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他能撬动地球吗》课件
《他能撬动地球吗》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回顾
《他能撬动地球吗》是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简单机械中的第2课的学习内容,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本课大体由三个版块的内容组成:第一版块科技史引入新课,初步了解杠杆可以省力;第二版块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各部分的名称,探究杠杆可以省力,这是本课重点教学内容,是进行科学探究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第三板块是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引导学生能初步对数据进行整理,发现并验证杠杆省力的规律;第四版块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逐步使学生树立“学科学”是为了更好地“用科学”的思想。 我制定了下列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简单机械――杠杆,了解杠杆的作用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杠杆作用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动手探究,合作交流,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实践活动带给他们的无尽魅力! 4、联系生活,应用杠杆省力知识
教学这一部分时,首先通过我的演示活动来突破难点。为弄清这个问
题,我设计了一个实践操作活动:撬动纯净水桶。
二、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上课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在课前对学生的分析了解不够,对学生估计太高,把有些问题想得过于简单,以至于课堂设计的内容太多,没能完全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任务。第三板块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引导学生能初步对数据进行整理,发现并验证杠杆省力的规律,完全可以安排在下一课时上。这堂课也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如实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取材方便、可操作性强,学生乐于动手,在实验中探索知识、弄清了杠杆原理,知道怎么省力、怎么费力等。
㈡ 小学 科学 杠杆
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这些公理是:(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倾;(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又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且据此原理还进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他曾经借助杠杆和滑轮组,使停放在沙滩上的桅船顺利下水。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曾把罗马人阻于叙拉古城外达3年之久。
这里还要顺便提及的是,在我国历史上也早有关于杠杆的记载。战国时代的墨家曾经总结过这方面的规律,在《墨经》中就有两条专门记载杠杆原理的。这两条对杠杆的平衡说得很全面。里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变两端重量使它偏动的,也有改变两臂长度使它偏动的。这样的记载,在世界物理学史上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编辑本段]杠杆的定义
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都是杠杆。
跷跷板、剪刀、扳子、撬棒等,都是杠杆。
[编辑本段]杠杆的性质
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叫做支点
The lever is called a fulcrum being winding the center of resistance rotating
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
Make the force that the lever turns be called driving force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
Hinder the force that the lever turns from being called resistance
当动力和阻力对杠杆的转动效果相互抵消时,杠杆将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叫做杠杆平衡
Think that driving force composes in reply resistance when effect cancels out each other to the lever rotating , the lever will be called lever balance in equilibrium state , this state
杠杆平衡时保持在水平位置静止或匀速转动。
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The straight line passing the force effect point direction along the force is called the force effect line
Gleam of distance is called an arm of force from fulcrum to the force effect
从支点O到动力F1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叫做动力臂
L1 is called a power arm from fulcrum O to driving force F1 effect line distance
从支点O到阻力F2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叫做阻力臂
L2 is called the resistance arm from fulcrum O to resistance F2 effect line distance
[编辑本段]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即L1F1=L2F2,由此可以演变为F2/F1=L1/L2
Power arm X driving force = resistance arm X resistance , namely L1F1 = L2F2, can develop into F2/F1 = L1/L2 from this
杠杆的平衡不仅与动力和阻力有关,还与力的作用点及力的作用方向有关。
The lever balance is connected with driving force and resistance not only , dir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force effect point and the force effect.
[编辑本段]生活中的杠杆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一根结实的棍子(最好不会弯又非常轻),就能当作一根杠杆了。上图中,方形代表重物、圆形代表支持点、箭头代表用,这样,你看出来了吧?在杠杆右边向下杠杆是等臂杠杆;第二种是重点在中间,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第三种是力点在中间,动力臂小于阻,是费力杠杆。
第一种杠杆例如:剪刀、钉锤、拔钉器……杠杆可能省力可能费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要看力点和支点的距离:力点离支点愈远则愈省力,愈近就愈费力;还要看重点(阻力点)和支点的距离:重点离支点越近则越省力,越远就越费力;如果重点、力点距离支点一样远,就不省力也不费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第二种杠杆例如:开瓶器、榨汁器、胡桃钳……这种杠力点一定比重点距离支点近,所以永远是省力的。
如果我们分别用花剪(刀刃比较短)和洋裁剪刀(刀刃比较长)剪纸板时花剪较省力但是费时;而洋裁剪则费力但是省时。
1.剪较硬物体
要用较大的力才能剪开硬的物体,这说明阻力较大。用动力臂较长、阻力臂较短的剪刀。
2.剪纸或布
用较小的力就能剪开纸或布之类较软的物体,这说明阻力较小,同时为了加快剪切速度,刀口要比较长。用动力臂较短、阻力臂较长的剪刀。
3.剪树枝
修剪树枝时,一方面树枝较硬,这就要求剪刀的动力臂要长、阻力臂要短;另一方面,为了加快修剪速度,剪切整齐,要求剪刀刀口要长。用动力臂较长、阻力臂较短,同时刀口较长的剪刀。
[编辑本段]投资中的杠杆
杠杆比率
认股证的吸引之处,在于能以小博大。投资者只须投入少量资金,便有机会争取到与投资正股相若,甚或更高的回报率。但挑选认股证之时,投资者往往把认股证的杠杆比率及实际杠杆比率混淆,两者究竟有什么分别?投资时应看什么?
想知道是否把这两个名词混淆,可问一个问题:假设同一股份有两只认股证选择,认股证A的杠杆是6.42倍,而认股证B的杠杆是16.22倍。当正股价格上升时,哪一只的升幅较大?可能不少人会选择答案B。事实上,要看认股证的潜在升幅,我们应比较认股证的实际杠杆而非杠杆比率。由于问题缺乏足够资料,所以我们不能从中得到答案。
杠杆比率=正股现货价÷(认股证价格x换股比率)
杠杆反映投资正股相对投资认股证的成本比例。假设杠杆比率为10倍,这只说明投资认股证的成本是投资正股的十分之一,并不表示当正股上升1%,该认股证的价格会上升10%。
以下有两只认购证,它们的到期日和引伸波幅均相同,但行使价不同。从表中可见,以认购证而言,行使价高于正股价的幅度较高,股证价格一般较低,杠杆比率则一般较高。但若投资者以杠杆来预料认股证的潜在升幅,实际表现可能令人感到失望。当正股上升1%时,杠杆比率为6.4倍的认股证A实际只上升4.2%(而不是6.4%),而杠杆比率为16.2倍的认股证B实际只上升6%(而不是16.2.%)。
阿基米德的“理想”
阿基米德进行过力学方面的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杠杆和滑轮的机械设计。据说,为了宣扬其研究成果而夸口说:“给我一个支点和足够长的杠杆,我可把地球搬动给你们看。”虽然,他没有搬动地球,却用滑轮移动了大船。
设支点在地球外1万米处,如果一个在地球上可提起60kg的物体,则需要在支点外的1x1024km处才能搬动地球,地球质量6x1024kg.
1个天文单位为地球到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即1A.U.=1.5x108km,一光年为光在一年前进的距离,1L.Y.≈ 9.5x1012km.
· 支点在地球外10km(1万米)处,这是个难题。
· 11亿光年,远远超出了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也越过了从宇宙能得到信息的极限。
——这就是阿基米德的“理想”。
㈢ 小学时,正逢上自然课,老师讲到“杠杆原理”,启发大家:“除了铁棍、木棍,还有什么可以做杠杆” 小
物理怎么变自然了?
㈣ 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类工具
我在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力图突出两点:第一,通过教师精心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对信息的记录、分析能力;第二,让学生体验杠杆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加深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这两点都有较好的体现。 针对第一点,我先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更多使杠杆尺平衡的钩码挂法"的探究活动,并将自主探究而得的多种挂法记在记录表上。由此,学生就有了第一手数据资料,可供后续的分析研讨之用。在分析数据资料时,考虑到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我没有采用"撒大网"式的研讨模式,而是采用"扶放结合,有扶有放"的师生共同研讨模式。在研讨过程中,我先展示了省力状态和费力状态的两张记录表,通过简单的研讨认识了这两者的根本性区别,并让学生将手中的记录表分成省力和费力的两类。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认知上的难度,也有利于后续研讨的深入。接着,我组织学生在省力状态的记录表上画出重点到支点、力点到支点的线段,并进行比较。由于记录表上线段的直观性,学生很轻松、准确地推导出杠杆省力的原理。最后,顺着直观教学的思路,我利用“反证法”使学生顺利地理解了杠杆费力的原理。在这个师生共同研讨过程中,学生手中的信息是在自主探究中记录下来的,学生所得出的科学概念是在充分分析手中的信息后自行获得的,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先“扶”着学生进入有效的研讨思路,再“放手”让学生自行获取学习成果。在这个"扶放结合,有扶有放"的研讨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记录、分析能力获得了较好的发展。针对第二点,我注重突出“体验”,即让学生实际体验杠杆工具的效用,从而加深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例如游戏“以弱胜强”中,通过支点位置的移动,一名弱小的女生战胜了强壮的男生;通过铁丝在老虎钳钳口位置的变化,学生感受到老虎钳作为一个省力杠杆工具的强大;通过手拎铁块和用火钳夹铁块的比较,学生马上感受到火钳是一个费力的杠杆工具等。正是这些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头脑中抽象的科学概念化为现实具体、活泼生动的应用实例,巩固了概念的记忆,并反过来加深了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从实际教学中来看,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学得既开心,又有效率。值得说明的是,虽然我在这个环节中注重突出学生的实践体验,但并没有让学生简单地“就事论事”,拘泥于一件工具的认识,而是追求“举一反三”,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实现对科学概念的再认识。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分析老虎钳的省力原理之后,教师提出“铁丝放在钳口的哪个位置最省力?”这个问题,学生正确地利用科学理论指导了生活实践;学生在理解杆秤的工作原理之后,教师设计情境“如果称量要扩大10倍,秤砣不变,怎样设计杆秤?”,学生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增加秤杆长度、在靠近重点处增设一个提纽,而这第2个方案我在课前也没有预想到。正是由于科学概念与实践体验的紧密结合,学生通过这个应用环节的学习,对于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大大深化了。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与近期所听的科学课相比,本课的预设成分比较多,但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因为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的限制,其学习意识、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无异于盲人摸象。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探究教学中,较多的预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探究活动。
㈤ 小学科学《怎样才能省力》教学设计特色简述
怎样才能省力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的教学思想是先组织学生动手体验使用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后联系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事例来认识简单机械;最后寻找生物器官与简单机械结构的联系。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计3种以上省力的方法。
2.能说明一种简单工具是如何省力的。
3.能通过对图片或实物的观察,发现在动物的行为中,哪些属于省力行为,并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说明理由。
4.能在生活环境中找到动物省力的行为。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探讨生活中所见到的省力的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简单机械。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选自河北远程教育
1.能举出2个以上使用简单机械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实例。
2.能在生活环境中找到动物省力的行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对简单机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综合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对简单机械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有关省力工具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由教材的单元页人类使用工具的历史过程导入。
2.提问:单元页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发明的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
结论:我们要学会怎样才能省力。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拔图钉比赛
谈话:同学们,相信大家都拔过图钉,但是怎样拔更省力呢?现在就让我们亲身体验一下吧。
1.提问:
①你能用几种办法拔出钉在木板上的图钉?
②体验使用机械和不使用机械的区别?
2.组织学生小组活动
提示:在此活动中要注意安全。要求学生活动时不能猛然用力撬图钉,防止图钉飞起刺伤眼睛。
活动:小组中确定一种最好的方法参加小组间的比赛。
3.讨论与交流
谈活动中的体会。
◆活动2:简单机械的应用
1.读图回答问题。
教师:大家翻开书P2,看活动2的插图,我们怎样才能轻松省力的完成下面的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提示:可以用连线的方法将用什么工具去完成图上的哪项任务连起来。
2.教师总结。
①撬油桶盖的钢板工作时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杠杆。
②木棍和磨盘相结合的简单机械叫轮轴。
③架在台阶上的木板所形成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④绳子与树干组合的简单机械叫滑轮。
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3.讨论
教师:根据老师刚才讲的知识,请大家找一找P3插图中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4.交流
将自己找到的简单机械与同学交流。
★拓展活动:动物的省力“工具”
1.观察课本插图回答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看书上P3拓展活动插图,说说动物身体上的哪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作用?
2.教师举例总结。
①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镊子和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在取食等活动中更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②虎的齿和爪相当于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在捕食、切断食物等活动中很省力,也可提高工作效率。
㈥ 小学六年级科学书中杠杆原理课中规律有哪些
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
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没有任何一种杠杆既省距离又省力,这几类杠杆有如下特征:
省力杠杆
L1>L2,F1<F2,省力、费距离。
如拔钉子用的羊角锤、铡刀,开瓶器,轧刀,动滑轮,手推车 剪铁皮的剪刀及剪钢筋用的剪刀等。
费力杠杆
L1<L2,F1>F2,费力、省距离。
如钓鱼竿、镊子,筷子,船桨裁缝用的剪刀 理发师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杆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又不多移动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㈦ 农村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改,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相比之下,农村学校的课改工作却不容乐观。
笔者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对我县农村基础教育课改工作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我县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应引起关注。
不容乐观的困难和问题
对新课改工作认识缺省,仅停留在“汇报材料”和会议,管理薄弱。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整个国民素质的基石。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9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农村,改革与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对普及义务教育、整体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教育强县、教育强乡、教育强民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在现实中,一些农村学校的校长并没有把新课改工作置于重要的地位,重视程度不够,会议上“喊得山响”,做起来“掷地无声”,管理力量松散、薄弱、混乱,精力不聚,热情不高,许多学校新课改发展规划欠具体,相关制度支持力度很小。
意识缺位,观念错位,“应对”现象超级严重。不少教师尤其是学校领导对新课改工作了解甚少,错误认为“实施新课改”是“‘上面’的领导吃了饭没事做,天天坐着办公室,想‘歪点子’‘整’我们。”他们总把“想当年”“这么多年我们还不是这样过来的”“难道传统的教学就真的落伍了”“我不信新课改就那么神”挂在嘴上,功利、浮躁、畏难情绪作怪,缺乏探索的勇气。表现为应对考核检查“不扣分”——下周要检查了,要上公开课了,有“重点”地准备几堂“课改课”,“导演”一批学生“熟记”提问的答案,训练几个“模式”,“创设”几组“互动环节”,余下,便在“实施方案”“活动记录”“汇报材料”上下功夫。
对课改工作的投入甚少,巧师难为无钱之改。目前,我县农村小学生源基本上维持在400人,农村初中生源基本上维持在200人左右,最少的仅100人出头。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有限的公用经费只能勉强保障日常运作,生源少,经费来源不足,物价奇高,开支居高不下,况且所谓的“开源节流”又是一句空话,普通学校也的确无“源”可“开”,“流”更“节”不了,即使“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也还是得“花”,办公经费严重短缺,学校用于新课改的经费支出自然要“精打细算”。缺乏有力的经费保障机制,再“巧”的“师”恐怕也“难为无钱之改”,无奈之下,也只好卖弄“笔杆子”和“三寸不烂之舌”,纸上嘴上谈“改”了。
对新课标的学习严重不足,很多教师连新课标都没看过。去年以来,我校来了几名新教师。笔者问他们:“读过你所任教科目新课标吗?”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竟然没有一名新教师回答读过。新教师如此,“老”教师呢?交流中,笔者曾经有意问他们:看过(注意,是“看过”)新课标吗?他们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有位老师还感到不解:新课标是什么?看那东西做什么?笔者郁闷了,反问她:新课标是实践新课改的航标灯,不读新课标,你怎么上课呀?她理直气壮:以前怎么上就怎么上哦,我都当了一二十年老师了,还不会上课么?是啊,“会”上课,并不见得“上得好”,你“上”好了,学生“学”好了么?新课改都实施十年了,我们的教师居然连新课标还没读过,不能不说是悲哀。手持“新教材”,不学新课标,这“新课”究竟如何“上”,怎样算是“上好”了,估计他们心里是“没数”的,充其量只能算是“完成”教学任务。
对职后培训不重视,不少学校校本研修形同虚设。目前,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严重老化,老教师退不下,新教师进不来,新老比例严重失调。部分教师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方法老旧,“教”“学”矛盾十分突出;缺乏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意识,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与实施新课改差距较大,接受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教育能力相对不足,不善于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不善于改变学生“学习行为”,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低素质的课改队伍,使学生未能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适当教育,天真活泼的稚气、竞争向上的意识和求知愿望逐渐熄灭,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推进质量。
使教师尽快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新”的课堂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评价观,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缩短由“旧”到“新”的角色转换期,职后培训是必走之路,但就现阶段状况来看,除非晋级、评优、评先的需要,很少有老师主动以“我要学习”为由参加培训,“与时俱进”仅体现在“述职报告”中;不少学校的“校本研修”停留于文件上,即使有那么几次,也仅仅是集中评几节所谓的“公开课”“探讨课”,布置工作而已;有的学校以为将学生的座位换个摆放的形式,让学生上课的时候对照“导学案”“讨论”一下,就是课改。
对策分析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优化新课改环境。要制定计划,采取得力措施,组织广大农村中小学管理者、教师,认真学习党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变革教育观念,端正对实施新课改的认识,只有认识提高了,理论水平提升了,才有可能优化课程改革环境,全身心投入新课改。
2、以乡镇学校为抓手,分片(类)建立一批农村中小学课改示范校。2012年春季县教育局颁行了《会同县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为我县基础教育强势推进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一汪春水。笔者认为,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小河片”“大河片”或以现有的学校类别为主,选拔建立一所或几所课改示范校,学校内部可以建立“课改示范点(村小、年级、班级)”,认真规划,严格管理,加强指导,发挥课改示范校(点)的示范、辐射、辅导以及对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村小、年级、班级)的指导和管理作用,以点带面,以强带弱。如,林城中学多年坚持不懈,积极而有成效的进行着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近年来有些学校的“区域教研联盟”的做法很值得推广。各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基础不一,同片区、同类别的学校有着他们的共性,基本上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区域教研联盟”有利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发挥县城优质学校或全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优势,组织送教服务活动。从去年我县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县教研室、一、二完小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情况看,充分利用我们“本土的”“自己的”优质教师资源培训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全面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与沟通,让一线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推动全县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课堂结构、课堂情境、教学方法、学生培养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发展,特别是送教教师与受教学校教师“同课异构”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开发、培养属于自己的“教育专家”“教学能手”。每年教育局都要举办教学比武,将其中的优秀教师和各校已有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织起来,组成“名师团”,有计划地到各校巡回讲学,送教。去年暑期我县肖家学校唐清生老师在全县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上的那堂初中数学示范课,吸引了广大校长的眼球,据悉,秋季开学后,一些学校还专程组织教师到肖家学校与唐老师“面对面”。真正实现由“借用外援”到“自产自销”的转变,这样,既为形成课程资源的个性和特色提供了可能,同时,又能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培养出适合各校的真正的“本土”“不走”的“专家型教师”。
4、在制度、资金、教育资源等方面对做好农村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予以倾斜。对乡镇学校统筹本校的新课改工作加强督查,确保各校建立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机制,真正落实“课改专项经费不得少于公用经费的20%”,“将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并进行专项评估”,“从全县中小学中评选课改先进学校,分别给予奖励”等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法,奖励、问责、督查、指导有机结合。既搞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县教育局有目的地选派强有力的人员指导基础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帮助他们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培训教师,切实保障新课改经费按时、足额到位,激励教师参与;鼓励引领、大力发展“跨校合作”“区域联盟”,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校“单兵作战”的现状,有效地盘活广大学校的资源,形成优质资源同享、互利、共赢的“集团优势”。
6、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湘教发〔2011〕31号)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我县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教师培训发展不平衡,教师的自主、自发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教师培训制度有待完善。支持保障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是全面实施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是‘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
省教育厅张放平厅长在去年的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未来五年我省将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十二五”每名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五年内参加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要以农村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创新教师培训体制机制,为建设教育强省提供师资保障。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务必引起广泛重视。
7、充分利用教师博客与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县教研室通过网络博客组建了全县教师“大教研”,据统计,仅2011年,我县网络教研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全县教师博客数达到1070多个,占全县教职工总数的38.75%,有33个单位超过30%,11个单位超过50%,教师博客圈19个,全年教师原创博文10900余篇。若水中学、会同三中、粟裕中学和希望小学、漠滨小学利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粟裕希望小学、会同三中建立博客圈管理员值班制度,及时管理和推介教师优秀博文,若水中学等学校开展教师博文竞赛,这些卓有成效的积极探索,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的热情。
今年县教研室已经采取“每季度评选150篇优秀原创博文(教育教学60%,文学、生活等40%),评选县内优秀教师博客圈和教师博客之星,筹建学科教师博客圈,建立学科大备课组,规模较小的学校联合建立教师博客圈”等系列措施,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更为广大的平台,各学校应充分运用网络的大平台,组织和鼓励更多教师积极参与,以拓展视野,扩大眼界。
8、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他们的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在调查中,笔者也听到了很多声音,常年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希望搞新课改要稳步实施,基础薄弱学校的老师建议切实加强“生源地”就学管理,制度能更“人性化”,评价手段要更科学,学校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对参与课改老师的要有所区别,以鼓励老师去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更多老师则认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既然是实践,就有成功,也会遭遇失败,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成功的一面。“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提法或做法是不妥的。必须从制度上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以保护广大教师投身新课改的积极性。笔者听到的这些声音,希望相关领导也能听到,并在制定措施时予以考虑。希望将来说起新课改,老师的回答不再是痛苦的“想说爱你不容易”,而是甜蜜的“我跳起来能摘到”。
9、巧用教育督导“杠杆”,把农村学校新课改“撬”起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2006年9月1日起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教育督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改革创新教育督导工作,促进区域内中小学的均衡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是教育督导部门面临的新任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核心地带以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深层次领域,我县的教育督导评估已从过去侧重学校硬件、制度、资料等的评估,转向关注办学理念与特色、课程管理、教师素质、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等内涵发展。
教育督导部门还可巧设督导评估思路,采取“政府搭台、专家引评、服务发展”评估模式,对教育督导评估进行新实践,建立一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长期的中小学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督导评价、中小学校长(园长)评价、中小学教师评价,用教育督导的“杠杆”,把农村学校新课改“撬”起来,以促进农村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