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卢布原来对美元的汇率

卢布原来对美元的汇率

发布时间:2022-04-18 22:12:15

⑴ 为应对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坛年计划的成

美国中情局针对他国实施和平演变阴谋的十条戒令,以及戈、叶对多数人民的背叛,再有代表金融大资本索罗斯的看不见的手,三者内外勾结令美欧和平演变阴谋得逞,苏联就此亡党亡国,继而人傻钱多吃了西方资本家赠送的“休克疗法”泻药,卢布对美元汇率一落千丈贬值千倍,国家资产和人民血汗被西方劫掠了数万亿计的财富,自始经济崩溃,民族分裂,国力衰败民不聊生,后继者俄罗斯至今都未恢复当年的元气。
摘自《金融殖民》 刘福堆 中信出版社
苏联解体后美国用几亿美元卷走其28万亿财富
在看似光鲜且迷离的金融世界中,长久以来存在着不为大众所知的一些事实,在这些被人们遗忘的历史角落里,隐藏着极其强大的力量,在金融黑幕后的博弈才真正决定我们现实世界中金融的运行。
苏联卢布的骗局
苏联卢布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货币之一,自沙皇俄国到前苏联到现在的俄罗斯,其影响力随着其国际地位的变化几经沉浮。当历史的车轮滚动到1989年的时候,卢布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就是在这一年,苏联对外宣布进行汇率体制改革,从原来的固定汇率制转变为实行双重汇率制。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卢布的使命在俄罗斯联邦得以延续,但是其地位已经摇摇欲坠,大不如前了。再次发生动荡是不可避免的。果然,1993年俄罗斯政府进行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卢布改革,以新版的卢布代替旧版的卢布,1961年开始发行的旧卢布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金融不设防的莫斯科,在毫无准备和监管的情况下开始金融自由化,就是这一举措给苏联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奉为西方经典的市场经济改革开始实施,毫无计划和标准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开始逐渐推广。在看似公平的条件下,苏联原有的国有企业被平分给了每个人,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时每个苏联公民大概分到了10万——15万卢布左右的国有资产,当然是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证券化的形式。10万——15万卢布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一大笔财富,约合4万美元左右。但是,当苏联人民集体狂欢的时候,他们却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拿到的只是账面的证券化的财富,而且更可怕的是,这些证券都是以卢布——苏联卢布计价的,看吧,一场财富的公开掠夺由此开始。
在进行国有企业和汇率改革的同时,苏联开始了无序的金融开放。各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开始蜂拥而入,其营业网点和机构在苏联及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遍地开花。现代经营管理、私人银行服务、国际标准结算、香浓的咖啡、高档的营业场所再加上“迷人”的微笑,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美好。
各个外资银行通过在发达国家市场磨炼出来的一整套的营销手段,高息揽存和收买拉拢苏联企业的卢布储蓄。永远需要排队的苏联国有银行被抛弃了,苏联人民的存款发生了大转移。苏联解体后,变本加厉的金融投资者又通过其他工程从俄罗斯各金融机构大肆借贷卢布,并支付高额的利息。
当俄罗斯人民、企业、金融机构甚至俄罗斯中央银行都短暂地享受了“免费的午餐”和香浓的咖啡,并呼吸了自由市场的新鲜空气后,一场真正的金融掠杀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收网了。当为大肆做空卢布而借贷来的俄罗斯储户和国有银行的卢布到位后,卢布的悲惨命运便开始了。大规模唱衰卢布和前苏联国有企业的“研究报告”开始充斥国际金融界——“前苏联国有企业根本没有自生能力”,“前苏联国有企业债券被严重高估”,“卢布需要重新定价”,“卢布应该采取更加自由的市场化浮动”。
一面是国际金融机构精准的研究报告和国际金融媒体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一面是不断快速下跌的前苏联国有企业证券价格。前苏联人民惊呼“怎么了”,但是已无力回天,只能加入卖出的大军当中,不停地“卖出、卖出、卖出”,而市场则“暴跌、暴跌再暴跌”。就这样,微笑的外资和金融投资者用借来的别人的钱(前苏联人民、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钱)收购了前苏联的国有企业。
在卢布汇率市场崩溃后,原来设下金融骗局的国际资本劫掠者仅仅用少得可怜的美元就结清了原来的巨额卢布债务,并且低价买入了前苏联的国有资产。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赚了,而且是大赚,是疯狂的掠夺。就是这样,美国仅仅动用了几亿美元就把前苏联人民积攒70年的财富——价值28万亿美元的财富赚到了手。

⑵ 一美元等于多少卢布

1美元=74.0279俄罗斯卢布
一:在1792年,美元采用了金银复本位制,按照当年颁布的铸币法案,一美元折合371.25格令(24.057克)纯银或24.75格令(1.6038克)纯金。直到1873年。而一美元价值的24.057克白银,即大约相等于一枚西班牙银圆。
二:因美国政府甚少铸造一美元的硬币,因此在南北战争前,西班牙银圆一直是美国主要流通的货币之一,美国各官、私银行亦多以西班牙银圆作储备,美国人大多用钞票兑换西班牙银圆。
三: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上任后,美国货币采用了“金本位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各国停止了黄金的进出口,金本位体系即告解体。在金本位制度后期,美元含金量为1.50466克。
四:1934年1月31日,一美元含金量被规定为13.714格令(合0.888671克)。黄金官价由每盎司20.67美元提高到35美元。到1934年美元贬值,美国政府将1922年以前版的各种券类钞票逐渐收回。贬值后的美元不能兑现,仅外国中央银行可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五: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并且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为克服国际金融市场混乱的状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再磋商,最终于1971年12月达成“史密森学会协议”。其主要内容有:美元对黄金贬值7.89%,黄金官价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
六:汇兑平价的幅度由1%扩大到2.5%,美元含金量贬为0.818513克,对“特别提款权”比价由原来的1:1贬至1.08571美元等于1“特别提款权”。然而,这些措施也未能阻止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和美元危机的恶化。
七:1973年2月12日,美元再次贬值10%,含金量减为0.73662克,黄金官价每盎司提高到42.22美元。对特别提款权比价贬至1.20635美元等于1 “特别提款权”。欧洲国家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退出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彻底瓦解,美元汇价走向浮动。至此美元不再有法定含金量。

⑶ 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 谁来说下全过程 详细点

俄罗斯金融危机
【内容提要】文中较详细地分析了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的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的起因、政府应对政策、后果。指出根本原因是俄本身经济虚弱;具体诱因则略有不同。第一次大波动主要是外来的,由东亚金融危机引起的;第二、三次则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误,引起对其不信任所致,国际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场也是产生全球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进程与原因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其特点是,金融大波动的间隔越来越短,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两届政府的垮台,甚至波及全球,产生全球效应。这是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三次金融大风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长期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导致生产萎缩,经济虚弱,财政拮据,一直靠出卖资源、举借内外债支撑。但具体诱因,则有所不同。第一次大波动主要是外来的,由东亚金融危机波及之故,第二、三次则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误,引起对政府的不信任所致,国际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场也是产生全球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间。
本来,俄罗斯自1992年初推行“休克疗法”改革后到1996年生产连续下降,到1997年才出现止跌回升,但升幅很少,只0.8%。俄于1996年起对外资开放,人们看好俄金融市场,纷纷投资股市和债市,因股价上升潜力大,回报率高。俄股票面值定得很低,平均只值50美分到4~5美元之间,股票回报率平均高达1倍以上;国债的回报率也在20%以上,而且80%是3~4个月的短期国债,兑现快。1997年是俄经济转轨以来吸入外资最多的一年。俄从1991年起一共吸入外资237.5亿美元,其中1997年即达100多亿美元。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资本投资,来得快,走得也快,这就埋下了隐患。1997年10月间,外资已掌握了60%~70%的股市交易量,30%~40%的国债交易额。
1997年7月泰国首先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俄金融市场的影响还不大,因8~9月间还有大量外资涌入。及至10月韩国大爆发金融危机立即对俄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因在俄金融市场中韩资占有一定比重。韩本国发生金融危机,韩资急忙大量撤走,以救其本国之急,其他外国投资者也纷纷跟进,结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间由于大量抛售股票,股价平均下跌30%,股市殃及债市和汇市,后者也纷纷告急。当时央行拿出35亿美元拯救债市,以维持国债的收益率吸住外资。虽然国债收益率上升至45%,但外资依然撤走了100亿美元。
第二次金融大波动发生在1998年5月~6月间。这次大波动的诱因则主要是国内的“信任危机”引起的。这次至少抽走资金140亿美元。具体原因主要是3条。
一是,长达月余的政府危机引起投资者对俄政局的不安。1997年3月23日总统出于政治考虑,突然解散切尔诺梅尔金政府及解除其总理职务,引致政府、总统与杜马在新总理任命问题上的争斗。经过三次杜马表决才勉强通过基里延科总理的任命。在这一个月政府危机期间,经济领导受到很大影响,政府少收税款30亿美元,使拮据的财政更是雪上加霜。同时,由于新任命总理基里延科年轻,资历浅,缺乏财团、政党的支持和治国经验,人们对新政府信心不足,那时已有部分投资者开始撤离。
二是,俄罗斯严重的财政、债务危机突然暴露在世人面前,引起投资者的心理恐慌。其实,俄自1992年以来一直存在财政赤字,由于政府采取发行国债、举借外债、拖延支付等所谓“软赤字”办法加以弥补,再加上偿付债息不包括在预算支出内,因此公布的财政赤字不高(除1994年赤字占GDP10.7%外,其余年份均在3%~4.6%之间)[2]民众不甚了解其实际严重程度(实际在8%~10%之间). 1998年大笔债务陆续到期,拖欠需要偿还,新政府要承担偿债任务,责任重大,才公布了财政债务危机的严重情况。俄罗斯生产一直下降,财政收入基础越来越小;再加上税种过多,税率过高,引致企业税务过重,因此逃税现象十分普遍,几乎一半单位偷、漏税;拖欠工资额不断增加,1998年上半年又增200亿卢布,总数达700亿卢布。国际能源价格下降,使俄少收入50亿~70亿美元。俄为支撑经济生活运转,不得不大量借新债还旧债,而且要借更多新债。除还内债外,还要弥补财政缺口,于是债务越滚越多,形成债务金字塔。到基里延科接任总理时,俄内债达700亿美元(其中国债达4500亿卢布), 外债达1300亿美元。1998年预算中偿旧债和补赤字加在一起,占国家开支的58%。当时财长承认,今年至少需再借100~150亿美元才能渡过难关。
三是,议会修改政府的私有化政策,是引起这次金融市场波动的导火线。“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已有28%的股票售予外商。可俄国家杜马又专门通过关于该公司股票处置法,规定外资拥有该公司的股票份额不得超过25%。这样一来,引起外资对俄政府的不信任,纷纷抛售股票。这个公司的股票在两周内下跌40%,别的股票也跟着下跌25%~40%。受此影响,国债价格急剧下滑,收益率被迫由50%上升至80%,更加重了政府还债的负担。美元兑卢布的汇率上升到1∶6.2010~6.2030,超过俄央行规定的最高限额6.1850。而且,这次私有化政策变动已影响后续私有化的推行。最明显的例子是俄罗斯石油公司拟出售75%股份而无人问津。当然,这也与世界石油市场价格暴跌、人们不看好石油生产有关。
面对上述不断发生的金融市场动荡,基政府当时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条。
首先,保卢布,办法是提高利率。央行将贴现率由5月19日的30%不断上调至5月27日的150%。短短8天,提高了4倍。6月4日起曾降至60%,但不久又上调至110%。同时抛售美元干预汇率,外汇储备由年初的200亿美元减少到150亿美元。
其次,由举借内债转向举借外债。俄从1993年到1998年5月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但代价很大。据报道,财政从市场每筹1卢布资金就要花费12卢布的代价,而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的利息一般无如此之高,故而俄于1996年11月起大规模发行欧洲债券,并已筹得约45亿美元,1998年拟再发行60亿欧洲债券。1998年7月13日又从IMF为首的西方大国金融机构借到226个亿美元的贷款。
第三,延长整个债务的偿还期,以缓解还债高峰。俄当时的内外债务总额不算高,还未超过GDP的44%。其主要问题是还债集中,短期债务缺乏偿债能力,当时俄债务构成中绝大多数是借期不到一年的短债,近三年间将发生严重的债务危机。由于3~4月间的政府危机,增加了居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感,购买国债大量减少。1998年4月俄发行国债不到200亿卢布,而当月还本付息高达367亿卢布,借新债已抵不上还旧债,财政更加紧张。当时测算,1998年下半年内每月需归还310亿卢布,如新的国债乏人购买,税收又困难,则还债额要超过国家月收入的40%。因此必须改变还债的期限结构,用借长期新债来归还短期旧债,以错开还债高峰。IMF原承诺年内将分3期先提供148亿美元,无疑对俄推迟还债高峰起一定作用。原以为,俄这次金融危机由于IMF和西方大国出手支援可能得以缓解,至少能稳定半年。殊不料,不到一个月,于8月中又爆发了更为严重的第三次金融大波动,而且导致基里延科新政府的垮台。
这次金融大波动的直接诱因是由于基政府贸然推行三项强硬的稳定金融措施,导致投资者对政府的信心丧失,叶利钦再次临阵换马,更加剧了危机的严重程度。
8月1日基政府推出稳定金融的经济纲领,投资者对其能否产生预期效果,信心不足。因社会经济形势已相当严峻,政府的增收节支措施难以立竿见影,反映在债券上外资不愿购买俄有价证券,相反还抛售手中的证券。俄报称为“黑色星期一”的8月10日那天,世界证券市场上,原苏联欠外国商业银行的旧债券的价格跌至面值的36%,俄新发行的欧洲债券只值一半。8月11日,俄国内证券市场的短期国债券收益率激增至100%。俄政府为增强投资者信心,对8月12日到期的国债进行清偿。财政部将7月13日从IMF得到的48亿美元贷款中拨出10亿美元用于清偿,余下38亿美元增加外汇储备。原以为当天付出的53亿卢布中会有一部分再购债券而回笼。殊不知,债民不但未购新债券,还将大部分清偿款用于购进美元,其余则或撤出市场,或留在手中以待时机。第二天(8月13日)国际大炒家索罗斯在报刊上公然敦促俄政府卢布贬值15%~25%。当天,俄国际文传电讯社计算的100种工业股票价格指数大跌,跌到仅及年初的26%, 跌掉74%。若干外资银行预期卢布贬值,纷纷要求俄银行提前还贷。在这期间美国的标准-蒲耳氏计算机统计服务公司和穆迪氏投资服务公司都宣布降低对俄外债以及俄主要银行和大工业集团的信誉评估等级。同时,7月份税收只征收到120亿卢布,而执行预算每月不少于200亿卢布,缺口很大。在这些内外压力下,政府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眼看国债券又将陆续到期,年底前政府需偿还内外债240亿美元,而当时外汇储备仅为170亿美元,不够还债,更难以干预外汇市场。政府在此内外交困形势下,就贸然决定,于8月17日推出了三项强硬的应急措施,即:第一项,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区间,调低卢布汇率的上限到9.5∶1。这实际上是将卢布兑美元的汇率由6.295贬至9.5,贬值50%以上,市场有此预期,以后卢布汇率必然大跌,10天内跌到20~21∶1,将稳定了3年多的卢布汇率一下冲垮了。
第二项延期90天偿还到期的外债,估计有150亿美元。
第三项转换内债偿还期,将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价值达200亿美元的国债转换成3、4、5年期限的中期国债。在转换结束前,国债市场暂停交易。
这三项措施一公布,立即引起舆论大哗,股票大跌而停摆,卢布汇率猛跌,后来,央行干脆宣布任由卢布自由浮动,老百姓挤提卢布以兑进美元,或者抢购消费品。卢布汇率失守,股市更是一泻千里。到8月28日,俄国际文传电讯社综合指数所包括的100种股票的市价已跌至159.2亿美元,比年初的1033.56亿美元,下跌85%,后来干脆停业,变成一文不值。
[编辑本段]后果
俄罗斯这次金融大风波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仅使本国已是困难重重的经济雪上加霜,还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场。
首先,国内居民存款损失一半。进口商品价格上涨2~3倍,国产品也连带成倍上涨。9月份,消费物价上升40%,超过1992年2月的上升36%,成为转型以来的最高。居民实际工资收入下降13.8%,近1/3的居民处于贫困线以下。整个经济下降5%,工业--5.2%,农业--10%,外贸--16.1%.
其次,大批商业银行,尤其是大银行损失惨重。西方报刊已惊呼“俄罗斯金融寡头们的没落”。它们前期为牟取利差,曾大量借取利率较低的外债,估计共约300亿美元,兑为卢布后,购进高回报率的国债券。现在卢布贬值,国债券又要由高利、短期转换为低利、长期,里外损失巨大。仅金融七巨头之一的SBS-农业银行当时就握有相当于10亿美元的国家短期债券,顷刻之间不值几文。据估计,商业银行中有一半濒临破产。俄罗斯的SBS-农业银行和国际商业银行已被暂时置于中央银行管理之下,其余几家大银行不得不将自己的商业账户转移到俄罗斯储蓄银行。由于普里马科夫出任总理,组成中左政府,金融7巨头与政治关系基本被割断,势力大为削弱。
第三,俄罗斯金融危机波及欧美、拉美,形成全球效应。本来,俄国经济经过连续6年下降,在世界经济中已微不足道,它的GDP仅占全球的不到2%。俄金融市场规模也很小。到1997年股市最兴旺的8月的日成交额也不过1亿美元。这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也无足轻重。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配角可撼动全球经济,引发欧美发达国家的惊慌呢?这里有三个原因。
一是,由于从1997年7月到1998年8月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几乎都相继出了问题,使国际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纷纷撤资避险,形成连锁反应,俄罗斯当然也在其中。8月俄罗斯金融市场崩溃后,9月上旬短短两周内,巴西也出现外资撤走140亿美元、外汇存底从700亿美元减到500亿美元的金融危机。下次将轮到谁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关注热点。
二是,美国对冲基金染指俄罗斯金融市场,并在俄8月17日那次汇市大跌、股市崩盘、国债停市中遭到了巨大损失。这是造成全球效应的一个最主要原因。现已获悉,外国投资者在俄那次金融大风波中约损失330亿美元,其中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即对冲基金)亏损25亿美元,索罗斯量子对冲基金亏损20亿美元,美国银行家信托公司亏损4.88亿美元,现已面临被德意志银行合并的可能。现行的对冲基金借巨资进行金融投机,一旦失利,提供贷款的银行即闻讯逼债,甚至惊动政府出面救急(如美政府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救助),由原来的“暗箱”操作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引起多方面惊恐,形成连锁反应。
三是,德国是俄罗斯的最大债权国,俄罗斯出现由金融危机引起的信用危机很快波及德国乃至欧洲。俄迄今已欠德国750亿马克(约合444亿美元),其中主要是政府担保的银行贷款。俄罗斯金融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影响德国债权人的安危,因此引起震动。其冲击波也传到了欧洲金融市场,如法兰克福股市上的DAX比价曾一度下跌3%;巴黎股市的CAC40指数下跌1.76%;阿姆斯特丹股市下跌2%;苏黎世股市下跌1.6%,等等。
俄罗斯金融危机把俄罗斯经济推向深渊,1998年经济下降已成定局,估计1999年经济还将下降。这是坏事,但这也可能促使俄转变经济改革和发展道路,抛弃货币主义一套作法,成为俄绝处逢生的转机。从普里马科夫3个多月来的作为看,只要以后政局稳定,是有可能出现转机的。
内容如下:1998年8月,俄罗斯媒体中"Default"这个外来词成为当年出现频率最高的单词。金融危机对俄罗斯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不但卢布对美元比价暴跌,居民储蓄大幅缩水,也实际上摧毁了整个俄罗斯脆弱的金融体系。

俄罗斯前中央银行行长谢尔盖·杜比宁回忆说,1997年10月,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此后连续10个月,俄罗斯为生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当时国家大量发行国家债券,向市场投放大量外汇,结果俄罗斯的黄金外汇存底急剧减少。

这样,俄罗斯政府就面临两难选择:或者继续维持"货币走廊"的汇率浮动政策,或者支持债券市场。俄罗斯政府最后选择了前者,但金融局势并没有好转,卢布开始大幅度贬值。当时俄罗斯有一家很著名的银行,叫做SBS农业银行,危机爆发后俄罗斯居民开始大量收购外汇,一天之内俄罗斯居民仅在SBS银行就抛出了5千万美元的卢布。银行前总裁亚历山大·斯摩棱斯基说,当时甚至出现了一笔购买5美元的业务:一位俄罗斯老太太在领到退休金后,马上跑到银行,把微薄的退休金换成了美元。

杜比宁认为,如果不是当年居民大面积的挤兑风潮,俄罗斯的金融危机不会如此深重。他说,当时很多人有种幻觉,似乎卢布贬值和金融危机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但是当卢布急剧贬值的时候,没有人会购买新的国家债券,这样为了弥补财政危机,俄罗斯政府只能从中央银行以贷款方式拿到钱。再往下就是恶性通货膨胀,通膨率达到五位数,发行货币的票面价值以"万"为单位,很类似今日的津巴布韦。

据中央银行数字,1998年俄罗斯资本净流出量为110亿美元,资本流出的结果是俄罗斯无力维持6卢布兑换1美元的汇率水平,于是迫不得已宣布卢布贬值。当年在俄罗斯财政部负责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阿列克谢·库德林说,俄罗斯当时没有采取预防性的货币贬值政策,因为俄政府把希望寄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身上,希望能够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外汇支持,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曾出售援助过波兰。但这一次俄罗斯显然失算了。

还在俄罗斯政府宣布破产前,在98年8月初,联邦政府召集俄罗斯银行和金融界人士开会,当时的总理基里延科、政府高官丘拜斯、杜比宁、亚历克萨申科等人列席。政府官员们见不一致,有时甚至截然相反,令银行和金融界巨头们也无所适从。杜比宁后来回忆说,中央银行在7月份时曾建议将所有国家债券兑换成美元,而只有不超过10%的赵券持有人对此表示同意。

当联邦政府和国家银行开始同信贷机构开始谈判后,闻风而动的金融界陷入恐慌,一时间政府和银行算不清楚谁到底欠谁的钱,欠钱的数额是多少。俄罗斯政府最担心的事情出现了:政府无力偿还如此数量的国家债券。联邦政府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债务重组,但是债务重组的对象只有两家银行,俄罗斯中央银行和俄罗斯储蓄银行,因为这二者手持的国家债券数量综合超过总数量的50%。其他信贷机构和个人手中的国家债券将由联邦政府分期偿还。但是这一决定遭到了众多信贷机构的一致反对,他们要求所有的债权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最初代表俄罗斯政府和债券持有者进行谈判的是第一副总理尤里·马斯柳科夫,后来是主管税务的部长鲍里斯·费奥多罗夫。等到时任财政部副部长卡西亚诺夫开始主持谈判后,谈判才取得了进展。卡西亚诺夫曾成功地将伦敦俱乐部债务重组,他担任俄罗斯政府谈判代表后,将债权人分为两组,一组以德意志银行为代表,另一组以J.P.摩根公司为代表。

谈判进程异常艰苦,债权人之间的意见也不统一。俄罗斯政府最后逐一说服了债权人接受俄罗斯的债务重组方案。债权人最终还是承担了一部分损失,凡是持有年收入17%卢布债券的公司遭受的外汇折算损失不超过10%,同样在八月初购买俄罗斯国家债券(年收益率为30-70%的债券)的债权人将获得的外汇折算收益率为3-4%。最后的结果是,平均算下来,原来进入债券市场,希望获得50%回报率的投资人只回收了7-8%的卢布盈余,个别投资人进入市场时计算的年投资回报率高达160%,但结果只回收了卢布结算的票面价值的本金。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众多银行收到国家债券的高额回报诱惑,于是纷纷向西方银行贷款,用外汇贷款大笔购进国家债券。所以很多银行在8月17日联邦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债券后,这些银行不但资金短缺,同样也无力偿还西方银行的贷款。

根据当时的政策规定,俄罗斯大型银行必须购买俄罗斯国家债券,购买额不得少于5000亿旧卢布,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三周,俄罗斯储蓄银行动用巨资购进国家债券,这笔资金相当于银行吸收的所有储蓄存款总额。

杜比宁说,如果俄罗斯银行资金流动体系被摧毁,那么此前脆弱的金融体系本身也随之被摧毁。当储户们在银行门口排起长队,纷纷要求提款时,只有阿尔法银行一家动用股东们的资金,满足储户们的提款要求,而其他银行纷纷宣布倒闭,实际上没有完成对储户的商业承诺。

在98年金融危机中,受害最深的还不是俄罗斯国家债券的持有者,而是以卢布为收支货币的普通民众。金融危机导致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动荡,俄罗斯的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所以要把民众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来考量,是此后历届俄罗斯政府领导人得到的一个重要历史教训。

⑷ 1964年前苏联1卢布(pyBJIb)合多少人民币

0.2人民币。pybjib是俄罗斯卢布。pybjib指的是Рубль,表示俄罗斯卢布。俄罗斯纸币有7种面值:5卢布、10卢布、50卢布、100卢布、500卢布、1000卢布、5000卢布;硬币有7种面值:1戈比、5戈比、10戈比、50戈比、1卢布、2卢布、5卢布。
拓展资料
一、俄罗斯银行是俄罗斯联邦的中央银行。俄罗斯银行成立于1990年7月,其前身是苏联中央银行的俄罗斯共和国银行。依据俄罗斯宪法,俄罗斯银行职责为保证货币稳定和发行货币。
二、俄罗斯银行具体职责主要包括:制定货币政策;发行货币,管理货币流通;作为信贷机构的最后贷款人,管理再贷款系统;制定俄罗斯结算规则;制定银行业管理规则;经理国库等。
三、2006年,俄罗斯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具体目标是消费价格上涨不超过8.5%,核心通货膨胀率在7%-8%之间。公开市场操作、存款操作、再贷款、存款准备金是俄罗斯银行的贷款政策工具。
四、俄罗斯银行负责实施外汇管理,监督和监测授权银行的外汇交易和外汇头寸。自1996年6月1日起,开放经常项目,但对商品进出口收付汇仍实施一定的管制。
五、俄罗斯卢布是俄罗斯的本位货币单位。辅币是戈比。1卢布=100戈比。纸币面额有1.3.5.10.25.50.100.200.500.1000.5000.10000和50000卢布,另有1卢布及1.2.3.5.10.20.50戈比铸币。
卢布最早为沙皇俄国的货币单位。1800年开始确立与黄金的比价,六,1897年卢布纸币的含金量为0.774234克。1922~1924年,苏联进行货币改革。1961年1月,再次实行货币改革,卢布的含金量定为0.987412克,对美元的汇价确定为1美元兑0.09卢布。此后近30年这一汇率没有大的变化。1989年10月28日,苏联宣布实行双重汇率。

⑸ 卢布对美金的汇率是多少

当前汇率
100俄罗斯卢布=1.7657美元

⑹ 苏联存在时,苏联钱币一卢布能换多少美金

苏联时期,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情况影响,卢布汇率经常变动,很不稳定。

1950年进行战后第二次货币改革,以汇率为中心,使东欧各国货币与卢布建立比价联系,并规定卢布含金量为0.222168克, 同时对美元汇率定为1美元等于4卢布。

从1957年4月1日起,为吸引非贸易外汇,规定对西方自由外汇的非贸易往来,在正式汇率基础上附加150%的贴补,即对美元非贸易汇率为1美元等于10卢布。

1961年1月1日苏联进行战后第三次货币改革,发行新卢布,含金量为0.987412克,1新卢布兑换10旧卢布。卢布对内升值10倍,对外升值4.44倍,即对美元汇率相应改为1美元等于0.90卢布。

1989年10月28日,苏联宣布实行双重汇率。1990年11月1日卢布官方汇率近30年来第一次大幅度贬值,由1美元兑0.6卢布贬到1美元兑1.80卢布。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卢布成为俄罗斯的本位货币单位。1993年7月,俄罗斯政府宣布,1961~1992年发行的卢布纸币停止流通,同时发行新版卢布。1994年11月25日,卢布的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3235卢布。

(6)卢布原来对美元的汇率扩展阅读:

在前苏联时,卢布的币值曾高达2美元,但苏联解体后,通货膨胀非常迅速,卢布的币值急剧下降,最低时达1400卢布兑换一美元。1994年俄罗斯开始发行新卢布,普京当选总统后,执行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目前新卢布已达到将近26卢布兑换一美元。

因为通货膨胀,92年的卢布增加了5000和10000的面额,也只有这两张新设计的纸币摆脱了苏联的纸币风格,采用克里姆林宫内的钟楼和俄罗斯三色旗代替了列宁头像和苏联国徽。随着这两张的大面额纸币的发行,此后的俄罗斯纸币就再也没有了“苏联元素”了。

为了让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卢布跻身为国际货币之一,2006年俄罗斯决定为卢布票选出一个专属标志。同年7月1日,卢布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

⑺ 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索洛斯怎样获利的啊谢谢啦

1997年7月,乔治.索罗斯利用其量子基金,大量卖空泰铢,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其后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试图狙击港元,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加上当局大幅调高息率,使对冲基金的计划没有成功,但高息却使香港恒生指数急跌四成,他们意识到同时卖空港元和港股期货,前者使息率急升,拖跨港股,就“必定”可以获利。1998年8月索罗斯联手多家巨型国际金融机构冲击香港汇市、股市和期市,以惨败告终。然而,香港政府却在1998年8月入市干预,令对冲基金同时在外汇市场和港股期货市场损手。 其利用手中的大量资金,大肆向亚洲国家借入本币,然后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本国货币,使得本国货币贬值,然后还贷时就只需要更少的外币,利用次机会大肆获利! 主要3个方面,股市、期市和汇市。 先在期市做多、汇市买进泰铢,再在股市大量吃进造成跟风,等股市升到外资机构都看空的时候再在期市反向做空同时大量抛售股票和泰铢造成恐慌性抛售。 其实那次金融危机主要是泰国奉行的金融和货币政策造成的索罗斯只是一个导火索和助推器,泰国当时的外汇储备只有300个亿却一心想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先向泰国政府借泰铢,比如借了1000泰铢,假设此时1美元=10泰铢,然后再用量子基金做空泰铢,使泰铢不值钱,假设此时1美元等于100泰铢,那么原来要还100美元的,现在只要还10美元了,赚了90美元。
1. 索罗斯从美国政府借进泰铢(这种投机行为往往是借钱进行的),然后大量抛售手中得泰铢,于是很多在泰国的外资企业受到影响也跟着抛售(泰国经济是外向型的,外资很多),卖泰铢的人多了,根据供求原理,泰铢急剧贬值,然后,索罗斯趁泰铢贬值在大量买入泰铢,还美国政府钱,从中大赚一笔。当然,美国也赚钱了。 除了索罗斯个人的才能之外,美国政府的纵容也与金融危机有很大关系,在有就是泰国政府本身外汇储备不足,外商企业很多。 在金融危机时,亚洲国家外汇纷纷贬值,使我国出口面对很大的压力,但是如果一旦人民币宣布贬值,就会市靠出口维持经济发展的其它东南亚国家雪上加霜,处于人道主义想法,人民币承诺不贬值。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讲,即使人民币贬值我们所获得的收益也没有多大,于是中国就做个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
2. 通过股市、期市、汇市交易赚钱 用自己的钱买股票,付5%的现金,另外95%的资金从银行抵押借的;同时用债券做抵押,以借更多钱,用一千美元,至少可以买进价值五万美元的长期债券……”。它们以自有资本做抵押,从银行借款购买证券,再以证券抵押继续借款,迅速扩大了债务比率。 不仅如此,还将借款广泛投机于具有“高杠杆”特点的各种衍生工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杠杆比率。据《经济学家》的报道,量子基金确实早在1997年3月就 大量买入看跌期权,以掉期方式借入大量泰铢,卖出泰铢期货和远期, 因交易对手要抛出泰铢现货为衍生合同保值,轻而易举地借他人之手制造泰铢贬值压力。 尤其是在香港,首先在货币市场上,拆借大量港币;在股票市场上,借入成分股;在股票期指市场累计期指空头;然后在外汇市场上利用即期交易抛空港币,同时卖出港币远期合约;迫使港府提高利率捍卫联系汇率;在股票市场上,将借入成分股抛出,打压期指……。
综合看来,基于金融市场之间的密切联系,“立体布局”使投机家的风险暴露相互加强的同时更令杠杆投机威力和收益大增。 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声东击西是索罗斯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 在股市和期市制造经济危机,货币贬值,赚取利润 抛售泰珠使其贬值,同时购买泰珠的看跌期权,泰珠跌的越多他赚的越多

⑻ 十年前俄罗斯卢布对人民币汇率

2004年人民币与卢布汇率为1人民币=3.4卢布。这个汇率一直稳定到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此后汇率突破1人民币=4.5卢布。此后卢布震荡走低,直到2014年卢布崩盘,汇率突破1人民币=10卢布。

阅读全文

与卢布原来对美元的汇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山东博客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907
3月31日俄罗斯卢布汇率 浏览:88
证券之星中国重工 浏览:902
股东告知函可以以什么方式 浏览:460
手机能安装股票指标 浏览:441
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是 浏览:175
花都最大的金融诈骗公司 浏览:39
基金为什么十大持仓 浏览:627
一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图 浏览:328
招商银行公户可以买理财吗 浏览:323
港币30是人民币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178
4月8日卢布兑换人民币汇率 浏览:405
中国银行理财骗客户 浏览:612
美金汇率兑换印尼 浏览:733
体彩怎么算佣金 浏览:504
外汇占款货币投放 浏览:744
红塔银行理财产品不保本 浏览:358
高杆低杆中杠杆杆落袋 浏览:139
我国外汇储备总体 浏览:796
股票咋开户 浏览: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