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固定汇率高利率

固定汇率高利率

发布时间:2022-01-02 08:13:11

A. 为什么固定汇率制度会导致本币高估

固定汇率制度不仅可能导致本币被高估,也有可能导致本币被低估。根据利率平价条件,两国的通货膨胀率之差等于汇率的升(贬)值率。
在这里,我假设本国是中国,外国是美国,本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5%,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根据利率平价条件,这种情况下,本币应该贬值5%,但是由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所以汇率被固定,本币无法进行贬值,但实际上,由于本国更高的通胀率,本币相对于美元已经贬值了,官方汇率却不变,因此本币被高估。

B. 为什么说在固定汇率制下,本币的利率通常会超过储备货币利率

这个意味着外汇换成本币存钱可以获得比持有外汇存款更高的利率,才能保证汇率相对固定,否则,外汇会大量流出,不利于稳定汇率

C. 为什么固定汇率下,外国利率升高会导致本国国民收入下降

固定汇率下,国外利率升高 ==》国外资金有吸引力,所以有大量的国内资金转换成国外资金,然后投资国外市场 ==》因为国内资金大幅减少,投资减少,所以本国国民收入下降。

D. 在固定汇率制服和浮动利率情况下哪种情况要求国家外汇储备多

浮动利率情况下要求国家外汇储备多
外汇储备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二是维护汇率稳定,三是国际信誉保证。固定汇率制下,不需要维护汇率变动的的那部分外汇储备了。

E. 为什么固定汇率制度下,扩张的财政政策会导致利率的上升

别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弄混了。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减税,增加支出,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进一步增加对货币的总需求。而在货币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总需求增加,导致利率上升。

扩张性财政政策当然可以与扩张的货币政策一起使用,不矛盾。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目的是增加总需求,利率上升只是自然结果,不是其目的。因为反过来,利率下降,不会造成总需求的下降。

F. 谁能告诉我固定汇率制度的利和弊(可以任挑几点回答哦)

固定与浮动汇率只是两种不同的汇率制度,无所谓对错或优劣之分。在某个阶段、相对某个经济结构,固定汇率可能比浮动汇率更适合。但在另一个阶段、另一种经济结构下,浮动汇率可能更合适

有关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争论持续了多年,总体上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及分析。因研究国际金融而获诺贝尔奖的蒙代尔教授与斯坦福大学专门研究日本及中国汇率制度的麦金农教授认为:现阶段最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与美元挂钩。而几乎所有其他的具有国际影响的经济学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资银行界,及国际学术圈的经济学家,都认为人民币应该浮动。

其实,固定与浮动汇率只是两种不同的汇率制度,无所谓对或错,只是在两种制度下个人、企业及宏观经济的行为及调整方式不一样。在某个阶段、相对某个经济结构,固定汇率可能比浮动汇率更适合。但在另一个阶段,另一种经济结构下,浮动汇率可能更合适。因此,在比较固定与浮动汇率制度的利弊时,需要对两种汇率制度的本质及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及结构有透彻的理解。

固定汇率制度的最大好处是政府帮助个人及企业消除了汇率风险,降低了国际贸易及投资的交易成本。二次大战后,由凯恩斯等经济学家设计的国际货币体系,包括监督执行这一体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是一个固定汇率制度。由蒙代尔倡导的欧元体系在欧盟各国之间也是一个固定汇率制度。港币与美元的挂钩及人民币与美元在1994-2005年期间的挂钩,也属于固定汇率制度。显然,固定汇率制度对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功不可没,中国的外贸及外商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主要发生在1994年实行人民币与美元挂钩之后。

对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固定汇率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帮助建立一个更符合市场规律的相对价格体系。在计划经济里,工资及吃、住、行、教育、医疗等的相对价格并不真实地反映商品及服务的成本与效益,改革初期中国城市居民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是花在吃上面,而住与医疗几乎不花钱。这样的相对价格体系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各种商品及服务的相对价格体系很不一样,显然需要调整。固定汇率使得中国各行各业相对价格的调整更容易、也更顺利。

固定汇率的另一个好处是对本国的货币政策加以限制,使得本币的利率及通胀与国际主要货币的利率与通胀不会无缘无故地相差太多。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开放型、以国际贸易及资本市场为主的经济体,固定汇率有利于营造一个相对稳定及容易预测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制定及执行能力还不成熟时,固定汇率也有利于稳定通胀预期及宏观经济环境。1994年人民币与美元挂钩之后,中国的通胀预期很快就得到控制,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甚至出现轻微的通缩。

但是,固定汇率对货币政策的限制也可能成为一个问题。当中国由于制造业等行业劳动生产率迅速增长而导致住房、医疗、教育及服务业成本及价格上涨过快时,央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就无法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减缓通胀压力。因此,在中国没有出现严重的由于劳动生产率迅速增长而产生的非贸易商品价格高涨之前,固定汇率制度对中国是基本适用的。但是,一旦持续的生产率增长导致较明显的通胀,特别是非贸易商品(如住房)价格的上涨,浮动汇率下的人民币升值就有必要,也比较容易被社会接受。特别是在通胀环境下,人民币升值不会导致通缩的风险。

固定汇率能够成功实行的前提是政府有能力守住固定的汇率,这对日本、中国及香港特区这些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及贸易顺差的经济体不是一个问题,但对拉丁美洲及亚洲一些常年拥有贸易逆差的国家就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条件。阿根廷、韩国、泰国、印尼等国家在金融危机时无法守住官方汇率,就是因为它们持续的贸易逆差导致外汇储备流失,不得已只能让汇率浮动。

浮动汇率的主要好处是为央行提供了一个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通胀,但成本是个人、企业、银行必须承担汇率风险,包括市场投机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斯坦福大学麦金农教授对日本及中国实行浮动汇率的风险研究得最透彻。他提出了一个道德矛盾及冲突(conflictedvirtue)的理论。日本及中国都持续多年拥有大量贸易顺差,也就是不断积累美元净资产,这本来是一种勤俭储蓄的美德。可是,当日元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形成并实现时,本国居民将普遍不愿意持有不断贬值的美元而更愿意持有不断升值的本币,这就形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及冲突:本国居民通过贸易顺差不断积累净美元资产但却不愿持有美元资产!结果是官方外汇储备大升,并导致本币发行量大增,本币利率下降,甚至开创零利率时代,也称为“货币流动性陷阱”。

麦金农的道德矛盾及冲突理论的一个基本经济学原理是:在市场环境下,投资不同货币资产的回报在调整风险之后应该相同。比如,给定同样的风险,投资人民币资产的回报主要体现在人民币名义利率(=人民币实质利率+中国通胀率),而投资美元资产的回报则体现在美元名义利率(=美元实质利率+美国通胀率)。但在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时,人民币资产的投资回报还包括人民币的升值率,因此:人民币名义利率+人民币升值率=美元名义利率。

如果美元名义利率是6%,而人民币每年升值率达6%,在中国开放资本流动的条件下,人民币名义利率就可能被压至零。这就是为什么麦金农教授不希望人民币采取浮动汇率制度的原因。

在没有通胀时(如日本在1990年代),麦金农的分析完全正确。可是,一旦有了通胀,人民币名义汇率(人民币实质利率+中国通胀率)就可以比零高很多。而一旦有了通胀,由于通胀与升值的替代关系,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升值率也必将相应减小,人民币名义利率跌至零的风险,即落入“货币流动性陷阱”的风险,也会减小。可见,维持一个适当的由生产率快速增长导致的通胀率,可以降低人民币升值导致零利率的风险,也可以减低升值的压力。

因此,我认为中国今后的通胀率应该至少高于美国目前的通胀率(大致2%-3%)但低于日本1950-1970年间的平均通胀率(大致5%-6%),低通胀对工薪阶层及退休职工的影响则可以通过工资/退休金与通胀指数挂钩等方式来解决。

G. 在固定汇率制下 为何本国利率的提高会引起外国资本流入

存款利率提升的预期效应分析

去年10月,中央银行将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比例上调了0.27个百分点。这一带有转折意味的加息政策,宣告了降息周期的结束,同时也拉开了加息周期的序幕。关于加息目前仍有不同的认识,我们认为,适时、适度地单方面提高存款利率关乎到国家经济安全,本文拟从存款利率提高的预期切入,通过对提高存款利率的效应分析,探讨新的经济背景下提高存款利

1、适度提高存款利率有助于维护经济安全。四大国有银行中,除中国银行外的三家银行的息差收入均达到了总收入的90%以上,其他股份制银行的这一比例大致也都在70%以上。国际上息差的平均水平是1.5-2个百分点,北美比较高,也不过2.5个百分点,而中国的息差却远高于这一数值。如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2.25,一年期的贷款利率是5.58,法定利率差就有3.33个百分点,加上存款利率上面封顶,贷款利率可以上浮,实际操作中的存贷款息差还要大得多。以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58%为例,城乡信用社可以在5.02%-12.83%的范围内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其他金融机构的浮动区间则更大。利率改革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监管和协调,不仅会使贷款利率盲目浮动,助长高利贷行为,刺激银行放大贷款,减弱政策效应,而且也会进一步扩大实际存贷息差。自中国加入WTO至今,保护民族产业的缓冲期行将结束,外资银行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截至2004年10月,外资银行已在华设立代表处223家、营业性机构223家,资产总额比“入世”当年增长了约12倍,盈利能力也大幅提高。更多的海外银行正虎视眈眈,伺机抢滩中国金融市场,四大国有银行垄断的局面将被打破。一些外国战略投资者不仅瞄准城市银行,甚至把目标扩展到了城乡信用社。外资进入虽可以打破金融垄断,提高金融效率,但其目的首先是赚钱,其次是占领中国市场。因此,若不适度调高存款利率,使中国存贷息差接近于国际息差平均水平,届时大量外资银行通过息差赚取的高额利润,便是以牺牲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的中长期利益为代价的。

2、适度提高存款利率有利于消除“负利率”效应。利率变动要跟上价格变化,否则会形成负利率。负利率会导致居民储蓄存款缩水,从而改变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2004年我国CPI消费价格指数的涨幅是3.9%,而加息后的一年期定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也只有2.25%,存款利率实际为“负利率”。虽然今年1月份的CPI涨幅曾经回落到1.9%,存款利率一度转“负”为“正”,但2月份CPI涨幅却又窜高到了3.9%,这不能不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即使剔除季节性的影响因素,3月份消费物价指数的涨幅回落,也不低于3%。目前我国存款利率低于消费价格指数,处于“负利率”的状况应该改变,至少要将存款利率的水平提高到不低于消费价格涨幅水平。因此,存款利率存在着单方面提升的预期。虽然不少专家和机构都预测,今年我国CPI涨幅应该在3%左右,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仍明确提出并确定了今年CPI涨幅为4%的目标。政府确定4%的目标虽然更多考虑的是发出提高消费者预期、促进国内消费市场发展这一积极信号,但也为加息尤其是单方面提高存款利率提供了有力支持,并且预留和明示了加息空间。

3、适度提高存款利率不会抑制经济增长。提高存款利率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消费,但影响并不明显。单方面提高存款利率,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储蓄、抑制消费、降低有效需求,迫使厂商削减产量,从而减少就业、阻碍经济发展。但是从资金的供应角度来看,今后几年,资金求大于供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所以储蓄的适量增加也有助于提高银行的放贷资金数量。事实上,储蓄适量增加,总支出不一定会下降。要解决这一“节俭悖论”,关键在于不要让储蓄的资金闲置起来,而是要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增加投资支出。银行应按照严格的放贷标准,增加有效贷款,把钱用到刀刃上。提高存款利率有利于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扩大他们的预期收益,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从而刺激消费。不论从经济学原理分析,还是从经济的实践经验来看,消费对利息的敏感度都是非常低的。正如多年来数次降息并没有达到刺激民众消费的愿望一样,适度增加存款利率也不会改变现有中国的消费现状,更不会抑制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老百姓有倾向储蓄的习惯,所以不管利率怎样,总体上对储蓄行为的影响应该不大。要引导消费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增加即期消费,更多的还要实行有利于扩大消费的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支持。

4、适度提高存款利率长远看有利于银行经营安全。有些专家认为,单方面提高存款利率、缩小利差,将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安全。笔者认为不尽然。提高存款利率会危及银行经营安全的观点,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中,利差收入高达九成,中间业务收入仅为6%,单方面提高存款利率,将大幅降低银行的营业收入。然而利差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实际是一种非常尴尬的经营局面,这恰恰是银行经营的不安全因素所在。缩小利差可以消除经营中的这一不安全因素,改变利差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的不安全现状。四大国有银行作为中国金融的支柱和经济动脉,必须不断提高在竞争环境中求生存和发展的技能,不仅要会游泳,更要“游”刃有余。

5、适度提高存款利率有助于抑制投机资本。按照资本的趋利性,中国的高存贷利差水平,大大提高了套利空间,必然刺激外资的大量流入,特别是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入,这无疑会加剧中国的货币控制问题,进而挑战中国的金融安全。上世纪80年代发生债务危机的墨西哥等拉美国家,以及后来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韩国、泰国等,在危机发生之前正是由于国内外利差的差异,增加了国际投机资金的套利空间。虽然我国目前实行外汇管制,但国外的投机资金总会有办法有渠道进入中国。所以,适度提高存款利率,降低存贷款息差,大幅度降低套利空间,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国际投机资本的进入,相对提高国家的金融安全度。(来源:光明日报)

H. 固定汇率的情况下,国内利率上升,中央银行为使本币不升值,势必会抛出本币。这样为什么会阻止本币升值

道理很简单。货币流通量m2增加一倍的时候,你手里的钱就贬值一倍。

I. 通俗地解释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的几个概念

举个例子:
从前有一个叫H国,发行一种货币叫H元,执行固定汇率,采取与美元联系汇率,1H元兑换10美元。H国为外向型经济,国际贸易发达。由于该国商品在国际上较受欢迎,且市场环境较好,故在20XX年度出现贸易盈余。
一、由于H国经济发展趋势强势,提升人们对H币的信心,贸易额增加H币市场需求量就大。这种情况下H元就会顺应市场需求升值,与美元比率变成1:9并开始向1:8.5冲刺,如果H国是个浮动汇率国家,政府不对汇率进行干预,过一段时间,H国人民和其它H币的持有者发现他们手头的H元越来越值钱了,商家发现他们的商品价格越来越低,这样H国便会出现通缩预期,人民开始储蓄不肯消费,商家进一步降价却已然出现货物积存,实体企业发现用人成本和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低,金融行业发现越来越少人投资,没有资金可供自己运作,于是H国便会出现经济萎缩、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缓慢...一系列问题...
二、万幸,H国政府及时出手干预,采取了调控政策,既然市场上H元需求量太大造成本币升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执行宽松货币政策,说白了就是H国央行开始增发H元。物以多为贱,既然市面上流通的H元多了,那H元汇率重新恢复到一个合理的状态。而H国央行也可以通过购入海外资产、在外汇市场收购美元等外汇等手段,H国央行购入海外资产和外汇的同时以外汇储备和海外资产为支撑等价发行本币,国内货币供给增加,由于市面美元流通的相对减少和本币的相对增加,H元实际供应量按乘数增加,汇率走低。
三、而假如此时H国经济依然萎靡不振,于是H国央行持续增发货币、降低利率,H国老百姓发现物价有可能会越来越高,手头货币越来越不值钱,存款利息越来越低,于是纷纷转移资产,将手头货币变为投资资本或进行其他资产投资(比如地皮和房产),而企业则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贷到款,H国市场开始兴旺,但过度增发,继而市场泡沫出现(钱都投入市场、资本,推高资产价值),本币贬值,外部失衡。

时间问题,另两个问题稍后回答你,暂时希望能帮到你

阅读全文

与固定汇率高利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aypal付美元汇率 浏览:548
平安鑫诚理财有限公司 浏览:274
期货计算题视频百度云 浏览:881
大陆去香港做外汇 浏览:756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融资困境 浏览:64
河南环境能源交易所 浏览:246
哥尔股份股票 浏览:336
反收购和融资手段 浏览:240
天津交易所现货铂金手续费 浏览:500
2014年全国融资担保行业 浏览:58
葡币对港币币汇率计算 浏览:678
通常股票讲的杠杆是什么 浏览:116
同花顺我的持仓在哪里 浏览:103
下列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说法不正确的是 浏览:218
初学者适合买什么理财产品 浏览:745
东融资产延期 浏览:923
英国韦德外外汇 浏览:523
中国股市有几个股票 浏览:251
今天股票回涨吗 浏览:92
中信证券与中信集团 浏览: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