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N(2)1.5J 75% 1W
Ⅶ 小明在探究利用杠杆做功的实践活动中,将重为285N的重物挂在杠杆的中点,用手竖直提起棒的另一端,使物体
(1)由杠杆原理可知:FL1=GL2,即
=
=
;
F=
=
=142.5N.
(2)W
有用=Gh=285N×0.1m=28.5J,
W
额外=G
杆h=15N×0.1m=1.5J,
W
总=W
有用+W
额外=28.5J+1.5J=30J,
η=
=
×100%=95%.
答:(1)不计杠杆自身重力和摩擦,拉力F是142.5N.
(2)小明使用杠杆所做的有用功为28.5J.机械效率是95%.
Ⅷ 小明所在的小组利用杠杆做了两个小实验: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他们把杠杆中点置于支点上,发现
A、(1)杠杆的左端低右端高,他应该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静止,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出力臂大小.
(2)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是不合理的,一次实验很具有偶然性,要多进行几次实验,避免偶然性;
(3)由图2可知,弹簧的拉力与杠杆不垂直,不能直接从杠杆上读取力臂,由图3所示可知,弹簧拉力与杠杆垂直,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就是力臂,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取力臂,方便实验操作,因此实验时采用图3所示实验方案.
(4)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由于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所测量的拉力变大,因此测出的拉力大小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B、(1)有用功为W有=Gh2=2mgh2,总功W总=F1h1,则机械效率的表达式η=
×100%=
×100%.
(2)钩码的悬挂点在B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F
1?OA=G?OB;悬挂点移至C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F
2?OA=G?OC;从图中可以看出,由OB到OC力臂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有用功不变,但杠杆提升的高度减小,额外功减小,又因为总功等于额外功与有用功之和,因此此次弹簧测力计做的功将小于第一次做的功.
(3)因为第一次与第二次的有用功相等,并且第二次的额外功小,因为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因此第一次的机械效率小于第二次的机械效率;
将3只钩码悬挂在C点时,物体升高的高度不变,物重增加,由W
有=Gh
2可得,有用功变大,但杠杆提升的高度与第二次相同,额外功与第二次相同,又因为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因此第三次的机械效率大于第二次的机械效率.综上所述,第三次的机械效率最大.
故答案为:A、(1)右;便于测量力臂;(2)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3)3;便于从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4)自重;
B、(1)
×100%;(2)大于;小于;(3)最大.
Ⅸ (2014姜堰市一模)小明在探究利用杠杆做功的实践活动中,将重为285N的重物挂在杠杆的中点,用手竖直提
(1)由杠杆原理可知:FL1=GL2可得,F=
=
=142.5N.
(2)小明所做的有用功:W
有用=Gh=285N×0.1m=28.5J,
小明所做的额外功:W
额外=G
杆h=15N×0.1m=1.5J,
小明所做的总功:W
总=W
有用+W
额外=28.5J+1.5J=30J,
η=
×100%=
×100%=95%.
(3)如果将该物体的悬挂点离支点近一点,则物重不变,F变小,阻力臂与动力臂的比值变小,由FL
1=GL
2可得,动力减小;则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时,有用功不变;杠杆上升的高度变大,因此额外功变大,即总功变大,由η=
可得,杠杆的机械效率变小.
答:(1)不计杠杆自身重力和摩擦,拉力F是142.5N.
(2)小明使用杠杆所做的有用功为28.5J.机械效率是95%.
(3)变小.
Ⅹ 小明在探究利用杠杆做功的实验中,所用杠杆是一根重为5N、质量均匀的硬、棒
小明做的功有两个效果,一是提升了重物,这是有用功,二是提升了杠杆,这是
无用功。
对重物做功
W1=G1h=15*0.1=1.5J
小明使用杠杆所做的有用功为 W1=1.5J
对杠杆做功(找出杠杆的质心,由于杠杆是均匀的,所以质心在几何中心,即在杠杆的中心点)
W2=G2h=5*0.1=0.5J
效率为η=W1/(W1+W2)=1.5/2 *1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