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五部委发布资管新规意见稿能打破刚兑迎变局吗
近日,央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共同起草了《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指导意见》重点关注前期资管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乱加杠杆、多层嵌套、刚性兑付等问题,并提出具体要求。
专家表示,《指导意见》一旦正式出台,将为金融机构资管业务规范发展奠定基础、指明方向。资产管理业务有望告别“野蛮生长”时代,逐渐回归本源。面对“刚性兑付”被打破,专家提醒投资者,在投资理财时要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从银行资管具体业务来看,保本理财业务的开展将会受到影响。《指导意见》要求资管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保本理财可能面临重新定义,或将其纳入存款产品范畴。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净值型理财产品可能会快速增加,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主流。这对于银行资产管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银行应具有较强的资产配置能力和投资研究能力。” 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张涛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指导意见》对分级类产品的从严要求,指向二级市场加杠杆行为,体现出金融去杠杆的政策导向。华商基金策略研究员张博炜指出,此次监管对结构化产品限制的进一步加强,意在约束投资者对单一非标资产或是标准化股票债券进行杠杆交易,体现出金融去杠杆、约束金融投机的政策导向。
董希淼和张涛也强调,资管业务更加规范健康地发展,从长远看将利好广大投资者。面对“刚性兑付”被打破,投资者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投资理财时要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B. 国企债刚兑逐步打破 什么标的最适合债转股
与上一轮债转股的初衷有所不同的是,新一轮债转股旨在降低企业的杠杆率。因此,新一轮债转股的推行要充分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指出,债权人将债权转化为股权或者是为了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改善企业经营,以减缓当期的利息收入换取未来企业价值提升的结果,或者是为了获取企业重组中的更大话语权,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损失。债转股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于被处置企业而言都不是免费的午餐,都是以出让控制权为代价换取重生或平稳的市场退出。
钟汶权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对于部分债务过高而无法持续的企业,如果其仍存在盈利能力,通过债转股进行债务减免不失为良策。“例如此前企业做了大型并购,但并不十分成功,鉴于企业本身盈利能力并无问题,就可以通过债转股进行大量债权回收,使企业恢复正常经营。”不过,当前部分中国企业的处境并非如此。如果企业存在管理上的问题,例如需要精简人员,或有国有企业存在激励机制的问题,需要更换管理层,从新整顿公司。如此一来,因债转股而进驻企业的银行债权人或许无法胜任这一角色。
钟汶权表示,银行扮演的角色可以是财务顾问,帮助企业优化财务结构、提供资金链,但涉及具体企业管理上的变更只有特定行业的专业人士才能从事。以钢铁企业为例,银行债权人可能从未有过具体管理钢铁企业的经验。此外,银行最终要实现股权退出,银行的角色又要变成私募投资者,这方面往往也不是银行的专长。此外,从控制董事会到作出变更往往要耗费很长时间。
此外,吴晓灵也指出,目前中国主要的银行都已是上市公司,银行不仅要对国有股东负责,更要对资本市场的中外股东负责,所有重大事项要对外披露,因而当前的债转股如果涉及到银行债务必须用市场化的方式处置,坚持公平交易的原则。同时她也建议由银行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运用社会资金完成对非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
C. 供给侧中“去杠杆”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指利用金融手段拉动投资提升经济的手段。
所谓杠杆,从广义讲,则是指通过负债实现以较小的资本金控制较大的资产规模,从而扩大盈利能力或购买力。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经济意义上的“杠杆”,可以通俗理解为“四两拨千斤”,即通过借债,以较小规模的自有资金撬动。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高杠杆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
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3)破刚兑限杠杆扩展阅读:
“去杠杆化”对当前的资本品和资本市场的影响
美国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的最新观点是,美国去杠杆化进程,已经导致了该国三大主要资产类别(股票、债券、房地产)价格的整体下跌。
格罗斯认为,全球金融市场目前处于去杠杆化的进程中,这将导致大多数资产的价格出现下降,包括黄金、钻石、谷物这样的东西。“我们经常说总有机会存在于市场的某个地方,但我要说现在不是时候。”
格罗斯表示,一旦进入去杠杆化进程,包括风险利差、流动性利差、市场波动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会上升。资产价格将因此受到冲击。 而且这个进程将不是单向的,而是互相影响、彼此加强的。
比如,当投资者意识到次贷风险并解除在次级债券上的投资杠杆时,那些和这些债券有套利关系的其他债券、持有这些债券的其他投资者、以及他们持有的其他品种,都会遭受影响。这个过程可能从有“瑕疵”的债券蔓延到无瑕疵的债券,并最终影响市场的流动性,进而冲击实体经济。
D. 去杠杆通俗什么意思
“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而“杠杆”指“使用内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容”。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但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容易带来巨大的风险。
温馨提示: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0-11-2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E. 1:30的杠杆是什么意思
一般都是衍生品交易,适用于波动相对较小的交易中,如国债,外汇等
可以放大收益和损失
30倍杠杆,就是用本金333能做1万的交易,假如标的投资品的涨幅为1%,则收获了30%的收益。但是一旦下跌超过2%,就需要增加保证金,否则面临平仓风险,造成爆仓,本金全失。
F. 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以及杠杆率是什么意思
杠杆率,资产与银行资本的比率。“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高杠杆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
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6)破刚兑限杠杆扩展阅读
金融机构去杠杆对中国的影响:
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对中国影响很小。
由于实行资本账户的管制,中国绝大多数的对外金融投资都是以中央银行外汇储备投资的形式进行。这类投资一向稳健保守,基本不会涉足高度杠杆化的金融产品,即使有所损失,也不能与其他类型投资者的损失相提并论。
其次,“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和“投资者的去杠杆化”对中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G. 投资里的“暴利”“信用违约掉期”“杠杆”是些什么意思
暴力是指以超低投入取得超高产出的意思
信贷违约掉期是信贷衍生工具之一,合约由两个法人交易,一个称为买方(信贷违约时受保护的一方),另一个称为卖方(保障买方于信贷违约时损失)。
当买方在有抵押下借款予第三者(欠债人),而又担心欠债人违约不还款,就可以向信贷违约掉期合约提供者买一份有关该欠债人的合约/保险。通常这份合约需定时供款,直至欠债人还款完成为止,否则合约失效。倘若欠债人违约不还款(或其他合约指定情况,令人相信欠债人无力或无打算依时还款),买方可以拿抵押物向卖方索偿,换取应得欠款。卖方所赚取的是倘若欠债人依约还款时的合约金/保险费。
有些信贷违约掉期合约不需要以抵押物便向卖方索偿(理赔金额与保险费成正比),只需要欠债人破产(或其他合约指定情况)即可。这些合约的功能不局限于风险转移(对冲),而是具有投机性质,例如买方可以以合约赌博某家公司快会破产一样,而他从未对该公司作出放债。
杠杆就是指拉动效应,例如房地产发展了,就能拉动建材行业的发展,这种效应就叫杠杆
H. 打破刚兑后对普通投资者有何影响
结合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细则来看,普通投资者受到的影响主要有:一是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向净值化发展,以后预期收益类产品将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净值型理财产品;
“监管的目的主要在于去杠杆、防风险,虽然理财产品打破刚兑,但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公募理财产品要回归稳健理财的本质,比如禁止发行分级理财产品、非标投资受限等,所以以后银行理财控风险的能力会更强,投资者的资金也会更加安全。”刘银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