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可兑换有什么意义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已面临国际竞争
资本项目开放的国际经验表明,资本管制不是长期可行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渐进式的开放过程,可以为市场和机构适应环境留下足够的调整时间和空间。
全世界的投资者为什么愿意持有某种货币并在某个市场投资,主要考虑的是安全、收益、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中国市场和人民币具有这个潜力。
中国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或者固定收益市场)和股票市场要稳步对外开放,使全球投资者可以根据风险和收益的偏好进行充分选择。
②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什么意思
通俗解释资本项目可兑换就是指任意资本(无论投资国内资本市场还是国外资本市场),可以自由兑换成该国货币资本。目前中国实行外汇管制政策允许生产资本兑换,比如IBM要在中国投资建设电脑组装厂,这笔投资是可以从美元转换成人民币来投资的,但是如果IBM想在深圳交易所买入20亿美元的长城电脑(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股票那是不行的,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允许这20亿美元换成人民币。这样限制的结果就是大陆投资者无法直接投资海外市场股票(所以才搞了一个QDII),国外投资者无法直接投资A股市场,和国内债券市场(所以才搞了一个QFII)。今年中国就会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到时跨境资本的流动会更自由
③ 目前人民币资本项目实现部分可兑换的项目为17项,具体指哪17项
日前,在中国人民银行司局级领导干部十八大精神学习班上,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围绕十八大报告关于金融体制改革中“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了详细解读。他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历程,分析了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利弊,阐述了开放型经济与资本项目开放之间的关系,以及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内涵、资本跨境流动的特点等问题。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关键就在于“逐步实现”,而“逐步实现”则意味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采取的是渐进的模式。随着中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资本管制的有效性下降,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已凝聚了一定共识。未来要抓住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利时间窗口,在统筹国内需求与国际形势的基础上,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
周小川表示,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已写入金融“十二五”规划,也是人民银行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要全面、细致地推进。周小川从以下几个方面强调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意义:一是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需要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三是扩大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项下的跨境使用需要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1996年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之后,监管层一直在积极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银行、外汇局深化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一步简政放权,改革或取消部分资本管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汇兑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促进市场主体在开放环境下合理配置资源、分散风险和提高竞争力,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以资本市场开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项下可兑换程度,如进一步扩大QFII、QDII和RQFII额度,适当降低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入境内资本市场的“门槛”,促进境内证券市场机制完善和健全;适时推出国际板,并允许境外机构将募集的人民币资金购汇汇出等;扩大居民个人用汇自主权,进一步放松个人资本项目跨境交易,如允许境内居民个人进行境外投资,包括境外实业投资和证券投资等。
周小川还对市场上关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误解予以解释,他表示,要正确理解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内涵,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不等于实行完全自由汇率制,不等于全面解除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各种管制。业内专家表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要留有余地,即资本项目可兑换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合理的资本管制,即使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也仍可以着眼于反洗钱、反恐融资、打击避税天堂、国家安全、宏观审慎管理等,保留不同程度的资本管理。现在没有哪个国家的资本是完全自由兑换,只是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同。而且,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是相对的,在国家经济特别是金融部门受到跨境资本流动冲击时,特别是在发生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危机时,可采取宏观审慎措施和必要的临时性管制措施。我国在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要提升对跨境资金流出入统计监测和预警水平,强化跨境资本流出入的统计监测和预警,构建起比较完善的跨境资金流动统计监测平台,健全跨境资金流动非现场核查机制。
业内专家对未来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出相关建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夯实,下一步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点可放在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使用方面,包括在资本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交易,这样可以使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步伐在稳定的基础上迈得更大一点。
另有业内专家提示,未来要构建起简明清晰的、符合资本项目可兑换原则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法规体系。健全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法规体系是推进和维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保证。目前,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法律层级较低,部门规章占有较大比重且比较零散,现行的法规与资本项目可兑换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此,应对现有的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和整合,逐步构建起简明清晰的、符合资本项目可兑换原则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法规体系。
④ 金融问题 汇率与利率的关系
一会儿是人民币加息,一会儿又是人民币升值,在人民币利率与汇率的变动中,股市是否会作出相应的反应?于是,有人在问:利率、汇率究竟与股市有何关系?在此,笔者仅作如下提纲性答复,以答谢在E-mail中给我提问的网友。若有不周全之处,望大家批判并展开讨论。
1.利率是本币资金市场的一种价格信号;汇率则是外汇资金市场的一种价格信号。某国或某地区的资金总供求就是本币资金供求与外汇资金供求之和。因此,从某国的角度讲,利率是本币的对内价格;汇率则是本币的对外价格。
2.利率间接影响汇率。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经由本币与外币之间的利率差距而引发的。根据“无套利均衡”原理,低利率的货币必然升水;高利率的货币必然贴水。由此可见,本币与外币之间的利率差距过大,必然会引发明显的汇率逆向变化。
3.汇率间接影响利率。汇率对利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收支的非均衡变动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差额主要由两大部分所构成:一是经常项目差额;二是资本项目差额。一国国际收支如果长期顺差,则外汇必然供过于求,本币就会对外升值;本币升值,一般会抑制出口、刺激进口,从而扩大国内商品供给,国内物价平抑,利率被迫下调;另一方面,为了稳定本币汇率,该国必然会将国际收支顺差转化为外汇储备。在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本币投放就会增加,货币供给就会扩大、银根就会放松,从而迫使利率下调。
4.利率与证券行市的关系。一般地,证券行市随利率变化反向而动。也就是说,加息会使证券行市下跌;减息则会刺激证券行市上扬。这一机理大体是通过两条渠道来生成的。其一,信贷市场是间接金融市场,而证券市场是直接金融市场。在社会资金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二者互为此消彼涨或是彼增此减的关系。银行利率上调,一般会拉动银行存款增长;相应地,证券市场资金就会分流,其可用资金就会减少,从而拉动证券行市向下“撤”。其二,利率提高,必然加大贷款成本和投资成本,对上市公司而言,其经营成本(利息)会提高,利润就会相对减少,从而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也就减少了,股票的投资价值也会相应贬值。因此,无论从个股或是从整个股市而言,利率上扬都将对它们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5.汇率与证券行市的关系。一般地,汇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也可以区分为对个股和整个股市的影响。从个股来看,本币升值对原材料依赖进口的上市公司而言是好事;同时,本币升值对产品销售依赖出口的上市公司来说是坏事。反之亦然。从整个股市来看,则要根据该国股市的对外开放程度而定。如果该国股市对国外投资者完全开放,且本国货币已在资本项目下实现了可自由兑换,则汇率变动对股市会有直接而敏感的影响。一般地,若本币正处升值过程中,或者本币为坚挺货币,则外资便会涌入本国股市,从而有利于股市上扬。反之亦然。但若本币尚不允许资本项目可兑换,或者本国股市不对外开放,则本币汇率变化对股市的影响就不大,或者说并不构成直接影响。这时,汇率对个股的影响往往大于对整个股市的影响.
⑤ 资本项目目前对外开放要注意哪些问题
资本项目目前对外开放要注意哪些问题要注意的问题还是非常多,比如说你的安全方面,合同方面的问题等等等等。
⑥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现况是怎么样的
选自中国知网的(李艾婧)的论文,中国知网需要密码,网站给不了了,希望下面的够了。
自从 1996年我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之后,外汇管理
体制改革的重点就落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之上。伴随着对外开
放的深入和金融改革的深化,我国的资本项目的开放受到越来越多
因素的推进,近年来的开放力度正在逐步加大。
一、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现状
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一直在谨慎的、渐进地向前推进。截至
2004年底,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 7大类 43项资本交易项
目,中国已经实现可兑换的有 11项,占 25.6%;较少限制的 11项,
占 25.6%;较多限制的 18项,占 34.9%;严格管制的 6项,占
13.9%,实现部分可兑换。 05年我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引入外国投
资者、允许国际金融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允许中国保险公
司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等。06年更是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力度较大的一
年。4月 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宣布允许银行、证券经营机构、
保险公司等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以代客理财或自营方式进行境外投
资。同时,06年初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
投资管理办法》表明外资机构获准进入 A股,并据悉第一家外资战
略投资者将于 2006年年底获批。酝酿已久推出的 QDII以及 QFII准
入门槛的降低,表明我国正从 QFII和 QDII两端“松绑”中国资本
项目管制。另外,为便利境内投资者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通
知》,自 2006年 7月 1日开始取消境外投资购汇额度的限制。可见,
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正在顺利进行,并渐入佳境。外汇管理局的有关
人士指出我国将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即 75%以
上可兑换 (而对于这一比例有专家称达到 2/3就可以称为基本可兑
换了)。
二、推进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的驱动力量
尽管近年来国际经济界对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开放颇有争议,
我国在资本项目的开放进程中也是压力重重,但是伴随着经济和金
融全球化的持续发展,以及国内经济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度外开放,
我国的资本账户开放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因素的驱动,而且驱动力
量正在不断加强。之所以我国计划近期内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
基本可兑换,这可能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加入 WTO五年过渡期行将结束,金融服务业即将全面开放
的推动。根据我国入世时所签署的市场准入协定,五年的过渡期即
将结束,到 2006年末金融服务业将全面对外开放。这意味着中国难
以对外资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国内金融部门以及外资金融机构因提供
金融服务而引起的各种资本流动进行限制,这些无疑会推动我国资
本流动的自由化。
二是加快国内证券市场改革的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明显的
结构性缺陷,连续多年发展缓慢,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后,一些基础
性制度或基本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为了促进证券市场进
一步发展,引入国际投资者为其增加资金、引进先进投资理念和改
善其结构缺陷,不失为时下上乘的办法。
三是国内金融机构寻求业务创新和自身发展的推动。加入 WT
五年过渡期即将结束,国内的金融机构将面临来自国外的金融机构更
大的竞争压力,国内金融机构必须不断进行业务创新,拓展海外市
场,通过国际化运作来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
四是现阶段,为平衡内外均衡,鼓励资本流出的推动。近年来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居高不下,外汇储备增长迅速,这种外部不均
衡已经对内部均衡产生了负面影响。造成这种结果既有人民币汇率
估值预期的问题,也有内地资本项目开放不足而让大量的资金无法
在正式渠道内外流动问题。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
鼓励国内日渐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手中持有巨额储蓄存款的居民以
及正待发展壮大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创造更多外汇需求
从而减少贸易顺差和资本项目盈余,促进人民币汇率更加平衡、更
加市场化。
⑦ 谈谈你对中国开放资本金融项目、推进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的看法。
国内银行体系尚未达到平稳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的条件
(1)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较差。商业银行的状况可用如下三方面指标衡量:①资本实力。不难看出,国内各大银行的资本资产率与世界1000家银行差距较大。不仅如此,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仅分别为4.35%、3.4%、4.84%、4.81%,远未达到8%的国际标准要求。②盈利能力。除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外,四大专业银行与世界1000家银行相比都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总资产利润率和资本收益率极低。③资产质量。资产质量可用不良贷款比例衡量。目前,被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出去的银行不良贷款数额为1.4万亿元,在经过一番剥离之后,据估计四大银行现有的不良资产仍占其总资产的大约20%,在2万亿元左右。
(2)中国人民银行市场化调节和监管能力尚待加强。资本项目自由化意味着资本流动的更大波动和金融活动的日益复杂,因此,中央银行强有力的市场化调节能力和监管能力是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而我国利率尚未市场化,汇率制度过于僵化,中央银行市场化调节所需的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尚需建设,对银行体系、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的监管仍很薄弱,信息披露和公开制度亟待完善。这表明我国中央银行的市场调节能力还远未成熟。
5.债务规模庞大,偿还债务本息存在压力和隐患。2000年底我国在政府财政之外的国有银行和企业的债务规模约为4-5万亿元,加上中央财政的债务余额1.5万亿元,整个国家财政的债务规模达5-6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已经逼近了国际警戒线标准。因此,在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之前,实行财政改革以减少预算赤字,避免用通货膨胀为财政赤字融资,是十分必要的。
6.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成。国有企业三年扭亏的目标虽然基本实现,但部分行业、企业亏损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入世后,由于国有企业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无法与国外企业展开有效竞争,必然引起出口创汇的减少,贸易项目甚至出现逆差,在这种条件下要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只能依靠资本项目的长期顺差,而这种情况极易导致泡沫经济。
此外,再从国际经济、金融条件看,在当代国际经济环境和货币体系条件下,金融风险的增加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风险防范能力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性,主要体现在:
(1)金融风险的增大与现行的风险防范机制不对称。经济、金融的全球化强有力地推动了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和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全球金融风险大大增加。而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基本上仍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的,与封闭经济条件下的金融运行相适应。因而在当代国际金融体系下,金融监管主体(国家)与监管对象(跨国流动的资本和跨国经营的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国家在试图监管无国界的国际金融资本时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
(2)金融风险快速蔓延与阻止蔓延的能力不对称。在当今各民族国家经济相互融合程度空前加深的同时,金融风险的蔓延和传递速度也空前地加快。但市场体系本身和各国政府阻止风险传递及危机感染的能力却未能同步提高。这种不对称性大大增加了开放经济下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同时,全球化条件下金融风险普遍增大,但各国由于经济实力和经济金融制度、结构的不同,在风险抵御和承受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在适应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方面较发展中国家为强,往往使得后者成为金融危机的突破口和牺牲品。东南亚金融危机正是这种不对称性的反映。
(二)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策略选择
从国际经验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实践表明,谨慎的、渐进的资本项目自由化措施有利于降低和化解开放过程中的风险,与激进式相比更有利于金融开放中的经济金融稳定。事实上,不仅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且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资本项目自由兑换都是渐进式的,如美国和日本从经常项目开放到资本项目开放前后经历了26年。如前所述,资本项目的激进式开放只有在国内经济、金融状况极差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在一般情形下会导致资本流入激增、实际汇率升值、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一直保持了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对外资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若我国采用激进式的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模式,容易重蹈泰国的覆辙。同时,激进式开放往往意味着资本项目一步到位地全面开放,而以我国目前的国内经济、金融状况而言,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从国内实际看,我国入世只有部分开放资本项目的义务(即开放与服务有关的资本流动),而且即使这种部分开放要求也是渐进的。
综上所述,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现实选择应是:渐进式开放,即通过部分开放引入竞争,对微观企业、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形成压力和动力,促进进一步开放的条件的逐步成熟。具体步骤可采取在国际收支项目上先放宽对资本流入的限制,后放宽对资本流出的限制;先放宽对长期资本流入的限制,后放宽对短期资本流入的限制;先放宽对直接投资的限制,后放宽对间接投资的限制;先放开对银行贷款的管制,后放开对证券投资的限制;先放宽居民从境外筹资的限制,后放宽对非居民到境内筹资的限制。在外汇管理上先放开对金融机构的管制,后放开对居民的管制。
(三)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目标展望
虽然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我国入世又势必在客观上加快了这一进程,但我国对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并没有设立具体明确的时间表。主要原因在于建立和维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要求长期的经济改革和全面的政策调整。总结上文的分析,我们认为,入世后5年至8年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基本可兑换是可行的。所谓“基本可兑换”即长期资本项目和与金融服务有关的项目能够自由兑换,而对金融性短期资本流动仍实施一定的管制。
1.这一目标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关规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8条款仅规定了成员国有实现经常项目下完全可兑换的义务,而未对资本项目自由化作出明确规定。虽然基金协定第6条第3节为维护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完整性和可行性涉及了资本可兑换。该条规定,成员国可对国际资本转移支付采取必要的管制,但除非另有规定,这种管制的实施不得限制经常性交易的支付或延迟资金的转移以及各项承诺的交割。197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有关监督决定的政策中又强调了审查资本运动和资本控制的原则:“基金组织除了要考虑有必要与成员国磋商讨论外,还将审议下列事态进展情况…(Ⅳ)出于国际收支考虑对资本流入流出实行限制或者实质性地修改其原有的措施或刺激机制,(V)与基本经济和金融条件无关的汇率行为,包括影响竞争力和长期资本转移的因素”G)。因而在现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则下,即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实行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仍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
2.这一目标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条款及中国承诺
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也仅要求资本流动的有限自由化,GATS条款对金融服务贸易中的“消费者移动”要求资本自由流入流出,而对“商业存在”原则上仅要求资本流入自由化。同时,GATS中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殊条款的“逐步自由化”规定:“自由化进程取决于各国政策目标及整体和个别服务部门发展水平,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应根据其发展情况给予适当灵活性”,另外GATS中还有“紧急保障措施、国际收支平衡限制以及一些例外条款”。而且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的金融服务开放承诺也是一个渐进的(有的长达5年以上)、部分的开放。因而即使完全按有关条款和承诺,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5年至8年实现资本项下基本可兑换也符合相关要求。
3.这一目标符合国际、国内的开放实践
首先,从各国开放实践来看,几乎所有实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对资本跨境流动保留了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对短期资本),即使号称完全自由兑换的发达国家,也仍然存在着或明或暗的、间歇的、短暂的资本管制。其次,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实践表明:一定的资本管制是现行国际金融体制下成功开放和经济、金融稳定的必要条件。最后,从国内货币兑换经验看,我国在1996年底实现经常项目自由兑换之前,曾在1994年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兑换。有条件兑换不仅没有阻碍我国经常项目开放的步伐,而且还为我国经常项目开放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从而大大加快了完全兑换的进程。因此在当前国际金融风险急剧增大而国际金融制度又存在严重缺陷,国内金融体系还不健全、银行体系比较脆弱的条件下,谨慎、渐进地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进程,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5年至8年实现资本项目的基本可兑换是比较稳健和现实的
⑧ 说说你对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管制的看法
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条件的重新思考 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从其诞生那天开始就从未摆脱过种种危机和起落的发展周期,所以我们并不需要等待所有的宏观经济条件和微观主体条件充分满足才考虑资本项目可兑换,从目前的中国综合国力、宏观调控能力和金融体系以及参与国际协调机制的状况等核心指标看,条件已基本成熟。我们也不该遇到危机就停止前进,并不是每个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国家都发生金融危机,资本项目可兑换也不是金融危机的唯一原因,每一次制度的变更都有风险,我们永远都要面对不确定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我们已无法独善其身,世界各地发生的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不停地向国际金融秩序在传递信号,同时也为每个国家提供了丰富的防风险经验,这对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是极其有利的,也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良好机会。
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必要性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需要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是一个开放经济体,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达到66%的高度,可由于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使其金融开放程度与综合国力、国际经济地位及其国际形象极不相称,严重影响着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我国2007年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测算结果是109.4%,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通常人均GDP与金融开放度是大致正相关,按照这一规律,我国目前的人均GDP水平对应180%的金融开放度,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国的资本管制对资本交易已形成明显的抑制(曹垂龙2006)。2008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早在2006年的时候,世界主要经济体大都实现了货币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也已经从原来只充当边境小额贸易支付手段走向了充当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与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间的贸易结算货币,这必然会促进人民币的境外资本化和提高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速度,如果不能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将会严重影响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需要
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水平一直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走出了一大步,也使社会各界对其合理化发展充满了期待,可是由于外汇市场尚未与国际接轨,其进一步发展就受到了制约。汇率的市场化取决于外汇市场的发展,而外汇市场的发展与货币可兑换是互为条件和基础的,没有广泛的交易主体自由参与的外汇市场是不健全的,所以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重要条件。
(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当前中国企业已经在承受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压力,有人将中国面临的市场特点总结为“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是符合实际的。多年来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目前世界500强中的480家已在中国投资。2006年末开始,按WTO的要求中国已经全面开放了金融服务领域,国内金融机构也已经处在国际竞争当中。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使中国居民更容易获得国外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国内金融业引进真正的国际竞争机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铺平道路。
(四)降低外汇管制成本的需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扩大,资本项目外汇管制难度越来越大,管理效率日益下降。对于2004年以来因为人民币升值而流入相当规模短期资金的事实,社会各界基本达成共识,但也没有有效的监控措施。大量的短期资金借助经常项目交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已经取消管制的渠道顺利地流入流出,为我国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004年以来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差额的大幅波动能说明这期间的资本流动是十分异常(参考图表1)。资本项目可兑换不但可以销毁外汇黑市的生存土壤,堵住灰色外汇交易渠道,还可以节省外汇管制成本,而工夫应该下在如何有效监督和利用那些将要从暗处走到明处的“热钱”上。
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现状
据统计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43个资本交易项目中,已有20个到30个资本项目交易基本不受限制或有较少限制,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已经实现了部分可兑换。从国际收支的构成来看,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可以概括为:消除直接投资的进出及汇兑限制。消除证券投资的进出及汇兑限制,消除信贷融资进出和汇兑限制以及外汇市场的准入等。2002年之前我国资本项目收支额不足2000亿美元,2007年增为17703亿美元,是1985年的54倍,在国际收支总额中的占比也在逐年上升,2007年达到41%,说明资本项目开放速度在加快。
(一)领域尚有所限制
截至2008年底世界500强中有480家在中国有投资,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到65.5万家,实际利用外资额累计达8597.75亿美元,仍是世界第一大利用外资国,与此同时正在逐步放松的对外直接投资,境内机构对外直接投资需经有关部门审批,由外汇管理部门负责其外汇来源和投资风险审核等。截至2007年底中国有7000多家非银行投资主体在海外1.72个国家投资,注册企业达1.2万家,投资额达906.3亿美元。
(二)在证券投资方面
允许外国投资者在境内购买B股以及中国在境外上市的H股、B股等外币股票和境外发行的外币债券,但限制其在境内直接购买A股、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购买A股,同时允许居民购买B股,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到境外购买、出售和发行资本及货币市场工具。截至2008年12月1日共有72只基金获得QFII资格。2003年国际金融公司在境内发行“熊猫”债券,这是非居民在境内发行债券的一次尝试。截止2006年底有1 2只基金获得QDII资格。2007年底为止有140家中国企业在海外证券交易所上市(金融界网2008)。2007年8月,我国试图以香港为窗口放开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业务(香港直通车),可后来又暂缓实行,随着香港市场人民币结算需求提高,最近对继续发展人民币香港离岸金融业务的建设的呼声逐渐在高涨。
(三)对跨国借贷的方面
除了贸易信贷以外的借贷行为仍然是全口径严格管制,如按照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外债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借用外债计划,合理确定全口径外债的总量和结构调控目标。
(四)外汇市场方面
2005年以来外汇市场的基础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2005年推出银行间人民币外汇远期业务:2006年1月引入做市商制,开展了询价交易模式,并批准在上海浦东和北京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外汇交易主体得以扩展,但仍然限于境内金融与非金融机构(包括境内外资机构):2007年4月更新了交易系统,2007年8月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利率互换等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交易,丰富了外汇市场交易种类,可是交易规模并不大;2007年底为止,外汇市场会员达268家,外汇交易量达2.26万亿美元。另外2008年4月实现了境内企业意愿结汇,同时放宽了个人购汇额度,基本能够满足企业和个人经常项目下用汇需求。对于非居民进入中国外汇市场和居民进入国际外汇市场仍然是严格禁止的,境内个人只能通过商业银行做实盘交易。
中国资本账户管制的主要特点:一是对于证券投资、衍生工具和借贷等流动性较大的项目管得较严,对直接投资管得较松,二是对资本流出管得较严,对资本流入管得较松;三对本外币兑换管制较严,是对资本跨境流动管制较松。四是名严实松、列出肯定项的管制政策。恰恰是这些不对称的管制政策为国内企业和个人的投资、融资、防险等资金流动形成了障碍,同时为国内外大量的黑市交易和灰色资金流动渠道的形成提供了机会。
三、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条件的重新思考
(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前提条件的不同观点
文献中对于资本项目开放的前提条件有多种说法,可以概括为三类:
1、综合经济指标。包括宏观经济稳定、微观主体的竞争能力和市场机制、适当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完整的金融体系和充足的外汇储备等。以上是在IMF所列的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总结而得。主张放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者认为,虽然中国持续稳定增长近30年,宏观经济基础、市场机制以及财政状况、国际储备等条件基本具备,可目前我国的微观经济主体、金融监管水平、外汇市场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还不能满足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
2、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最基本的先决条件。其主要观点是,产业竞争能力其实就是科学技术水平及企业创新能力。资本项目可兑换需要市场经济基础设施,更需要保证能够使开放持续的各类政策及其协调性,而后者需要由本国的产业竞争力为之做保障(邱祟明2006)。他认为因为我国产业竞争能力不高,所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应该放慢脚步,需要练好内功再考虑进一步开放。
3、制度是决定诸多条件的基础。如江春教授认为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取决于产权制度改革,宏微观经济状况是改革的结果而不是先决条件。可如今我国产权制度改革还未彻底,所以人民币可兑换的条件还尚不成熟。
另外关于国内经济发展状况与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之间的关系,国内外也有一些实证研究的结论,具有代表性的有资本账户开放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要好于对资本账户实行严格控制的国家。但只有当一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了某种程度以后,开放资本账户才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影响(Edwards2001);中国金融发展可能并非资本账户开放的必要前提条件,相反资本账户开放对一国金融发展具有显著而稳定的正面影响。资本账户开放与制度改革本身都能促进金融发展,但两者的交互作用对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而使得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总体促进效应并不十分明显(熊芳黄宪2008)。这表明制度质量与资本账户开放的需要不相适应。
(二)中国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
1、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改革成果是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力保障。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必然是需要一些前提条件的,而今天的中国具有稳定的宏观经济状况、较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充足的外汇储备,相对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以及日益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以2008年底的数据为据,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资本输入国、第二大资本输出国、第三大贸易国,第三大经济体,而且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06年就达到14.5%,仅次于美国的22.8%,列居第二,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称,2008年中国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20%。而且中国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框架已经形成,长期困扰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率和资本充足率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汇率改革、外汇市场改革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上人民币信誉的进一步提高和在广泛的国际合作之下形成的金融监管体系等都将是顺利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强有力的保障。
2、国际经验表明,资本项目可兑换没有统一可参考的标准。对于货币可兑换的条件,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可参考的量化指标,我们在通过和其他已成功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国内实际需要来判断是否已具备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观察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拉丁美洲和亚洲发展中国家以及东欧转型国家资本项目可兑换过程,不同国家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说明一般情况下,经济基础较雄厚的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不发生剧烈变化的前提下推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效果是可以肯定的(李瑶2004)。
基于以上各个角度观察中国经济的基本形势,不难判断目前取消资本项目管制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3、我们需要从动态的角度理解条件。谁都无法否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现实,资本项目外汇管制的放松步伐从未停止过,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开放基础,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真实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也许比政策还要超前,这就暗示着我们需要改变思考方式,顺应市场需求转变管理模式。资本项目开放与其前提条件不完全是先后关系,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的互动,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关系。
4、不需要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具备。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正处在变化之中的中国本身,很多经济指标都是动态的过程,做到准确的预测是不可能的。而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否有其紧迫性。资本项目管制除了特殊环境下采取的临时性质的管制以外大多数是市场经济基础薄弱和外汇短缺的产物,所以对今天的中国来讲其存在的价值是越来越小。
5、美国金融危机提供了机会。对于美国金融危机和中国宏观经济调整情况的评价和对未来的预测众说风云,但也有一些共同的认识,即百年难遇的危机虽然会给我国外向型经济带来一定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百年难遇的机遇,如:可促进我国经济的有效改革,争得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机会,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12月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实质性的进展,这也对实现资本项下人民币的可兑换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中称在当前国内国际环境下。中国将以放松资本项目交易限制、引入和培育资本市场工具为主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依照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留有余地的原则,分阶段,有选择地放宽资本项目交易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按照这一思路结合目前实际,人民币资本可兑换年内值得期待。
⑨ 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什么意思
资本项目指任意资本(无论投资国内资本市场还是国外资本市场),可以自由兑换成该国货币资本。目前中国实行外汇管制政策允许生产资本兑换,比如IBM要在中国投资建设电脑组装厂,这笔投资是可以从美元转换成人民币来投资的,但是如果IBM想在深圳交易所买入20亿美元的长城电脑(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股票那是不行的,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允许这20亿美元换成人民币。这样限制的结果就是大陆投资者无法直接投资海外市场股票(所以才搞了一个QDII),国外投资者无法直接投资A股市场,和国内债券市场(所以才搞了一个QFII)。
除了资本项目还有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是指本国与外国之间经常发生的并且在整个国际收支总额中占主要地位的国际收支项目.它分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转移三项。
(1)贸易收支。又称有形贸易收支,包括进口和出口贸易收支。
(2)劳务收支。又称无形贸易收支,包括运输、保险、通讯、旅游等各种服务收支,以及由于资本输出入、信贷和投资引起的利息、股息和利润的收入和支出。
(3)转移。是指单方面无对等的交易。又称单方面转移,包括单方面汇款、年金、赠与和援助等。
人民币资本项目
一般分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长期资本是指合同规定偿还期超过1年的资本或未定偿还期的资本(如公司股本),其主要形式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政府和银行的长期借款及企业信贷等。短期资本指即期付款的资本和合同规定借款期为1年或1年以下的资本。 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需要避免国际收支的过度逆差或顺差,可以维持适当的国际储备水平和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
途径步骤
货币自由兑换是世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一国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必须实行对外货币开放,同时,一国货币自由兑换又是以一定高度的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国内经济相对自由为前提的。国内经济自由程度越高,市场经济越发达,作为连接世界市场与国内市场桥梁的货币自由兑换才具有更为可靠的和扎实的基础,国家保证的民间通货兑换权才更有保障,其范围才更广阔,更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
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标志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将促使外资企业进入外贸商业和其他服务领域等重要的产业,从而加强我国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
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必须谨慎而积极地推进:
在“有序、积极、稳妥”的开放原则下,首先实现资本项目有条件的可兑换,在此基础上再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即使实现了完全可兑换,在必要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实行必要的资本管制。因此,人民币可兑换的总体战略是有序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既不应过分超前,也不能错失良机而滞后。在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下,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紧迫性已提到议事日程。根据国际上开放资本项目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成功的经验,具体可采取“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宽入严出”的方针。
根据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开放的步骤一般为:先放宽长期资本流动入不敷出的管制,再放宽短期资本流出入管制:先放宽对直接投资的管制,再放宽对间接投资的管制;先放开对证券投资的管制,再放开对银行信贷的管制;先放开对境外筹资的管制,再放开非居民境内筹资的管制;先放开对金融机构的管制,再放开对非金融机构和居民个人的管制。
我国可采取的步骤为:容易的即不影响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平衡的,可在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后就可放宽,影响经常项目平衡,影响资本频繁移动的,可先试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有的可逐步放宽。在促进资金流入方面,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可逐渐实行外国直接投资的汇兑自由;可逐步适当放宽外国投资者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的投资,加大证券资本的流入;逐步放松国内企业向境内外资银行融资的限制。在对待资本流出方面,应放松境内居民机构对海外投资;适当允许境内金融机构向非居民融资;谨慎对待非居民金融机构在我国境内筹资。
从国际上货币可兑换进程来看,在经常项目实现可兑换后,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大体要10年时间。1993年10月,在人民币汇率并轨前,我国承诺在2000年以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并已在1996年12月1日提前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鉴于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比预定计划提前完成,因此按此时间推算,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将在2015年左右完成。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走向国际化的时间大体为15—25年,只会提前,不会推后。届时,人民币成为国际支付结算手段,减少了对美元等国际货币的依赖,使外商更多地通过中国金融机构结算,这必然推动我国金融机构在世界上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的铸币税和储备货币职能的扩大,将提高人民币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我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增强。同时,必将对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作出积极的重要的贡献。
学者观点
郭树清: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条件有利
2012年5月16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际证监会组织第37届年会上发表演讲,郭树清发表了题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演讲,就资本市场开放路径、可兑换实现程度评估、开放路径利弊,以及前景展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昨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作出乐观预期。他说,现阶段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各方面的条件非常有利”,应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他指出,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各方面的条件也非常有利。要按照准确定位、权衡利弊、控制风险、抓住重点、注重实质的思路,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此推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在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目前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按照名实相符的原则,开正门,“暗翻明”,清理有关的法律文件;二是向国际社会澄清相关原则的适用差异,说明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的特殊紧密联系,逐项评估资本账户真实情况,尽快达成新的共识。人民币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势必会为国际金融体系重建和世界经济秩序改善做出巨大贡献。
“30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走过了一条特殊的道路,其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始终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放在最主要的地位;引进外资有效支持国有企业改组改造;香港等地区成为资本双向流动的桥梁和屏障;证券市场通过渐进迂回方式实现了高度开放,等等。这条开放路径在总体上适应了国际经济的发展潮流,符合中国国情,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郭树清说,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具有高度重视“绿地投资”、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有效建立“防火墙”机制、从涉外经济部门开始、先易后难逐步扩大等优点,使得中国经济金融保持了健康平稳发展的态势。但是,我们的不足之处在于资本和金融市场体系发展不平衡,市场运行效率和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如何兼顾安全性与便利性、稳定性与灵活性,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必须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郭树清说,多年来,中国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工具可兑换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从事实出发进行考察,初步评估结果是:中国资本项目中事实上可兑换的有16个子项,基本可兑换的有17个子项,部分可兑换的有7个子项,没有完全不可兑换的项目,资本项目开放水平大大高于IMF等相关机构的评估结果。
他强调,资本项目可兑换没有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标准,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必须根据各自对外资开放的具体路径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应当十分审慎地对待所谓“完全自由可兑换”,这个概念所描述的状态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在任何国家,资本项目可兑换都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管控措施。特别是当国家经济和金融部门受到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发生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时,也确需采取必要的临时性管制措施。这一点,在此次金融危机后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必须将此作为重要的基本原则,同时及早修正过去的错误理念。
⑩ 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资本项目对外开放
中国的外汇管制主要分资本项下和贸易经常项下。全部对外开放之时就是人民币全面国际化的时候。资本项目开放就是说境外的外币投资国内项目可以自由结汇,反之对外的投资可以自由的购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