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固定汇率不能冲销

固定汇率不能冲销

发布时间:2022-04-17 08:37:54

㈠ 货币冲销的关于货币冲销的政策组合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货币冲销 可以从3个主要方面着手:一是采取多种方式实施综合冲销,避免单一冲销模式的负面效应;二是调节国际收支,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过度扩张;三是通过利率和汇率体制改革,促使货币政策从数量调节型转向价格调节型。
(一)实施多样化的货币冲销政策
当前形势下,为避免过度使用单一冲销方式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可考虑采用多种政策进行综合冲销:首先,继续加大央行票据的发行力度,同时注重新产品、新工具的研究开发,通过对各类票据的组合管理,提高货币政策的操作效率,降低货币对冲成本。第二,进一步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促使金融机构将其置换为央行票据,以降低央票对冲的操作成本。第三,鉴于再贷款浮息制度已经实行,央行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适当上调再贷款(再贴现)的基准利率,逐步增加对再贷款的回收力度,从而实现对冲外汇占款的目的。第四,如果今后一段时期外汇占款继续大幅增加,央行可选择适当时机,分阶段上调法定准备金率,以降低基础货币乘数。第五,配合利率市场化进程,小幅多频地提高存、贷利率,一方面可以刺激居民增加储蓄存款,另一方面适度抑制银行放贷冲动。这样,银行多余的流动性无处投放,只能转而接受央行在较低价格下的定量招标,从而引导央票利率下行。第六,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继续实施适度从紧的信贷政策,控制高风险行业、区域的信贷扩张,从而最终抵消外汇占款的膨胀效应。第七,通过将中央财政在央行的债务证券化回笼部分基础货币,还可将央行现有的长期外汇资产证券化,以对冲外汇占款的增加。根据日、韩等国的经验,以上各种货币冲销方式,如单一使用都可能因操作力度过大而产生明显的负效应,最佳方法是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并在操作过程中寻找最优的政策组合。
(二)加快改革现行结售汇制度
如果汇率改革在短期内不能实现,政府暂且优先考虑改革结售汇体制,建立外汇储备的多级蓄水池,缓解央行外汇占款的对冲压力。
从企业方面看,政府应对出口企业实行更大比例的结汇管理,再逐步过渡到意愿结汇制,以使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保留外汇帐户,并按适度比例结汇,这样既分散了外汇资产的储存风险,又减少了央行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从银行方面看,央行应改变强制结汇的做法,允许商业银行根据业务需求和汇率预期,自主确定外汇售出计划。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外汇指定银行结算周转外汇余额的上下限比例来发挥储水池功能,增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自主性。此外,中央银行还可将部分外汇以再贷款形式贷放给商业银行,相应地降低持汇成本,提高外汇资产的收益率。
(三)实施多元化储备政策,减少经常项目顺差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在海外主要投资于高信用等级的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公司债券和国际金融组织债券,这等于支持了国外经济而非本国经济发展。近两年,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收益率处于低糜状态,也使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降低,汇率风险损失逐年增加。政府应改革现行储备制度和储备政策,通过增加战略物资储备,减少经常项目顺差,促进储备形式的多元化。例如,增加石油进口,放宽投资品准入,鼓励银行增加美元贷款,支持国内企业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并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开发合作等。这样,可以变经常项目巨额顺差为少量逆差,既缓解了迫切的资源需求,又减轻了外汇占款的冲销压力(Jiankun Song,2005)。
(四)加快推行美元做市商制度
政府应加快推行美元做市商制度,以逐步改善汇率价格的形成机制,缓解货币占款的对冲压力。美元做市商制度是将银行间市场从撮合竞价交易转变成由做市商连续报价交易,将集中交易模式变成了分散交易模式,由此在操作形式上改变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实施该项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央行被迫买入美元的局面,使央行做市美元的义务转化成做市银行的市场行为。同时,要加快人民币衍生产品的配套研发,进一步提升美元做市商制度对市场参与者的吸引力。
(五)放松汇率管制,从根本上缓解外汇占款压力
固定汇率体制下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造成我国货币当局外汇占款压力的根本原因。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自动调节外汇储备规模和国际收支状况,从而减弱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根据当前形势,在短期内可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进一步严格限制资本流出,以防止“热钱”投机获利。但从中长期看,要创造条件,抓住有利时机,有步骤地放宽汇率浮动限制,逐步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可将人民币盯住单一美元的汇率机制调整为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机制;同时,扩大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完善健全外汇市场体系,使人民币汇率更加规范、有序地形成。
(六)实行以基准利率为核心的货币调控,避免长期使用冲销政策
央行之所以要对冲外汇占款,其根本意图还是调控货币供给总量,以期达到到稳定币值的目标。然而,随着全球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货币数量控制已经不再是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主流模式。我国政府应通过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尽快打通货币市场利率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像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那样的真正意义上的基准利率,实现货币政策从数量调控型向价格调节型的管理模式转变,从根本上避免长期使用货币冲销带来的各种政策弊端和机制扭曲。

㈡ 固定汇率制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利弊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具有相对稳定性,汇率的波动范围或自发地维持、 或人为地维持,这使进出口品的价格确定、国际贸易成本计算和控制、国际债权债务的清偿都能比较稳定地进行,减少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此外,汇率比较稳定, 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汇投机活动。因此固定汇率制度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⑴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⑵有利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 在固定汇率条件下,要维持汇率不变,必须处理好内外平衡问题: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以便能够使汇率维持不变和控制总需求以便接近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的状态。实行真正的固定汇率制度需要各国付出很大的调整代价。
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不能及时地通过汇率变动使国际收支自动达到平衡,而往往引起该国大量黄金外汇外流,国际储备大大下降。此外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会在国际间传导通货膨胀。因为价格一律是商品交换的普遍规律,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时,该国货币对内贬值而由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不能及时调整汇率,必然因国内物价上涨引起其他国家向该国大量出口,导致出口国出现贸易顺差,这样出口国货币供给量因外汇收入增加而增加。出口国一方面商品供应减少,另一方面货币供给增加,极容易引发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与固定汇率制度密切相关。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法定平价及汇率波动的上下限都是确定的,因此汇率并不能总是正确反映两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通过干预来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必然使货币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脱节,影响到币值对内和对外的同时均衡。
⑴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⑵为维护固定汇率制将破坏内部经济平衡。比如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币汇率将下跌,成为软币,为不使本币贬值,就需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但这种会使国内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失业增加。
⑶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和混乱。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就是一例。

㈢ 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缺点

固定汇率制的优点
1、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具有相对稳定性,汇率的波动范围或自发地维持、或人为地维持,这使进出口品的价格确定、国际贸易成本计算和控制、国际债权债务的清偿都能比较稳定地进行,减少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2、有利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固定汇率制的缺点

1、实行真正的固定汇率制度需要各国付出很大的调整代价。
2、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不能及时地通过汇率变动使国际收支自动达到平衡,而往往引起该国大量黄金外汇外流,国际储备大大下降。
3、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会在国际间传导通货膨胀,因为价格一律是商品交换的普遍规律,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时,该国货币对内贬值而由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不能及时调整汇率,必然因国内物价上涨引起其他国家向该国大量出口,导致出口国出现贸易顺差,这样出口国货币供给量因外汇收入增加而增加。出口国一方面商品供应减少,另一方面货币供给增加,极容易引发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与固定汇率制度密切相关。
4、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法定平价及汇率波动的上下限都是确定的,汇率并不能总是正确反映两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通过干预来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必然使货币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脱节,影响到币值对内和对外的同时均衡。
5、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为维护固定汇率制将破坏内部经济平衡,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和混乱。

㈣ 汇率制度的消失论

新兴市场国家,即资本市场开放或者是开放程度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应该选择哪种汇率制度,应该从近几年发生的危机中吸取哪些教训,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这一讨论集中在中间制度消失论。其理论的观点是汇率制度无非在两极中——货币局制度或者是货币联盟和只有温和的平滑干预的浮动汇率制中做出选择,唯有这两种极端的汇率制度才是可持续的。处于二者之间的汇率制度,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至少对新兴国家是没有信誉的。中间汇率制度都正在消失或者是已经消失。
中间制度消失论认为,在资本高速流动的情况下,政府对汇率的承诺变得越来越脆弱,软钉住的汇率制度是不可持续的。支持中间汇率制度的观点主要有三点。
(1)三难选择。对中间汇率制度的解释最开始是从传统的弗莱明蒙代尔模型出发的。Summers认为,资本自由流动,独立货币政策和固定汇率的“三难选择”问题说明了,一国只能在三个目标中选择两个目标。在资本高速流动成为一个既定前提的情况下,一国只能做出两种选择,独立的货币政策,浮动汇率制;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采纳固定汇率制。所以这决定了政府只能在两极汇率制度中做出选择。但是Frankel指出了,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制度会适合所有国家及一个国家的所有时期,制度的选择应该取决于各国具体的特征,他认为,为什么不在两个目标中各放弃一半,一半汇率稳定性,一半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中间的汇率制度可以存在。更重要的是Frankel认为角点解的假设缺乏理论基础。
(2)银行企业过度累积债务。Eichengreen曾经对角点解的假设给出解释。他认为,在钉住汇率制度下,银行和企业会低估货币下跌或崩溃的风险,因而会过分地持有未冲销的外币债务。当货币贬值时,其本币收入不足以偿还这些债务,因此破产,并对经济带来破坏性的影响。所以他认为在资本高度流动的情况下,只有两种可行的汇率政策,一种是把汇率固定,并锁住它,如阿根廷;另一种更常见的汇率政策就是让其货币浮动,这样银行和企业就会有动机去冲销外汇风险。这种分析是建立在企业和银行非理性的基础上,而且是通过故意地制造不确定性的办法使外汇风险加大。
(3)政策惯性。对中间汇率制度的另一个诠释是:政府执行的政策往往具有惯性,当一国政府在实行钉住汇率并发现问题后,总是出于政治原因等到很长时间才调整汇率,或者是改变汇率制度。政府总是在想,能不能不调整,能不能再坚持一下。待到问题累积而不得不调整时,为时已晚,损失巨大。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转向硬钉住的汇率制度,或者通过公众劝导政府尽早调整汇率。 以上对中间汇率制度的解释缺乏说服力。一些学者开始用可核性检验(Verifiability)来构造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的理论基础。中间汇率制度本质上都是在政府的控制之下,使得汇率在一个或大或小的范围内波动。而角点解假设的货币联盟(如欧盟)的形成是通过极其复杂的政治程序的,货币局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也是通过立法程序定为法律的。同样,放弃他们要经过复杂的政治决策程序,经过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讨价还价才能做到。所以,角点制度与中间汇率制度相比,政府改变汇率的成本要高得多。而且,规则的透明度显然要高于相机选择。Frankel等人认为,简单的角点解制度比复杂的中间汇率制度更容易核实。比如为了检验政府是否信守简单钉住诺言,市场参与者只需核实昨日的汇率与今日的汇率是否相同;为了检查政府是否实行完全浮动的诺言,只需要检查政府每月的外汇储备的变动是否相同,即,看政府是否动用了外汇储备干预了外汇市场。但对于中间汇率制度这种核实是非常困难的。
易纲、汤弦建立了政府主导时的汇率制度选择模型。模型解的结果表明了,决定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参数与最优货币区标准是大致相符的,此时没有哪一种汇率制度对所有国家以及所有时期都适用。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既为规避汇率风险提供了工具,也使大规模的投机攻击成为可能。在市场主导的新环境下,由于中间汇率制度试图提供免费的汇率风险保险而导致的公众道德风险行为,以及中间汇率制度作为行政部门的相机选择而非立法部门所制定的法律,所导致的公众对政府承诺的信任危机,从而内生地招致投机攻击,并引发公众恐慌,进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货币危机。通过汇率制度对公众信心的反作用,证明中间汇率制度是不稳定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作为规则的“角点汇率制度”将是唯一的稳定解。这一假说克服了传统的蒙代尔三角对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分析局限,提出了扩展三角的假说。扩展三角假说表明了中间汇率制度是可以存在的。当效率的要求使得世界各国区域资本的完全流动时,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是向更加灵活或者区域联盟转变,最终的趋势将是角点制度占绝对的优势地位。那时完全浮动将与货币联盟保存,而货币联盟又对外完全浮动。Corden分析了欧洲和亚洲汇率制度选择的教训之后得出结论,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实行中间汇率制度,即灵活钉住的汇率制度,这种制度接近于有管理浮动。
Fisher也指出了,1994年以来每一次与国际资本市场有关的较大的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1997年的泰国、印尼和韩国,1998年的俄国和巴西,2000年的阿根廷和土耳其)一定程度上与固定的或者钉住的汇率制度有关。同时,没有实行钉住汇率制度的国家,南非、1998年的以色列、1998年的墨西哥、1998年的土耳其则避免了实行钉住汇率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遭受的危机。在反危机国家的决策者强烈警告资本账户开放的国家不要实行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和其他软钉住汇率制度,要实行两极汇率制度,或者是角点的汇率制度,即选择硬钉住汇率制度或者是浮动汇率制,居于二者之间的汇率制度是不可持续的。Fisher又指出,对于新兴市场国家,钉住汇率制度无法维持长久,除非非常坚硬;可以有范围广泛的弹性汇率制度;可以预期,大部分国家会对汇率的变化做出反应。对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应排除实行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和在狭窄幅度范围内波动的汇率制度。但对其他资本尚未高度流动的发展中国家,即非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所有的汇率制度都可供选择。当更多的国家实行硬钉住的汇率制度,包括美元化和货币联盟,未来独立的国家货币会越来越少。剩下的独立货币之间的汇率大多数将是浮动的,只有大国,其货币政策和偶尔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将对名义汇率做出反应,并且有时影响名义汇率。
Fisher坚持,在中期,正如近些年来发生情况一样,由于中间汇率制度的减少,汇率制度更趋向于硬钉住的汇率制度。然而,长期来看,汇率制度的选择将取决于欧元和美元化经济的运行情况,从浮动走向硬钉住将是可能的。

㈤ 什么是货币政策中的冲销措施怎么样进行冲销冲销措施有哪些》

货币冲销分为广义冲销和狭义冲销两种:
广义的货币冲销是指实行固定汇率的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既定的汇率目标,通过在公开市场进行对冲操作,或回收再贷款、控制信贷规模以及提高准备金率等综合手段,抵消因维持汇率目标而导致的货币供给总量扩张。

狭义的冲销政策又称对冲操作,专指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发行票据,以回收多投放的基础货币。货币冲销政策的实施方式和操作力度,是影响一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关键变量,值得经济转轨国家的货币当局认真加以研究和把握。

冲销措施:
(1)增发央行票据,加大正向回购的操作力度;
(2)减少央行给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
(3)提高法定准备率或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以缩减基础货币乘数;
(4)严格控制信贷规模;
(5)控制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债券发行等。
上述5种方式直接影响货币供给量,理论上都可以抵消外汇占款对货币供给量产生的膨胀效应。

㈥ “对于有固定汇率的国家,如果只有政府停止做最大的努力以防止更正,

哈佛大学教授Keneth Rogoff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举行了题为“汇率体制与国际资本市场整合:中国的表现及含义”的演讲。演讲由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主持。他指出,现在对Rogoff教授演讲是很好时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汇率制度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不久前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升值2%,并开始由钉住美元转为钉住一篮子主要货币,同时允许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即实行所谓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Rogoff教授讲演将对理解我国汇率制度问题具有借鉴作用。

Rogoff教授首先对最新的汇率方面的研究文献做了综述,从这些文献中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在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融体制尚未发展、与国际资本市场没有很好整合的国家,采用固定汇率会运行良好并具有可持续性。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它们增长率高而通胀率低,“真正”浮动汇率制更为适用。对于新兴市场而言,比较适用中间的浮动汇率制。

从历史上看,十多年前国际上很多国家是固定汇率制,同样有很多使用了浮动汇率制,但所谓中间浮动汇率制度非常之少。在1975年左右,约三分之二的国家是固定汇率制,而现在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使用了中间汇率制度。并且这个趋势会不断持续,到2020年可能会继续上升。Rogoff教授强调,在划分国家汇率制度分类时,不是听政府宣称他们使用了某种汇率政策,而是要看他们的汇率政策实际上是如何运作的。很多宣称浮动汇率的国家实际上是固定汇率制,同样有很多宣称固定汇率制实际是浮动汇率制的,这样的国家很多是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双重汇率。

Rogoff教授接着讨论未来汇率制度会如何变化。对于“2050年世界汇率体系应该如何”?在中国影响较大的罗伯特·蒙代尔教授观点是,未来只有一种世界货币。Rogoff教授的观点则与此不同,他认为在未来50年后,世界货币系统应该由至少三种到四种主要货币组成,比如人民币、美元、欧元,再加上一个主要石油输出国或是商品输出国的“与大宗商品相联系的”货币。当然对于外围货币而言,还会存在很多问题。

另议一个问题是,现今中国应该做什么?Rogoff教授指出,现在中国政府将汇率制度变得更加弹性化这一举措既是必需的、也是合适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中国自身的快速发展以及贸易的扩张,固定汇率制已不再是中国可行的汇率制度,特别是如果中国想要对自己的货币政策保持一定的自主性。采取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会迫使中国跟从美国的货币政策。保持固定汇率制也非常困难。当然中国有能力永远保持固定汇率制,但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既然中国政府明确应该改革汇率制度,但应如何考虑时机选择问题?Rogoff教授认为,早调整比晚调整要好,否则国家会因此遭受损害。也有意见认为,中国不会受损,原因是中国有约7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Rogoff教授以90年代的欧洲经验为例说明外汇储备并不能使国家免受伤害。由于不愿放弃固定汇率制,瑞典损失了100亿美金的储备,整个银行系统也在短短一个月内崩塌,花费了近7年的时间才得以重建。另外,中国7000亿的外汇储备相比于全球每天20000亿美金的交易市场规模而言微乎其微。外汇储备并不是不能起作用、但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麦金农、蒙代尔教授都曾指出,中国不应放弃原先的固定汇率政策。从蒙代尔80、90年代的著作看来,维持固定汇率制的一个中心论据在于,没有一个政府不会通货膨胀。这也几乎是蒙代尔教授唯一重要的论据。但现在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一点:稳定的浮动汇率制会比原来的固定汇率制好。货币政策上的改进,例如独立的央行、设定通胀目标,都使国家在没有汇率工具的条件下仍可以控制通货膨胀。而且现今国际社会的通胀问题已经远远没有过去那么严重。1992年,全球有超过40个国家的通胀率达40%,其中津巴布韦是20000%,刚果人民共和国是10000%。现在,津巴布韦的问题依然严峻,但其他的国家都已控制住了通胀程度。刚果人民共和国现在的通胀率也只有个位数而已。因此Rogoff教授认为中国不会因为放弃固定汇率制而遭受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即使遇到问题,也可以加以控制。这需要中国对自身的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同时加强对通货膨胀的控制和管理。

反对放弃固定汇率制的第二个理由在于金融危机。西方学术界很多文章认为,如果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则会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Rogoff教授认为出现金融危机多半是由于国家是被迫放弃原先的汇率制度。更重要的是,发生金融危机一般是由于货币价值的大幅降低而非升高。以墨西哥为例,1994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原因在于墨西哥政府将比索对美元的汇率降低30%而造成汇率危机。比索实际价值下降了一半多,一夜之间墨西哥全国GDP的30%也由于比索贬值而消失殆尽。损失严重的还有墨西哥的很多银行,他们多为借入美元、贷出本国货币。同样的情况还曾出现在韩国和印尼。但中国目前情况是存在汇率升值压力。当然会有银行和企业在此次汇率变动中受损,但总体而言,中国经济体变得更加富有了。因此不会出现大规模全球性的宏观经济危机、或者说出现危机的可能性极小。

蒙代尔教授等人认为,如果中国人民币升值,则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不可能达到10%、而会和日本一样降为0。1985年日本曾与美国在欧洲订下广场协议,约定日本汇率升值。到了90年代,日本经济一蹶不振。Rogoff教授不赞同此种观点。他认为,日本经济问题不是在汇率政策调整之后就出现的,导致经济萎靡的主要原因并不能确定为日元的升值,最主要原因是日本宏观政策严重失误。

汇率制度弹性化和汇率升值是两码事。现在对于人民币的压力是升值,但可能今后的某一天压力会是使人民币贬值。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仅来自于贸易顺差,也来自于资本的净流入。而资本的控制是不平衡的,通常是流入容易流出难。如果资本控制力平衡,那么现在人民币的压力则可能贬值。

接着Rogoff教授列举了人民币被低估的论据。首先,从货币的购买力看,举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为例,在各国此产品的销售价格各不相同,中国价格最低,仅合1.27美元。再者,从中国的贸易增长来看,中国经济是一个典型的自由化后发展起来的经济体。以中国、日本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NIEs)为例做比较。中国以1979年为基点,日本以1955年为基点,而新兴工业化国家以1966年为基点,作图比较发现,中国与日本、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趋势完全相同,贸易规模逐年上升,并且这个趋势还会继续维持。

但从真实汇率(经过用通货膨胀率调整的汇率)来看,中国情况则并不典型。1979年后中国真实汇率发展趋势与自由化后日本背道而驰。日本保持上升趋势,而中国则不断下降。通常来说,从整个世界来看,一个国家富有的程度与其国内的价格水平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即越富有的国家东西越贵。因此,中国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变得富有后,真实汇率水平是应该上升的。这就是Belassa Samuelson效应: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会经历货币的升值,原因在于较高的生产率发展水平会带动工资的提升。而在中国,Belassa Samuelson效应并没有出现,因为中国有庞大的劳动力后备队伍。中国经济正在全球化、但是生产率高的地区可以不断地从尚未全球化的较为落后地区吸入劳动力,这一过程阻止了劳动力价格上升,从而阻碍了整个价格水平上升。

正是由于人民币被低估,中国2004年贸易顺差官方数据为1000多亿美元,但实际上应该是这个数字可能要在增加25%到50%。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7000亿美元,很有可能在2006年达到日本储备规模。

人民币升值压力来源于何处?庞大的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和贸易赤字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也是其他很多国家对美元汇率升值的最大压力。美联储提高短期利率会推动美元短期内升值,但这只是暂时性效应,美元总体面临的压力是贬值。美国用掉了全球储蓄量的3/4,而世界上很多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却必须为最富有国家的挥霍行为买单,这是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美国的赤字在全球占很大的部分。2004年美国总的经常账户顺差为8880亿美金,当今国际上顺差最大的国家是日本和德国,比中国还要高出很多。而美国2004年的赤字已经达到6660亿美金,几乎吸收了经常账户总额的3/4,这也是美国广借外债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在美国贸易不平衡中,中国只占较小一部分。

Rogoff教授现场展示了一幅曲线图,表现的是各国在国外拥有资本规模占国内GDP比例。可以发现,红色虚线代表的日本是这一比例最高的国家;瑞典和挪威仅随其次。新兴的亚洲国家近期发展很快,他们以及中东国家现在这一比例都在逐渐升高。欧洲国家和美国这一比例都为负数,即所负外债超过拥有的国外资产。且美国这一比例很高,并逐年增长。这也是美元长期贬值趋势的原因。

Rogoff教授肯定中国汇率的弹性化有助于改变世界贸易不均衡的状况,但这一作用很小。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人民币与美元间存在较大的关联。Rogoff教授200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如果把世界贸易分成供给和需求两部分,以需求部分为标准来使世界贸易获得均衡,那么需要整个亚洲地区货币全部升值18%。而即使亚洲货币升值20%,但如果不配合相应的政策调整,国际贸易的不平衡仍然不能得到很好地缓解。

改变国际贸易不均衡的现状最需要美国的调整,美国的个人储蓄率很低,基本上为零;公共储蓄则为负数。另外,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也可以起到作用。例如欧洲可以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增加储蓄、降低赤字;欧佩克国家虽然可以通过油价的上升可到更多的盈余,但从过去的经验而言,他们面临着政策和价格水平的调整;拉丁美洲也不可能长期维持赤字运转的状况。

最后Rogoff教授讨论了“汇率制度与资本市场整合紧密相关”这一问题。他展示了资本市场开放与不同经济体发展关系的图形,其中列举了1980到2000年间发展最快国家和最慢国家,分别列出他们的人均GDP变化以及资本市场是否开放的情况,最快的置于左边,最慢的置于右边。左边的国家包括中国、韩国、泰国、印度等,右边的则包括海地、尼日尔、尼加拉瓜、多哥等。总体来说,发展最快的国家大多资本市场开放,发展慢的国家则反之。Rogoff教授强调,资本市场是否开放,仍然要看国家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说。例如中国,虽然说资本市场不放开,但实际上仍然有与国际资本市场整合的部分,印度也是如此。可以得出结论:发达国家大多资本市场开放;发展中国家也在逐步地将资本市场放开。老一辈的宏观经济学家多是持这一观点:资本控制是不好的政策,但从最近的宏观经济学著作来看,年轻的经济学家们开始对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Rogoff教授认为,如果从长期的国家发展证据出发,传统观点仍然站得住脚。

从资本开放角度看,中国在某种程度包含两个部分,较发达的东部和内地尚未很好发展的地区。较发达的地区,类似于土耳其、韩国等,属于新兴市场。而其他内地地区尚不属于新兴市场,很多方面与中国的东部地区完全不同,但所有地区使用同一种货币。因此,更弹性的汇率制度对于发达地区而言非常适用,但对其他地区并非如此,这是个困难的问题。弹性汇率制度如果运用于贫穷地区,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通货膨胀,但总体而言这个问题在中国不会很严重。

最后Rogoff教授对其演讲的内容做了简短的总结。汇率制度非常重要,并且汇率制度是与资本控制紧密相连的,必须结合在一起考虑。另外,没有一种汇率制度使可以放之天下而皆准的。但有一条基本规律是,国家变得越富有,汇率制度就应该越弹性化,同时资本市场也应该越开放,以增加与国际资本市场整合的程度。
如果认为我回答的好记得给赞哦。
mjunyusoen87563015752016-12-23 10:51:25

㈦ 货币冲销的介绍

货币冲销分为广义冲销和狭义冲销两种,广义的货币冲销是指实行固定汇率的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既定的汇率目标,通过在公开市场进行对冲操作,或回收再贷款、控制信贷规模以及提高准备金率等综合手段,抵消因维持汇率目标而导致的货币供给总量扩张。狭义的冲销政策又称对冲操作,专指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发行票据,以回收多投放的基础货币。货币冲销政策的实施方式和操作力度,是影响一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关键变量,值得经济转轨国家的货币当局认真加以研究和把握。

阅读全文

与固定汇率不能冲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金跟理财产品哪个银行好申请 浏览:358
支付第三方佣金 浏览:212
预算股票 浏览:118
利率期货如何获利 浏览:263
黄金什么时候会大涨 浏览:303
公司大股东是保险公司 浏览:426
银行理财产品利率调低说明什么 浏览:830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金融资产 浏览:772
纽约nymex原油场内杠杆 浏览:828
2016各银行贷款优惠 浏览:956
浙大网新股票吧 浏览:544
浦发银行日理财产品 浏览:197
汇添富理财佳基金代码 浏览:106
期权执行价格是现值吗 浏览:288
南方理财佳基金骗局 浏览:897
山东博客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907
3月31日俄罗斯卢布汇率 浏览:88
证券之星中国重工 浏览:902
股东告知函可以以什么方式 浏览:460
手机能安装股票指标 浏览: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