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障碍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障碍

发布时间:2022-02-04 15:52:08

A.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为什么中国高层不同意

不是不同意,市场化是一个趋势,这是大家都认同的,但是任何改革都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改革要考虑到当时的国情,国情和改革步伐一旦错位就会很麻烦的

B. 什么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有什么风险

92年的英镑,97年的泰铢,怎么死的?
通胀压力,黄金储备不足等都是大问题

C. 中国为什么不能实现美国人民币汇率不能实现市场化和自由化关系到什么

你只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没有开银行。
然后你就明白了。

D. 一直在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但搞不清一个根本问题: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汇率市场化

答:稳定了汇率,就能基本锁定进出口的成本。汇率的变动涉及到本国金融的稳定,如果汇率完全放开,会出现国际炒家利用该国的经济弱点而操纵该国货币,造成巨大的金融动荡。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这样发生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一直没有开放资本项目的原因吧。

同时,汇率也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美国压迫中国让人民币升值,表面目的是减少中国出口对美国本土产业的冲击,但将来有可能为做空人民币埋下伏笔。

E. 试分析人民币加入sdr以后,人民币兑主要储备货币汇率将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一

央行行长表示,加入SDR有以下一些目的,中国可以成为很多国际商品定价国,中国可以在国际资本市场以更低的成本借贷,人民币可以被更多的国家需求等等。这些目的是经济层面的目的,但是上文论述过SDR带来的这种经济利益对中国来说是有限的。其实,并不是人民币一定要加入SDR才能实现上述目的,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帐户开放一样可以实现这些目的,而加入SDR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各种努力中的一种。 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以及我国资本帐户开放,我国自然有在国际市场上扮演定价国的资格;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融资成本一样会降低;国际资本也自然会大量流入我国。人民币加入SDR,只能说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我国很多内在的保障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可以让国际社会先承认人民币正在国际化的事实。 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我国还需要配套相关的金融市场改革措施。例如最明显的一项改革就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如果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不是市场完成的,那人民币不会成为全球其他国家普遍接受的储备货币。而要让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前提就是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否则如果人民币自己的价格都不是由市场决定的,其相对于其他货币的价格无法做到由市场决定。而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还必须要配合全方位更深入的金融市场改革,并非央行取消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就等于利率市场化。此外,我们要区分名义汇率市场化和实际汇率市场化的区别,因为后者才是真正的市场化,对人民币自主政策的制定才有帮助。由此可见,我国推动国际资本帐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拔苗助长”的风险和危害。 人民币加入SDR的主要好处之二:获得认可,提高人民币声望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迫切希望通过加入SDR提升自己在IMF和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声望。人民币和中国经济实力获得认可,是一种政治上的诉求。这种诉求是否要通过IMF来满足未尝可知,因为IMF自身也存在体制上的问题。我国倡导建设亚投行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包含了我国对IMF的失望。 IMF创造SDR,希望部分取代美元成为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然而,SDR自身设计的缺陷以及IMF成员国利益诉求的不一致,严重阻碍了SDR的发展。到目前为止,SDR在全球储备中所占份额不足4%。SDR给成员国带来的经济利益有限,尤其是受到分配不合理的影响,许多成员国并没有从SDR中获得什么好处。而人民币加入SDR储备货币的篮子,更主要的意义是配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比重。当人民币真正从RMB变成CNY的时候,我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诸多诉求自然能够得到满足

F.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中国的经济的影响

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
[内容摘要]在对人民币汇率机制现状和问题做了阐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人民币汇率真正回归到有管理的浮动是汇率调整的主导趋势,并就人民币汇率机制如何改革,如何确定汇率水平,如何逐步完善汇率机制市场化等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汇率机制;浮动汇率:汇率目标区
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就此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有关改革的政策措施。
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1996年12月1日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从此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运行建立在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基础上,但汇率形成机制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强制结售汇制度,即除了少数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收入和少数经批准可保留的外汇收入外,其他多数中资企业仍需无条件地把外汇收入全部卖给外汇指定银行。二是中央银行对各外汇指定银行的结汇周转头寸实行限额管理,也就是说,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结售汇过程中,对于超过其规定的结售汇周转头寸,必须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抛出;反之,对于不足其规定的结售汇周转头寸,该外汇指定银行必须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补足。这样频繁进行的“抛”或“补”,便形成了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次日交易货币(美元、日币、港币)对人民币交易的基础汇率。
上述汇率机制的形成,虽然由市场供求来决定,但是从严格意义来说,它并未形成全面的外汇供求关系。这是因为:
1.虽然目前我国对经常项目的外汇支出基本上没有限制,但是对资本项目仍实行较为严格的管理,这种外汇体制下的外汇市场上形成的外汇交易关系受到体制约束,不能充分、完全地反映市场真实的外汇供求关系。加之,在近几年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出口贸易增长快,外贸出现大额的顺差,同时外资大量流入,特别是在1996—1999年间,人民币的利率水平高于美元的利率水平,造成结汇额大于售汇额,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表现为外汇持续供大于求,而同期限外汇需求则相对不足。在银行外汇市场主体缺乏,市场内在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调节外汇供求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虽然中央银行几次调整了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汇周转外汇头寸,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外汇供求关系,于是只能是中央银行被动入市进行干预,充当外汇交易最后差额的承担者,失去了外汇调控的主动权。
2.汇率变化缺乏弹性。1994年以来,除1997年外,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出现双顺差的局面。外汇市场上外汇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可避免,为此,人民币汇率水平不是纯粹由市场供求决定,在很大程序上,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约。从1995年到2001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近三年多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只是在1美元兑8.27—8.30元人民币之间波动,波动幅度和弹性区间极小,汇率基本上是钉住美元。因此,如何真正回归到按多种货币不同加权所组合形成的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动而变动,以及主要根据市场供求来确定汇率,还需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资金不能自由流动以及金融工具的匮乏,都造成我国外汇市场仍是一个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因此,中央银行的干预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对外汇的供求起到很大的调节作用。
二、对汇率机制改革的思考
要形成真正由市场外汇供求确定的汇率运行机制,必须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使外汇资金供求完全放开,这才能实现市场真正的供求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实现了资本项目下人民币的可兑换,也不能忽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中央银行的干预调控作用。
如何确定一国货币的汇率水平,保持一种“最佳”或“适当”的汇率水平,涉及到均衡汇率问题。也就是说,使汇率的变动与一个经济内部和外部关系获得一种协调、合理的关系,方能促进和达到内外平衡和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充分发挥人民币汇率作为调节整个国民经济的杠杆作用。为此,应进一步鼓励和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研究。国际价值论、购买力平价论,出口换汇成本、均衡汇率模型、汇率预警模型以及其他有关模型都值得研究和探讨。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市场将全方位开放的框架下,应构建和完善市场机制——特别是人民币汇率机制。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的基本原则是自由竞争原则、自由贸易原则、非歧视原则和透明度原则。在这种原则下,我国经济要全方位与国际接轨,适应和迎接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就必须撤除资本国内外自由流动的障碍。这就要求做到国内外资金价格市场化,首先是利率的市场化,进而是汇率的市场化。也就是说,在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下,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人民币与外币的价值比较和自由兑换形成的市场均衡汇率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把国内外市场价格信号更直接、更迅速、更准确地反映出来,才能使中国经济与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原则的国际经济融合,才能使国内价格体系逐步与国际市场价格体系真正接轨,才能使竞争机制在各个层面上反映出来。
三、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建议的评述
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成员国第四条款年度评估报告中,对于世界经济增长显著放缓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给予了肯定,并高度评价了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建议。主要内容包括:(1)逐渐增加汇率弹性,以有助于中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以及推进结构性改革;(2)欢迎最近更多地使用汇率波动区间,鼓励将来更大范围地使用有关区间,扦逐渐放宽波动空间;(3)在放宽汇率浮动区间的基础上,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
总体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本赞同我国在金融市场改革方面采取的渐进做法,但是,具体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关建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G. 人民币汇率将实行市场化改革了吗

据报道,从经济领域的对外开放来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有“三驾马车”值得关注,其中之一就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均衡态势,离不开背后的市场化改革。

专家表示,从目前经济工作总基调来看,稳中求进是最基本的要求,包括了怎样维持经济稳定健康增长;改革方面则考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论从货币政策层面还是促进改革层面,深化汇率市场改革都是出于综合考虑的结果。

希望人民币的汇率可以早日实现市场化!

H. 人民币汇率为什么要市场化

汇率市场化就是由市场决定汇率,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现实中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时间太短而不强大也就没有与外国(美国)进行市场化竟争的实力。一旦汇率交给市场,中国一定是最吃亏的。

I.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障碍

国际经验表明, 一国要实现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至少应具备下列条件: 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合理的利率、价格, 健全的国内金融体系, 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 发达的资金市场, 外汇收支的大体平衡, 灵活而高效的微观企业机制, 完备而有力的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等。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实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货币自由兑换的要求, 资本项目的开放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主要是:。
1.人民币汇率、利率形成机制不够完善。在目前的结售汇制度下, 人民币汇率水平并不是完全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的均衡汇率。国家对市场行为主体持有、使用外汇还存在着诸多限制, 决定人民币汇率的银行间外汇头寸市场被几家大银行所垄断, 汇率缺乏真实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放资本项目, 将会导致外汇供求的失衡和外汇市场的混乱。
我国现行的利率形成机制也尚未完全市场化, 通过利率杠杆调节国内资金流动的作用受到一定限制,难以通过利率和汇率的相互影响调节国际资本流动。国内利率水平和国际比较仍有差距并缺乏稳定性, 资本项目开放以后, 当国内利率高于国际水平时, 会导致大量外资涌进, 冲击国内市场, 诱发通货膨胀; 而当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市场利率时, 又会引起资本外逃和货币贬值, 严重时可导致金融危机。
2.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几年来,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已使中国的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但不断增加的财政赤字使通货膨胀的隐患依旧存在。在币值稳定的基础上开放资本项目, 必然导致外资的大量流入和外汇储备的增加, 从而加大外汇占款的基础货币的投放量, 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3.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完善。资本项目开放将使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会很快传递到国内, 而健康的金融市场体系能较好地应对各种冲击, 具有自我减震作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金融机构类型单一, 垄断性强; 金融产品种类稀少, 交易量小, 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金融机构还尚未建立起适应国际竞争的机制; 短期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发育还很幼稚, 中央银行无法通过它们进行有效的调控。
4.微观经济主体缺乏活力。企业是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 由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所致,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普遍低效, 目前处于转制过程中的国有企业亏损面相当大, 由于企业缺乏自主权、经营管理不善等种种原因, 企业尚不具备灵活的机制来适应资本流动、资本价格变动和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 国际竞争能力十分薄弱。
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放资本项目会导致国有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当然政府可以通过倾斜政策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扶植, 但是企业在国家的“保护伞”下会变得更加软弱, 同时, 这样还会加重国家财政的负担, 加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J.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后,央行如何稳定汇率

是的,抛外储卖出美元买入人们币

阅读全文

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障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东莞2019年融资租赁补贴 浏览:781
期货客户群 浏览:456
内蒙古经济金融发展有限公司 浏览:523
金融公司招培训专员靠谱吗 浏览:210
全国现货交易所有哪些 浏览:182
申万期货交易平台 浏览:587
非金融服务利息可以开票吗 浏览:803
互联网理财恒昌财富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734
鼎丰集团做什么 浏览:282
杠杆视频物理大师 浏览:201
汇率20天内变化快吗 浏览:293
英镑对人民币汇率快易 浏览:947
大宗交易所之家 浏览:291
外汇交易中ac指数 浏览:718
购买外汇用途限制 浏览:238
杠杆动力与阻力区别 浏览:561
益盟黄金眼公式 浏览:2
石油山东股票 浏览:968
成都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融资 浏览:376
中行换外汇要办卡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