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政府怎样调节汇率
在我国,中央银行是外汇市场的调节者和管理者,他通过买卖外汇来干预外汇市场。当外汇供给过度时,为了防止外汇汇率从下降,本币币值被提高,中央银行将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汇,促使外汇的供求达到政府所需要的平衡水平上。反之,为防止本币贬值,政府将卖出外汇,直到外汇的供求在政府所要达到的目标下保持平衡。这就是既要实现与国内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变动相一致的汇率目标,又要适应国际汇市的变动。
⑵ 金本位制下为什么汇率可以自动调节
金本位制下货币和黄金挂钩,就是你有多少黄金,就能出相对数量的货币,所以所发行的货币量跟该国的黄金量等额,汇率是受各国实际黄金储备量的影响,汇率自然也是自动调节的。
⑶ 汇率是如何调控的。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因为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都是按本国货币来计算成本的,要拿到国际市场上竞争,其商品成本一定会与汇率相关。汇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响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直接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例如,一件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如果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8.25,则这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汇率涨到8.50,也就是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该商品在国内市场上成本实际上是低了,直接使它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变低。商品的价格升低,竞争力变强,肯定好卖,从而促进该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汇率跌到8.00,也就是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必将有利于美国出口商品。同样,美元升值而人民币贬值就会有利于中国商品对美国的出口,反过来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升值却会大大刺激美国对中国的出口。
日本和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人民币升值可令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打击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并反过来刺激中国大量进口他们的商品。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如果人民币贬值,其他国家的金融危机将更糟糕。
正是由于汇率的波动会给进出口贸易带来如此大范围的波动,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行相对稳定的货币汇率政策。中国大陆的进出口额高速稳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各国货币之所以可以进行对比,能够形成相互之间的比价关系,原因在于它们都代表着一定的价值量,这是汇率的决定基础。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为本位货币。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的货币单位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含金量多少来确定他们之间的比价,即汇率。 如在实行金币本位制度时,英国规定1英镑的重量为123.27447格令,成色为22开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纯金;美国规定1美元的重量为25.8格令,成色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纯金。根据两种货币的含金量对比,1英镑=4.8665美元,汇率就以此为基础上下波动。 在纸币制度下,各国发行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并且参照过去的作法,以法令规定纸币的含金量,称为金平价,金平价的对比是两国汇率的决定基础。 但是纸币不能兑换成黄金,因此,纸币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虚设。所以在实行官方汇率的国家,由国家货币当局(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当局)规定汇率,一切外汇交易都必须按照这一汇率进行。在实行市场汇率的国家,汇率随外汇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汇率对国际收支,国民收入等具有影响。
⑷ 汇率一天一个样吗为什么经常变动。
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进行交换时的比率。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度(又称自由汇率制度)。即汇率形成是由外汇市场上的需求与供给决定的。以美国市场为例,比如,当一家美国的基金组织要购买欧盟的债券时,它需要把美元换成欧元,由此形成了汇市上的美元供给。当一家欧洲的设计单位和机场维修部门分别购买美国的电脑软件和波音飞机的配件时,它们又都要把欧元换成美元,这就形成了汇市上的美元需求。汇市上的美元需求数量随着美欧之间的贸易量的变化而变化。当美国对欧洲的贸易为顺差时,欧洲人购买美国的物品多于美国人购买欧洲的物品。这意味着欧洲人为了买更多的美国物品就要拿出更多的欧元去买美元,由此形成了汇市上的美元需求的增加;反之,美方对欧洲的贸易顺差下降时,将出现汇市上的美元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当美国公司对欧洲的净投资为正时,意味着要用美元去买更多的欧元,因此形成的美元供给量及其变动主要受利率变化的影响。美国国内利率上升时,会减少汇市上的美元供给;利率下降时,又会增加美元的供给。
上述需求和供给关系在汇市上形成的均衡价格就是美元兑换欧元的汇率。围绕着均衡价格上下波动的汇率调节着美元的供求关系。美元汇率高于均衡点时,美元的供给将大于需求,美元将受到贬值方向的压力;而当低于均衡点时,美元的供给又将小于需求量,产生使美元升值的压力。在达到均衡点的汇率值时,欧洲方面购买美国产品而形成的美元需求正好等于美国方面购买欧洲资产的美元供给。在实际中,关税及贸易政策的变化、突发的政治、经济及社会事件、国际间较大规模的投资或投机活动出现时的资本流动、美联储或其他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等都会使得汇率朝着贬值或升值方向变动。
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与自由汇制不同。自1994年起,人民币实现了经常性项目的可自由兑换(指在各个实业范围内的产品和服务),但是资本项目还没有开放(指在外汇、证券、保险等非经常项目领域)。正如普通人可以感觉到的: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资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任意将美元或其他外汇兑换成人民币;反过来他们都不能用人民币自由地兑换美元及其他外汇,除非通过了必要的行政审批程序且要受政策规定、指标、额度方面的制约。
在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在实质上仍是由政府决定,而不是国际汇市波动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由政府确定汇率,并实施行政管制的、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的稳定型汇率机制,又称盯住美元汇率。其最重要的特点是不论其他货币是升值还是贬值,人民币兑换它们的比价都是从它们兑换美元的比价换算而来。也就是说,当美元兑换其他货币的汇率升值时,人民币就跟着美元升值;当美元贬值时,人民币又随着美元贬值。
人民币的这一汇率稳定机制帮助中国经济实现了“多出口、少进口”的政策目标。开创了中国产品对外出口,尤其是对美欧市场出口长期保持高增长的业绩,并且使国家外汇储备增加。同时,帮助我国当前比较脆弱的金融体系在面对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时保持了稳定。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到目前为止,人民币的汇率还不是市场机制下的汇率,这使得人民币的真正价值还无法体现。而且由于管制,汇市上的需求与供给会受到一定的压抑,会使国内企业和公民难以利用一些国际商机、国内产业结构难以随市场信号的变动而自发的调整,百姓能从出口高增长中得到的利益也要打些折扣。这些都是保持现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代价。
⑸ 为什么要调整汇率
1997年爆发东亚金融危机后,为了稳定东亚经济,中国政府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但是,这一临时性的措施却逐渐演化成了长达七八年之久的事实上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这七八年时间内,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尽管已经到了夏天,中国却仍然穿着僵硬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这件臃肿的冬衣。
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会损害到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由于近年来出现了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市场上卖出美元买进人民币的压力逐渐增大,央行买进美元之后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于是不得不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等方式进行冲销。但是冲销政策是难以长期持续的,随着冲销的规模增加,央行票据的利率不得不提高,央行冲销政策的成本就增加了,利率提高还会进一步鼓励外资流入和外汇储备增加。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周期和美国并不一致,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因此,保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非常重要。
很多学者还认为,人民币汇率的水平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估。汇率低估会带来资源的错误配置。汇率是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当汇率被人为地低估之后,贸易品会占有更多的资源,而非贸易品则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中国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非常低,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将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中国当前的情况来看,服务业吸纳的就业比制造业更多,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平衡,而且能够更直接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即使汇率政策的调整是必须的,但是对汇率调整的成本和收益都不能低估。汇率调整不可能导致中国出口行业的衰落,仅仅靠汇率调整也无法自动地带来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人民币的温和升值难以纠正中国存在的国际收支失衡(即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存在“双顺差”),靠人民币升值纠正美国的贸易逆差更是天方夜谭。英国作家王尔德在其剧本《认真的重要性》里有一段对白,一位贵族小姐对另一位贵族小姐说:“当我离开的时候你可以读读《政治经济学》,但是其中关于卢比贬值的一章你可以跳过去不读,因为它写得有点太耸人听闻(sensational)”。的确,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讨论也过于sensational。为什么我们要关注汇率政策的调整?因为风起于青萍之末,通过汇率政策的调整,我们看到了中国开始走向更加理性地开放、更加平衡地发展、更加自信地强大的道路。
网上的~~~
⑹ 为什么汇率低有利于出口
汇率低肯定有利于出口。
假设,原来的美圆对人民币汇率是1美圆换5元人民币,假如中国制造了一件价格为5元的商品,美国人要买它就要支付1美圆。而汇率降低以后,比如说降到1美圆换10元人民币,那么美国人只需支付0.5美圆就可以买到它,这样中国的商品就会更加具备国际竞争力。
汇率降低有优点,但也有缺点,比如,中国的国际债务会无形增加,原料无形涨价等等,总之,汇率升高的优点更多一点
⑺ 汇率的自动调节机制为什么调不了RMB
中国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管理还比较严格
自动调节机制是在纯粹的自由经济条件下的
⑻ 中央银行怎么调节汇率
外币兑换本币的汇率低于期望值,说明外币被低估,有上升空间,买入就可以在升值后卖出赚取差价
但这不是各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主要目的、、 各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是要稳定本国货币不被投机炒家操纵,最终目的是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⑼ 为什么汇率水平在国际收支调节中处于核心和关键地位
1、首先汇率水平在国际贸易收支调节中起到以下作用
1)汇率稳定,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成本及利润的核算,利于进出口贸易的安
排;汇率变动频繁会增加对外贸易的风险,影响对外贸易的正常进行。
2)若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则外币对本国商品、劳务的购买力增强,一般会增加对本国商品的需求从而可以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规模,有利于出口。同时,本币汇率下降,
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的价格将会提高,就会影响进口商品在本国的销售,抑制进口。
3)若本币升值,外汇汇率下降,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将会提高,会影响出口商品在国外的销售,抑制出口。同时由于本币汇率上升,本币对外国商品、劳务的购买力增加,会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有利于进口。
4)本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需要满足的条件,首先是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要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其次是国内总供给的数量和结构要适应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生产的要求,第三是国内存在闲置资源,能用于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生产的资源
2、汇率对资本和金融账户收支的调节
实物市场:本币贬值可以导致长期资本流入,因为国内产品便宜
资本市场:本币贬值使投资者产生未来升值的预期,会吸引资本流入。
因此:汇率水平在国际收支调节中出于核心和关键低位。
⑽ 为什么各国货币当局调节汇率的惯用手段是降低贴现率
正常情况下是的,尤其是在金融领域高度发达的国家。当贴现率提高,首先意味着央行发出了通货膨胀的信号,这是窗口指导作用。其次,可以减少市场上货币流通量,从而导致本币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