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通货膨胀和汇率的关系非常复杂,因为存在着理论和现实不符的事实。
首先说说通货膨胀和汇率的负相关关系。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胀水平高的国家其货币必然对通胀水平低的国家的货币贬值。但是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个不足,其一在于其假设商品能被自由交易,并且不计关税、配额和赋税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它只适用于商品,却忽视了服务,而服务恰恰可以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差距的空间。
通货膨胀和汇率的负相关关系主要是因为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的关系。假设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A国流通货币为X,B国流通货币为Y,其中A国的通胀水平高于B国的通胀水平。这里不妨再假设A国的通胀率为20%/年,B国的通胀率为0%/年,目前X对Y的汇率为1:5。若有一种商品M,在第一时期在A国的价格为20单位的X,在B国为110单位的Y,那么按照名义汇率计算,从A国进口M时,只要用100单位的Y换成20单位的X就可以以比国内的价格低的价格得到商品M,那么进口比使用国内的要合算,因此B国的贸易商就会选择进口M,使得资本比B流到A,使X升值。但随着通胀,1年后,商品M在A国的价格变成24单位的X而在B国的价格不变还是110单位的Y。再假设汇率在1年的变动又回到X:Y=1:5,那么在B国从A国进口M时,就要用120单位的Y换24单位的X,因此进口M的价格比国内价格要高,但反过来看,在A国向B国进口M就变得有利可图,因为只要用22单位的X就可以换到110单位的Y,比国内价格要低,从而资本向B国流动,使得X对Y贬值。
这里说一下实际汇率的计算方法:实际汇率=名义汇率*P^/P,其中P^为以外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水平,P为以本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水平。在上例中,第一时期X:Y的实际汇率e*=5*20/110=0.909,第二时期X:Y的实际汇率e*=5*24/110=1.091,可见本国通货膨胀上升可使实际汇率上升,从而不利本国商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相对于名义汇率,国际贸易中更看重的是实际汇率,根据公式,当外国的通胀水平高于本国时,*P^/P大于1,外币实际汇率上升,刺激本国商品出口,使本国货币升值;当本国的通胀水平高于外国时,*P^/P小于1,外币实际汇率下降,刺激本国进口,使本国货币贬值。
以上是通货膨胀和汇率的负相关,但通常通货膨胀的发生会让该国的央行制定严厉的货币政策,通常的表现形式为高利率。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环境下,若本国利率高于外国而存在利差则会吸引资本大量涌入,从而推高本国汇率。
其实这说到底就是贸易帐和资本帐的问题,若资本流入大于贸易逆差,则货币依然可以稳定升值,正如美国和英国的情况一样。反观日本,这个国家是最能证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的。日本10多年来的通货紧缩,理应使日元强势。然而实际汇率的低迷而带来顺差的好处因为日本低利率政策所引起的流动性陷阱所抵消,造成日本资金结构性外流,从而使日元长期处于低位。通货膨胀只有引起实际汇率变化才会影响净出口.不能想当然认为只要有通货膨胀就会使变贸易比价线朝有利的方向变动,从而引起出口增加.
固定汇率下.
国内价格水平增高,一般情况是净出口会减少而不是增加.直观的解释是,国内的钱买不到国内的东西,由于汇率还没有变,买国外的东西更划算.理论证明用IS-LM-BP模型的净出口函数一看就知道了.
但也有一种情况则刚好相反. 若两国生产率增长存在差异,通货膨胀国的通涨原因是由于贸易部门的生产率提高迅速而引起的全社会的工资水平普遍提升,进而引起全社会价格水平的增高,那么通涨国由于贸易品的生产率的增长快于国内价格水平增长而引起竞争力依然是增强,净出口反而会增加.理论上可以用弱购买力评价来解释.
浮动汇率下,如果资本不可流动,为保持经常项目的平衡,在物价水平升高时要提高名义汇率.根据平价公式,名义利率要调整为E=P/Pf,名义利率的提高正好和价格水平提高相抵消,出口进口无影响.这也就是经常项目差额模型第一定理.
如果资本有限流动,通货膨胀引起实际利率降低,进而资本流出.此时出口做何变动就要考虑经济的初始情况是存在逆差还是顺差或者是均衡?初始的逆差存在贬值压力再加上现在的双重贬值压力,汇率贬值很可能会超过价格上涨,出口增加.初始顺差存在升值压力现在资本流出,压力缓解,汇率贬值不一定超过价格,出口不一定增加.初始是均衡的更加需要具体条件具体分析.
如果资本无限制流动,如果货币财政政策不动作,那么只有狂贬值一条路可以走.注意这里都只是被动的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 ,而对货币财政手段都按兵不动,形象的说,把其他的门都关闭了,让通货膨胀只冲着出口来侃侃究竟有多大能耐,考虑的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事实上在汇率剧烈变动之前就会运用货币和财政手段把它控制住了,否则对于金融体制不健全的国家来说后果就严重了.
总而言之,通货膨胀对于出口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很明显的,它要求特定的条件,而且即使达到条件了,也难有起用的机会(有其他的更有效率的经济手段的约束).
引发出口的增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国内的一些政策鼓励了出口(如出口补贴,税收倾斜),或者国外的需求增加(消费者改变了偏好,企业转型留下市场空间等),或者是产品的竞争力增强了(如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技术进步提高了质量,,等).
在汇率变化之前,一国的高通胀会造成高进口,而不是楼主所说的高出口:从微观决策主题来看,一国的高通胀相对于别国而言意味着商品更为昂贵,本国进口商更愿意进口,外国出口商也更愿意向该国出口商品。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该国货币贬值到均衡水平为止(不考虑人为设置的关税或其它贸易壁垒的存在的影响)。或者说,通胀造成了净进口的上升,在外汇市场上对外币的需求增加,本币趋于贬值。一言蔽之,通胀造成本币贬值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❷ 通货膨胀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通货膨胀主要导致两件事,一是普通商品和不动产价格上升,二是为了抑制通胀银行加息。在一个外国人的严重,无论是买入不动产等升值后套利还是存入银行收利息都可以在同样的汇率下获得较好的收益。在没有恶性通胀的情况下,银行利率不会很高,购买不动产的吸引力更大。
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常态,正常的普通水平的通胀不会及时对汇率产生影响。只有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通货膨胀且经济高速发展才会引起国际炒家的注意。由此导致外币流入本国,体现在外汇市场上就是对本币的需求增大,短期内本币升值。
如果一个国家虽然通货膨胀,但经济发展停滞,即进入滞涨状态,其货币实际购买力是下降的。在没有外汇管制的条件下,依据理想条件下各种货币购买力水平都应想同的假设,其本币是贬值的。
换句话说,汇率的长期变动只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关,经济发展快本币升值,经济衰退本币贬值。而短期上,通货膨胀高企会使百姓投资不动产以保值,推动不动产价格增高、促使央行加息以回笼货币稳定物价,本币对中短期资金吸引力增大,国际炒家大量购入本币,导致本币升值。
❸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趋势及原因
由于美元指数走强,非美货币普遍表现低迷,人民币持续贬值是大概率事件
❹ 汇率的改变会导致通货膨胀吗
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所得增加,购买力上升,影响物价之上涨,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膨胀对货币汇率的影响: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将改变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以及对债券收益、外币价值的预期。通货膨胀造成国内物价上涨,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出口亏损,进口有利。在外汇市场上,外国货币需求增加,本国货币需要减少,从而引起外汇汇率上升,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相反,如果一国通货膨胀率降低,外汇汇率一般会下跌。
❺ 分析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人民币汇率:
“汇率”亦称“汇价”,即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3、两者关系,当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此时人民币对内贬值;而一旦出现通货膨胀,国内便会采用加息的方式来控制通胀,这就会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换句话说这个时候,你在国内买东西会发现钱不值钱,但是当你出国兑换外币的时候,会发现人民币非常值钱
❻ 汇率是怎样影响通货膨胀的为什么我的推论是无论汇率上升或者下跌均能引起通货膨胀
在开放经济中,汇率对国内通货膨胀有重要影响。汇率变动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渠道影响国内物价水平。首先,汇率变动通过影响进口最终消费品的本币价格直接影响以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其次,汇率变动会影响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本币价格,并且通过消费者价格指数对工资设定的影响,汇率变动也会影响名义工资水平,在这两种情形下汇率变动都会影响本国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通货膨胀。再次,汇率变动改变了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的相对价格,从而影响本国和外国经济主体对本国产品的需求,通过总需求渠道间接影响本国的通货膨胀。由于汇率变动全面地影响国内价格,所以汇率是一国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对于那些将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国家。在探讨应对中国通货膨胀的策略时,汇率的作用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
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与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传递率和传递速度密切相关。国外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并且存在一定的时滞,即汇率变动只是部分反映在进口价格上。这意味着汇率对国内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等其他价格的传递同样是不完全的而且存在时滞。汇率传递效应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汇率作为反通货膨胀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因此实证上得出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传递程度的具体估计值对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
在已有的文献中,McCarthy(2000)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一些工业化国家的汇率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Billmeier等(2004)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克罗地亚的汇率传递效应进行了研究。Choudhri和Hakura(2006)运用71个国家的样本数据采用分布滞后模型对汇率传递程度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国内,卜永祥(2001)采用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对零售物价和生产者价格的传递效应。陈六傅、刘厚俊(2007)采用递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刘亚、李伟平、杨宇俊(2008)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估计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施建淮、傅雄广、许伟(2008)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消费者价格及其分类指数的传递程度和速度。
国内研究大都采用了月度数据,而月度数据由于噪声较大可能导致回归结果有较大误差。在计量方法上,这些研究多采用误差修正模型或向量自回归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如果存在多个协整关系,会给汇率传递效应的解释带来不确定性。在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时,脉冲响应函数依赖于模型中变量先后次序的设定,这对汇率传递效应的研究结论的稳健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不断出现民工荒,制造业劳动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国内因素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影响不断增强。在上面提到的文献中,都没有考虑劳动成本因素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采用最新的季度数据,并且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传递分成两部分进行研究:首先,估计人民币汇率变动传递到我国进口价格上的程度;其次,分析进口价格的变动有多大程度传递到了我国消费者价格上;最后,结合两部分的研究得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程度的估计。
计量方法和结果
在第一部分研究中,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外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代表国内需求条件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加入外国企业生产成本和国内需求条件因素是为了估计在控制了这些因素影响后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率。此外,回归模型中还加入了滞后期的汇率和外国生产成本以反映进口价格对汇率变动和外国生产成本变动的逐步调整。在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和协整分析后,回归模型采用对数差分变量的最小二乘法估计。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传递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传递是不完全的,并且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有一定时滞。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当期影响比较小,短期汇率传递率为0.05,而且统计上不显著,这可能反映了J曲线效应。中期(1年)我国进口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则有较大的反应,汇率传递率达到0.35,即人民币升值10%,我国进口价格水平下降3.5个百分点。
在第二部分研究中笔者采用两种方法估计进口价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传递,一是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二是联立方程模型。这两个模型有助于分清外部因素(进口价格)和内部因素(劳动成本)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不同影响。将Galí和 Gertler(1999)的混合型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推广到开放经济情形,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中包含了进口价格,它反映了我国较大比重的进口品(包括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价格在汇率变动后的变化,从而通过对进口价格的作用可以影响本国通货膨胀。
联立方程模型由三个方程组成。第一个方程将国内通货膨胀识别为国内因素(单位劳动成本 )和外部因素(进口价格 )的函数。第二个方程描述了单位劳动成本的演进,单位劳动成本的变动由通货膨胀预期和需求压力决定,后者用产出缺口代理。第三个方程将通货膨胀预期识别为后顾性成分和前瞻性成分的加权平均,后顾性成分刻画了通货膨胀惯性。在本研究中,前瞻性成分用基于市场的未来通货膨胀预测值代理。笔者使用91天 (3个月) 国债回购利率作为市场名义利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方法得出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值。
最终估计结果为:我国进口价格对通货膨胀的传递率为0.36,这表明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有比较大的影响,这与中国经济开放度很高的事实是相一致的。同时,单位劳动成本的系数为0.10,表明内部因素在我国的通货膨胀动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滞后一期的通货膨胀系数较高,达0.87,这反映了我国的通货膨胀具有较强的惯性。
将两部分估计结果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计算出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传递率。短期(当季度)传递率为0.02,中期为0.13,即人民币升值10%,一年左右我国通货膨胀率下降1.3个百分点。需要指出的是,这一传递率是在控制了单位劳动成本和通货膨胀预期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直接影响,由于汇率变动也会通过进口价格间接影响通货膨胀预期,从而影响单位劳动成本,所以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综合传递率会比0.13高一些。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所使用的汇率是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而不是对美元的双边汇率,我们得出的汇率传递率数值是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通货膨胀的传递率。这是政策执行时需要注意的。政策当局通常通过对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的操作实现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调控。
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也表明内部因素(单位劳动成本)在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方面的作用也不能忽视。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劳动力成本将不断上升,这是推动我国通货膨胀的一个长期因素。过去一年,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已上涨30%左右,除非劳动生产率也同步快速增长,否则过快的工资上涨将推高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
政策含义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有适度的传递,表明汇率工具在控制我国通货膨胀方面的作用应受到重视。由于汇率对价格水平的影响直接而迅速,所以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我国通货膨胀上升是有效的政策选择。比较而言,加息等货币手段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效果比较模糊,抑制通货膨胀的结果难以预测,并且发挥作用需要比较长的时滞。
在当前形势下,建议更加倚重汇率工具来抑制通货膨胀,理由如下:
首先,虽然加息可以表明央行的立场,从而影响通货膨胀预期,但是小幅度的加息很难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借贷意愿产生影响。因为我国资金成本相对于投资回报率而言较低。对企业和地方政府而言,他们更加在乎的是能否借到钱。由于美欧债务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即使央行有意大幅加息,目前也是不能实施的,这会刺激全球流动性涌入国内,导致国内流动性膨胀。
其次,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根源在于国际收支双顺差,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减少国际收支双顺差,而加息只会加重热钱流入并且对贸易顺差无直接影响;同时,让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央行减少外汇干预,这又意味着外汇储备增幅下降,即外汇占款增速下降。
再次,近年我国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食品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过增加进口缓解国内食品供给的不足,可以有效地抑制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食品和能源的进口价格。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对控制食品通货膨胀没有什么作用。因为加息虽然会提高居民储蓄,减少当前消费需求,但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影响是有限的。
最后,加息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不确定,但对实体经济产生紧缩影响是确定的。由于翘尾因素,下半年消费者价格同比增速将会趋缓,届时加息对实体经济的紧缩影响将会不受欢迎。而人民币汇率升值能够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对实体经济不一定产生紧缩影响。一方面工业化国家经济不景气,外需本身不强,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已经明确了扩大内需的战略,人民币升值能够促进内需,从而有助于我国在新的环境下实现经济的增长。
❼ 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
原创!请务抄袭!
对于我国取消一揽子货币政策,其实主要是为了防止别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对人民币的打压,这里打压并不是让人民币贬值,而是让人民币升值,通过的手法很多,这对于我国是个相当不利的,最近正好看到了郎咸平的对中国经济的评论。蛮有意思,可以参考:
举例:英、德、法、美、日曾经签订过“广场协议”,“广场协议”要求日币升值。当时日本政府签下了协议之后那就很清楚的落入了美国圈套。道理很简单,当日本政府签下字,说明日币即将升值。那么全世界国际炒家就会去买日币,因为他赌日币升值。大家千万别把汇率当作经济现象,汇率不是教科书上所定义的货币之间的价格,没那么简单,汇率是各国政府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当日本签下了“广场协议”:由于日币低估造成大幅贸易顺差,那么下一步必然是日元升值。日本政府签字的当日就昭告全世界的国际炒家日币要升值了,所以必然结果是国际热钱大量进入日本。结果日币升值了!各位以为货币像一般的商品一样吗?价格提高之后可以平衡供需吗?错,那是一般的货品的价格,可是汇率不是,当汇率价格一上升,国际炒家一看,哇!真的升值了,再买,更多的钱流入日本,再逼迫日币升值,更多热钱流入日本,再逼迫日币升值,几年下来日币升值了一倍,几乎摧毁日本的经济。但是各位请注意有个现象是我们所忽略的,那就是在日币不断升值的过程中, 美国财政部通过各种管道压迫日本降低利率以及放宽信贷,由于降低利率放宽信贷的结果,造成流动性泛滥,日本各大商社很高兴向银行借钱,因为借钱容易,利息低了,可以迅速做大做强,所以造成日本经济的表面繁荣。这个表面繁荣现象反映在股市就是股市泡沫,反映在楼市就是楼市泡沫,反映在购买日常用品就是通货膨胀。所以日币的升值、股市楼市泡沫和通货膨胀本身的原因是在美国的压力之下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所造成的。那么最近看过很多媒体的报道,把这个问题说的比较正确的,因此认为我们中国政府针对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升值、股市泡沫、楼市泡沫和通货膨胀应该和日本当时的政策是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提高利率紧缩信贷。在这里清楚的告诉各位,他们都错了。因为日本的问题是流动性过剩,但是今天中国的问题不是。中国是什么问题呢?按照我前面所讲的,造成泡沫的原因基本是由于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造成的,因而挤压出大量的虚拟资金大量进入股市楼市形成泡沫。由于原因不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不同,但是很不幸的,我们的政策是提高利率紧缩信用,造成什么结果呢?它是进一步打击了已经恶化的投资营商环境。利率已经提高了6%以上了,最近几天还在提高利率。那么各位设身处地的为我们的企业家想一想,你认为他在这种场合之下还愿意投资吗?中国哪几个制造业能创造出这么高的利润,银行利率的提升逼得我们制造业放弃投资,不做了,把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拿出来形成虚拟资金炒股炒楼去了,所以为什么宏观调控下股价越涨楼价越涨的原因就是因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是错的。因为和当时日本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不是因为流动性过剩导致的泡沫现象,而是因为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当然我也不否认今天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现象,但是中国流动性过剩不是股市楼市泡沫的主要原因,而真正的驱动因素,是因为我国的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所导致的。那么没有认清楚经济问题、经济弊端,贸然提高利率、紧缩货币,各位知道什么结果吗?随着利率的不断上升使得我国的金融风险迅速积累,一旦到了不可承受的那天,中国就产生了重大危机。那么回顾一下当时的日本是怎么回事,当时日本的各大商社由于低利率大幅借款,而日本企业由于高负债经营迅速积累的大量的金融风险到了一个不可承受的阶段产生了泡沫而崩溃,所以日本经济的危机来自金融风险,也就是负债积累所产生的金融风险。今天中国的经济危机呢?一部分来自于不当的政策使得利率不断调升货币不断紧缩,产生了金融风险而给我国的经济带来重大的危机。而这也是为什么在07年年底我以一个所谓的中立学者的身份我要做出以下的结论,那就是我完全支持中共中央宏观调控的思想,因为我认为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但是我反对我们执行层面所推行的金融政策,因为他的目标是错的。
其实在金融方面并不一定要有完全自己的观点,就像对与错就只会有两种可能,不会有第三点,其实很多学者在实际操作方面并不强,但在学术研究方面我们还是可以借鉴的,如还有疑问可以和我联系!
❽ 比较近两年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与通货膨胀变动的幅度
近年CPI增长在8%左右
❾ 关于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是决定汇率长期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外汇市场中,市场人士都十分关注各国的各种经济数据,如国民经济总产值、消费者物价指数、利率变化等。在外汇市场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各种数据、指标与汇率变动的关系和影响,才能进一步找寻汇率变动的规律,主动地在外汇市场寻找投资投机时机和防范外汇风险。
在经济活动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汇率变动,列举如下:
一、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汇率趋势的主导因素。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外汇供不应求。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变动决定汇率的中长期走势。
二、国民收入。一般讲,国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费水平提高,对本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如果货币供给不变,对本币的额外需求将提高本币价值,造成外汇贬值。当然,国民收入的变动引起汇率是贬或升,要取决于国民收入变动的原因。如果国民收入是因增加商品供给而提高,则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该国货币的购买力得以加强,外汇汇率就会下跌。如果国民收入因扩大政府开支或扩大总需求而提高,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超额的需求必然要通过扩大进口来满足,这就使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就会上涨。
三、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发行货币过多的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在该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时,就要付出比原来多的该国货币。
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将改变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以及对债券收益、外币价值的预期。通货膨胀造成国内物价上涨,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出口亏损,进口有利。在外汇市场上,外国货币需求增加,本国货币需要减少,从而引起外汇汇率上升,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相反,如果一国通货膨胀率降低,外汇汇率一般会下跌。
四、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更有价值。通常货币供给减少与银根紧缩、信贷紧缩相伴而行,从而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下降,商品价格也下降,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额货币则以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本国商品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这将会促进相对低廉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外汇汇率将上涨。
五、财政收支一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对国际收支有很大影响。财政赤字扩大,将增加总需求,常常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及通货膨胀加剧,结果本币购买力下降,外汇需求增加,进而推动汇率上涨。当然,如果财政赤字扩大时,在货币政策方面辅之以严格控制货币量、提高利率的举措,反而会吸引外资流入,使本币升值,外汇汇率下跌。
六、利率,利率在一定条件下对汇率的短期影响很大。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利率差异引起资金特别是短期资金的流动而引起作用的。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国利率差异大于两国远期、即期汇率差异,资金便会由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从而有利于利率较高国家的国际收支。要注意的是,利率水平对汇率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从决定汇率升降趋势的基本因素看,其作用是有限的,它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汇率的变动起暂时的影响。
七、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汇率的变动。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央行都尽力协调各国间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力图通过影响外汇市场中的供求关系来达到支持本国货币稳定的目的,中央银行影响外汇市场的主要手段是:调整本国的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变动影响汇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对资本流动实行外汇管制。
八、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自1973年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越演越烈,投机者往往拥有雄厚的实力,可以在外汇市场上推波助澜,使汇率的变动远远偏离其均衡水平。投机者常利用市场顺势对某一币种发动攻击,攻势之强,使各国央行甚至西方七国央行联手干预外汇市场也难以阻挡。过度的投机活动加剧了外汇市场的动荡,阻碍正常的外汇交易,歪曲外汇供求关系。
另外,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和研究者,包括经济学家、金融专家和技术分析员、资金交易员等每天致力于汇市走势的研究,他们对市场的判断及对市场交易人员心理的影响以及交易者自身对市场走势的预测都是影响汇率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当市场预计某种货币趋跌时,交易者会大量抛售该货币,造成该货币汇率下浮的事实;反之,当人们预计某种货币趋于坚挺时,又会大量买进该种货币,使其汇率上扬。由于公众预期具有投机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加剧了汇率短期波动的振荡。
九、政治与突发因素,由于资本首先具有追求安全的特性,因此,政治及突发性因素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是直接和迅速的,包括政局的稳定性,政策的连续性,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战争、经济制裁和自然灾害等。另外,西方国家大选也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政治与突发事件因其突发性及临时性,使市场难以预测,故容易对市场构成冲击波,一旦市场对消息作出反应并将其消化后,原有消息的影响力就大为削弱。
总之,影响汇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的关系错综复杂,有时这些因素同时起作用,有时个别因素起作用,有时甚至起互相抵消的作用,有时这个因素起主要作用,另一因素起次要作用。但是从一段长时间来观察,汇率变化的规律是受国际收支的状况和通货膨胀所制约,因而是决定汇率变化的基本因素,利率因素和汇率政策只能起从属作用,即助长或削弱基本因素所起的作用。一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变动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情况下,各国的货币政策中,将汇率确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已成为政策目标之一。通常,中央银行运用三大政策工具来执行货币政策,即存款准备金政策、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投机活动只是在其它因素所决定的汇价基本趋势基础上起推波助澜的作。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所谓国际收支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它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如果货币收人总额大于支出总额,便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是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该国货币对外汇率上升,反之,该国货币汇率下跌。第二,利率。利率作为一国借贷状况的基本反映,对汇率波动起决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对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产生影响,高利率国家发生资本流入,低利率国家则发生资本外流,资本流动会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国利率提高,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该国货币贬值。第三,通货膨胀。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的缓解会使汇率上浮。通货膨胀影呐本币的价值和购买力,会引发出口商品竟争力减弱、进口商品增加,还会引发对外汇市场产生心理影响,削弱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这三方面的影响都会导致本币贬值。第四,政治局势。一国及国际间的政治局势的变化,都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政治局势的变化一般包括政治冲突、军事冲突、选举和政权更迭等,这些政治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有时很大,但影响时限一般都很短。
❿ 人民币汇率上升对通货膨胀有什么影响
汇率上升,热钱会进来,央行会发行人民币进行对冲,市场货币流通量大了,物价就自然会上升,就产生了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