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杠杆怎么讲
物理学中把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物体叫做杠杆。
杠杆版五要素1.支点:杠权杆的固定点,通常用O表示。
杠杆原理(2张)2.动力:驱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2表示。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通常用L1表示。
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通常用L2表示。
阻力臂与动力臂阻力的作用线到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阻力臂 ,通常用L2表示。以支点为中心分开一块木头(如图),那么你用力的那个位置到支点就是动力臂,而另一半便是阻力臂。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2叫作“阻力臂”。把从阻力点到支点的棒长距离作为阻力臂,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因为对阻力臂的概念认识不清所致。 杠杆的平衡条件 :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
Ⅱ 杠杆是什么
楼上回答得很不错。你应该采纳人家的答案了。我补充下:实际中,我们往往根据回定义将棒状物才认答为是杠杆。实际中不是。一个硬的物体,不论它是什么形态(棒状、圆球、长方体、正方体等),只要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能够(或瞬间)绕着某一点转动,就可以视为杠杆,当平衡时,完全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解答。
其它问题你可参考初中物理在线网
网址是:http://www.wuliok.com
Ⅲ 经济学里面的杠杆到底是什么意思能不能通俗点解释
杠杆,将借到的货币追加到用于投资的现有资金上;杠杆率,资产与银行资本的比率。合理运用杠杆原理,有助于企业和个人加速发展,提高效率,但也存在着无法到期偿还的风险,杠杆也就是债务,杠杆率即为负债率。
应答时间:2020-12-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你学了关于杠杆的知识有什么感想
这是原理上懂得。还有从组成杠杆的组成部分,你有了目标你得找点,找了点还得有够长的杆子。比如你有任务了,你怎么完成?点就是方法,杆子就是能力。。都围绕你自身来讲很好讲的
Ⅳ 杠杆原理是什么
初中物理学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Ⅵ 1:30的杠杆是什么意思
一般都是衍生品交易,适用于波动相对较小的交易中,如国债,外汇等
可以放大收益和损失
30倍杠杆,就是用本金333能做1万的交易,假如标的投资品的涨幅为1%,则收获了30%的收益。但是一旦下跌超过2%,就需要增加保证金,否则面临平仓风险,造成爆仓,本金全失。
Ⅶ 杠杆的作用实验过程
杠杆作用的实验
【设计】 杠杆是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外力作用下,围绕杆上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简单机械。本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以下几种作用:
(1)传递力的作用;
(2)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省力(但费距离)或省距离(但费力)的作用。为了使学生体会到这些作用,最好选用重一点的物体,让学生亲自用杠杆去撬或抬,此外还可以利用杠杆尺、测力计进行一些定量的实验。
方法一
【器材】 装满学习用具的书包、长1米左右的木棍(把木棍等分为8~10份,画出等分线)、椅子。
【步骤】
(1)把木棍的中间架在小椅子背上,一端挂上重物———书包,用手握住另一端,慢慢往下压,能把书包撬起。引导学生找出杠杆的支点、力点和重点。
(2)在力点处用力向下压,力就通过杠杆传递到杠杆的另一端,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的作用,还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使支点向重点靠近,支点每向前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重点越近(即支点距离力点越远),越省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长,即越费距离。
(4)使支点向力点靠近,支点每向后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力点越近(即支点距离重点越远),越费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短,即越省距离。
方法二
【器材】 杠杆尺两把(把杠杆尺均分为十二格,在每个刻度处打一个孔)、直尺、测力计、钩码、铁丝钩。
【步骤】
(1)把支架的钉子从两根杠杆尺的第6孔位(孔位从左往右数)处穿过,让该处作为支点,使两根杠杆尺保持水平。后面的杠杆尺不动,作为对照物,在前面的杠杆尺上悬挂重物和测力计。
(2)在杠杆尺第1孔位处,用铁丝钩悬挂一个50克重的钩码;把测力计钩挂在杠杆尺的第11孔位处,手握测力计,向下用力拉,可以把重物(钩码)向上撬起。找出杠杆尺上的重点、支点和力点。(挂钩码的第1孔位为重点,中间第6孔位为支点,挂测力计的第11孔位为力点。)
(3)通过测力计向下用力,可以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和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观察测力计的读数,约在50克左右,说明这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用直尺测量重点上升的距离和力点下降的距离,可知上升、下降的距离大致相等,说明这时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图1)。
(4)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5、4、3、2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重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力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小,即越省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大,即越费距离(图2)。
(5)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7、8、9、10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力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重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大,即越费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小,即越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