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要使杠杆平衡,用力的方向有什么规律 2决定杠杆平衡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杠杆原理的公式为FL=fl,F与f表示力,L和l表示力矩,只存在数值,是杠杆的固定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根据关系可以知道,无论何时,如果将作用在杠杆两边的两个力用一个坐标系表示的话,那么一定在水平坐标轴上存在相反的力,不知道这算不算方向规律.
至于决定平衡的因素,那就是力的大小和力矩.
❷ 今天学了杠杆,老师给我们讲的做杠杆题的方法,我觉得有点不太正确。
哈哈,善于思考的好
此处杠杆平衡条件是对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列出的力和力臂之间的关系,但是注意杠杆平衡包括:静止和匀速转动两种情形。我们在处理这种用多少力翘起是求一种临界状态所需的力,即只靠:一段跷的力和另一端重物对杆的压力使杠杆平衡,【没有翘起之间是跷的力、重物对杠杆压力与重物端地面对杠杆的支持力,三个力使杠杆处于平衡】。当这两个力能使杠杆平衡时,只要跷的力稍微大一点点就可以使杠杆转动起来,转动起来后,只要力臂不变(或同步变小),又保持杠杆做匀速转动,在过程中跷的力和临界时跷的力相等即可,否则就不是匀速转动了。一般我们把缓慢转动看着是中间任意时刻可以将杠杆看着静止的转动过程,此时也利用杠杆的平衡调节求解问题。
❸ 三种杠杆的用力规律
三种杠杆分别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平衡杠杆。
杠杆力原理表达式F*v'=F'*v,F*r'=F'*r。F为动力,F'为阻动力,R'为阻动力的力臂。
如果动力臂大于阻力臂,那么就是省力杠杆,如果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就是费力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r1=F2r2,那么就是平衡的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❹ 小学六年级科学题:请用杠杆原理分析为什么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把
力臂
画出来就知道了
轮上用力时,
动力臂
大于阻力臂,所以省力(但费距离)
相反,轴上用力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费力(但省距离)
❺ 使用杠杆提起重物在省力和费力方面有什么规律
使用杠杆提起重物。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❻ 要使杠杆平衡,用力的方向有什么规律
力矩之和为零
❼ 关于杠杆原理的讲解,越详细越好!!
杠杆原理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一根结实的棍子(最好不会弯又非常轻),就能当作一根杠杆了。上图中,方形代表重物、圆形代表支持点、箭头代表用力点,这样,你看出来了吧?(图1)中,在杠杆右边向下用力,就可以把左方的重物抬起来了;在(图2)中,在杠杆右边向上用力,也能把重物抬起来;在(图3)中,支点在左边、重物在右边,力点在中间,向上用力,也能把重物抬起来。
你注意到了吗?在(图1)中,支点在杠杆中间,物理学里,把这类杠杆叫做第一种杠杆;(图2)是重点在中间,叫做第二种杠杆;(图3)是力点在中间,叫做第三种杠杆。
第一种杠杆例如:剪刀、钉鎚、拔钉器……这种杠杆可能省力可能费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要看力点和支点的距离(图1):力点离支点愈远则愈省力,愈近就愈费力;如果重点、力点距离支点一样远,就不省力也不费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第二种杠杆例如:开瓶器、榨汁器、胡桃钳……这种杠杆的力点一定比重点距离支点远,所以永远是省力的。
第三种杠杆例如:镊子、烤肉夹子、筷子……
这种杠杆的力点一定比重点距离支点近,所以永远是费力的。
如果我们分别用花剪(刀刃比较短)和洋裁剪刀(刀刃比较长)来剪纸板,花剪较省力但是费时;而洋裁剪则费力但是省时。
❽ 关于杠杆规律探究实验中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的主要目的问题(有两个)
探究前的目的是:使杠杆重心落在支点上,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平衡条件的影响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目的是 :方便直接读出力臂
❾ 杠杆定律
270N,900乘30=70+30乘人用的力,绝对准确,选我吧。
❿ 小学六年级科学书中杠杆原理课中规律有哪些
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
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没有任何一种杠杆既省距离又省力,这几类杠杆有如下特征:
省力杠杆
L1>L2,F1<F2,省力、费距离。
如拔钉子用的羊角锤、铡刀,开瓶器,轧刀,动滑轮,手推车 剪铁皮的剪刀及剪钢筋用的剪刀等。
费力杠杆
L1<L2,F1>F2,费力、省距离。
如钓鱼竿、镊子,筷子,船桨裁缝用的剪刀 理发师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杆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又不多移动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