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设记一方案,观察大班和小班儿童思维发展特点
第一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适应环境,主要通过对物体的抓取、摆弄等动作获得关于物体的认识,比如此时的儿童饿了,则会用哭声来召唤妈妈来给她喂奶;在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有另一个特点是获得客体永恒性(9-12个月)(客体永恒性指的是物体处于被隐藏的状态下,仍然客观存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9个月之前的儿童是没有客体永恒性的,例如果你在这个阶段的儿童面前用白布遮住了玩具小象,那么她就不会再寻找了,因为她认为小象在她眼前没有了,就意味着小象消失了。
第二个阶段:前运算阶段(2-7),在这个阶段儿童首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不能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为证明此观点皮亚杰做了著名的三山实验,他让这个阶段的小孩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三座山的形状和大小,并拍下相应的图片,然后让这位儿童选出坐在他对面小布偶所看到山的形状和大小相符的图片是什么?结果这时的儿童选的是从他自己角度看到山的形状和大小相符的图片,综上所述,这时的儿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第二,坚信万物有灵轮,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所以你经常会见到此时的儿童会和自己的小布偶说话,也比较喜欢爸爸妈妈给他讲童话故事;第三,思维具有刻板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思维不守恒,皮亚杰做了量筒实验,他用粗量筒里的水倒入细量筒里,问这个阶段的儿童哪个量筒里的水多?小朋友回答,细量筒里的水多,因为细量筒里的水面升高了,这说明这个阶段的儿童只能从一个维度考虑问题,弄不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不守恒;另一方面,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换句话说这阶段的儿童只知道小明的哥哥是小刚,却不知道小刚的弟弟是小明,即弄不清楚事物前后逻辑关系;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这个阶段的儿童所表现的特征正好与前预算阶段的特点相反,因此建议同学在进行复习时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记忆比较好。这个阶段的儿童首先表现为去自我为中心,开始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其次,该思维具有守恒性,即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告诉你一个苹果和这个苹果被切成四瓣后一样多,并且该思维具有可逆性,这个阶段的儿童不仅知道小明的哥哥是小刚,而且也知道小刚的弟弟是小明;但是此时的思维必须依靠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坚持直观性原则;
第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6),这个阶段已经具备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会用归纳和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第二,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如理解“生”和“死”的含义;第三,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不仅具有可逆性、补偿性,而且还具有灵活性,例如,若有一天平,左边放5g的物品,右边放10g的物品,问这个阶段的儿童,怎么可以使天平保持平衡,他的回答可能是移动天平之间的支点,根据杠杆原理保持天平的平衡。
综上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给我们教育者两点启示,一是认知发展阶段将制约教学内容与方法;二是教学将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㈡ 跷跷板也是一个杠杆,图中的大孩儿比小孩儿对板的压力大,为什么却被小孩儿跷起来了大孩儿怎么做才能把
小孩对跷跷板的压力虽小,但是他的力臂大,而大人的压力大但是她的力臂小 从图里很清楚可以看到
㈢ 儿童杠杆秤校正方法有哪些
杠杆秤的选择应与儿童年龄一致,用前需校正读数。站于站板中央,读出数值。 l身高测量:儿童测量时双眼平视,挺胸抬头,足后跟、臀部、肩胛间均接触立柱或.
㈣ 杠杆原理怎么给五岁的孩子讲
带小家伙去坐跷跷板,实践中告诉孩子其中的道理
㈤ 各种不同用途的剪刀(杠杆原理)有配图更好。
根据两个力臂长短的不同,剪刀可以省力,可以费力。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5834568401_R&pv=&ic=0&nc=1&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C%F4%B5%B6%B8%DC%B8%CB&s=0#pn=0
省力的自然是刀口短,手把长,用来剪断钢材,树枝之类,所谓两难全,省力了就费移动距离。
费力了就省移动距离,一般是为了扩大控制范围,扩大灵活性,这样的剪刀自然刀口长,把手短,一般剪薄,轻的物品,如理发剪刀。
㈥ 小朋友认知障碍家长得买什么书学习才可帮到小朋友
认知障碍学习,这些方法告诉你
2020-09-01 19:08
认知发展
儿童认知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基础认知,综合认知。基础认知是奠定孩子对事物的基本认识。综合认知就是孩子对事物的思维反映和理解。
基础认知包括11个方面:命名、配对、模仿、物品的功能、认识颜色、认识形状、对人物的认识、对地点的认识、区分比较、分类、数字。
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
认知训练
一、
利用拼音字母说字
方法:
1、利用孩子熟悉的拼音字母。
2、你一边读拼音字母,一边让孩子照示范本描写那些字母。
3、选择字形明显不同的5个拼音字母,每个字母写1张卡片。拿上1张,你先读,然后让孩子拿着读,每次拿1张。如果他不会读时,你再读1次,让孩子反复练习。
4、每张卡片上写1个字母,把卡片藏在屋内不同的地方,让孩子找出这些卡片。孩子找到后,让他拿给你,并读出这些字母。如果有读不出的,你要教他读出来。
5、鼓励孩子读自己的名字、熟悉的字、广告牌上的文字等。
二、
以宽度和长度为顺序排列物品
方法:
1、把纸剪成不同宽度和不同长度的形状,开始时先让孩子模仿按不同宽度和长度的顺序排列,等他熟悉了就让他自己排列。
2、收集粗细不同的吸管、绳子及不同厚度的书。将绳子、纸条、鞋带等剪成不同长度。
3、.先用长、宽相差3厘米的东西。开始时先用3件东西进行比较。你先放上1件,让孩子放第2件。如果他学会了,再逐渐增加作比较的物品的数量,最终达到按不同长宽顺序排列好10件东西。作为辅助的方法,最初你可以放1个,空1个,让孩子放那些空的位置。等他学会了这一步之后,你可以放上1个,空2个,再空3个,渐渐减少你放的个数,直至孩子会自行排列。
4、学会按长宽相差3厘米的顺序排列10件东西之后,逐渐减少其差距,直至减少到相差1.5厘米。
三、
按顺序排列1-10
方法:
1、让孩子按照已依序排列好的1–10的数字卡,把另一组数字卡排列起来。然后你从示范用的数字卡中抽出1张,让孩子把另一组数字卡再排一次。不断地抽出示范卡,直至孩子不看示范卡也能按顺序排列好。
2、按“1,2,6,8,9,10”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字卡排列起来,再让孩子把剩下的数字卡插进去。渐渐减少你放上的数字卡,直到让孩子自己排列全部数字卡。
3、如果孩子会数数,就让他一边数,一边排列数字。如这样做孩子有困难,就先让他排列他能数的那些数字,然后再去找下一个数字。
四、
理解并运用“第一、第二、第三”的意义
方法:
1、让3个孩子排成一列,问:“谁是第一?”等等。
2、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第一、第二、第三这些词。如:“第一,穿袜子;第二,穿鞋;第三,系鞋带。”
3、让孩子排列3张图片,让他按顺序说出第一、第二、第三。
4.当你到街上散步时,让孩子数距你家最近的第一、第二、第三栋房子。
五、
按顺序说星期几
方法:
1、按顺序告诉孩子一星期中每一天的名称,然后让他反复地一天天地说给你听。
2、接顺序把星期的名称说几次,然后你从星期日说到星期五,剩下的一天让孩子说出来。逐渐减少你说的星期数,让孩子多说。如果他有困难,你替他说出,再让他继续说下去。
3、为了让孩子熟悉星期的顺序,在孩子的房间是挂上日历。把孩子每周必做的事情和其他预定事项画到挂历上,让他知道星期几该做什么。
六、
照样子或模仿画菱形
方法:
1、每次画菱形的一个边,让孩子注意看,并模仿着画每条边。
2、画一个菱形给孩子做示范。然后你画4个点,让孩子把这4个点连接成一个菱形。必要时可给予口头帮助或扶着他的手教他。逐渐把点缩小,画得浅些。最后使孩子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只看样子即能画出菱形。
3、让孩子用铅笔描菱形板。
4、让孩子用手指摸一摸用砂纸做的菱形的轮廓,然后再画。
5、画一个“+”字,让孩子把4个端点连接起来,画成一个“风筝”的形状。
6、画一个“帐篷 ”,再画一个倒的“帐篷V”,再把两个“帐篷”连接起来。
七、
利用物品做加减法
方法:
1、给孩子3块积木,让他数一数。你拿走1块后问他:“我拿走了1块,小明你现在还有几块?”让孩子再数一遍,并回答你还剩下几块。拿走不同数目的积木,反复重复上述过程。
2、用糖果、爆米花等重复上述过程,给他1、2或3个,让他吃掉1个,并自己数数还剩几个。
3、给孩子1块或两块积木,让他数一数。再给他两块或1块积木,让他再数一数。
4、利用实物,让孩子不用一个个地数,就告诉你答案。
八、
知道自己的生日
方法:
1、告诉孩子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让他重复说几次给你听。在当天的稍后一些时候再让他告诉你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如回答正确要称赞他。如果他说错了,让他再跟着你说几次,直到他能自己说正确为止。
2、用上述方法,开始时教孩子他出生的月份,再教他出生的日子。
3、教孩子看日历上的日期,让他在日历上他生日的那一天画一个圆圈,并说出是几月几日。
㈦ 杠杆原理如何简单点讲解大班小朋友能够理解的
我们可以跟孩子们说他们经常玩的“跷跷板”啊。跷跷板孩子们就比较熟悉回,最容易理解了。希望采纳答。
原理:
跷跷板原理是杠杆原理,人对跷跷板的压力是动力和阻力,人到跷跷板的固定点的距离分别是动力臂和阻力臂。
重力加速度导致一上一下,高者重力加速度要大于低者,所以高者下降,同时在杠杆原理作用下将低者翘起来,如此循环。
㈧ 儿童体格发育应做长期监测,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身高和体重监测也是每个儿童健康检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看似简单的考试,但包含了很多知识。所以,让你的保险医生告诉你如何监测和评估你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增长的变化。
测量后的结果应记录在生长曲线上。这种生长曲线是监测儿童生长发育的有力工具。方便直观,不仅可以看到增长水平,还可以看到增长趋势。生长曲线的横坐标都是儿童的年龄,纵坐标可以是其他生长发育指标,如体重、身高或头围。记录方法是先用实际年龄点做一条垂直于横坐标的线,然后用身高或体重的测量值做一条垂直于纵坐标的线。交叉点以点的形式绘制。孩子的生长曲线是通过连接几个连续的绘图点来获得的。
生长曲线的观点是持续的动态观察,允许观察儿童在一段时间内的生长发育。如果一个测量值与其他指标测量值的百分位值有明显偏差,则可能会报告异常。
㈨ 儿童科学实验有什么作用
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培养孩子发散思维、创造力,想象力是科学教育的重点,知识是次要的。---皮皮毯创意科学
㈩ 杠杆上分别站着大人和小孩(G大人>G小孩)
设大人为G,小孩为g,大人距离杠杆中心为L。小孩为l
因为V相等,所以在相同的时间△L相等。
根据杠杆原理,
原来有G*L=g*l
现在是G*(L+△L)与g*(l+△L)比较
因为(G大人>G小孩),所以上式前者大于后者 (把括号打开就明白了)
所以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