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开放经济三元悖论的含义。
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
正面:三元悖论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反面: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 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❷ 汇率和经济开放程度的关系
一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深,进出口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大者,汇率变动对该国经济进程影响就较大:反之,则较小。一国商品生产是否多样性。汇率变动对生产单一商品的国家的经济影响较大;对商品生产多样化的国家影响较小。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程度。联系密切的国家影响就较大,对较少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活动的国家影响就较少。通货的兑换性。一国货币完全自由兑换、在国际支付中使用较多者,影响就较大;否则影响较小。
❸ 开放经济弹性汇率下贸易管制的后果是什么
第十章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在上一章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考察内外均衡的含义,以及不同汇率制度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以IS-LM-BP模型为核心,正确评价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学习重点和难点:本章的学习重点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以及它的政策的含义,难点是IS-LM-BP模型的推导和变形。第一节IS-LM-BP模型的推导一、内外均衡的含义1.在开放的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2.经济增长是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三个。对内均衡指内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状态;对外均衡指国际收支达到均衡。二、开放条件下IS曲线的推导根据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求出IS曲线的几何和代数推导。进出口变化、汇率的变化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三、开放条件下LM曲线的推导根据货币市场均衡条件求出LM曲线的几何和代数推导。汇率变化会引起LM曲线的移动。四、国际收支平衡线——BP曲线的推导根据国际收支均衡的条件求出BP曲线的几何和代数推导。BP曲线表示国际收支平衡的利率和收入组合。五、IS-LM-BP模型将BP曲线引入到IS-LM模型中,从而形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是我们研究开发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重要工具。第二节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一、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因为要维持汇率稳定,货币政策很难同时兼顾内外两个政策目标,政府运用货币政策的能力会受到限制。二、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若国际资本流动对利率变化反应比较敏感的话,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刺激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比较有效;反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以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为假设前提的开放经济模型,该模型系统阐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问题,政策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国际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汇率制度的安排。第三节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一、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与目标由于浮动汇率可以使一国经济自动达到对外均衡,因此,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的政策目标只有一个,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达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实现对内均衡。二、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作用不通,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对国内生产与收入有较强的影响力。三、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受国际资本流动性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利率弹性越大,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就越有限。四、资本完全流动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当国际资本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则是有效的,即一国货币当局在浮动汇率制下可以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主要参考书目:1.[美]托马斯·A·普格尔,彼得·H·林德特:《国际经济学》(第11版),国外经济学教材库,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2.薛敬孝:《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3.Meade,J.E.:.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4.向松祚译:《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三卷)(国际宏观经济模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5.向松祚译:《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二卷)(一般货币与宏观经济理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核心概念内外均衡BP曲线IS-LM-BP模型米德冲突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思考题1.试述宏观经济目标的主要内容以及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主要政策工具。2.试推导IS-LM-BP模型。3.试述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重要内容。4.试比较在固定汇率制下,资本完全不流动、资本不完全流动和资本完全流动三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果。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不流动、资本不完全流动和资本完全流动三种情况下,试比较:(1)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国内货币供给尚未来得及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效果(假设最初国际收支是均衡的);(2)扩张性财政政策在长期内(中央银行为维持固定汇率采取干预措施之后)对国内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效果。6.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政策目标与固定汇率制下有什么区别?7.比较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并对之加以解释。8.试分析在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完全不流动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9.试分析在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❹ 急!!金融高手帮帮忙回答一下,请将三元悖论与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和汇率制度结合在一起分析现状和原因
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三者之间的选择关系。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部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
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蒙代尔---斐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丧失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三元悖论”理论认为,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只能同时达到两个。事实上各国也只能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两个目标。
目前,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尚无定论。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好处是:(1)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浮动的汇率可以帮助减缓外部的冲击;(3)干预减少,汇率将由市场决定,更具有透明性;(4)不需要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但是人们对浮动汇率也有一些顾虑:(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往往会出现大幅过度波动,可能不利于贸易和投资;(2)由于汇率自由浮动,人们就可能进行投机活动;(3)浮动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管理能力、金融市场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中,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满足这些要求。
❺ 1在开放经济下,试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 2在开放经济下,试分析浮.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刚好相反。
❻ 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一国应选择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为什么
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代表着一个国家汇率市场化。根据经济学原理,市场最佳配置就是仅受供求影响的配置,这样市场效率最高。浮动汇率制会根据外汇市场上的供求自主的调整价格。固定汇率制由政府操纵影响了调配的效率,当政府不足以应对时就容易产生危机。总之,一句话,浮动汇率制最有效率
❼ 开放经济下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难点是什么
根据IS-LM模型,完全开放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意味着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即货币政策无效,一国无法使用货币政策实现对国内经济的调控。
具体逻辑思路是这样的:假如国内经济过热——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利率上升——资本净流入增加:外国资本为追求利差而涌入本国——外汇市场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外国货币的需求减少(因为外币到本国投资需要在外汇市场上将外币兑换成本币)——本币有升值的压力——因为本国实行固定汇率制,所以本国央行有义务维持汇率稳定,所以在面对升值压力时必须在外汇市场上用本币收购外币。这就是所谓的外汇占款,相当于在增加基础货币,刚好与紧缩的货币政策背道而驰,抵消掉货币紧缩的效果,所以说实行固定汇率制的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我国的汇率政策是以市场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质上我国实行的还是固定汇率制。我国现在国际收支顺差,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央行为了保证汇率不上升而收购了大量的外汇,所以导致了天量的外汇储备,而且我国常说的外汇储备占款就是指的这个。这往往会增加流动性,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因此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并不是非常有效。我国经常会陷入控制通胀和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矛盾抉择,鱼与熊掌是不可兼得。但是我国经常使用货币政策来控制物价,那是因为毕竟我们的汇率还是有一点儿浮动的,而且资本流入是有限制的,所以货币政策还是有效果的。
关于开放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论述,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有非常详尽的介绍和解释,值得一看。
❽ 国际金融:为什么在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如果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极有可能被投机资本冲击
固定汇率制是指汇率维持在固定的水平上,当汇率上涨超过上限时,政府会投放本币从而使本币供应增加价格下降,相反当汇率下跌,政府干预的手段就是动用外汇储备购入本币,使本币的需求增加从而价格上涨。我们所说的忽然政府支撑不住了主要是指汇率下降时的情况,因为汇率上涨时,政府是提供本币,对他们来说,本币的数量是无限的,根本不用担心,如果没了还可以打开印钞机,但是下跌动用的可是外汇储备,你应该学过外汇储备管理吧,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是有一个适度的规模的,所以如果本币持续贬值总会出现政府也无能为力,只能放任本币的下跌,此时对于国内经济一定是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都纷纷想把自己手中的现金变成物品,银行出现挤兑,看看津巴布韦的那个通胀,还有索罗斯攻击泰铢这个案例更能够说明固定汇率制下忽然政府支撑不住了,改为浮动汇率制,会照成恐慌。实行浮动汇率汇率制的国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市场机制健全,不会造成投机资本的攻击。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国外发生通货膨胀时,通过一价定律及国际收支盈余所带来的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将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尽管不存在通过一价定律及国际收支盈余造成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压力,但由于各国政府不再受国际收支的“纪律约束”,政府就有可能利用膨胀政策发展国内经济,让汇率去承担国际收支失衡的后果,这将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各国物价水平的上涨存在刚性与棘轮效应,结果将导致世界通货膨胀率的加速。
从理论上来说,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是经济因素,比如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其经济规模、其进出口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其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以及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密切程度,以及国内通货膨胀率高低。如果一国经济开放程度高、经济规模小、或者进出口集中于某些产品或某几个国家,一般倾向于采取固定汇率制或钉住汇率制。相反,而采取浮动汇率制度较为合适。
❾ 为什么汇率制度的选择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开放难点
实行固定汇率很难融入国际市场,不利于本国经济,实行浮动汇率风险太大,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就是浮动汇率的结果,总之,发展中国家太弱了,很难对抗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