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称和杠杆原理有关系吗
秤工作原理就是杠杆平衡。
2. 什么叫杠杆原理和复称法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6�1 L1=F2�6�1L2。式中,F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复称法:
左盘载物,右盘放砝码,称量值为M1。然后对调,使右盘载物,左盘放砝码,称量值为M2。如天平左力臂为L1,右力臂为L2。
第一次平衡时:ML1=M1L2。
第二次平衡时:ML2=M2L1。
由此可得即消除了由于天平臂长不等所引起的误差。
3. 杠秤是不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是的。
应该是杆秤吧?
4. 天平的杠杆原理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是这样的:书上所讲的杠杆原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轻质杠杆”,你多翻翻题就可以发现了,轻质杠杆的意思就是说杠杆本身的质量不计,那么它的重力的作用点就是悬挂重物的那个点;而天平则不然,它的臂的质量不能不计,所以,由于左盘放了重物,左臂的中心也就是重力的作用点会向做盘靠近一些,即A点,而右臂的重力作用点还在右臂的中点B,故做出图像后可以发现,此时的力臂OC大于OD,由杠杆原理可知:[G(左臂)+G(重物)]xOC=G(左臂)xOD
5. 称量的基本原理是杠杆平衡原理
天平的称重原理是杠杆原理。天平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天平是一种衡器,是衡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它依据杠杆原理制成,在杠杆的两端各有一小盘,一端放砝码,另一端放要称的物体,杠杆中央装有指针,两端平衡时,两端的质量(重量)相等。
6. 电子秤是应用了杠杆原理吗
电子秤运用的不是杠杆原理 电子秤由若干个称重传感器支撑 当被称重物放置在秤台上时 秤台受力 作用到传感器上 传感器产生电信号变化 传至称重仪表 称重仪表进行电运算 输入到显示数码管上 这是电子秤的工作原理
7. 杆称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杠杆平衡原理。即 支点前后的“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对于杆称就是“秤盘中的重量×秤盘到提点的距离=秤砣的重量×准星的位置”
假设秤砣250g,秤盘离支点(或提点)5cm。则1斤的准星在离支点(或提点)秤杆一侧10cm,2斤在20cm,3斤在30cm。
(定盘星位置要看“秤砣”平衡“空秤盘”的位置,以下讲解不考虑秤盘本身重量)
道理就是秤盘中3斤东西,则阻力3斤,阻力臂5cm(秤盘离支点总是5cm) ,3×5=15。
则秤砣必须在30cm才平衡。因为0.5斤(250g的砣)×30=15。
同理称10斤东西,10*5=50, 0.5*100=50,砣在离开支点100cm才平衡,这一点就是50斤的准星。
问题出来了,秤杆太长了,怎么办?改变支点位置!所以一般杆秤都有两个支点。
新支点离秤盘1cm,10斤的准星在哪里?阻力臂边10*1=10,动力臂边0.5*20=10,即10cm处就是10斤准星位置。
明白了吗?希望能帮上你。
8. 秤的杠杆原理的记录,最先发现在哪里
《墨经》一书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墨经》把秤的支点到重物一端的距离称作“本”,今天通常称“重臂”;把支点到杆一端的距离称作“标”,今天称“力臂”。
《墨经•经下》记载:称重物时秤杆之所以会平衡,原因是“本”短“标”长。它指出,第一,当重物和权相等而衡器平衡时,如果加重物在衡器的一端,重物端必定下垂;第二,如果因为加上重物而衡器平衡,那是本短标长的缘故;第三,如果在本短标长的衡器两端加上重量相等的物体,那么标端必下垂。
墨家在这里把杠杆平衡的各种情形都讨论了。他们既考虑了“本”和“标”相等的平衡,也考虑了“本”和“标”不相等的平衡;既注意到杠杆两端的力,也注意到力和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