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移动重物ppt
怎 样 移 动 重 物
[ 2007-6-20 15:53:00 | By: 王剑 ]
2、怎 样 移 动 重 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单器材做杠杆平衡等观察实验,做实验记录,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这些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和改造自然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
演示材料:各种工具(剪子、钳子、等)、硬木版、粗铁丝、投影课件、杠杆三点示意图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教学难点:分析生活中常用多种工具,理解体验各种工具往往是杠杆的变形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山上滚下来一块大石头挡住了道路,你能想办法把它移到一边去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讲解:同学们刚才想了很多方法,其中较简便的就是用一根棍来撬。
(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一根棍子,当在棍下垫一块石头或其他能支撑棍子的东西,用它撬重物时,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成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这种装置叫做杠杆。书: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移动的硬棒。(板书:杠杆),
在杠杆上有三点:被垫着的那块小石头支撑着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板书:支点),杠杆两端是围绕支点转动的,被沉重的大石头压着的那点叫做重点(板书:重点),这个点承载着大石块的重量。手握住杠杆对杠杆用力的那一点叫做力点(板书:力点)
2、指导学生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1)讨论:用手搬不动大石头,用杠杆能撬动。这说明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是不是只要用了杠杆一定能省力?例如垫那块小石头,是不是垫在什么地方都能省力?
(2)研讨实验方法
讲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作个实验:(出示实验装置)这个实验装置有些象我们平时玩过的翘板,这块木版上画有刻度,在这里我们叫它杠杆尺。
讨论:你能有几种摆法使木板平衡?
各组领取实验材料
(3)分小组实验:
讲解:下面各组准备实验,看看你们能有多少种摆法使木板平衡,把每次实验的条件、结果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4)汇报实验结果(汇报时可演示自己的实验)
分组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有什么发现?你知道了什么?
(5)教师小结(边演示):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可以知道,使用杠杆提起重物,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才会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就会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会不省力也不费力;
(6)实验:提问:把支点朝上,是否也省力?
用你做的小秤研究研究,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情况,汇报实验结果
3讨论交流
师述: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
4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应用
谈话: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杠杆,你能说出几种并讲出其中的道理吗?
(1)(出示剪子)讨论:剪子是不是杠杆?那里是支点、力点、重点?要剪一块很硬很硬的纸板,把纸板放在剪刀的哪个位置剪比较省力?为什么?
(2)(出示钳子)讨论:钳子是不是杠杆?哪里是支点、力点、重点?为什么用钳子能截断很粗的铁丝?
(3)(演示用钉锤起钉子)为什么利用起钉锤能比较省力的把钉子拔出来?在用起钉锤起钉子时,锤子上哪里是支点力点和重点?支点到哪一点的距离比较长?
(4)出示(镊子):这是什么?镊子是不是杠杆?在镊子上,哪里是支点、力点、重点?它是省力的杠杆还是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杠杆?比一比镊子和剪子夹粉笔头,那种工具比较方便?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并不都象一根棍。凡是有支点、力点、重点,工作时力点与重点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杠杆类的工具也并不都是省力的,为了工作方便,有的还是费力的。人们掌握了杠杆的规律,就可以根据需要,制造各种各样的杠杆类的工具
三、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杠杆装置”
2提问:使用杠杆在省力费力方面有什么规律?
3讨论:一个大人与一个小孩能不能玩压板游戏?怎样玩小孩才能把大人压起来?
四、布置作业
观察还有哪些装置应用了杠杆原理?研究它是省力的杠杆还是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要做成那样的?
五附实验记录表:
实验方案
实验题目:力点的位置与用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假设和预测:当力点的位置与支点的距离越大时,用力会变小
实验器材:杠杆尺(中间可以自由转动,带有均匀刻度的直尺)
钩码、弹簧秤、铁架台、笔和记录纸
实验过程:1、将杠杆尺的中间悬挂在铁架台上,作为支点
2、用两个钩码悬掉在距离支点左边两格处
3、用弹簧秤分别拉在杠杆尺右侧的不同的位置上,
使杠杆尺平衡
4将弹簧秤在不同位置上的数据记录下来
5分析表格里的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
『贰』 如何利用杠杆的原理绳子和长木棍 将重物 抬起来
一.
导入
讲述:阿基米德的故事
问:要帮助阿基米德实现他的设想,我们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条件?
二.
新授
1、杠杆三要素。
生讨论回答:支点、长棍、用力点。
师:由此可见,要使木棍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三个要素: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1.
将重物抬起来
师: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想办法利用绳子和木棍制作一种简单机械,将重物轻易的抬起来。
学生实验制作,记录。
汇报交流。
交流小结: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
认识杠杆的三个点:动力点、支点、阻力点。
在自己的记录表中标明杠杆的三个点。
2、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出示杠杆尺,简单介绍。
提出探究任务:怎样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小组讨论,涉及探究的方法过程并简单记录。
汇报交流,完善研究方法。
『叁』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机械和工具
第一课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 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第二课 杠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阻力点、用力点、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还有其他方法吗 ?
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
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第三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祥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第四课 轮轴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
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第五课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 是( )否( )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我们的发现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第六课 滑轮组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1)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请学生猜想
3)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第七课 斜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结合影视导入新课
播放学生喜爱的《头文字D》动画片的赛车过盘山公路的录象。提问:虽然动画片很精彩,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提出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学生拓展思维:滑轮组吊、杠杆撬……)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
2、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3、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
4、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实验要求:
1)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
3)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
4)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
斜面的状况 提升不同的物体 我们的发现
A B C D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5、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问: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
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
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计划表(教师准备)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预测 坡度越大,用力越( )
坡度越小,用力越( )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
2)交流计划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
3)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提醒: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P17)
4)观察数据表格,讨论发现数据规律,进行总结。
三、巩固与拓展
1、现在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斜面工具?(螺丝、大桥……)
用纸片演示螺丝的斜面。
『肆』 杠杆尺的记录表!!!
你的杠杆尺是学具中的吗?可以给你提供几种!
左边情况
右边情况
钩码数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到支点的距离/格
4
1
1
4
3
1
1
3
2
1
1
2
2
3
3
2
1
1
1
1
省力的情况有3种,费力的情况有1种,省力不费力的情况有1种.
右边挂的钩码比左边少杠杆省力
右边挂的钩码比左边多杠杆费力
右边挂的钩码和左边一样多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伍』 《他能撬动地球吗》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会做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能够利用杠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科学知识:能合理解释身边的杠杆工具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难点
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器材准备
学生材料:杠杆尺(课前组装好)、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 学生材料一份、课件、老虎钳、镊子、小黑板。
教学建议
本课是具体认识一种简单机械的起始课,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扶、放”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科技史引入-阿基米德的故事
讲一讲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大话、提出质疑阿基米德为什么说出如此大话?他所说的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装置呢?
2.活动一:我们也来撬地球。
⑴给你一根撬棍,你会如何撬起地球?模拟体验撬动地球(两种方法)
⑵认识它的结构(阻力点、支点、动力点):像这种撬动“地球”的装置叫杠杆。杠杆工作时总围绕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支点。“撬地球”时,对杠杆用力的那点就是动力点,悬挂“地球”的点就是阻力点。
二、活动二:寻找杠杆的秘密。
1.分别移动杠杆支点、阻力点、动力点的位置,再去撬一撬“地球”,效果有什么不同?
2.看来并非任何情况下杠杆都能轻松撬起重物,怎样利用它才能使我们更省力?下面我们借助“杠杆尺”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3.认识杠杆尺
⑴它的支点在哪里?我们把挂在左边的钩码看成“地球”,那么它挂的位置就是阻力点。右边不用手按,也挂上钩码来显示力的大小,那么这些钩码就可就成为动力,挂的位置就是动力点。既然这样,做实验的时候左右两边都只能在一个位置挂上钩码,不能遍地开花的到处挂。
⑵要想更明晰的分析实验现象,记录是必不可少的。怎样记录呢
『陆』 杠杆的研究报告(会的进)
杠杆的研究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杠杆尺的使用 8 ①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1 分) ②在杠杆尺左边第二个孔挂2 个钩码,当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孔也挂两个钩码时,杠杆尺会在什么状态。(4 分) ③找出杠杆尺的三个点。(3 分) 3 杠杆尺变化规律 6 ①分别改变挂在杠杆尺左边和右边的钩码的位置和数量,看杠杆尺状态的变化(做4 次,每次1 分)。 ②找出用较少钩码能使较多钩码翘起的情况。(2 分) 4 实验现象及结论报告 2 说出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 5 整理器材 2 整理摆放好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试 题: 六年级试题二:动滑轮和定滑轮 实验器材: 支架、滑轮、细绳(两端有套)、钩码、测力计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定滑轮的作用 6 ①正确使用测力计提起钩码,观察用了多少力?(1 分) ②组装定滑轮。(3 分) ③在绳套两端任意挂一些钩码直到平衡。(2 分) 3 定滑轮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2 定滑轮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4 动滑轮的作用 6 ①正确使用测力计提起钩码,观察用多少力?(1 分) ②组装动滑轮。(3 分) ③用测力计通过动滑轮将钩码拉起,观察用了多少力?(2 分) 5 动滑轮实验现象及结论报告 2 动滑轮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6 整理器材 2 整理摆放好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试 题: 六年级试题三:滑轮组的作用 实验器材: 支架、滑轮4 个、细绳(两端有套)、钩码、测力计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组 装 滑 轮组 10 ①正确使用测力计提起钩码,观察用多少力?(1 分) ②组装一组滑轮组,吊起 2 个钩码,用测力计通过滑轮组将钩码拉起,用了多少力? (4 分) ③再组装 2 组滑轮组,吊同样多的钩码,用测力计通过滑轮组将钩码拉起,用多少力?(5 分) 3 实 验 现 象及 结 论 报告 6 ①滑轮组的作用:既省力,又方便。(3 分) ②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出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量的几分之一。(3 分) 4 整理器材 2 整理摆放好的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试 题: 六年级试题四:斜面的作用 实验器材: 搭斜面的材料、重物、测力计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1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不同物体在同一斜面提升的情况 9 ①搭一个斜面。(1 分) ②用测力计分别钩住一些物体,垂直提起,观察分别用了多少力?(3 分) ③用测力计将这些物体沿搭好的斜面上拉,分别用了多少力?(3 分) ④结论:不同物体从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于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的力。(2 分) 3 不同物体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的情况 9 ①用长度分别为20 厘米、40 厘米、60 厘米、80 厘米、100 厘米的木板搭在一个高10 厘米的木块上,形成A、B、C、D、E 五个不同的斜面。(3 分) ②用测力计将100 克的钩码沿这些斜面拉上去,分别用多大的力?。(4 分) ③结论:坡度越小,斜面越长,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 0 ,一点也不省力。(2 分) 4 整理器材 1 整理摆放好的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试 题: 六年级试题五:拱形承受压力的实验 实验器材: 卡纸、铁垫圈、书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拱形承受压力测试 8 ①不借助其他物体帮助,做一个纸拱。(2 分) ②用铁垫圈测试它承受多大的压力。(3 分) ③用书挡住拱脚。(2 分) ④用铁垫圈测试承受的压力。(2 分) 3 克服拱变形 5 把两边的书摞得高些,看低拱能承受多少垫圈。(5 分) 4 实验现象及结论 报告 3 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受到压力时会产生外推力,如果能抵住外推力,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3 分) 5 整理器材 2 整理摆放好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试 题: 五年级试题一:测量地表温度 实验器材: 两支温度计、2 个架温度计的支架、挖土工具(小铁锹)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挖土 4 选择向阳处和背阴处。(2 分 ) 分别挖要插温度计的地面。(2 分) 3 把温度计架在支架上 4 把温度计的支架固定在地面上。(1 分)把温度计架在支架上。(2 分)液泡插入地面。(1 分) 4 用物体遮住温度计 2 用遮温度计的纸盒遮挡温度计,避免阳光直射。(2 分) 5 写观察记录 2 把观测的温度记在记录表上。(2 分) 6 实验现象及结论 报告 4 向阳处温度高。(2 分) 背阴处温度低。(2 分) 6 整理器材 2 把温度计装入盒内(1 分) 整理好器材。(1 分) 不整理扣2 分。 遮温度计的纸盒、记录表 试 题: 五年级试题二:“中雨下”的布料 实验器材: 棉布、毛料、丝绸、尼龙(化纤)等布料、水、喷壶、皮筋4 根、大小相同的玻璃杯4 个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摆好杯子,将不同布料用皮筋绑好 2 摆杯子。(1 分) 把布料绑在杯子上,布料呈自然状态。(1 分) 3 给喷壶装上水,调好喷水量 2 装水。(1 分) 调整。(1 分) 4 均匀的往四个杯子上淋水,观察各种布料的透水情况 6 受水均匀。(2 分) 观察现象并说明原因。(4 分) 5 实验现象及结论报告 5 容易渗水的布料是棉布、丝绸。(2 分) 防水性较好的布料是尼龙等化纤布料。(3 分) 6 整理器材 3 将布料卸下,拧干、晾好。(2 分) 整理好器材。(1 分) 不整理扣2 分。 试 题: 五年级试题三:水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实验器材: 大小相同的馒头、盘子、稀释的碘酒、滴管、小刀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咀嚼馒头 6 将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10 块。(1 分),分别嚼1 分钟、2 分钟???? 10 分钟。(4 分)分别放在盘子里。(1 分) 3 滴上碘酒 6 在盘子里滴上同样多的碘酒。(2 分)观察馒头糊有什么变化。(4 分) 4 实验现象及结论报告 4 与唾液接触时间越长的馒头呈现的颜色越淡。 5 整理器材 2 把盘子清洗干净。(1 分) 整理好器材。(1 分) 不整理扣2 分。 试 题: 五年级试题四: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实验器材: 摆锤、长40 厘米的细绳、尺子、秒表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制摆长30 厘米的钟摆 5 用40 厘米长的绳子制作30 厘米的钟摆。(2 分) 重复测量2 次。(2 分) 记录结果。(1 分) 3 制摆长15 厘米的钟摆 5 制作15 厘米的钟摆。(2 分) 重复测量2 次。(2 分) 记录结果。(1 分) 4 分析比较 3 摆绳减短引起了什么变化? (3 分) 5 实验现象及结论报告 3 摆长越长摆的速度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越快。 6 整理器材 2 整理好器材。(2 分) 不整理扣2 分。 试 题: 五年级试题五:小车行驶与刹车摩擦力的比较 实验器材:胶带、小车、垫圈、长条形的三层板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不检查不得分。 2 行驶时的摩擦力 4 从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用手轻轻敲桌子小车可以动起来。(2 分) 记录。(2 分) 3 刹车时的摩擦力 4 将轮子和车身用胶带粘上。(1 分) 轮子不转动。(1 分) 加垫圈直到用手轻轻敲桌子小车动起来。(1 分) 记录。(1 分) 4 比较分析 3 比较实验数据有什么发现?(3 分) 5 实验现象及结论报告 5 刹车时的摩擦力比行驶时的摩擦力大的多。 6 整理器材 2 整理好器材。(2 分) 不整理扣2 分
『柒』 六年级研究杠杆尺的记录表
这不是初中内容么……汗。
杠杆省力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杠杆费力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4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捌』 杠杆尺的记录表,小学六年级的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时,杠杆费力;小于,省力;等于,不省力也不费力。
杠杆千分尺是由一把外径千分尺和一个指示表组合而成的。
杠杆千分尺既可以进行相对测量,也可以像千分尺那样用作绝对测量。其分度值有0.001mm和0.002mm两种。
杠杆千分尺不仅读数精度较高,而且因弓形架的刚度较大,测量力由小弹簧产生,比普通千分尺的棘轮装置所产生的测量力稳定,因此,它的实际测量精度也较高。
使用注意事项
1)用杠杆卡规或杠杆千分尺作相。
对测量前,应按被测工件的尺寸,用量块调整好零位。
2)测量时,按动退让按钮,让测量杆面轻轻接触工件,不可硬卡,以免测量面磨损而影响精度。
3)测量工件直径时,应顺着工件加工方向旋转工件,以指针的转折点读数为正确测量值。