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经济杠杆率处于稳定状态吗
据报道,随着去杠杆进程的推进,我国总体杠杆率虽然保持基本稳定,但国有企业版杠杆率权和地方政府债务依然是当前我国最突出的债务问题和去杠杆工作的重点领域。
据悉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央企、国企去杠杆确实已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2017年国企资产负债率为65.7%,相比上一年下降0.4个百分点。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5%,相比上一年下降0.3个百分点。
目前国资委已制定了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控风险的指导意见,并明确到2020年前中央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要再下降2个百分点。
『贰』 为何说中国经济整体杠杆率在全球是属于中等可控的
据报道,近日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吴晓灵4日2017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任何一个经济活动没有杠杆是不可能的,中国经济的整体杠杆率在全球是中等的、可控的。在严厉控制政府债务率上升的同时,要努力进行金融改革,让企业能够把杠杆率控制在适度的范围。
第二,推进企业的并购重组,优化企业结构,在经济结构调整阶段,应该做存量的结构调整。企业的存量结构其实就是收购、兼并,在收购、兼并的过程中,要有杠杆,但是杠杆要适度,规则要明确,同时还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更多股权融资渠道。
据悉本次大会将会探讨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维护我国金融安全。
『叁』 中国经济杠杆率真的偏高吗
中国无疑正处于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回头看2015,很多一致预期被证明是一致错误:央企没有等来激进的混改,却等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合并;地方政府没有等来期待的财权,却等来一堆来去无踪的置换债,人民币没等来美联储加息,但还是来了一次出其不意的暴贬……不是我们不明白,而是世界变化快。带着2015的经验,我们对2016年的中国经济作出以下判断:1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到6.5%,实际增速略高于目标2015全年保7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以往4次下调目标的历史来看,如果当年没有完成目标,一定会导致增长目标下调,比如1998和2014年。以此推断,2016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是大概事件。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目标可能定在6.5%,但最终的实际增速可能略高于6.5%。2CPI继续“1”往无前,PPI连跌超过50个月,通胀有惊无险2016年预计CPI同比1.6%,较2015年略有回升,但仍然有惊无险。预计明年PPI累计负增长将超过50个月,但同比跌幅将收窄。假定明年油价涨4.5%,其它因素影响不变,则PPI跌幅可能收窄2.5-3个百分点左右。3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资本加快“走出去”,人民币再现一次性贬值美联储加息的条件已经具备,现在只是何时扣动扳机的问题。目前看,12月加息的概率已经达到70%,即便12月没加,明年也会至少加一次息。对人民币来说,美联储加息也好,加入SDR也好,其象征意义都已经大于实质意义,人民币的长趋势拐点已经形成。尽管短期央行可以通过量价干预维稳,为加入SDR护航,但贬值压力只会推迟,不会消失,最终达到临界点,央行可能不得不再次允许人民币一次性贬值。4货币政策从主角变配角,降息空间明显收窄,降准次数不少于今年2015年货币政策是绝对的主角,2016年可能逐步退居配角。货币宽松的方向不会变化,但思路上会有所调整,从主动到以被动对冲为主,政策重心逐步转向财政政策和供给侧改革。根据我们的预测,2016的通胀会高于今年,降息的次数会明显减少,而降准的次数不少于今年。2016年专项金融债等公共融资工具会继续放量,这其实也是一种另类的特别国债,如果只是从存量池子里拿钱,那可能会使稳增长的效果大打折扣。5财政赤字至少扩大到2.5%,扩大发债+结构性减税,政策性金融+PPP配合政府大幅加杠杆财政政策将逐步取代货币政策成为主角,财政赤字率至少会扩大到2.5%。近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称要反思财政政策,其中特别提及“3%的赤字率是不是绝对科学,值得探讨”,暗示中央已经开始反思积极财政不积极的问题。财政政策主要有两个抓手:扩大政府发债规模+结构性减税。而明年更重要的是财政政策的配套政策,主要是通过发行政策性金融和推广PPP配合政府加杠杆。今年是PPP项目的招标年,明年才是签约年,3.4万亿的存量PPP项目中的签约规模将超过1万亿。6注册制推动股票供给放量,股票市场不会有惊心动魄的疯牛,只有摇摇晃晃的慢牛2016年大概率推出IPO注册制,注册制长期是利好,但短期可能加剧市场波动。总体来看,2016年股市不可能重复今年的疯牛,摇摇晃晃的慢牛是大概率事件,一是成本下行可能放缓,二是需求端尚未完全企稳,三是供给端产能尚未开始消化。因此支撑市场还是只能靠估值,而这样的市场一定是敏感和反复的。7信用风险加速爆破,国企违约成为常态,无风险收益率继续下行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约为123%,是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未来去杠杆的五种途径中,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传统产业都不得不选择最后一种道路:信用违约。基于这种逻辑,2016年信用风险会比2015年更频繁。只要看不到经济复苏或大规模债务减记,2016年信用违约事件会进一步蔓延。政府为守住金融风险底线,仍会去保一部分存量债务,但失去保护的范围会越来越大,国企违约将成为常态。此外,信用风险的释放有助于推动无风险利率继续下行。8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加速落地,美丽中国成为最大亮点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而美丽中国无疑是最值得期待的亮点。十三五规划把绿色发展列入五大发展理念,并首次提出“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和“美丽中国”概念。生态环保作为一个产业已经站在了更大的风口上。第一,监管体系从属地管理转向垂直管理,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第二,通过市场化的交易、融资和管理机制来激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9国企改革1+N方案陆续落地,国企整体上市加速推进,央企合并步伐放缓2015年是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年,“指导意见”和一系列配套改革方案出台,1+N的顶层设计逐步成型,2016年将进入落地之年。首先,央企层面主要看整体上市,合并步伐会低于预期;第二,地方国企改革重点看混改,主要是资产优质的发达地区。10房地产销售结束回光返照,地产投资第一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国家住房银行提上日程房地产销售在2015年回光返照,2016年将再次回到现实。30大中城市的高频销售数据9月就已开始回落,全国的商品房销售也在10月首次出现回落,政策宽松带来的短期效应正在逐步消散,地产身上的镣铐从来就没有消失过。我们认为,房地产投资的情况要比销售更糟。2014年新开工面积负增长,2015年施工面积负增长,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出现全年负增长。所以,房地产政策的核心是消化库存。此外,作为激发合理需求、构建住房融资体系的关键,国家住房银行有望加速提上日程。
『肆』 为什么说中国全社会的杠杆率已经很高
据测算,2012年中国全社会的债务规模达到111.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当年GDP的215%。李扬强调,上述数据显示中国全社会的杠杆率已经很高,“去杠杆”在所难免。
『伍』 中国杠杆率问题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举债是不可避免的,若企业大量举债,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会较大,将导致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急剧上升,对企业收益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而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来自于财务杠杆的高低。 所谓财务杠杆,是企业每股收益对营业净利的敏感程度,或者说是企业负债对普通股股东收益的影响程度。财务杠杆的功能可以用财务杠杆率表示。 财务杠杆率=纳税付息前收益÷(纳税付息前收益—利息费用—优行先股股利) 财务杠杆率反映了企业纳税付息前收益与普通股股东分配利润的关系。在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举债比例愈大,负债利息愈多,其财务杠杆率愈高。因此,财务杠杆率又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 假定甲、乙两企业有关财务资料如下(表一): 项目 甲企业乙企业 资本结构 股本100万元(5万股) 股本50万元(2万股) 负债50万元(年利率8%) 纳税付息前收益 10万元10万元 利息(年利率8%) -4万元 税前收益 10万元6万元 所得税(33%) 3.3万元1.98万元 税后利润 6.7万元4.02万元 每股收益 1.34元 2.01元 财务杠杆率 1 1.67 注:甲、乙两企业股本均为普通股。 从表一可知,由于甲、乙两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同,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影响也不同。乙企业的财务杠杆率高于甲企业,所以,导致乙企业普通股股东的每股收益大于甲企业(即2.01元>1.34元)。从股东的角度讲,只要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企业的财务杠杆就能为普通股股东增加收益,举债是有利的。因此,企业管理人员没有理由拒绝运用财务杠杆。另一方面,财务杠杆率越高,对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响越大,表明企业财务风险越高。所以,企业运用财务杠杆时,必须把股东可能取得的较高收益与其可能承担的财务风险进行权衡、比较,尽量减少财务杠杆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利影响。
『陆』 中国的杠杆率有多高
你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企业的负债太高
『柒』 中国经济的杠杆率为何会上升那么快
据报道,日前有经济学家表示,应该将GDP增速从宏观调控目标改为预测指标,以避免过度追求GDP所导致的地方过度负债、宏观杠杆率上升、经济结构扭曲、数据作假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考核机制涉及到提拔升迁,而许多地方政府并没钱做大GDP,所以必须要靠负债投资,各种隐性地方债务不断变着花样做大,宏观上就体现出很高的杠杆率,而且过去十几年,中国在所有大国中宏观杠杆率上升速度是最快的。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应该将GDP指标从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改为预测指标,保留其对预期的引导和其它工作的指导参考作用,而弱化其业绩考核的功能。也有专家认为,弱化GDP作为核心调控目标的第一步可以考虑采用一个较宽的GDP增速目标区间并显著降低GDP增速目标。
希望中国经济可以实现健康发展!
『捌』 国内期货的杠杆比例
国内期货的杠杆比例为5%-8%。
期货中的杠杆效应是期货交易的原始机制,专即保证金制度。“杠杆效属应”使投资者可交易金额被放大的同时,也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加大了很多倍。
如果5万元的资金全部用于股指期货交易,交易者承担的风险就是价值50万左右的股票或货物所带来的,这就使风险放大了十倍左右,当然相应得利润也放大了十倍。
期货杠杆既是期货交易的根本风险来源,也是期货交易的魅力所在。
一般国内品种期货交易所的杠杆比例是5%-8%,也就是20到12.5倍,期货公司开户的时候为了防控风险会再这个基础上略加2到3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