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46年的美币汇率是多少,100美金可以换多少大洋
1946年的时候,国内经过国民政府的货币制度改革银元(即大洋)已经再流通,当时流通的主要货币是法币。当时的1美元=2000法币。即100美元可以兑换到200000元法币。
三、1946-1947年法币大量超发抗战胜利后,法币大量超发当时的国内进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时代。这个阶段法币虽然进行了货币的国际化,但是法币兑换美元的比例也是快速下跌。
在这个时期,法币兑美元的汇率也是贬值到2000:1。当时的国民政府本来想通过法币的国际化来化解危机,但是西方经济学并不适用于当时的中国。最后法币的国际化并没有解救国内的经济,反而使当时的国民政府损失惨重。
各位大仙,对于小仙的上述观点,您有什么不同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B. 一块中国大洋等于多少美元
2016年4月24日 16:23:02
当下汇率:
货币兑换
1人民币元=0.1538美元
1美元=6.5004人民币元
C. 请问民国时期的银圆和美圆的汇率是多少
20世纪前半期,我国一块银圆(或国币)的实际购买力如何呢?我们可以参考历史上日常生活必需品的物价来计算。但一方面,物价随年月的变迁而变迁,另一方面,物价又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我们只能做一个大概的描述。
以大米、猪肉、白糖、植物油和棉布等衣食用品在上海市场的价格为例:
1872年上白米为每旧石(音担)2.7银圆,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1旧石=10斗=160旧斤=177.7市斤(许多人通常误认为1石=100市斤是搞错了),就是说当时每斤上白米价格为1.5分银圆。这时期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1百多元。
1901年米价为每旧石4银圆,也就是每斤2.2分钱。这时期的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70元左右。
1911-1919年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棉布每市尺1角钱,1银圆可以买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钱,植物油每斤7-9分钱;食盐每斤1-2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40-50元。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9.5银圆,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2分-1角4分钱,1银圆可以买8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钱,植物油每斤1角5分钱,食盐每斤2-3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5—40元左右。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0.2银圆,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钱;或者说,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大约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5分-1角8分钱,1银圆可以买6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钱,植物油每斤2角钱,食盐每斤3-5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0—35元左右。
当时上海的物价比北京(1928年以后称为北平)高出大约10-20%,一般说来,南方的物价比北方高些,城市的物价更比乡镇要高得多。
30年代在北平,一块银圆(大洋)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洋钿)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银圆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银圆可以买10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圆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由此,我们对于清末民初一块银圆(或国币)的价值可以得到一个具体的概念。
D. 美金能换多少大洋
这是中行即期外汇牌价:
http://www.boc.cn/sourcedb/whpj/
根据今日外汇牌价,100美元可兑换人民币:629.64(现钞买入价)
E. 民国时期1美元 等于多少大洋!
民国时一美元等于2.4枚大洋。
大洋为圆形,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主要有袁大头等,实际上民国初年的中国货币是两、圆并用。
因为各银元成色、重量稍有不同,因此大宗交易,以及资本账结算,仍然会使用银两为单位。而由不同的银圆转至银两,有一定的折让。直至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圆,才规定所有交易及结账以圆为单位。
(5)袁大头和美元的汇率扩展阅读:
大洋收藏注意事项:
从袁大头本身的所含的金属银的成分来说并值不了多少钱,但是作为一个收藏品,并不是可以这样的来衡量其价值的。从国内收藏品市场的拍卖情况来看,光绪元宝云南造库平七钱二分以160万元人民币起拍,而最终以769.5万元的高价成交了。
可见银元的价格是在逐渐的走高的,特别是存世量比较稀少的银元,更是受到了藏家们的追捧,因此往往能拍出高价。如今袁大头的价格应该在1万元左右,而一些品相好或者有其他特殊之处的银元的价格,应该就会更高。
F. 民国时期的一千万现大洋折合成现在该多少人民币,多少美元,民国时期一美元,折合现在多少人民币
在民国初期的时候,一块大洋的价值是相当高的,相当于现在的两三百元。一千万现大洋折合成现在大约2亿人民币。
民国时一美元等于2.4枚大洋。在民国初期的时候,一头牛的价格大概是5块大洋。现在一头牛的价格可能要好几千元。这中间出现了物以稀为贵的价格规律,因为以前对于牛的需求没有现在这么高,所以说牛的价格也没有现在这么贵,但是折算下来一块银元也能够抵现在两三百元左右。
(6)袁大头和美元的汇率扩展阅读
民国成立后,于1914年推出《国币条例》,确立银本位货币制度,定国币“壹圆”重七钱二分,含纯银八成九,即六钱四分八厘,(23.9024808克),约等同于银圆壹枚,又定十分之一元为一角,十分之一角为一分。
国币的壹圆被铸成八成九银、一成一铜的硬币,上有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大头”;并推出以银铸造的辅币。袁大头出现后,逐渐取代“龙洋”、“鹰洋”等旧有银圆,在全中国流通。
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亦曾颁布国币条例,继续使用银本位发行货币。国府壹圆含纯银为23.493448克,铸造成的银圆比“袁大头”略小。因为上有孙中山头像,被称为“孙小头”。
G. 一枚袁大头在民国时期相当于多少美元多少英镑及汇率变化
经换算,一战前一枚袁大头约等于0。514美元、0。107英镑
H. 民国时一美元多少大洋
民国时一美元等于2.4枚大洋。
大洋主要包括: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法属印支坐洋、日本龙洋、英国站洋、奥匈帝国“大奶妈”、(清朝)各种龙洋、(民国)大头、小头、船洋、汉版等,甚至荷兰的2.5盾、法国/比利时的5法郎等等,也就是说凡是符合这个规格的都可以认为是大洋(这是当时中国政府放任银币自由铸造、流通的结果)。
(8)袁大头和美元的汇率扩展阅读:
民国初年的中国货币是两、圆并用。因为各银圆成色、重量稍有不同,因此大宗交易,以及资本账结算,仍然会使用银两为单位。而由不同的银圆转至银两,有一定的折让。直至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圆,才规定所有交易及结账以圆为单位。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国际银价出现大幅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特别是美国在1934年推出的《购银法案》令国际银价上升,导致中国银根短缺、利率急升。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货币改革,放弃银本位,改为发行法定货币(即法币),同时收回银圆。银圆于是不再具有法定的地位。直至1948年金圆券风暴后,银圆曾一度在1949年7月起再被起用;中华民国政府并短暂发行等同于银圆的纸币,称银圆券。随着中华民国政府撤出中国大陆,数个月后,银圆及银圆券均在中国大陆进入历史。
I. 一九四六年时一百美元等于多少大洋
1946年的时候,国内经过国民政府的货币制度改革银元(即大洋)已经在流通,当时流通的主要货币是法币。当时的1美元=2000法币。即100美元可以兑换到200000元法币。
1946-1947年法币大量超发
抗战胜利后,法币大量超发当时的国内进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时代。这个阶段法币虽然进行了货币的国际化,但是法币兑换美元的比例也是快速下跌。
在这个时期,法币兑美元的汇率也是贬值到2000:1。当时的国民政府本来想通过法币的国际化来化解危机,但是西方经济学并不适用于当时的中国。最后法币的国际化并没有解救国内的经济,反而使当时的国民政府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