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单一的人民币汇率体制
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1994~2005年7月)。1994年国家外汇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年1月1日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并轨。第二,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第三,建立全国统一的、规范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央行通过参与该市场交易管理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对外公布的汇率即为该市场所形成的汇率。1996年12月我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从而实现了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重要一步。
1994年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除了在1994年1月到1995年8月期间小幅度升值外,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增长,中国政府进一步收窄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1999年,IMF对中国汇率制度的划分也从“管理浮动”转为“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
这是人民币汇率制度中期第一个阶段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这个
2.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时期(1981~1984年)。改革以前,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于出口创汇成本,但高于国内外消费物价之比。为了扩大出口,人民币需要贬值,不过人民币贬值对非贸易外汇收入不利。从兼顾贸易和非贸易两方面的需要出发,1979年8月政府决定自1981年1月1日起在官方汇率之外实行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它以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加一定幅度的利润计算出来,明显低于官方汇率。
第二阶段是取消内部结算汇率,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5~1993年)。双重汇率体制明显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国家外汇储备也有所增加。但是这种安排存在明显的问题:第一,从对外关系来看,IMF将双重汇率看作是政府对出口的补贴,发达国家威胁要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补贴税。第二,从国内角度来看,双重汇率造成外汇管理工作中的混乱,而且它在外贸部门仍然吃大锅饭的情况下不能有效抑制进口。所以,从1985年1月1日起取消了内部结算价,人民币又恢复到单一汇价。
为了配合外贸改革和推行承包制,我国逐步取消财政补贴,从1988年起增加外汇留成比例,普遍设立外汇调剂中心,放开调剂市场汇率,形成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 第一阶段
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1994~2005年7月)。1994年国家外汇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年1月1日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并轨。第二,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第三,建立全国统一的、规范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央行通过参与该市场交易管理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对外公布的汇率即为该市场所形成的汇率。1996年12月我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从而实现了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重要一步。
1994年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除了在1994年1月到1995年8月期间小幅度升值外,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增长,中国政府进一步收窄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1999年,IMF对中国汇率制度的划分也从“管理浮动”转为“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
第二阶段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新人民币汇率制度平稳实施充分证明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汇制改革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3. 中国汇率制度的演变
1.1949年至1953年初
人民币汇率确认时期,汇率大幅度波动。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以美元为基础,汇率的变动与国内外的物价波动密切相关。由于人民币一开始就没有规定含金量,因此对外汇率的计算基础就不是以金平价,而是按照物价对比法来折算。
2.1953年初至1972年底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1953年,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国内物价稳定。同时,西方国家正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时期,各国货币汇率变动不大,国际金融秩序比较稳定。因此,这一时期的人民币的对外汇率也基本呈稳定状态。
3.1973年至1980年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上升,币值被高估。1973年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也较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由以美元为基础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来定值。1979年据此计算出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1.5元人民币。
4.1981年至1984年
这一阶段,实行了人民币实行公开牌价和内部结算价的双重汇率。1981年1月1日起,我国对进出口贸易结算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同时继续保留原来的人民币公开牌价用于非贸易收支。
5.1985年至1993年底
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多次调整,持续贬值。
6.1994年之后,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1月1日起,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4月1日起开始以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等内容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996年12月1日起,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实现可自由兑换。1998年12月1日起,停止了外汇调剂交易,境内外汇交易统一纳入银行的结售汇体系,形成了单一的人民币汇率。
7.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同时美元每天浮动范围限制在上一交易日收盘价的上下3‰之内,对非美元则在1.5%的范围内浮动。
4. 中国是怎样管制人民币汇率的
1、外汇管制: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避免该国货币供给额的过度膨胀,或外汇准备的枯竭,对於外汇之持有,对外贸易或资金流动所采取的任何形式的干预。
2、外汇管制具体措施:
一.对出口外汇收入的管制
在出口外汇管制中,最严格的规定是出口商必须把全部外汇收按官方汇率结售给指定银行。出口商在申请出口许可证时,要填明出口商品的价格、数量、结算货币、支付方式和支付期限,并交验信用证。
二.对进口外汇的管制
对进口外汇的管制通常表现为进口商只有得到管汇当局的批准,才能在指定银行购买一定数量的外汇。管汇当局根据进口许可证决定是否批准进口商的买汇申请。有些国家将进口批汇手续与进口许可证的颁发同时办理。
三.对非贸易外汇的管制
非贸易外汇涉及除贸易收支与资本输出入以外的各种外汇收支。对非贸易外汇收入的管制类似于对出口外汇收入的管制,即规定有关单位或个人必须把全部或部分外汇收支按官方汇率结售给指定银行。为了鼓励人们获取非贸易外汇收入,各国政府可能实行一些其他措施,如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允许居民将个人劳务收入和携入款项在外汇指定银行开设外汇账户,并免征利息所得税。
四.对资本输入的外汇管制
发达国家采取限制资本输入的措施通常是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和稳定汇率,避免资本流入造成国际储备过多和通货膨胀。它们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对银行吸收非居民存款规定较高的存款准备金;对非居民存款不付利息或倒数利息;限制非居民购买该国有价证券等。
五.对资本输出的外汇管制
发达国家一般采取鼓励资本输出的政策,但是它们在特定时期,如面临国际收支严重逆差之时,也采取一些限制资本输出的政策,其中主要措施包括:规定银行对外贷款的最高额度;限制企业对外投资的国别和部门;对居民境外投资征收利息平衡税等。
六.对黄金、现钞输出入的管制
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一般禁止个人和企业携带、托带或邮寄黄金、白金或白银出境,或限制其出境的数量。对于该国现钞的输入,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往往实行登记制度,规定输入的限额并要求用于指定用途。对于该国现钞的输出则由外汇管制机构进行审批,规定相应的限额。不允许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禁止该国现钞输出。
七.复汇率制
对外汇进行价格管制必然形成事实上的各种各样的复汇率制。复汇率制指一国规章制度和政府行为导致该国货币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汇率。
5.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汇率制度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的汇率制度不同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而是资本管制。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都是中央银行接受你任何的买卖货币的请求,无论数额大小。而中国是不允许你自由兑换外币的。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
6.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与运行机制
一、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21日出台了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即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盯住美元为主的相对固定的汇率安排。这一新汇率制度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为保障和维护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宣布,在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的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9238元,仅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近5.5%[1]。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第一,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以市场汇率作为人民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唯一价值标准,这使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状况成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主要依据。根据这一基础确定的汇率与当前的进出口贸易、通货膨胀水平、国内货币政策、资本的输出输入等经济状况密切相连,经济的变化情况会通过外汇供求的变化作用到外汇汇率上。第二,是有管理的汇率。我国的外汇市场是需要继续健全和完善的市场,政府必须用宏观调控措施来对市场的缺陷加以弥补,因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必要的管理是必需的。主要体现在面:国家通对外汇市场进行监管、国家人民币汇率实施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必要的市场干预。第三,是浮动的汇率。浮动的汇率制度就是一种具有适度弹性的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第四,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有利于缩小国际收支差距,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维护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一些层面方面看,这一汇率制度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人民币汇率因素贸易巨额顺差关系太过密切,“外需”变身为“内需”将推动国内资产泡沫迅速形成,还有一旦人民币汇率出现拐点,升值预期的消失将导致投机人民币升值的外资大量出逃等[2],这些问题都需逐步加以完善。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汇率应适用浮动汇率安排,而近中期内应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我国人民币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中心所在。首先,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环境。现今,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比如目前中央银行处于频繁入市干预和托盘的被动局面,银行还未建立做市商交易制度等。在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应当尝试建立市场化条件下的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模式,改进央行汇率调节机制,建立一套标准的干预模式,给市场一个比较明确的干预信号,尽量减少直接干预,让市场主体通过自主交易形成公平价格,强化央行的服务职能。其次,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性。中国自1996年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人民币资本项目仍不可兑换,这样以来,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兑换,这是与我国的经济实力所不吻合的。再次,合理拓展外汇储备的功能。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具有大规模的外汇储备,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但是也为我国增加聚集了大量的外汇风险。对于一些财政资金属性的外汇储备,可将其用来调节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失衡问题,盘活外汇储备,降低其风险的积聚。最后,舒缓人民币升值预期,降低以投机人民币升值为目标的外资流入。现今,公众对人民币升值预期过高,对于这一点,国家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可以考虑实施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适度调整人民币汇率的货币篮子或设定阶段性升值上限,影响升值预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政策措施制定上应当保有灵活性,即面对汇率形势的变化,在人民币汇率没有完全市场化之前,不至于造成外汇出口打得开关不掉的被动局面,一旦人民币汇率预期掉头,大量的外资流出将是十分危险的。总体来看,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正在也应该朝着更加具有弹性和灵活性的方向稳步推进,只有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金融市场才会变得安全。
7. 中国现在的汇率制度是什么
中国截止到2018年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的汇率制度不同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而是资本管制。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都是中央银行接受你任何的买卖货币的请求,无论数额大小。而中国是不允许你自由兑换外币的。
(7)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扩展阅读:
汇率制度的内容:
1.确定汇率的原则和依据。例如,以货币本身的价值为依据,还是以法定代表的价值为依据等。
2.维持与调整汇率的办法。例如,是采用公开法定升值或贬值的办法,还是采取任其浮动或官方有限度干预的办法;
3.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和政策等。例如,各国外汇管制中有关汇率及其适用范围的规定。
4.制定、维持与管理汇率的机构,如外汇管理局、外汇平准基金委员会等。
汇率制度的研究包括两个基本视角:汇率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如何选择汇率制度。前者是实证问题,后者属于规范分析。
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而对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关系的考察,首先在于对汇率制度如何分类。由于不同的分类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汇率制度的选择成为宏观经济领域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参考链接:网络--中国汇率制度
8. 人名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五十多年来的演变,对于我们更好地认清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我们保持现阶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也具有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2.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管
理浮动和盯住美元再到盯住一篮子货币。
2.1.1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
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2.1.2从盯住美元到盯住一篮子货币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汇率已失去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作用,为了有利于内部核算和编制计划,人民币汇率坚持稳定的方针。1955年3月,新币代替旧币,直到1971年11月,人民币汇率在近16年时间里基本保持为1美元=2.4618人民币。国际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处于鼎盛时期,主要西方货币之间的汇率大体稳定,人民币对西方主要货币也相应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人民币汇率的确定是选择我国在对外经贸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若干种货币,按其重要程度和政策上的需要等,确定权重,根据这些货币在国际上的升降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实质上是盯住了一篮子货币。这种盯住篮子货币的汇率安排,操作简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抵御或减少国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的影响,从而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对外贸易企业的成本核算,利润预测及减少汇兑风险。从1973年到1979年间,人民币货币篮子的权重,只有为数几次的调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币的主要功能只是起一种辅助性的计算单位的作用。它的变动,对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名义利润有较大影响;但由于外汇当局的调节,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外贸部门的实际利润并不起作用。
2.2改革开放后的汇率制度
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计划内部双轨制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两个阶段。
2.2.1计划内部的双轨制(1979—1993年)
1979年起我国实行外贸体制改革。为促进外贸的发展,实现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一种是使用非贸易外汇收支的对外公布的汇率(1美元等于1.5人民币作用,官方汇率),实际是按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另一种使用于外汇收支结算的贸易内部结算价(1美元等于2.8人民币,汇率),实际上按全国平均换汇成本加上一定利润算出的。因此,本阶段我国人民币汇率事实上实行的是计划内部的双轨制。内部结算价旨在纠正人民币汇率被高估的问题,发挥了汇率作为价格杠杆刺激贸易出口的作用,是当时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机制反映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方向的一种进步。
2.2.2盯住美元的管理浮动汇率制(1985—1993年)
在人民币实行双轨制的同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一直在进行。1985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内部结算价,恢复单一汇率,人民币汇率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6年,我国实行盯住美元的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这种管理浮动的汇率归属于较高弹性的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汇率经过了几次大幅度下调,到1992年3月,人民币汇率已下调至1美元=5.74元人民币。这一时期,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主要按供求决定,但整个市场处于国家管理之中,必要时国家可采取行政手段对市场汇率进行干预。
2.2.3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至今)
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实现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并轨后的汇率向市场汇率靠拢,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制。1996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中国自12月1日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亚洲金融危机后,鉴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成为了实际上的“盯住美元汇率制”,事实证明了这种汇率安排是合理有效的。至此,人民币汇率明确了进一步走向市场化,使十几年来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发展的历程,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和吸取。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一国的汇率制度不可能永远不变,各个时期的人民币汇率的安排都是随着各个事情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演变的。(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走了一条盯住单一美元---盯住一篮子货币---双重汇率制---盯住单一美元之路,但是,逐步扩大汇率的灵活性和汇率的市场化是这条演变之路的实质。因此,未来的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必然也是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