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汇率风险是什么
汇率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导致的经济损失。
汇率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偿还外币应收应付款时,因汇率变动导致的多付出本币的经济损失。
折算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并不发生实质的经济损失。
经济风险是指未来汇率变化导致的未来经济损失。
汇率风险可以通过衍生工具,如远期汇率的方式加以适当规避。
② 信用证结算 有哪些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Exchange Risk),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证风险的内容:
一.信用证业务中进口商面临的风险。
信用证项下作为申请人的进口商面临的有:
1.伪造单据。出口商通过提交伪造单据。实际没有交货。或交了毫无价值的货物骗取进口商货款。由于信用证方式是“纯单据业务”。银行只审查受益人提交的单据是否与信用证条款规定“表面上”相符。以决定是否履行付款责任。而不管实际货物。因此。受益人如果变造单据使之与信用证条款相符。甚至制作假单据。也可从银行取得货款。而申请人也会由于单证相符付款给开证行。从而成为欺诈行为的受害者。落得钱财两空。
2.货物实质不符。进口商收到的货物可能迟装.短装或者质量低劣。致使无法按照预期出售货物而蒙受损失。特别是成组化运输。即出口商把货物装在托盘或集装箱中。组成较大的装卸单位以提高装卸效率的运输形式中。承运人对箱内是什么货.货物是否完好都不负责。于是一些与合同不符的货物也可能通过成缰化运输形式瞒天过海。曾经发生进口设备缺乏主要零部件。进口货物实为垃圾.危险品。使进口商受骗上当的贸易案例。其中多数是采用成组化装运的。
3.提货担保中的风险。进口商尚未收到信用证项下单据时。已经得到通知到货了。这时进口商如不及时提货。将会遇到滞期罚款风险。只好请求开证行担保提货。开证行会要求进口商提供书面保证。保证不论对方银行寄来的单据是否与信用证相符。都得对外付款。也就是说进口商对即使发现货物有问题也不能拒付。这样的情况下。他即面临了接受不符单据的风险。
二.信用证业务中出口商面临的风险
信用证项下作为受益人的出口商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1.进口商不按合同规定开证。信用证是银行根据开证申请人(即进口商)的要求或指示开立的。信用证的条款应与买卖合同一致。但在实际业务中进口商不依照合同开证。从而使合同的执行发生困难。或者使出口商遭致额外损失的情况亦很多见。例如。进口商不按期开证或不开证;进口商在信用证中变更一些条件或增加对其有利的条款。以达到企图变更合同的目的等。
2.进口商伪造信用证诈骗。有些进口商伪造信用证。例如。窃取其他银行已印好的空白格式信用证或与已倒闭或濒临破产银行的职员恶意串通开出信用证;将过期失效的信用证恶意涂改。变更原证的金额.装船期和受益人名称;伪造保兑信用证。即进口商在提供假信用证的基础上。为获得出口方的信任。蓄意伪造国际大银行的保兑函。出口商如若警惕性不高。将导致货款两空的损失。
3.开证行的信用风险。信用证作为一种银行信用。在受益人提交了与信用条款完全一致的单据情况下。开证行对之承担首要的付款责任。在外贸实际业务中。由于开证行信用较差所导致的收汇困难也不乏其例。开证行能否付款还会遇到进口国的国家或政府管制的风险。如进口国家国际收支困难。缺乏外汇储备。阻碍开证行支付货款外汇。或延误支付。受益人想减轻这种风险。可以要求受益人所在出口国的银行保兑信用证。
4.进口商故意设置“软条款”。所谓信用证中的“软条款”。是指信用证中加列各种条款致使信用证下的开证付款与否不是取决于单证是否表面相符。而是取决于第三者的履约行为。开证申请人通过制定“软条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银行的第一付款人地位。从而大大降低了银行的信用程度。信用证中的“软条款”使名义上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实际上成为可撤销的。“软条款”的形式和内容在后面还将有详细论述。
三.信用证业务中银行面临的风险
作为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人的开证行在信用证业务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主要有:
1.开证申请人由于种种原因不付款赎单。信用证开证时。开证申请人并不需要向开证行交清全部货款。只需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而且保证金所占开证金额的比例较小。因而实际是由银行垫付大部分资金。当信用证到期。开证申请人无力支付或由于其他原因不支付银行垫款。银行的垫款将难以收回。
2.申请人与受益人勾结进行欺诈。申请人伪造进口合同骗取银行开证。受益人伪造单据骗取银行付款。开证行将受到损失。
开证行指定的付款行也可能承担一定的风险。比如:出口商A的欺诈行为被进口商B发现而受到起诉。B要求法庭向开证行C发出禁付令。于是c被禁止付款。而在此之前。指定付款行D在单证相符的情况下已经付款给A。则D将被开证行c拒付。从而蒙受损失。
信用证风险的防范
一.信用证业务中进口商风险防范。
1.对出口方资信进行调查。进口商一定要加强对出口商的信用调查。同时选择信用良好的运输单位和质检部门。以降低出口商伪造单据的风险。
2.确保装运的是合同所订的货物。进口商可以请独立的有专业声望的检验公司实施装船预检.监造和监装。签发装船证明等。这是防止国际商贸活动中出口商进行诈骗的有效方法。在我国的进口业务中。对重要商品或大型成套设备的进口时。应指定由中国商检部门。或中国商检部门委托的国外公证部门对商品实施装船前的检验及监装。
3.认真审查出口方提交的单据。进口方收到银行转来的各种单据后,要由有经验的人员对单据的真伪进行鉴别,以降低出口商伪造单据的风险。如有可疑之处,应致电伦敦国际海事局核实,单据核查属实后再付款,否则应立即通知银行,冻结资金,拒绝付款。
二.信用证业务中出口商风险防范
1.认真订立买卖合同。并预先在买卖合同中明确规定信用证内容。在信用证结算业务中。合同是信用证的基础。因此。出口方应预先在买卖合同对信用证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以免进口方不依照合同开证及日后发生争议。
2.深入了解进口方的资信。出口贸易中。出口方不能急于求成。贸然与一些资信不明的新贸易伙伴进行经贸活动。应对对方的资信进行调查。在对进口方进行资信调查时。出口方可以通过驻外领使馆.驻外机构和一些大的银行、咨询机构来进行。
3.加强对开证行的资信调查。信用证属银行信用。是开证行以自己的信用作为保证。因而开证行的信用至关重要。实际业务中。有一些资信不良的小银行与进口商勾结开出信用证后。又以各种理由拒绝付款。使出口方遭受损失。为防范这一风险。出口方应事先了解进口方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金融状况以及当地银行信用证业务的做法。在订约时具体规定信用证的开证行。并要求由开证行以外的另一家银行对该证进行保兑。
4.认真审查信用证。为确保信用证中无“陷阱”和“软条款”。出口方接到信用证后要对信用证进行认真审查。审查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审核信用证的内容是否与合同一致。是否有出口方履约困难的“陷阱”。是否有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中的“软条款”等。若有这方面的一些问题。出口方应立即要求对方修改或删除这些条款。另一方面是:审查信用证的真伪.开证行的信用.信用证的种类等。实际业务中。出口方可以向通知行落实此方面的情况。还可以要求对方请自己较熟悉或资信较好的银行对信用证加保兑。
5.认真缮制单据。制作并提交与信用证要求完全相符的单据是出口方获得货款的前提条件。所以。出口方应严格按照信用证要求缮制各种单据。并严把单据质量关。确保提交单据的种类及其内容表述与信用证规定完全一致。以期按期结汇。
三.信用证业务中银行风险防范
1.充分调查开证申请人的资信状况。应根据开证申请人的不同。与开证申请人协商开立限制议付信用证银行应审查开证申请人提交的营业执照副本及其复印件.验资.年检报告.资产负债表.会计报表.损益表等。银行据此分析开证申请人的资信状况.业务经营情况和偿付能力。并据以核定开立信用证的最大授信额度。所谓审查基本情况和资信状况。并非仅指通常意义上的对开证申请人提交的有关书面文件进行审查。还应加强对开证申请人公司的实地调查。防止开证申请人以虚假的资信文件对银行进行欺诈。
另外,开证行应要求开证申请人开立限制议付的信用证。即只能由开证行或付款行来对其所开立的信用证进行议付。其他银行不能议付单据。这样可防止单据做假行为。
2.从法律上规范并完善开证申请人同开证行在整个信用证业务的手续。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商业银行办理远期信用证业务实行保证金制度。对保证金必须专户管理。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他用。为非授信企业开立信用证。保证金的收取比例不得低于开证金额的20%。其余部分要落实担保措施。
法律之所以规定对于开立信用证要求落实足额保证金或采取其他具有同等效力的担保措施。其目的就在于能够有效地防范银行风险。避免银行可能遭到的损失。因此。银行应要求开证申请人提供多种担保措施。并予以落实。对开证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保证人必须具有良好的资信状况和偿付能力。在银行业务中。要注意的是根据我国《担保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有些抵押物或质押物必须经过法定登记部门登记后。抵(质)押合同才能生效;同时又规定。对于不要求进行登记的抵(质)押物。如果不进行登记则不能对抗第三人。因此。如果抵(质)押合同不进行登记。银行可能承担抵(质)押合同不生效或不能对抗第三人的后果。导致抵(质)押失去意义。
③ 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哪些形式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或外汇暴露,是指一定时期的国际经济交易当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债权)与负债(或债务),由于汇率的波动而引起其价值涨跌的可能性。
对外币资产或负债所有者来说,外汇风险可能产生两个不确定的结果:遭受损失(loss)和获得收益(gain)。风险的承担者包括政府、企业、银行、个人及其他部门,他们面临的是汇率波动的风险。
从国际外汇市场外汇买卖的角度看,买卖盈亏未能抵消的那部分,就面临着汇率波动的风险。人们通常把这部分承受外汇风险的外币金额称为“受险部分”或“外汇敞口”(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其包括直接受险部分(direct exposure)和间接受险部分(indirect exposure)。前者指经济实体和个人参与以外币计价结算的国际经济交易而产生的外汇风险,其金额是确定的;后者是指因汇率变动经济状况变化及经济结构变化的间接影响,使那些不使用外汇的部门和个人也承担风险,其金额是不确定的。
在当代金融活动中,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外汇风险的波及范围越来越大,几乎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④ 汇率风险有哪些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影响外汇汇率的因素很多,常见如:
1.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如果货币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便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是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该国货币对外汇率上升,反之,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这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
2.利率:利率水平直接对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产生影响,高利率国家发生资本流入,低利率国家则发生资本外流,资本流动会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国利率提高,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该国货币贬值。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的缓解会使汇率上浮。
4.政治局势:政治局势的变化一般包括政治冲突、军事冲突、选举和政权更迭等,这些政治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有时很大,但影响时限一般都很短。
5.经济增长速度: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外汇供需双方对货币所作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的对比就是汇率。而一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则主观评价相对就高,该国货币坚挺。
除此之外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包括政府的货币、汇率政策,突发事件的影响,国际投机的冲击,经济数据的公布甚至开盘收盘的影响、市场观点,心里预期,技术分析等。
⑤ 进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名词解释
摘要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或外汇暴露,是指一定时期的国际经济交易当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债权)与负债(或债务),由于汇率的波动而引起其价值涨跌的可能性。对中国的借款人来说前者是用人民币兑换成外汇额度,因此他们所承担的汇率风险有两方面,一是人民币贬值的风险,而进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就是在进出口的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货币贬值等啊一系列风险
⑥ 如何控制汇率国际结算和信用证结算风险
这实在太多了
一.通过货币选择、组合防止外汇风险的原则与方法
1.本币计价法:以进或出口商以本国货币计价(看买卖双方的地位)。
2.硬币计价法:硬币指其汇率具有上升趋势的货币。出口商或外币债权人使用硬币计价,可以使自己得到汇率变动带来的利益从而规避风险。
3.软币计价法进口商或外币债务人选择汇率具有下降趋势的软货币计价,可以使自己避免或减缓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
4.多种货币计价法 可以一半的货值用硬币,另一半货值用软币,使买卖双方互不吃亏平等互利。
二.提前收付或拖延收付法:
它是迟收早付或迟付早收法的简称,指企业根据有关货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变更该货币收付日期的一种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提前支付货款,有债务的公司可以得到折扣。因此,提前付出货款相关于投资,提前收取货款相当于借款。提前收付与拖延收付的折扣率由进出口双方协商而定。
三.平衡法(或平衡抵消法)
指在同一时期内,创造一个与存在风险相同货币、相同金额、相同期限的资金反方向流动。
四.组对法。
某公司具有某种货币的外汇风险,它可创造一个与该种货币相联系(维持固定汇率)的另一种货币的反方向流动来消除某种货币的外汇风险。另一种货币虽与某种货币流向相反,但金额相同,时间相同。
平衡法与组对法的区别在于:作为组对的货币是第三国货币,它与具有外汇风险的货币反方向流动。具有外汇风险的货币对本币升值或贬值时,作为组对的第三国货币也随之升值或贬值。
五.多种货币组合法.指在进出口合同中用两种以上的货币来计价以消除外汇汇率变动的风险。
六.价格调整法.
指承担外汇风险的一方,通过在贸易谈判中调整商品价格,以减少使用外币结算给自己带来的损失的外汇风险管理办法。
七。外汇保值法:1)计价用硬币,支付用软币2)计价与支付都用软币但签订合同时明确该货币与另一硬币的比价。3)确定一个软币与硬币的“商定汇率”。
八.利用外汇与借贷投资业务,防止外汇风险的方法:即期合同法、远期合同法、掉期合同法
........
⑦ 什么是贸易性汇率风险
贸易性汇率风险又称交易结算风险
交易结算风险是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所产生的风险。交易结算风险的主要表现是:①以即期或延期付款为支付条件的商品或劳务的进出口,在装运货物或提供劳务后货款或劳务费用尚未收支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②以外币计价的国际信贷活动,在债权债务尚未清偿前所存在的风险;③待交割的远期外汇合同的一方,在该合同到期时,由于外汇汇率变化,交易的一方可能要拿出更多或较少货币去换取另一例3-2
我国内某公司向国外出口一批设备,以美元计价,货价100万美元,签订合同时,1美元=8.50元人民币,但3个月后结算时,1美元=8.30元人民币,则该公司在结算时就损失了人民币20万元。交易结算风险是以外币计价进行贸易、非贸易业务的结算和支付的一般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这种风险是伴随着商品的交易或劳务的提供而发生,它不是因外汇的买或卖而发生,而是在以外汇约定交易时发生。换言之,外汇交易结算风险从签订交易合同,并确定以外币计价的交易金额时发生,到实际结算交割时结束。其受险部分即是合同确定的、以外币计价的交易金额。
1.出口交易结算风险
以外币计价支付的出口交易所承担的外汇风险依其货款的结算方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出口交易的外汇风险,从交易合同签订时发生,到货款最终结算时消失。因此,从签订合同到装船再到货款结算的间隔时间越长,风险持续的时间也就越长;相反,风险持续的时间则越短。(1)即期付款方式下,合同签订时产生的外汇风险,其受险部分为合同金额的全部,到结汇时风险消失。由于从签订合同到结汇的时间间隔很短,一般情况下结算日汇率与交易发生日汇率相差无几,故汇兑损失为零。
(2)远期付款方式下,由于从签订合同到结汇的时间间隔较长,汇率变动的可能性较大。假定实际结汇时的外汇汇率下降,则该笔出口业务将发生汇兑损失。
(3)分期付款方式下,出口商的出口外币金额的受险部分由签约时的100万美元,随着分期付款的逐笔入账而不断减少,到最后一笔账款收回时,其受险部分变为零。但因分期付款的风险持续时间较长,随着外汇汇率的变化,各部分货款的汇兑损益会有所不同。假定外汇汇率呈不断下跌之势,则各分期支付的外币款项所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汇兑损失不断增加。
2.进口交易结算风险
进口交易结算风险的情况与出口交易结算风险的分析原理相同。企业从事以外币计价支付的进口业务时,从签订交易合同开始到货款完全结算之前也要承担外汇风险,但进口业务的外汇风险和汇率变动及汇兑损益之间的关系却与出口完全相反。出口的外汇风险主要来自于未来结算日外汇汇率的下跌,而进口的外汇风险则主要来自于未来结算日外汇汇率的上升。对出口贸易来讲,未来结算日的外汇汇率下跌,将使出口商的预期收益下降,甚至有可能出现出口亏损的情况(当汇兑损失大于出口预期收益时);对进口贸易而言,未来结算日的外汇汇率上升,将使进口商支付更多的本币(与签约时的汇率相比)购买进口用汇,从而提高了进口成本。
但以上的分析也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企业同时从事进出口贸易,且安排得当,使得在同一天中的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的币种、金额正好相同,不考虑外汇银行买卖的手续费时,交易结算风险是否会消失?从道理上来说,交易结算风险会抵消,但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很小。现实的情形是,企业从事的进出口贸易业务,往往采用不同的外币计价支付,贸易金额和结算日期也各不相同。因此,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时所发生的外汇风险几乎分散于每一笔交易中,风险完全相抵的情况并不经常发生。
⑧ 银行外汇业务的主要风险点
外汇业务在为商业银行带来了丰厚利润的同时,却又使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
1、国际结算风险,主要指开立信用证风险、修改信用证风险、拒付风险、欺诈风险、政策风险等;
2、外汇交易风险,主要是汇率波动使商业银行在持有或运用外汇资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3、外汇融资风险,主要有打包贷款风险、出口押汇风险、外汇贷款风险等;
4、外汇业务管理风险。 由于外汇业务涉及跨国交易,并且以外币计价,这就使得外汇风险更加复杂、更加隐蔽。
⑨ 用人民币国际结算如何规避国际贸易中汇率变动的风险,能举例说明最好
用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币种,那么,不存在规避国际贸易中汇率变动的风险。因为人民币对于中国来说是本币,不需要兑换成其它币种,因此不存在兑换问题,那么,又何来汇率变动发现。
举例来说,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以人民币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那么,如论其它币种如何变换,对于中国的买家或卖家而言,人民币并不发生与其它币种兑换的问题。比如,合同约定总金额为人民币100万元,那么,进口或出口结算时,中国的买家或卖家只要支付或收取100万人民币即可。即便此时人民币对其它币种有什么样的变化,都不会多付钱或少收钱。
⑩ 一,为什么国际结算有利于规避汇率变动风险 二,中澳货币直接兑换
国际结算实际上就是把不同的货币都持有,这样不同汇率变化不大达到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
第二条说的不太准确,中澳2国贸易比较频繁,但是基本上采用的是美元做交割货币
如果以后都用人民币,或者澳元直接价格,就可以避免风险。
所以看采用什么交割货币,如果是人民币,就和人民币汇率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