑 120. 2004COSO—ERM 框架评析 121. 内部控制发展研究 122. 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123. ERM 在 CPA 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124. CPA 非审计服务研究 125. CPA 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126. 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研究 127. 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128. 关于中国独立审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129.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0. 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与企业业绩评价 131.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机制 132.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133. 债转股问题研究 134.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135.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136. 企业综合效绩评价指标的研究 137. 或有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138.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研究 139. 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140. 论责任会计的激励职能及其实现 141. 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42. 财务风险与财务预警系统 143. MBO 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 144. 财务预测管理与创新 145.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 146. 并购融资方式及其风险防范 147. 公司治理评价问题探析 148. 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49. 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问题 150.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151. 基于投资者视角的经营业绩评价 152. 基于债权人视角的经营业绩评价 153. 内部管理业绩评价若干问题 154. 基于战略的预算管理体系 155. 企业集团战略与预算管理 156. 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关系探讨 157.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158. 资金集中控制模式探讨 159.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探讨 160. 独立懂事独立性探讨 161. 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必要性探讨 162.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组织构建探讨 163.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评估的作用 164. 当前资产评估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65. 资产评估报告规范问题的研究 166. 收益法运用问题研究 167. 资产评估准则研究 168. 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问题研究 169. 上市公司资产评估中的若干问题 170. 机器设备抵押评估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171. 房地产评估中存在问题的探析 172. 资产评估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173. 无形资产的辨识、把握与价值量化研究 174. 企业商誉评估研究 175. 商标权评估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176. 债权性资产评估方法的探讨 177. 人类资源评估研究 178. 网络评估初探 179.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研究 180. 资产评估报告相关问题研究 181. 资产评估理论体系研究 182. 资产评估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183. 资产评估方法体系研究 184. 债务重组中的资产评估问题 185. 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分析与评价 186. 流动资产审计与评估的联系、矛盾与解决办法研究 187. 资产评估方法国际比较研究 188. 资产评估管理体制研究 189. 如何规避财务活动中的风险 190. 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191. 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19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方法比较 193. 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关系探析 194. 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研究 195.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运用 196. 标准成本制度在我国的应用 197. 战略成本动因理论探索 198.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研究 199. 财务比率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00. 企业股利政策探讨 201. 政府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202.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203. 财务控制体系探析 204. 非营利组织业绩评价方法探索 205. 政府财务报告改革研究 206. 论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 207. 概念体系研究 208. 政府财务报告国际比较研究 209. 中西方政府会计核算模式比较 210. 政府会计确认基础改革研究 211. 房地产抵押评估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212.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问题研究 213. 完善资产评估法律法规体系研究 214. 政府财务报告研究 215. 政府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216. 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国际比较 217. 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研究 218. 论互联网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变革 219. 电子商务条件下会计工作的变革趋势 220. 计算机应用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的影响 221.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222.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与方法 223. 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问题研究 224. 电算化财务管理软件的设计技术探讨 225. 加强我国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研究 226. 计算机会计舞弊现状及其对策 227. 审计电算化研究 228. 用 ACCESS 建立会计业务处理模型 229. 用 EXCEL 建立会计业务处理模型 230. 论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系 231.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探讨 232. 试论会计信息化 233. 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的新要求 234. 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235. 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内部控制技术的探讨 236. 论现有财务软件的管理功能及其扩展 237. 对我国现行财务软件的功能透析 238. 我国管理型会计软件开发与应用现状分析 239. 会计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240. 论会计信息系统标准数据接口的规范问题 241.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 242. 国际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243. 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管理软件 244. 现代企业与 ERP 245. 网络财务会计问题 246. 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的适应性改进 247. 网络财务的特点 248. 网络技术在企业财务中的应用 249. 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对会计的影响 250. 互联网上发布会计报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251. 网络时代的会计信息特征 252. 会计电算化对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影响与要求 253. 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社会审计 254.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55. 虚拟会计事务所 2 http://www.chddh.cn/wenzi/56. 论 EXCEL 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57. 用 EXCEL 建立财务管理模型 258.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挑战 259. 电子商务下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260. 论提高电算化条件下财会管理水平 261. 论电算化会计工作组织与岗位分工 262. 加强电算化会计基础工作 263. 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其他子系统的数据共享 264. 论会计核算电算化向企业信息化过渡 265.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介 266. 论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 267. 论 ERP 与企业生产过程重组 268. 知识经济时代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 269. 财务软件的安全功能分析 270. 论软件系统开发方法 271. 国内财务软件发展新趋势 272. 论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273. 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 274. 论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275. 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与功能 276. 论计算机审计的主要功能 277. 论会计工作为何利用 Internet 278. 国内主要商品化会计软件功能比较 279. 优化业务流程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280. ERP 系统环境中财务会计工作的变化及应对研究 281. ERP 系统环境中财务管理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282. 财务会计系统与企业 ERP 其他系统的数据联系分析 283. ERP 系统中会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研究 284.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改善和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研究 285. 企业信息化环境中财务管理预测分析内容与作用研究 286. 网络应用的深化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影响 287. 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288. 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289. 电子表格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的研究 290. 互联网条件下会计信息资源应用的研究 291. ERP 系统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的研究 292. 网络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的研究 293. 网络经济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影响 294. 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舞弊及对策研究 295. 网络财务安全策略研究 296. 论 IT 环境下会计的发展趋势 297. 从 ERP 实施角度看企业业务重组必要性的研究 298. 财务信息化与财务控制研究 299. 互联网时代财会人员素质要求研究 300. 网络财务在 ERP 系统中的核心地位研究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分析 2.无形资产涉税问题的研究 3.保险业分析及其保险综合经营研究 4.我国增值税转型问题及对策研究 5.企业融资机制浅析 6.我国增值税征收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与启示 7.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8.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的评析和选择 9.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的探讨 10.会计舞弊的识别与治理 11.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作业会计 12.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探讨 13.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浅析 14.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15.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6.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17.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分析 18.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 19.公允价值初探 20.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分析 21.企业战略性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研究 22.我国独立审计市场现状及发展研究 2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24.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分析 25.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26.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探讨 27.浅谈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8.浅析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29.浅议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建立有效的公司管理机制 30.资产减值准则在遏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中的作用 31.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研究 32.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规范的探析 33.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运用研究 34.会计利润与应纳所得税额的差异分析 35.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以****为例 36.浅析新会计准则——所得税准则 37.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38.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关问题的探讨 39.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分析 40.浅议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的关系 41.浅析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42.关联企业避税问题分析研究 4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相关问题研究 44.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分析及其改进的对策措施 45.新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研究 46.从***看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47.所得税会计的比较探析 48.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49.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 50.浅谈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51.新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的比较分析 52.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及其控制 53.责任会计在国营企业运用的探讨 54.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及其会计制度建设 55.关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思考 56.新旧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比较研究 57.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58.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分析 59.浅谈我国企业所得税及其核算 60.固定资产减值实施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61.关于我国企业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 62.新旧准则下投资纳税调整问题的比较研究 63.浅析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 64.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若干思考 65.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对策探析 66.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问题研究 67.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往来账款管理 68.新固定资产会计准则探析 69.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探讨 70.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71.我国租赁会计及其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72.公允价值计量初探 73.注册会计师验资风险及防范研究 74.企业会计中资产减值部分的分析与比较 75.试论会计造假的动因与治理 76.浅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77.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78.关于反补贴的会计问题研究 79.试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80.应诉国际反倾销的会计探讨 81.关于新会计准则之无形资产准则的思考 82.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83.浅析对上市公司审计风险与防范 84.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及治理对策 85.浅议企业的存货管理 86.试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87.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88.浅议企业的现金管理 89.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 90.房地产企业融资策略浅析 91.对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的探讨 92.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93.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演变及建议 94.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成因及对策 95.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实施障碍及对策 96.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97.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98.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99.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0.企业外购商誉问题探讨 101.作业成本法在陶瓷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102.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集权模式探讨 103.浅谈我国企业会计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104.浅析财务比率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05.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10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07.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8.非货币性交易新旧准则的差异影响及实施建议 109.浅谈房地产集团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 110.浅析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111.关于我国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的初探 112.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3.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 114.高等教育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115.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6.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117.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 118.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9.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因及防治 120.关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121.我国衍生金融工具新旧会计核算方法探析 122.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形势分析 123.当前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124.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 125.试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126.论当前企业会计财务报告的局限和改进 127.中美所得税会计的比较研究 128.浅议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与对策 129.论中小企业成本控制 130.企业存货计价核算方法的分析研究 131.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研究 132.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研究 133.浅析小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34.国有商业银行成本管理 135.对《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的探讨 136.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浅析 137.浅议绿色会计的理论结构及改进建议 138.无形资产新旧准则之比较 139.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140.商誉会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141.对新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142.浅谈新形势下军队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43.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变动影响及对策研究 144.我国家电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145.试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与出路 146.新旧会计准则下企业所得税差异的探讨 147.论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上市公司会计造成的影响 14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49.浅谈新旧会计制度下合并会计报表的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150.浅谈企业出口退税的税收筹划 151.对非货币性交易损益计算公式的质疑 152.浅议我国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153.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 154.企业所得税筹划 155.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利弊分析 156.统计抽样在审计中的运用 157.浅析会计信息质量及其完善 158.中小企业资本运转的研究 159.委托代理下企业经理人薪酬激励分析 160.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161.浅析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 162.浅议财务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163.企业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64.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165.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难问题研究 166.从核心竞争力角度分析企业多元化战略 167.新旧会计准则下会计报告对比及启示 168.浅析我国绿色营销面临的障碍及其对策 169.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170.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171.对公司财务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 172.浅谈作业成本法及其实际运用 173.我国环境下的会计目标探讨 174.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 175.我国商品房价格过高的原因与对策 176.浅谈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177.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核算的影响 178.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研究 179.****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180.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181.小规模企业的审计风险和对策 182.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83.增值税的管理研究 184.论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 185.浅析我国企业中的人才浪费 186.论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87.我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面临的会计问题 188.论企业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 189.激励与保障并重规避核心员工流失 190.我国企业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 191.论审计方法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的趋势 192.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 193.家族企业人情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194.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战略管理会计 195.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博弈分析 196.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197.稳健性原则及其在我国运用的探讨 198.纳税人身份选择在增值税税收筹划中的应用 199.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的研究 200.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探析 。

6. 水火箭论文

回答完问题才发现你说你要了解火箭,我给你介绍下!
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是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制作成动力舱、箭体、箭头、尾翼、降落伞。灌入一定数量的水,利用打气筒充入空气到达一定的压力后发射。是利用水和空气的质量之比(水的质量是空气的816倍),压力空气把水从火箭尾部的喷嘴向下高速喷出,在反作用下,水火箭快速上升,加速度、惯性滑翔在空中飞行,像导弹一样有一个飞行轨迹,最后达到一定高度,在空中打开降落伞徐徐降落的火箭模型。
水火箭是寓教于乐、不用花钱、科技含量高,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动手、动脑的科普教材。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导弹,运载火箭的发射升空,回收的过程,导弹的飞行与飞机的飞行原理及不同点。解释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惯性、能量守恒定律)了解一些基本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等方面知识。使广大青少年了解航天科技,热爱航天科技,为国家航天事业培养、造就、输送优秀人才。
发射原理

用橡皮塞塞紧的可乐瓶,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把气体打入密闭的容器内,使得容器内空气的气压增大,当超过橡皮塞与瓶口接合的最大程度时,瓶口与橡皮塞自由脱离,箭内水向后喷出,获得反作用力射出.

水火箭的制作

1.材料准备:3~6个2.25L的可乐瓶、剪刀、单面刀片、木塞、球类气针、圆珠笔芯、订书机、双面胶、彩色装饰纸.
2.制作过程:如图1,取出其中一个可乐瓶,大约以1/3的间距切成三等份.如图2,留下瓶口及中段部分,将第二个可乐瓶倒过来.如图3,将第一个的瓶口盖在第二个可乐瓶的瓶底,再将第一个的中段瓶身盖在第二个可乐瓶的瓶口.盖上后,用双面胶粘紧.再找出一个硬纸板,剪出平衡翼,平衡翼的数量为4个.太大的平衡翼很重,太小的起不了平衡作用.
3.制作重点:在制作过程中,喷口是最为重要的,密封一定要好,否则不能提供良好的压力.气针在木塞中,也要达到密不透水,最好用烧红的针尖穿洞。如果还有漏水情况,可以在气针上加装一个圆珠笔芯,圆珠笔芯的顶端伸出水面,可防止打气时气泡的翻滚和漏水情况。

研究方法

1.水火箭的竖直升高高度与瓶内水位的关系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获得:通过实验得出,当水量为1/4时,水火箭飞地最高.由实验结果看出:气压与射程成正比.这是因为气压越大,喷水的力量越大,水火箭的冲量越大,水火箭做反冲运动.而在发射水量为1000ml以上时,水火箭中的水未喷完,由于气压减小就停止了加速,增加水火箭的重量,使水火箭受重力影响而提前坠落了.质量越大,所需提供的动量就越大,当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量越大.而提高速度的方法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喷水量.所以,只有当水火箭内的气压与水量适当时,才能飞地更远更高.实验中发现,若水量大于固定气压所能喷射的上限,则水火箭中的水不会喷完,要如何避免水喷不完的情形呢?根据PV=nRT,可求出一定气压所能喷出的水量上限.若是水量不够一定气压所能喷出的水量被较早喷完.根据理论,发射时我们先量出能灌进水火箭的最大值,再算出此气压能喷出的最大水量,根据此两数据装水灌气,即可达到水火箭之最大射程(Pmax=Fmax×Mmax).
2.怎样提高水火箭的稳定性.
水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并不是竖直向上升的,经常横着或侧着瓶身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它的稳定性,使它竖直上升.提高它的稳定性,就得考虑大气阻力的作用.首先,水火箭顶部应为尖的,以便于减小空气阻力;其次瓶体形状应接近流线型,这样便于气流的通过;要使它竖直上升,还要在放置的时候使它竖直,我们就取了一个三角架,把水火箭支住(不是紧套)使它能竖直地立着.
3.发射轨道对射程的影响.
固定水量600ml,发射仰角50°.利用无轨发射架和70cm发射架分别发射水火箭并记录结果及发射情况.比较发射轨道对飞行距离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有轨及无轨发射器在同一冲量所造成的射程都差不多,可见有无轨道都不影响射程.但在冲量越小时,无轨发射器发射的水火箭容易常常偏离预定方向;而有轨发射器因为有两个支点,使水柱喷射时不易产生其他方向的分力,因此水火箭能精确的直线前进.所以,有轨发射器在准确度上胜于无轨发射器.
4.弹头重量对发射轨道的影响.
固定水量600ml,发射仰角50°,使用有轨发射器.弹头依序放置填充物,质量为30g,40g,50g,60g.比较弹头重量对水火箭发射轨道的影响.
由实验可知:未加前置填充物的弹头,因受到尾翼质量的影响,重心明显偏后.这时候,因为物体旋转时的中心为重心,所以我们可以把重心G当成支点,则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弹头即成一个以G为支点的平横杠杆.在飞行时,弹头A与弹尾B将受到相同的风阻影响,但由于力臂不同(AG>AB),所以A点所产生的力矩大于B点,故水火箭即会旋转影响航道.所以我们必须放前置填充物,将重心G向A移动,使力臂AG=BG(即水火箭的中点),这样A、B产生的力矩才会相同,达成平衡.但是如果前置填充物放得太多,重心偏前,造成力臂AG<BG,力矩A<力矩B,则又会变成旋转的情形,而造成反效果.所以,由实验的结果得知,填充物约65g为最好,而此时重心正好位于首尾中点.当然,这个质量是不确定的,因水火箭的不同而异.
5.发射仰角的影响.
固定水量500ml水,前置填充物,使用有轨发射器.分别使用发射仰角35°、45°、55°、65°、75°.比较发射仰角对水火箭发射距离的影响.
水火箭的斜发与斜抛有关,所以由理论可得发射仰角为45°时,飞行距离最长.但由发射的结果得知:在发射仰角50°到55°之间(约为52°)时,可以达到最大的射程.当发射仰角太小时,水火箭向上的分力不大,使爬升高度不大,且由于水火箭的重量受地球引力的牵引,使其容易落下,造成射程缩短.而当角度太大时,其向上分力虽大,但向前分力太小,以至于射程太短,行成“射得高,但射不远”的情形.所以在水火箭的发射角度方面,须考虑向上分力及向前分力适中、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发射仰角.
四、延伸制作.
1.于大型水火箭的制作.熟悉了水火箭的基本制作后,可以尝试制作大型水火箭.由质量较轻的金属做成,提供气压由气泵完成.
2.多级火箭的制作.
把几个水火箭绑在一起,由一个进气孔提供气压.同时喷出水柱,提高水火箭的飞行能力.
经过这半个多学期的探索、研究、实验我们初步地完成了水火箭研制工作,从中我们在许多方面有了提高.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我们对火箭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我国火箭技术发展的历史,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知道火箭是现代航天所必需的运载工具,我国是火箭技术的发源地,现在的运载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当今世界的航天大国.我国对航天航空事业很关注,然而由于资金短缺以及技术的缺陷航天事业发展地很缓慢,但随着综合国力的强大,在与外国的合作下已发射了多枚“长征系列”的火箭,去年,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州二号”、“神州三号”宇宙飞船,为将来开发宇宙打下坚固的基础

7. 现在热点的会计论文选题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 会计论文参考选题 1.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2. 我国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问题的初步探讨 3. 我国会计确认问题的几点思考 4. 固定资产减值计量问题的分析 5. 公司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的研究 6. 资产减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分析 7. 论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8. 计提坏账准备若干问题研究 9.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研究 10. 长期投资决策方法研究 11. 存货计价模式的研究 12. 论通货膨胀对会计原则的冲击 13. 稳健性原则的实施及其局限性 14. 论稳健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关系 15. 论我国会计目标 16. 关于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研究 17. 论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提出的挑战 18. 论负债经营的利弊 19. 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研究 20. 股份制改组财务问题研究 21. 论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体制 22. 变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的应用问题研究 23. 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24. 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研究 25. 国有企业亏损问题研究 26. 论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 27. 基于标准成本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研究 28. 我国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29. 对作业成本法的认识 30. 基于作业管理的利润敏感性分析 31. 作业成本法对经营杠杆的影响 32.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战略思维 33. 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定价模型初探 34. 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程序问题分析 35. 价值工程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36. 利用外部资源降低企业成本 37.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国有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探讨 38. 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途径探寻 39. 运用ERP推行作业成本系统问题的研究 40. 建立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制度问题的探讨 41. 外汇风险的类型与防范 42. 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43. 货币时间价值的研究 44. 非盈利组织会计模式的构建 45.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缺陷与不足问题的探讨 46.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不足与改进建议 47.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方法探寻 48. 关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 49. 政府收入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 50. 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及其控制 51. 关于成本的动因问题研究 52. 论企业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的关系 53. 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54. 财务状况变动表与现金流量表的比较研究 55. 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意义 56. 所得税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57. 会计和税务要素确认的差异比较 58. 论SPE的会计问题 59. 论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 60. 对商誉会计处理的研究 61. 质量成本核算研究 62. 责任成本核算研究 63. 论财务管理目标 64. 论杠杆效应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65. 论企业财务分析的意义 66.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比较及评价 67. 论会计实证研究方法 68. 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意义 69. 会计控制职能研究 70. 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探讨 71. 论金融衍生工具对现代会计的挑战 72.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探讨 73.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思考 74.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会计问题的研究 75. 公允价值与会计计量原则 76. 期货套期保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77.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研究 78. 套期活动会计与公允价值计量 79. 会计的国际化协调问题的探讨 80. 表外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分析 81. 论控制企业成本费用的对策 82. 对社会责任会计有关问题的思考 83. 论资本保全观的选择 84. 论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开发 85. 会计软件的设计如何适应会计控制的要求 86. 论责任会计的理论结构 87. 论对会计人材素质的培养 88. 论财务经理的素质 89. 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的探讨 90. 运用财务比率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及其局限性 91.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初步探讨 92.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系统的构建 93. 化解公司财务风险的主要方式 94. 财务风险度量指标的分析 95. 对建立责任成本控制系统的探讨 96. 我国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强化措施 97. 关于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探讨 98.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 99. 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研究 100. 价值链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探讨

8.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论文(从力学和光学两方面写) 急 多谢

物理不但是我轴,是一个省力杠杆,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他还是一门科学。物理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也在同学们的身边。而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

[摘要]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要不了多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人类生活科学学习

1、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若遇到紧急情况,一般情况下要:

(1)车把,前叉、前轮、前轴、后轴和后轮组成执行部分,起导先捏紧后刹车,然后再捏紧前刹车,或者前后一起捏紧,这样做向和行驶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人由于惯性而向前飞出去.

(2)脚蹬、中轴、链条、飞轮、等部件组成传动部分,推动车子7、能量转化方面前进

(3)前后闸部件组成控制部分,骑自行车可以随时操控车和自行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人和自行车的动能。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或停止。

2、有关摩擦方面来增大人和自行车的动能,这样上坡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1)增大有益摩擦上得更高一些。

a,自行车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块处均刻有一(3)自行车的车梯上挂有一个弹簧,在它弹起时,弹簧的弹些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性势能转化为动能,车梯自动弹起。

b,刹车时,需要纂紧刹车把,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8、声学方面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自行车的金属车铃发声是由于铃盖在不停的振动,而汽笛

(2)减小有害摩擦发声是由于汽笛内的气体不断的振动而引起的。

a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9、齿轮传动方面小摩擦力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如图5所示,设齿轮边缘的线速度

b所有车轴处均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为v,齿轮的半径为R,齿轮转动的角速度为。,则有v=wRo擦,转动方便10、热学知识

(3)摩擦力方向在夏天自行车轮胎内的气体不能充得太足,是为了防止自

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车行车爆胎,因为对于质量、体积一定的气体,当温度越高,压强越前进的动力,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大,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若超过了轮胎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现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这生爆胎的情况.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11、光学知识

3、认识自行车中的压强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车的后面都装有一个反光镜,它的设计

(1)一般情况下,充足气的自行车轮胎着地面积大约为很巧妙,它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一个立体直角,用其S=2x10厘米x5厘米二100平方厘米,当一普通的成年内表面作为反射面,这叫角反射器.当有光线从任意角度射向尾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F = (500N十灯时,它都能把光“反向射回”,当光线射向反光镜时,会使后面的150N) -650N,可以计算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P = 650N/人很容易看到.在夜间,当汽车灯光照到它前方的自行车尾灯上,100cm2 -6. 5 x 104Pa。无论人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射到汽车上,其光强远大于一

(2)在车轴拧螺母处要加一个垫圈,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般的漫反射光,就如发光的红灯,足以让汽车的司机观察到。小压强。这样的例子很多,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

(3)自行车的脚踏板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它对脚的压强,然现象的总结与抽象。

(4)自行车的内胎要充够足量的气体,在气体的体积、温度谈到物理学,有些同学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的同学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的同学更是感到他们都不是凡

(5)自行车的车座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的确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对身体的压强。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

4、认识轮轴方面其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

(1)自行车的车把相当于一个轮轴,车把相当于轮,前轴为学,科学就在于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轴,是一个省力杠杆,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他还是一门科学。物理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也在同学们的身边。而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丰富我们的课堂,活跃教学气氛,简化概念和规律。新课标告诉我们“义务教育教育的物理课程应贴进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冯荣《研究性学习之自行车与物理》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教学论坛 宋 辉 约1966字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 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通过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例如电器元件是用两种热膨胀性质差别很大的金属制成的.铜片的热膨胀系数比铁片大把铜片和铁片钉在一起的双金属片在同样情况下受热就会因膨胀程度不同而发生弯曲.利.日光灯的“启动器”里就有小巧的双金属片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能够自动屈伸起到自动开启日光灯的作用. 二、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物理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物理既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 例如汽车中的光学知识有以下几点: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面镜.利用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从而保证行车安全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面镜.它是利用凹面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看清路边行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4.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5.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三、物理与实践活动不可分离 在课外设置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所以教师应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这样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都是重要的实验资源事实上很多廉价的日常用具在训练动手能力方面比实验室仪器要实惠得多利用它们来实验可以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感受物理、体验物理.而且利用身边材料呈现物理现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直觉的集中引发认知的兴趣和欲望这些物理实验蕴含的丰富创新思路无不潜移默化地启迪着学生.

9. 土地资源论文

这个没法比啊,您觉得呢?
土地是基础,设备是动力,资金是能源,都是物质资源,而人力是最重要的资本也是主宰者。

区别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我觉得大致可以分为四点(有借鉴之处):
首先,人力资源是一种活的资源,而物质资源是"死"的资源,物质资源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的加工和创造才能产生价值.

其次,人力资源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高新技术等行业,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是企业利润的源泉.

再次,人力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企业为了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行业中占领制高点,并且得到长期的发展,必须有大量的顶尖人才为企业服务.

最后,人力资源是可以无限开发的资源,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有效开发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从而达成企业的目标.
总结来说,人力是控制土地、设备、资金的资源,是没有任何资源可与它相比。
你是需要写论文还是?这是我的一点点小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阅读全文

与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讯证券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434
杭州金融公司都有哪些 浏览:31
货币证券属于商品证券 浏览:728
港元兑加元今日汇率 浏览:622
理财产品募集期封闭期 浏览:515
太平洋业务员佣金有多少钱 浏览:186
融资500万出让5股份 浏览:909
08中股票 浏览:367
什么理财产品最好 浏览:103
中国银行理财手机上怎么买 浏览:73
创业板再融资放开 浏览:438
股票上市首日价 浏览:400
杠杆中阻力的作用点 浏览:700
出口货物收汇申报录入金融机构代码 浏览:342
融资杠杆比例计算 浏览:977
外国金融机构 浏览:63
期货杠杆是怎么计算的 浏览:370
江苏金融服务外包 浏览:762
介绍客户到银行理财有抽成吗 浏览:178
金融服务业的实施细则 浏览: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