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企负债总额94万亿负债率达65.6% 如何去杠杆
高杠杆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破解国有企业高杠杆困境,成为当下的重中之重。
如何降低企业杠杆,李克强总理曾指出,“有的要通过直接融资、市场化法治化的债转股来推进”。
目前情况下,债转股和兼并重组等方式是去杠杆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在资产负债率不断高企的情况下,一些央企开始尝试设立专业投资平台,通过平台出资,协助解决企业债务危机来降低企业的负债率。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诚通”)为服务央企 “三去一降一补”,发起设立了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下称“结构调整基金”)。中国诚通集团总裁办公室主任竺小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结构调整基金是服务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投资平台,承担着推动国企国资改革、优化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使命,重点投资于央企、国企的行业整合、专业重组、优化升级、国际化经营等重大结构调整项目。
结构调整基金运行一年来,在支持中央企业及国有骨干企业摆脱困境、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比如,中钢集团下属子公司中钢股份于2010年发行的企业债,因受中钢集团整体债务危机影响,出现兑付危机(目前本息合计人民币23.18亿元)。为此,中国诚通遵照国务院国资委要求,积极与中钢集团沟通,充分发挥市场化运作机制,出资协助中钢集团解决债务危机。同时,结构调整基金高度重视风险防控,采取多种措施防控信用风险,争取中钢国际股票质押担保以及大股东回购等保障措施,确保基金资金安全,保障股东股权不受损害。
中国诚通接收的中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冶纸业”),债务重组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6月27日,中冶纸业金融债权人委员会本部板块成员与中冶纸业签署银团协议,并于6月28日向中冶纸业发放银团贷款,中冶纸业最后一批逾期金融债务得以妥善解决。
应该说,中国诚通发起设立的结构调整基金,为去杠杆提供了一个可观测的样本。
但是,去杠杆意味着痛苦的出清,对于诸多的国有企业而言,该怎么做才能够避免经济下行压力下的高杠杆?
钟春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首先,国有企业要提升风险意识,杠杆高意味着风险较高;其次,国企要减少盲目扩张。虽然国有企业获取资源比其他企业相对容易,但是扩张要张弛有度,不能过度。第三,国企要尽量减少所谓的多元化经营。因为国企多元化发展后摊子会铺得很大,业绩难免会下降,大多数企业多元化发展之后业绩下滑。
文宗瑜则给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加强企业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是加快转型,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营业收入。第三,也是更重要的,要从体制上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公资本,进行产权多元化。非公资本拿了钱进来,成为股东,这样各个股东都会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督,这有利于企业的机制转换与创新发展。”
Ⅱ 国企去杠杆任务重困难多如何破解
为推进央企降杠杆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一系列举措,包括要建立严格的分行业负债率警戒线管控制度;建立多渠道降低企业债务的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督促已签订的框架协议抓紧落实;强化问责等。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国企降杠杆也需积极稳妥地推进。连平建议,首先要确定合理的降杠杆目标。应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央企特点,结合不同行业的特
点,把企业负债率目标定在合理水平上,即便是适当高一点的水平也是可以接受的。其次,要制定规划。目前,国企负债规模很大,降杠杆如果压得过猛,企业将难
以承受。因此,有关方面应把握好节奏,下足“绣花”功夫,敢于啃硬骨头,分步骤实施,严防风险,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
国企的资金还是很雄厚的。
Ⅲ 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去杠杆化有哪些措施
世界经济和金融的三个要素:
一,真实的物质和文化财富;(资产和商品)
二,美元等信用纸币;(货币和信贷)
三,金融衍生品。(杠杆)
这次金融危机,起因是第三个要素——杠杆:
整个以房地产(资产)为核心的信贷体系中,金融机构使用了超过风险承受能力的杠杆;
起因虽然是第三个要素,但是根源却在第二个要素:美元和信贷的泛滥。
可是,第三要素(杠杆)是建立在信贷基础之上的,信贷则是建立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上——而所有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最初的抵押品——当前资本经济中的最大资产,房地产。
美国信贷市场聚集的巨大泡沫终于在2007年底破灭,已引发了战后全球性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展望未来,如果说目前的信贷泡沫起始于80年代,那么在泡沫积累了近30年后的去杠杆化进程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其调整的深度亦将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因此确认次贷危机中信贷泡沫的起始时间及美国经济增长率中的泡沫成分对判断去杠杆化进程及未来经济走向意义重大。
全球经济正面临非常困难的一年,其中美国面临的挑战之一,则是需要进一步去杠杆化。
去杠杆化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是产品和银行的去杠杆化,后两个阶段中由于是投资者和消费者将去杠杆化,就非常值得重视了。因为以前投资者喜欢借低息货币来投高息货币,包括股市等风险资产,这些都是杠杆化,但是随着全球避险情况的出现,投资者必须把放大的倍数减下来。
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在贝尔斯登倒闭后,美联储先后采取了降息、短期贷款拍卖、向金融系统注资、允许投资银行直接向其借款等多种措施,以增加市场流动性,缓解信贷危机引发的流动性紧缩。这些措施起到一定的作用,金融市场的部分领域确实有所改善。
在私人部门去杠杆化对经济造成的广泛冲击之际,美联储近期推出多项杠杆手段以增加私人部门信贷,包括透过创新工具TALF及直接购买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刺激信贷市场和房市,采取购买国债等方式实现数量型放松的货币政策:尽管美联储释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银行业拆借市场已有所企稳,但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严重受损,银行借贷意愿不足,信贷标准趋紧,信贷市场在零售层面上仍处于紧缩状态,货币乘数缺乏显著改善。因此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是信贷市场复苏的关键。而美国财政部于总规模1万亿美元的“公私联合投资项目”引入私有资本建立对问题资产估价的市场机制,减小金融机构进一步冲减资产压力,将有助于解冻信贷市场,重塑市场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基于美国信贷泡沫起始于90年代末而非80年代初的判断,我们认为其去杠杆化进程所需时间可能不如市场所预计的那样长,美国亦不会重演大萧条以及陷入日本式流动性陷阱的局面。但是去杠杆化对美国私人消费影响十分可观:一方面去杠杆化促使资产价格暴跌,美国家庭部门财富严重缩水,2008年居民净资产萎缩近五分之一,直接导致了储蓄率的显著反弹。另一方面,房产价值缩水对私人消费的影响较股价更为显著,而本次房市调整深度较以往更加剧烈,对私人消费的负面影响亦更大。
但考虑到美联储数量型放松政策力度超过市场预期,对通缩风险将起到抑制作用,亦将压低长期利率及房贷利率,而美国银行间市场及房贷利率不断下滑,奥巴马新政府的刺激经济的四大措施除金融救助计划缺乏细节外均已按计划推出。总体来讲,我们基本维持此前美国经济今年前低后高(季度环比)、明年低增长的判断。我们现在预测2009年前两季度经济分别下降5%和2%,四季度才恢复增长,全年萎缩2.6%,是美国经济战后萎缩最为严重的一年,同时保持对2010年1%-1.5%的判断。
尽管次贷危机及去杠杆化引发了美国经济的深度结构性调整,世界经济亦面临大萧条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但基于以下三个原因,我们认为其去杠杆化进程所需时间可能不如市场所预计的那样长:我们判断本次信贷泡沫起始于90年代末,而市场上流行的观点认为信贷泡沫始自80年代初;随着资产价格的暴跌,衍生产品、房产及股票价格中的泡沫成分已大大降低,各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已经相当剧烈,居民净资产占GDP比重已接近长期均衡值,且已低于2002年低位。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去杠杆化进程可能已经过半,时间上仍取决于房市调整的进度;尽管实体经济部门仍处于去杠杆化过程中,但美联储及财政部正通过杠杆化的手段推进私人部门的再杠杆化,其政策力度超过战后任何时候.
西方国家消费者去杠杆化的结果,就是减少进口、增加出口,这就会使中国面临严峻的出口压力,所以必须找到一个新的增长模式。
Ⅳ 民营企业频现债务违约中国如何实现“良好的去杠杆”
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Ray Dalio)在《关于去杠杆化的深入理解》(An In-Depth Look at Deleveraging)一文中,将去杠杆过程分成了“糟糕的通货紧缩去杠杆”“良好的去杠杆”“糟糕的通货膨胀去杠杆”三个类别。而所谓良好的去杠杆是指货币增加供给,以缓解因债务减少及紧缩形成的通缩压力,形成正增长,负债/收入比率下降,名义GDP增长率超过名义利率。
达利欧发现,有些国家去杠杆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社会剧变,甚至引发战争,有些则能通过有序的调整,经济恢复到生产与消费的平衡状态。而好的去杠杆能平衡好债务减记、紧缩政策、财富转移和债务货币化的关系。
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直言,如果不改变营商环境,不做其他要素市场的改革,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只是一个口号。
去杠杆进入新阶段,最佳的图景是中国能够通过“和谐去杠杆”,不仅将经济恢复到平衡状态,还能推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实现“美好生活”。“结构性去杠杆”的提出让整个去杠杆的路径更为清晰,然而相应的配套改革却是缺位的,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民间资本将有可能在未来有进一步收缩的风险,经济活力也会黯然失色。
内容来源:凤凰网
Ⅳ 货币政策如何去杠杆
1)控制基础货币,目前来看央行以稳定资金为主;2)准备金率调节货币乘数,加准可能性不大,但非银和银行同业存款暂不缴准,后续需关注;3)收窄利差,抬高负债成本。措施包括上调逆回购、SLF、MLF等流动性工具利率,拉长投放久期等,这是央行自16年3季度至今一直在做的操作,从负债端倒逼市场去杠杆。4)风险准备金制度与规范杠杆率,16年一行三会也出台了相应政策。5)MPA直接控制规模扩张,使得表内和表外资产负债扩张可控。
Ⅵ 如何积极稳妥去杠杆
如何积极稳妥去杠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去杆杠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认真面对并妥善解决的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杠杆率快速提高,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在全球范围内最高,是美英的两倍多
总体来看,对于目前我国的杠杆率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并明确三个特点。
一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快速提高。以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公布的信贷与GDP的比例作为杠杆率的衡量指标,2016年三季度末,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为255.6%,其中,政府部门杠杆率为46.1%,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6.2%,家庭部门杠杆率为43.2%。2008年至2016年三季度末这段时间,四个杠杆率指标增幅都在70%以上,家庭部门的杠杆率增幅甚至超过140%。
二是从国际范围看,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整体不算高,但企业部门杠杆率在全球范围内最高。2016年三季度末,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低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高于新兴市场国家;政府部门杠杆率在全球范围内处于最低水平,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50%;家庭部门杠杆率在全球范围内也处于较低水平,仅高于新兴市场国家平均水平;受基数较高并且增长速度较快等因素影响,企业部门杠杆率在全球范围内最高,比BIS统计报告的国家和地区企业部门杠杆率平均水平高出75%,是美国、英国的两倍多。根据中国社科院所做的测算,国有企业债务在企业部门债务中的占比约为65%,国有企业负债率明显高于民营企业。
三是加杠杆的资金来源中,虽然仍然是以银行为主,但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规模和占比正在快速提高。根据BIS的统计,2016年三季度末,我国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加杠杆的过程中,约有四分之一的资金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而在2007年之前,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比例尚不足十分之一。近几年银行金融同业业务发展的情况也可佐证这一点。2008年-2016年,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债权均值约为7万亿元,是2001-2007年的7倍多。由于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债权规模快速增加,导致其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从2001-2007年的2.7%升至2008-2016年的4.7%。同业资产增速快于银行业总资产增速,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从银行融入资金再给企业贷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也为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出于规避监管等目的,借道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两高一剩、房地产行业贷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杠杆率的过快上升增加了经济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风险蔓延进而引发危机
我国的杠杆率快速增长并且企业部门杠杆率较高的促成因素较多。从宏观经济方面看,主要包括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因素。国际上,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为了应对危机,各国普遍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流动性较为充裕,我国的投资坏境较好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流入,为加杆杠提供了充裕的资金。而国内也针对金融危机采取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货币政策也相对宽松,不仅降准降息而且货币超发问题相对突出。2008-2016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增长率比GDP增长率高7.5个百分点,而2001-2007年只有5.8个百分点,增长了1.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GDP年均增长率从2001-2007年的10.8%降至2008-2016年的8.4%,下降了2.4个百分点。货币超发的同时经济增速却在下降,推动了杠杆率提升。
从金融方面看,我国融资方式中以债务融资为主,也会导致杠杆率提升。长期以来,国内高储蓄率为投资导向的经济模式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也推动了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业的银行业规模壮大,让其有足够的规模和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信贷资金。2016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232万亿元,是信托、保险、证券、期货、基金、融资租赁业总资产之和的5倍多,是当年GDP总量的3倍多。这些都为债务融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供给。而从资金需求看,我国企业税负较重且税收征缴中债务利息具有税盾效应,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增大了其主动负债的动机,以及企业破产清算成本较高等,均导致企业部门也有较强的债务融资偏好。据中国金融论坛课题组的研究,国内预算软约束问题突出的国有企业,其杠杆率较同类企业明显更高。
杠杆率增长速度较快,企业部门杠杆率高,都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就国外的情况看,几乎历次经济金融危机之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情况,杠杆率的过快上升增加了经济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风险蔓延进而引发危机。这方面,2016年我国居民部门房地产贷款飞速增长需要高度关注。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16年居民中长期贷款全年新增5.7万亿元,约占当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的45%,比2015年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86%。家庭的资产配置中,对于房产配置的比例过高,而金融资产占比较低,不仅微观层面存在较大的风险,也加剧了宏观层面的房地产资产泡沫。企业部门杠杆率高加剧了企业的债务负担,特别是在近几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过重的债务负担不仅企业难以承受,也易于导致再融资的成本更高。金融加速器理论表明,银行监督企业的交易成本与融资溢价正相关,而融资溢价与杠杆率正相关,即杠杆率越高,银行贷款所要求的利率越高,以抵消企业可能的违约损失。企业越来越高的融资成本与逐步下降的盈利能力同期出现,势必埋下更多的风险隐患。
去杆杠需要从源头上控制好货币供给量,同时采取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措施,积极稳妥推进
对于杠杆率快速提高,以及企业部门杠杆率较高,我们必须高度警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积极稳妥去杠杆。
具体而言,首先需要明确去杆杠的思路和重点。杠杆本身并不是坏事,而杠杆率快速提高,杠杆率较高易于引发风险,需要密切关注。也正是如此,去杠杆并不是不加区分的把杠杆都去掉,而是要重点控制杠杆率的过快上升,降低企业部门尤其是国有企业部门的高杠杆率。也就是说,去杠杆要同时兼顾杠杆率过快上涨和企业部门高杠杆率。对于政府部门,目前中央政府杠杆率低,而地方政府杠杆率高,要合理调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在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规模有缩小的预期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杠杆率问题也要予以关注。家庭部门杠杆率高主要是用于配置房产,要重点关注其杠杆率快速提高的问题。尤其是要通过对房地产的调控,减少家庭部门加杠杆配置房产,让房子回归其居住属性。就国际经验看,去杆杠的成效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是单一措施就可以全面解决的,对此需要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其次要控制货币量,对金融业务进行规范。杠杆率快速提高,企业部门杠杆率高,也是因为货币超发流动性充足所致,在这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货币现象。从这个角度看,去杆杠需要从源头上控制好货币供给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控制货币发行规模,管好货币供应的总阀门。在此基础上,结合基础货币供给方式变化,适当提高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短期借贷便利等流动性管理工具的价格水平,降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央行融资并进行套利的积极性,以控制金融机构负债的总规模。对于近几年快速发展的金融同业业务,不排除其发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其中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较多,需要通过加强监管减少同业套利空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非金融部门加杠杆也提供了较多的资金,因此我们不仅要管理好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同业业务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也不容忽视。
最后要推动经济发展和融资方式转变。杠杆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也需要用推动经济发展的办法,在发展中予以解决。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结构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叠加的情况下,既要对经济增长速度有合理预期,也要积极通过创新、加快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稳定经济增长。要通过国有企业的资本金补充机制、激发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税收制度改革等,提高企业部门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以做大分母的方式降低杠杆率;要积极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降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完善企业破产制度规定,降低企业退出成本。要规范并完善企业上市管理制度,发展好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提供制度支持和市场保障,从而逐步降低对债权融资的依赖。
总之,对于我国杠杆率快速提高、企业部门杠杆率高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去杠杆也要积极稳妥,根据杠杆的实际情况与最新变化,平衡好经济增长和去杠杆之间的矛盾,统筹好各方面都因素,既要控制好资金的供给端,也要调节好资金的需求端,采用多种手段从多方发力,以保障去杠杆的成效。
Ⅶ 房企去杠杆势在必行,将会有哪些措施落地
房企去杠杆势在必行,国家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让房企自己出钱多一点,银行放贷占比少一些,这样的话就能够有效的防止烂尾楼的出现,也增加了房企的承担责任风险。
现在有些地方的房价高得离谱,普通的老百姓是根本买不起的,就算是想买房,可能要花掉自己大半辈子的积蓄。所以现在买房对于普通人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就算是靠自己每个月月供的几千块钱的贷款也可能要还上十或者二十几年,所以说现在的房价太高了,年轻人都失去了斗志,婚也不敢结孩子也不敢生,这就是现在年轻人的压力,很多人觉得难道国家就不应该出手管一管嘛!其实国家已经为大家出台了很多的相关政策,只是大家没有及时的去了解而已,就比如说房企去杠杆这件事情。
社会的趋势就是这样,即使现在的房价再高,彩礼再贵,我们年轻人也得奋斗,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生存下去。
Ⅷ 中国说去杠杆,去泡沫,具体是怎么去杠杆,去泡沫的
金融杠杆的本抄质是使用借贷袭做“以小搏大”的投资交易,使用杠杆,收入和风险同时成系数放大。用得好,成功实现“以小博大”;可一旦失手,出现市场逆转,那损失的就不只是本金了,由杠杆而引发的债务很可能远在本金之上。
简单地说,金融杠杆就是一个乘号(*)。我们在投资中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放大。
去杠杆就是减少金融杠杆。
金融泡沫是指一种或一系列的金融资产在经历了一个连续的涨价之后,市场价格大于实际价格的经济现象。金融泡沫就是经济上的宏观调控不当,
过度的投资引起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使得国内投资规模急剧膨胀,导致虚假繁荣的一种假象。金融泡沫开始破灭时,主要特征就是人们消费高涨,物价节节攀升,人有了钱就花,不储蓄或极少储蓄。
图片来源网络
Ⅸ 地方政府和企业如何去杠杆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在发现杠杆原理后曾兴奋地写道。在经济领域,“杠杆”就是通过借债,以较小的投入撬动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例如个人融资融券、企业向银行借贷、政府发行国债、地方债等,都是“加杠杆”的行为。通俗地说,杠杆率就是债务负债率。适度的杠杆对经济有益,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反而会拖累发展,产生巨大的债务风险。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去杠杆势必会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因此有必要适当提高中央和居民杠杆来平缓地方和企业去杠杆带来的经济波动。
“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需要对过去放大了的过高的杠杆进行整治和调控,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去杠杆。但去杠杆并不一定完全是做减法。在不同的产业领域要尽可能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应对经济增长乏力和政府债务上升时期的发展局面。因此去杠杆本质就是去负债、去投资风险。”
供给侧改革的“去杠杆”,从大处看,指的是去除“僵尸企业”,进而降低公共部门整体的杠杆率;从小处看,去的是产能低效企业的杠杆,这主要指的是产能过剩的部分国企。对于市场化程度高、效益良好的民营企业或是已经基本完成市场化改制的国企,国家一直是支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杠杆率的。
Ⅹ 如何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
如何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
董希淼认为,结构性去杠杆应特别注重“精准滴灌”,既要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又要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这就需要在结构性去杠杆的过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进行。只有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才能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扩内需、保增长的大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认为,应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把握各领域出台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形成政策合力,高度警惕去杠杆中的“次生风险”,平衡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来自《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10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