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铁碳相图中杠杆原理的实验意义是什么
在简单的二元系相图中,恒温连接线和液相线固相线有两个焦点,处在连接线上任一点所代表的体系状态都会发生两相平衡,体系成分固定后,AB两项成分分别是xbA和xbB,根据质量守恒,该温度平衡的AB两项的相对量。
AA(wA)=(xbB-xb)/(xbB-xbA),AB(wB)=(xb-xbB)/(xbB-xbA)。
杠杆定律由于质量守恒推导出来的,不一定平衡才满足。无论系统是否平衡都应该满足杠杆原理。
(1)请用质量守恒推导出杠杆规则扩展阅读
铁碳合金相图中有三个等温过程,分别是包晶(线 HIB)、共晶(线 ECF)及共析(线 PSK)。
点H:δ铁素体中,最大碳溶解度的点 点 I:包晶 δ+L → γ。
当钢加热或冷却的时候,会出现一些特性不连续变化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点。
A1–线P-S-K,当碳含量>0.02%时,超过723°C时奥氏体会分解为珠光体。
A2–线M-O,加热超过769°C(居里点)时会失去铁磁性。
A3–线G-O-S,冷却时会形成含碳量较少的铁素体,从奥氏体中游离的碳会开始累积,直到温度到723°C的共析温度为止。
㈡ 物理杠杆定律
初中物理来杠杆知识点总结:
1、定源义: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杠杆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弯的;2、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支点、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施力的点叫动力作用点)、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施力的点叫阻力作用点)、从支点O到动力F1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叫做动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叫做阻力臂;3、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例如:开瓶器、榨汁器、胡桃钳等)、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例如:镊子、钓鱼竿、筷子等)、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例如:天平、定滑轮)4、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
㈢ 关于质量守恒的计算
m个,因为m个co2分子,有2m个O分子,而反应物中,只有O2分子含有O分子,因此O2分子中一共含有2m个O分子,所以有m个O2分子
㈣ 关于质量守恒的问题
因为化学反应中,变化的是化学键,而不是原子本身。你知道,一样物质,都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而结合在一起的途径就是“键”,如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等。而“键”本身就是能量,依靠能量才能使分子或原子结合在一起。当化学反应时(注意是化学反应,不会涉及到原子阶级),“键”就会反复出现断裂和再生成的过程,其中能量的变化是从外界(如空气)中说吸取。与物质本身的粒子变化没有关系,所以不会影响质量。
而你所说的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情况,只会出现在裂变或者湮灭的过程。根据质能守恒定理,能量和物质是能够代换的,以质量减少来发出外界甚至是“键”所无法释放出的能量。这就是原子弹的原理。
最后一点就是,你所说的“反应放出热量。密闭容器的能量减少”本来就有错误了,温度已经上升,就证明容器中的能量变多了,假设其不会往外部发散热量,升高的能量总和必定和反应放出的能量相同,如此一来,就能证明,其总反应并没有减少能量
㈤ 什么是杠杆杠杆定律是什么
杠杆定律 定义:在结晶过程中,液、固二相的成分分别沿液相线和固相线变化回。液、固二相的相对答量关系,如同力学中的杠杆定律。因此,在相平衡的计算中,称式(1-9)为杠杆定律。必须注意:杠杆定律只适用于两相平衡区中,两平衡相的相对含量计算。 如图,合金x在温度T1由两相平衡并存,这时两相的成分和数量保持不变。过x点作水平线交液相线和固相线于a、c点,在某一温度下液、固两相的相对量可用杠杆定律来计算 设mL和m分别为两相的数量,由质量守恒定律可推导出: ML + Mα = 1 ML × χa = Mα ×χc 注:杠杆定律适用所有两相平衡! 注2:即F1乘L1=F2乘L2 杠杆定律由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发现。
㈥ 物化杠杆规则
杠杆规则是由物料衡算得出的系统中各部分物质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用杠杆规则来解决化学中百分比浓度、溶解度和相平衡的有关计算,比较直观,列式又简单,很容易掌握。
设系统中某组分的分子分数为x,如将系统分为分子分数各为x1、x2的两部分,则它们的摩尔数n1与n2间,必定遵守下列关系:n1/n2=(x2-x)/(x-x1),此关系犹如以x为支点,以x2-x与x-x1为臂长的杠杆的计算公式,故名。如用重量分数,则得重量比。
(6)请用质量守恒推导出杠杆规则扩展阅读
利用规则-属性
相图中计算处于平衡状态的两相相对数目的规则。设XA和XB表示平衡相中某组分的组分(如摩尔分数),xT表示该组分在体系中的总组分。根据杠杆定律,a和B相的na和NB(摩尔)之比为
Na:NB=(xB-Xt):(XT-XA)。
㈦ 质量守恒与质量数守恒的问题
质量守恒,是指质量完全守恒,没有一点偏差。质量数,即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取整数,因此,在核反应内质量的减少量很小,违反了质量守恒,但质量数还是没有变的。
㈧ 质量守恒 化学计算题
由水的质量得水中H元素的质量5.4g(2/18)=0.6g 即甲烷中H元素质量
所以甲烷质量为0.6g/(4/16)=2.4g 其中C元素质量为2.4g-0.6g=1.8 g
设CO质量为X,则CO2质量为(1.2g-5.4g-X)=5.8g-X
所以由C元素守恒得:
(12/28)X+(12/44)(5.8g-X)=1.8 g
X=1.4 g
解题关键:明确水中的氢全来自甲烷;而甲烷中的碳全转到CO,CO2中
㈨ 杠杆原理的杠杆定律
在简单的二元系相图中。恒温连接线和液相线固相线有两个焦点。处在内连接线上任一点所代容表的体系状态都会发生两相平衡。体系成分固定后,AB两项成分分别是xbA和xbB
根据质量守恒。该温度平衡的AB两项的相对量。
AA(wA)=(xbB-xb)/(xbB-xbA)
AB(wB)=(xb-xbB)/(xbB-xbA)
注意:杠杆定律是由于质量守恒推导出来的,不一定平衡才满足。无论系统是否平衡都应该满足杠杆原理。
㈩ 关于质量守恒的疑惑
你的问题很基础,参考系不同,质量是不一样的!
你说得这个公式求证,我们一般叫洛伦兹变换,推导如下:
现在根据这两个事实,推导坐标的变换式
设想有两个惯性坐标系分别叫S系、S'系,S'系的原点O‘相对S系的原点O以速率v沿x轴正方向运动。任意一事件在S系、S'系中的时空坐标分别为(x,y,z,t)、(x',y',z',t')。注意:t、t'是时刻。两惯性系重合时,分别开始计时
若x=0,则x'+vt'=0。这是变换须满足的一个必要条件(坐标值加速度乘时刻等于零,这是推导洛仑兹变换的关键),故猜测任意一事件的坐标从S'系到S系的变换为
x=γ(x'+vt') (1)
式中引入了常数γ,命名为洛伦兹因子
(由于这个变换是猜测的,显然需要对其推导出的结论进行实验以验证其正确性)
在此猜测上,引入相对性原理,即不同惯性系的物理方程的形式应相同。故上述事件坐标从S系到S'系的变换为
x'=γ(x-vt) (2)
y与y'、z与z'的变换可以直接得出,即
y'=y (3)
z'=z (4)
把(2)代入(1),解t'得
t'=γt+(1-γ^2)x/γv (5)
在上面推导的基础上,引入光速不变原理,以寻求γ的取值
设想由重合的原点O(O')发出一束沿x轴正方向的光,设该光束的波前坐标为(X,Y,Z,T)、(X',Y',Z',T')。根据光速不变,有
X=cT (6)
X’=cT' (7)
注意:相对论的光速不变是坐标值X等于光速c乘时刻T,坐标值X’等于光速c乘时刻T’
(1)(2)相乘得
xx'=γ^2( xx'-x'vt+xvt'-v^2*tt') (8)
以波前这一事件作为对象,则(8)写成
XX'=γ^2(XX'-X'VT+XVT'-V^2*TT') (9)
(6)(7)代入(9),化简得洛伦兹因子
γ=[1-(v/c) ^2]^(-1/2) (10)
(10)代入(5),化简得
t'=γ(t-vx/c^2) (11)
把(2)、(3)、(4)、(11)放在一起,即S系到S'系的洛伦兹变换
x'=γ(x-vt),
y'=y,
z'=z,
t'=γ(t-vx/c^2) (12)
根据相对性原理,由(12)得S'系到S系的洛伦兹变换
x=γ(x'+vt'),
y=y',
z=z',
t=γ(t'+vx'/c^2) (13)
下面求洛伦兹变换下的速度变换关系
考虑分别从S系和S'系观测一质点P的运动速度。设在S系和S'系中分别测得的速度为u(j,n,m)和u'(j',n',m')
由(12)对t'求导即得 S系到S'系的洛伦兹速度变换
j'=(j-v)/(1-vj/c^2),
n'=n/[γ(1-vj/c^2)^-1],
m'=m/[γ(1-vj/c^2)^-1] (14)
根据相对性原理,由(14)得S'系到S系的洛伦兹速度变换
j=(j'+v)/(1+vj'/c^2),
n=n'/[γ(1+vj'/c^2)^-1],
m=m'/[γ(1+vj'/c^2)^-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