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孙宏斌被贾跃亭害惨了吗
自接手乐视之后,孙宏斌就隔三差五上了头条。摆在他面前的,是贾跃亭挖下的大坑,尚未消化的万达酒店,以及造血不足的融创中国……
日前,据杂志报道,因乐视网IPO财务造假,参与其IPO的多名发审委委员被采取强制措施。消息人士称,最终名单超过10人。
融创自身的经营现金流不足以支撑动辄上千亿的资金,那么需要跟金融机构融资,一旦,金融机构这个口子被封闭,若是更甚,需要提前还款,这就是多米诺骨牌了。
自身难顾的融创
其实在今年7月,金融工作会议刚结束,第一枪就打响了融创,金融机构开始集中排查融创的资金风险。
当前国家在推进金融去杠杆,一向以激进著称的孙宏斌却在玩命加杠杆。融创中国自去年以来,对外发起的收购案将近20个,总金额超过1300亿元。
相应的,融创负债率飙升。融创2016年年报显示,融创净负债率由2015年底的75.9%上升到了121.5%。
孙宏斌一向又是以作风激进著称,一直以来,他似乎并不在乎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反而觉得负债率高的企业才有实力。融创自身的现金流支撑不了这动辄千亿的资金,金融机构的口子又在收缩,孙宏斌嘴上说不在意高负债,心里能不掂量掂量?
要知道孙宏斌当年的顺驰折戟正是被速度击垮,因超常规扩张带来资金链断裂。孙宏斌之前讲老贾不懂得断臂求生,那他现在会不会断臂呢?
吃泡面的人去操心了别吃的是不是正宗的牛肉。
⑵ 又到季末,MPA考核压力怎样了
、关于MPA几核要点
()广义信贷
广义信贷MPA重要概念与贷款相言意指更范围信贷并严格意义统计指标目前存款类金融机构广义信贷界定范围包括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及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等资金运用类别基本比较全面囊括银行体系信用投放渠道
央行货币信贷调控主要关注贷款贷款占据货币信用创造绝部随着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类型趋于元化仅盯住贷款越越难效实现宏观审慎政策目标例债券投资、股权及其投资两项合计目前已占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约1/4些业务重要性已忽视其存风险应效识别与防范必要关注点延伸至广义信贷更全面效反映银行体系信用投放货币派情况防范系统性风险
(二)资本约束
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并强化资本约束核稳健经营理念MPA重要目标风险与信用影随形金融机构作高杠杆经营信用机构极易产度扩张冲更容易招致风险资本约束核要通建立效资本约束机制促使金融机构加强资本管理实现资产扩张与资本水平间效平衡保证足够风险损失吸收能力强调资本约束意味着本钱做意于预先防范系统性风险积累必要
MPA主要通资本约束金融机构资产扩张行重点指标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该项指标结合实际基础体现巴塞尔Ⅲ资本框架逆周期资本缓冲、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等宏观审慎要素其逆周期资本缓冲与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增合理需要等素密切相关简言家金融机构广义信贷增速超趋势水平(与目标GDP、CPI增幅相关)越需要持越逆周期资本宏观经济热度越高需要持越逆周期资本;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则取决于金融机构自身系统重要性程度金融机构实际资本水平低于宏观审慎资本要求往往意味着广义信贷增快资本水平足覆盖其风险要需要适控制广义信贷增要需要补充更资本金
(三)自律管理
差别准备金态调整机制升级MPA其重要转变由事前引导转事监测事评估经段间磨合适应金融机构MPA指标体系评估要求已经能够较握其绝数指标能进行自我评估面坚持资本约束核更要发挥金融机构自我约束作用自身建立起严格资本约束机制另面由事前引导转事监测事评估金融机构指标握监测面增强及性控性些潜审慎情况更加依靠金融机构自我发现并及改进要充发挥金融机构自主性主做事前准备、事监测并及结合新数据进行预评估与业务安排加强自律管理
(四)弹性柔性
MPA较强弹性柔性金融机构言评估结ABC三档每档内部都定空间金融机构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力争游或者维持庸各项指标组合能种要求整齐划太现某阶段某项指标略微足跌入C档情况特别满足资本约束前提金融机构广义信贷内部各细项资产类别间进行摆布调整拥更自主性灵度
评估完民银行与金融机构充沟通评估结鼓励评估良机构继续保持稳健督促评估佳机构加强审慎经营合理握业务节奏原则民银行希望金融机构进入C档于些特殊素予充考虑并给予金融机构定间进行调整改进
(五)七面
MPA单指标拓展七面十项指标兼顾量价、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更加全面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具体看:资本杠杆主要通资本约束金融机构广义信贷扩张二资产负债主要考察广义信贷增速否超某些特定阈值纳入金融机构负债结构稳健性要求三流性鼓励金融机构加强流性管理使用稳定资金源发展业务提高准备金管理水平四定价行评估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行否符合市场竞争秩序等要求特别非理性利率定价行作甄别五资产质量主要关注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否异降六跨境融资风险适应资金跨境流频繁跨境借贷增趋势未雨绸缪加强风险监测防范七信贷政策执行情况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断优化信贷结构
二、关于市场MPA关注较几问题
()MPA否贷款规模管理?
观点认MPA实际仍贷款规模管理利于现阶段稳增政策力实施
根据前文所述MPA要求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应符合经济增合理需要及其自身资本水平并非贷款规模管理换言金融机构想放少贷款、做规模主权其自身必须前提坚持资本约束核确保资本水平足支撑其展宏图金融机构资本水平足支撑其期望达业务规模却抓紧补充资本入手反管顾继续扩张贪足蛇吞象符合审慎经营要求早晚要吃亏际金融危机些知名金融机构教训仍历历目金融机构尤其银行本身具高杠杆特征更应严格遵守资本约束要求风险道关口持续支持实体经济所需要
(二)MPA挤压流性?
观点认MPA流性造挤压影响非银金融机构流性管理放季节性点冲击
目前MPA实施范围主要存款类金融机构其视整体存款类金融机构间同业往轧差抵消掉基于考虑广义信贷并没包括存款类金融机构拆放款项买入返售债券资产
于证券、保险、基金等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言其属于银行体系外本身货币信贷扩张受体近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其些机构高杠杆经营现象突已经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忽视重要领域必要引导些机构加强杠杆管理风险防范高杠杆调整合理水平MPA实施存款类金融机构向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资金更加注重风险管理资本合理配些杠杆高、度依赖同业负债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仍固守高杠杆理念受些流性压力制约且合理
受统计频率本等素影响目前MPA主要按月监测、按季评估使用主要月末、季末数据难免产定点效应随着金融机构MPA评估规则更加熟悉预计种影响逐步减弱外我考虑借鉴内外平均统计考核经验研究类MPA运用行性
(三)MPA加速表外扩张?
观点认MPA关注广义信贷能加速金融机构表外资产扩张
MPA关注贷款转关注广义信贷能够效缓解金融机构表内通腾挪资产等手段规避调控要求情况使金融机构表内资产扩张更加平稳序部金融机构规避MPA要求确存原先表内业务转移至表外处理能性近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快速发展已容忽视风险领域MPA设计表外业务已所考虑比杠杆率、资本充足率、委托贷款等指标都定程度涉及表外业务及其风险衡量随着监管体制、统计信息收集等条件完善未MPA表外业务规范进步加强我继续深入研究探索表外业务风险防范与宏观审慎评估相结合路径进步规范并引导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序发展
总体言我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构建仍处于研究探索断完善程且与外相比我宏观政策工具箱更加庞内涵更加丰富实际承担任务更应该说MPA兼具货币政策工具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属性民银行实施程汇集各智慧断总结完善使更发挥作用
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
建议自己下去查查资料
⑶ 谁清楚,李嘉诚蛇吞象,当初6亿是如何60亿和黄。我很想知道
和记黄埔,是香港第二大英资洋行,资产价值六十多亿港元。而长实只是一间资产不到7亿的中小型公司。李嘉诚不但控得和黄,还做到兵不血刃,他由此而被誉为“超人”。和黄一役,李超人究竟有何超人高招?
李嘉诚退出九龙仓角逐,将目标瞄准另一家英资洋行——和记黄埔。
和黄集团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和记洋行;二是黄埔船坞。和黄是当时香港第二大洋行,又是香港十大财阀所控的最大上市公司。
和记洋行成立于1860年,主要从事印度棉花、英产棉毛织品、中国茶叶等进出口贸易和本港零售业。初时规模名气不大,远不可与怡和、置地、邓普、太古等洋行相比。到二战前,和记有下属公司20间,初具规模。
黄埔船坞有限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43年,林蒙船长在铜锣湾怡和码头造木船。船坞几经迁址,不断充资合并易手,成为一间公众公司。到20世纪初,黄埔船坞与太古船坞、海军船坞并称为香港三大船坞,形成维修、建造万吨级轮船的能力。除此,黄埔船坞还经营码头仓储业。
二战之后,几经改组的和记洋行落入祈德尊家族之手。该家族与怡和凯瑟克家族、太古施怀雅家族、会德丰马登家族,并列为本港英资四大家族。20世纪60年代后期,祈德尊雄心勃发,一心想成为怡和第二。他趁1969~1973年股市大牛冲天,展开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把黄埔船坞、均益仓、屈臣氏等大公司和许多未上市小公司归于旗下,风头之劲,一时无两。
祈德尊掐准了本港人多地少,地产必旺的产业大趋势,关闭九龙半岛东侧的码头船坞,将修船业务与太古船坞合并,迁往青衣岛,并将其他仓场码头统统转移到葵涌去发展。腾出的地皮,用来发展黄埔新村、大同新村、均益大厦等。祈德尊满天开花大兴土木,地产成为集团的支柱产业。
传媒说祈德尊是个“食欲过盛、消化不良”的商界“大鳖”。他一味地吞并企业,鼎盛期所控公司高达360间,其中有84间在海外。祈德尊虽长有“钢牙锐齿”,“肠胃功能”却太差,“腹泻不止”——不少公司状况不良,效益负增长,给他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幸得股市太旺,祈德尊大量从事股票投机生意,以其暂获弥补财政黑洞。
1973年中股市大灾,接着是世界性石油危机,接着又是香港地产大滑坡。投资过速、战线过长、包袱过沉的和记集团掉入财政泥淖,接连两个财政年度亏损近2亿元。1975年8月,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解救,条件是和记出让33.65%的股权。汇丰成为和记集团的最大股东,黄埔公司也由此而脱离和记集团。
汇丰控得和记洋行,标志着祈德尊时代的结束,和记成了一间非家族性集团公司。汇丰物色韦理主政。1977年9月,和记再次与黄埔合并,改组为“和记黄埔(集团)有限公司”。韦理有“公司医生”之称,但他一贯是做智囊高参辅政,而从未在一间巨型企业主政。又因为祈德尊主政时,集团亏空太大,公司医生韦理上任,未见其妙手回春——和黄的起色不如人们预想的好。
乘虚而入,是战场常见并有效的战术。李嘉诚在觊觎上九龙仓的同时,也垂青和记黄埔。 他放弃九仓,必然要把矛头对准和黄。 舆论皆说,和黄一役,足见李嘉诚是聪明绝顶的人。
其一,李嘉诚成全包玉刚收购九龙仓的心愿,实则是让出一块肉骨头让包氏去啃,自己留下一块瘦肉。因为九龙仓属于家族性公司的怡和系,凯瑟克家族及其代理人必会以牙还牙,殊死一搏反收购。包氏收购九龙仓,代价沉重,实际上与怡和大班打了个平手。怡和在港树大根深,收购九龙仓,必有一番血战恶战。
反之,沦为公众公司的和记黄埔,至少不会出现来自家族势力的顽抗反击。身为本港第二大洋行的和黄集团,各公司“归顺”的历史不长,控股结构一时还未理顺,各股东间利益意见不合,他们正祈盼出现“明主”,力挽颓势,使和黄彻底摆脱危机。
只要能照顾并为股东带来利益,股东不会反感华人大班入主和黄洋行。这便是李嘉诚最初的出发点。
其二,李嘉诚权衡实力,长江实业的资产才6.93亿港元,而和黄集团市值高达62亿港元,蛇吞大象,难以下咽。和黄拥有大批地皮物业,还有收益稳定的连锁零售业,是一家极有潜质的集团公司。本港的华商洋商,垂涎这块大肥肉者大有人在,只因为和黄在本港首席财主汇丰的控制下,均暂且按兵不动。
李嘉诚很清楚,汇丰控制和黄不会太久。根据公司法、银行法,银行不能从事非金融性业务。债权银行,可接管丧失偿债能力的工商企业,一旦该企业经营走上正常,必将其出售给原产权所有人或其他企业,而不是长期控有该企业。
在李嘉诚吸纳九仓股之时,他获悉汇丰大班沈弼暗放风声:待和记黄埔财政好转之后,汇丰银行会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对象,将所控的和黄股份的大部分转让出去。
这对李嘉诚来说,不啻是个福音。长实财力不足,若借助汇丰之力,收购算成功了一半。
其三,李嘉诚梦寐以求成为汇丰转让和黄股份的合适人选。为达到目的,李嘉诚停止收购九仓股的行动,以获汇丰的好感。
李嘉诚卖了汇丰一份人情,那么,信誉卓著的汇丰必会回报—还其人情。这份人情,是否是和黄股票,李嘉诚尚无把握。
为了使成功的希望更大,李嘉诚拉上包玉刚,以出让1000万股九仓股为条件,换取包氏促成汇丰转让9000万股和黄股的回报。李嘉诚一石三鸟,既获利五千九百多万港元,又把自己不便收购的九龙仓让给包氏去收购,还获得包氏的感恩相报。
在与汇丰的关系上,李嘉诚深知不如包玉刚深厚。包氏的船王称号,一半靠自己努力,一半靠汇丰的支持。包氏与汇丰的交往史长达二十余年,他身任汇丰银行董事(1980年还任汇丰银行副主席),与汇丰的两任大班桑达士、沈弼私交甚密。
李嘉诚频频与沈弼接触,他吃透汇丰的意图:不是售股套利;而是指望放手后的和黄经营良好。另一方面,包氏出马敲边鼓,自然马到成功。
1979年9月25日夜,在华人行21楼长江总部会议室,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举行长实上市以来最振奋人心的记者招待会,一贯持稳的李嘉诚以激动的语气宣布:
“在不影响长江实业原有业务基础上,本公司已经有了更大的突破—长江实业以每股7.1元的价格,购买汇丰银行手中持占22.4%的9000万普通股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股权。”
在场的大部分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有记者发问:“为什么长江实业只购入汇丰银行所持有的普通股,而不再购入其优先股?”
李嘉诚答道:“以资产的角度看,和黄的确是一间极具发展潜力的公司,其地产部分和本公司的业务完全一致。我们认为和黄的远景非常好,由于优先股只享有利息,而公司盈亏与其无关,又没有投票权,因此我们没有考虑。”
李嘉诚被和记黄埔董事局吸收为执行董事,主席兼总经理的仍是韦理。
记者招待会后的一天,和黄股票一时成为大热门。小市带动大市,当日恒指飚升25.69点,成交额4亿多元,可见股民对李嘉诚的信任。李嘉诚继续在市场吸纳,到1980年11月,长江实业及李嘉诚个人共拥的和黄股权增加到39.6%,控股权已十分牢固。其间,未遇到和黄大班韦理组织的反收购。
1981年1月1日,李嘉诚被选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为香港第一位入主英资洋行的华人大班(注:包玉刚入主的怡和系九龙仓不属独立洋行),和黄集团也正式成为长江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李嘉诚以小搏大,以弱制强。长江实业实际资产仅6.93亿港元,却成功地控制了市价62亿港元的巨型集团和记黄埔。按照常理,既不可能,更难以令人置信,难怪和黄前大班韦理,会以一种无可奈何、又颇不服气的语气对记者说:
“李嘉诚此举等于用美金2400万做订金,而购得价值十多亿美元的资产。”
⑷ 企业怎样才能做到蛇吞象
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是企业成长,而并购是企业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并购使企业迅速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市场份额,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企业并购中,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的弱肉强食现象司空见惯,大企业与大企业强强联合也屡见不鲜,比较罕见的是中小企业兼并大企业的“蛇吞象”现象。“蛇吞象”现象的出现,应归因于杠杆并购的金融创新。所谓杠杆并购,就是并购企业以借贷负债的方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股份,再用被并购企业的资金与资产收益来偿还债务的一种并购方式。在美国第四次并购浪潮中,被杠杆并购方式并购的企业总价值达2350亿美元,涉及企业超过2800家,一大批中小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杠杆并购使得“蛇吞象”在理论上成为可能,但要真正变为现实,至少需要三个方面条件的支持。 一是作为“大象”的大企业在某个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给了其他企业以可乘之机。这些问题一般是:产品信任危机、严重经营不善、管理层分崩离析、股价严重低于企业价值以及政府产业战略规划调整等。从企业价值层面来看,产品信任危机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影响巨大,但其有形资产价值依然存在;企业经营不善降低了企业价值,但企业到底价值几何则需要根据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管理层问题使得企业发展失去内在动力,一般却较少损害企业的有形资产价值;股价问题其实涉及的是上市公司价值低估问题,一家不希望被他人控制的企业有很多方式来维护其价值,但习惯于实体经济运作而对虚拟经济缺乏经验会让一些大企业大意失荆州;在产业政策调整中,那些符合调整方向的企业将获得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机会、价值预期提高,而不符合的企业则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 二是“蛇吞象”行为必须符合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说,成功的并购应该以经营计划为基础,而不是以财务战略为基础,因为决定企业价值的根本因素是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中小企业实力相对有限,并购更多地是为了拓宽产品和市场范围,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蛇吞象”要求并购双方都必须有竞争力很强的某个领域,并且这两个领域有着较强的互补性,从而使并购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比如,基于降低生产成本的后向一体化并购,需要被并购企业原材料储备丰富并且运输成本低廉;基于市场开拓的前向一体化并购,需要分销商与零售商网络布局完善、销售渠道畅通;基于产品开发的横向并购,需要被并购企业能够提供足够的智力资源和优质客户;基于产品系列化的横向并购,需要被并购企业的产品具有足够的竞争力;而混合并购,应当有利于企业实现产品与业务的快速转型和便于企业从发展空间狭小的旧行业进入高速增长的新行业;等等。 三是杠杆比例适当。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并购后企业的资产与负债比例是杠杆并购的支点,杠杆并购成不成功,关键就在于支点选取恰当与否。就资金问题而言,杠杆并购是一种高负债的并购,它解决了“蛇吞象”并购中资金不足的关键问题,但所蕴涵的风险也因资金而起。通常,用于并购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高利息的风险债券,债券项目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实现很高的资本回报率才能偿还债务,使企业真正受益,否则企业就会陷入债务困境。此外,被并购的“大象企业”往往还有大量债务需要偿还。因此,在并购前,需要借助专业机构全面深入地评价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设计合适的杠杆比例,以消除隐患。同时,并购企业需要对未来赢利能力和市场风险状况有总体性的认识,不能沉湎于“蛇吞象”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也就是说,实行杠杆并购在操作上要稳妥一些,通过事前的充分考虑和周密设计,避免和减少事后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⑸ 人心不足,蛇吞象 外汇交易如何克服贪婪心理
外汇交易心理误区无非就是:
1.盲目跟风,举棋不定
2.欲望无止境
3.把金融市场当赌场
4. 不敢输
5.不必要的恐慌
6.漠不关心
7.敢输不敢赢
这里不能详细的解释,给你一些口诀算是提醒建议吧,有需要可以加名详聊
1. 以顺势为对,以逆势为错
2. 以轻仓为对,以重仓为错
3. 以知足为对,以贪婪为错
4. 以止损保赢为对,以放任自流为错
5. 以客观操作为对,以主观分析为错
6. 以等待忍耐为对,以浮躁冲动为错
7. 以盈利加码为对,以被套加仓为错
8. 以心平气和为对,以患得患失为错
⑹ 米尔肯的百科名片
创造性人物--美国垃圾债券大王米尔肯
很多中国同胞对米尔肯并不熟悉,他辉煌的时候,我们还一片懵懂,等咱睡眼惺忪的明白点事儿的时候,人家已经不玩了。因为,1990年4月20日,米尔肯被美国司法部判决终生禁入证券业,那一年,他44岁。
判了八年的唐万新,也没说禁止入市啊!要不要采访,能不能播出,让我们这些好孩子习惯性地犹豫了一下,然而只上网匆匆google一下,我们就认定,值!不能说别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但你能说,创造了金融新天地的“垃圾债券大王”,《华尔街时报》认定的“最伟大的金融思想家”,《生活》杂志评选的“改变了80年代的五位人士之一”,号称自J.P摩根以来美国金融界最有应影响力的风云人物,是没有意义的吗?待到万里迢迢地赶到洛杉矶参加一年一度的米尔肯基金全球论坛,看到与会的三十几位诺贝尔得主,看到时代华纳、迪斯尼的CEO们,我彻底服了。按我的美国朋友的话说,why not?那些大公司的老板们为什么不来,没有米尔肯的昨天就没有他们的今天。“为什么?”“因为他太聪明了!”乍一听似乎是个所答非所问的回答,可却是另一种的一语种的。
不要以为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MCI、美国有线新闻网这些今日须仰视才见的巨无霸多么根红苗正,二十年前也和咱们如今占中国企业数量99。6%的中小企业一样,为没钱而四处求爷爷告奶奶,而大企业则吃香喝辣,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如众星捧月一般。可是,华尔街出现了米尔肯。
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一些大型文化反思作品和潮流的影响下,正值青春期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比着出“思想”,你说“开卷有益”不对,我就说曹操可是大好人,可那种批判与质疑的思维模式还没固化成精神特质就随着青春远去了。说到底,还是对想批判的东西认识不深。不像米尔肯,从小就给当会计师的父亲做义工,然后发现,父亲说的不一定对呀!“永远不要忘记,生意场上信誉第一,而信誉的创建是从财务报表开始的。”这也正是传统的华尔街投资规则——过去比未来更重要。
这一切,被年仅25岁的米尔肯彻底颠覆了,从经营那些从高等级债券滑落为垃圾债券的“坠落的天使”入手,到主动找垃圾——一些低等级甚至无等级的但是有前景的小公司,他们通常意味着投资利息高、风险大、对投资人本金保护较弱的债券,一个为华尔街所抛弃的群体。在米尔肯眼中,他们才是真正值得拥有的“所有权债券”,在利率风险很大的时期反倒能保持稳定,因为其回报是与公司的发展前景相连,而不是同利率挂钩的。在市场行情下跌或剧烈动荡时往往意味着较小的风险。
于是,他创建了高回报债券的包销市场,为那些新兴公司甚至高风险公司筹措资金,甚至进行“蛇吞象”的杠杆收购,米尔肯成为小公司的天使,却被那些缺乏活力的大公司恨的咬牙切齿。由于听从米尔肯的意见购买的债券总是能获得高收益,投资公司对他的判断高度信任,如果需要,他甚至可以筹措出购买GE的资金量。“我们真正的业务是给企业找到正确的融资途经”。采访中,米尔肯这样解释自己曾经的工作。“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取金钱和进入资本市场的权利,是看他的能力。而不是看他的父母是谁或是曾在那所名校就读。”
如果米尔肯同意为某项目出手,你就瞧好吧!标购公司会接到一封发自他供职的德雷克斯公司的信函,声称“有高度信心”为收购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而债权人根本不管收购方如何看上去不过是只小癞哈蟆,借款额与收购方的估值无关,而与标购公司有关,有米尔肯在,成功后还怕你还不起?所以这封信一旦发出,几乎没有一家上市公司能够幸免。
“微软和甲骨文都曾经很小,现在已经是世界上两家最大的公司之一”。“从1970年到2000年30年间,美国的小企业创造了6200万个就业机会,但是大企业中有400万人失业。”“就一个国家而言,中国99%的企业都是低投资等级的企业。”米尔肯认为,国家可以不借钱给他们,但个人如果愿意,为什么不呢?个人的投资决定对社会并不构成风险。“如果我们现在不对年轻并有前途的中小企业投资,那国家就不会有未来。”事实是,米尔肯在八十年代所做的一切,为美国新兴工业的兴起,尤其是对光纤产业与移动通讯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面对中国的现状,他说:“我再一次重申,我估计中国的第一批企业债券投资者会是想对中国企业投资的国外投资者。”在随后的洛杉矶论坛上,我注意到38个主题中,有一个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债券市场的机会”。
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作的一切,使他所在的德雷克斯公司短短4年间,从十亿美金收入的公司成为华尔街最赚钱的公司,他本人在1986年的佣金所得高达5.5亿美元。然而,在改变美国证券发展史的时候,米尔肯的命运也带来几乎毁灭性的转变。
恶意收购带来的压力最终将米尔肯送上法庭,1990年米尔肯承认六项罪名,包括掩盖股票头寸,帮助委托人逃税,隐藏会计记录等,在当时,如同他所创建的金融工具一样,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据说,宣判时,米尔肯的fans们在法庭外悬挂条幅“米尔肯,我们相信你。”
最终,他被判处十年监禁,赔偿和罚款11亿美元。
1993年,米尔肯被提前释放的时候已是被判了死刑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在他之前,他的家族已有六人死于癌症,医生认为他只能活12-18个月。我们现在知道,13年了,他依然活得很好。
这就是我要说的,智慧是生产力。聪明人干什么不行?!积极而有节制的生活,丰厚的财力,关键是过人的头脑。他把商业规则引入到了癌症研究中,什么闲散产生创造力,什么从基础研究抓起,什么研究成果有门户之别不能共享,统统靠边站!米尔肯等不起!他自己建立前列腺癌基金会,用超常的效率为能出应用成果的研究提供快钱,确定时间,成果共享,于是缺乏研究资金的科学家们纷纷效力于他的门下。昔日的投资大王重写了医学研究的投资规则。在自己的病逐渐好转的同时,米尔肯的另一个身份:大慈善家,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
除此之外,不让进入证券市场有什么关系,他号称发现了一个利人利己的巨大市场,他说,教育产业是比垃圾债券大得多的市场。美国的垃圾债券市场每年约2000亿美元,教育市场则高达8000多亿美元。他要办成世界上第一家进入世界最大企业行列的教育企业,在你从零开始的人生每一步,都能让他赚到钱。在1996年创建的知识寰宇公司的成长历程中,你可以看到昔日“垃圾债券大王”的背影。
不论身处何种环境,对传统地颠覆常常会带来曲径通幽的豁然开朗。望着眼前身材颀长,有些秃顶的米尔肯,我想到的一句最生动的话就是:聪明的脑袋不长毛!
⑺ 股市中的蛇吞象是啥意思
就类似小鱼吃大鱼,比如一家市值10来个亿的公司吸收合并一家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资产的公司~
⑻ 蛇吞象现象
价值规律促进企业的竞争,决定了企业的优胜劣汰.所以,产生了企业兼并和重组,也就有了“蛇吞象”.
⑼ 为什么要有“蛇吞象”的勇气
林天杰是马化控股集团负责人,被马来西亚商界喻为“企业高手”。
提起林天杰,他虽然精明能干,人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林氏家族能有今天的辉煌,还得从他父亲创业的那段历史说起。林天杰的父亲叫林木荣,1927年出生于福建省,1947年从家乡来到马来西亚柔佛孟加兰谋生,开始时做小买卖,后因难以为继,1957年不得不到锡矿山去打工——当秘书。1962年的一天,“天降幸运”于其身,他中了万字票博彩,得到一笔较可观的资金。从此,他开始自己投资采锡矿,林家事业总算有了个开头。
随着年纪的增大,林木荣从1987年开始,将家里的生意交由从美国深造归来的儿子林天杰管理,自己退居二线。
林天杰接管父业后,以“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姿态,迅猛拓展业务。有人劝说林天杰对事业的发展不要过猛,否则会有较大的风险。但受过西方教育的林天杰却另有看法,他认为随着现代企业经营新时代的到来,那种为了避免经营风险、依靠传统优势经营的观念是难以为继了,每个经营者都必须敢于正视风险,敢于投身风险经营,只有在风险经营中才有可能求得生存和发展。风险与机遇并存,风险度与回报率是成正比的。
1989年,他以“蛇吞象”的勇气,动用5.92亿马元收购华人政党马化公会控制的马化控股集团,使自己公司的业务从经营公共投资,如收费公路及小型地产发展等跨进博彩业、大型房地产发展、银行业、园丘和船运业的经营。收购马化集团,经过上述的一系列扩展,林天杰出售该集团原有的一些园丘,以利于集中发展收益高的博彩业、房地产业及金融业。这些重大的举措,无疑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但林天杰事先作了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行动结果是成功的。现在,该集团控制下的7家上市公司,总值为57.49亿美元。
1993年,林天杰再次进行风险较大的重组金融业务,把马化控股集团旗下的全部金融业务,如万能金融、康泰保险及马法银行等,归入新成立的公司马化资本。这一行动计划虽然获得马来西亚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批准,但却被证券监督委员会否决转为上市公司,从而无法达到其经营目标,导致了一定的损失。
林天杰继承父业后,使其家族事业迅速扩展。现在,林天杰家族的马化控股有限公司控制着庞大的企业群,在甘文丁机构有限公司、大马种植有限公司、南洛园丘有限公司、万能企业有限公司、大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万利管理有限公司等都有一定的控股。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感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