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币汇率走势预测 6月12日中国银行英镑汇率是多少
经查询2018/06/12中国银行英镑兑换人民币元汇率外管局中间价为:1英镑=8.5718人民币元。
② 关于英镑汇率
现在全球经济萧条,英镑也处于劣势,上个月英镑对美圆跌了接近2000个点,你想他就算要升值,不晓得要等好久哟,乘这段时间英镑有所回调,除了算了,你说你要是在炒外汇,我还可以让你赚回来,目前你只有止损了...
③ 请问今天(9月8日)中行的英镑汇率是多少
1英镑折合14.87元人民币
折合1.87美元!
今天的汇率。
估计英镑晚期还会跌```
④ 人民币对英镑汇率
人民币是和美元捆绑在一起的,所以要看今后一段时间美英经济相对强弱,美元对英镑的变化。美元贬值,人民币换英镑就少,反之就多。
⑤ 英镑汇率走势
前期由于美元出现了一波凌厉的上涨,非美元货币对美元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英镑对美元也从1.72的高位快速下跌,同时受到苏格兰独立全民公决的影响,英镑兑美元一度下跌至1.6050。当上周苏格兰最终决定留在英国后,英镑汇率出现了反弹,目前回到1.64的位置。
短期看,由于美元前期上涨过快,需要进行调整,英镑兑美元可能继续小幅上涨。但由于目前美元的经济基本面十分良好,提前升息预期会刺激美元继续上扬,因此英镑后市对美元可能重新出现下跌。所以如果你不是很急着兑换英镑,建议还可以适当观望一下。
英镑兑人民币的汇率就用英镑兑美元的汇率乘以6.14来估算。
⑥ 英镑汇率
9时代已经来临了~不会大幅下降,因为中国人民币对英镑的汇率涉及到人民币对美金的汇率,因为美金已经开始有回潮走势,并且因为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走高许多国家以减少进口,因此央行不会对人民币疲软做出调整,美元会继续走高一阵时期,因此英镑的大幅下挫是不太可能的。
⑦ 2000年英镑兑换美金
2000年1月21日的最高点1.66370(1英镑换1.66370美元)
2000年9月12日的最低点1.39460(1英镑换1.39460美元)
⑧ 英镑对人民币汇率9月13日:一英镑等于多少
2017/09/13/英镑兑换人民币元外管局中间价:1英镑=8.6848人民币元。
⑨ 92英镑危机的货币单位
欧洲货币单位是当时欧共体12个成员国货币共同组成的一篮子货币,各成员国货币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大小是由他们各自的经济实力决定的。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制度以欧洲货币单位为中心,让成员国的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挂钩,然后再通过欧洲货币单位使成员国的货币确定双边固定汇率。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之为格子体系,或平价网。
欧洲货币单位确定的本身就孕育着一定的矛盾。欧共体成员国的实力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旦变化到一定程度,就要求对各成员国货币的权数进行调整。虽规定每隔五年权数变动一次,但若未能及时发现实力的变化或者发现了未能及时调整,通过市场自发地进行调整就会使欧洲货币体系爆发危机。1992年9月中旬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发生的一场自二战后最严重的货币危机,其根本原因就是德国实力的增强打破了欧共体内部力量的均衡。当时德国经济实力因东西德统一而大大增强,尽管德国马克在欧洲货币单位中用马克表示的份额不变,但由于马克对美元汇率升高,马克在欧洲货币单位中的相对份额也不断提高。因为欧洲货币单位是欧共体成员国商品劳务交往和资本流动的记帐单位,马克价值的变化或者说德国货币政策不仅能左右德国的宏观经济,而且对欧共体其它成员的宏观经济也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而英国和意大利经济则一直不景气,增长缓慢,失业增加,他们需要实行低利率政策,以降低企业借款成本,让企业增加投资,扩大就业,增加产量,并刺激居民消费以振作经济。但当时德国在东西德统一后,财政上出现了巨额赤字,政府担心由此引发通货膨胀,引起习惯于低通膨胀的德国人不满,爆发政治和社会问题。因此,通货膨胀率仅为3.5%的德国非但拒绝上次七国首脑会议要求其降息的要求,反而在92年7月把贴现率升为8.75%。这样,过高的德国利息率引起了外汇市场出现抛售英镑、里拉而抢购马克的风潮,致使里拉和英镑汇率大跌,这是92年欧洲货币危机的直接原因。
对德国昨率提高首先作出反应的是北欧的芬兰。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自动挂钩,德国提高利率后,芬兰人纷纷把芬兰马克换成德国马克,到九月芬兰马克对德国马克的汇率持续下跌。芬兰央行为维持比价不得不抛售德国马克购买芬兰马克,但芬兰马克仍不泻不,芬兰央行的德国马克有限,在9月8日芬兰政府突然宣布芬兰马克德国马克脱钩,自由浮动。
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的脱钩成为这场货币危机的导火索 当时英法政府就深感问题的严重性而向德政府建议降低利率,但德国认为芬兰马克脱钩微不足道,拒绝了英法政府的建议,德国央行行长施莱辛格在9月11日公开宣布,德国绝不会降低利率。货币市场的投机者获得这个消息后就把投机的目标肆无忌惮地转向不断坚挺的德国马克。9月12日,欧洲货币体系内一直是软货币的意大利里拉告急,汇率一路下挫,跌到了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中里拉对马克汇率的最大下限。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意政府曾在7日和9日先后2次提高银行贴现率,从12%提高到15%,同时还向外汇市场抛售马克和法郎,但也未能使局外缓和。9月13日意政府不得不宣布里拉贬值,将其比价下调3.5%,而欧洲货币体系的另外10种货币将升值3.5%,这是自1987年1月12日以来欧洲货币体系比价的第一次调整。
到了此时,德国政府才出于维持欧洲货币体系的运行而作出细微的让步,于9月14日正式宣布贴现率降低半个百分点,由8.75%降到8.25%,这是德国五年来的第一次降息。德国的这一举运受到美英法的高赞赏,但为时过晚,一场更大的风暴在英国的外汇市场上刮起。就在德国宣布降息的第二天,英镑汇率一路下跌,英镑与马克的比价冲破了三道防线达到1英镑等于2.78马克。英镑的狂跌使英国政府乱了阵脚,于16日清晨宣布提高银行利率2个百分点,几小时后又宣布提高3个百分点,把利率由10%提高到15%。一天2次提高利率在英国近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英国作出这种反常之举的目的是要吸引国外短期资本流入,增加对英镑的需求以稳定英镑的汇率。但是,市场的变化是微妙的,一旦信心动摇,大势已成,汇率变动趋势就难以遏阻了。
英镑狂跌,宣布退出欧洲货币体系 从1992年9月15日到16日,各国央行注入上百亿英镑的资金支持英镑,但也无济于事。16日英镑与马克的比价又由前一天的1英镑等于2.78马克跌至1英镑等于2.64马克,英镑与美元的比价也跌到1英镑等于1.738美元的最低水平。在一切机关用尽之后,9月16日晚上,英国财政大臣拉蒙特宣布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并降低利息率3个百分点,17日上午又把利率降低2个百分点,恢复到原来10%的水平。
意大利里拉在13日贬值之后,仅隔了3天又一次在外汇市场上处于危机,马克对里拉的比价再次超过了重新调整后的汇率下浮的界限,意政府为了挽救里拉下跌花了价值为40万亿里拉的外汇储备终未奏效,只好宣布里拉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让其自由浮动。
欧共体财政官员召开了长达六小时的紧急会议后宣布同意英意两国暂时脱离欧洲货币体系,西班牙比赛塔贬值5%。从1987年1月到1992年9月,五年多时间内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只进行过一次调整,而在92年9月13日至16日,三天之内就进行了二次调整,可见这次欧洲货币危机的严重性。
直到1992年9月20,法国公民投票通过了其中心思想是把在文化政治上仍有很大差别的国家建立成一个近似欧洲合众国的政治实体,其成员国不仅要使用同一种货币,而且还得奉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马斯特赫条约》,才使欧洲货币风暴暂时平息下来,英镑、里拉趋向贬值后的均衡的状态。
欧洲货币危机的教训 这场货币危机有不少深刻的教训,仅就确保香港金融市场稳定而言,也有重要的启示,这就是要加强国际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和配合。西欧金融九月风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欧共体主要工业国家货币金融政策的不协调。当时德国在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马克坚挺的情形下,还偏执于本国利益,不顾英意两国经济一直不景气,而为了他们本国经济发展要降低利率的要求,不仅拒绝了七国首脑会议要求其降息的呼吁,反而提高利率。在芬兰马克被迫与德国马克脱钩的情况下,还意识不到维持欧洲货币体系运行机制的迫切性,甚至公然宣布其绝不会降低利息率。等到外汇市场风暴骤起,才宣布将其贴现率降低半个百分点,但这只能给外汇市场上的投机者以这样的预期,即他们认为德国过去提高利率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现在降低利率仅仅是对通货膨胀的让步。当然,这场危机的过错不能全部归罪于德国,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尽管各国间各种经济矛盾日益加剧,但任何国家都不能一意孤行,各国只能在合作与协调中才能求得稳定的发展。世界正在朝着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现在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所谓政策协调就是要对某些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共同的调整,对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进行联合的干预,以达到互助互利的目的。这主要是由于各国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spill-overeffect),即一国所采取的政策往往会影响其它国家的经济运行。由此,各国采取协调的经济政策就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各行其是,往往会产生不利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