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港币1760汇率制度人民币多少
货币兑换
1760港币=1407.472人民币元
『贰』 港元的汇率制度
香港在发展为贸易与金融中心期间,实行过不同类型的联系汇率制度。 1863年,香港政府宣布当时的国际货币—银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并于1866年开始发行香港本身的银元。直至1935年,香港的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制。后来发生全球白银危机,政府遂宣布弃用银本位制,并按16港元兑1英镑的汇率将港元与英镑挂漖。
根据1935年颁布的《货币条例》,银行须向外汇基金交出手头用作支持发行纸币的所有白银,以换取负债证明书,外汇基金则把收到的白银投资于英镑资产,这些负债证明书成为了发钞银行发行纸币的法定支持。
实际上,这种安排就是货币发行局制度。发钞银行日后若增发纸币,必须以英镑购买负债证明书。
1972年6月,英国政府决定让英镑自由浮动。其后,港元曾一度与美元挂钩,最初是5.65港元兑1美元,并于1973年2月改为5.085港元兑1美元。不过,由1972年6月起,发钞银行可用港元购买负债证明书。
1974年11月,由于美元弱势,港元遂改为自由浮动。
虽然浮动汇率制度实施后的最初两年运作颇为顺利,但其后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当时的货币政策架构尚在发展初阶,未足以取代以外国货币的价值来定位的货币架构,同时又没有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更遑论达致这些目标的工具。因此,香港经济步入动荡期,几乎所有环节均大幅波动。
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在1975年跌至0.3%,在1976年却上升至16.2% 。
通胀由1975年的2.7%大幅攀升至1980年的15.5% 。 港元汇价由1981年的5.13港元兑1美元,贬值至1983年的9.60港元兑1美元。
投机狙击的活动,以及对香港前途的信心危机加剧,令港元贬值的情况进一步恶化,在1983年更到了非常严峻的关头。1983年9月,港元汇率录得新低,两日间共贬值了13%,跌至9.60港元兑1美元的低位。
面对货币危机及有关多家银行是否稳健的疑虑,香港政府在1983年10月15日公布新政策,以稳定港元汇价,将港元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这项安排成为了香港货币制度的基础。
『叁』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下,外汇市场上的港币兑美元汇率是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
其实香港联系汇率制不应属于浮动汇率,金管局规定,港元按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与美元挂钩,并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兑换保证下于7.75-7.85港元兑1美元的区间自由浮动。 固定汇率制度是货币当局把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的、很小的范围之内。这种制度下的汇率是在货币当局调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内进行波动,因而具有相对稳定性。 浮动汇率制度一般指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相对于固定汇率制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汇率的上下波动幅度,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自由浮动。在这一制度下,外汇完全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一种特殊商品,汇率成为买卖这种商品的价格。 从上述概念来看,港币在金管局规定的浮动空间内上下浮动,而且汇率变化由金管局管理,我觉得港币应是固定汇率。 以上观点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肆』 港币对美元汇率固定吗
您可通过中行手机银行、“中国银行微银行”微信公众号、电话银行快速查询外汇汇率。
1、手机银行:点击首页“外汇买卖”查询;
2、“中国银行微银行”微信公众号:点击“微金融-牌价行情-外汇”查询;
3、电话银行:拨打95566向智能客服说出您的需求:“汇率查询”或者根据按键提示自助查询。
具体报价请以中行系统报价为准或咨询当地理财中心或理财经理。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伍』 港元汇率的制定
2005年5月1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对特别行政区的汇率安排做出历史性转变。即日起,港币交易正式启动对美元的“双向限制”挂钩机制。
简单的说,港币采取的是典型的挂钩汇率安排,这意味着两个方面:其一,挂钩汇率。港币与美元的交易汇率是固定的,香港金管局随时准备按照该固定汇率不受数量限制地卖出买入外汇;其二,进口利率。金管局不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因此香港货币基础始终以外汇储备为支持,港币与离岸美元利率完全相同。
但在实际操作中,港币在两个重要方面偏离了典型的做法。首先,香港本地货币利率并非始终与美元相同;在过去两年中,三个月期香港同业拆借利率(HIBOR)大大偏离美元的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自1998年以来,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短期HIBOR与LIBOR之间存在显著的利差,也是本地利率首次持续低于海外美元利率。
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港币实际上并未完全钉住美元——这在全球挂钩汇率安排中几乎独一无二。事实上,香港金管局今年5月前一直维持所谓“单向挂钩”机制,汇率“封顶”固定在7.8港元∶1美元的“基准”水平。这就是说,金管局会自动干预市场,卖出美元以避免港元贬值超过这一水平;但金管局在另一方向上则有较多的自由处置权,这意味着港币可对美元升值。
港币也的确经常升值。过去15年的平均汇率更接近7.76港元∶1美元,略高于官方的兑换基准。事实上,金管局只是在1998年后才将汇率保持在基准兑换率左右。
因此,港币的汇率制度实质上既有挂钩,也有浮动。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安排呢?一般认为,这有助于增强对港币的信心。如果你知道港币对美元汇率绝对不会贬值到7.8∶1之下,而且有可能升值(事实上,金管局的政策也的确使港币汇率不时略高于基准水平),那你就更有可能持有港币资产。
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吗?反对的观点认为,这给香港货币体系带来过多的波动;如果港币能在基准汇率以上波动,就仍然会有投机性资本流入和流出,利率也会上下波动。为了避免这种情形,最好的做法是转向全面的双向限制挂钩政策。
在过去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纯粹是一个学术辩论的问题。港币汇率在平均汇率上下的波动幅度从未超过0.7%,而且本地利率除在亚洲金融危机期外也从未大幅偏离离岸美元利率。
但现在不再是这样了。自2003年以来,香港利率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流入(和流出)香港的资金有更多的波动性。这使得关于该问题的辩论不再仅限于学术探讨。为了使香港利率水平恢复正常并避免投机资金大量充斥市场,填补货币体系的漏洞,转向严格控制在7.8港元∶1美元左右的双向限制挂钩政策,不失为明智之举。
现在我们转到最重要的问题——这样做能取得成效吗?我们认为这是可能的,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考虑一下目前的市场状况:在5月18日之前的一周,三个月期HIBOR利率平均在每年2.20%,比三个月期美元LIBOR利率(3.26%)约低100个基本点。这意味着市场预期港币将在未来三个月内对美元升值0.25%,从7.798港元∶1美元上升到7.791港元∶1美元。
采取双向限制后这就不大会发生了——的确,过去两周内短期HIBOR利率已经上升到与美元LIBOR相同的水平。我们预计港币未来的利率波动将减少,投机资本的流量也将减少。
不过,这个结论有个需要注意的因素。导致近来香港HIBOR利差的主要推动因素实际上并不是大量资金“流入”香港,而是对人民币汇率的投机。如果大量资金可能在审视人民币采取调整举措后马上退出港币市场,那金管局即使收紧对港元汇率的控制,也可能对利差无法产生实际影响。
港币采用完全的双向限制挂钩非常明智,这将给市场带来更高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从近期看,这也会使港币利率更接近美元的水平。但同时,不要低估对人民币的投机对香港市场的影响。
『陆』 港币美元固定汇率
今日实时汇率换算:1港币=0.1287美元,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柒』 外汇市场上,港币兑换美元是浮动汇率还是固定汇率啊,为什么
浮动汇率,现在除了个别很少数的国家比如古巴,朝鲜等,其他国家都是采用的浮动汇率制度,简单来说汇率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市场上对于该货币的供需关系
『捌』 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属于固定汇率制类型,还是浮动汇率制类型为什么
严格来说是固定的
因为金管局规定,发钞银行(汇丰、中银和渣打)要发行港币,就必须用美元跟金管局换,汇率是1:7.8,也就是在金管局存1美元,可以发行7.8元的港币,其他银行不能直接跟金管局换,但是呢,可以跟三大行换,也就是间接跟金管局换了
还规定了,如果汇率到7.85或者7.75的强方保证,金管局必须抛售美元或者港币,来维持联系汇率制度
在这么小的浮动内,我不认为可以划定为浮动汇率制度
『玖』 港币汇率制度
港币是货币局制度加固定汇率制度。
港币汇率是与美元挂钩,港币的发行是与货币局的美元储备相一致。每一张新港币的发行,必须是中银、渣打和汇丰提交相应的美元到货币局才可以再次发行。
『拾』 香港对美金是固定汇率吗
是,因为港币有一个名为"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政策,
其中包括港元和美元挂勾,
香港金融管理局会自动调整把汇率调整在大约水平。
港元於1935年12月至1972年6月期间,曾经与英镑挂勾,1935年12月至1967年11月间,1英镑可兑16港元,1967年11月至1972年6月,1英镑则可兑14.55港元。1972年7月至1974年11月,则与美元挂勾,之后曾自由浮动。
1980年代初,香港出现前途问题,加上香港股市出现股灾,市民对港元信心出现动摇,港元不断贬值。1983年9月,出现港元危机,港元兑美元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为挽救香港金融体系,香港政府於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再与美元挂勾,汇率定为7.8港元兑1美元。此后稳定下来,联系汇率制度一直实行至今。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港元曾受到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大手买卖而造成汇价大幅波动,其后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投放资金稳定汇价,令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才可继续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