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近美国一直用人民币汇率来作文章,请教一下有关方面的知识。
转移国内矛盾
⑵ 中美关系紧张对汇率的影响
5月9日至10日,在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期间,美方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升至25%,并计划对额外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中美贸易再掀波澜,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周之内贬值超千点,收于6.845,而且是在美元指数走弱的情况下大幅贬值。中美贸易战下,人民币汇率将向何处去?
我们认为,中美贸易冲突迭起势必带来人民币贬值压力,但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和大幅贬值的空间都没有。而若中美贸易谈判走向缓和,人民币汇率仍将受到更多支撑:金融对外开放带来外资流入,以及中美利差短期回到安全区间,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因素。
看形势:中美贸易战势必带来人民币贬值压力
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主要是市场供求推动的结果,其核心原因是中美谈判取得积极进展提振了市场情绪,而与政策干预关联不大。而人民币汇率近期快速贬值,也与中美贸易谈判的反复相吻合(图1)。当前情境,与去年6月下旬美方决定加征关税后,人民币汇率的一波急贬有相似之处,但市场供求的主导性更强。当时,人民币中间价的拆解中可以看到政策助推贬值的影子;而上周人民币中间价的变化也呈现出这一迹象,但市场供求是主导因素,逆周期因子是否助推贬值有待观察(图2)。上周期权市场反映人民币贬值预期快速蹿升,体现中美关系反复导致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看法转变。
看美元:人民币与美元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美元震荡偏强但缺乏持续大幅上行的动能,因此人民币汇率有阶段性的、较有限的贬值压力
当前,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近期受困于“火车头”德国经济的波折,欧洲经济复苏之路依然蹒跚反复,只有美国经济依然保持相对强势的状态。不过,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表现强势,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中美贸易谈判的转圜、得益于全球风险偏好的回升;而一旦中美贸易关系走向恶化,这一切可能都会打个折扣。根据IMF的测算,对中美之间所有贸易征收25%的关税,将使美国的GDP下降0.3%-0.6%,使中国的GDP下降0.5%-1.5%。近期,美国经济超预期的程度已持续弱于欧洲,其在中美贸易战中面临的“双输”冲击,将会进一步限制美元指数上行的空间(图3)。
看经济:外部冲击下需要人民币汇率更有弹性,机械承诺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不太可取
中美贸易战最直接的冲击就体现在出口上。2018年11月以来,全球出口增速大幅下挫,全球贸易向2015-2016年的形势演化。2018年对美国对中国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导致这部分商品出口增速从20%下挫至-10%左右;美方此番对中国商品全面征收25%的关税,将对中国出口产生重大冲击。
事实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凋敝已经构成中国经济减速的一条主线。2012年,中国出口增速从20%下挫至8%,当年中国GDP增速目标不再“保8”(从9.5%下降到7.9%),而是把新增就业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首要目标。国内政策也只进行了有限的宽松,继续践行房地产调控,当年4月12日人民币汇改也进行了一次比较实质性的改革,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从0.5%扩展到1%;2015年,中国出口增速从6%下挫至-3%,当年8月11日的汇改引入了人民币中间价的市场定价,国内政策在宽松基础上又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回顾过去,至少有两个启示:1)出口减速是倒逼中国加速改革调整的因素;2)出口减速要求人民币汇率更有弹性。
当前中美贸易谈判正酣,美国率先加征关税,而中国不加干预,让人民币按市场供求方向贬值,是短期博弈的一个层面。但中美贸易谈判只要继续,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和大幅贬值的空间都没有:大幅升值,不符合当前人民币汇率并未明显低估的基本面,也会显著削弱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并可能加剧不利的资本流动压力;大幅贬值,不符合秉持重商主义理念、施压中国迅速削减对美贸易顺差的美方诉求。目前来看,中美汇率协议的大框架或与《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的汇率部分相似:更加注重汇率(调整)规则的“公平”,而不以促成美元大幅贬值为目的。何况,人民币也不是美元指数的构成货币!
如果中美贸易谈判走向缓和,那么人民币汇率仍将受到支撑。
第一个支撑是,金融对外开放带来外资流入。2019年,受益于MSCI提高A股纳入因子、富时罗素GEIS指数集合纳入A股、彭博巴克莱指数纳入中国债券,海外资金被动流入将大幅增加,规模保守估计在1000亿美元以上。对比2018年中国国际收支总差额为1087.7亿美元,该体量不容小觑。而且,海外还可能继续主动增配中国。目前,全球资金对美国资产的配置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超高配),但新兴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已经超过60%,中国又是新兴市场的佼佼者,海外资金的重新配置有望带来可观的外资流入。
第二个支撑是,中美利差短期回到安全区间。
随着美联储暂停加息并于5月启动停止缩表计划,年初以来美债收益率震荡下行;倘若中美谈判走向缓和,以当前中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以及中国政府不“走老路”的决心,中国利率下行速度应不会太快。短期内,中美利差能够提供一定缓冲,但其走向取决于中美贸易战的形势
⑶ 翻译一篇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文章 要专业的 谢谢了 机器翻译的免进
2002年开始的美元贬值,只是使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相比降低了升值幅度,并没有像浮动利率被操纵一样改变其汇率的基本特性,因此,到处都能听到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很明显可以帮助中国建立一个健全的经济发展环境。对企业来说,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他们的成本预算和扩大海外贸易。对海外投资者来说,这样确实能保护他们的投资利益。更重要的是,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财政稳定。中国的经济与许多发达国家高度互补。这些国家主要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轻工业产品,这样有利于他们修整国内的工业结构,促及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相对低价的出口商品可以提高进口国家居民的实际收益水平,刺激其他领域的消费,提高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增值会把这些利益都抹去。然后,对复兴的探索却不是很明了,也不容乐观,就像对国际金融市场增加的不确定一样。保持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势头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增长,保持国际金融的稳定,进而扩大对世界经济的支持,正如它设法恢复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在这种意义上来讲,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使中国企业和全球经济受益。
目前的汇率体制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企业的承载能力和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相适应。但是,不完善的汇率形成机制已经引起了管理当局的极大重视.由于缺乏积极的国内和海外外汇交易市场机制,企业和人民应对汇率风险的意识十分薄弱,在市场上应对风险的方法也不足。
⑷ 求有关人民币汇率预测的文章
从六大因素看人民币汇率
摘要: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在通过不断评估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国际影响和国内影响之后,于2005年07月21日开始采取渐进方式允许人民币汇率浮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单一钉住美元改为钉住一揽子货币、放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随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攀升。现在人民币升值成为全球政治和经济搏弈的中心。
关键字:汇率 价格 升值 贬值
正文:自从中国启动汇率改革以来,有关人民币下一步升值多少的猜测便成为热门话题。但是,中国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的并非“升值”,而是要建立起由市场力量对汇率进行定价的新“机制”。在10多年来的汇率改革中,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着稳中有升的基本格局,其间虽然也经历了贬值和升值压力的交替影响。上世纪90年代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一段时期,人民币遭遇到了贬值的巨大压力,有人认为人民币存在被高估的现象。刚迈人21世纪不久,人民币也出现过短期的贬值压力。过去的几年,人民币汇率面临的是升值的强劲压力,又有人认为人民币存在被低估的现象。其实,人民币存在贬值或升值压力的交替影响,及被认为高估或低估的现象都是在现行人民币汇率安排下所形成的对汇率预期的正常反映。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正是在不断地经受贬值和升值的交替压力之下维持基本稳定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汇率即使有微弱升值,但在参考“一揽子货币”和市场供求等因素的新机制下,人民币不会升值太多。人民币值的大幅升值必然引发经济的剧烈动荡,蒙代尔就曾经警告说,人民币升值会对亚洲经济货币政策一体化产生不利影响,会导致东南亚不稳定,甚至可能会导致东亚地区经济的衰退。而且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肯定要受我国国内经济状况、价格水平、国际收支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已经减弱,所以人民币汇率会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略有升值。
一 中国的财政经济状况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中国GDP的增长和财政收支的增长是直接助长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根本原因。但随着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大,GDP的增长率将会放慢。同时,财政上的增收因素变化和一些减税措施的出台和弥补国有资产损失而增加的财政支出,会影响到财政状况。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财政经济因素仍旧存在,但已经减弱。
二 国际收支状况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资本项目下的收支状况,对汇率影响是长期的、而且是双向的。资本收支顺差,短期可能引起本币的升值,但因为顺差是顺差国的负债、逆差国的权益,这种负债的积累必然又会导致本币的贬值。中国国际收支的3个主要构成部分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其中,经常项目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的作用在减弱;资本项目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在逐步加强;外汇储备的作用以调节国际收支为主转向了以干预外汇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我国的对外投资会有所增加,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外资流入,但影响有限。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仍将推动人民币汇率上行,但力量将有所减缓。
三 价格水平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中国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基本上可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商品零售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作为参照,其原因是作为这两个指标的现行统计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商品都是可以用作对外贸易的。数据表明:近10年来的这两个指标总体上升是缓慢的,低于同期的美国同类指数的上升幅度。这是构成人民币实际汇率稳中有升的一个基本原因。然而,同期的中国的非贸易商品,例如,住宅、医疗、教育等,即基本上没有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却以远超过贸易商品价格水平的速率上升,形成了贸易商品价格与非贸易商品价格严重背离的现象。
一国非贸易商品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引导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最终推动贸易商品价格水平的提升。但在中国,由于富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与出口结构趋同造成的内部竞争,使得这种成本转移推动贸易商品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变得比较缓慢。
四 扩张性财政政策淡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以刺激经济,增加产出和收入,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本国货币价值变化的影响却有着不同的作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本国货币贬值;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却会使本国货币升值。
我国从1998年起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政府支出和发行公债为主要内容。从1998年到2004年,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达9100亿元,每年拉动GDP增长1.5-2个百分点左右。连续几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形成的对人民币的升值因素是非常强劲的。进入2005年,我国先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淡出,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可以认为,影响人民币升值的财政政策因素已转为“中性”。
五 国际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现阶段美国经济状况变化是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最大的国际经济因素。美国经济状况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利率,美联储连续几次提高利率。而人民币利率只调高过一次,幅度为o.27%。人民币升值压力中的美元低利率因素已经消除。二是汇率,美元汇率连续几年的大幅度走低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突现的重要原因。随着美元汇率的稳定,加上美联储持续加息和市场加息预期的基调,为美元汇率反弹注入了新的动力。可以说,人民币升值压力中的美国经济状况影响因素已经松弛。另一方面,受国际油价攀升和飓风影响,今年美国经济增长比上年有所放慢,但随着美国财政刺激措施逐步奏效以及灾后重建投入的增加,将会刺激美国国内需求回升和就业增加,估计美国经济继续处于平稳增长期。虽然欧元区经济则很难走出低迷,但日本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这些因素也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
六 预期与投资的影响
人们的预期会影响一国货币对外汇价。目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较强。但由于目前市场交易者在市场的投资还是比较谨慎的,外汇市场投资计划也比较理性,不会像股票市场那么极端,所以不会出现汇率大幅度升值的可能。
另外,央行对汇率水平的态度也很重要,这个态度可能具体反映到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管理上来,进而影响人民币的走势。央行报告重申要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总之,中国深化经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稳定的、持续的、较高速度的发展,只要这一发展态势不变,那么由此形成的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的基本格局也将会延续。所不同的是,未来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会更完善,而且金融机构和进出口企业已开始适应具有灵活性的汇率机制,并且对今后的业务发展显示了信心。今后,中国将继续按照主动、可控和渐进的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健全面向市场、更加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币未来的走势不会大幅度升值。
⑸ 关于汇率的
Classification of 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s and Monetary Policy Frameworks1
Data as of June 30, 2004
This classification system is based on members' actual, de facto, arrangements as identified by IMF staff, which may differ from their officially announced arrangements. The scheme ranks 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s on the basis of their degree of flexibility and the existence of formal or informal commitments to exchange rate paths. It distinguishes among different forms of exchange rate regimes, in addition to arrangements with no separate legal tender, to help asse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hoice of 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onetary policy independence. The system presents members' exchange rate regimes against alternative monetary policy frameworks with the intention of using both criteria as a way of providing greater transparency in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 and to illustrate that different exchange rate regimes can be consistent with similar monetary policy frameworks. The following explains the categories.
Exchange Rate Regimes
Exchange Arrangements with No Separate Legal Tender
The currency of another country circulates as the sole legal tender (formal dollarization), or the member belongs to a monetary or currency union in which the same legal tender is shared by the members of the union. Adopting such regimes implies the complete surrender of the monetary authorities' independent control over domestic monetary policy.
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s
A monetary regime based on an explicit legislative commitment to exchange domestic currency for a specified foreign currency at a fixed exchange rate, combined with restrictions on the issuing authority to ensure the fulfillment of its legal obligation. This implies that domestic currency will be issued only against foreign exchange and that it remains fully backed by foreign assets, eliminating traditional central bank functions, such as monetary control and lender-of-last-resort, and leaving little scope for discretionary monetary policy. Some flexibility may still be afforded, depending on how strict the banking rules of the 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 are........
⑹ 通货膨胀和汇率有关系吗
虽然汇率对通货膨胀有抑制作用,但是短期内收效甚微。
国际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对我国消费价格的影响较人民币汇率大的多,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贬值密切相关,这说明我国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目前的高通胀与美国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我们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货币政策紧缩根治。中国政府要淡化美元的因素,结合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控,不可高估升值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
针对中国目前投资过热的情况,政府必须抑制人民币投资,防止外汇大量流入,或增加民间外汇持有量,总之,抑制流动性过剩。从长远看复兴金本位下的人民币是必需的。我们的人民币要同黄金坚固的挂钩,成为后美元时代新的最具竞争力的强势货币,击垮美元体系是人民币的长远战略。
美元与我国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政策独立性被影响,经济全球化及资本的可自由流动,使得政府与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和强度受到很大约束。美元巨贬,从而将美国经济遇到的问题全球化,这既是本轮,也基本上是近30年来历次全球性通货膨胀大爆发的深层原因。中国经济已经迅速融入到世界经济当中,既是对美贸易的盈余方,又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分享全球化机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因美元巨贬所输入的通货膨胀。这必然要影响到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从而制约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2006年货币当局总资产增量中,国外资产的占比已经高达90%,2007年这一比例差不多是100%。这就好比上游发洪水,货币当局既不能放任汇率简单地堵,又不能敞开口子大规模泻洪,只好想法蓄与疏,外部因素导致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的压力不言而喻.我国巨额“双顺差”造成人民币的巨大升值压力,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央行不得不干预外汇市场,买进美元、大量投放人民币,同时在利率政策的运用上,要考虑中美利差因素,从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造成较大影响。当前国内流动性总体偏多的直接原因来自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间接原因则来源于人民币升值压力、储蓄率过高、消费率偏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外在表现,仅仅依靠对冲银行体系过多流动性以及加强信贷调控等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不断生成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⑺ 有关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的文章
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index.html
http://www.chinamoney.com.cn/column/waihui/index.html
⑻ 需要一篇外国经济学家关于汇率的文章的英语原文!!!
Treasury Loosens Pressure on China Over Exchange Rate
By EDMUND L. ANDREWS
Treasury Secretary John W. Snow, who has been pressuring China for two months to permit its currency to float more freely against the dollar, adopted a conciliatory tone on Thursday, saying neither China nor any other country was manipulating its exchange rate.
In a long-awaited report delivered to the Senate Banking Committee, Mr. Snow pleaded for a continuation of ''financial diplomacy'' and rebuffed lawmakers in both parties who want to impose retaliatory tariffs on China if it refuses to let its currency rise in value against the dollar.
''I think we've really got their attention,'' Mr. Snow said. ''I think the financial diplomacy here of the sort that we are engaged in is the surest course to get the result we want.''
But Republican and Democratic senators complained that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had painted too rosy a picture. They said China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 had intervened heavily in financial markets to keep their currencies cheap and give their procts an unfair trade advantage.
China's exchange rates have become an explosive political issue in the last year. American manufacturers have angrily complained that the Chinese yuan is artificially undervalued by about 40 percent, giving Chinese 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an unfair trade advantage over American procts.
A cheaper currency makes a nation's procts less expensive in other countries. China has kept the value of the yuan locked at a fixed exchange rate to the dollar since 1994.
Chinese imports, like clothing, toys and consumer electronics, have been flooding into the United States for several years. Last year, America's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reached $105 billion -- bigger than the trade deficit with Japan or the European Union.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have been openly alarmed about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that deficit.
American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have cut more than two million jobs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and many companies have either started buying procts from Chinese procers or begun moving their factories to China.
Mr. Snow began turning up the heat on China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 in September. With support from European leaders, Mr. Snow persuaded the Group of 7 instrialized countries to explicitly endorse more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 a direct signal to China as well as Japa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Other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have stepped up criticism of China's trade practices. Commerce Secretary Donald L. Evans, on a trip to China this week, bluntly warned that leaders in Beijing were moving ''far too slowly'' toward an open market economy.
''Our patience is wearing thin,'' Mr. Evans said.
But Treasury officials do not want to force China into an overnight shift in policy, worrying that such a move could hurt American companies that import low-cost Chinese goods and could also wreak havoc with China's troubled banking system.
The upshot has been an often contradictory approach in which officials berate China on one day and then try gentle persuasion the next.
In its report on Thursday, the Treasury Department acknowledged that China maintains a fixed exchange rate, and it said China should mov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to base its exchange rates more on the market. But it said that neither China nor any other countries were technically manipulating their currencies.
''A currency peg or intervention does not in and of itself satisfy the statutory test'' for constituting ''manipulation,'' the report said.
That conclusion, though not unexpected, received a frosty reception from both Republicans and Democrats. Senator Paul S. Sarbanes, Democrat of Maryland, displayed charts showing that China alone had bought $111 billion in foreign reserves in the last year, a move that many economists say was intended to keep the value of its currency from rising.
Senator Elizabeth Dole, Republican of North Carolina, said she was ''disappointed that this Treasury report fails to acknowledge the seriousness of the problem.''
Senator Dole is among several lawmakers pushing for legislation that would impose stiff tariffs on Chinese imports into the United States that would be comparable to the amount that its currency was deemed to be artificially undervalued.
Senator Charles E. Schumer, Democrat of New York, asserted that the Treasury Department's report was a whitewash that failed to acknowledge China's well-documented efforts to keep its exchange rate from rising.
''It treats China with kid gloves when it should be taking the gloves off,'' Mr. Schumer said.
⑼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文章
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虽然由市场供求来决定,但是从严格意义来说,并未形成真正的外汇供求关系。这是因为:
(一)强制结售汇制的缺陷。虽然目前我国对经常项目的外汇支出基本上没有限制,但是对资本项目仍实行较为严格管理,这种体制下形成的外汇交易受到体制约束,不能充分、完全、真实地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加之,在近几年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出口贸易增长快,外贸出现大量顺差,加上外资的大量流入,特别是1996-1999年年间,人民币的利率水平高于美元,造成结汇额大于售汇额。表现在银行业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持续供大于求,而且同期外汇需求则相对不足。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主体缺乏,市场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想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外汇供求根本无法做到。虽然央行几次调整了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汇头寸,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外汇供求关系,于是造成中央银行被动入市进行干预,充当外汇交易最后差额的承担者,失去了外汇调控的主动权。
(二)汇率缺乏弹性。1994年以来,除1999年外,我国国际收支无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呈现双顺差的局面。外汇市场上人民币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可避免。这表明,人民币汇率水平不是纯粹由市场真实供求所决定。在较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所制约。近两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只是在1美元兑8.23-8.28元人民币之间波动,波动幅度和弹性区间极小,汇率基本上钉住美元。
(三)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由于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资本项目未放开、资金不能自由流动、市场金融工具匮乏,这都是造成我国外汇市场仍然是一个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期里,央行的干预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对外汇的供求起到较大的调节作用。
改革面临的思考
(一)如何处理把握好市场供求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关系。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运行体系中,最终必须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才能使外汇资金供求完全放开,真正实现由供求确定汇率运行机制。但需注意的是,资本项目的放开是要具备条件的,放开应逐步有序的进行。在过渡时期,即使逐步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情况下,也不能忽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央行的干预调控作用。
(二)如何保持和实现汇率的稳定与均衡。如何确定一国货币的汇率水平,保持一种“最佳”或“适当”的汇率状况,这涉及所谓“均衡汇率”问题。也就是说,使汇率的变动与经济内部和外部关系获得一种协调、合理的关系,能促进和达到内外平衡和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充分发挥汇率在国民经济的杠杆调节作用。为此,应进一步鼓励和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基础理论研究。比如,对国际价值论、购买力平价论、出口换汇成本、均衡汇率模型、汇率预警模型以及其他理论模型和相关方案,比如盯住单一货币或一篮子货币、爬行浮动、管理浮动、单独浮动等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三)如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金融市场将全方位的开放框架下,构建和完善人民汇率机制。世贸组织所倡导的基本原则是:自由竞争原则、自由贸易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为适应和迎接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为实现经济金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消除国内外资本自由流动的障碍,这就要求做到国内外资金价格市场化、进而汇率的市场化。也就是说,在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下,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这是构筑人民币与外币价值比较和自由兑换所形成的市场均衡汇率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把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信号、更直接、更迅速、更准确地反映出来,才能使中国经济与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原则的国际经济融合,才能实现国内价格体系逐步与国际市场价格体系靠拢,才能作到竞争机制按照透明度的原则和共同的游戏规则在各个层面上反映出来。这是一个紧迫的大课题和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绝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逐步有序地进行。
几点建议
以当前形势来判断,人民币的汇率总体水平应保持不变,这有助于汇率的稳定,有助于我国和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可考虑如下改革措施。
(一)应该对我国建国以来,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特点,问题,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的背景和对外经济贸易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特别是当前,人民币受到国外升值的强大压力时,更应该沉着应对。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不利的教训。
(二)改变盯住美元为“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汇率机制。选择我国对外经贸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若干种货币,按其重要程度确定权重,根据这些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升降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的汇率。这样的改变,将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的水平更趋于合理。
(三)扩大汇率的弹性区间。目前人民币汇率每日波动幅度太小,汇率缺乏弹性,可以根据国内外外汇市场的供求等因素把波动的幅度扩大到上下1%。建立内部汇率目标区。目标区上下限可定为10-15%,可根据国内外经济贸易发展状况,外汇市场交易状况和汇率走势预期以及其他因素进行阶段性的调整。保持人民币汇率调节的长期灵活性,更好的应对投机的冲击。
(四)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压力。鉴于人民币有升值的预期,市场已有所反应。1.外资流入有增加的势头(包含回流的外汇)。美元资金除进行投资外,想获取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汇率走强的欧元、日元也趁势流入,其结果将造成外汇储备的增加,同时加大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形成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对此,应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引导,同时进一步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2.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对美元外汇贷款的需求有较强的增长趋势,一来美元利率处于低水平,二来没有汇率风险,甚至可能获得汇率预期的好处。对此,要引导资金的运用渠道,特别关注把美元换成人民币使用的投向。3.增加银行外币业务的产品和创新。如发行外币面值的存单、证券,代客进行国外证券买卖,开展外汇与人民币的远期买卖、远期合约、货币掉期、外汇期权等业务。进一步沟通本外币资金的交易、兑换渠道。通过人民币升值心理预期的契机,进一步活跃外汇市场融资与交易、积极开展规避汇率风险业务,完善供求关系,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06年3月21日晚,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蓝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从宣布的方案来看,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汇率升值的幅度大大低于市场预期,升值幅度仅为2.07%(21日国家外汇管理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汇率为100美元=827.65元人民币);二是尽管央行公告称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但同时也不盯住一蓝子货币,而是参考一蓝子货币。至于这一蓝子货币是什么,蓝子中的货币品种及其结构是什么并没有公布。但可以肯定地说,美元占蓝子中肯定占重要比重,其次是日元、欧元;三是人民币确立兑美元的中间汇率后,其波动范围并没有拓宽,仍在3‰的范围之内,波动范围大大低于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货币的波动幅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看,我们可以认为这次人民币汇改是在面临国际压力下对人民币汇率作出的一次渐进式的改革,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影响,长远意义大于短期意义,历史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次汇改也基本体现了温总理提出的人民币汇改的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三大原则。
首先,这次汇改意味着央行开始正式运用汇率这一经济杠杆来调控宏观经济的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实际上,自90年代中期以来,汇率这一杠杆手段一直处于旁落手段。汇率手段的运用将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其次,由于这次幅度调整的微调性质,调整幅度大大低于市场预期,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将随这次调整而有增无减,人民币有可能因此而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和随之相联的国际储备资产有可能有增无减。
第三,人民币有可能中期因此而进入小幅升值的新阶段。这将和80年代人民币的走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四,央行尽管称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但因一蓝子货币的具体情况没公布,再加上美元的国际地位及中美贸易的重要性,美元仍是人民币盯住的最重要的货币,只不过人民币盯住美元从原来的显形盯住改成是隐性盯住。
第五,在宣布升值2%的同时,央行宣布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和港币存款利率5%,这似乎是企图对汇率调升的影响起到对冲的作用,减缓因汇改造成的热币冲击。
汇率的变动和汇率制度的改革必将对我国经济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对股市影响不可避免。
由于小幅升值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将有增无减,因此,包括QFII在内的境外资金并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出逃,而是会进一步注入国内的各类市场。
尽管如此,尽管升值后对不同上市公司可能带来不同的影响,但是,人民币升值在宏观上对出口会有影响,对GDP有一定冷却作用,因此,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会带来一定影响,股票市场总体会因此受到抑制作用,特别是当目前市场十分脆弱时,尽管这种抑制作用很小,但有较大的放大效应。
从具体公司来看,旅游、纺织业等出口价格需求弹性较小产品的行业可能会有较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
人民币进入正常浮动后,也对上市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汇率对企业构成的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及会计转换风险将逐步显露。
⑽ 高人帮忙找篇关于日元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的文章
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其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我的题目是“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其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二)、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变化。
(三)、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
(四)、结论。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说到人民币汇率变动首先联想到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在座的都是在企业或者说经济主管部门从事实际工作,从2005年1月到2007年11月的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比较图上可以看到,每一美元兑换的人民币的数量是不断下降的,反过来说每一单位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数量是增加的,也就是说人民币兑美元是升值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是从2005年7月开始的很大变动,一美元兑换人民币变动为8.27,宣布人民币汇率体制的变动,同时宣布人民币兑美元比价进行调整。宣布人民币汇率体制变动的主要内容是说,以前人民币采取的主要以盯住美元为主的体制,其后开始参考一揽子的汇率比价。从这以后人民币兑换的水平一直在变动,到11月末已经下降到了7.4,这和当初的8.27,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10%左右。也就是说2005年1月到07年11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已经达到10%左右。
同时也这也包含了一些迷糊性的地方,往往容易把这张图所给出的信息看成是人民币汇率的全面反映。当我们关注人民币汇率的时候,不仅仅关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图片中得出结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最近两年半的时间内是显著的,持续性的升值了。这个结论不应该推广为或者说延伸为人民币的汇率在最近的两年半时间里已经显著的持续性的升值了。换句话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只是人民币汇率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因为人民币的汇率在我们使用这一概念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人民币与其他国际货币的比价关系。后边需要给大家做一些演示,人民币对其他主要的价格,而那些关系在这张图上看到的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想同样是从05年1月到07年11月,这张图显示的是人民币兑欧元的比价关系,这与上一张图的关系是,前面一张是比较平滑的单方向的变动和曲线,这张图一看是有上下比较显著的波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在2005年的1月到2006年的3月中,一欧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大概从10.5一直下降到9.5。换句话说,这表明的是人民币在05年的1月到06年的3月这一段期间,人民币兑欧元升值了8%-10%左右的水平。
从06年的3月到最近07年的11月份,一欧元兑换人民币的水平是从9.5一直上升到11,这一上升幅度超过了10%。欧元在这一段期间兑人民币是升值的,换句话说,人民币兑欧元是贬值的。
相信在座都有不少的期间去欧盟旅游,旅游的时候肯定会感觉到同样的人民币数量,包括欧洲的产品服务是减少的。人民币兑欧元汇率的水平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是有很大不同的。换句话说,如果观测最近两年的主要情况,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可是在同样的期间中,人民币兑欧元是有所贬值的。
下边一张图是关于人民币和日元的汇率,从05年的1月到07年的7月份,这一期间人民币兑日元是显著升值,日元能够兑换到人民币的数量是减少的,但这里边也有波动。从07年的7月份到07年的11月份,一单位日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是上升的,人民币兑日元在最近四个月中人民币是贬值的。换句话说,人民币兑美元的比价和日元的比价两种走势不是完全相同的。
下边一张图是人民币与英镑的汇率,06年7月份到07年11月份,人民币兑换英镑的水平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基本处于下降趋势,也就是说英镑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上升的。在06年7月份一英镑能兑换14.9人民币;到07年11月份能兑换到15.20多的人民币,最多的时候能兑换到15.45的人民币。也就是说,在这一段期间,人民币对英镑是贬值的,人民币和英镑的汇率关系走势基本上与人民币兑欧元的走势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人民币处在贬值的过程中。
分别看到最近两年内人民币和美元、日元、欧元、英镑这四种货币的汇率,为什么分别看而综合来看是什么样的情况?有没有办法综合看待与汇率的情况?实际上有这样的指标,人民币与SDR的汇率,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发明的计价帐数,他是一个虚拟的计价单位,他的构成有四种货币: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把这四种货币按照各自货币的权重加起来,SDR反映的就是这四种货币与所有其他货币的比价关系,以及这四种货币相互之间的比价关系。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70年代研发出来的,一直沿用到现在,在1999年SDR有五种货币构成:美元、德国马克、法国法兰、英镑和日元;1999年后由于欧元的出现,因此欧元把德国马克和法国法兰进行合并,因此就形成了这四种币种。
人民币与SDR汇率的对比情况,05年1月到05年11月时,一单位SDR能换到人民币的计量是12.6下降到11.5,这意味着人民币对特别提款权的汇率是上升的,大概上升了8%左右。从05年的11月到06年的6月,一直到07年的11月,在这一段期间,观看图形的后半部分,单位特别提款权能兑换到的人民币是增长的,从05年11月到06年5月增加的幅度很大,大约在5%左右。如果从05年的11月到07年的11月,这一段时间也是增加的,只不过增加的幅度要小一些,比如说增加3%,换句话说,在这一图形的后半段期间,人民币特别提款权的汇率没有增加。人民币是否升值,或者说人民币对外汇率如何变动,不能单单看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只是人民币对世界各国或者说对世界主要货币汇率的一个部分。通过人民币与SDR汇率的比价可以看出,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关系在05年底到07年底几乎没有变动,或者说有所贬值。综合来看,从05年初人民币有所升值,升值的幅度是在5%左右,但这不是这对人民币汇率究竟升值多少的全面反映。因为还要考虑世界上除了这四种货币之外还有其他的货币,以及要判断人民币升值与否,还要看这一时期的选择也很重要,究竟要考察哪一段时间。
考察人民币的整体汇率情况,需要使用的是另外一个概念——有效汇率。国际清算银行设在欧洲巴塞尔的国际货币组织,他所编织的人民币的名义有效规律和实际有效规律的指数。名义有效规律把人民币对世界上50个主要货币的比价综合的按照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当中所占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计算,出来的综合汇率指数。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是前面名义所得到的指数按照中国50个名义伙伴国的民众价格消费指数的变动加近来,也就是说经过价格调整后的汇率变动。从2005年的1月到2005年的11月,这一期间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是上升的,这一上升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在2005年那一年中,人民币是升值的,而且是显著的升值,升值的幅度是8%。从2005年后可以看到名义有效汇率指数是有所波动的,但基本水平是没有变动的。从2005年底,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是没有怎么变动的,实际有效汇率有着一些剧烈的波动,剧烈波动一直到2007年的5月以及2007年的9月,在这一段期间人民币的实际有效规律指数是上升的,但是从2007年的9月到11月又出现了显著的下降,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是处在一个比较严重的波动当中。从趋势角度来说这是升值还是贬值,目前还不能做出判断。
换句话说,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中的比较可以得到,从最近两年多的时间内人民币的有效汇率是基本稳定的,并没有出现显著的趋势性的上升。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是略有上升,但是有严重的波动,我们也不能得出在这个期间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是处在持续性的显著的升值过程中。
从而,这一结论与第一张图说看到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关系可以发现,依据图一就得出关于人民币对外汇率的一般性的结论是不准确的。判断人民币一般性的趋势应该依据这一结论,而这一结论也有缺陷。因为当我们判断一种汇率的变动趋势,我们所观察的时期和成果是有关系的。因为这一张图所显示的时间是2005年1月到2007年11月,比如说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我们所关注一般汇率的变动情况不只是这一两年的时间,而且需要关注更加长期的时间。
从2000年初到2007年10月份的八年时间来看,人民币综合汇率水平的指数是2000年的汇率指数是100,再看到2005年一直到2007年的9月、10月份,这一指数都是低于100的,这意味着我们所看见的人民币对外的汇率不管是实际的还是名义的,他的指数水平都低于2000年的水平,换句话说,相对于2000年而言,我们人民币的汇率指数并没有高于那个时候,或者说基本上不变。图片中显示前一半部分高于一百,后半部分低于一百,把这些进行分化说明这一段时期人民币综合汇率水平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也就是说,2007年9月份、10月份的人民币综合汇率水平与2000年相比是没有什么变化的。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人民币实际有效规律指数和名义有效规律指数,由于网站的原因2007年的数据还没有显示出来,但大体上2006年比2007年略有上升,但仍然是低一百的。2000年名义有效指数和实际有效指数是100,2001年到2002年期间指数是上升的,但是从2002年开始是下降的,一直到07年人民币的名义或者说实际有效指数跟2000年的时候基本上是相通的,相对于2000年的水平,人民币没有升值,保持在一个基本相同的水平上。这就给我们了一个特殊,如何看待人民币在过去的时间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关于有效汇率的几点推论:
第一,当我们谈论货币汇率的时候,人民币对一种货币的升值并不意味着他对所有的货币都升值。
第二,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同时,如果出现美元对其他货币的贬值,那么,人民币总体汇率水平很可能保持不变甚至下降。比如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10%,但是由于美元兑欧元贬值,贬值的幅度超过了10%,综合来看人民币兑美元和欧元的汇率,可以说人民币没有升值,甚至还有所贬值。
第三,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不变,在美元兑其他货币出现显著贬值时,人民币总体汇率水平将是下降。基本不变但还是有所变动,只是一个小幅度的变动,而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上他的汇率是高度浮动的,他对其他货币汇率的变动很有可能是很大幅度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比如说在我们考察现在以及最近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们会得出推论:人民币总体的汇率水平可能还不能维持基本不变的状态,很可能出现贬值。因为美元在最近的国家金融市场上是一种软货币,对欧元、日元在贬值,而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是有,但是幅度是比较小的。所以总体而言,人民币对总体货币,或者说对世界上其他的货币水平有可能是贬值的。
第四,在对多个货币的双边汇率充分浮动的情况下,一种货币的总体汇率水平也有可能保持基本稳定。这说明,让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充分的浮动,现在兑美元有显著的升值,由于美元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也是高度浮动的,在其他货币是有着显著的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显著的升值有可能是美元兑其他货币的贬值所抵消,使得人民币对世界综合的汇率水平基本不变。并不是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度上升,或者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高度的浮动了,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对国际货币出现全面的升值,这样的情况不一定会出现。而且按照前面的分析来看,事实上分析的不是这种情况,
关于实际有效汇率的几点推论:实际有效汇率是名医有效汇率按照价格指数进行调整所得到的指数,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指标,经济道理当我们来判断一国和世界其余地区的贸易关系,这种贸易进口多少、出口多少再一个假定的条件下,贸易的平衡是取决于各国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竞争力。什么是假定条件?从世界各国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可竞争的,你可以生产电器,我也可以生产电器,究竟是我从你那儿进口电器还是你从我这儿进口电器,取决于双方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当然是在质量比较接近的情况下。既然说价格竞争力决定有关国家的贸易平衡,贸易平衡是多于进口还是进口多于出口。能够反映价格竞争力的指标就不是名义有效汇率,而是实际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是把名义有效汇率按照各国的通货膨胀指标进行调整的。比如他能够更加真实的、准确的反映各国价格竞争力的相对变化,他并不反映各国价格竞争力的绝对水平,但可以反映他相对的变化。这是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所编排的公式进行反映的,从长远来看,这种思路也是有指导意义的。
用这种观点来看联系到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从2000年到2007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既然没有变动人民币的汇率对中国的贸易平衡会有甚么影响?可以这样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中国经常帐户收支平衡及其与GDP比率,2001年当年经常帐户的顺差是200亿美元,02年是400亿,04年是650亿,05年超过了1500亿,06年2000亿,07年的数字还没有出来,根据07年上半年的数字已经估算出今年经常帐户的顺差会超过30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会超过12%,这是世界上很少见的比例。中国现在是一个有大量经常帐户顺差的经济体,而且顺差规模巨大,他所占GDP的比例很高,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全球上百个国家相比较最高之一,还可以看出来,这张图经常帐户的顺差在01年来是持续增加的。
经常帐户收支货物贸易余额进行比较,经常帐户手指是有四个方面投资,一个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生产、单边转移。单边转移是指无偿廉租,这可以暂时不计。中国大量增加了对外投资,或者说中国在海外的投资非常赚钱,把钱退回国内,不完全是这样的情况。尽管国内投资数量很大,但是总体规模还是很小,06年对外直接投资才180亿美元,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在06年的时候超过了600亿美元,还是外商对华投资远远对中国的外资投资。在这方面就议论我们应该继续处于负数,可最近是正数,正数主要表明外商在华投资企业不管有没有赚钱,只要赚了钱他的汇出利润是大大减小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如果在中国投资是继续有利的可图的,如果人们认为明年人民币对外汇率会升值,那么今年赚的钱今年汇出,明年汇出就会有更多的外币,人民币有升值的可能性,就会把人民币集中在中国内地。总之,经常帐户和货币贸易的对比关系从03年开始有了转变,在03年前可以说中国的经常帐户是货物贸易超过了经常帐户顺差,03年之后是经常帐户超过了货物贸易顺差。这反映了经常帐户收支项目中有一些考虑到了我们所说的资本流动的情况,比如说前面所说的外商在华企业,而不把钱利润兑换成外币汇出境外,这种行为可以被认为资本能动的行为,而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经常帐户的交易行为。还有一些分析者认为,在中国的货物贸易中也有一些资本流动,比如说现在一些人夸大出口,事实上夸大出口,夸大出口对套汇带来一些好处,直观来看不容易看出来,但是直接增加了货物贸易的顺差,这里边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包含资本流动的因素,资本流动因素和前面所提的对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的预期是有关系的。但是,可以看到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如果仅仅限制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这是过去的,但是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是泛指人民币对世界主要汇率,这一预期显然是没有得到全部实现的。
关键是如何看待这张图实收性的汇率贸易额的增加,按照惯例理解,如果人民币升值,货物贸易的顺差是减少的。中国人民币汇率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出现了升值,而贸易顺差没有减少,这是很难理解的。结合到前面的分析,事实上人民币的综合汇率水平并没有出现人民所以为的那种升值,既然没有发生这样的机会,货物贸易或者是经常帐户的收支顺差,就有可能会因为其他的因素而持续增加。比如说大家都知道2001年发生了重大事件,那就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意味着政策和制度的重大变化,世界市场对我们开放,我们的市场对国外开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国际资本的流动,尤其是流到中国来,大量的国际企业到中国来从事贸易以及投资,这种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增加,刚好和中国所拥有的优势,也就是说广大的国内市场,我们的丰富劳动力的结合起来,丰富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尤其是出口贸易发展,还有大量的外商企业到中国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传统使用的进口替代,原来是进行投资,而现在不需要进口了,或者说对进口的依赖减少了。不仅仅是外商企业,从国内企业成长起来,他以前的产品要从国外进口,现在国内企业生产成竞争的食品,这些因素都推动了中国出口大幅度增长,而且在出口大幅度增长的同时,进口并没有按照相同的速度增长,这就使得我们所看见的贸易顺差在这些年来持续大幅度的增加。
解读中国近年来的贸易顺差数据:
1、大量贸易顺差出现在2001年以来,这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时间上相吻合。
2、在时间上来看在01年没有出现显著的升值,所以不能简单的用汇率来解释中国贸易顺差的关系。
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持续性顺差的经济影响:
第一,积极方面:经济与就业增长带来了很多好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宏观经济的稳定,我们有顺差,客观上使得国际国内对中国经济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很强的信心支撑。显示了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
第二,消极方面:大量的贸易顺差也意味着国内市场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如果保持同样的速度我们的顺差就不会产生;宏观经济稳定当中所受到的国际制约,由于顺差的大量增加,也相应的增多了;大量的顺差也意味着我们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是大大提高了,包括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对国际资源体的依赖都由于这种贸易关系的发展而增加。
第三,客观地看,国际收支平衡是许多事物作用的一个结果,这很多事物中包括汇率与非汇率的因素,汇率比如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资本的加快流动,技术革命以及中国生产要素的特点,比如说丰富的劳动力构建。而国际收支平衡并不是因为这些事物的原因,看待当前持续性的顺差,更多的是要看到顺差背后比较深层次的原因,而不仅仅是说,把顺差作为一个好事,简单的作为一个好事,或者简单的作为一个坏事进行对待。
总的来说,如何看待汇率收支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这是提示我们需要做更多的思考,而且对未来也是要考虑到人民币对外汇率并没有一个确定性的趋势,尽管从长期看,人民币是升值的,首先表示为最里边的升值,其次表现为国际货币值。现在没有确定看到人民币对欧元、对英镑的升值,这是我们在考虑经济政策包括从宏观的角度以及从微观的角度从企业和部门的角度来看所应该考虑到的情况。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