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百美元折合人民币是多少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百美元折合人民币是246.2元
1949年-1952年采用浮动汇率换算,1953年到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维持在2.46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而在1972-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更是大幅升值到1.5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进入1980年代之后,人民币才逐渐贬值,在1985年降到2.93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在1994年降到8.619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的最低水平。
(1)40年前人民币和美金汇率扩展阅读:
一、表示方法
汇率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本币汇率和外币汇率。本币汇率和外币汇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它们的升降所产生的经济现象正好相反。
1、本币汇率
以单位数量的本国货币所能兑换的外币数量来表示,称为本币汇率。在我国称之为人民币汇率,即用外币表示的人民币价格,其公式为100¥=x外币。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单位数量的人民币能兑换更多的某种外币,则表示人民币汇率上升,人民币相对于某种外币升值,而外币贬值,外汇汇率下跌,此时有利于我国的进口不利于出口;
反之,单位数量的人民币若能兑换较少的某种外币,则表示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相对于某种外币贬值,而外币升值,外汇汇率上升,此时有利于我国的出口不利于进口。
2、外汇汇率
以单位数量的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数量来表示,称为外汇汇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即用人民币表示某种外币的价格,其公式为100单位外币=x¥。
当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时,外汇汇率上升,外币相对于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贬值,即用人民币表示的外币价格上涨,此时有利于我国的出口不利于进口;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外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而人民币升值,此时有利于我国的进口不利于出口。
综上所述,如果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那么人民币汇率就会下降,而外汇汇率则会上升;反之,如果人民币升值,外币贬值,那么人民币汇率就会上升,而外汇汇率相应下降。
二、汇率计算
1、直接标价法:
汇率升贬值率=(旧汇率/新汇率-1)*100
2、间接标价法:
汇率升贬值率=(新汇率/旧汇率-1)*100
结果是正值表示本币升值,负值表示本币贬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汇率
B. 历史上人民币与美元最高的汇率是多少
我记得看过一些数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时是在1981年-1984年之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在汇率制度安排上,人民币罕见地实行了复汇率制度,在官方公布的汇率之外,还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格。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换1.5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汇率为1美元兑换2.8人民币。
之后为了刺激出口拉动经济,官方汇率一路下调直到1997年后,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在8.27位置不动直至今天的汇率改革.
C. 最初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是怎么出来的
二战后期,有40多个国家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公园开了一个金融会议。会议的一项核心决议就是确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决的就是汇率问题。
该体系确定了固定汇率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国库每存在1盎司黄金,才可发行35美元货币),而其他成员国的汇率与美元挂钩。
其他货币与美元的比率,在最初是由各国财长根据本国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水平而约定的。
19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随着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疲软而解体,固定汇率制度崩溃,西方发达国家转而选择了浮动汇率机制:汇率会根据双方经济状况动态变化。当一国经济较强时,汇率走高;而经济遇到麻烦或停滞,则会主动贬值。
D. 1985年人民币与美元汇率
1美元=6.3889人民币
美元是美利坚合众国、萨尔瓦多共和国、巴拿马共和国、厄瓜多尔共和国、东帝汶民主共和国、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基里巴斯和帕劳的法定货币。流通中的美元钞票都是1929年以来发行的钞票。出现在1992年美国造币法通过之后。目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的。自1913年以来,美国建立了联邦储备制度,并发行了联邦储备券。99%以上的流通钞票是联邦储备券。
1、国会是美元发行的主管机关,联邦储备银行负责具体的发行业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陆国家和美国达成协议,使用美元进行国际支付。此后,美元在美国以外的国家被广泛用作储备货币,并最终成为一种国际货币。
2、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也可以看作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价值。具体来说,它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价格,或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3、汇率变动对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本币贬值,即让汇率上升,将起到促进出口和限制进口的作用;相反,外汇升值,即汇率下降,会起到限制出口和增加进口的作用。
4、汇率(又称外汇汇率、外汇汇率或外汇市场)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也可以看作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价值。汇率也是各国实现其政治目标的一种金融手段。汇率会因各国的利率、通货膨胀、国家政治、经济等因素而发生变化。汇率是由外汇市场决定的。外汇市场对不同类型的买卖双方开放,进行广泛而连续的货币交易。
5、一国外汇市场的波动会对进出口贸易、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产生影响。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汇率下跌可以促进出口,抑制进口。
6、例如,如果一件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0.1502(间接定价法),那么该商品在美国的价格是15.02美元。如果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到0.1429,也就是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你可以少用美元买这个产品,这个产品在美国的价格将是14.29美元。因此,这款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会更低。商品价格较低,竞争力较高,价格便宜,易于销售。相反,如果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上升到0.1667,也就是说,美元贬值,这个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16.67美元,人民币升值后,这种商品的美元价格变得更贵,所以你买少了。
E.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演变
1、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但是在这时代中国大陆的外国贸易很少,所以人民币汇率意义不是很大。
2、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
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
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1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
3、从1980年到1994年,中国大陆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 8.7。
5、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
6、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涨影响,2010年8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及即期汇价双双创下一个半月的新低。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015元,即期市场开盘报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154,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间价6.3495升值341点,创2005年7月以来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设于6.4236元,较前一日下调96基点,并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118,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96个基点,涨幅达0.30%。与此同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当日收盘价报报6.4944,较上个交易日收盘价大涨751基点,创下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F. 建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历史汇率
1:1,即使按今年的量,中国的经济总量是美国四五倍了,人均也超过了。意味着中国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全盘碾压。美国经济优势不复存在,也意味着不会有大量富豪和科技人才留在那里,美国已不是现在强大的美国了,现在美国境内会陷入动荡和混乱,因为债务危机肯定是暴发了,随着富人外流,所谓人均收入更是雪上加霜。美国国家陷于破产,中央控制力弱会导致地方分裂,双方不妥协意味着战争和分裂。世界势力的真空会造成短暂的混乱和革命。
国外混乱中国国内相对安全,海外华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国人购买力提升。国家会扩大进出口力度,培育良好的国内市场。也有更多财力开发西部国土,分配水资源治理沙漠。既拉近了到欧洲中东的距离也平衡了东西部发展,建立可靠的大粮仓。改善和亚洲各国的关系和交通,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和海外利益。中国周边国家和非洲长期保持安全稳定发展,欧洲各国因自身革命陷入混乱,中东各国矛盾可能通过战争得到释放。
对普通老百姓,手里钱值钱了,不再有外国品牌歧视,各国都会优先重视中国市场。网络上没有美分支持,喷子会少很多。出国游增加,但会避免欧洲北美和中东的战火。出国直接用人民币,不需要兑换,过关不需要给小费,有不满随时投诉,人身安全也更有保障。有了国家做后盾,在哪里都有尊严。
附:不可能突然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伴随着gdp继续增加,国力继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币升值我认为影响最大的是在剧烈的汇率变动中企业因为持有贬值的货币或货物带来的损失。长期看人民币和美元同价,人民币有足够强的购买力,意味着大量国外有价值的公司被收购,有价值的资源也被收购,顶级的科技人才为我所用。这意味着我们在全世界有更多企业和单位,提供更多的岗位。不能只想着中国生产的东西相对贵了卖不出去,国内的通货膨胀。实际上全球一体化,产品价格很大程度上受成本影响,包括原材料,人工,物流,科技投入,规模等。除了人工物流基本上都是全球适用的统一价。并不是说只有通货膨胀还会有通货紧缩,产品降价也是可能的,参考近几年钢材波动和钢材相关产品机械价格波动。
赚钱就要往外看,往家外,国外看,不要只守着一亩三分地,分家产,分国产,那是相对有限的,只会越来越穷。眼界放开了,财富就多了。
附图中可以看到80年到94年的贬值周期中国占美国gdp的比例是减少的,94年之后是升值周期,中国gdp占比是显著增加的。对比两个时期,生活水平和国家实力,大家怎么看?
G. 1980年-1990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
1980年1美元兑换1.4900 元人民币
1981年1美元兑换1.7768 元人民币
1982年1美元兑换1.9249 元人民币
1983年1美元兑换1.9573 元人民币
1984年1美元兑换2.2043 元人民币
1985年1美元兑换2.9366 元人民币
1986年1美元兑换3.4528 元人民币
1987年1美元兑换3.7221 元人民币
1988年1美元兑换3.7221 元人民币
1989年1美元兑换3.7651 元人民币
1990年1美元兑换4.7832 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因计算方法不同上表数据可能与其他来源的数据略有差异。
拓展资料:
半个世纪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历了稳定(五、六十年代)、升值(七十年代)、贬值(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前期)、稳定(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四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