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财务杠杆结构分析”!
一、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杠杆比率对公司成长性和投资价值的影响也显著不同。在经济下滑阶段,负债率高的企业往往面临很大的流动性压力,成长性和盈利水平的波动较为剧烈,而负债率低的企业得以安稳“过冬”;在市场复苏时,高杠杆则往往意味着高收益,善用资金杠杆的企业的利润增长率一般比融资策略过于谨慎的企业更为好看。
所以,在对周期性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进行资产配置时,经济下滑阶段应选择低财务杠杆的公司以降低持仓风险(当然空仓风险会更低),而在经济上行阶段宜选择高财务杠杆的公司以提高投资回报。
当然,高杠杆率可能会让企业短时间内走的更快,但未必能保证走的更好,投资人最乐于发现那些善于灵活调整资金杠杆策略的企业,这些企业在若干经济周期内仍能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具有很好的收益和风险平衡性;而习惯把资金用足、或是过于保守的企业,大都很难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㈡ 何为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有何作用简答
二、经营杠杆
1、经营杠杆又称营业杠杆或营运杠杆,反映销售和息税前盈利的杠杆关系。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规律。
2、经营杠杆的作用:
(1)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规模大的企业的固定成本很高,这就决定了其利润变动率远远大于销售变动率。业务t越高,固定成本总额越大,经营杠杆越大。企业要想多提高盈利能力,就必须要不断增加销售,就可以成倍获取利润。单位变动成本较高,销售单价较低,经营杠杆同样会偏大,利润变动幅度仍然大于销售变动幅度。也就是说,获得能力与利润增长的快慢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系。
(2)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
在较高经营杠杆率的情况下,当业务量减少时,利润将以经营杠杆率的倍数成倍减少.业务t增加时,利润将以经营杠杆率的倍数成倍增长。这表明经营杠杆率越高,利润变动越剧烈,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反之,经营杠杆率越低,利润变动越平稳,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通常情况下,经营杠杆高低只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小,不能直接代表其经营成果的好坏。在业务量增长同样幅度的前提下,企业的获利水平不同;但在业务量减少同样幅度的情况下,企业利润的下降水平也不同。无论经营杠杆高低,增加业务最是企业获利的关键因素。
(3)预测企业未来的业绩
通过计算企业的经营杠杆可以对企业未来的利润以及销售变动率等指标进行合理的预测。通过计算企业计划期的销售变动率来预测企业的销售!。这有利于进行较快的预测。与此同时,可以进行差别对待,针对不同的产品来预测不同的销售变动率,有利于企业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4)用于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
由于经营杠杆系数的高低代表企业经营风险的高低,所以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通常都通过计算经营杠杆的大小来进行风险分析。可直接用经营杠杆率及业务最变化率相乘来计算利润变动率,然后在基期利润基础上计算备选方案的预期利润,最后从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最优的方案。这样便可获得一个最佳的经营决策,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
经营杠杆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当销售收入减少时,经营杠杆会发挥消极作用,造成息税前利润比同期销售收入减少的速度更快,当销售收人增加时,经营杠杆会发挥积极作用,使息税前利润比同期销收入增长的速度更快。这一点充分表明了其两面性。
二、财务杠杆是筹资管理中一个工具。主要是用来衡量企业制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也就是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比例是否合理。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普通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杠杆效应,称作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作用是负债和优先股筹资在提高企业所有者收益中所起的作用,是以企业的投资利润与负债利息率的对比关系为基础的。
1.投资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此时企业盈利,企业所使用的债务资金所创造的收益(即息税前利润) 除债务利息之外还有一部分剩余,这部分剩余收益归企业所有者所有。
2.投资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企业所适应的债务资金所创造的利益不足支付债务利息,对不足以支付的部分企业便需动用权益性资金所创造的利润的一部分来加以弥补。这样便会降低企业使用权益性资金的收益率。
由此可见,当负债在全部资金所占比重很大,从而所支付的利息也很大时,其所有者会得到更大的额外收益,若出现投资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时,其所有者会承担更大的额外损失。通常把利息成本对额外收益和额外损失的效应成为财务杠杆的作用。
㈢ 财务杠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应如何利用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
其二: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显而易见,在这种定义中,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另外,有些财务学者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企业的资金总额中,由于使用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而对企业主权资金收益产生的重大影响。
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dfl=ebit/[ebit-i-b/(1-t)]
财务杠杆系数可说明的问题如下:
①财务杠杆系数表明息前税前盈余增长引起的每股盈余的增长幅度。
②在资本总额、息前税前盈余相同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高,财务风险越大,但预期每股盈余(投资者收益)也越大。
(3)控制财务杠杆的途径。
负债比率是可以控制的。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企业的财务杠杆,一般可以表现为三种关系:
即负债与资产的对比关系(即资产负债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或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
在企业过高的杠杆比率的条件下,企业在财务上将面临着以下压力:
一是不能正常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
二是在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使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
三是受此影响,企业从潜在的债权人那里获得新的资金的难度会大大提高。
假设企业的每年获利210万(未剔除债务利息前),是通过企业100万的自有资金与50万的借入资金运转而来。此时的资金结构是2/1。剔除10万元的息税后,可供分配利润为200万,每一万元自有资金可获2块钱利润。(假设企业把所有可供分配利润全部给普通股股东)
若资金结构发生变化,变为50万的自有资金与100万的借入资金。息税前利润还是210,那么肯定就不止剔除10万元息税了。撑破天20万。还剩190万的可供分配利润。每一万元的自有资金可获利3.8元。
这是你就要决策一下用那种资金结构比较好?除了考虑获利,还要考滤偿债。
给你一个例题,让你具体体会一下。
某公司欲筹集400万元以扩大生产规模。筹集资金的方式可采用增发普通股或长期借款方式。若增发普通股则计划以每股10元的价格增发40万股。若采用长期借款,则以10%的年利率借入400万元。已知该公司现有资产总额2000万,负债比率40%,年利率8%,普通股100万股。假定增加资金后息税前利润500万,所得税率为30%。我们用财务杠杆的方法来分析下,到底采取什么方式增资。
不知你有没有掌握每股利润无差异点法?
通过计算,得当息税前利润为204万时,采用何种方式增资都是一样的,如果超过204万,那么采用长期借款方式,对普通股股东有利。
我们也可以用财务杠杆来进行决策。
主要用的是DFL的简化公式:DFL=EBIT/(EBIT-I)
计算出的DFL肯定是采用长期借款时的大。
㈣ 财务杠杆其对企业经营有何意义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举债是不可避免的,若企业大量举债,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会较大,将导致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急剧上升,对企业收益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而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来自于财务杠杆的高低。
所谓财务杠杆,是企业每股收益对营业净利的敏感程度,或者说是企业负债对普通股股东收益的影响程度。财务杠杆的功能可以用财务杠杆率表示。
财务杠杆率=纳税付息前收益÷(纳税付息前收益—利息费用—优行先股股利)
财务杠杆率反映了企业纳税付息前收益与普通股股东分配利润的关系。在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举债比例愈大,负债利息愈多,其财务杠杆率愈高。因此,财务杠杆率又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
假定甲、乙两企业有关财务资料如下(表一):
项目 甲企业乙企业
资本结构 股本100万元(5万股) 股本50万元(2万股)
负债50万元(年利率8%)
纳税付息前收益 10万元10万元
利息(年利率8%) -4万元
税前收益 10万元6万元
所得税(33%) 3.3万元1.98万元
税后利润 6.7万元4.02万元
每股收益 1.34元 2.01元
财务杠杆率 1 1.67
注:甲、乙两企业股本均为普通股。
从表一可知,由于甲、乙两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同,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影响也不同。乙企业的财务杠杆率高于甲企业,所以,导致乙企业普通股股东的每股收益大于甲企业(即2.01元>1.34元)。从股东的角度讲,只要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企业的财务杠杆就能为普通股股东增加收益,举债是有利的。因此,企业管理人员没有理由拒绝运用财务杠杆。另一方面,财务杠杆率越高,对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响越大,表明企业财务风险越高。所以,企业运用财务杠杆时,必须把股东可能取得的较高收益与其可能承担的财务风险进行权衡、比较,尽量减少财务杠杆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利影响。
㈤ 为什么企业的负债被称做财务杠杆
负债经营的两面性表明其给企业带来巨大潜在利益的同时也会增加提高风险程度,因此,企业应内当容认识到负债经营对企业的影响是双重的,有利也有弊,企业要想通过负债经营来实现较高收益应当在潜在利益和风险之间做出适当的权衡。避免负债过多或过少,以免增加财务风险或因资金紧张面临破产的窘境。举债投资是负债经营的一个重要工具,企业要想通过举债投资获得高收益,就要合理运用,严格遵循借贷的两大基本原则:一是保证期望报酬率高于贷款利率,二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偿还本金和利息,为了做到这两点就要深入分析财务杠杆的内涵和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所谓杠杆,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惊人效果,正如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经典描述:“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这句话深刻的描述了杠杆的核心作用,即以小搏大。如果将这句话来描述财务杠杆的作用,可以说:“借给我足够的金钱,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财富。”虽然这样的描述有点夸张,但是却生动的刻画了负债经营这一财务杠杆的潜在作用。企业在负债经营的过程中,普通股每股的收益变动率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当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时就表现为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
㈥ 财务杠杆是什么东东
财务杠杆
(1)财务杠杆的含义。
企业负债经营,不论利润多少,债务利息是不变的。于是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利息就会相对地减少,从而给投资者收益带来更大幅度的提高。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称作财务杠杆。
(2)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及其说明的问题。
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表示。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示财务杠杆作用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dfl=ebit/[ebit-i-b/(1-t)]
财务杠杆系数可说明的问题如下:
①财务杠杆系数表明息前税前盈余增长引起的每股盈余的增长幅度。
②在资本总额、息前税前盈余相同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高,财务风险越大,但预期每股盈余(投资者收益)也越大。
(3)控制财务杠杆的途径。
负债比率是可以控制的。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企业的财务杠杆,一般可以表现为三种关系:
即负债与资产的对比关系(即资产负债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或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
在企业过高的杠杆比率的条件下,企业在财务上将面临着以下压力:
一是不能正常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
二是在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使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
三是受此影响,企业从潜在的债权人那里获得新的资金的难度会大大提高。
㈦ 财务杠杆国内研究现状以及各种观点的利弊分析
关键词:财务杠杆 公司成长性
一.引言
财务杠杠对公司价值及公司成长性的影响是资本结构理论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公司的成长性是公司经营者和投资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公司的成长中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其支撑,公司可以借助财务杠杆实现其持续稳定的增长,研究财务杠杆对公司成长性的关系,对我国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二者的关系研究仍然是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回顾,找出其研究的优劣点,为以后更好的研究二者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财务杠杆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国外学者融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34年,Graham指出,投机性资本结构(高资产负债率)由于负债融资享受免税待遇,有利于普通股从公司财产和收益膨胀中获取大量的利益,有利于公司高成长。Myers & Turnbull(1977)认为当公司的负债比率高时,其破产风险亦会相应提高,一旦破产则会完全丧失成长机会,所以当公司有较多的成长机会时,会采取较保守的财务杠杆政策,因此预测成长机会与负债比率间存在负相关。
Smith and Warner(1979)曾提出当公司使用负债融资时,会引发负债代理问题,其中之一即是投资不足(underinvestment)的问题,Myers认为公司在有负债的情况下 ,只会接受投资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净现值超过负债利息与投资面额之和的投资计划 ,而会放弃现金流量净现值大于投资面额但小于负债利息与投资面额之和的投资方案 ,因而会产生投资不足问题 ,由此说明公司财务杠杆会减缓公司的成长。
Tit man &Wessels认为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对未来投资机会有更多的选择 ,但由于存在负债代理问题 ,所以他们推测负债比率应与公司的成长呈反向关系。但其实证结果显示负债比率与成长性的反向关系不显著。
Larry Lang等在其对杠杆、 投资与公司成长的研究中表明 ,杠杆不会减缓那些具有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的成长;但是当公司的成长机会不被资本市场认同或者其成长机会的价值不足以克服高负债所带来的风险与成本的影响时 ,财务杠杆与公司的成长性负相关。
三.国内研究现状
(一)财务杠杆与公司成长性负相关
吴世农、 李常青和余玮(1999)选用影响上市公司成长性的五个关键因素 —资产周转率、 销售毛利率、 负债比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期间费用率 ,建立了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判定模型。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由上述五个变量构成的判定模型能够有效地判定或预测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此外 ,判定模型结果表明 ,负债比率与公司的成长性负相关
毕皖霞和徐文学(2005)对26家制造业公司的实证分析显示,以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市净率为基础的综合价值指标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
肖作平(2005)通过考察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到,财务杠杆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
(二)财务杠杆与公司成长性关系不显著
陆正飞和辛宇(1998)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文中 ,他们提出了成长性与资本结构正相关的假设。他们认为成长性强的企业往往有着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 ,因而通常不愿过多地发行新股以避免分散老股东的控制权和稀释每股收益 ,从而只能通过增加负债来筹集投资项目所需资金。但他们的实证结果却显示成长性与负债率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
洪锡熙和沈艺峰(2000)运用资本结构决定因素学派的理论框架 ,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杠杆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显示 ,公司成长性与公司财务杠杆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
(三)财务杠杆与公司成长性正相关
吕长江和王克敏(2002)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杠杆、 股利分配及管理股权比例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 ,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与公司绩效、 公司的成长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 ,处于成长阶段、 资产规模逐渐扩大的绩优公司善于发挥财务杠杆效应 ,以提高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 ,并降低权益代理成本。
汪辉(2003)却观察到了公司负债对公司价值的积极效应。其研究显示,公司的债务水平对Q值、市净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解释力(但对于少数资产负债率非常高的公司,这种作用并不显著)。
吕长江, 金超, 陈英(2006)研究上市公司在不同经营业绩条件下财务杠杆对成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 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不同 , 不同经营业绩下公司财务杠杆对成长性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对于业绩优良的公司 , 财务杠杆具有积极作用 , 举债经营可以促进公司的成长 , 而且 , 随着公司业绩的增强 ,财务杠杆所起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 对于业绩较差的公司 , 财务杠杆具有消极作用 , 财务杠杆对成长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国外的研究资本结构理论及财务杠杆的作用的文斌相当丰富,但尚未进一步实证研究的问题也相当多,很多问题尚未定论。目前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其一:虽然已知高负债所引起的财务风险,将导致债权人价值的损失转移,并将限制企业运用财务杠杆的能力,但尚无法合理碧水和避险,在现实中找出资本结构最佳点。其二:现有的理论无法正确提供企业在不同环境下所应筹资的数量和期限,而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企业债务风险评估难。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负债状况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化解债务对策研究方面等,真正运用实证来系统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成长性关系的论文不是太多。
从国内外的学者对财务杠杆与公司成长性关系的问题研究可以看出,由于选取衡量公司成长性的变量不同,且研究的样本、研究的方法不一样,因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导致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并且此研究多以公司财务业绩指标作为公司绩效的评价指标。财务指标无法反映风险结构(尤其是公司负债所导致的财务风险)的影响,而且可能会因为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而丧失客观性和真实性。还有,一部分研究选取的样本过少,或者在行业上缺乏代表性。另外,有些研究没有控制影响公司业绩的其他特异性因素(诸如,企业规模、资产结构、股权结构和行业属性等)。这些研究方法的缺陷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计量结果的可信度。
㈧ 财务杠杆分析的焦点是什么
财务杠杆效应的含义:财务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也就是指在企业运用负债筹资方式(如银行借款、发行债券、优先股)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由于利息费用、优先股股利等财务费用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股普通股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将相对减少,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好处。财务杠杆效应包含着以下三种形式: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 财务杠杆效应包含着以下三种形式:编辑本段三种方式为: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
经营杠杆
(一)经营杠杆的含义
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的杠杆效应。
(二)经营杠杆的计量
对经营杠杆的计量最常用的指标是经营杠杆系数或经营杠杆度。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
计算公式为: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业务量变动率
经营杠杆系数的简化公式为:
报告期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
(三)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经营杠杆系数、固定成本和经营风险三者呈同方向变化,即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其关系可表示为:
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基期固定成本)
财务杠杆
(一)财务杠杆的概念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杠杆效应。
(二)财务杠杆的计量
对财务杠杆计量的主要指标是财务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计算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利息)
对于同时存在银行借款、融资租赁,且发行优先股的企业来说,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财务杠杆系数: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融资租赁积金-(优先股股利/1-所得税税率)]
(三)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为取得财务杠杆利益而利用负债资金时,增加了破产机会或普通股每股利润大幅度变动的机会所带来的风险。财务杠杆会加大财务风险,企业举债比重越大,财务杠杆效应越强,财务风险越大。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可通过计算分析不同资金结构下普通股每股利润及其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来进行测试。
复合杠杆
(一)复合杠杆的概念
复合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的杠杆效应。
(二)复合杠杆的计量
对复合杠杆计量的主要指标是复合杠杆系数或复合杠杆度。复合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
其计算公式为:
复合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产销业务量变动率
或: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
(三)复合杠杆与企业风险的关系
由于复合杠杆作用使普通股每股利润大幅度波动而造成的风险,称为复合风险。复合风险直接反映企业的整体风险。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复合杠杆系数越大,复合风险越大;复合杠杆系数越小,复合风险越小。通过计算分析复合杠杆系数及普通股每股利润的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可以揭示复合杠杆同复合风险的内在联系。 财务杠杆的实际运用编辑本段假定企业的所得税率为25%,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的计算表如表一:
项目 行次
负债比率 0% 50% 80%
资本总额 ① 1000 1000 1000
其中:负债 ②=①×负债比率 0 500 800
权益资本 ③=①-② 1000 500 200
息税前利润 ④ 150 150 150
利息费用 ⑤=②×7.47% 0 37.35 59.76
税前利润⑥=④-⑤ 150 112.65 90.24
所得税 ⑦=⑥×25% 37.5 28.1625 22.56
税后净利 ⑧=⑥-⑦ 112.5 84.4875 67.68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 ⑨=⑧÷③ 11.25% 16.90% 33.84%
财务杠杆系数 ⑩=④÷⑥ 1 1.33 1.66
假定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经营效益,息税前利润仅为60万元,其他其他条件不变,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计算如表二:
项目 行次
负债比率 0% 50% 80%
资本总额 ① 1000 1000 1000
其中: 负债 ②=①×负债比率 0 500 800
权益资本 ③=①-② 1000 500 200
息税前利润 ④ 60 60 60
利息费用 ⑤=②×7.47% 0 37.35 59.76
税前利润⑥=④-⑤ 60 22.65 0.24
所得税 ⑦=⑥×25% 15 5.6625 0.06
税后净利 ⑧=⑥-⑦ 45 16.9875 0.18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 ⑨=⑧÷③ 4.5% 3.40 % 0.09%
财务杠杆系数 ⑩=④÷⑥ 1 2.65 250
通过表一我们可以发现,在息税前利润相同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权益资本的的净利润率就越高,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但是在表二中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为60的时候,情况则相反。企业的负债率越高,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就越低,财务杠杆同样也越高。以负债比率80%为例,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就会提高2.51个百分点[(33.84%-11.25%)÷(150-60)],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则下降2.51个百分点。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使得企业的收益不尽如人意,而且越是使用财务杠杆,损失就越大。在表二中,息税前利润为60,负债比例为80%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高达250,也就是说,如果息税前利润在60的基础上每降低1%,权益资本净利润就将以250倍的速度下降,可见其中所暴露的财务风险。如果不使用财务杠杆的话,企业就可以很好的避免掉这部分的财务风险,即使经营状况好页无法取得杠杆利益
㈨ 财务杠杆的含义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杠杆效应。
由于财务杠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可估量的财务风险。因此,认真研究财务杠杆并分析影响财务杠杆的各种因素,搞清其作用、性质以及对企业权益资金收益的影响,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
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
其二: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显而易见,在这种定义中,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另外,有些财务学者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企业的资金总额中,由于使用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而对企业主权资金收益产生的重大影响。与第二种观点对比,这种定义也侧重于负债经营的结果,但其将负债经营的客体局限于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笔者认为其定义的客体范围是狭隘的。笔者将在后文中论述到,企业在事实是上可以选择一部分利率可浮动的债务资金,从而达到转移财务风险的目的的。而在前两种定义中,笔者更倾向于将财务杠杆定义为对负债的利用,而将其结果称为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或正(负)财务杠杆利益。这两种定义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笔者认为采用前一种定义对于财务风险、经营杠杆、经营风险乃至整个杠杆理论体系概念的定义,起了系统化的作用,便于财务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