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去杠杆不行了

去杠杆不行了

发布时间:2021-12-28 18:14:19

Ⅰ 为什么去杠杆化导致通货膨胀

杠杆化是借别人的钱,来帮自己赚钱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较高风险的投资策略,投资人若个性保守,或不能承担亏损的后果,就尽量少利用为好。

去杠杆化表示该虽然目前还有利润,但是利润正越来越小而风险却越来越大,再使用杠杆原理就不行了!

Ⅱ 现在我国金融要去杠杆化,请问,前几年怎么就杠杠话了呢哪里杠杆化了呢也就是说。。

地方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包括企业通过增加负债融资投资,这就是杠杆化.这样很容易扩大风险,比如房价预期下跌,房企收不回成本还不上钱,银行会出现坏账等等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Ⅲ 中国经济的去杠杆走错方向了吗

中国要成功去杠杆,人民币汇率就必须下行,这就是人民币贬值的基础。但中国央行否认这一点,让弱势人民币爬行盯住强势美元。这是中国经济去杠杆的方向性错误。中国的宏观庞氏融资和房地产已在坍塌的途中,中国正在走向金融危机前夜。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过去四个月,有件事一直让我非常非常痛苦。有许多人问我:“吴老师你的中国超级牛市还成立吗?”我真的不知如何回答。因为现在的我,对中国经济的现状非常非常的绝望。

我在《股灾拯救了中国超级牛市》一文里写得很明白:“根据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来估算,2020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可能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假设届时中国达到印度的证券化水平(年底股市总市值对GDP的占比)135%,那么A股总市值将高达135万亿元。目前是70万亿左右,还有差不多翻一倍的空间。这一切都表明未来中国企业特别是私企通过股市融资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未来中国的银行总资产的GDP占比需要显著降低,至少需要回到200%附近。所以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不动产构成的抵押品链条,和以银行为主体的融资管道支撑中国融资活动的模式已无以为继,所谓旧常态将死。”

Ⅳ 现在国家这样打击配资,去杠杆。现在配资市场还安全吗

这是属于合法的,是民间的借贷的形式,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

Ⅳ 什么是去杠杆化悖论

杠杆化是借别人的钱,来帮自己赚钱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较高风险的投资策略,投资人若个性保守,或不能承担亏损的后果,就尽量少利用为好。

去杠杆化表示该虽然目前还有利润,但是利润正越来越小而风险却越来越大,再使用杠杆原理就不行了!

选我!!!!

Ⅵ 去杠杆对经济发展趋势真的有利吗

总有一天,中国企业需要开始去杠杆。很难准确地预测这个过程会什么时候开始,被什么触发,但去杠杆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当它发生时,结果就是国内的需求增长会被严重拖累。而除非能找到其他需求来源,内需减弱意味着GDP增长大幅减速。
中国可以尝试通过鼓励非公司进行投资和支出,从而刺激需求。然而,从其他经济体在类似处境下的历史经验来看,这条路可能不是特别行得通。原因是家庭负债近年来也在快速增长。指望他们在经济增长放缓,并且假定企业去杠杆的这个时期加大借贷似乎不太现实。当然,我们可以期待中国利率降到接近于零,并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
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将对人民币造成显著的贬值压力。这或许行得通,因为历史告诉我们的另外一件事是,需求不足、正经历去杠杆化的经济体,可以通过货币贬值并依靠外需来支持经济增长。
当然,在这个假定情况下的大多数国家在并没有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对中国来说,由于供应链贸易对中国十分重要,所以即使人民币大幅贬值,对提振经济的效果也不明显,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人民币贬值虽然会使出口更便宜,但也会使进口的原料、原件更昂贵。如果这些推理是正确的话,这就意味着,中国想要调整就需要使货币大幅贬值,不然更加缓慢的过程就会更加痛苦,又或许两者都有点。

然而,一般的看法是,中国不会让人民币大幅贬值。贬值对提振净出口的作用不大,但它会令以美元计价的贷款更加昂贵(从而增加了一些公司去杠杆的压力),还会挤压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并且让政府丢面子。如果中国抵制贬值,那么需求缺口将会更大,并且去杠杆过程的痛苦也会更大。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不希望看到其外汇储备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政府将需要重新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但是即使是最严厉的资本管制也可能有太多疏漏,无法阻止储备一点一点地流出去(也无法抵挡最终的贬值压力),除非中国政府同时对贸易和投资实行严厉的控制。然而,控制贸易和投资对中国经济不会有任何好处。因此,合理的预期是,尽管政府可能会抵制贬值一段时间,它最终将选择所有可行选项里最不坏的那个。
还有第三个潜在的需求来源:政府举债。尽管中国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有很多的债务,但是中央政府的债务负担是GDP的40-50%,属于比较适中。如果去杠杆化开始突然发生,似乎可以肯定,中国政府会毫不犹豫地承担问题债务,接手快不行了的公司,并且为巨额的公共投资行为借款。政府为债务融资的能力应该不成问题,他们可以鼓励人们出于爱国心购买政府债券,或采用量化宽松。但花钱对拉动需求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这很难说。如果政府同时还要抵抗货币贬值,那么中国可能会陷入与日本极其相似的情况,即巨额预算赤字也不足以拉动强劲复苏。
也许,也许,中国政策正好可以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也许它可以让货币贬者,让不良企业破产,保护好该被保护的债权人以防止恐慌,对信贷良好的借款人持续提供信用流动性,通过货币宽松政策保持住总需求,并在必要的时候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确保人们相信这一切。然而在实践中,政府总得先把一些大事搞砸,然后才能开始把事情做好。所以大概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增长低迷的中国通过贬值来出口一部分疲软输出到国外,一种是拒绝贬值却以严重得多的方式经济下滑,到最后还是会输出经济疲软。中国衰退将给世界各地都带来通缩的压力。如果到时候全世界还困在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利率之中,这是很可能的,那么这一通缩的压力就不会轻易被抵消。并且这一切还都是假设中国设法避免了重大金融危机。
在那之后,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许欧元区将再次陷入衰退,最后解体。或许每个人都只是需要再咬紧牙关坚持几年。但中国的债务负担越大,中国去杠杆化将带来的影响就越近在眼前,在不太遥远的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它就会发生。?

Ⅶ 去杠杆化指什么意思

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

“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但在金融危机爆发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高杠杆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

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

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7)去杠杆不行了扩展阅读:

金融去杠杆化的原因:

金融行业本质上是一个高杠杆行业,无论是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都具有比普通工商企业更高的财务杠杆比率,即高资产负债率。这是由金融企业经营产品的特性决定的,金融行业经营的产品是货币,天然具有高风险特征。

据统计,普通工商企业的杠杆化比率平均为2 倍左右,而次贷危机发生的2007 年,美国存款货币银行平均杠杆比率为10 倍,投资银行更高达30 倍。运用高杠杆比率在税前盈余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更高的提高金融企业的股权回报。

然而高杠杆比率同样意味着经营上的高风险,高杠杆对风险的估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金融机构低估了风险,导致拨备不足,很容易使单一业务的风险在20 倍、甚至30 倍的杠杆作用下,放大至整个集团,甚至传给整个市场。

Ⅷ 去杠杆有多难,连央行与财政部都吵架了

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与新中国同日诞生,地位之尊不言而知。而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则比较复杂,虽然一直叫着这个名字,但自1948年成立到80年代中期,实为部分经营银行业务的国家银行之责,直至1984年1月1日,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的职能,其商业银行业务由同日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继承,这才应该算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所以,市场人士通常调侃说央行是妈、财政是爸无不道理,标准的老夫少妻搭配。正如夫妻间没有不拌嘴的,央行和财政相互之间吵吵闹闹的历史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追溯到有中央银行开始的30多年前,也颇为正常。

普通人只知道央行是释放流动性的源头,殊不知财政存款也是另一股可以释放出流动性的蓄水池,财政收入、名目繁多的基金、按赤字计划发行的国债等,都存在央行表报上。所以,才有李博士早几年就说财政要盘活存量,这两天又说要加快财政资金支出进度、解决存量资金闲置的说法。财政只要支出了,就相当于增加广义货币,对减轻央行流动性压力不言而喻。

这次央行和财政互怼,客观说,央行还是略占理的,她是看着信用投放急转直下,诸多企业因流动性断裂而违约甚至倒闭,系统性金融风险近在眼前,捉急啊!

在央行看来,货币不能大放水,就算放了也解决不了结构性问题;对银行来说,则面临整体的表外资产回表内,导致倾巢之下没有完卵,各家银行纷纷惜贷;站在财政部角度,则是地方隐形负债太多,又管不了地方政府,你丫银行也跟着一起干了不少坏事,所以也不想管。

这种情况下,内心戏都是想让对方去稳信用,不要让自己最后擦屁股。恰如本刊早在这场旷世之怼之前,就提出的“都在甩锅,谁来接盘?”这一发聋振聩的对天当歌!

文章指出,当前这种囧境无非是三个层面导致:一是表外理财,银行甩锅不管,到期不续;二是地方政府对各类平台风险的甩锅;三是监管只顾政治正确,政策层层加码,不考虑缓冲,其实也是对过去监管弱化存在的问题甩锅。

所以说,目前的僵局,不仅是货币政策抬,财政、监管同时都得抬。特别是商业机构自己造出来的几十万亿的表外,也不能当甩锅侠,不管了。现在表外之前穿透后的主体,多多少少还有一些白名单,自已还要制定回表的计划,穿透后多多少少还有白名单,不能当甩锅侠。

好吧,现在央行、财政部都出来公开表达过观点了,负责监管的银保会,也该你们出来走两步了。难道不知道吗,整个市场众望所归、同仇敌忾地一致认为:这锅,其实应该银保监来背。

阅读全文

与去杠杆不行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浙江登峰集团破产 浏览:870
证券公司设立的条件包括 浏览:121
平安的保险佣金是属于工资么 浏览:206
18年人保车险佣金 浏览:147
江苏舜天集团创业有限公司 浏览:309
信托资管税 浏览:968
信托银行的日语 浏览:223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活动 浏览:555
理财中属于基金公司的 浏览:830
适合新手的基金理财 浏览:770
paypal付美元汇率 浏览:548
平安鑫诚理财有限公司 浏览:274
期货计算题视频百度云 浏览:881
大陆去香港做外汇 浏览:756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融资困境 浏览:64
河南环境能源交易所 浏览:246
哥尔股份股票 浏览:336
反收购和融资手段 浏览:240
天津交易所现货铂金手续费 浏览:500
2014年全国融资担保行业 浏览: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