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影视评论的题目怎么取
题目切记太长、
关进是新颖、
可以说题目是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而且题目是可以套用的哦、
记住几个、学会联想、
可饮用一些诗词名句、
比如、
为谁风雨立中宵、
我想当年考试就多次用过这个、
还有就是可以留意下别人的好题目、
题目也是需要积累的哦、
嘎嘎、、祝你学习进步、
㈡ 兼职影视评论人员靠谱么
就是水军,发一个帖子几毛钱。
是真的,不过不排除有骗子,做的时候还是要小心谨慎学会辨别。
㈢ 影视评论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影视评论是以艺术欣赏为基础,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审美评论。影视评论的写作不拘一格,考查的初衷就是看你是否有一个艺术工作者应有的感性和鉴赏能力。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有感而发,率性而为。因为它属于议论的范畴,这就需要你去冷眼旁观的分析,要感性欣赏和理性欣赏相结合。
要写一篇影片分析,首先就要确定写作的角度。一部影片可分析的方面和角度非常多,有的考生一会说说影片的主题思想,一会又分析剧作结构,一会又分析视听语言方面的特色,觉得方方面面都想说一说,但又说得不深入,反而顾此失彼,成为结构杂乱的败笔之作。一篇优秀的影片分析永远不是面面俱到的,永远都是抓住其中一两个突出的方面深入地论述。影视评论除了对影片的叙事层面的分析外,不可忽略的是还要从技术的层面对影片的导演手法、视听语言的技巧进行分析,如侯孝贤、杨德昌等电影大师的影片中视听语言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长镜头的运用,用长镜头表现激斗场面,造成一种视觉的间离效果,那么考生就可以分析导演内心所蕴藏着的民族审美心理。再如张艺谋的《红高粱》,绚烂的色彩结构着生命的激情与张力。考生就可以分析这部影片中色彩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导演这样运用色彩的匠心所在。当然,对于参加本科入学考试的考生而言,大多数都未进行过专业的视听语言方面的训练,因此,导演手法、视听语言的分析不宜涉及得过多,考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出影片中一两个突出的视听语言的特征,则可以进行视听分析,如果不能找出影片突出的视听语言的特征,也不要不懂装懂,可以较浅层次的提及,然后着重进行社会学的主题分析和叙事技巧的分析。
影视评论的写作方式不必拘泥一格,可以有个性的选择。影评的一般层面的写作格式是:
首先要谈谈你对影片以及影片本身所体现的整体风格的感性认识,也就是你对影片所讲故事的直观感受。
其次,用凝练简洁的笔调陈述影片故事的内容,一定要注意,对故事梗概的叙述不要过多,几句话把握影片大体的叙事脉络。大篇的叙述故事内容是考场的大忌。
再次,找一到两个合适的点展开分析,这些点必是让你感触较深,你一时无法忘却的片段,当然也可以是影片主题的展开及影片叙事的方法,在对这个点展开细致分析的同时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视听语言的分析。这样就不会让人把影视评论和文学评论混淆。在展开分析的时候要注意,一定不要泛泛而谈,要深入地理性地分析这些点对主题所带来的升华,对人物塑造所起的影响,导演设置这个情节的构思和用意,导演在影片背后所做的人文关怀。以及影片是如何在一些关键的情节点上运用音乐、色彩、构图等影视语言来渲染情绪、营造氛围等等,而不要蜻蜓点水般地一带而过。
最后,要对影片及考生自己对该片的分析进行总结。
影评最大的要求就是对编者真实意图的还原,千万不要过分夸大和神化影片。要深入解析导演本身的思考,要挖掘出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其实不论什么样体栽的写作方式和姿态,最忌的便是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很少有一些考官会在一种古雅的文字前挑剔技巧,每一种文字呈现出的姿态,就像山间涌出的河流除了欣赏,没人可以挑剔它的形状。以上的文字只是给你提出了一些大体的写作模式和思维方向,并不是标准,每一个人都有其属于自己的灵性,将你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考试文章的写作中,你就是最好的。
㈣ 影视评论是何专业
影视评论就是观众在观看完电影以后的所感所想。相对于专业人员来说,电影评论也可以写成复杂详细的电影分析。在网络发达D版电影猖獗的今天,使我们有机会可以看到各国各时期的电影。我们的视野因为电影加倍开阔,这是一个幸福的时期。然而这种便利实在是太容易得到了,一些东西随之混乱起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对电影的理解也就变得差异很大。
㈤ 一般影视签约要交佣金吗要交的话要交多少
近日,新京报以《群众演员怀柔生活调查》为题,报道了群众演员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现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记者也曾对活动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周围的群众演员作过采访报道,通过一些知情人士了解到了群众演员的悲苦生活及一些影视公司骗人手段。记者再次赘言,提醒群众演员注意防范非正规影视公司的骗人伎俩。
一般正规的影视公司都是不收费的,而是以经济人的身份出现,等有业务往来的时候从中抽取佣金。但是一些非正规的影视公司的操作手段却恰恰相反,他们往往使尽浑身解数,巧立各种名目,诱骗群众演员交费,以致几乎所有的群众演员都有受骗的经历。
以下是一些影视公司惯用的收费名目:一是建档费。不管你是否适合干群众演员这个行当,你都毫不例外地交上这迈进影视公司大门的“第一费”。一般收费30、50元不等。第二是签约费。这是一个特别唬人的收费名目,因为只要你签了约,你就是影视公司的正式演员了。一些虚荣心很强的人很在乎自己这个名号。签约费至少三四百元,有的公司收费上千,收费情况不尽相同。第三项收费名目叫试镜费。这个费用也得几百块钱,试镜的过程也就是让你在镜头前晃几下,然后回去等通知。第四是拍片费。他们会把你介绍到和他们有合作往来的摄影棚拍片,花费少则千元。第五是培训费。如果你在试镜、拍片的时候,副导演说你的条件不错,但是缺少必要的培训。那么,你就要进他们公司开办的影视艺员培训班进行学习深造。但进这个班的代价是沉重的。你至少要交上800元以上的培训费,有些培训班的费用会更高,成千上万的有的是。培训后仍然没戏拍的群众演员有的是。
有的影视公司虽然有公司的名号,也会招一些演员,但群众演员交钱签约之后,并不一定有戏拍。笔者经常会在报纸上看到某某剧组招聘演员的广告,而且还标明高额的演员出场费。实际上,很多招聘广告就是一些影视公司操作的,根本不是剧组在招聘演员。一些不知内情的男孩女孩很容易就会上当受骗。
除此以外,一些影视公司和群众演员签订的“经济合同”也存在很大的猫腻。比如有这样的条款:甲方(影视公司)将保证乙方每年至少不低于 5次以上的演出机会(合同底线)。如合同期内甲方或乙方未能完成对乙方的演出任务,甲方或乙方可延长合约到一定的时间,直到双方完成任务为止。注意,问题出来了。合同里没有规定演出的具体细节,它可以是一些主要角色的演出,也可以是群众演员的演出。如果,签一年的合同只保证提供5次群众演员的演出,其最高的收入也就100多块钱,而仅签约费一项就三五百甚至上千元。况且,一些影视公司如果不直接接剧组的戏根本连群众演员的戏都保证不了,又何来角色呢?所以,一些经济代理合同实际上维护的都是一些影视公司自身的利益,是影视公司给自己定制的一件看似合法的护身符,受骗的还是群众演员。
揭示某些影视公司骗人的伎俩,其实是为了净化由群众演员撑起来的这片演艺天空。现在的群众演员已经形成了一种行业,很多人就把干群众演员当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既然形成了规模,形成了一种新兴的行业,就要有一定有部门或者协会对这个行当负责,去切实维护、保障、规范这个行当的健康运转。实际上,群众演员的生存现状很令人担忧。很多人没有饭吃却还要在这个行业里撑着,而不少人则是被某些影视公司骗得身无分文。对此,群众演员应加强维权意识,该积极举报,切莫怕惹麻烦而自认倒霉,这无疑会助长影视公司的嚣张气焰。另外,一些影视公司的群头动辄对群众演员拳脚相向,类似的殴斗在这个圈子里面算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有关部门应该严厉惩治这种“流氓行为”。只有大家共同关注这个行当,才能既维护群众演员的合法权利,又促进文化娱乐业的健康发展。
㈥ 影视评论兼职赚钱是真的吗
没有这个兼值
㈦ 影视评论怎么写
影视评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写
1 看过该剧的原著小说,可以写剧中和小说中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对这些改动有什么看法。
2你是某位明星的粉丝,可以评论单纯看这位明星扮演的角色如何。
3 综合评论。你可以评论这部剧的整体事件,或者服化道具。剧中特效等等。
㈧ 影视评论的主要方法
(一)介绍式评论
介绍式评论主要是对一部影片的介绍,同时带有一定的评论性,这类评论对于那些没有看过某部影片或者对影片不是很熟悉,希望得到更多了解的人们尤其需要。它着重向人们提供有关影片的基本情况,比如影片的题材、情节、导演与演员的信息等。这类评论一般表现出明显的商业导向,承担吸引人们前来观看影片的任务。所以在一般的考试中,不适合此种评论。
(二)鉴赏式评论
鉴赏式评论也是常见的电影评论的重要文体,或称之为鉴赏式文章,这类评论主要侧重于对影片某个方面或角度的评述,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影片的一定特色的分析,使观者增强对于影片某个方面的感受与了解。鉴赏式评论的服务对象是大众,目的是让更多的人通过阅读文章,获得对影片较深刻的领悟。这类评论一般可以不顾及影片的全貌和整体特点,而只对于影片的某个方面,比如某一段落、某一情节某一人物特点加以评述,可以以一个普通欣赏者的角度,集中通过对于一个点的描述分析,甚至不排斥少许富有感情色彩的表现,从而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觉。
(三)理论式评论
理论式评论也可称作阐释式评论,是电影评论中最为典型、最常见的评论文体。人们通常在报刊上看到的评论主要属于这类评论。这类评论的写作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影片的理解分析,对影片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让更多的人通过对评论的阅读,获得对影片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
(四)研究式评论
研究式评论是专业研究人员对于电影的分析和评论,其研究文章是理论性更强的评论,这类评论有时也就是学术论文。
我们参加专业考试,主要就是要求写好第二和第三两种评论,由于考官的要求不同,考生必须选择其中的一种来写——创作专业要求第二种,理论专业要求第三种,在艺术类院校的招生要求来说,这两种理论上没必要分得十分清楚。
二、影评写作技巧
(一)开头
对于文章来说,好的开头也非常重要,一是影响到意思的表达,是结构安排的重要一环;二是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沿着作者铺设的道路一览全景。因此粗糙的、千篇一律的开头,或者令人懊丧的语气,都是写作中的忌讳。影评中的开头非常重要,它往往决定着文章的走向,考官在阅卷时,一般都是先从考生试卷的开头来寻找这篇文章的中心点。一般来说,开头都与影片的特色联系在一起。常见的开头模式有:
1.用感悟启示来开头。比如:人的一生是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的历程从来就是不平坦的,一个人想要在一生中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在挫折面前应如何应付,影片用实际行动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和深深的启示。
2.用审美激情来开头。比如:看影片《天使爱美丽》已经好些日子了,可一回想起那部片子,就感到有一种崇高、激动、豪壮、舒畅的感觉涌上心头,可谓绕梁三日而不觉。我想,这恐怕就是它的美学意义在我心中泛起的涟漪,引起的震荡。
3.用排比造势来开头。比如:音乐之声,让每一个人都怦然心动的旋律。电影《音乐之声》讲述了一个民族不屈抗争的故事。影片中旋律和故事连在一起,让观众在壮美的感受中,经历了心灵的震撼和感情的倾泻。
4.特色定位来开头。如:“为历史而作,为人生而写”的影片《音乐之声》以宏大的场面、磅礴的气势、昂扬的激情和悲壮的美质,重铸了“主旋律”电影的形象坐标,使“主旋律”影片与历史的丰富细节结合了起来。在“主旋律”影片中,它是世纪末的新收获。
5.用转折(以示公正和辨证)来开头。比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独具特色的影片,它不仅获得了国际大奖,而且也使观众为之感动,但在感动之余,我却总觉得影片中有些令人遗憾的地方。
6.用联想升华来开头。比如:艾米丽,一个可以给孤独老人找回50年前回忆的孩子,一个可以将圣诞公公邮寄到世界上任何角落的孩子,一个用语言为过马路的盲人伯伯描绘美丽世界的孩子,一个为寂寞的女房东送来40年前相思信的女孩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间真情,品味出人生一世的生命真谛。
7.用有关名言开头。比如:著名导演罗姆说过:“电影具有比任何其他艺术更富表现力的细节”,确实,在我看来,《茜茜公主》中的细节不仅具有以小见大,深化主题的表现力,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影评主体
主体段落当然是很重要的构成部分,介于开头与结尾之间的部分,承担着分析的使命,考生在文章动手之前,应首先整理好自己的思路。思路的清晰,符合正确的理论前提,采用科学的思维、逻辑形式才能保证论点的正确性。由于主题部分的篇幅较长,我们无法详细举例。提醒如下几点:承接开篇;最好分成各小段,论证要扎实,切忌轻浮;注意必要的修辞手法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等策略来分析。
(三)结尾
与开头受到相近程度重视的是结尾。俗语有云“头难起,尾难收”。一篇影评文章假使开了好头,却无好结尾配合,同样会令考生惨遭失败命运。好的结尾,可以使文章的最后部分仍然有浓厚的韵味,甚至可以使余韵延伸到文章阅读之后。好的结尾应该做到:1.将文中的思想一贯到底,文气不断,首尾相应,不仅有形式上的完整之妙,更有意义上的相通之感。2.卒章见志。如果文中分析得好,水到渠成,自然地得出结论,会给考官以充分的可信感。精妙的结尾更像一个惊叹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历久不忘。
结尾一般方法:
1.简要总结式。在许多内容复杂难懂的影评结尾处常用此法,它不仅可为读者收拢正文所开诸头绪,提醒正文内容,而且更可强调重点。
2.号召式结尾。这种结尾秉承前文宗旨,利用简洁文字,强调主题的价值,并希望有更多反思、讨论。
3.反诘式。这种结尾以反问来强化意思,使正文所点化的意思更有其力度。
4.进一步扩张法。这种结尾,在正文结束后,使讨论的问题有进一步的扩充,除保存本有力量外,更加入了大量的辨析,给文章留有一个永远追寻的印记。
5.设置疑问结尾法。这种结尾法与扩张结尾法在精神上是相通的,但它却以最终的一个疑问作为结尾,留下了不尽的思索。
6.议论深化结尾法。这种结尾议论手段,使影评的中心观念再次得到强调。
7.缺点陈示法。这类结尾当然是与正文结构紧紧相连的,以主要的篇幅力赞影片的成功,最终,则笔法转来,指陈出若干的不足,期待引起关注。
8.描述结尾法。这种不常见的结尾是借着自然的叙述来完成的。它是理性分析之后,选择适当画面评议予以衔接,同时也是一种特别感人的结尾方法,一种十分富于音乐效果的带有余韵的结尾法。
9.借他人的话语结尾法。这种结尾法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它选择一句、一段专家或名人的话语,不但替我们表达了意见,而且,也使所发见解有了可靠的支持。
10.自然结尾法。此种结尾最常见,它们符合行文的需要。我们说过,结尾方式亦无定式,绝无任何公式可概括无疑,主要依文章来势和表达需要而选定。
㈨ 影视评论工作靠谱吗
影视评论就是电影或电视剧的观看者,在观看完电影电视剧节目以后的所感所想以文字语言、语录等形式表现出来,发表的一种评论看法见解等。相对于专业影视评论人员来说,电影评论也可以写成复杂详细的电影分析。影片分析的最终目的即在于使人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后,能更加欣赏它。相对于此,电影评论就可以宽松很多,评论者只要找出可欣赏点,在自己可理解范围内进行评论即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使我们有机会可以看到各国各时期的电影。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以及环境不同,对电影的理解也就变得差异很大。
㈩ 影视评论该如何详细的写啊
1.什么是电影评论
电影评论就是观众在观看完电影以后的所感所想。相对于专业人员来说,电影评论也可以写成复杂详细的电影分析。影片分析的最终目的即在于使人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后,能更加欣赏它。相对于此,电影评论就可以宽松很多,评论者只要找出可欣赏点,在自己可理解范围内进行评论即可。
在网络发达D版电影猖獗(我坚决支持这种猖獗)的今天,使我们有机会可以看到各国各时期的电影。我们的视野因为电影加倍开阔,我想这是一个幸福的时期。然而这种便利实在是太容易得到了,一些东西随之混乱起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对电影的理解也就变得差异很大。
首先我们要决定将要写成的评论是写给谁看的。根据假想读者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评论分成是专业评论和非专业评论。在我的理解中,所谓专业评论是指能对电影制作者产生直接影响的评论,它可能包括场面调度的批评、摄影手法的批评、影片剪辑的批评、叙事结构的批评、表演的批评、主题象征意义的批评等等的评论。这种专业评论在网络上很少见,因为专业的评论需要借助一些辅助的评论工具,这些评论工具并不被非专业人员所熟悉,这样就使专业评论只能在某些小范围内产生影响。这些工具包括美学、结构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理论等等。根据切入的角度不同所选用的工具也不相同。
以下本文所讲的“评论”若没有特加说明主要是指“非专业评论”。
2.电影评论如何写
一般来说,当你看完一部电影,想写点东西表达一下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感想或者领悟,这都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你可以写一篇跟自己心情有关的日记,也可以写一篇根据电影某个情节所引起的感性散文,或者还可以写一篇根据电影所描述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的文章。基本上写出任何东西都是值得鼓励的。
2.1,写影评前的准备工作
在写一篇影评之前,我的建议是:
1,选一部自己喜欢的影片。在评论前,评论者首先是观众,自己喜欢最重要。同时建议要多看电影,但自己不喜欢的电影不要勉强看。
2,所选择电影要多看几遍。要尊重电影。
3,尽量多的掌握一些电影评论分析的工具,尽量多的了解此部电影相关资料。
4,搜集一下这部影片曾有哪些评论,以免重蹈前人说法。
5,要勇于怀疑。
2.2,观感与通过观感进行对电影的初步分析
在观看完影片以后,你的直接观感就是对这部影片的最初评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事实上,对电影的最初分析已经在观看影片时完成。当观众看电影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向影片提出问题,“情节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演员所说的台词是否符合在影片中的身份?”在电影进行中的每时每刻观众都会对影片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观众会试图从电影本身的解释中找到“合理”的逻辑性,也会时刻根据以往的个人经验来审视着画面的可能性。观看好看的电影时我们会说,“是这样啊”或者“哦,原来还可以这样啊” 。我们不喜欢的电影往往是那种看着很虚假的“不真实”的电影,这种电影就像是背叛的情人所讲的蹩脚谎言。当然,如何愉悦观众是电影制作人所要关心的,作为评论者来说,不但要找出电影好看(合理)的地方,还要试图分析为什么。
2.3 电影评论的基本构成
影评通常包含的几个部分:电影简介,评论正文,引文出处。
电影简介
电影简介可以分为电影的基本简介与服务于评论正文的扩展简介。
基本简介通常包括电影的原名,电影的中文译名(别名),导演,主要演员,类型,片长,上映时间,国家等等。最好也要找到这部电影的海报。这里除了电影名称以外其它都不是必写项目。根据评论的需要,我们还可以加入剧情简介。剧情简介是对电影的再叙述,由于评论者对于电影理解的局限,再叙述时应尽量避免加入有严重主观倾向性的解读。建议剧情简介不要超过200字。
扩展简介通常包括对电影制作人员的更详细的介绍,影片产生背景的介绍,影片所描述的社会背景介绍,影片所获得的奖项等等。扩展简介作为评论的资料性工具要有选择的引述。扩展简介如果没有对评论产生直接影响,建议果断的舍弃,或者可放置于评论正文之后。
评论正文
①从观感轻松切入评论
我们注意到,观感往往产生于电影中最能让观众理解或是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因此对观感的分析也就成为对这部电影最容易入手分析的切入点。我们只要问一下自己,这部电影哪里最吸引人,然后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是分析工具解析一下为什么吸引人,评论就产生了。
观感作为最初对电影的评定,势必会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会因为评论者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不必刻意减少这种差异,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差异,才使得评论更加开放,有了交流的土壤。因为影评的目的是发挥综合能力欣赏作品,同时将作品的丰美面呈现出来提供给别人,所以开放式的评论也就不必排斥专业分析工具。我们也不能夸大专业分析工具的功能,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影片分析方法并不存在。
观感是电影对观众的影响结果,它意味着观众从电影中最直接的得到了什么。对观众来说,观感从来就没有对错之分。作为评论者,要相信自己的观感,不要被导演的名气或电影所获得过的奖项等非电影本身的因素所左右。那些非电影本身的东西只能印证观感,而不能产生观感。
②列举部分常见的评论切入点
1通过主题解读评论:例如,你可以通过《不准掉头》来解读“倒霉”,可以通过《躲闪》来解读“少年的爱情”,可以通过《着魔》来解读“疯狂”。观感可以让你对某些电影归结出一个主题词语,然后品味分析一下,电影所提供的哪些感知手段让你对这个主题词有了更好的理解。一个电影是如何变成一个词语的诠释例证的?
2相似主题联想评论:《两支大烟枪》《尼古丁》。
3通过形式对比评论:例如,作为警匪片的《猎豹行动》对以往战争片形式上的借鉴,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拍摄警匪片的新方法。与之对比的对象可选择《黑鹰计划》。
4典型例证:例如,可以通过木偶片《美国战队》的分析找出若干“美国大片”所常犯的“大片通病”。
5同系列讨论:从茂瑙的《吸血僵尸》到《惊情400年》《刀锋战士》《吸血情圣》等这一系列以“吸血鬼”为主题的电影从内容到形式上有哪些变化。又比如说以同性恋为题材的《橱柜里的男人》《男人心中只有男人》等等。又或者《异形》系列或《黄飞鸿》系列等等。
6伦理讨论:例如可以通过《老男孩》与《发情日记》来比较东西方伦理差别,《关于我们的爱情》来讨论母女关系。
7了解型电影:例如,从《梦想阿根廷》与《官方说法》中可以对“军权政府”有个初步认识。也可以在《戏梦巴黎》中找到些“新浪潮”的气息。
8结合他人的评论对电影的再评论。
9对某些导演或演员的偏爱也可以让我们集中讨论一下他们的特色。例如我比较喜欢的安德烈•佐罗斯基、盖•瑞奇、伊莎贝尔•阿佳妮、夏洛特•甘宝等,他(她)们导演或主演的电影只要留意就可以搜集得到。
我们要小心的是通过“作者论”[注释]来分析电影,这种分析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变成是评论者的一厢情愿。在某些不严谨的评论者那里,影片被诠释的面目全非,之后就可能是评论者对导演的非理性评论。本来单纯地影片分析,变成了一个批斗导演的檄文或是对某个“伟大人物”表示忠心的保证书。批评电影与批评导演当然是两回事,批评导演更像是一种私人恩怨。
然而我们又不能完全否定“作者论”是一个很容易入手且简单易行的电影分析的切入点。所以在评论的时候要多关注的是电影而不是关注导演,更不要试图证明自己比那个导演还要了不起。
10对电影影象的评论,如从电影叙事、景框构图、电影剪辑等做切入点。如对电影《罗拉快跑》进行分析评论。
电影评论当然不只局限于采取以上这些方式作为切入点。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的观感,并且不片面滥用自己的感觉,其实一切可以使你产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切入点。
③选择一种自己所熟悉的评论工具。评论工具的范围其实非常广泛,复杂的如前文所述的一些专业工具,简单的如个人的观感。特定工具的好处是可以把某些问题分析得更具体,更深入。在特定工具的应用上,戴锦华对《玫瑰的名字》的精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当然她很可能是先分析了原著的小说的。那些特定的工具并非如我们想象中的难以掌握,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用符号学来分析一下《梦幻格林》,这将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④在分析与欣赏电影中间把握平衡。我们要警惕过度的分析对电影的欣赏性是有害的。有时候观众并不想变得那么“明察秋毫”,做一回快乐的“傻子”也许就是观看影片的初衷。盖•瑞奇导演的《偷拐抢骗》我已经看过了7次却一直舍不得分析它,因为害怕分析过后观看的乐趣就没有了。当然我们也可以抱着乐观的态度,分析以后会发现新的乐趣,但这毕竟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我认为好的评论同时也应该是一篇善意的推介文章,它要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还要保留原来电影的观赏性。
⑤笔法。评论者的笔法与评论选择的切入点密切相关,不同的切入点决定不同的笔法。如通过观感来叙述影片带来的感官审美影响,则很有必要借助大量修辞的运用;如果探讨影片的流派等历史性内容,则对经典理论的引用和同时期其他作品的类比必不可少。写评论时要把观点写6rdquo;的这一立场。电影评论并不会因为提到了一些大师的名字而变得更加精彩。
⑥个人风格。影评的个人风格需要逐渐形成,如同对于电影的口味一样,评论的侧重点与切入方式在不断书写影评中会逐渐形成风格,从而成为个人影评的某种标志。
⑦丰富你的影评。例如在以文字描述分析之外采用直观的图象,作为对评论的支持与补充,适当截取影片的画格会使你的评论更直观。除非是在评论影片剪辑的时候,制作表格或者图解对评论者来说太费力气。
⑧给自己的评论起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
引文出处在评论正文之后要列出评论中所引的文字出处,这是对原作者辛勤劳动的尊重,同时也方便读者查阅相关资料。
3 在电影评论中应该避免出现的情况。
1,要避免评论者的生活(经验)过多的干预评论本身。比如,看《食神》以后,你说你学会了怎么做叉烧饭。写评论的目的不是让读者关注评论人,而应该强调所要评论的电影。吃了油条喝了豆浆去看电影,同饿着肚子去看电影的心情可能不一样,但电影是一样的。
2,要避免在没有叙述原因的情况下给出评论结果。例如:永远也不要说哪部电影是最好的电影,哪部电影是最伟大的电影。在我看来,即使看了很多电影也不要给电影排名次,但是可以给电影定位。
3,要避免东拉西扯,主题模糊。慎用排比。要努力把一个问题分析清楚,而不是要具体描述10个还未解决的问题。不要隔靴搔痒,甚至是满世界找靴子。例如:评论《神话》的战争场面差,不能说它不如《勇敢的心》也不如《角斗士》,而应该明确指出它具体差在哪里。是场面调度问题还是画面构图问题?是剪辑问题还是电脑特技问题?
4,要避免对演员导演等影片生产者私生活的关注。只有影片的宣传人员或者八卦杂志才有需要关注那些问题。
5,要避免死撑面子硬评论,满眼都是某个电影的不足。应该放松心情,如果有部电影实在是差,那我们不去看它好了,更不用费心评论。评论是要把影片的丰美面呈现出来,舍本逐末的评论方式与悲观的分析角度实在让人惋惜。
6,要避免一些对电影本身没有意义的评论。电影评论不同于电影商业宣传,评论要排除干扰。在选择切入点上要回避法律、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人文学科对电影的探究,尽量从影片本身切入影片论述。
7,要避免评论者主观地对影片做过度诠释。不要对自己假想中的错觉挥动双拳,使读者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