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
只有)和差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表同损益表的表间关系主要是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未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损益表的未分配利润项。
因为,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报表,而损益表是一个时期报表,两个不同时点之间就是一段时期,这两个时点的上未分配利润的差额,应该等于这段时期内未分配利润的增量。
资产负债表期末未分配利润 = 期初未分配利润 + 利润表的本期实现的净利润 - 提取盈余公积 - 对股东分配 + 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1)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汇率扩展阅读:
会计报表的勾稽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衡勾稽关系。资金平衡表分左右两方,一方反映资金占用,另一方反映资金来源,两方必须保持平衡。
(2)对应勾稽关系。根据复式记账法对每项经济业务用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关联的账户中登记,表明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以及相互对应关系固定不变。
(3)和差勾稽关系。报表中的有些勾稽关系表现为一个指标等于其他几个指标的和或者差。
(4)积商勾稽关系。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表现为一个项目等于其他几个项目的积或商。
(5)动静勾稽关系。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表等为“动态表”而资金平衡表为“静态表”。“静态表”与‘动态表”所反映的某些指标具有一致性,由此在报表中形成勾稽关系。
(6)补充勾稽关系。报表中反映的某些指标,为了解它的明细核算资料和计算,依据另设项目或表式加以补充说明。
勾稽关系实现的功能点主要有:
1、 增加勾稽关系前置条件,只有报表满足前置条件时,才进行勾稽关系检查
2、 勾稽关系分为合法性和合理性检查。必须通过合法性勾稽关系的报表才能上报,而合理性检查不通过时,仍可以上报或加批注后可以上报。
3、 勾稽关系分配到模板,使合并报表和个别报表可分别适用不同的勾稽关系检查
⑵ 外币报表的资产负债表中每月的资产期初余额按什么汇率折算
外币折算报表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 都是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
所有者权益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比如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等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
⑶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是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主要是通过未分配利润来实现勾稽关系的。
未分配利润期末数=期初数+净利润本年累计+/-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分配的利润。
因为,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报表,而损益表是一个时期报表,两个不同时点之间就是一段时期,这两个时点的上未分配利润的差额,应该等于这段时期内未分配利润的增量。
(3)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汇率扩展阅读
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衡勾稽关系。资金平衡表分左右两方,一方反映资金占用,另一方反映资金来源,两方必须保持平衡。
2、对应勾稽关系。根据复式记账法对每项经济业务用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关联的账户中登记,表明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以及相互对应关系固定不变。
3、和差勾稽关系。报表中的有些勾稽关系表现为一个指标等于其他几个指标的和或者差。
4、积商勾稽关系。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表现为一个项目等于其他几个项目的积或商。
5、动静勾稽关系。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表等为“动态表”而资金平衡表为“静态表”。“静态表”与‘动态表”所反映的某些指标具有一致性,由此在报表中形成勾稽关系。
6、补充勾稽关系。报表中反映的某些指标,为了解它的明细核算资料和计算,依据另设项目或表式加以补充说明。
⑷ 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和即期汇率有什么区别,求大神指点
1、采用汇率的时点不同
即期汇率就是进行交易的即时汇率,是指某货币目前在现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价格。而现行汇率就是银行直接兑换的汇率。现行汇率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
2、使用的范围不同
现行汇率一般使用于工业企业,生产的全部数量金额,包括未销售、尚未形成收入的库存。
而即期汇率主要应用于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收入、还有其他业务收入的总和,有的流通企业总收入核算的是差价收入、即毛利。
3、期末填制报表的方法不同
统计现行汇率一般纳税人企业需要提供编制的报表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申报表、增值税销售表、增值税进项表、城建税申报 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印花税申报表、出口货物汇总表、出口 货物附表等。
而计算即期汇率需要根据凭证科目汇总表的数字进行填写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属于资产类,分年初数和 期末数两栏,年初数不变,期末数:用上月期末数+本月科目汇总表的借方数-科目汇总表的贷方数,计算出填到相应的科目栏。
⑸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计算方法。谢谢
一、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方法:
(一)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资产负债表是根据总账账户期末余额分析填列的。
(三)根据有关二级账户或明细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1、资产类项目有: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分别根据“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所属“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二级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如为贷方余额应以负数填列。
2、负债类项目有:公益金,根据“盈余公积”账户所属“公益金”(或 “法定公益金”)二级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四)根据同类的几个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合并或抵减填列。
1、资产类的货币资金项目,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账户的期末余额合并填列。
2、资产类的存货项目,根据“材料采购”(或“在途材料”)、“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委托加工材料”、 “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生产成本”等账户的期末余额合并填列(“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如出现贷方余额应予抵减)。
3、资产类的固定资产净值项目,根据“固定资产”账户借方余额减去“累计折旧”账户贷方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4、所有者权益类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在月(季)报中,根据“本年利润”账户期末余额和“利润分配”账户期末余额合并或相减后的数额填列(如果采用表结法,则实现净利润额应根据损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确定);在年报中,则可根据“利润分配”账户的年末余额直接填列,如为未弥补亏损,应以负数填列。
(五)根据总账账户或明细账户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1、资产类待摊费用项目和负债类预提费用项目,一般分别根据“待摊费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和“预提费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填列。但 “预提费用”账户如有借方余额,应并人待摊费用项目。
2、资产类的应收账款项目和负债类的预收账款项目,分别根据“应收账款”账户所属有关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和“预收账款”账户所属有关明细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填列。如前者有贷方余额或后者有借方余额,则应分别并人预收账款项目或应收账款项目。应收账款项目填列后,减去坏账准备的差额,可据以填列应收账款净额项目。
3、资产类预付账款项目和负债类应付账款项目,分别根据“预付账款”账户所属有关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和“应付账款”账户所属有关明细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填列。如前者有贷方余额或后者有借方余额,则应分别并入应付账款项目或预付账款项目。
4、资产类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项目和长期投资项目,前者根据“长期投资——债券投资”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期末余额中存续期已不足一年的部分计算填列;后者根据“长期投资”账户期末余额减去前者的差额填列。
5、负债类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和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其他长期负债等项目,前者根据“长期借款”等各个长期负债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期末余额中偿还期已不足一年的部分计算填列;后者(长期借款等项目)根据“长期借款”等各账户期末余额减去将于一年内到期偿还的各该项负债的差额填列。
二、损益表的编制方法
(一)损益表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从主营业务收入出发,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得出主营业务利润。
(2)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得出。
(3)构成利润总额的各项要素。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上投资收益(亏损以“-”表示)、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得出。
(4)构成净利润的各项要素。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所得税费用后得出。
(二)损益表的编制方法
1、“本月数”栏内各项数字,根据以下方法填列:
(1)“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4)“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反映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取得的收入,减去所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及附加等支出后的净额。本项目应根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5)“营业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和商品流通企业在购入商品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营业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6)“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本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科目
⑹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是什么
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就是期初的未分配利润数加上本期利润表中的累计实现利润数.
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钩稽关系在于本年利润,利润表中的本年利润累计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就是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的期末数。利润表就是资产负债表中本年利润部分的扩展。
资产负债表是静态的、利润表是动态的。
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损益表(即利润表)的净利润累计数=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年末数。
资产负债表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利润表的本期实现的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对股东分配+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扩展资料
三者之间的钩稽关系有:
(1)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
(2)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差=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净增加。
(3)利润表中的净销货额-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票据)增加额+预收账款增加额=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4)资产负债表中除现金及其等价物之外的其他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加(减少)额=现金流量表中各相关项目的减少(增加)额。
⑺ 为什么资产负债表用期末汇率折算 损益表用平均汇率折算
这是由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时间特性决定的。
1.资产负债表列示的是时点数值,即,经济组织某一时点的指标数字。比如,9月份的资产负债表数值,是2010.09.30晚下班时(理论上)的数值。
所以汇率折算用期末汇率。
2.损益表列示的是时期数值,即,经济组织某一时期的指标数字。比如,9月份的损益表的本月数值,是2010.09.01-2010.09.30这一期间的总计数。
所以损益表用月平均汇率折算。
仅供参考。
⑻ 资产负债表上的“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折算汇率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第四章第十二条第(一)款:“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1、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折算金额=期初金额(历年累计下来的,既有外币金额也有人民币金额,不需要折算)+本年净利润*汇率(这个汇率与利润表中净利润采用的汇率是一致的。
2、由于资产负债表不同项目采用的折算汇率不同,在折算过程中会产生差额,在合并资产负债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作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列示。而每年折算差额的变动则构成其他综合收益,在综合收益表中列示。
折算的含义和处理方法
第一: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是指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把国外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以所在国家货币编制的财务报表折算成以记账本位币表达的财务报表时,由于报表项目采用不同汇率折算而形成的汇兑损益。
第二: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处理方法一般有如下两种
(1)递延处理--计入所有者权益
在递延法下,将折算差额列入所有者权益,并单列项目反映递延处理有利于保持会计报表有关项目原有的比例关系,便于进行财务比率分析。
(2)列入利润表--计入当期损益。
将折算差额计入损益,列入利润表这样做的优点是能真实反映企业所承受的汇率风险,但是将未实现的损益记入当期损益,有可能引起对会计报表的误解。
除以上两种方法外,还有一些方法,比如:将折算差额借方发生额,即折算损失,记入损益。将折算差额贷方发生额,即折算收益,加入递延,记入所有者权益。
第三:针对我国情况
采用现行汇率法(我国),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作递延处理;采用时态法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列为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