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把握好金融去杠杆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关系
目前来看,去杠杆在推进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刀切”等现象,一些杠杆率比较低的民营企业更感到融资困难。一方面,这是由于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商业银行又倾向于把资金投向具有预算软约束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往往缺乏抵押品、财务制度不完善、生产经营信息不透明,风险比较大,金融机构在信用收紧下更不愿意把资金投向民营企业。
相关人士建议,应继续通过定向降准、加强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等方式引导资金流向民营企业,限制高杠杆率企业融资。鉴于信用收缩容易造成“一刀切”,去杠杆还可通过加快处理僵尸企业、债转股、资产证券化、混改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时,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较高,可通过减税、增厚企业利润的方式去杠杆。
『贰』 是金融去杠杆 还是实体去杠杆
关于金融加杠杆和去杠杆的问题,市场讨论的非常的多,不过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和相对完整的分析,市场的解读也比较混乱,为了帮助投资者理解和跟踪这个体系,我们撰写了这个报告。
思路上主要是基于债券市场,对金融加杠杆的过程进行了三个层次的简单拆分:
1)负债端套利过程的持续,即理财与委外的扩张;
2)央行利率走廊维持货币市场流动性的稳定与宽松;
3)实体的刚兑,因为金融加杠杆,最终对应了实体信用的扩张。
而这三个层次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比如理财与委外的扩张,在同业资金端,大致可以看成是金融机构之间的“广义拆借”变多,它与货币市场流动性的松紧会有密切的关系,而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宽松与否也会影响到理财委外扩张的可持续性,因此未来这两个过程如何演变,是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流动性创造机制的变化将对债券市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就第三个层次,金融加杠杆最终加在实体上,因此实体经济的刚兑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如果实体开始去杠杆,信用条件恶化,也会影响到负债端的问题,比如今年4月份等。但之后刚兑持续,是债市上涨的重要条件,当然,房地产的上涨,也是金融加杠杆过程中的重要话题。
当下的债券市场,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一个逻辑,是“钱多+资产少”。钱多的含义,市场普遍认同的是理财(委外)资金多,而资产少,则是指满足收益率要求的安全的债券资产。
如果理财资金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和居民的收入,那么从宏观上来说,“钱多、资产少”大致可以看成是“货币多,经济差”的代名词。这里的货币,不是基础货币,而是指广义货币,而从货币银行学的角度,我们知道广义货币,是通过基础货币派生的,而这个过程,需要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贷行为,或者金融机构之间的信贷行为来实现,所以基础货币环境,也就是货币市场流动性环境的松紧,会对这个派生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而央行正是通过调控货币市场流动性,来影响这个派生过程,从而达到调控金融机构行为和实体经济的目的。
回到债券市场,当下普遍的模式是理财资金持续扩张,并且委外的动力很强,非银行金融机构拿到这一笔钱,买入债券资产,再在货币市场上进行加杠杆,这应该是一个相对简明的完整的过程。
当下金融加杠杆和去杠杆,是市场讨论的最为热烈的名词,但什么是金融的加杠杆和去杠杆,却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这里我们不妨基于这个过程,对金融加杠杆的概念进行一些总结,我个人倾向于,这个过程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个层次,大致可以理解成为回购市场的融资层面。即金融机构买入债券,然后以债券作为质押,到回购市场上进行融资,这可能也是债券和贷款两者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即同样作为企业的融资工具,但债券可以通过回购市场来提升杠杆。当下,回购市场的融资规模迅速扩张,并且金融机构多缩短负债的久期来进行杠杆操作,就是这个层面的加杠杆行为的体现。
『叁』 国家说的金融去杠杆对个人理财有什么影响
“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而“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
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但在金融危机爆发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单个公司或机构“去杠杆化”并不会对市场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整个市场都进入这个进程,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被迫或主动的把过去采用杠杆方法“借”的钱吐出来,那这个影响显然不一般。
一方面可以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对于个人理财而言可能在某些理财渠道中的收益会有所减少。
『肆』 金融去杠杆对股市的影响有哪些
你好,金融去杠杆影响股市主要通过三条路径:一是银行委外业务收缩,虽然目前出台的文件中并未明确限制委外投资股票的规模和比例,但近期市场已开始担心后续监管加码;二是金融去杠杆将影响无风险利率和风险偏好;三是如果金融去杠杆导致债券等金融资产出现集中调整,则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造成市场波动。
去杠杆对股市的影响:
中国金融去杠杆的首要波及场所是货币市场,从余额宝的收益上,数亿计投资者已经亲身体会到了去杠杆产生的威力。但对货币市场的冲击影响,人们感知到的是金融去杠杆的广度,在深度上的体会还是要回归到股市中。
从最近的中国股市来看,特别是沪深300指数最近承受的抛售压力,已经明显显示出中国金融去杠杆的影响正从货币市场逐步扩散到股市中。在沪深300指数中银行类板块的承压更为显著,从K线的形态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顶部大阴线,这是股价对这一轮金融去杠杆、资金逐渐昂贵的直接表现。为什么在股市中首当其冲的会是银行类的板块呢?银行类股票是在上一轮的央行降准降息中收益最为显著的股票,每当市场利率下降时,银行股票往往会得到支撑走强,这是对行业的基本面体现。同样,在这一轮的金融去杠杆过程中,曾经的最大收益者将轮回为最大的压力承受者。
目前市场主流预期,中国股市将会面临一波预期之中的、可控的有效回调。这一波的回调将会是后期健康稳步增长的蓄力过程。伴随着整个金融去杠杆的有效推进,资金将会从庞大的影子银行、金融市场逐步流向有竞争优势、具备强大增长前景的企业中去,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和行业才能够有效生存,而浪费型、产能过剩的行业将会面临淘汰出局的结果。当然,这是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比此前采用行政力量去主导要聪明的多。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
『伍』 国家为啥去杠杆 尤其是金融业 股市也去杠杆
去杠杆仍然会贯穿2018年国家经济工作的始终。但很多老铁都不明白,国家天天在强调的去杠杆究竟是什么意思,用简单的方式解释:
大家借钱都去玩交易性金融资产,而不是去借钱搞技术创新、搞生产,
还有一些企业借钱换美元去收购国外的资产。中国的外汇储备压力很大,政府担忧人民币贬值预期扭转不了,若不进行外汇管制,一旦形成极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大家可能都会抛人民币资产,然后去央行挤兑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抛房抛股票买美元,房价、股价都大跌,那投机房地产的套牢型投资者可能就不偿还银行贷款了,这样商业银行一堆坏账,拿到一大堆房子,特别是三四线人口流出的城市,麻烦很大。
为了不让大家抛房子换美元,直接就3年或两年不让卖了。如果谁手里有个几套房,就自己住就好,周一到周日,每天住一套。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另外,加杠杆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加杠杆之后做什么。
如果高位卖了房子、卖了股票的人去创业,或者把钱委托给风险投资基金去帮助别人创业,这样就没有啥问题,短期解决了国内的就业,长期还能提供更多的经济产出。这是金融加杠杆之后最重要的微观逻辑与链条,即经济主体拿到钱之后做什么。
思辨的看,金融去杠杆之后,大家就会去创新,去搞实体了吗。当然未必。不让大家借钱去搞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家未必就一定会去做实体经济。不过有一点还是相对确定的,即央行和银监会搞的金融去杠杆,会把臃肿的交易性资产价格压下来。
『陆』 金融去杠杆会转移到实体经济吗
金融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会转移到实体经济。比如银行拒货可能使企业资金链断裂,进而使企业倒闭。也可能因资金链问题导致还不上债务及利息,可能被债权人追债,并因可能上诉破产。也可能因资金问题,可以收缩生产规模。
金融是实体经济中的“血液”,
『柒』 M2增速放缓 金融去杠杆实体经济能撑得住吗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化解剩余库存、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杠杆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必须仔细分析项目中的收益预期和可能遭遇的风险。另外,还必须注意,使用金融杠杆这个工具的时候,现金流的支出可能会增大,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即使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巨大的收益,者也必须要提前出局。
『捌』 为什么说去杠杆可以发展实体经济
去杠杆的过程,实质就是降低企业负债率和融资成本,因此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更重要的是找到自身的出路,以及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方法。
金融力撑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