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没有计量经济学达人帮我用Eviews算算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啊
Dependent Variable: EI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5/23/10 Time: 11:29
Sample: 1988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2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ER 99.13595 110.1487 0.900019 0.3794
C -207.5735 810.2119 -0.256197 0.8006
R-squared 0.040890 Mean dependent var 503.0424
Adjusted R-squared -0.009589 S.D. dependent var 829.0580
S.E. of regression 833.0236 Akaike info criterion 16.37839
Sum squared resid 13184637 Schwarz criterion 16.47787
Log likelihood -169.9731 F-statistic 0.810035
Durbin-Watson stat 0.236774 Prob(F-statistic) 0.379376
被解释变量ei-进出口差额。解释变量er-汇率。最小二乘法。解释变量er的P值大于0.05,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人民币升值不能作为解释进出口贸易顺差或逆差的原因。
❷ NT是哪国的货币计量单位 NT$300折合人民币是多少呢
不是哪个国家,是新台币。新台币,简写为NT$,标准货币写作TWD。
按2018年9月13日的汇率:
1人民币=4.4965新台币
1新台币=0.2224人民币
所以NT$300折合人民币66.72元
(2)人民币汇率的计量扩展阅读:
新台币是中国台湾地区(金马澎台自由地区)当局发行的一套法定货币,1949年6月15日起开始发行流通,基本单位为圆(简作元),口语常以块代圆、或毛代角。
新台币发行硬币单位包括:5角、1圆、5圆、10圆、20圆、50圆;而纸钞单位则有:100圆、200圆、500圆、1000圆与2000圆。换算方式为:1圆=10角=100分。
参考资料:网络——新台币
❸ 汇率是以什么作为标准
在西方,过去是以黄金来衡量的。比如英国的英镑,1英磅的纯含金量是113格令(金的计量单位);美国则规定1美元的含金量是23.22格令。经过计算,1英镑就可以换到4.87美元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在市场上买卖东西了,于是各个国家都规定了本国纸币的含金量,这同样能做到以黄金为标准兑换外国的钱。
现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不再把黄金跟货币挂钩了,而是以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作为标准。比如一篮蔬菜,用美元买是5美元,用英镑买只要1英镑,那么人们就可以用5美元来换1英镑。
人民币和美元的兑换价格,在我国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官方规定的价格。到银行换美元,或换人民币,就按官方价格来换;另一种是市场价格。根据市场的需要来兑换,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汇率管理制度。
❹ 2000以来中国央行的货币供给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
这个也许对你有帮助:
汇率对一国经济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汇市场的表现也越来越受到各国货币当局的关注,因为汇率不仅是一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同时也是一国发生货币危机的导火索。目前,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上升走势,到2009年7月22日,四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积升值21%,但国际社会依然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很高,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经济内外失衡,同时贸易摩擦加剧。
文献回顾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侧重研究汇率水平问题,即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是人民币汇率水平被高估还是低估、低估多少的论证基础,也是支持升值和反对升值论的论证基础。Robert Mundell(2005)认为不管中国面临的贸易争端有多么激烈,中国都应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他甚至认为在未来20年内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政策都应保持不变。而日本金融学家、首相智囊黑田东彦(2005)则认为人民币应当缓慢升值。国内学者施建淮(2005)、范从来(2004)、张斌(2003)、林伯强(2002)、张晓朴(1999)等通过相关计量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的均衡水平进行了估算和探讨。值得注意的是张曙光(2005)深入系统的研究了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宏观经济背景和汇率升值的成本收益问题,指出由于内外经济失衡和持续双顺差的持续可贸易品部门和劳动生产率等一系列原因造成升值压力,在对升值的成本收益作出分析的同时,并对升值方式和对策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另一个方面侧重研究汇率的形成机制问题,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的汇率体制对宏观经济的内外平衡问题和经济的安全运行等问题的影响。一些国外学者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对国际汇率进行了考察,尤其是对危机国家汇率制度的改变考察后认为,各国的汇率制度有向两极发展的趋势,即要么实行货币局一类的固定汇率制,要么放弃盯住而改为浮动汇率制,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艾肯格林(1999)、费雪(2001)和爱德华兹(2001)等人。国内学者在论证人民币应该放弃僵滞型的盯住美元,实行有治理的浮动时,或多或少都受汇率制度“两极化”的影响。如王学武(2000)、丁建平(2002)等人都认为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应考虑这一国际汇率制度发展趋势。
但以上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汇率形成机制上,其中更以汇率水平为甚。而短期内关于我国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是否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产生影响的分析较少,本文正是这一方面阐述的。
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短期内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库,数据选择期间为2000年1月到2009年12月,共计10年120个样本。采用的方法主要是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在进行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本节有关计算都由计量经济软件Eviews5.0完成。
(一) 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的目的是排除时间序列回归相关变量之间的伪回归现象。此处采用的是ADF(Augmented Dickey - Fuller) 检验,实际上就是在零假设H0:ρ=0(Ri为一阶单整序列)下对下面的方程进行最小二乘回归。
下文用LnM2、LnM1、LnM0、LnFER、LnER分别表示M2、M1、M0、FER、ER的月增长幅度。用ΔLn M2、ΔLn M1、ΔLn M0、ΔLnFER、ΔLnER分别表示M2、M1、M0、FER、ER的一阶差分,即这些变量的月增减值。(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外汇储备exchange rate:汇率)其中M2为广义货币量、M1为狭义货币量、M0为流通中的现金、FER为外汇储备、ER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Ln M2、Ln M1、Ln M0、LnFER、LnER以及各自的差分进行ADF 检验的结果见表1。
从表1 中的ADF 检验结果来看, M2、M1、M0、FER、ER在5 %的显著水平下都是不平稳的;对ER进行一阶差分或取对数后一阶差分,得到ΔlnER,对其余进行二阶差分或取对数后二阶差分,得到d(ΔLn M2)、d(ΔLn M1)、d(ΔLn M0)、d(ΔLnFER),再对其进行单位根ADF 检验,其ADF 检验统计量均小于显著性水平1%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表明至少可以在99%的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差分序列d(ΔLn M2)、d(ΔLn M1)、d(ΔLn M0)、d(ΔLnFER)、ΔlnER均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时间序列。因此, M2、M1、M0、FER、ER这5 个序列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均为二阶单整I(2) 过程。
(二)协整检验
由于变量d(ΔLn M2)、d(ΔLn M1)、d(ΔLn M0)、d(ΔLnFER)、ΔlnER都通过了单位根检验,是单整变量,所以可以对这些变量再进行协整检验。在对变量Ln M2、Ln M1、Ln M0、LnFER、LnER做单位根检验时采用的差分方法,会使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的信息丢失,协整检验目的是判定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长期的经济联系。如果两个变量通过了协整检验,我们就说其间存在着长期的经济联系。对单整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的方法很多,有菲利普斯- 配荣(Philips - Perron)PP 方法的Zt 统计量和Zρ统计量、ADF 检验的t - 统计量,Johansen检验等。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 Johansen 协整检验的结果看, 变量d(ΔLn M2)、d(ΔLn M1)、d(ΔLn M0)、d(ΔLnFER)和d(ΔlnER)之间都以5%的显著水平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这意味着各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相互作用。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短期内我国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是否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产生相互作用。此处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判别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
1.在滞后期为2时,外汇储备自然对数二阶差分的变动不是引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然对数二阶差分的变动的概率是0.39366,随着滞后期为6和12时,这一概率分别上升为0.52702和0.67309,可见,外汇储备在短期内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具有一定的影响,长期来看这一影响在不断弱化,由此可知长期来看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并不是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理由。与此相反,在滞后期为2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然对数二阶差分的变动不是引起外汇储备自然对数二阶差分的变动的概率是0.102,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对外汇储备具有显著影响,但长期来看这一影响同样也在不断弱化。
2.从货币供给量角度来看,在滞后期为6时,广义货币供给量自然对数二阶差分的变动不是引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然对数二阶差分的变动的的概率是0.34284,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然对数二阶差分的变动却是广义货币供给量自然对数二阶差分的变动的Granger成因;在滞后期为4时,狭义货币供给量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Granger成因同广义货币供给量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Granger成因正好相反;在滞后期为1时,流通中现金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互不为Granger因果关系。这些结论清楚的表明, 短期内狭义货币供给量引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又引起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流通中现金不受汇率影响。
3.同样,由表3可知,广义货币供给量与外汇储备互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广义货币供给量与狭义货币供给量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
结论与对策分析
本文通过搜集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相关数据,运用了经济计量学的有关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有关变量之间的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各变量自然对数的二阶差分都是平稳的,说明一定时期范围内相互间存在着经济联系。对变量自然对数的二阶差分做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结论
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估值对外汇储备具有显著影响,但长期来看外汇储备的增加并不是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理由,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更多来自于非汇率因素。
短期内,流通中现金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互不为Granger因果关系,但狭义货币供给量会引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又引起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随着我国汇率机制的完善,外汇市场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有效的,但也必须认识到这种效率在长期是有限的。
货币供给量与外汇储备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外汇储备不会产生直接影响,致使我国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一定范围内是无效的,这也合理的解释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大量基础货币吸收外汇,结果却是给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注入了过多流动性的事实。
(二)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在短期内,货币当局或政府机构可以通过货币供给量的调整来影响汇率,促进我国经济内外平衡和外汇市场的健康发展;但从长期来看,这些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将会失效,其结果不仅会提高通货膨胀的预期水平,同时也使宏观调控陷入困境。因此,应适度控制广义货币供给量,使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增长水平;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应该最终由两国的价格水平、经济增长率和利率的差异来决定,减少人为的干预。
❺ 人名币汇率 外汇汇率
先了解一下,外汇汇率是两种货币的比价,两种表示方法,以本币表示外币的价格,即单位外币合多少本币为直接标价法,中国是直接标价法表示汇率,英国等少数国家用间接标价法.一般没有说明标价法情况下就是指直接标价法. 所以人们一说外汇汇率升值就说本币贬值.就是指直接标价法下汇率上升,单位外币兑换到的本币增加.
外汇汇率两字可理解为价格,仅表示数字,如:1美元=5人民币,当5变为6的时候,我们称外汇汇率上升.
但在汇率两字前面加以限定则不一样了,如人民币汇率,应该理解为人民币价格,人民币汇率上升,则理解为人民币价格上升,即人民币升值.
❻ 美元/盎司”与“元(人民币)/克”之间的换算
“美元/盎司”与“元(人民币)/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是:先按照当前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算出人民币的价格,再除以28.35(常衡制)或者31.1(金衡制)。
比如今天的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7.13,那么“1美元/盎司”换算成“元(人民币)/克”就是1*7.13/28.35约等于0.25,或者1*7.13/31.1约等于0.23。
(6)人民币汇率的计量扩展阅读:
1标准手黄金是100盎司。金衡盎司:质量单位。整体缩写为oz.t(美)。常见于金银等贵金属的计量中。
1金衡盎司=1.0971428常衡盎司=31.1034768克。
不只是黄金,其它铂金,银,钯金等贵金属,也是按这个重量。“盎司”是国际上通用的黄金计量单位,一盎司约相当于我国旧度量衡(16两为一斤)的一两,旧时的银行按旧衡制收进的黄金,都要按1两(旧制)等于1.0047盎司折合入库,就是说,旧制1两比1盎司略多一点。
而现在实行的新度量衡制,1盎司就等于31.1035克,也就是等于市斤制的0.622两。
❼ 2002年至2005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什么会接近一个常数(约为0.121)
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其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我的题目是“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其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二)、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变化。
(三)、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
(四)、结论。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说到人民币汇率变动首先联想到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在座的都是在企业或者说经济主管部门从事实际工作,从2005年1月到2007年11月的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比较图上可以看到,每一美元兑换的人民币的数量是不断下降的,反过来说每一单位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数量是增加的,也就是说人民币兑美元是升值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是从2005年7月开始的很大变动,一美元兑换人民币变动为8.27,宣布人民币汇率体制的变动,同时宣布人民币兑美元比价进行调整。宣布人民币汇率体制变动的主要内容是说,以前人民币采取的主要以盯住美元为主的体制,其后开始参考一揽子的汇率比价。从这以后人民币兑换的水平一直在变动,到11月末已经下降到了7.4,这和当初的8.27,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10%左右。也就是说2005年1月到07年11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已经达到10%左右。
同时也这也包含了一些迷糊性的地方,往往容易把这张图所给出的信息看成是人民币汇率的全面反映。当我们关注人民币汇率的时候,不仅仅关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图片中得出结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最近两年半的时间内是显著的,持续性的升值了。这个结论不应该推广为或者说延伸为人民币的汇率在最近的两年半时间里已经显著的持续性的升值了。换句话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只是人民币汇率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因为人民币的汇率在我们使用这一概念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人民币与其他国际货币的比价关系。后边需要给大家做一些演示,人民币对其他主要的价格,而那些关系在这张图上看到的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想同样是从05年1月到07年11月,这张图显示的是人民币兑欧元的比价关系,这与上一张图的关系是,前面一张是比较平滑的单方向的变动和曲线,这张图一看是有上下比较显著的波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在2005年的1月到2006年的3月中,一欧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大概从10.5一直下降到9.5。换句话说,这表明的是人民币在05年的1月到06年的3月这一段期间,人民币兑欧元升值了8%-10%左右的水平。
从06年的3月到最近07年的11月份,一欧元兑换人民币的水平是从9.5一直上升到11,这一上升幅度超过了10%。欧元在这一段期间兑人民币是升值的,换句话说,人民币兑欧元是贬值的。
相信在座都有不少的期间去欧盟旅游,旅游的时候肯定会感觉到同样的人民币数量,包括欧洲的产品服务是减少的。人民币兑欧元汇率的水平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是有很大不同的。换句话说,如果观测最近两年的主要情况,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可是在同样的期间中,人民币兑欧元是有所贬值的。
下边一张图是关于人民币和日元的汇率,从05年的1月到07年的7月份,这一期间人民币兑日元是显著升值,日元能够兑换到人民币的数量是减少的,但这里边也有波动。从07年的7月份到07年的11月份,一单位日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是上升的,人民币兑日元在最近四个月中人民币是贬值的。换句话说,人民币兑美元的比价和日元的比价两种走势不是完全相同的。
下边一张图是人民币与英镑的汇率,06年7月份到07年11月份,人民币兑换英镑的水平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基本处于下降趋势,也就是说英镑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上升的。在06年7月份一英镑能兑换14.9人民币;到07年11月份能兑换到15.20多的人民币,最多的时候能兑换到15.45的人民币。也就是说,在这一段期间,人民币对英镑是贬值的,人民币和英镑的汇率关系走势基本上与人民币兑欧元的走势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人民币处在贬值的过程中。
分别看到最近两年内人民币和美元、日元、欧元、英镑这四种货币的汇率,为什么分别看而综合来看是什么样的情况?有没有办法综合看待与汇率的情况?实际上有这样的指标,人民币与SDR的汇率,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发明的计价帐数,他是一个虚拟的计价单位,他的构成有四种货币: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把这四种货币按照各自货币的权重加起来,SDR反映的就是这四种货币与所有其他货币的比价关系,以及这四种货币相互之间的比价关系。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70年代研发出来的,一直沿用到现在,在1999年SDR有五种货币构成:美元、德国马克、法国法兰、英镑和日元;1999年后由于欧元的出现,因此欧元把德国马克和法国法兰进行合并,因此就形成了这四种币种。
人民币与SDR汇率的对比情况,05年1月到05年11月时,一单位SDR能换到人民币的计量是12.6下降到11.5,这意味着人民币对特别提款权的汇率是上升的,大概上升了8%左右。从05年的11月到06年的6月,一直到07年的11月,在这一段期间,观看图形的后半部分,单位特别提款权能兑换到的人民币是增长的,从05年11月到06年5月增加的幅度很大,大约在5%左右。如果从05年的11月到07年的11月,这一段时间也是增加的,只不过增加的幅度要小一些,比如说增加3%,换句话说,在这一图形的后半段期间,人民币特别提款权的汇率没有增加。人民币是否升值,或者说人民币对外汇率如何变动,不能单单看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只是人民币对世界各国或者说对世界主要货币汇率的一个部分。通过人民币与SDR汇率的比价可以看出,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关系在05年底到07年底几乎没有变动,或者说有所贬值。综合来看,从05年初人民币有所升值,升值的幅度是在5%左右,但这不是这对人民币汇率究竟升值多少的全面反映。因为还要考虑世界上除了这四种货币之外还有其他的货币,以及要判断人民币升值与否,还要看这一时期的选择也很重要,究竟要考察哪一段时间。
考察人民币的整体汇率情况,需要使用的是另外一个概念——有效汇率。国际清算银行设在欧洲巴塞尔的国际货币组织,他所编织的人民币的名义有效规律和实际有效规律的指数。名义有效规律把人民币对世界上50个主要货币的比价综合的按照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当中所占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计算,出来的综合汇率指数。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是前面名义所得到的指数按照中国50个名义伙伴国的民众价格消费指数的变动加近来,也就是说经过价格调整后的汇率变动。从2005年的1月到2005年的11月,这一期间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是上升的,这一上升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在2005年那一年中,人民币是升值的,而且是显著的升值,升值的幅度是8%。从2005年后可以看到名义有效汇率指数是有所波动的,但基本水平是没有变动的。从2005年底,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是没有怎么变动的,实际有效汇率有着一些剧烈的波动,剧烈波动一直到2007年的5月以及2007年的9月,在这一段期间人民币的实际有效规律指数是上升的,但是从2007年的9月到11月又出现了显著的下降,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是处在一个比较严重的波动当中。从趋势角度来说这是升值还是贬值,目前还不能做出判断。
换句话说,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中的比较可以得到,从最近两年多的时间内人民币的有效汇率是基本稳定的,并没有出现显著的趋势性的上升。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是略有上升,但是有严重的波动,我们也不能得出在这个期间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是处在持续性的显著的升值过程中。
从而,这一结论与第一张图说看到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关系可以发现,依据图一就得出关于人民币对外汇率的一般性的结论是不准确的。判断人民币一般性的趋势应该依据这一结论,而这一结论也有缺陷。因为当我们判断一种汇率的变动趋势,我们所观察的时期和成果是有关系的。因为这一张图所显示的时间是2005年1月到2007年11月,比如说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我们所关注一般汇率的变动情况不只是这一两年的时间,而且需要关注更加长期的时间。
从2000年初到2007年10月份的八年时间来看,人民币综合汇率水平的指数是2000年的汇率指数是100,再看到2005年一直到2007年的9月、10月份,这一指数都是低于100的,这意味着我们所看见的人民币对外的汇率不管是实际的还是名义的,他的指数水平都低于2000年的水平,换句话说,相对于2000年而言,我们人民币的汇率指数并没有高于那个时候,或者说基本上不变。图片中显示前一半部分高于一百,后半部分低于一百,把这些进行分化说明这一段时期人民币综合汇率水平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也就是说,2007年9月份、10月份的人民币综合汇率水平与2000年相比是没有什么变化的。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人民币实际有效规律指数和名义有效规律指数,由于网站的原因2007年的数据还没有显示出来,但大体上2006年比2007年略有上升,但仍然是低一百的。2000年名义有效指数和实际有效指数是100,2001年到2002年期间指数是上升的,但是从2002年开始是下降的,一直到07年人民币的名义或者说实际有效指数跟2000年的时候基本上是相通的,相对于2000年的水平,人民币没有升值,保持在一个基本相同的水平上。这就给我们了一个特殊,如何看待人民币在过去的时间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关于有效汇率的几点推论:
第一,当我们谈论货币汇率的时候,人民币对一种货币的升值并不意味着他对所有的货币都升值。
第二,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同时,如果出现美元对其他货币的贬值,那么,人民币总体汇率水平很可能保持不变甚至下降。比如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10%,但是由于美元兑欧元贬值,贬值的幅度超过了10%,综合来看人民币兑美元和欧元的汇率,可以说人民币没有升值,甚至还有所贬值。
第三,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不变,在美元兑其他货币出现显著贬值时,人民币总体汇率水平将是下降。基本不变但还是有所变动,只是一个小幅度的变动,而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上他的汇率是高度浮动的,他对其他货币汇率的变动很有可能是很大幅度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比如说在我们考察现在以及最近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们会得出推论:人民币总体的汇率水平可能还不能维持基本不变的状态,很可能出现贬值。因为美元在最近的国家金融市场上是一种软货币,对欧元、日元在贬值,而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是有,但是幅度是比较小的。所以总体而言,人民币对总体货币,或者说对世界上其他的货币水平有可能是贬值的。
第四,在对多个货币的双边汇率充分浮动的情况下,一种货币的总体汇率水平也有可能保持基本稳定。这说明,让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充分的浮动,现在兑美元有显著的升值,由于美元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也是高度浮动的,在其他货币是有着显著的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显著的升值有可能是美元兑其他货币的贬值所抵消,使得人民币对世界综合的汇率水平基本不变。并不是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度上升,或者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高度的浮动了,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对国际货币出现全面的升值,这样的情况不一定会出现。而且按照前面的分析来看,事实上分析的不是这种情况,
关于实际有效汇率的几点推论:实际有效汇率是名医有效汇率按照价格指数进行调整所得到的指数,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指标,经济道理当我们来判断一国和世界其余地区的贸易关系,这种贸易进口多少、出口多少再一个假定的条件下,贸易的平衡是取决于各国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竞争力。什么是假定条件?从世界各国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可竞争的,你可以生产电器,我也可以生产电器,究竟是我从你那儿进口电器还是你从我这儿进口电器,取决于双方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当然是在质量比较接近的情况下。既然说价格竞争力决定有关国家的贸易平衡,贸易平衡是多于进口还是进口多于出口。能够反映价格竞争力的指标就不是名义有效汇率,而是实际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是把名义有效汇率按照各国的通货膨胀指标进行调整的。比如他能够更加真实的、准确的反映各国价格竞争力的相对变化,他并不反映各国价格竞争力的绝对水平,但可以反映他相对的变化。这是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所编排的公式进行反映的,从长远来看,这种思路也是有指导意义的。
用这种观点来看联系到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从2000年到2007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既然没有变动人民币的汇率对中国的贸易平衡会有甚么影响?可以这样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中国经常帐户收支平衡及其与GDP比率,2001年当年经常帐户的顺差是200亿美元,02年是400亿,04年是650亿,05年超过了1500亿,06年2000亿,07年的数字还没有出来,根据07年上半年的数字已经估算出今年经常帐户的顺差会超过30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会超过12%,这是世界上很少见的比例。中国现在是一个有大量经常帐户顺差的经济体,而且顺差规模巨大,他所占GDP的比例很高,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全球上百个国家相比较最高之一,还可以看出来,这张图经常帐户的顺差在01年来是持续增加的。
经常帐户收支货物贸易余额进行比较,经常帐户手指是有四个方面投资,一个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生产、单边转移。单边转移是指无偿廉租,这可以暂时不计。中国大量增加了对外投资,或者说中国在海外的投资非常赚钱,把钱退回国内,不完全是这样的情况。尽管国内投资数量很大,但是总体规模还是很小,06年对外直接投资才180亿美元,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在06年的时候超过了600亿美元,还是外商对华投资远远对中国的外资投资。在这方面就议论我们应该继续处于负数,可最近是正数,正数主要表明外商在华投资企业不管有没有赚钱,只要赚了钱他的汇出利润是大大减小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如果在中国投资是继续有利的可图的,如果人们认为明年人民币对外汇率会升值,那么今年赚的钱今年汇出,明年汇出就会有更多的外币,人民币有升值的可能性,就会把人民币集中在中国内地。总之,经常帐户和货币贸易的对比关系从03年开始有了转变,在03年前可以说中国的经常帐户是货物贸易超过了经常帐户顺差,03年之后是经常帐户超过了货物贸易顺差。这反映了经常帐户收支项目中有一些考虑到了我们所说的资本流动的情况,比如说前面所说的外商在华企业,而不把钱利润兑换成外币汇出境外,这种行为可以被认为资本能动的行为,而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经常帐户的交易行为。还有一些分析者认为,在中国的货物贸易中也有一些资本流动,比如说现在一些人夸大出口,事实上夸大出口,夸大出口对套汇带来一些好处,直观来看不容易看出来,但是直接增加了货物贸易的顺差,这里边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包含资本流动的因素,资本流动因素和前面所提的对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的预期是有关系的。但是,可以看到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如果仅仅限制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这是过去的,但是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是泛指人民币对世界主要汇率,这一预期显然是没有得到全部实现的。
关键是如何看待这张图实收性的汇率贸易额的增加,按照惯例理解,如果人民币升值,货物贸易的顺差是减少的。中国人民币汇率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出现了升值,而贸易顺差没有减少,这是很难理解的。结合到前面的分析,事实上人民币的综合汇率水平并没有出现人民所以为的那种升值,既然没有发生这样的机会,货物贸易或者是经常帐户的收支顺差,就有可能会因为其他的因素而持续增加。比如说大家都知道2001年发生了重大事件,那就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意味着政策和制度的重大变化,世界市场对我们开放,我们的市场对国外开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国际资本的流动,尤其是流到中国来,大量的国际企业到中国来从事贸易以及投资,这种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增加,刚好和中国所拥有的优势,也就是说广大的国内市场,我们的丰富劳动力的结合起来,丰富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尤其是出口贸易发展,还有大量的外商企业到中国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传统使用的进口替代,原来是进行投资,而现在不需要进口了,或者说对进口的依赖减少了。不仅仅是外商企业,从国内企业成长起来,他以前的产品要从国外进口,现在国内企业生产成竞争的食品,这些因素都推动了中国出口大幅度增长,而且在出口大幅度增长的同时,进口并没有按照相同的速度增长,这就使得我们所看见的贸易顺差在这些年来持续大幅度的增加。
解读中国近年来的贸易顺差数据:
1、大量贸易顺差出现在2001年以来,这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时间上相吻合。
2、在时间上来看在01年没有出现显著的升值,所以不能简单的用汇率来解释中国贸易顺差的关系。
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持续性顺差的经济影响:
第一,积极方面:经济与就业增长带来了很多好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宏观经济的稳定,我们有顺差,客观上使得国际国内对中国经济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很强的信心支撑。显示了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
第二,消极方面:大量的贸易顺差也意味着国内市场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如果保持同样的速度我们的顺差就不会产生;宏观经济稳定当中所受到的国际制约,由于顺差的大量增加,也相应的增多了;大量的顺差也意味着我们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是大大提高了,包括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对国际资源体的依赖都由于这种贸易关系的发展而增加。
第三,客观地看,国际收支平衡是许多事物作用的一个结果,这很多事物中包括汇率与非汇率的因素,汇率比如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资本的加快流动,技术革命以及中国生产要素的特点,比如说丰富的劳动力构建。而国际收支平衡并不是因为这些事物的原因,看待当前持续性的顺差,更多的是要看到顺差背后比较深层次的原因,而不仅仅是说,把顺差作为一个好事,简单的作为一个好事,或者简单的作为一个坏事进行对待。
总的来说,如何看待汇率收支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这是提示我们需要做更多的思考,而且对未来也是要考虑到人民币对外汇率并没有一个确定性的趋势,尽管从长期看,人民币是升值的,首先表示为最里边的升值,其次表现为国际货币值。现在没有确定看到人民币对欧元、对英镑的升值,这是我们在考虑经济政策包括从宏观的角度以及从微观的角度从企业和部门的角度来看所应该考虑到的情况。
谢谢大家!
❽ 关于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分析的计量分析有哪些方法
汇率波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国际收支状况。在间接标价法下:当一国对外经常项目收支处于顺差时,在外汇市场上则表现为外汇(币)的供应大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外国货币汇率下降;反之,当一国国际支出大于收入时,该国即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在外汇市场上则表示为外汇(币)的供应小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汇率下降,外国货币汇率上升。(二)、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时,其商品成本加大,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必然上涨,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削弱,引起出口减少,同时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竞争力,造成进口增加,从而改变经常账户收支。此外,通货膨胀率差异还会通过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作用于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反之,相对通货膨胀率较低的国家其货币汇率则会趋于升值。(三)、利率差异。当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时,表示使用本国货币资金的成本上升,由此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供应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也表示放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上升,国际短期资本由此趋利而入,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应相对增加。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反之,当一国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时,外汇市场上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则会降低本国货币的汇率。(四)、财政、货币政策。一般来说,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造成的巨额财政收支逆差和通货膨胀,会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会减少财政支出,稳定通货,而使本国货币对外升值。(五)、汇率预期。对汇率的心理预期正日益成为影响短期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心理因素只有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才会产生并起作用。(六)、外汇投机力量。投机者如果预期某种货币将升值,就会大量购进该种货币,从而造成该种货币汇价的上升;反之,投机者若预期某种货币将贬值,就会大量抛售该种货币,从而造成该种货币汇价的即刻下跌。投机因素是外汇市场汇价短期波动的重要力量。(七)、政府的市场干预(八)、经济增长率。一般来讲,高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不利于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行市,但从长期看,却有力支持着本币的强劲势头。(九)、宏观经济政策。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各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与紧的搭配上。
❾ 急!怎样对要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的数据进行消胀处理,如人民币汇率数据和中国出口额数据。。。
一般在进行分析之前,如果你用了指数的数据的话就一定要把环比指数变成定基指数,你说的汇率的数据还有一些如GDP等这样的数据,我在做之前一定会采用取对数的方法,这样可以防止异方差的产生,然后单位根检验,看数据是否平稳,如果不平稳就一定要用差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不知道这样回答你不是你说的那种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