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人民币贬值应对去杠杆

人民币贬值应对去杠杆

发布时间:2022-01-13 21:37:45

❶ 那么人民币对外贬值会导致财政赤字么

金融界美股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货币向来都是中性的,不要因为是人民币,它就会保护你,不要因为是美元,它就会伤害你,他们同时是在这个世界价值体系的不同的衡量尺度。
此次人民币从上月初加入SDR后,开始贬值,大约持续贬值了一个半月,而最近几天贬值幅度更大,这当然是由于11月外汇储备再次大幅下跌,以及上周五央行宣布脱钩美元,挂钩一篮子货币所致。
从目前情势看,人民币贬值大概率还刚刚开始,随着最近两天美联储宣布加息后,人民币还会继续贬值。这是由于既然人民币脱钩了美元,美元必然要上涨,人民币挂钩了一篮子货币,而其他货币都要相对美元下跌,因此人民币必然下跌。
其实对于中国政府而言,人民币下跌已经是既成事实,也是最近几年早应该预测到的,现在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应对。
一个国家本币下跌后,简单讲,一般采取两类措施,一个是紧缩,一个是扩张。
紧缩的目的是去杠杆、压缩经济的水分、归还债务,货币收缩,以使经济体内的利率上升,从而抬高人民币的币值,比如有些国家曾经实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者提高利率的方式,来稳定资金预期,吸引或者滞留资金不流出,以此稳定币值,经济内部凤凰涅槃,从而萌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再次重生。
这个方式的最大的缺点是,紧缩的货币环境和财政环境可能会让经济窒息而死,如果经济在紧缩和去杠杆中不能再生或者新生,就会进一步恶化,资金进一步流出,本币汇率进一步贬值,进入恶性循环,另外,这种方式风险很大,需要政府的控制力非常强大。
另一个应对举措是扩张,比如财政上扩张,财政赤字扩大,并且进行货币进一步放松,比如进一步降息和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比如,今年以来,央行就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数次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但是政府在财政赤字上几乎是寸步未动.
尽管一直在提加大财政刺激力度,但是由于经济下滑,税收增长缓慢,并且存在严重的收入和支出不对等,财政方面的刺激力度一直不够,比如对中小企业的减税政策迟迟未动,再比如财政赤字率基本是紧紧守住了。
不过随着经济的进一步下滑,决策层意见开始出现分歧,比如,在上月的一次论坛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就提出,3%的赤字率红线和60%的负债率红线,是不是一个绝对科学的标准?是否可以调整?这些观念的僵化并不利于改革,要在实践中调整,形成有指导意义的经济学理论。
今年中国赤字率为2.3%,而2014年底中国负债率低于40%。而3%赤字率红线和60%的负债率红线来源于1991年签订的《欧洲联盟条约》,这一条约根据欧元区稳定和增长协议,确定了区内各国都必须将赤字率(财政赤字与GDP的比率)控制在3%以下,并且把降低财政赤字作为目标。
同时,各成员国必须将债务率(年末债务余额与当年GDP的比率)的占比保持在60%以下。以上数据其实没有算上地方政府的债务,如果算上地方政府债务,以上数据已经非常可观,而由于中国的体制,以及今年进行债务置换的处置方式,地方政府的债务最终还是要由中央政府来背的。
我们先不论目前国际通行的财政赤足率和负债率红线是否科学,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要强调的,财政一定要有纪律,纪律是什么?就是定下的规则一定要坚守,哪怕付出代价,因为你如果不守纪律,你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或者全盘皆输。
在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的情况下,财政纪律尤为重要,试想,在目前赤足率如此小的情况下,人民币还存在持续贬值的压力,如果你还要将赤字率提高,并且还把负债率红线提高,那结果是不言自明的。
事实上,一般而言,当一个国家的本币进入贬值,而且外债本身就很重,自身的经济处于困境,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的时候,大多都选择了宽松。
尤其是在财政方面的宽松,因为政府没钱还债,进口能力变差,有些国家还伴随严重的通货膨胀,怎么办呢,肯定是印钞票或者借债,扩大财政赤字,这种做法非常方便,看起来成本最低,但本质上往往是饮鸩止渴,因为这必将导致本币汇率的进一步下滑,进口能力的进一步减弱,偿债能力的疲软以及可能通胀更加恶化,这是一条不归路。
有些国家或者经济体实行本币贬值,但是没有出现通胀或者经济进一步恶化,比如日本和欧盟,欧盟已经采用QE政策已经好几年,通胀没有起来,但是它坚守了赤字率。而日本2010年实行安倍经济学以前,其赤字率是6.6%,经过3年的安倍经济学的提振,据估算日本的财政赤字率到了今年应该减半到3.3%。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货币发生危机,基本原因都是财政无纪律,政府大肆举债,或者滥发钞票,而且这也是当一个国家的本币发生贬值时,大多数政府的应对办法,但是这往往带来更加严重的通胀和进一步的本币贬值压力。
印钞票本质上是政府对居民的征税,而财政赤字率则是向国民借债,印钞票的好处是成本由居民承受,不用归还,但结果一定是通胀。而扩大赤字率则是政府必须到期归还,归还不了只有借新债还旧债,最终还是不得不印钞票。
最终回到题我们的现实问题,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加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我们是否坚守赤字率和债务率红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❷ 人民币贬值不断,如何应对

人民币不断贬值,相信你的银行客户经理也不断的在灌输人民币贬值,需要配置些海外的资产,海外投资也需要纳入资产配置的组合中呢,那人民币贬值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比如一一妈我去年手头有些钱,在2015年3月的时候,到银行把100万人民币换成了美元,到今天把美元换回人民币,在没有做其他理财或者投资的情况下,我已经稳稳地赚到了5万左右的人民币啦,年化收益接近5%,这就是贬值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影响。

看下图,从去年以来,人民币就一直在不断贬值中,现在1美元=6.7612人民币

那怎么来在人民币不断贬值的趋势中,来防控这部分的风险呢,今天来梳理一下应对方法。

一、直接换部分dollar美元

二、用人民币购买QDII基金

三、购置香港保险

一、直接换部分美元,学术称之为换汇

出国旅行的时候,我们多少都需要去银行用人民币换一些外国人的钱,这就是换汇的动作,他可以抵抗人民币贬值吗,小范围内的还是没问题的。

就如同我上面举例那样,当然啦,一一妈没那么多钱换成美元,还指着人民币在国内赚一年10%的收益了,虽然贬值,目前主要需求在国内,所以土豪们可以换一些

不过土豪们这个有多少不能满足全部需求,一是因为有额度限制,每人每年就5万美金的上限。换完后,如果干存吧,美元的定期存款利率才0.75%,如果买债券类低风险的产品吧,收益区间也就在2-3%上下。

一一妈妈建议,外币理财呢目前可以咨询国内的外资银行,花旗,汇丰都ok,客户经理也可以给到一些专业的建议,不过吧,整体呢,建议占比不要过大,毕竟我们还是在国内生活,不过呢,未来两到三年,有孩子海外留学的计划,可以考虑趁早换汇,可以省下一些钱。

二、用人民币购买QDII基金

先科普一下,QDII是什么,QDII 是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的英文缩写,具体来说,它是国内的投资机构比如银行或者基金公司到海外投资股票、债券、公募基金、贵金属、金融衍生品等。购买了QDII基金,等于间接投资了海外市场。

QDII呢,操作比较方便,直接用人民币买,不用你跑银行把钱换成美金,二呢,他由专业基金经理操作,投资海外的市场,比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啦,新兴市场,还可以投资海外的高收益债券,另外海外的房产也可以,这就是房地产基金,下次专门在写一篇介绍一下,也蕴藏了很多惊喜哟

所以总结起来,QDII可以收获两部分的收益:一人民币贬值的收益,二,海外市场的收益,美国加息预期持续不断,经济向好,市场其实整体走强的,未来预期还是蛮ok的。

目前市场上可售的QDII基金共105只,有67只获得了正回报,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7.43%。其中,投资于美股的QDII基金的全部实现正收益(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一一妈妈总体建议呢,QDII属于风险波动较大的一类产品,要投资的话,最好听从专业机构的建议,并且一定要自己有风险承担能力,还有就是投资不要贪婪,收益达到目标收益比如我15%左右,今年就到此为止,不过好处呢QDII门槛不高,1000元以上均可涉猎,所以想一定程度抵抗人民币贬值风险的,可以适当参入。

三、购置香港保险

这两年去香港购置保险的土豪们越来越多了,一方面有一份保值,另一方面,确实可以持有部分的美元。香港保险产品相对与其他海外理财产品而言比较稳妥一点,门槛相对也比较低。相较于内地保险,香港保险本身的保障范围和收益率其实还是蛮有吸引力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地方,香港投保必须本人去香港购买,不能内地刷单,这是地下保单,不认的哦,另外呢,需要注意的是2016年2.4日起,中国银联国际发布最新指引,银联卡境外刷卡交易额度限制为每次交易最高5000没有,不过可以多次刷卡。

总之呢,一一妈妈建议无论人民币还会不会下跌,还会跌多少,其实我们不用过于担忧,咱们要做到的呢,就是别傻傻的把钱攥手上,合理有计划的安排在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和方式上,未来是属于你,你的钱还是属于你,并且相信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哟。


一一妈妈微信公众号:一一妈妈说理财 oneonemamilife

网络问咖入驻大咖:汪凡

金融狗,两个熊孩子的妈妈,和宝宝一块萌翻生活,理财理生活,微信等你和我分享你的心情理财故事

坚持原创的一一妈妈,金牛座,金融狗,若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公众号转载请通过私信联系作者本人获得授权

❸ 我们应怎样应对人民币贬值呢

不懂金融的人永远也不明白钱为什么能买的东西越来越少。似乎一只无形的手。掠走了我们的财富!购买定期利率的投资产品,例如债券基金或货币资金。风险与收益都是相对较小,相对平稳。收益率必须大于通胀率,才有保值、升值的可能。投资P2P金融的产品,最好选择信用高的品牌网站。年收益高于12%需要谨慎,为了防止血本无归的可能。在高信用网站收益率大于通胀就可以投资,低信用网站可小额投资。做好损失的准备,基本生活费要留下。多数产品声明:不同于存款,不保证保本,说明会有亏本甚至血本无归的可能。虽然是低概率。开户金融衍生品账户,如股票、期货、期权、股指、外汇。没有1年不要想着会赚到钱,没时间做的人,最好不要入场。其中的血与泪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可投资艺术品,如最近兴起的古董、字画、百合。没有金刚钻不要揽瓷器活,风险与机遇是孪生兄弟。没有免费的午餐。放高利贷。第一种交给专门放高利贷的人,一个月收取一定利息。第二种过滤小额贷款公司直接与客户接触,进行放贷。投资人,给予需要的人。将来有一天他飞黄腾达,你也跟着升,在一个人即将失望时给他希望。最危险的事就是寻求安逸,最安全的事就是主动承担风险。

❹ 如何应对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老百姓怎么办

一放一收,老百姓的收入:买泊来品更贵、买国内日用消费品、生活物质,需要更多的钞票。

❺ 如何应对人民币贬值

如果您认为现在人民币已经进入2个阶段 如何应对3个阶段:(人民币国内贬值 )就立即用人民币买入外币和黄金。黄金买卖您同商业银行签订纸黄金协议就可以买卖了,同股票交易一样。

❻ 评论:去杠杆对汇率仍有信心 人民币贬值不值

6月6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即期汇价连续两日双双调升,其中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涨59个基点,连续三日上涨,摆脱了上周人民币连续下跌的趋势。一时间市场意见摆脱上周灰色论调,又开始集中认为人民币有望继续延续稳定,甚至有意见提出人民币应该成为避险货币。
近两年来,人民币币值变动一直是市场的关注点。相对来说,海外投机者看法摇摆比较快,从2014到2017年上半年看空到2017年下半年看多,再到现在相对中性。总结下来,主要有三个角度,金融体系崩溃论,货币超发论与海外分散投资论。崩溃论主要发自于对中国杠杆水平的担忧,超发论拿M2说事儿,而海外投资论基于中国居民金融资产的自发性全球配置叙述。
短期来看,因为巨大的外汇储备与并未全面开放的资本账户,人民币币值依然处于可控水平,但这显然不是大家最关心的。笔者试图从三个角度分析下,中长期来看人民币的走势可能也并不似上面三种论点所预期的弱势,相对每个论点都可以找到反例。笔者将这三个角度归纳为人民币(RMB)的利率(Rates)货币(Money)与信仰(Belief)。对应上述三个论点,可以理解为利率对应配置,货币对应超发,信仰对应崩溃。
中国利率配置的优势
首先谈利率(Rate)。影响汇率的因素很多,但不管业界还是学界,利率一直被认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可比利率水平上,近两年中国比美国高很多。这里面不仅有美国QE遗留下来的因素,也有中国为了去杠杆所执行的中性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
银行层面,中国三个月SHIBOR为4.35%而美国三个月LIBOR比中国要足足低两个百分点,只有2.31%。市场另外一个担心是美联储持续加息的影响。按现在的dot plot,联储利率会在3.375%见顶然后会下降,加上常态的libor-ois价差25bp,三个月LIBOR利率的顶点也不过3.625%,依然远远低于中国的SHIBOR或者AAA级NCD的利率水平。零售端,美国货币基金利率在1.8%左右,而中国的货币基金利率持续维持在4%附近。另外一个可比利率是美国10年联邦机构债的3.2%与国开债的4.45%(因税收差异国债不直接可比),利率相差1.25个百分点,中国债券依然具有明显优势。
人民币的利率优势不仅反映在名义利率差,同时也反映在实际利率差上。截至4月,美国CPI与核心CPI分别为2.5%与2.1%,而中国的对应数字仅为1.8%与2.0%。因此,人民币的实际利率优势比名义利率还要高上0.1到0.7个百分点。
利率吸引力之外,中国债券与其他国家的债券相关性也非常低,利率变化13周滚动相关性过去5年的时间里基本在-0.5到0.5之间震荡。而其他国家的债券相关性如此之高,有些机构去年甚至放弃了分散投资而专注于少数几个发达市场。同样的,中国股票与其他国家的股票相关性也非常低。金融学原理告诉我们,金融唯一的免费午餐就是风险分散。因为中国债券股票与其他国家相关性低,因为外资在中国债券股票市场占比低,随着中国资产规模的壮大(中国债券市场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规模),随着中国资产逐步进入各种指数,外资对中国的资产配置会有相当大的增长。放眼望去,外资在开放的债券市场,如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尼,占比都在25%以上,最高甚至到70%。即使是日本欧元区这种零利率负利率的国家,外资占比也接近总市场的10%到20%,抛去日欧央行所持,外资占比更高。所以,中期的视角来观测,外资流入中国光是债券市场至少是万亿美元规模之上。此类配置型流入会对冲中国的配置型流出,对人民币形成支撑。
高M2并未导致通胀
第二个角度,货币(Money)。市场上流行的观点是,中国的M2如此巨大,按现汇价格,中国可以买下全世界,所以人民币必须贬值才行。这种说法虽然貌似有理,但更多是情绪化宣泄。同样的论述曾经应用到日本,但日本经济停止增长近30年,日元虽然大幅波动,但并没有趋势性贬值。
从中国台湾的角度来看,特别关注M2也没有道理。事实上,很多热衷于炒作中国M2/GDP比例2以上的人并不了解中国台湾的M2/GDP比例在2010年左右达到了2,现在已经上升到2.4。中国台湾的M2存量规模接近世界第十大经济体的加拿大的GDP规模,介于俄罗斯与澳大利亚之间。同期美元对新台币基本在29到33之间波动,一个多月前还曾回到了29。
货币贬值与否,相当程度上决定于新创货币是否带来足够的产出。一个简单的货币超发度量可以定义为M2增速——名义GDP增速。中国货币超发通常在正的2%,但去年是负数,年底8.1%的M2增速对应11%的名义GDP。按此指标,去年中国的货币超发速度远远低于美国,于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许并不完全出人预料。今年以来,美国的M2增速在下滑,名义GDP在回升,而中国的M2增速稳定,但名义GDP增速略有下滑,所以美元的回升从这个角度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在中国,货币发行带来的另一个担忧是很多人认为中国实际物价很高,出国对比觉得比发达国家都高。具体到某个特定产品上,这很有可能,比如说豪车,豪包,豪表。但这些观察都有明显的选择误差。这些偏差分为两类,一是税收效应,奢侈品中国的关税高。二是购买效应,出国旅游与媒体具有话语权的以高收入群体为主,而此类人群容易为高端品牌支付溢价。
两个观察点说明中国的整体物价虽然比以前上升了很多,但依然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第一个观察点是IMF、世行甚至CIA按PPP计算的中国GDP都远高于名义汇率计算的GDP;第二个观察点是最近UBS的一个报告,给77个全球大城市的物价与收入排名。物价方面,中国最贵的两个城市,北京与上海仅仅排在45到50之间,落在了后半段。
去杠杆对汇率仍然有信心
最后一点,信仰(Belief)。中国近些年最让人诟病的就是杠杆问题。这方面,经济体杠杆速度增长过快确实带来了更高的风险。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防范风险被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但是,中国的杠杆水平是否一定必然会对汇率带来威胁,这点是值得商榷的。
日本,如此高的负债率,国际市场上有个风吹草动,大家第一想到的是买日元,看日元升值。
所以,这里的核心不是中国的绝对负债率高低,而是中国到底是个传统的新兴市场国家,还是一个跟美国一样“例外”的大国经济。按新兴市场国家经验,如此高负债率的国家最后都崩溃了。但按照发达国家经验,很多经济可以在高负债水平下稳定一个相当稳定的汇率。
这里澄清一个常见的错误概念,正如我们看股票除了看PE,更要看PEG一样,看一个国家,我们除了看其负债水平,更要看其增长水平。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中国的负债率与发达国家处于同等水平,但其名义增长至少为发达国家的2倍,那么为什么不是发达国家先出危机而一定要是中国呢?汇率是比谁更好同时也是比谁更烂,比烂的话,很多发达国家更不乐观,其债务率远高于新兴市场,但增长率却低很多。
过去很多年国际投资者豪赌做空人民币失败的一个核心原因并不一定完全是因为中国政府的干预,而是其屡试不爽的模型出了问题。传统的新兴市场危机演化路径是资产价格下跌带来资本外逃带来本币贬值带来通胀上升带来加息带来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的闭环。这个闭环应用在中国有两处链接被打断,一是资本外逃(法理上,中国的资本账户依然没有开放),二是汇率贬值并不必然地带来通胀,给了中央银行支持经济恢复信心的空间。
还有一个层面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含金量。传统的经济发展演化路径是第一到第二到第三产业,前两个占比越低,经济就越发达。但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家在反思这个问题,美国与各国最近的贸易争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美国希望制造业回归的举措。如果把制造业作为一个经济韧性的度量指标,那中国自加入WTO后的演化是惊人的。中国制造业附加值全球占比从2001年的7%不到上升到了2015年的近30%,几乎等于美国日本与德国的总和。全产业链结构,也使得中国可以更有效地抵御冲击。
制造业是中国汇率稳定的基础
最近的贸易争端还可以提供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人民币的估值。自2005年人民币升值以来,中国出口产品占全球贸易份额一直在上升。直到今天,中国出口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产品没有竞争力,而是贸易壁垒。很多企业抱怨人民币升值导致利润缺失,但同时他们所面临的竞争对手经常不是邻国而是邻居。邻国与邻居有很大的不同,前者需要低汇率保持国家的竞争力,后者不用,只需要时间调整。
关注未来,全球对美国的“信”及对中国的“不信”也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第一层面可能来自赤字。事实上,今年几乎所有的卖方经济学家都开始拿美国的双赤字说事,顺差逆差这个事实很难用来短期交易,很多分析师今天可能希望他们并没讲过美元弱的故事。但这个问题会一直存在:一个双赤字的货币其支撑或底气从哪里来?答案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答案也可以反过来:有则信无则不信。反过来这个角度,中国是“有”的国家,一个制造业占比如此之高的国家生产出足够多的产品提供了让其他人持有其本币的“有”的基础。一个进口量最大的面对众多出口方的中国,也许不一定有原油定价权但有一定的买方货币选择权不足为奇。这里顺便提一下上海的人民币原油期货交易。短短的两个月,上海原油期货持仓量已接近纽约或者伦敦原油期货持仓量的2%,而其交易量已经达到了后两者的15%~20%。未来几年内,部分原油贸易的人民币化可能会让市场从“不信“到”信“,进而影响到美元与人民币的供需格局。
汇率水平一直是个多维度的难题,预测汇率跟预测很多金融产品的价格一样,通常结果是让人失望的。笔者的目的不是预测,而是想提供一个分析角度,讨论下为什么人民币贬值并不像近几年很多分析所讲的与很多人预期的那么必然。其实,贬值甚至不值得期待,就像人们不该期待其所持物产贬值而是应该把办公楼或者住宅装修得更有吸引力。天下国家,本同一理。

❼ 人民币贬值对货币供给量和现行货币政策将产生什么影响跪谢!!!

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在于外汇市场上存在人民币供大于求的状况,也就是说很多人用人民币来购买外币,所以人民币就贬值了。而外币是在央行存着,所以也就是说人民币大量回流央行,这也就意味着基础货币减少了,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以倍数减少。
而对于货币政策的选择,这个就比较难说了。因为,不同的角度会导致不同的政策选择。
如果是站在央行想要稳定人民币币值的角度出发,那么其将选择一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从而使得国内需求减少(根据凯恩斯模型),也就在四部门模型下,进口减少,也就是使得外币需求下降。而且,由于货币紧缩,使得国内通胀率大为下降,在人民币名义汇率已贬值的情况下,实际汇率可能贬值更多,从而会进一步导致进口减少并促进出口增加(假定一般国家均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顺差或者逆差大幅降低,也就自然稳定币值了。
不过,就现实而言,一般国家(出口导向型国家)都希望自己的货币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这有利于扩大出口而拉动GDP增长,因而央行可能不会做出货币政策反应,甚至进一步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抵消之前所述的货币供给减少而导致的国内总需求的减少的负面效应,从而保证经济增长得以持续。
综述:前者是以国际贸易平衡为目标所制定的货币政策,后者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货币政策。

阅读全文

与人民币贬值应对去杠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光大银行保险理财产品有哪些 浏览:286
投资理财教程 浏览:995
黄韦中股票 浏览:11
第一套朝鲜币价格 浏览:448
今日乌鲁木齐钢坯价格 浏览:559
信托投资房地产限制 浏览:674
银行定期理财产品收费 浏览:335
10的后置佣金 浏览:788
少儿平安福保险佣金是每年返吗 浏览:294
期货交易36记 浏览:39
抖音佣金几个点 浏览:498
usdjpy求双向汇率 浏览:1
杠杆租赁方式设计的当事人有 浏览:781
东莞2019年融资租赁补贴 浏览:781
期货客户群 浏览:456
内蒙古经济金融发展有限公司 浏览:523
金融公司招培训专员靠谱吗 浏览:210
全国现货交易所有哪些 浏览:182
申万期货交易平台 浏览:587
非金融服务利息可以开票吗 浏览: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