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是怎么一回事
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又称货币局制度)。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换言之,货币基础的任何变动必须与外汇储备的相应变动一致。
它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
(1)香港现行的汇率制度是扩展阅读:
优点缺陷
一、优点:
稳定了币值,降低了市场的交易费用。
二、缺陷:
1、联系汇率制被认为在金融危机到来时非常脆弱,例如:阿根廷在经济危机的持续动荡中放弃了联系汇率制,大幅下调了官方汇率,并引进了双重汇率制。
2、中央银行采用联系汇率制,无法发挥最终贷款人的作用,不能通过放宽货币政策提供流动性,也不能直接融资来支援陷入问题的商业银行,实际上把货币政策的决策权让给了所联系货币的管理当局。
3、联系美元的情况下,经济美元化,中央银行损失本币发行、本币需求增长和本币存量利息这三项铸币税收入。
Ⅱ 关于香港的汇率制度的问题
A是正确答案。香港从八十年代中开始实行联系汇率制,即与美元挂钩。也称作固定汇率。
Ⅲ 香港是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
香港的固定汇率是指跟美元挂钩,当美元对其他货币上升,港币也会跟著上升,如果港币是浮动制,那是不应该受到美元的波动影响的
Ⅳ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概述
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
香港于1983年成功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从1983年10月17日起,发钞银行一律以1美元兑换7.8港元的比价,事先向外汇基金缴纳美元,换取等值的港元“负债证明书”后,才增发港元现钞。同时政府亦承诺港元现钞从流通中回流后,发钞银行同样可以用该比价兑回美元。
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后,维护稳定的汇率成为香港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从诞生以来,联汇制良好运作了16年,使香港避免了亚洲货币贬值危机。更为香港经济带来短期和中期的联系。 金管局是香港政府架构内负责货币及银行体系稳定的机构,于1993年4月1日合并外汇基金管理局与银行业监理处而成立,由于香港没有中央银行,金管局行使中央银行功能。
金管局的最高领导为金融管理专员(总裁),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委任,金融管理员依据《外汇基金条理》、《银行业条例》、《存款保障计划条例》、《结算及交收系统条例》及其它有关条例及法规行使职能和权力。在金融管理专员所获转授或赋予的法定权力下,金管局的日常运作高度自主。 香港货币制度和汇率制度是融为一体的,货币制度的核心是稳定港元的汇率,而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是外汇基金,外汇基金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管理和支配的,用以控制港币发行,调节和稳定港元汇率的政府基金。
最初是港英政府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制时根据《货币条例》设立的。根据该条例,发钞银行需将库存的白银、银元及有价证券上缴外汇基金,换取外汇基金开出的负债证明书,才能发行港元纸币,这种货币制度是以100%英镑为准备金的英镑汇兑本位制。1974年港元与英镑脱钩自由浮动后,发钞银行该为记帐方式换取负债证明书而发行港币,港币发行时往往没有充足的外汇准备。1983年联系汇率制度建立之后,外汇基金为了维持港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承诺无限量地买卖港元现钞,成为了港元的实质性发行机构,发钞银行实际上只是扮演外汇基金代理人的角色。
根据《外汇基金条例》,财政司司长授权金管局管理外汇基金,财政司司长掌握外汇基金的控制权,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就外汇基金的投资政策和策略向财政司司长提供意见。外汇基金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合来管理,分别为支持组合及投资组合。支持组合为货币提供支持,投资组合则保障资产的价值及长期购买力。外汇基金雇佣全球外聘基金经理负责管理外汇基金约三分之一的总资产及所有股票组合。 外汇基金的运作机制包括“六项来源”、“四种用途”:“六项来源”是港元发行准备金、硬币发行准备金、拨入的财政储备、银行体系结算余额、外汇基金票据发行额、投资利润滚存。“四种用途”是调节港元汇价,充当最后贷款人,挽救金融市场,进行投资活动。
在联系汇率制下,香港存在两个平行的外汇市场,即由外汇基金与发钞银行因发钞关系而形成的同业现钞外汇市场,相应的,存在官方固定汇率和市场汇率两种平行汇率。利用银行在上述市场的套利活动,使市场汇率贴近官方固定汇率。具体的解释是当市场汇率低于官方固定汇率,银行以官方固定汇率从发钞银行换取美元,并在市场上抛出,赚取差价;发钞银行也能将债务证明书还给外汇基金,换回美元抛出,调整供需关系,实现上述目的。
Ⅳ 香港实行什么货币制度
信用货币不兑现制度:港币凭借香港政府的信用(比如纳税的唯一凭证等)由商业银行代理发行,不兑现黄金或其它贵金属。
商业银行货币发行制度:香港是世界上少有的商业银行发行货币的地区之一。香港没有央行,发钞机构为汇丰、渣打和中行三家银行,以外汇为准备金,将其作为保证金向外汇基金换取无息的“负债证明书”作为发行货币的依据。说白了,就是银行要发行多少港币,必须百分之百持有同价值的美元。采用的是全额准备金制度。
多种汇率制度共存:联系汇率与市场汇率共存,港府原则上不干涉港币汇率走动,港币汇率一方面由市场供需决定,另一方面由于港币发型的特殊性,港币采取的是绝对的联系汇率,与美元汇率绑定,为7.8港元兑1美元,当美元走高,港币发行银行就会增持美元换取利差,港币走强,港币发行行就会增发港元。这做做法的好处有几点:
1、作为一个资本账户开放国际资本流动量大的高度开放型经济体,联系汇率可以降低汇率风险,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约束政府的财政制度,不至于滥发货币造成货币市场膨胀进而造成市场波动。香港的财政赤字货币化(说白了就是政府发债券在公开市场上卖,发钞行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政府资产负债表上负债增加,发钞行资产负债表上收入增加,同时创造出一项负债,那就是货币的发行)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财政负债率低,盈余大,中期目标也是财政收支平衡。
3、美国的财政制度对香港市场有很大的影响,美元是香港对外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因此和美元绑定是非常明智的。
弊端也有:
1、限制了香港的资本扩张,政府无法通过增发货币的手段来刺激市场,货币市场必须在政府资产债表上实打实的数字反应出来后才能进一步扩张。也就是说必须有实打实的财政和贸易盈余的前提下才能增发货币。
2、香港的做法其实违反了三元悖论的定理,既执行固定汇率,又想资本自由流通,还想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假如香港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利率下降——资本外流,港元贬值压力——政府回收港元,使得供给目标无法实现。香港货币政策被动的跟随美联储的政策变动。
全手打,希望能帮到你
Ⅵ 联系汇率制度的香港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港元联系汇率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香港特区的发钞银行(目前有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如发行港钞,要按1美元:7.8港元的固定汇率向外汇基金(现并入金融管理局)交存美元,并换取“负债证明书”,作为港钞的发行准备。(2)如发钞银行向外汇基金退回港钞与“负债证明书”则按1美元:7.8港元的固定汇率赎回美元。(3)众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港钞也按上述比价,向发钞银行交付美元领取港钞;如退回港钞,则按原比价,赎回美元。 上述联系汇率规定的1美元:7.8港元的固定汇率只适用于发钞银行与外汇基金以及商业银行等与发钞银行之间的发钞准备规定;在香港外汇市场上的港元与美元的交易并不受此约束,汇率变动由是货币供求力量决定。 由此可见,香港特区实际存在两种汇率,一种是发钞银行与外汇基金以及商业银行等与发钞银行之间的发行汇率,也即1美元:7.8港元的联系汇率;另一种在外汇市场受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汇率。
香港联系汇率制意义
香港于1983年成功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从1983年10月17日起,发钞银行一律以1美元兑换7.8港元的比价,事先向外汇基金缴纳美元,换取等值的港元“负债证明书”后,才增发港元现钞。同时政府亦承诺港元现钞从流通中回流后,发钞银行同样可以用该比价兑回美元。
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后,维护稳定的汇率成为香港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从诞生以来,联汇制良好运作了16年,使香港避免了亚洲货币贬值危机。更为香港经济带来短期和中期的联系。
Ⅶ 中国美国香港三个地区的汇率制度分别是
中国,美国,香港三个地区的费率制度分别是我觉得您应该是说中国跟美国的比的话是一比,其中中国跟香港比的话好像是多少来着,应该是洋洋对的去b
Ⅷ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是什么样的制度
港元联系汇率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香港特区的发钞银行(目前有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如发行港钞,要按1美元:7.8港元的固定汇率向外汇基金(现并入金融管理局)交存美元,并换取“负债证明书”,作为港钞的发行准备。(2)如发钞银行向外汇基金退回港钞与“负债证明书”则按1美元:7.8港元的固定汇率赎回美元。(3)众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港钞也按上述比价,向发钞银行交付美元领取港钞;如退回港钞,则按原比价,赎回美元。
上述联系汇率规定的1美元:7.8港元的固定汇率只适用于发钞银行与外汇基金以及商业银行等与发钞银行之间的发钞准备规定;在香港外汇市场上的港元与美元的交易并不受此约束,汇率变动由是擦汗那个供求力量决定。
由此可见,香港特区实际存在两种汇率,一种是发钞银行与外汇基金以及商业银行等与发钞银行之间的发行汇率,也即1美元:7.8港元的联系汇率;另一种在外汇市场受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汇率。
Ⅸ 港元的汇率制度
香港在发展为贸易与金融中心期间,实行过不同类型的联系汇率制度。 1863年,香港政府宣布当时的国际货币—银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并于1866年开始发行香港本身的银元。直至1935年,香港的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制。后来发生全球白银危机,政府遂宣布弃用银本位制,并按16港元兑1英镑的汇率将港元与英镑挂漖。
根据1935年颁布的《货币条例》,银行须向外汇基金交出手头用作支持发行纸币的所有白银,以换取负债证明书,外汇基金则把收到的白银投资于英镑资产,这些负债证明书成为了发钞银行发行纸币的法定支持。
实际上,这种安排就是货币发行局制度。发钞银行日后若增发纸币,必须以英镑购买负债证明书。
1972年6月,英国政府决定让英镑自由浮动。其后,港元曾一度与美元挂钩,最初是5.65港元兑1美元,并于1973年2月改为5.085港元兑1美元。不过,由1972年6月起,发钞银行可用港元购买负债证明书。
1974年11月,由于美元弱势,港元遂改为自由浮动。
虽然浮动汇率制度实施后的最初两年运作颇为顺利,但其后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当时的货币政策架构尚在发展初阶,未足以取代以外国货币的价值来定位的货币架构,同时又没有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更遑论达致这些目标的工具。因此,香港经济步入动荡期,几乎所有环节均大幅波动。
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在1975年跌至0.3%,在1976年却上升至16.2% 。
通胀由1975年的2.7%大幅攀升至1980年的15.5% 。 港元汇价由1981年的5.13港元兑1美元,贬值至1983年的9.60港元兑1美元。
投机狙击的活动,以及对香港前途的信心危机加剧,令港元贬值的情况进一步恶化,在1983年更到了非常严峻的关头。1983年9月,港元汇率录得新低,两日间共贬值了13%,跌至9.60港元兑1美元的低位。
面对货币危机及有关多家银行是否稳健的疑虑,香港政府在1983年10月15日公布新政策,以稳定港元汇价,将港元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这项安排成为了香港货币制度的基础。
Ⅹ 香港的汇率制度是什么
联系汇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